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有哪些

词牌名有哪些,第1张

1、如梦令

又被称作《忆仙姿》《宴桃园》,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2、乌夜啼

亦称《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3、长相思

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4、点绛唇

亦称《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双调,上片四句,押三仄韵,二十字,下片五句,押四仄韵,二十一字,用仙吕调,共四十一字。

5、浣溪沙

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6、菩萨蛮

四十四字,共享四个韵。前阕后二句与后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前后阕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参考资料:

_词牌

1杜甫写雪景的诗句

对雪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阙题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绝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

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阁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腊日 年代:唐 作者: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送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赤谷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

岂但岁月暮,重来未有期。 晨发赤谷亭,险艰方自兹。

乱石无改辙,我车已载脂。 山深苦多风,落日童稚饥。

悄然村墟迥,烟火何由追。 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

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 孟冬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殊俗还多事,方冬变所为。

破甘霜落爪,尝稻雪翻匙。 巫峡寒都薄,乌蛮瘴远随。

终然减滩濑,暂喜息蛟螭。 北风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北风破南极,朱凤日威垂。

洞庭秋欲雪,鸿雁将安归。 十年杀气盛,六合人烟稀。

吾慕汉初老,时清犹茹芝。 冬至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朔风吹桂水,朔雪夜纷纷。

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 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

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以来无尺雪。

蛮夷长老怨苦寒, 昆仑天关冻应折。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

天兵斩断青海戎, 杀气南行动地轴,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生凌澌, 彼苍回轩人得知。

晚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高唐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复似尘埃。崖沉谷没白皑皑, 江石缺裂青枫摧。

南天三旬苦雾开,赤日照耀从西来, 六龙寒急光裴回。照我衰颜忽落地,口虽吟咏心中哀。

未怪及时少年子,扬眉结义黄金台。洎乎吾生何飘零, 支离委绝同死灰。

相和歌辞·前苦寒行二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 虎豹哀号又堪记。

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 寒刮肌肤北风利。

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何所归。

又雪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

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

对雪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从罄,银壶酒易赊。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

2李白或者杜甫描写冬景的诗

1、李白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2、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杜甫《公安县怀古》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3关于雪景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 万里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鲁迅《祝福》: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 。

2。鲁迅的《雪》:

(1)南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2)江南的雪,可是美艳滋润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健壮的处子的皮肤。

(3)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3。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

有关下雪的诗句

1。《逼上梁山》:那雪下得正急(提问,下得那一种雪?)

2。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有关雪景的其他诗句

1。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 白居易《卖炭翁》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咏青松》

4诗人描写雪景的诗句

千里涵空澄水魂,万枝破鼻飘香雪 —— 唐 · 温庭筠《春江花月夜词》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 唐 · 杜甫《古柏行》

冰塞长河,雪满群山 —— 南北朝 · 鲍照《舞鹤赋》

探梅踏雪几何时 —— 宋 · 辛弃疾《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 唐 · 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 唐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卷起杨花似雪花 —— 宋 · 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 宋 · 范成大《秦楼月·楼阴缺》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 宋 · 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 —— 宋 · 姜夔《钓雪亭》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 宋 · 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 宋 · 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 唐 · 张志和《渔父》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 —— 宋 · 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 宋 · 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 宋 · 陆游《落梅》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 唐 · 李白《紫骝马》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 清 · 龚自珍《远志》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 唐 · 白居易《村居苦寒》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 宋 · 张炎《解连环·孤雁》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 唐 ·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 —— 宋 · 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 —— 宋 · 李元膺《洞仙歌·雪云散尽》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 清 · 朱彝尊《出居庸关》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 唐 · 李白《越女词五首》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 唐 · 雍裕之《芦花》

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 —— 宋 · 辛弃疾《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 清 · 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 唐 · 卢照邻《雨雪曲》

5有关雪景的诗句

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唐 · 韩愈《春雪》

译文: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二、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南北朝·范云《别诗》

译文:上次离去时,雪像花一样地飘落,如今再度前来,花开的像雪一般的白艳。

三、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唐·张谓《早梅》

译文: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

四、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元·关汉卿《大德歌·冬》

译文:大雪纷飞,掩蔽重门,不由得人不断魂,消瘦憔悴得有如江梅而失去往日之风韵。

五、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唐·张谓《早梅》

译文: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

6形容雪景的诗句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此诗前两句描写雪景,运用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沾青枝、使青枝变白的状态,也暗写了诗人临窗观赏的经过。后两句抒情,以希冀大雪覆盖“人间恶路歧”来表达诗人铲平人间罪恶的心愿。这里,上文的描写雪景为下文的抒发情感作了铺垫,而下文的抒情则使上文的写景有了着落,可以说,情由景起,景为情染。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唐代诗人王维的《雪中忆李揖》、孟浩然的《赴京途中逢雪》等。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春雪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雪:1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2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7形容冬天雪景的现代诗句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李商隐)

12、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

13、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

14、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李白《公众行乐词》

16、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17、雪 尽道丰年瑞, 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 为瑞不宜多 (罗隐)

18、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李商隐)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

19、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

20、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欢颜。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21、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李白《公众行乐词》

8关于描写雪景的诗句100句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观雪》?;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宋·辛弃疾《和廓之雪》?。

玉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元·华幼武《春雪》?;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宋·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宋·楼钥《谢林景思和韵》?;

“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元·白朴《天净沙·冬》?。

手、掌、席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清·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盐、尘、柳絮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唐·元稹《南秦雪》?。

雨、酥、叶、藻 “彤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唐·李咸用《大雪歌》?;

“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明·徐渭《梨花》?;

“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宋·范成大《雪后雨作》

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关于雪景的诗句 古诗

1、无闷·催雪-清朝吴文英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2、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宋朝李煜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3、蟾宫曲·雪-唐朝薛昂夫

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

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

4、寿阳曲·江天暮雪-唐朝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5、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清朝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6、献仙音·吊雪香亭梅-清朝周密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共凄黯。

共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

7、望江南·燕塞雪-清朝华清淑

燕塞雪,片片大如拳。蓟上酒楼喧鼓吹,帝城车马走骈阗。羁馆独凄然。

燕塞月,缺了又还圆。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何日是归年。

8、雪诗-南北朝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9、雪-南北朝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0、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清朝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栏杆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10关于雪景的诗句的诗句

关于雪景的诗句如下:1、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李世民《望雪》 2、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3、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谢灵运《岁暮》 4、沈李浮瓜冰雪凉。——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5、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白居易《夜雪》6、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于武陵《赠卖松人》 7、雪花全似梅花萼。

——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8、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9、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韦庄《稻田》10、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杜甫《岁晏行》11、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白居易《梦微之》12、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陆游《金错刀行》13、雪残风信,悠扬春消息。

——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14、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王 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 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 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 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6、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8、陈子昂(661~702),梓州射洪县(四川射洪)人。被誉为诗骨。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内容丰富,刚健朴质,现实性很强,实践了他的理论主张。以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扫荡齐梁余风,开启了一代新风。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9、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属江苏)人。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脍炙人口,号称“孤篇压全唐”的名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具有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代表作:春江花月夜。

10、张 说(667~730),原籍范阳(河北涿县),世居河东(山西永济),徙家洛阳。封燕国公,与苏頲齐名,被称为燕许大手笔。为文俊丽,用思精密,朝廷大手笔,皆特承中旨撰述,天下词人,咸讽诵之,当时无人能及,一生著作宏富。被誉为开元名相,一代文宗。代表作:蜀道后期。

11、苏 頲(670~727),京兆武功(陕西武功)人。时称小许公,文笔很好,与张说齐名,被称为燕许大手笔。代表作:汾上惊秋。

12、贺知章(659~744),越州永兴(浙江萧山)人。人称四明狂客,贺季真,诗狂。其诗富于感情,不拘一格,清新自然。代表作:咏柳、回乡偶书。

13、张九龄(673~740),韶州曲江(广东韶关)人。才华出众,直言敢谏,有名贤相。代表作:照镜见白发、感遇、望月怀远。

14、王 湾(?~750),洛阳人。《次北固山下》一诗写景如画,意境开阔,对仗工丽,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格调壮美,妙绝千古,颇受推重。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在当时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视。代表作:次北固山下(江南意)。

15、王 翰(687?~735),晋阳(太原)人。与王之涣、王昌龄被后人誉为边塞三王。擅长绝句,尤擅描写边塞生活。诗多古体,苍凉奔放。代表作:凉州词。

16、王之涣(688~742),并州(太原)人。与高适、王昌龄齐名,与王翰、王昌龄被称为边塞三王。以描写西北边疆风光著称,其诗气势磅礴,音韵优美。绝句成就很高,惜流传的作品很少,但篇篇堪称佳品。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词。

17、王昌龄(698~约757),太原人,一说京兆长安(陕西西安)人。世称王江宁,绝句与李白齐名,被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与王翰、王之涣被称为边塞三王。擅长七言绝句,尤善描写边塞风光和妇女心理。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绝句驰名,为唐人绝句的绝顶人物之一。代表作: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出塞、闺怨。

18、孟浩然(689~740),襄阳(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又称孟山人,与王维并称王孟。擅长五言诗,描写山水风景的作品很有名。山水田园诗为主要题材,诗作清幽闲雅,清新恬淡,平易自然,情景交融,在白描中蕴藏着深厚的情感,颇受世人推崇。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对当时和后世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代表作:春晓、过故人庄、临洞庭上张丞相、秋登兰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

19、王 维(701~761),原籍祁(山西祁县),后迁蒲州(山西永济)。名字合之为维摩诘,世称王摩诘、王右丞,当代诗匠,逝后诗佛。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诗歌古、律、绝众体兼长,古诗从大处着墨,近体诗则不求辞藻华美,淡淡数笔,却形象生动,意味深长。作品主要是山水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刻画细致,变化多彩。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

为盛唐山水隐逸诗派代表。通音律、工书画,亦官亦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突出贡献。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篇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代表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鹿柴、鸟鸣涧、山居秋暝、汉江临眺、终南别业。

20、李 白(701~762),祖籍陇西成纪(甘肃秦安),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唐属安西都护府),五岁移居绵州昌隆(四川江油)青莲乡。号青莲居士,人称李太白、谪仙人,被誉为诗仙、诗侠,与杜甫并称李杜。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追求理想,向往光明,抨击时弊,揭露奸佞,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内容十分广阔。各种题材和主题的抒写,各种形式和语言的运用都能随心速所欲,挥洒自如。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于豪迈奔放的热烈抒情中,蕴含着一种雄伟俊逸之气,于瑰丽绚烂的色彩里,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浪漫色彩浓厚,为历代诗人所少有,是屈原之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作:古朗月行、静夜思、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登金陵凤凰台、渡荆门送别、关山月、行路难、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杜 甫(712~770),祖籍襄阳,生于巩(河南巩县)。人称诗圣,世称杜工部,自称少陵野老、杜陵野客,别号少陵,与李白并称李杜。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以艺术上以丰富多彩著称,有时雄浑奔放,有时沉郁悲凉,有时辞藻富丽,有时平易质朴。他的五七言古诗在叙事中夹杂议论,把重大政治事件和抒情写景交织在一起,为后来白居易等人提倡的新乐府运动开了先河,他的五七言律诗注重声律对仗,着力锤炼,更臻成熟,视为典范。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多反映民间疾苦,忧国忧民,饱含爱国激情,具有高度的人民性,被称为“诗史”,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作:望岳、春望、绝句、佳人、前出塞、兵车行、咏怀古迹、旅夜书怀、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天宝末怀李白、咏怀古迹。

22、崔 颢(704~754),汴州(河南开封)人。善诗,与王维齐名。早期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历边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格调高雅。《黄鹤楼》一诗天造地设,一气贯注,文华空阔,潇洒清丽,诗句高响入云,文气一贯到底,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李白赞不绝口。代表作:黄鹤楼。

23、高 适(702~765),河北沧州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气势雄浑,笔力雄健,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感情真挚,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尤擅七言歌行。是边塞诗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别董大。

24、岑 参(715~770),祖籍南阳,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世称岑嘉州,与高适并称高岑。长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想象丰富,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彩浓烈,变化多姿,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边塞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者之一。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5、张 继(约715~约779),襄州(湖北襄阳)人。其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不逢迎权贵。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代表作:枫桥夜泊。

26、常 建(708~765),长安(西安)人。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间有边塞之作。为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题破山寺后禅院。

27、刘长卿(709~790?),河间(河北河间)人。擅长写五言诗,被称为“五言长城”。以山水诗见称,含蓄温和,清雅洗练,自成一家。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

28、韦应物(737~792),长安(西安)人。人称韦苏州或韦左司。山水田园诗派诗人,歌咏隐逸,有渊明风度,并称陶韦,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长于描写自然风景,善用白描手法。“真而不朴,华而不绮;高雅闲淡,自成一家。”白居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苏东坡: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代表作:滁州西涧、西塞山、寄李儋元锡、送汾城王主簿。

29、张志和(730?~810?),婺州金华(浙江金华)人。号烟波钓徒、玄真子,浪迹先生。工诗词,《渔歌子》(一称《渔父》)五首为早期文人词名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尤传诵人口。代表作:渔歌子。

30、卢 纶(748~800),河中蒲(山西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首。诗风雄壮,以军旅诗雄放豪迈著称。代表作:塞下曲。

31、耿 湋(734?~787后),河东(山西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以清淡质朴见长,朴素无华而风格自然,对人民深表同情,是那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颇有名气。代表作:太原送许侍御出幕归东都。

32、孟 郊(751~814),湖州武康(浙江德清)人。人称寒酸孟夫子、诗囚,与韩愈并称,与贾岛齐名。郊寒岛瘦。代表作:游子吟。

33、贾 岛(779~819),范阳(河北涿县)人。人称苦吟诗人、诗奴,与孟郊齐名。郊寒岛瘦,注重雕琢,刻意求工。代表作:寻隐者不遇。

34、韩 愈(768~824),河阳(河南孟县)人。世称韩文公、韩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齐名、与孟郊并称。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在文章内容上提倡言之有物,在形式上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代表作:早春呈水部员外郎。

35、柳宗元(773~819),河东解(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齐名。山水诗意境深沉,情致委婉。幽峭明净,风骨凛然。代表作:江雪。

36、王 建(767~830),颍川(河南许昌)人。乐府诗与张籍齐名,被称为张王乐府,和元稹、白居易等相呼应。擅长乐府、歌行宫词。代表作:新嫁娘、早发汾南。

37、张 籍(768~830?),原籍吴郡(苏州),少时侨居和州乌江(安徽和县乌江镇)。世称“张水郎”或“张司业”。乐府诗与王建齐名,被称为张王乐府。其诗现实性强,语言通俗生动。代表作:野老歌。

38、李 绅(772~846),润州无锡(江苏无锡)人。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其诗反映当时农民的辛劳和痛苦生活,对农民遭受的苦难生活表示同情、哀怜。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代表作:悯农。

39、白居易(772~846),原籍太原,后迁下邽(陕西渭南),生于河南新郑,童年在宿州符离度过。号香山居士,又号嗫嚅翁、醉吟先生,世称诗魔、诗王、白傅、白文公。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倡导新乐府运动,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而加以发展革新。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明白晓畅,摇曳多姿,通俗易懂,以俗为雅,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以讽喻诗为主调,以关心民生疾苦、针砭时政得失为其长。晚年闲适诗,潇洒旷达。

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存诗3000多首,首屈一指。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声名远播朝鲜和日本。代表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钱塘湖春行、观刈麦、长恨歌、琵琶行。

40、刘禹锡(772~842),洛阳人。被誉为诗豪,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风格清新,语言生动,笔锋犀利,自然沉稳,格律精确,善用比兴寄托手法,为时人推崇。政治讽刺诗,观点鲜明,风格刚健爽朗,讽刺辛辣有力。《竹枝词》富有民歌风味,开朗流畅,具有鲜明特色。代表作:乌衣巷、望洞庭、浪淘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石头城、竹枝词。

41、元 稹(779~831),洛阳(河南洛阳)人。与白居易共同发起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在诗歌形式上,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代表作: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

42、胡令能(785~826),隐居圃田(河南中牟)。人称“胡钉铰”。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为仙家所赠之诗。代表作:小儿垂钓、喜韩少府见访。

43、李 贺(790~816),洛州福昌(河南宜阳)人。与李白、李商隐被称为唐诗三李,人称诗鬼。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在语言形象上精思独造,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形成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雁门太守行、南园诗。

44、杜 牧(803~约852),京兆万年(西安)人。人称杜紫薇,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诗歌英气勃发,清朗流丽,简洁明快,尤擅七绝。七律七绝在艺术技巧上有独特贡献。代表作:清明、山行、泊秦淮、赤壁、赠别、江南春。

45、李商隐(813~858),怀州河内(河南沁阳)人,后迁居山西永济。号玉溪生、樊南生,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李白、李贺并称唐诗三李。擅长律、绝,想象丰富,富于文采,构思精密,形象优美,情致婉曲,多有清词丽句,具有独特风格。常用含蓄手法,把深厚的感情细致而又曲折的表现出来,耐人回味,能引起人们不少联想,感悟力强。七律七绝在艺术技巧上有独特贡献。自开一派诗风,其诗令人百思而百得。绝句和律诗有着极高的造诣。代表作:夜雨寄北、无题、锦瑟、乐游原。

46、温庭筠(812~870),太原祁(山西祁县)人,人称温八叉,与李商隐并称温李、长于乐府,辞藻华丽。多恻艳之词,温柔含蕴,写情委婉,读之令人感伤。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花间派的开创者。代表作:侠客行、西洲曲。

47、曹 邺(816~875),桂州阳朔(广西桂林阳朔)人。与晚唐著名诗人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擅长作诗,尤以五言古诗见称。诗作反映社会现实,体恤民疾,针砭时弊,也有一些山水佳篇。写下不少千古名诗。代表作:官仓鼠。

48、薛 能(817?~880?),汾州(山西汾阳)人。诗多寄送赠答、游历登临之作,“能僻于诗,日赋一章”,“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代表作:怀汾上旧居。

49、罗 隐(833~910),余杭(浙江余杭)人。自号江东生。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时人所推崇,一些诗句成为经典名言。代表作:蜂。

50、聂夷中(837~?),河东(永济)人。以田家诗为生民疾苦呼吁,为世所重。代表作:咏田家。

51、杜荀鹤(846~907),池州(安徽太平)人。语言通俗,宫词很有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末的社会动乱和阶级矛盾。代表作:再经胡城县。

52、司空图(837~908),祖籍临淮(安徽泗县东南),幼迁河中虞乡(山西永济)。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诗作恬淡有味,吸收禅悟理论,融入诗意,影响深远。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代表作:塞上、有感。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白话译文

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

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诗人通常借描写物来描写人,侧面反映出人的品格。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也是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方法。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诗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扩展资料:

诗歌的表现手法:

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

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

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幻想。

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写实称著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

刘禹锡 经檀道济故垒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陈陶 续古二十九首 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王昌龄 相和歌辞·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下长城。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常建 塞下曲四首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李益 塞下曲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李益 统汉峰下(一作过降户至统漠烽)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武元衡 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李涉 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 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陆畅 题悟公禅堂 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张祜 听筝(一作题宋州田大夫家乐丘家筝)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赵嘏 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六首 秦皇无策建长城,刘氏仍穷北路兵。若遇单于旧牙帐,却应伤叹汉公卿。

汪遵 杞梁墓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汪遵 长城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卢汝弼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褚载 长城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焉知万里连云色,不及尧阶三尺高。

贺知章 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高适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茫茫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高适 蓟门行五首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李益 登长城(一题作塞下曲)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刘方平 横吹曲辞·梅花落 新岁芳梅树,繁苞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小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卢照邻 横吹曲辞·紫骝马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李端 相和歌辞·度关山 雁塞日初晴,胡关雪复平。危竿缘广漠,古窦傍长城。拔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杨师道 咏饮马应诏 清晨控龙马,弄影出花林。躞蹀依春涧,联翩度碧浔。苔流染丝络,水洁写雕簪。一御瑶池驾,讵忆长城阴。

卢照邻 紫骝马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卢照邻 雨雪曲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徐晶 阮公体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

王昌龄 塞下曲四首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刘长卿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疲马 玄黄一疲马,筋力尽胡尘。骧首北风夕,徘徊鸣向人。谁怜弃置久,却与驽骀亲。犹恋长城外,青青寒草春。

徐九皋 关山月 玉塞抵长城,金徽映高阙。遥心万馀里,直望三边月。霜静影逾悬,露晞光渐没。思君不可见,空叹将焉歇。

徐九皋 送部四镇人往单于别知故 天下今无事,云中独未宁。忝驱更戍卒,方远送边庭。马饮长城水,军占太白星。国恩行可报,何必守经营。

李嘉佑 奉酬路五郎中院长新除工部员外见简 一门同秘省,万里作长城。问绢莲花府,扬旗细柳营。词锋偏却敌,草奏直论兵。何幸新诗赠,真输小谢名。

刘方平 梅花落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卢纶 送刘判官赴丰州(一作赴天德军) 衔杯吹急管,满眼起风砂。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策行须耻战,虏在莫言家。余亦祈勋者,如何别左车。

李端 度关山 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张籍 送流人 独向长城北,黄云暗塞天。流名属边将,旧业作公田。拥雪添军垒,收冰当井泉。知君住应老,须记别乡年。

姚合 送邢郎中赴太原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许棠 失题(一作送前汝州李侍御罢归宣城第二首) 独夜长城下,孤吟近北辰。半天初去雁,穷碛远来人。月黯氛埃积,风膻帐幕邻。惟闻防虏寇,不语暗伤神。

许棠 雕阴道中作 五月绥州北,途程少郁蒸。马依膻草聚,人抱浊河澄。迹固长城垒,冤深太子陵。往来经此地,悲苦有谁能。

周朴 秋深(一作塞上行) 柳色尚沈沈,风吹秋更深。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

周朴 塞上行 秦筑长城在,连云碛气侵。风吹边草急,角绝塞鸿沈。世世征人往,年年战骨深。辽天望乡者,回首尽沾襟。

苏拯 古塞下 百战已休兵,寒云愁未歇。血染长城沙,马踏征人骨。早得用蛾眉,免陷边戍卒。始知髦头星,不在弯弓没。

万楚 骢马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杜牧 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 圣敬文思业太平,海寰天下唱歌行。秋来气势洪河壮,霜后精神泰华狞,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君王若悟治安论,安史何人敢弄兵。

罗邺 新安城 若算防边久远名,新安岂更胜长城。谩兴他役悲荒垒,何似从今实取兵。圣德便应同险固,人心自不向忠贞。但将死节酬尧禹,版筑无劳寇已平。

无名氏 秦家行 彗孛飞光照天地,九天瓦裂屯冤气。鬼哭声声怨赵高,宫花滴尽扶苏泪。祸起萧墙不知戢,羽书催筑长城急。剑上忠臣血未干,沛公已向函关入。

袁朗 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朔风动秋草,清跸长安道。长城连不穷,所以隔华戎。规模惟圣作,荷负晓成功。鸟庭已向内,龙荒更凿空。玉关尘卷静,金微路已通。汤征随北怨,舜咏起南风。画野功初立,绥边事云集。朝服践狼居,凯歌旋马邑。山响传凤吹,霜华藻琼钑。属国拥节归,单于款关入。日落寒云起,惊沙被原隰。零落叶已寒,河流清且急。四时徭役尽,千载干戈戢。太平今若斯,汗马竟无施。惟当事笔研,归去草封禅。

袁朗 赋饮马长城窟 朔风动秋草,清跸长安道。长城连不穷,所以隔华戎。规模惟圣作,负荷晓成功。鸟庭已向内,龙荒更凿空。玉关尘卷静,金微路已通。汤征随北怨,舜咏起南风。画地功初立,绥边事云集。朝服践狼居,凯歌旋马邑。山响传凤吹,霜华藻琼钑。属国拥节归,单于款关入。日落寒风起,惊蓬被原隰。零落叶已寒,河流清且急。四时徭役尽,千载干戈戢。太平今若斯,汗马竟无施。唯当事笔砚,归去草封禅。

子兰 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游客长城下,饮马长城窟。马嘶闻水腥,为浸征人骨。岂不是流泉,终不成潺湲。洗尽骨上土,不洗骨中冤。骨若比流水,四海有还魂。空流呜咽声,声中疑是言。

崔湜 同李员外春闺 落日啼连夜,孤灯坐彻明。卷帘双燕入,披幌百花惊。陇上寒应晚,闺中织未成。管弦愁不意,梳洗懒无情。去岁闻西伐,今年送北征。容颜离别尽,流恨满长城。

崔湜 早春边城怀归 大漠羽书飞,长城未解围。山川凌玉嶂,旌节下金微。路向南庭远,书因北雁稀。乡关摇别思,风雪散戎衣。岁尽仍为客,春还尚未归。明年征骑返,歌舞及芳菲。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张说 送李侍郎迥秀薛长史季昶同赋得水字 汉郡接胡庭,幽并对烽垒。旌旗按部曲,文武惟卿士。薛公善筹画,李相威边鄙。中冀分两河,长城各万里。藉马黄花塞,搜兵白狼水。胜敌在安人,为君汗青史。

郑愔 塞外三首 塞外萧条望,征人此路赊。边声乱朔马,秋色引胡笳。遥嶂侵归日,长城带晚霞。断蓬飞古戍,连雁聚寒沙。海暗云无叶,山春雪作花。丈夫期报主,万里独辞家。

子兰 饮马长城窟 游客长城下,饮马长城窟。马嘶闻水腥,为浸征人骨。岂不是流泉,终不成潺湲。洗尽骨上土,不洗骨中冤。骨若比流水,四海有还魂。空流呜咽声,声中疑是言。

顾况 梁司马画马歌 画精神,画筋骨,一团旋风瞥灭没。仰秣如上贺兰山,低头欲饮长城窟。此马昂然独此群,阿爷是龙飞入云。黄沙枯碛无寸草,一日行过千里道。展处把笔欲描时,司马一騧赛倾倒。

贯休 杂曲歌辞·杞梁妻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贯休 杞梁妻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李白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寿阳信天险,天险横荆关。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不假筑长城,大贤在其间。战夫若熊虎,破敌有馀闲。张子勇且英,少轻卫霍孱。投躯紫髯将,千里望风颜。勖尔效才略,功成衣锦还。

王建 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长城窟,长城窟边多马骨。古来此地无井泉,赖得秦家筑城卒。征人饮马愁不回,长城变作望乡堆。蹄迹未干人去近,续后马来泥污尽。枕弓睡著待水生,不见阴山在前阵。马蹄足脱装马头,健儿战死谁封侯。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诗词三百首》,作者:白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121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