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写几句有关酒的古诗,在归纳这些古诗一般表达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其它与酒有关的诗;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歌行》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今朝有酒今朝醉。
曾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醉里挑灯看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但愿长醉不愿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
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
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幷州。
——卢殷《长安亲故》
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
——高骈《依韵奉酬李迪》
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
——杜苟鹤《白发吟》
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白居易《对酒行吟赠同志》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梁园吟》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
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唬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容,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酒里诗中三十年,纵横唐突世喧喧。
(段成式《哭李群玉》)
范仲淹<<渔家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碧
最喜欢的却是人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唐寅的桃花诗: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后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 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马尘车驰贵者趣, 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车马, 他的富贵我的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 。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马致远的“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葡萄美酒夜光杯,与饮琵琶马上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酒不醉人人自醉
酒入愁肠愁更愁
兴来买尽市南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共挹西江,细斟北斗,永珍为宾客。诗酒切须今日醉,功名休问几时成。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明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酒酣胸胆尚开张
浊酒一杯家万里
醉里挑灯看剑
酒逢知已千杯少
醉翁之意不在酒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龙头泻酒邀酒星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仗剑红尘已是颠,有酒平步上青天
游星戏斗弄日月,醉卧云端笑人间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故乡
春水初涨鸭先戏,
青草才美鲜牛羊;
牧笛云霄仙声起,
渔舟咿橹江心移;
江心渔舟半山夕阳红,
绿原牧归一片赤子心;
珠玑晨露雾仙烟嫋 清风生酒亭,
琉璃碧波花红含笑 朗月赏妆台。
天子呼来不下船,自称尔是酒中仙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咏酒壶
大肚汤里坐
把酒觜对觜
只嫌无单耳
酒少即自醉。
衣上征尘杂酒痕,细雨骑驴入剑门。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落拓江湖载酒行! 贺铸
破船载酒泛中流 鲁迅
忆昔洛水桥下饮,坐中多是豪英!
莫笑乡村腊酒浑! 陆游
水调歌头 · (宋) 苏轼
丙晨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及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饮酒(一)·(东晋)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字元亮,号靖节先生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唐)元结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拒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飘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把酒对月歌·(明)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如今李白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对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当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诗能复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长歌行[李 白]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花下醉[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
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
更持红烛赏残花。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仿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怀古诗一般表现诗人什么思想感情怀古伤今讽今、爱国忧国伤时类:缅怀古人之情,人事沧桑、昔盛今衰之叹,建功立业之志,壮志未酬之感,劝谏或讽刺统治者,同情人民疾苦
古诗《 风桥夜泊 》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1-2]
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是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曾收录此诗。该诗作品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甚至在日本也是很有影响。本诗问世后,寒山寺也因此名扬天下,成为游览胜地
江上渔者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本文描绘了生活劳动的艰苦。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艰辛。
作者感情:
表达作者对渔民工作痛苦艰险的同情
写10句关于酒的古诗或词,并写出他们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酒与诗词——唐朝
夜别韦司士(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有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别故,知君到处有逢迎。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泊秦淮(杜牧)
烟拢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花。 留卢秦卿(韩愈)
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
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客中作(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清清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龙池(李商隐)
龙池赐酒敞云屏,
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水,
薛王沉醉寿王醒。
自谴(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酒与诗词——宋朝
无题(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
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廖伤酒后,
一番萧瑟禁酒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
水远山长处处同。
郊行即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
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
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
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
不妨游衍莫忘归。
野色(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夕阳还照开。
肯随芳香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正月末雪中有作(吕本中)
柳著河冰雪著船,
小桃应误取春怜。
床头有酒须君醉,
又废蒲团一夜禅。
北郭(文同)
绕树垂萝荫曲堤,
暖烟深处乱禽啼。
何人来此共携酒,
可惜拒霜花一溪。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中秋(戴复古)
把酒冰壶接胜游,
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是中秋月,
肯为狂夫照白头。
春游(王令)
春城儿女纵春游,
醉倚层台笑上楼。
满眼落花多少意,
若何无个解春愁。
梦中作(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
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
酒阑无奈客思家。
西村(王令)
远近皆僧剂,
西村八九家。
得鱼无卖处,
沽酒入芦花。
古诗长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表达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表达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长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这首诗,正是这一大进军的光辉的写照和热情的歌颂。它集中的表现了红军英雄豪迈的气概,同时也生动地描写了长征壮阔艰险的场面。它是一篇不朽的革命史诗,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杰出典范。
《七律·长征》表达了诗人心里喜悦和心惊胆寒的心情,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品质
关于雪的古诗词,表达了诗人哀的思想感情。《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讯息断,愁坐正书空。
赏析:
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储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著诗人。
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阪与敌人作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讯息很快就传开了。诗的开头──“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平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 三、四两句──“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正面写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
接着写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瓢弃樽无绿”,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的。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句中以酒的绿色代替酒字。诗人困居长安,生活非常艰苦。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葫芦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炉存火似红”,也没有柴火,剩下来的是一个空炉子。这里,诗人不说炉中没有火,而偏偏要说有“火”,而且还下一“红”字,写得好象炉火熊熊,满室生辉,然后用一“似”字点出幻境。明明是冷不可耐,明明是炉中只存灰烬,由于对温暖的渴求,诗人眼前却出现了幻象: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红。这样的无中生有、以幻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这是在一种渴求满足的心理驱使下出现的幻象。这样来刻画严寒难忍,比之“炉冷如冰”之类,有着不可以拟的深度。因为它不仅没有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而且融进了诗人本身的主观情感,恰当地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做到了既有现实感,又有浪漫感。
末后,诗人再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至德元载至二载(756ˉ757),唐王朝和安禄山、史思明等的战争,在黄河中游一带地区进行,整个形势对唐军仍然不利。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讯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讯息断”,而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著字。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有什么古诗表达了诗人悠闲随性的思想感情江村即事
作者:司空曙 (唐代)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这就引出了下文:“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
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也没有什么关系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随性的态度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白居易书《楞严经》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歌》更具现实意义。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在塑造卖炭翁时,他只用“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一个活脱脱的苍桑老炭翁形象便跃然而出。白居易的讽谕诗多为叙事诗,在叙事时,他常要发议论,评价所述之事,以显其志。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是白居易讽谕诗的又一特色。白居易的语言通俗平易,这是与他平易浅切、明畅通俗的诗风紧密相联系的。白诗文字浅显,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还特别喜欢提炼民间口语、俗语入诗。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谕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控诉自己的冤曲,就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他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登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他要饮酒,就有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他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当然,这种主观色彩,并不限于有“我”字的诗句和诗篇,例如在很多诗篇里,鲁仲连、严子陵、诸葛亮、谢安等人的名字,也往往被李白当作第一人称的代用语,让古人完全成为他的化身。
和上述特点相适应,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从前节中所引用的一些抒情诗里,已经可以感觉到这种特点,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来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实。又如《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也极为大胆。其他如《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箜篌谣》:“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又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大家都很熟悉,但这首诗结尾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也同样是惊心动魄的。没有黄河可塞这样惊人的比喻,我们也就不会懂得阵亡士卒的妻子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大胆的夸张,永远离不开惊人的想象。这里,我们还要着重介绍他那些最富于浪漫主义奇情壮采的山水诗,尤其是使李白获得巨大声誉的《蜀道难》:
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西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谗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首诗,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高标插天可以使“六龙回日”,也是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的骨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在篇中三次出现,更给这首五音繁会的乐章确定了回旋往复的基调。李白一生并未到过剑阁,这篇诗完全是凭传说想象落笔。正因为如此,他的胸怀、性格在这里更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殷番《河岳英灵集》说这首诗“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正反映了同时代人对这首诗的惊奇赞叹。就在蜀道畅通的今天,它仍然是具有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不朽杰作。他的《望庐山瀑布》二首、《庐山谣》也是历来传诵的名作,后一诗中写他在庐山顶上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完全摆脱了真实空间感觉的拘束,以大胆的想象夸张,突出了山川的壮丽,展示了诗人壮阔的胸怀。白居易《登香炉峰顶》诗:“江水细如绳,湓城小于掌。”完全出于写实。把两诗互相比较,艺术价值的高下,不言而自明。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有其丰富生活为基础的。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我们前面引用过的《行路难》第一首、《宣州谢兆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等篇,已经可以看出这一点。他的名作《将进酒》也是这方面非常突出的例子。在诗里,他正在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象他很安于颓废享乐的生活,但是,他那象黄河一样奔腾跳动的感情是这样变化莫测,他突然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强烈的信心转眼又代替了消极的悲叹。他的《梁园吟》也有这种类似的情况,诗的前段尽情地描绘痛饮狂欢,甚至沉吟流泪地感慨功名富贵的无常,但是临到结尾,他突然又说:“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诗人的感情在转瞬之间竟判若两人。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处理得这样洒脱灵活,并且达到艺术上的高度完美,在诗史上只有极少数的诗人达到这个水平。从这种跳脱变化的特点继续发展,于是他在有些诗篇里就同时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创作方法。有的诗既写实,又想象夸张,象《北风行》、《关山月》;有时竟把抒写理想愿望和描写苦难的现实结合在一篇诗里,如《古风》第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在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中,突然俯见被安禄山蹂躏毁灭了的洛阳。使我们不禁想起《离骚》的结尾:“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乎旧乡。”急转直下的感情,浪漫幻想的破灭,深刻地表现出诗人无比沉痛的爱国心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这两句诗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李白的诗歌语言所以能达到这样理想的朴素自然境界,是和他认真学习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分不开的。据权德舆作的韦渠牟诗集序说,李白曾经把“古乐府学”传授给十一岁的韦渠牟。他的乐府诗中拟古乐府之作很多,众所周知,不必举例。但他最得力于乐府民歌的地方,首先还是语言。他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的语言,多么酷似《孔雀东南飞》、《子夜歌》和《西洲曲》。“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向青云端。”“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得多么活泼自然,叫人一读难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习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又是多么地青出于蓝。这些初看来是最平凡的地方,但是后代摹拟李白的诗人没有一个人达到这种高度完美的境地。学腔调似难而实易,学语言似易而实难。
李白运用的诗体很多样,但贡献最大的是七古和七绝。这两种诗体在当时也是最新最自由的,和他那自由豪放的个性也特别适应。他这方面的成就也很得力于学习乐府民歌。七古无须再谈,这里只举他几首脍炙人口的七绝: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沈德潜《唐诗别裁》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他说的这些特点,实际上也就是深得民歌天真自然的风致。即以《早发白帝城》一诗而论,全篇词意完全出于《水经注》“巫峡”一篇,但语言之自然,心情之舒畅乐观,与原文风貌,却迥然不同。他的七绝向来和王昌龄齐名,各具特色。但就接近民歌一点说,他却超过了王昌龄。他的五律,运古诗质朴浑壮气势于声律格调之中,往往不拘对偶,也很别具风格。如《夜泊牛渚怀古》、《送友人》等篇,历来为评论家所称引。
李白在创作上,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他所继承的传统,首先是楚辞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他受屈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发扬了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也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象熔铸神话传说,大胆地幻想夸张,重视民歌遗产等方面,他都和屈原完全一致。就具体作品来说,如《远别离》、《梁甫吟》、《梦游天姥吟》乃至《蜀道难》都在精神面貌以及题材、构思、句法的形式上和屈原作品有接近的地方。他对汉魏六朝文人作品也很认真学习。段成式《酉阳杂俎》说:“李白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悉焚之。”这个传说想必有一定根据。他称赞建安诗歌,称赞阮籍、陶渊明、谢灵运、谢兆、鲍照的话,屡有所见。他仿效、化用这些诗人的诗篇和诗句的例子,更不胜枚举。杜甫赠他的诗,也指出他的作品有近似鲍照、庾信、阴铿的地方。没有对遗产的认真学习,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在文学史上,从六朝到隋唐是审美观念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虽在曹丕就已提出“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钟嵘也提倡“自然英旨”(《诗品》),但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六朝的艺术趣味仍是更多地偏向于典雅文饰;至盛唐诗歌转以主体意兴的天才抒发和自然表现为鹄的,前人的这些审美理想才真正得到充分的体现。而李白在这方面又正是一个集中的代表。明代的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以“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两句话概括李白诗歌的总貌,这一特点体现于李诗的艺术形象、抒情方式和诗歌语言等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他与众不同的鲜明的艺术个性。
李白对形象的捕捉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当诗人的澎湃诗情无法为寻常的形象所容纳时,诗人就展开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和幻想,以气骋词,来实现艺术的变形。这种变形的依据是诗人感情的强度,它使形象突破常规而染上了奇幻的色彩。
例如,诗人往往改变现实生活中事物大小、多少、轻重的比例关系,通过形体规模的变形来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他忽而化重为轻,如“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忽而又化轻为重,如“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江上吟》)。在这种对比关系中,诗人写出了他的愤激和自信。李白的写景诗又常常打破空间方位的拘限,把天上地下、四面八方任意安排,通过空间的变形展示出诗人宽阔的襟怀。例如他的《横江词》六首,本来是从“横江”(在今安徽和县)这一地点着眼的,但诗人的视角却没有限于这个局部的地段,它忽而跳到远在江宁城外的瓦官阁,甚至到了地处江宁县北、比瓦官阁更远的三山,忽而又跳到当涂西南三十里的天门,忽而又写了钱塘江的潮水。又如《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诗人醉后竟想把君山削去,好让湘水一无遮拦地流泻,借以发挥他奔放的豪情。此外如写庐山瀑布的“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海风吹不断,明月照还空”(《望庐山瀑布》之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题之二),也无不是在想象中变换空间,以壮大气势。李白诗中还可以依据情感的要求,改变时间的速度,出现了所谓的“主观时间”。例如《将进酒》里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把人的一生说成如朝夕之间的短暂;《寄韦南陵冰》“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春风狂杀人,一日剧三年”,又把一天放大为三年的时间。《长相思》则更奇妙地把某一瞬间凝固起来,诗中云: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诗中的女主人公要把对镜流泪的时刻封存起来,好作为日后的明证。这和六朝民歌《莫愁乐》的“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伸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时间的变形烘托出女子的痴情。李白在更多的诗里,好以游仙、梦境或幻境来补充或组织画面,在虚拟的描写中更加恣肆汪洋地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感情。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开始时所作的描述就带有很大的虚拟成分,例如“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这些是诗人在写胸中丘壑,不能当作真山真水看待的。
从“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以下,诗进入了神话般的世界,自在遨游的神仙激发了诗人追求自由的热情,终于迸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反抗呼声。诗人是通过幻想的境界来表现自己对权贵的决绝态度的。又如《梁甫吟》中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古风》第十九首:
西上莲华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也都是在幻境中充分表现现实与理想的对立,或是不能忘怀苦难现实的拳拳之心。把丰富的现实生活感受寄托在幻境之中,在惝恍迷离的幻觉形象中表现出清醒的抗争意识和热情,这是对屈原诗歌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李白的“以气为主”,还表现为其壮浪纵恣的抒情形式。
在创作的过程中,诗人的感情往往如喷涌而出的洪流,不可遏止地滔滔奔泻,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因此,在诗体的选择上,他较少运用多有限制的律诗,而偏爱便于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以乐府体为主的古诗,尤其是七言歌行。而且,这一类诗体在李白那里,比前人更为放纵自由。例如《蜀道难》大量运用长短不齐的杂言,劈头就用了独特的句式:“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下去忽而五言,忽而七言,时而短至三、四字,时而又长至十几字,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在句式的屈伸变化中把诗人的激情一步步推向高潮。李白诗歌的跳跃性也是极强的,往往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开阖动荡中坦露变幻无常的感情活动。贯穿在这些飞跃之中的,不是生活的逻辑,而是情感的踪迹。例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全诗仅十二句,可是诗人的情感活动却出现了几度跌宕起落。
首两句从忧愁落笔,但从三句开始境界忽然一变,诗人抖擞精神,情绪变得高昂起来,以至于想上青天,揽明月。“抽刀”两句又从天上跌回到人间,愁绪像回潮般再度袭来。但诗人不愿被这种消沉的情绪吞噬淹没,终于再次挣脱出来飞向自由的空间。诗人就在这样大起大落的飞跃之中,披露了其内心深沉的痛苦,也表现了他睥睨忧患的达观性格。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他写有大量的乐府诗,几乎占全部诗歌的四分之一,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他最擅长的七言歌行,其渊源本起自乐府;而用为唐代乐府的绝句也正是李白所运用自如的。这一切都说明李白的诗具有接近于歌谣的特点,实际上也就是使诗歌语言更多地从新鲜活泼的生活语言中得到充实和丰富,并加以提炼、升华。乐府诗自初唐以来没有多大发展,李白则融古朴森茂的汉魏乐府和清新明丽的六朝乐府为一炉,以其俊逸的才气创造了新鲜的诗歌语言。
他有很多诗篇的用语就是直接从乐府民歌中点化而来的,如《静夜思》系从《子夜秋歌》“秋风入窗里”一篇化出;而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又显然受到南朝乐府《西洲曲》里“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的启发。他的《上三峡》诗则是以古代民歌《三峡谣》为张本改造而成。歌谣原词为:“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李白诗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还有许多诗篇,虽然不是直接由民歌改造而来,却在语言风格上保持了率真自然、明朗流转的风格,深得民歌韵味。如: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但是,并不是说李白的诗歌语言局限在乐府民歌的范围,实际上,他也广泛汲取了前代文人诗歌的精华,形成通俗而又精炼,明朗而又含蓄,清新而又明丽的风格特色。他的“自然”并不仅仅是除去雕饰,浅显明白,而且是语近情遥,具有丰富的意味。总之,李白善于博采前人的成就而自成高格,堪称炉火纯青的语言大师。
杜 甫
诗人杜甫的诗歌被历代公认为“诗史”,他自己也被誉为“诗圣”。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杜甫的家庭有很好的文学传统,并崇奉儒术,这对他影响很大。杜甫自幼勤奋好学,自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15岁左右已是受到赞誉的诗人。20岁以后杜甫两次漫游,10余年足迹遍布吴越齐赵,此时写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远大抱负。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在京城10年,备受冷遇,更了解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千古不朽的名句。安史之乱时,他目睹国家残破、生灵涂炭,冒险从长安至凤翔谒见肃宗,任左拾遗,不久因直言而触怒肃宗被贬。以后他再次出任左拾遗,但因新旧权贵相争,又一次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760年杜甫入川,在亲友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后世称之为杜甫草堂),开始了躬耕生活。764年,由友人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不到一年便辞了职。765年诗人带领家眷离开成都,在夔州住了不到两年,写了430多首诗,几乎占他全部诗歌的30%。768年乘船出峡,770年病死在长沙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
杜甫一生以儒家思想为本,时刻不忘济世报国,然而他身逢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时期,报国无门,满腹忧国忧民之情只能寄于诗内。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或揭露统治者腐朽,反映人民疾苦,或心系国家危亡,反对割据。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展示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杜甫在诗歌艺术上是集大成的诗人。最大特色是继承并发扬了现实主义传统,在众多的叙事诗中善于选择并概括典型事件,抓住细节刻画人物,通过个别反映一般。人物语言个性化亦很突出。诗歌中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感召着世代爱国志士。杜甫抒情诗多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诗歌形式多样,语言精美。杜甫的代表作有:《北征》,以“三吏”合称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以“三别”合称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以及《望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和《兵车行》等。中国诗歌中开启于《诗经》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在杜甫的诗歌中被更加发扬光大。杜甫把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杜甫的诗歌是中国文学遗产中最可宝贵的一部分。
一、情景交融,含蓄蕴藉
清代《唐宋诗醇》评语:“香山集中,古体多以铺叙畅达见长,短篇间以含蓄蕴藉生姿。”[2]感伤诗有的是长篇诗歌行体,有的是短作。一些短篇通过有限的语言营造意境,以简约的笔墨勾勒景物并熔铸主观的意绪,达到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效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真景物,即目之所触、心之所及的景象,要求绘景逼肖自然。真感情,即对人生真切体验的情感。感伤诗的意境通常是秋天萧索之景与孤苦心境的遇合而产生,将真切的人生体验圆融在眼前的兴象之中,创造出凄清空明的诗境。
明代江进之在《雪涛小书》中说:“诗之境界,到白公不知开扩多少。”白居易使用种种化境技巧,如用典、白描、练句、比喻、拟人等,开掘新的诗境,写得含蓄蕴藉,韵味醇厚。《秋月》为江州期间所作:
夜初色苍然,夜深光浩然。稍转西廊下,渐满南窗前,况是绿芜地,复兹清露天。落
叶声策策,惊鸟影翩翩。栖禽尚不稳,愁人安可眠
此诗前八句写月夜景色,末二句抒愁情。皎洁的月光、晶莹的清露、碧绿的芜草给环境染上清冷的色调。七、八句写动景,前六句写静景。末二句以情结景,由惊鸟联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自由的禽鸟尚难栖身,况且是受贬谪、身世零落的诗人怎能找到安身之地呢
《新秋》全诗为景语,情寓景中,无一字写愁情,但愁情显露:
西风飘一叶,庭前飒已凉。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其奈江南夜,绵绵此夜长。
首两句交代清凉寂廖的环境。三、四句是数个意象的组合,池水在西风吹拂下微漾,一轮明月倒映池中,水中的莲花已凋谢,露霜在月光映照下发出晶光。在这个阴冷天气里,诗人满心愁绪,切夜难眠。境界凄清空灵,韵味清醇。
《旧唐书·元稹传》说:“白居易诗善状风态物色。”感伤诗多数篇什有景物描写,写得最多的是秋景。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说,秋天“天高气清,阴沉而志远。”即秋天天高而气象萧森,情思阴沉而深远。秋天景物可引发人的各种思绪,如:思乡、伤别、惦念亲友,等等。白居易通常用凄凉感的景物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营造以凄伤为基调的意境,如:孤舟、秋鸿、落叶、衰莲、残蝉、残灯、清露、绿芜、寒月等。白居易摹物写态以主观意绪统率意象的组合,如:“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江上送客》)用拟人手法绘景,形容送别者内心极度凄伤。“江云暗悠悠,江风冷修修。”(《舟中雨夜》)以黯淡寒凉之景渲染凄苦之情。《秋江送客》中,秋鸿、哀猿、孤舟、蒙蒙细雨、漠漠浮云组成一幅悲凉的画面,令人愁绝,情调悲切。
清代《唐宋诗醇》卷二一评《送客回晚兴》:“江城风景逐层写得凄凉,笔墨之外逼出一个愁字。”该诗作于忠州期间,景中藏情,实景开拓出虚景,读者通过审美感兴体味到诗人的离愁别绪:
城上云雾开,沙头风浪定。参差乱山出,澹泞平江净。行客舟已远,居人酒初醒,袅
袅秋竹梢,巴蝉声似磐。
首二句点明气候,云雾天气加重人的抑郁心情。三、四句点染山态、水色,暗示诗人伫立江边默默凝视远去的孤舟,既有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也有惆怅无奈的伤感。末二句写诗人酒醒后眼前之景,秋蝉的悲鸣声更引发人的愁恨。
二、言浅思深,情致曲尽
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说“感伤诗长于切。”清代薛雪在《一瓢诗话》中称“元、白诗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风人之能事也。”都是说语言浅切但情意深赡。白居易是人道至上主义者,兼有儒家的仁爱和佛家的慈悲,他在诗中用平易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他的恻隐之心、慈爱之怀、友义之情。白居易一生结识不少友人,由于命运坎坷、生涯飘泊,多次与亲友分离,在孤苦寂寞中度时光,诗歌是表情达意的最好方试,他总能调动浅显的词语表达深致的情意,如:“凭轩望所思,目断心涓涓。”(《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
一些诗篇写得情真意切,委曲尽情,读感伤诗总感到诗人的情感脉博在跳动,有一股情感潜流在回旋。《长恨歌》、《琵琶行》为情致曲尽之作。爱情诗《长相思》首二句“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用起兴手法,清冷的天气引起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相思。三、四句“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化用典故,用夸张手法形容女子愁恨无穷,因内心凄切觉秋夜绵长。五至八句用时空转换手法,由九月秋夜之思转到二月春日之思,春日如同秋夜一样漫长,愁恨在内心翻滚,如同一日荡九回。该诗用多种手法展现女子的内心情感世界。《寄王质夫》一诗从认识王质夫开始叙旧情,回亿昔日与友人春游时的欢娱情景。接着写与友人各奔东西后的身世,有自己困于笼牢般的官场被弄得憔悴不堪的痛苦,有感到容颜已衰、生计萧条的辛酸,有长久不能与友人重逢的无奈,有乡愁,有对友人从军的羡慕。
白居易善于利用时空关系扩展情感内涵。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远近,地域的不同,往往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空间距离的跳跃,过去、现在、将来的对比,可以映照世事、人生、历史现象的变化。如“同心一人去,座觉长安空。”(《别元九后咏怀》)用空间地域表现主观感受,长安城本来不空寂,因友人离去后身边无知己,心理异常孤独产生的感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松叶落时。”(《长恨歌》)用春秋时序意绪感不同的景物对比,显示世事变化的无常,衬托唐明皇苍凉孤苦的心境。
《江楼闻砧》: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
傍晚听到远处传来的砧声,引起诗人的情思,高楼望月更激发人的乡愁。人登高楼看得远,但远在万里的故园是无法看到的。从高楼这一点跳跃到相距遥远的故园,利用空间的距离感扩展诗的境界,加深情感表达,一颗眷眷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三、淡雅清婉,凄伤动人
感伤诗的总体风格是阴柔清婉、落寞感伤。一些短篇淡雅清真。长篇歌行体,如《长恨歌》和《琵琶行》清丽缠绵,体现长庆体的特点,“后人所言长庆体,虽兼其浅俗明白言之,而最主要的还是在清丽缠绵方面。”[3]
白居易崇尚淡雅一类诗作,在《与元九书》中誉赞中唐大历诗人韦应物的歌行体,并称“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感伤诗具有一种清淡之味,《新秋》、《渭村雨归》、《曲江感秋》、《溪中早春》等诗,用白描的手法、平淡朴素的词语勾勒景物,写得逼真自然,情景浑然一体,诗境闲淡清明。
白居易感伤诗写得淡而悲,清代何焯评校《白香山诗集》时说:“江州诸诗,俞淡俞悲,昔读殊不觉,特气盛耳。今更寻讽,使我亦作恶矣。”《别李十一后重寄》、《感秋怀微之》、《南潮晚秋》等诗造平淡之境抒悲情。《南潮晚秋》作于江州期间: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淡老容颜,冷落秋怀抱。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秋天苍凉的景象触发了诗人对芳容已逝、身世落拓的伤感。后四句由自己的孤苦零落联想到了天各一方的兄弟,对何时能团聚表示忧虑。该诗语言浅貌而情意深衷,情调悲凉。
清代《唐宋诗醇》卷二一评《寄微之三首》:“清空一气如活,三首真如一首,反复读之,令人心恻恻,殊难为怀。似古乐府,似苏李《河梁诗》,似杜甫《梦李白》二章,要自成为香山之诗,为其真也。诗到真处,则千古流传,不可磨灭。”此诗作于元和十年从长安至江州途中,当时元稹移任通州司马。第一首,诗人悲叹因江州与通州相距遥远难以相会,有希望,也有绝望。如还能生存,来日相逢;如生命不保,从此永别。第二首表深切思念。诗人经过元稹旧游地襄阳,见城不见人,心生悲戚,离开襄阳时,频频顾盼,依依不舍。第三首勉励友人即使穷通,也要珍重自己。诗人安慰友人你我如同孤云,有分有合,寄望今后会有相逢日子。诗人对友人的苦苦思念之情反复回旋,一唱三叹,令人凄怆,令人怜悯。
感伤诗可以说是人生悲歌史,如:《初入三峡有感》悲命途蹇舛,《早秋曲江感怀》悲人生易老,《琵琶行》悲身世飘零,《长恨歌》悲男女恨别。悼亡诗和伤吊历史的诗作写得哀婉动人,情调凄伤,通过情景描写和回忆历史,抒发因亲友离逝的切肤之痛和对人物不幸的同情。《哭王质夫》作于元和十年,开头写自己与友人分离已久,生前分别仍怏怏不乐,而今永别,内心极其痛楚。接到讣告后,先是惊疑不信,后声泪俱下,“怜君古人风”至“今生仍须叟”六句,赞王质夫有古人风范,可惜身世蹇滞,生命短暂。最后以毒蟒娇狐享寿千年对比王质夫为有德之人却寿命不长,反衬自己因失去友人的扼腕痛惜,对生命无常的疑惑。全诗满纸辛酸,有悲哀,有敬佩,有怨愤。
从大体上看来,感伤诗脱离了白居易儒家诗教观的主张,又摆脱了他的闲适诗理胜于词的弊病。当然,一些嗟老忧生诗作写得浅露,缺乏内涵。从总体上评价,其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大体上,前三类为古体,后一类为近体。前三类大致以内容区分,但有相交。四类诗中,白氏自己比较重视前两类,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这些诗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讽谕诗在形式上多直赋其事。叙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情节细致传神。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这两类作品都是概括深广,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晓畅明白。部分《新乐府》还采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间通俗文艺的痕迹。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诗也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但也有些诗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长恨歌》歌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白氏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挚朴动人。但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杂律诗在白诗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山水小诗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意盎然。另有一些铺陈故实、排比声律的长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艳情风月的小诗,也颇为时人效仿。白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颠峰人物。
后代剧作家也多有据白诗故事进行再创作,如白朴、洪据《长恨歌》分别作《梧桐雨》、《长生殿》;马致远、蒋士铨据《琵琶行》分别作《青衫泪》、《四弦秋》。白诗词句,也多为宋、元、明话本所采用。白居易不属韩柳文学团体,但也是新体古文的倡导者和创作者。其《策林》75篇,识见卓著,议论风发,词畅意深,是追踪贾谊《治安策》的政论文;《与元九书》洋洋洒洒,夹叙夹议,是唐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荔枝图序》等文,均文笔简洁,旨趣隽永。为唐代散文中的优秀之作。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等,白居易被称为"诗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