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好友为新手群上课,只是目前时间上有难度,只能写一点自己的经验
,望大家多多提建议。
写情感文最重要的是构思,要把人物、时间和地点贯穿于一根主线上——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很多人写情感文不能引人入胜在于语言的繁琐和故事情节太老套,让读者看后没有留下任何感觉
1 文章必须要有真实的情感。并不是要有亲身的经历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要学会对身边事物、环境、人物心态和举止、语言进行观察和分析。创作往往是来源于生活,
2 文章的过渡不要跨越太大。很多人写文章对时间和地点上的跨越往往不能把握得很好,有时候会让读者有脱节的感觉。过渡是为了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和故事发展的需要的,一旦没有处理好,就会让整篇文章显得凌乱,而没有可读性。段落的链接往往取决于时间、人物和地点上的变化,下一段的表述应该是上一段的延续,只是表现的手法会有所改变,倘若处理得好的话,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 故事的结局不要太老套。很多文章前半部分写得很引人入胜,但是结尾部分会让人有老套的感觉,那就是主人公不是发生车祸
,就是得病离开人世,这样的文章会让人在瞬间没有了感觉。原创的文字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我们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好的字词句(规定是不超过全文的10%)但是故事的情节一定不能有雷同,否则不会有吸引力,所以对全文的酝酿和构思一定要细微入胜。
4 语言不要繁琐冗长。有的文章过于反复强调某一个环境或是对某个人物的行为语言反复描写,其实很多描写都可以一笔带过,过多地描述会减弱故事的重点。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对秋天的描写用了三大段的文字描述,而且很多是重复描写。情感小说通过环境和气候描写来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把故事推向高潮,但是如何去写是最关键的,有时候用简洁而又有力度的话语一笔带过,表达力会更强,不是写得越多越好,就像画画一样,适当的留白更显得精彩。
5 文章最好能一气呵成,这样连贯性会很强。很多人写不下去就不写了,哪一天想起再写上几笔,故事的情节就离开了主线,没有了特色。其实写不下去也要写,我们可以在完成后好好地修改,但是不要中途停笔,会让文字失去活力。
6 在文字细节处理上要大胆,但不要离谱,尤其是写爱情小说。情感文字并不拘泥于爱情文字的创作,还可以是亲情、友情等。
最后一点就是文字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能去抄袭别人的文字,别人的文字永远是别人的,只能给你带来一时的人气,但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的帮助
。真正喜欢文字,就要经常练笔,哪怕是写一首诗,一句话,都是一种锻炼,尤其是有灵感来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记录下来,那就是你写文章最重要的素材。
小说描述高潮一般不会太露骨,比较含蓄的去表达,比如通过其他物品来表达这样的境界,丝带,鲜花等等
。小说主要高潮的种类:情感的高潮、命运的高潮、主题思想的高潮、性格的高潮、打斗的高潮
情感的高潮:主要是发生在情感冲突最为激烈、最为紧张的时刻,比如男主角和女主角因为误会而分开,但是由于某个突发的原因,两个人再次相遇了,而且相互指责,在相互指责中,误会突然解除,这个时候,情感高潮就到了。
命运的高潮:主要是主角命运到了生死攸关的那一刻,主角是生是死?命运揭晓的时刻,也是高潮到来的时刻。
性格的高潮:小说中主角的性格必须要独特,鲜明,而且必须要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当主角面临一系列严峻困难的考验之时,主角通过其独特的性格采取了和一般人不一样的行动,而这个时候,主角的性格便得以彰显,情节也因为主角独特的性格和行动而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小说情节的张力便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而这个时候,也是高潮情节的时候。
打斗的高潮:这个就比较容易理解了,相信很多作者尤其是玄幻作者朋友们最擅长的就是这个了,我就不在赘言,不过提一个个人见解,打斗的高潮必须是在打斗最为激烈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必须要想办法将读者的视线吸引住,必须要保证你所描写的打斗精彩、新奇而不是让读者昏昏欲睡。
看看传媒人煽情的必杀技
一向以“文化大散文”著称于世的余秋雨先生,最近遇上了文字大麻烦。因为在青年歌手大赛的舞台上将“仁者乐山”中的乐(yao)读成“le”,遭到各路英雄的咬嚼。对此,余先生回应说:“多大的事儿呀,要炮轰?”
其实,余秋雨一直就不惮于枪林弹雨,在围攻中高歌前进。人们批评他在凤凰卫视开设的《秋雨时分》“脑袋歪成45度角,让人看着难受”,他没有作出回应;人们批评他的“文化大散文”处处硬伤、煽情矫情,他回应了,但基本态度也是不以为然。
其实余秋雨先生是大可不以为然的。因为剥去煽情的外衣,他至少复活了那些真实的历史记忆。而如今,在电视上、杂志上、网络上,以夸张、虚假的姿态做着“感动中国”工作的煽情主义者无所不在;他们的目的就是把人们弄哭。
煽情者古已有之,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浩浩荡荡。追根究底,女性期刊、电视节目、网络论坛以及煽情文学,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专题,是为了呈现各大门派的“煽情”底细;是为了提醒人们,慎重选择精神粮食。
煽情之杂志派:纪实化
掌门人:《知音》等女性情感类刊物。
中国传统女性类期刊不但在内容上煽情、媚俗,就是在文章的炮制上也有着一套方法。最重要的一个策略是在强调真人真事的纪实性策略下,用文学化的写作手法使读者读来如看言情剧。
在某女性期刊的选稿要求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文章应以杂志新闻叙述语言,以时间为序,以细节来牵动人心,叙述讲求条理、层次,有画面感。通篇必有激起读者情感波澜的细节、情节特写……好稿的标准是题材新潮、时尚、狂野;内容充满虎虎生气,包含丰富的内涵和信息;角度新锐。
一位长期为该类杂志撰稿的作者透露,这类文章往往强调纪实性,人物和事件是真实的,但故事的情节和细节却多是虚构的。“文章写法打破了纪实性文章的体例,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变成了纯文学手法的描绘,煽情情节、语言大量出现是必然的结果。”
必杀技
1、杂志煽情派成名的法宝是文章标题的制作。以《知音》为例,标题的前半句是煽情,后半句是内容提要,让读者的情绪在阅读前就已经被调动到高潮,如《王菲啊,你我十年的友谊终于升华成了爱情啊!》。其他同类刊物文章的典型标题,也往往以引导性、包含强烈情节的句式来吸引读者眼球。如《拒绝“卖身救姐”,最是妹妹有情》、《请为我守住你的第二次贞操》、《傻傻的爱情啊,女大学生自导自演麻醉抢劫案》、《意外双胞胎,“借腹生子”无法承受的孽债之重》。
2、缠绵悱恻、跌宕起伏的情感故事,加上纪实特写的噱头,在这种无比煽情的“催泪弹”下,读者就像活靶子,一弹即中,应声就范,并易成瘾。
副作用
作为女性期刊,办刊的目的首先想的是自身的生存,想的是自身的利益,这无可厚非。但有一种说法认为,在这个影响着千万妇女的平台上,人们却遗憾地看到,它的主题基本都是在狭窄的感情和家庭等问题上打转,对关系妇女切身权益的社会现实、对女性作为弱势群体的就业、教育、社会地位的提高等问题几乎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她所追求的“人性美、人情美”,也难免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煽情之电视派:揭伤疤
掌门人:朱军
《艺术人生》曾是央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收视率不低。主持人朱军采取的那种“不叫你落泪绝不罢休”的煽情手法的确催下了许多嘉宾和观众的眼泪。
朱军的《艺术人生》将煽情的重要性推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这个节目表面上讲人生,论艺术,其实只有一个目的:把嘉宾弄哭。典型例子有:明知孙海英曾失去心爱的儿子,偏偏不放过,使孙海英被逼落泪。陈坤失去姐姐的报道在以前就被媒体披露过,可朱军还是不愿意错过那一段,让陈坤流了泪。据说这一期还创了收视最高点。
必杀技
1挖掘嘉宾那些爹死娘嫁人的陈年惨事,以揭伤疤的方式催泪。
2节目进行过程中,让嘉宾失散多年的亲友突然现身或阅读信件,对嘉宾和观众进行催泪。
3以自己早年的亲身经历,诱嘉宾说出革命惨痛史,达到催泪目的。
副作用
这类节目大多以揭伤疤进行煽情,有种文革忆苦思甜的味道,打着真情关怀的幌子,以一种引诱、强逼别人说出自己伤心事的方式,将嘉宾原本已经隐藏好的痛苦在大庭广众之下抖露出来,使嘉宾原已平复的心情再度被挑起来,非常残忍,且有挖隐私之嫌,实属不厚道。
受煽情节目高收视影响的电视制作人,很容易患上煽情万能论的毛病。真正雅俗共赏的好节目并不一定非要煽情。对比《艺术人生》,同类型的节目《鲁豫有约》和《杰出华人系列》不以煽情为卖点,收视同样不错;对比《真情》的过度煽情,同样关注百姓命运的《冷暖人生》就以绝对“不让人掉泪”为前提,然而其真率的内容,却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观众。
煽情之文化派:假大空
掌门人:余秋雨、琼瑶
看看传媒人煽情的必杀技
关于余秋雨文中的煽情文字,人们已经说过太多。以余名篇《道士道》为例,余对王道士又是“滴血”、“下跪”又是“恳求”、“哭泣”,又是“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而琼瑶的言情小说和电视剧曾经在内地长盛不衰,开了内地煽情先河。在她的小说中,无论是贵族家人还是平民百姓,冲口而出的都是妙极之大哲理或长篇空洞的开会式发言。
必杀技
1、熟练掌握中文汉字的使用,对人生的基本哲理要烂透于胸,张口就来。
2、琼瑶的言情小说有一个基本的煽情模式:男女主角一见钟情,配角们百般阻挠,男女主角以呼天抢地、欲生欲死,与世俗作一番恶斗,最后终成眷属或双双殉情。
副作用
这样煽情的文字,初次读之,让人热血沸腾、涕泗横流,但日久就难免有做作之嫌。既骗了观众的眼泪和时间精力,降低了观众的欣赏水平,又由于其文化名人的巨大影响力,对后辈写作有误人子弟之嫌。
煽情之网络派:“苦肉计”
掌门人:陈易
大三女生陈易在网络上发出了“卖身救母”的帖子后,得到了超过10万元的捐助、得到无数人的同情。但她的一位同学马上在网络上指责“陈穿着阿迪和耐克的新款,她的演技很好,欺骗了众人”。两位网友因此自筹资金,对此事进行独立调查。
必杀技
1、要有好的文笔,使故事曲折动人。
2、要有好的演技,使情感真实可信。
3、要掌握一定的反侦破技巧,以便遭人调查时,逃之夭夭。
副作用
这是苦肉计式的煽情,以“卖身”这种惨绝人寰的招式煽动人们的同情心、爱心,进而使人们掏出真金白银。由于监管约束困难,容易发生不良后果。一旦被骗,再碰到此类事情人们很难再加以相信,社会风气由此被败坏。
观点
别煽我的情,烦!
记得最早的煽情印象来自一部**,名字就不说了,煽情的手法现在看来低劣得可以,就是让一孩子死命哭,边哭边叫妈。那时候小,哪受过这个呀?立时就跟着哭得稀里哗啦。也不知道打什么时候起,电视上也玩起了这一套。不同的是,如今的煽情节目不单是要你哭,还要你烦,要你受不了。
《艺术人生》的几板斧刚出来的时候当真“人挡杀人,佛阻杀佛”。国内嘉宾出镜,最后一幕定然是面部特写,嘴唇哆嗦,热泪盈眶。父母、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还有你挖肝挠肺的那点私事都给倒腾出来,这时候你不哭还真对不起人家那张憨厚的脸。后来碰上几个不开面的香港人,把这几招破了。既然这些招数好使,国人又喜欢跟风模仿,后继者自然源源不断。不就是心灵、情感么?不就是谈感情、论人生么?地方电视台照方抓药,如法炮制,风味也各不相同。
“此时此刻您心里的感受如何?”
“您有什么话想对亲爱的观众们说?”
这种弱智话题在煽情节目上层出不穷,让人怀疑编导们的智力(参照国产**,似乎还属于正常范围)。
还有一种情况更坏,就是拿别人的悲惨遭遇说事,专揭人的伤口,让嘉宾说自己的惨事儿,主持人在边上唏吁感叹敲边鼓,到最后台上台下眼泪齐飞,相信不少大婶大妈都曾经中过招。最近,煽情节目达到了新的高度,人家不单单激动和感慨了,嘉宾割腕、下跪、父母和孩子互相破口大骂已然出现在镜头前。煽情至此,算是到头了。
非煽情类节目爱好者不要指望有什么委员、专家出头,取缔此类电视节目了。此类节目是电视台吸引眼球的法宝,有人看,就不愁没人做。国外的电视发展史证明,电视煽情节目是传媒大众化、娱乐商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煽情对于电视节目的生存,必不可少,尤其对于商业电视的发展。转型期的中国,心灵、情感的追求成为稀缺的资源,电视煽情节目乘虚而入,打着追求真情的口号,吸引着大众的眼球。套个时髦的说法,煽情电视节目的流行是电视台和观众的互动,你动我的眼泪我动你的钞票。
翻了一下新版的汉语词典,煽情这个词赫然在目:“煽情,通过某种方式激发感情”。就解释来看,词性没有褒贬,但“煽”这个字,不由得让人想到“煽动”、“煽风点火”,感觉上,就是有人拿一东西撩拨你。本来撩拨也没什么不好,**音乐小说这些东西不都是在撩拨人么?但煽情为什么就让人恨?还是在于它那个“情”不是自发的,变味儿了,是一种过了度的“情”,所以假。和假烟假酒不同,这东西影响的是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隐蔽性和欺骗性很强。
开学啦,喜欢校园,喜欢校园里的小说,介绍给你
1、《海蓝色的阳光》文 / 浩雾
青春与校园的纠缠,年华与际遇的体会
海蓝色的阳光,洒满了我人生的轨迹。
2、《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你》文 / WANGJI8023
她和他相识于网络,然而在这虚幻的世界里,她对他产生了真实的情感,她对他也确实产生了影响!但是,她的感情之路却是那么的辛酸和痛苦,第三者,这个特殊的身份使她十分的纠结,但是,意外的是,这个特殊的身份还有着另一种特殊,但是,她没有那样选择,最终她选择了原则,选择用离开来结束这份爱,只是,结局又会如何呢?……
3、《如果夏天曾来过》文 / Amo0815
我只能说这是一部我哀怨时期产生的哀怨作品……
4、《帅帅的未婚夫很有爱》文 / 浅雨沐
两个脱线妈妈,在大学时就已约定将来要做亲家。双方家庭的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就读于同所高中,两个原本毫不相识的人因为双方家庭的一次相聚而认识,原本平静的校园生活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澜。。。。。
5、《我本善良》文 / 我想我是fish儿
我叫Mig,一个极度骄傲而且心地善良的人……
我刚6月个大,父母就离异了。应该说我从小所经历的人和事,比起同龄的他们,要多许多,也要坎坷许多。
叛逆中的单亲家庭成长经历锻炼了我超出同龄人的独立性和适应性,这些特性在小学时期就已经充分得以体现,当别的小孩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6岁的我已经会为我和母亲的饮食而操持家务了。我热爱运动,尤其喜欢足球,那个时候懵懂的意识里甚至有一度把足球当作我活在世上唯一的追求……
首先,我不是高手,也不是专业的,我只说一下我写东西的感受。
小说的和纪实、散文等写法不一样,纪实文字需要仔细、准确、客观的描述。而散文需要渲染气氛、辞藻修饰,抒发胸臆。而小说更像是黑白照片,干练、管中窥豹。比如,形容一位美女,并不会直接描述容貌,而是可能通过“一串伶俐而轻快的脚步声袭来”来从侧面描绘出女人的良好身形,通过“春风吹过竹林,飒飒作响”形容女人的声音……等等。更多的通过让读者有相同的感受来描述,而文字本身通常非常简练。如果形容神态,往往是通过一些非常细微的动作来描述,而且不同人物性格往往所表现出的动作不同。《潜伏》里的表演就是很好的例子。每个人心里恐慌的时候反映都不同,在**里的通常表现就是“不断敲击桌面的手指忽然出现了难以言说的停顿”……
总之,小说基本就是描述,人物的刻画全是通过微小的细节来展现。好的小说很多,可以多看看细节。最重要的是读者能有共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