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冠肺炎如此严峻,单日新增超过中国总数,真的可以形成全民免疫吗?

印度新冠肺炎如此严峻,单日新增超过中国总数,真的可以形成全民免疫吗?,第1张

印度疫情已经完全失控了,印度当局对于各地区的管理实在是太糜烂了,从头到尾都没有感觉到他们在执行什么强有力的计划,一开始想抄中国作业但没抄好,没有因地制宜做相应的调整,也没有为人民的利益考虑过,现在印度已经失去了对疫情的控制,他们不想全民免疫也得全民免疫了。      

01、印度疫情发展的时间线。    

先简单说一下印度疫情发展的时间线,在一开始印度一起还没有大规模爆发的时候,他们对此事漠不关心,甚至没有一点准备,甚至为了迎合欧美国家,他们也加入了对中国疫情的污蔑和对中国抗议成果的否定。

但当疫情爆发的时候,他们却没有选择欧美国家的全民免疫,而是选择了被他们诬蔑过的中国的计划,他们想抄中国的作业。可惜由于他们之前的忽视,他们没有深刻了解到中国抗议成功的真正秘密并不是封城,除了封城以外更重要的是我们中国人可以团结一心,耐得住寂寞,愿意自我牺牲。

他们学习到了中国的封城,但是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也不明白中国的封城是为了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考虑的。在印度封城之后,很多人迅速失业,没有办法在城市中养活自己,加上城市的医疗,也没有办法支撑每个感染者都受到治疗,所以这些人只能选择回家乡。

所以一场堪比中国春运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开始了,这无疑是非常恐怖的,原本安全的乡村也被病毒给占领了,自此之后疫情完全失控。最令人失望的是在疫情失控之后,印度的经济遭到了巨大的打击,碍于这方面的压力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以莫迪老仙为首的印度***选择不再封城,恢复正常的秩序。

又一次庞大的人口流动开始了,这一次印度彻底坠入深渊,再也没有站起来的机会,可是谁在乎呢,无知的印度人不在乎,他们的领导者也不在乎。                    

02、被大自然愚弄的印度人。          

印度的疫情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是失控的,所以能不能形成全民免疫这个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最终结果是什么样的,他们都只能接受。在大自然面前,印度失去了抵抗的能力,任由大自然摆布,现在他们只能祈祷,但愿他们的神真的有用,真的可以拯救他们。

03、寒冬将至,何人守夜。

秋冬将至,一波大规模的疫情潮即将在世界各地爆发,这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希望印度可以撑得过这一波疫情,如果撑住了还是有机会在局势彻底无法挽回之前形成全民免疫,不然等到病毒变种就不好说了。

1、印度的疫情很有可能还没到达巅峰期。

从4月份印度疫情开始爆发到5月份开始,每天几十万确诊病例,有的专家声称印度疫情很有可能还没达到巅峰期,而巅峰期的时间大约在7月份左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估计印度公布数据的确诊病例比实际中要低得多,真正确诊的病例比现实中要高出20倍到30倍,换句话说,印度现在大约有5~6亿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而且已经连续18天确诊超过30万例,印度现在每天的检测数据是200万,世界卫生组织说每天检测200万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采用更多的核酸检测。

2、全球开放的可能性会降低,而且开放的时间将会无限延长。

尽管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得非常好,但由于全世界各地都出现确诊病例,尤其是在印度的确诊病例,占到了全世界的50%,再加上印度政府的无能为力以及老百姓的不配合,想要全球结束新冠肺炎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同时全球开放的时间将会被无限延长,根据我国张文宏医生介绍,全球开放的时间将会受到印度疫情的影响,或者在不久的将来只能局部开放,不可能全球开放。

3、印度疫情的爆发也会影响周边的国家。

目前印度疫情最影响的国家之一是尼泊尔,尼泊尔是与印度相邻的两个国家,虽然在边境工作已经做好了防控,但还有很多印度人偷渡入境尼泊尔,导致尼泊尔每天的确诊病例高达8000多例。

如果稍有不慎,下一个爆发疫情的国家,很有可能就是尼泊尔,除此之外尼泊尔与我国也是相邻的两个国家,但是我国在抗疫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和经验,虽然有能力应对,但还有可能出现零零散散的病例入境我国。

总的来说,印度疫情的爆发将会加速全世界疫情的蔓延,很多国家都会因此受到影响,全球的经济发展复苏也将会无限延长。

目前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决定向印度提供援助之手,中国已经向印度捐赠氧气设备和一些医疗物资,另外世界卫生组织向印度援助医疗资源时,却被印度拒绝,因为印度的政府人员说他们自己有能力应对国内的疫情,但疫情到底什么时候结束还很难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750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