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参加剑飞老师《时间记录》的签售会,他提到如果有一本书超过三个人向你推荐,那么其实你可以考虑去读一下它。一本佳作,没有读,每一次听到别人的推荐只能是被动接受他人的观点,而且更多是重复地听到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和梗概。但如果你读了,他人和你针对这本书的交流就可以进入更高一个认知层面的探讨,便会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洞见。我想《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应该就是这样一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原本爱笑爱闹的蛤蟆先生一反常态地陷入了郁郁寡欢,不能自拔。朋友们非常担心,决定督促他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带他去做心理咨询。
在苍鹭咨询师的提问下,蛤蟆的咨询从被动逐渐转向了主动。最初只是他的朋友们让他来进行咨询,而咨询的主要目的也是减轻朋友们对他的担忧;蛤蟆自己似乎也想得到帮助,但他更多的不是为了让自己重拾快乐,只是为了朋友们高兴而已。但苍鹭告诉他“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
这让我想到《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的作者彭凯平教授做客樊登读书时提到,一个人只要愿意拿起求助电话,其实心理的病就已经好了一半。这是心理学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当你有了求助的希望、动机和行动,基本上你的病就会好。
书中提到一个小工具“情绪温度计”可以常常带在身上。假设有一种温度计,可以用它来测量你现在的感受。这个温度计有10个刻度,最低是1,代表你感觉非常糟糕,可能还有自杀的想法;中间是5,代表你感觉还不算太糟;最高为10,表示你非常愉悦。我们可以给自己的状态打分,看看自己处在1-10的哪一个刻度,随时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身的状态。
随着咨询的一步步深入,在苍鹭的提问和引导下,蛤蟆逐渐意识到每个人内心深处其实都有三种自我状态,分别是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形成了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代表了人格的结构。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的,包含着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尤其在我们童年所经历的最强烈的情绪感受,会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以后经常有的感受。当我们进入儿童状态后,我们的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和实际年龄并没有关系。当我们处于这种状态时,我们会体验到童年的感受,再现过去的情形,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但是学不到任何新的东西。
父母自我状态会使我们表现得和自己的父母一样,因为他们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人,对我们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这个状态里包含了我们从出生起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我们会借此来判断是非对错。当我们处于这种状态时,我们基本上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通过自己的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也希望别人能够接受。
成人自我状态是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能够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也不会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相反,我们能够通过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只有在这个状态里,我们才能学习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让自己处于哪一个自我状态,选择权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上。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选择儿童自我状态或者父母自我状态,因为这两种状态在我们的生命中已经有了一个现有的“剧本”,启动其中任意一个状态几乎不需要思考,我们都知道需要做什么、说什么,就像演戏一样。当你需要抛开“剧本”去启动刻意的思考,是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的。但事实是只有我们能为自己负责,自主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要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自己!
随着咨询接近尾声,苍鹭问蛤蟆你有没有停下来,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
第二个问题: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会出现四种组合: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这四种组合将构成我们的人生坐标图。
对我们最有帮助的,是要认识到我们玩的心理游戏和人生坐标之间的关联。
处于“我不好、你好”,会认为自己很差劲,别人比自己都好。觉得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会不自觉玩那些把自己变成受害者的游戏,比如“我真不幸”、“可怜弱小的我”,这时处于“悲伤的儿童”状态。
处于“我好、你不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好,还会不断去证实这一点。常常感到很愤怒,对别人评头论足。希望能够占据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玩“我抓到你了,你个坏蛋”、“你为什么总让我失望”的游戏,这时处于“挑剔型父母”状态。
处于“我好、你也好”,会觉得自己是好的,也相信别人是好的。这是一个非静止、动态的过程,需要靠行为和态度持续地对自己和别人展示出来,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这时处于“成人”状态。
一切的关键在于这是“人生坐标”,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会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会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换一个词就是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这是一个勇敢的选择,不仅仅代表了当下所处的状态,还许下了一个终身的承诺。
我们每个人都是情绪的调色师,我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基本情感,就像红黄蓝三原色。当我们作为个体开始发展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反应都变得越来越个人化,就好像几种原色混合在一起就变出各式各样微妙的色调和色差来。调色盘和画笔都在我们自己手里,你准备好了吗?是否从今天开始踏上心理成长的旅程?
人有情感而生感情,后天何尝不是先天。就随便一个事物,他最先因何而存在,目前所说的原子,再科技更发达的未来是否不是极限?事物最本质是什么?这个还没有完全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事物必然有一个属性,一个与生俱来不可消失的属性——趋利避害。试想,一个生命或物质,如果没有对利于害的感知,那他还会存在吗?比如:人不知水对自己的利而渴却不饮,树苗不知阳光对自己的利而拒绝破土。很显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切都是这一属性的必然结果。人类还活着自然也是因为懂得趋利避害,而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为了服务自己——这同样是这一属性驱使的行为。那么对于情感,我想任何生命都有,只是自然赋予人类的更为高级。
就马克思的思想,世界是客观的,因而人的产生也是客观的,而人产生之后,所感知的一切均是客观的,即是人的意识是客观的,它是客观现实的一切在人脑中的反应。人类的生产发展或趋利便是基于之前的感知而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客观的,是人类对利和害特有的感知所决定的。而时至今日,人们对于利与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倡导世界和平建设第三世界便是其标志的体现。放在爱自己和爱别人、自私与奉献的关系来说,那就是爱自己、自私是必然的低级,而爱别人、奉献是必然的高级。我们现在就是处在这一特殊的由低级向高级过渡的阶段,为此马克思等都做出了更为科学的解释,因而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必然会实现的不是空想。所以啊!楼主说的感情为别人而奉献是没有理由的说的很正确!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情感,使人们都具备奉献的精神,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的高级体现。违反这一必然趋势的人只会被社会所排斥甚至毁灭,随着社会越来越文明,这一情感趋势将更加明显。
简单的说:情感是天生的,而感情是再情感的基础上产生的,不需要培养,不需要理由,人会下意识的产生感情,而且会下意识的向着无私、奉献、勤劳、勇敢、正义等高尚的感情发展着,一切生命都无法抗拒趋利避害的趋势。培养的意义在于使产生的感情更迅速的发展。也就是说:现在你可以不够无私,不够奉献,但再未来,这绝对不存在,就向现在的主流无法向已往一样施行一夫多妻或专制统制。要知道客观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再能动也不可能改变客观,不能改变人们情感逐渐高尚逐渐有利于全人类这一客观趋势。
打个比方,我们把全人类看做是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尽其所能的奉献,整个人才会最有效率的奋斗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到时作为细胞的我们也才能得到更幸福的生活。
再这里我还想说明一个问题:有的人认为,细胞这么多,偶尔几个不努力不奉献也没关系,的确,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也不会影响到整体。但这样对于你自己来说的确是一种损失。就象本来可以过上有钱人的生活却始终揣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放一样愚昧。而令人无奈的是这种愚昧也是客观的,就象鲁迅笔下的看客们,受到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永远也不会也不敢向着反抗这方面想,客观而残酷的现实教给了他们客观而麻木的思想。所以有的时候人们性格的形成,思想的形成也是身不由己的,就象我们无法选择其命运一样,我们也无法再没有独立意识之前完全控制我们自己,而很多时候,我们所形成的独立意识也受到了之前的影响变的有局限性。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我们的命运其实是客观的无法改变的。这样说吧,比如对于一件事物我们会有不同的看法最终有了不同的做法,因而有了不同的结果,最终形成不同的命运。所以我们要明白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我们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生活环境,看事物的时间,地点等的不同而造成的,而这一些因数仔细想想是不是都是客观而无法改变的或因此而形成的呢?换个比方,你,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你能选择的吧,然后你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你有什么样的天赋,体能,EQ,IQ,家庭等等都不是你能选择的或着说你能选着的都是这个世界客观存在的,一切的行为,思想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再你之前所拥有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把这个基础推到最前面,那就是刚形成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很容易的就能判断,世界是客观的,因此,由此而推,人的一切其实已经是命中注定了的。所以有的人发出我们是活在历史里的感叹!而这样似乎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其实不然,这说明的是客观一性的问题,至于意识能动性的价值就在于,在这一切的一切的客观当中,我们可以去选择属于自己的客观命运。就象我们无法抗拒自然一样,我们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只是把这种理论用于说明意识能动性时就更加抽象了,抽象到我们很确定的承认它是对的,但不可置疑的是它是对的,这也是实践所检验过的。其实说到这里我也无法具体的描述那种理论。但有点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要永远抱着学无止境,尊重每一个生命,脚踏实地永不放弃的思想并坚定不移的相信科学,有意识的去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相信的不是自己,而是科学,就拿我楼下那位来说,人是自私的,就算奉献那也是有范围的。对于处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时代,这样认识是正确的,目前我们必须对自己负好责,这样才算做到基本,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奉献的程度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每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而你自己也是一个生命。因此,这个过渡时期的我们,能做的最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来看事做事。这对别人对自己都是最好的选择。就象人们说的,奉献是因为可以获得,以前真的不能理解人们所说的话或不那么看重,现在想来每一句真的都是无数的人们的智慧结晶,都来之不易。希望你们能尝试一下奉献,尝试做一下你们所认为的老实人或坚定不移的做下去并仔细体会其中所获得的美好,真的,那时候你就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