关于月亮的诗句和表达的情感?

关于月亮的诗句和表达的情感?,第1张

1古人经常望月怀远,寄托对亲朋的思念,代表诗句有: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遥怨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表现时光易逝,怀古伤今: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2关于“月”的诗句有哪些

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作者在怀念他的手足和思乡之情。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人和胞弟的离愁别绪,乐观对待生活的感情。

4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诗人思乡之情。

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通过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情绪,抒写了内心的美好情怀。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1 月亮给人造成视觉印象是团聚美满丰盈和谐。因为圆在中国人心目中,总是同天理、物象、人事联系起来,积淀着历史的心理内容,体现出一种符号了的东方诗性智慧,人们常常或以“花前月下”、“揽月自赏”、“抚月痴想”,或以月的盈亏比喻人生际遇、托物寄情。

2 月亮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藉与解脱的心理。

3 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月亮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最美好的象征,古往今来人们赋予她多少诗情画意,尤其是那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 寄托了多少名人骚客的相思,表达了多少平民百姓丰富而浪漫的情感。

月亮是一种思念,是一种乡愁。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情绪如何,无论你想寄托怎样的情感,只要你望着月亮,心中就会找到寄托,就会看到希望。大家还记得《凯旋在子夜》那首歌吗?当我躺在妈妈怀里的时候,常对着月亮迷人的笑,她是我的好朋友,不管心里有多烦恼,只要月光照在我身上,心儿像白云 静静的飘……这是对当年那些战斗在老山前线的将士们思念母亲最真实的写照。

月亮是一种动力,是一首激昂奋进的歌。大家还记得80年代那首火遍全国的《十五的月亮》吗?她把前方后方连在一起,用人世间最朴素的感情,浇灌出血与火的战场上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她不仅净化了人的灵魂,而且激励了全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和信心,唱着她心潮澎湃,听着她 热血沸腾,将士们踏着她的节拍,义无反顾的杀向敌人,保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捍卫了共和国的尊严。

月亮是一种浪漫,一种纯洁的情感,月光玉洁冰清,月心光明磊落,人们把花前月下视为最美好的爱情,小河边垂柳飘逸,月光倒影,一对小情侣漫步河边,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画面,是无数青年男女向往的情景,徜徉其中,幸福就像冰清玉洁的月亮,四处流淌……

月亮就是团圆,就是一家人追求的幸福。嫦娥奔月,万家团圆,即使那些不能团圆的亲人,他们也会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中,沐浴在同一个月光下,享受着无限美好的天伦之乐。还有那些奋斗在共和国一线的勇士们,虽然他们不能团圆,但“万家团圆是你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他们是为了更多人的团圆,更多人的幸福,这是一个充满广阔胸怀的中华大团圆!

月亮是一种伤感,一种释放,“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很多,痛苦、失意、彷徨、失落,当你面对月亮的时候,总能释放内心的不满,总能能发泄内心的情绪,总能把自己的感觉与月亮融为一体,那种不言而喻的同命相连总会让人从怨天尤人阴影中走出来。

一般是思乡之情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然同是望月,有的人想的角度就不同,比如李商隐他想到的就是《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而说到中秋与明月的词,就不能不说东坡的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流传程度,可以用“脍炙人口”来形容了。

自古以来,人们都以明月寄托思念。

这是因为:

一、明月高远,明净。它高高挂在苍穹,让人顿生无限遐想,思念之情。

天上的明月,明净如水,神秘无比。仰望明月,会让人浮想联翩,顿生思念之情。

有年春节夜,我和母亲坐在月光下,问母亲:月宫里有什么?母亲说:嫦娥,吴刚,玉兔。她说:你仔细看,玉免正在捣药。我就用心看,只看见月里的暗影,看不见玉免。尽管有些许遗憾,但也徒生向往、思念之情。

二、自古以来,明月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让人生出思念之情。

古今以来,人们口口相传着不少关于月亮的传说,以寄托思念之情。

如:嫦娥奔月。嫦娥本凡间女,因偷灵药飞天。月宫寂寞,嫦娥思念故乡,后悔不该上天,于是,每日舒展广袖,在广寒宫独自起舞。《西游记》更演绎天蓬元帅调戏嫦娥的故事来。

嫦娥住在月宫里,所以,人们常以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

三、自古诗人多以月亮表达思念之情。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表达作者思念故乡情怀。

张九龄的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表达作者思念恋人的心情。

苏轼的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把明月拟人化,也是另一种相思的意境。

明月,明净如水。它是美好的象征,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用月亮表达思念之情。

1、借月亮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古代,交通是非常不发达的,一旦离开自己的家乡,少则半年,多则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能回去。这对于古人来说,思乡之情无疑是常有并且痛苦的。

特别是在他乡的夜晚,看到天上有一轮圆圆觉得月亮高挂空中,月圆人圆,而此时自己却和家人相隔千里,思乡之情倍增。

2、用月色的悲凉凄清,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和遭遇被贬的悲剧心境。

古人一般都是为官清廉,敢于直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结果许多正直的文人遭到排挤被贬。而月亮光洁的颜色,象征着他们纯洁的秉性,还有孤高,无人理解和赏识的那种痛苦。如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3、月带有亡国之痛,爱国之情。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古人,今人,一代又一代,相续无穷,而江月还是原来的江月;人生短暂而江月却不知从何年开始,也没有始终。

月亮照耀一代又一代的人,它能够跨越时空,阅尽人世沧桑兴亡,见证历史。处于动摇不居的兴亡潮流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人生的渺小。

4、因其高悬空中的位置特征,亦以“月”表现阔大壮美之感。

一轮明月高悬天空,倾泻着清辉,带来天下一片光明,因此,有时也以“月”表现阔大壮美之感。

如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和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都描绘了一幅辽阔无边的大海之上升起一轮明月的壮美画面,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

5、以月写离别之伤情。

《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夹岸杨柳,参差拂动于凄凉晨风之中;天涯孤客,黯然独守于天际残月之下。柳永在舒缓而又哀恻的言辞中,传递出一种抑郁伤感的情调。

昨晚别离,还在“都门帐饮”,还在“执手相看”,今朝酒醒, “晓风”驱散了精神的麻木,惟有清凉的一钩“残月”斜挂天际,陪伴着孤独的词人。烟水迷离的凄美中,透出的是百般的思念和百般的无奈。

6、借满月倾诉闺阁幽怨。

这是一个月满西楼的静寂之夜。 “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夜不成眠的女词人李清照伫立西楼,推窗望月,想像着大雁飞回时,丈夫赵明诚或许会托雁传书,带来平安的信息。在《一剪梅》中,这一情境以一个倒装句推出:“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想像夫君的“锦书”,实写自己的思念。其时,李清照结婚未久,赵明诚负笈远游,夫妇天各一方, “花自飘零水自流”,所以才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叹。词人的闺阁之思也是人间一种美好的情感。

月亏还盈,花好月圆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月满”而人不“圆”.反衬出词人内心的一种忧怨。清澈的月光、飘浮的云影、轻飞的大雁,组合成一种朦胧的境界。李清照用她独有的女性视角和人生体验感知月象,情感显得特别的细腻和婉约。

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

所以古代的诗人总喜欢用月亮抒发情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许他们的仕途生活,就和月亮一样,借以抒发自己的内心的波折和愁思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808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