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表现为情绪波动剧烈、情感不稳定和对自己和他人产生消极影响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双向情感障碍的表现:
情绪波动大:在一天内或几天内,情绪会从极端高涨到极端低落,情绪的波动比普通人更加剧烈。
自我感觉糟糕:自我感觉不良或没有价值感,认为自己是无用的或者缺乏意义。
恐惧被拒绝:经常担心被拒绝或遭受孤独,也会因为这种担心而去追求不健康的关系。
心理疾病的伴随症状:例如焦虑、抑郁、强迫症、自杀或自伤行为等。
变化的关系:情感不稳定常常导致关系不稳定,可能出现频繁的分手和和好,也可能出现对恋人或配偶的不信任感和猜忌。
无法控制的行为:可能会出现自伤、滥用药物或酒精、暴食等不健康的行为,以缓解情绪不稳定的症状。
需要指出的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也可能有所不同。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有双向情感障碍,可以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1、双向情感障碍频繁发朋友圈是正常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可能会抑郁发作,主要特点跟抑郁症比较相似,例如情绪抑郁、睡眠过少和观念消极等。另外患者还可能存在躁狂发作,也就是比较躁,非常兴奋。发朋友圈圈纾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2、我觉得双向情感障碍,这个就是可能自己对自己的感情不确定。他有选择性障碍。
3、双向情感障碍发病会发朋友圈吗?一般不会发朋友圈,应该找相关的情感专家进行咨询和心理疏导和细致的调理,树立正确的情感观。
4、看了回答你的人,我也是双向患者,我应该更能理解一点。
精神障碍类疾病是对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影响很大的一类疾病,并且有很多的不同症状表现,例如双向情感障碍就是在临床上常出现的。这种精神障碍容易引起患者的情绪突然高涨或者低落,让人难以控制。那么, 双向情感精神障碍临床特点为躁狂和抑郁状态的交替发作,具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可以其中一种为突出表现,缓解期精神活动正常。那么应该怎么样进行双向情感精神障碍的治疗呢?这种疾病可以治好吗? (1)明确诊断,排除继发性障碍,及时掌握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以全面、持续症状缓解为目标,长期维持治疗是必需的。 (2)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 没有一种药能全面有效控制/预防BPD所有症状,多数病人需联合用药。药物联用的方式有两种心境稳定剂联用,心境稳定剂加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加抗抑郁药。在联合用药时,要了解药物对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难治和病情严重,强烈自杀意念和行为者可优选ECT。 (3)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 由于锂盐的治疗指数低,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应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一些专门的药物治疗躁狂也应达到抗癫痫的血药浓度水平。取血时间应在末次服药后12小时(如次日晨),以测定谷血药浓度为标准。 (4)强化心理治疗,减少心理应激因素。 (5)除急性控制症状和防止复发外,更应力求恢复社会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点击免费咨询,与医师在线交流!《《 看了以上的专家们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双向情感障碍治愈的可能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这种类型的精神障碍患者有明显的精神方面的反应,例如突然地情绪高涨,又或者突然地情绪异常低落,这让人难以反应,对人的健康威胁也是非常大的,需要寻求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和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约有50%至60%的患者会出现这种症状。由于躁狂发作是情绪高涨或低落的标志,而抑郁发作是情绪低落或消沉的标志,所以这两种状态交替出现,称为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类型的双相障碍可能很难被诊断和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可能会影响其症状和工作能力,因此可能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治疗来缓解症状。
1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但如果您有很严重的精神问题,例如精神分裂症或妄想症患者,则不应接受咨询。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您可能会被告知您需要接受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双相障碍。因此,最好在有精神疾病或其他问题症状病史后寻求精神疾病帮助。
2药物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药物可能需要长期服用,以维持治疗和改善症状。对于轻度躁狂发作,推荐用于轻度抑郁症状的治疗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如舍曲林)和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对于中度抑郁发作或严重躁狂发作,推荐用于中度/重度抑郁急性期治疗药物包括阿米替林、来氟米特、奥氮平、曲普瑞酮、拉莫三嗪、米氮平、帕罗西汀等。
3行为治疗及物理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较差,因此可以考虑一些其他疗法。
通过行为干预治疗,可以减少抑郁症的症状和治疗效果,并且有较少的副作用。通常是和抑郁药物一起使用,但是有时可以单独使用。认知行为治疗(CBT)是一种针对症状的行为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表现,提高他们在环境中工作的能力,从而减少抑郁症状的发作。另外还有一种基于CBT技术的治疗方法是电休克疗法,也叫生物反馈疗法或脑电波干预疗法。电休克疗法可以通过大脑不同部位产生大脑电信号以进行物理治疗。
4心理治疗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心理治疗包括三种类型的咨询:认知行为治疗(CBT):心理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使患者了解自己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角色,并在他们遇到问题时提供支持。认知行为治疗是通过使用工具来增强认知功能来减少或缓解患者心理上的不稳定感,这一方法将使患者在抑郁状态下不会出现极端症状。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定位情绪并避免症状发作。情感疗法:这是一种心理疗法。
5患者和医生都应正确认识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可以治愈,也可以恶化,有时甚至是终身。它与其他常见精神障碍相比更容易治愈,如躁狂和抑郁。然而,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仍被认为是一种负担,尽管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药物治疗。但是,双相情感障碍并不适合所有人。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一些心理健康的问题,当然,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疾病成为了一个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双相情感障碍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一般双向情感障碍怎么治疗呢?
1、什么叫双相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心境障碍。其双相的意思就是说这一类的病人的心境是会不断的在高峰和低谷之间来回摇摆。很不稳定。而一般来说都是会受到重毒抑郁症的影响,的才会有这样的心境障碍产生。
(1)双相I型障碍
一般在这个时期的双相情感障碍是患者主要在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狂躁症的症状出现。或者说是有一次重度抑郁症的经历。这都知这一时期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具体表现。
(2)双相II型障碍
同样的体现就是狂躁症的经历。或者是重度抑郁症的出现。
2、双相情感障碍治疗
现在很多人对于精神类的疾病都喜欢自己检测。但是光靠自己对应疾病症状来判定自己是否有病是很不安全的行为。所以,你一旦发现自己在情绪上有长时间的偏差的时候,应该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而不是自己诊断自己医治。
(1)药物去为主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的疾病主要是一精神类要去治疗为主的。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根据你的病情酌情吃药。千万不要自己耐药吃。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后,大部分人在病情的发作上是会有所减轻的。
(2)在心里辅导为辅
既然是心理疾病,那么就是源自于自己心理状态不佳的原因导致的。所以接受专业心理医生的心理辅导治疗是很必要的。很多人认为精神疾病只需要吃药就可以了。其实并不然。心理辅导可以找出你疾病的原因。也同样可以达到为你治疗疾病的目的。医生的心理辅导会改正你不健康的心理思路。让你回归到健康的状态。
(3)改变生活状态
如果现在的生活状态对你来说比较压抑。不妨妆变一下生活状态、例如辞职出去旅游,或者是换一份轻松一点的工作。多交一点朋友,学会倾诉,不要藏垢。试着放开自己。你会发现自己的病情会减轻很多。
3、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部分人在大多数情境下都有健康的心理功能,但在一定条件下,心理可能会出现反常。
当反常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构成障碍,严重的障碍便是心理疾病了。
从大数据层面来讲,男性和女性在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上是平等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对女性心理障碍调查,发现了一些特殊的现象。
抑郁在女性神经精神障碍中占近419%,男性仅占293%。
年长者主要心理卫生问题有抑郁、脑器质性综合征和痴呆。其中大多数是女性。
遭受暴力冲突、战争、灾害和流离失所的5000万人的中约有80%是妇女和儿童。
遭受暴力女性的终生患病率范围从16%至50%。
至少五分之一的女性在一生中遭受性侵或性侵未遂。
不同国家各种场景的调查发现,抑郁、焦虑、心理困扰,性暴力,家庭暴力和物质成瘾对女性的影响程度更大。
现代社会,女性已经普遍承担了与男性相似的社会工作角色。但同时,女性也承担了家庭中的责任。女性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她们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揭开“双相情感障碍”的神秘面纱
网络作家南派三叔在微博自曝出轨,引起网友热议。南派三叔自称自己十年的婚姻即将走到尽头,责任全在自己。此外,南派三叔还自称是个“人渣”,对不起爱自己的朋友。南派三叔的妻子发文说,和南派三叔并没有离婚,他是备受“双相情感障碍”折磨而出轨。接着,三叔多次更新微博斥事件为“闹剧”,表示事件应该早点收场。后来,三叔更新微博:“好了,闹剧该收场了,继续生活。”该事件令三叔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公布于众。
2013年6月20日,据《洛杉矶时报》报道,洛杉矶尸检部门公布,加拿大华裔女生蓝可儿死于“意外溺亡”,另外她还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同年8月9日,媒体报导,刚刚结束巡回演唱会的陈奕迅,在短短两个月内唱了25场。在第11场时,陈奕迅透露自己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在终场演出时对粉丝暴走发怒,明显精神状况不佳。
近年,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双相情感障碍的生活总体结局中,自杀78%,呈现慢性化159%,反复发作27%,不完全缓解78%,缓解255%,康复16%。
可以说,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难以解决的精神健康问题。患者的病程中至少有一半时间存在症状。即使在没有症状的时期,也可能出现损害社会功能的表现。
另外,由于对双相情感障碍缺乏了解,也影响到患者及其家属寻求帮助的模式。
我国在一些国际性大规模研究证实,60%有双相情感障碍症状的患者在初次发作的6个月内未得到治疗。35%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首发症状后的10年内都未寻求治疗。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双相情感障碍”的神秘的面纱!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钟摆病),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值得关注的是,双相抑郁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抑郁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affectivedisorder),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双相障碍发病以后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
一、症状特点
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二、临床表现
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1抑郁发作
双相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及生物学异常相似而难以区分,双相抑郁因表现不典型往往被忽视。正确诊断双相抑郁障碍是合理治疗的前提。两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转归存在明显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人口学特征
①性别:单相抑郁女性患病率几乎是男性的2倍,但在双相障碍患者中性别差异不明显;
②年龄:双相障碍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单相抑郁症为40岁,前者明显早于后者,尤其是25岁以前起病的首发抑郁是双相抑郁的重要预测因素;
③家族史:家系调查和双生子研究已经证实双相障碍的家族聚集性,与单相抑郁相比,双相障碍(尤其是双相I型)患者的家系传递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更密切。
(2)抑郁发作的特征
①特点:与单相抑郁相比,双相抑郁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较频繁;
②症状特征:双相抑郁区别于单相抑郁的症状特征包括情绪的不稳定性、易激惹、精神运动性激越、思维竞赛/拥挤、睡眠增加、肥胖/体重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更多的自杀观念和共病焦虑及物质滥用(烟草、酒精、毒品等)。
2躁狂发作
(1)心境高涨: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的欢笑。有的患者尽管心境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部分患者则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马上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反应敏捷,思潮汹涌,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信口开河,内容不切实际,经常转换主题;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3)活动增多: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动作迅速,忙忙碌碌,爱管闲事,但往往虎头蛇尾,一事无成,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常挥霍无度,慷慨大方,为了吸引眼球过度修饰自己,哗众取宠,专横跋扈,好为人师,喜欢对别人颐指气使,举止轻浮,常出入娱乐场所,招蜂引蝶。
(4)躯体症状:面色红润,双眼炯炯有神,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睡眠需要减少,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节律紊乱;食欲亢进,暴饮暴食,或因过于忙碌而进食不规则,加上过度消耗引起体重下降;对异性的兴趣增加,性欲亢进,性生活无节制。
(5)其他症状:注意力不能集中持久,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转移;记忆力增强,紊乱多变;发作极为严重时,患者极度的兴奋躁动,可有短暂、片段的幻听,行为紊乱而毫无目的指向,伴有冲动行为;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称为谵妄性躁狂。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丧失自知力。
(6)轻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患者可存在持续至少数天的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持久,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但不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的影响,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觉察。
3混合发作
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例如,一个躁狂发作的患者突然转为抑郁,几小时后又再复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混合发作时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均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分裂心境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三、检验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由躯体疾病或物质依赖所致的双相障碍。部分双相障碍患者(尤以女性)可能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此应做甲状腺功能测定。对过度兴奋及进食不好者应注意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的了解。心理学测试、神经生化、神经电生理和脑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结果可供参考。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药物血浓度测定,以保证疗效、监测毒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
四、发病因素
1,生物学因素
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
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
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
多巴胺(DA)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在血浆和脑脊液中水平降低;
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2,遗传学因素
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3,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
总体来说,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倾向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较为突出。
五、发病年龄
据统计,约有一半的躁郁症患者发病于青少年阶段,提早发现,才能对病情做最佳控制。
若父母双方都有病史,孩子罹患的比率是50%,父母单方有病史,罹患比率则约15%到20%,有家族史者须特别警惕。
一般而言,躁病的发病年龄约在二十岁与二十五岁之间,郁病的发病年龄则大约在三十至三十五岁左右。躁病与郁病发作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通常若不加以治疗,躁病的症状可能持续三至六个月,郁病症状,可能长达六至九个月。
六、诊断标准
A,躁狂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到需住院或过去有肯定符合标准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
3至少有下列症状中四项(若情绪仅为易激惹;则需具有五项):
a,言语比平时增多,或滔滔不绝;
b,意念飘忽,思维奔逸;
c,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
d,自负,自我评价过高;
e,自我感觉良好:感到头脑灵活、身体特别强壮或精力充沛;
f,对睡眠的需要减少;
g,活动增多(包括工作、日常活动、社交及性行为方面);
h,轻率任性,不顾后果。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a,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b,社会能力(指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务能力)明显受损;
c,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d,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
1.当情绪症状消退后,下列症状继续存在:
a,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和幻觉。
b,怪异行为。
c,“一级症状”。
d,紧张症状群。
2情绪症状系附加于精神分裂等其他疾病者。
3情绪症状系药物、中毒或其他器质性原因所引起。
B,抑郁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需立即治疗或住院者,或过去有肯定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
3至少具有下列症状的四项:
a,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性欲减退。
b,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
c,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d,自责或内疚感。
e,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
f,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
g,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h,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a,社会能力明显受损;
b,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c,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
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的第(三)项。
(四)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两项中的一项:
a,过去有躁狂发作,本次表现为抑郁发作者;
b,过去有抑郁发作,本次表现为躁狂发作者。
七、病症鉴别
躁郁症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和物质依赖等。
(一)精神分裂症
1、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发作与躁狂发作相鉴别,前者也在青年期起病,表现兴奋、话多、活动多。但主要特征是言语凌乱,行为怪异、杂乱、愚蠢、幼稚等怪异表现,思维、情感和行为不协调,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发作是在情感高涨基础上出现的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愉快、高涨,有感染力。
2、精神分裂症病程中可出现抑郁症状,而躁郁症可伴随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鉴别。躁郁症是以情感障碍表现为主导症状并贯穿于整个病程,情感高涨或低落,伴随思维和行为改变,发作间歇期正常。而精神分裂症表现是以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为主要表现,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不协调,发作间歇期多残留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二)继发性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可由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某些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冰毒等)引起,二者鉴别点如下:
继发性情感障碍应有明确的脑器质性疾病史、躯体疾病史,有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相应的改变,可出现意识、记忆、智能问题;情感症状随原发疾病病情好转而好转,随原发疾病病情的加重而加重。
(三)单双相抑郁鉴别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因治疗原则不一样,应加以鉴别。双相抑郁具有以下特点:发病年龄早,病前性格具有情感旺盛气质和循环气质,情绪变化与季节相关,既往抗抑郁药疗效差,或治疗后心境快速变化及诱发躁狂和轻躁狂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睡眠增加、体重增加,进食增加,一天中病情变化规律明显,早上重、下午和晚上渐减轻。
(四)人格障碍
情绪变化是人格问题还是疾病,注意人格是一个人一贯的情绪和行为模式,而躁郁症有明显的起病时间,病理性情绪需持续一定的时间。
八、治疗措施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周期复发性疾病,尚不能治愈,但通过早期诊断和长期治疗,患者完全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复发、避免恶化。
(一)药物治疗原则
1、首先使用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心境稳定剂为主。
2、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药物联用的方式有两种心境稳定剂联用,心境稳定剂加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心境稳定剂加抗抑郁药。在联合用药时,要了解药物对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3、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由于锂盐的治疗指数低,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应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卡马西平或丙戊酸盐治疗躁狂也应达到抗癫痫的血药浓度水平。取血时间应在末次服药后12小时(如次日晨),以测定谷血药浓度为标准。
4、一种药物疗效不好,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药物,要判断一种心境稳定剂无效,应排除依从性差和血药浓度过低等因素,且用药时间应大于3周。如排除以上因素仍无效,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心境稳定剂。
(二)治疗药物
1、常用的心境稳定剂:(1)碳酸锂;(2)丙戊酸盐;(3)卡马西平。
2、候选的心境稳定剂:(1)拉莫三嗪;(2)托吡酯;(3)加巴喷丁;(4)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与奎硫平。
3、苯二氮卓类药物:氯羟西泮
4、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对具有兴奋、激惹、攻击或精神病性症状的急性躁狂或混合发作者,伴有精神症性症状的抑郁以作者也可在治疗早期阶段短期联用心境稳定剂与第一代抗精神症药。
5、增效剂的应用与药物的联合治疗对于难治性双相障碍患者,特别是难治性快速循环发作患者,候选的心境稳定剂、钙通道拮抗剂(异博定80-120mg/d,2/d、尼莫地平40-90mg/d,2-3/d)甲状腺激素(T325-50ug/d、T480-200ug/d用4-6周)、5-HT1A受体拮抗剂(如丁螺环酮、心得静)可考虑做为增效剂与经典心境稳定剂联合试用。
6、抗抑郁剂在双相障碍中的使用用问题在双相障碍的治疗中,应用抗抑郁剂可能诱发转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或使循环频率增加,或促发快速循环发作而使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应慎用抗抑郁剂。如抑郁症状十分严重、且持续时间超过4周以上,既往发作以抑郁为主要临床相,则可以在充分使用心境稳定剂的前提下,合用抗抑郁剂。一般可首选几无转躁作用的丁胺苯丙酮,其次选用5-HT再摄取抑制剂,尽量不选转躁作用强的TCAs。
(三)心理治疗
在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治疗。在此过程中,医生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安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放松心情,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回到宁静平和的情绪当中。
九、病人护理
(一)尊重、理解、接纳、关心、支持、帮助患者;
(二)正确认识疾病,支持患者积极治疗、尽早治疗,反复发作者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定期门诊复查,与医生沟通,监测病情和药物副反应,维持病情稳定,防复发;
(三)病情不稳定时,注意防止自伤自杀,冲动伤人,及早就诊治疗,做好心理疏导。抑郁时让患者看到希望,感受到关心支持,处于激越及严重躁狂状态时避免冲突,避免激惹患者;
(四)学习疾病知识和治疗知识,帮助患者观察病情,及时应对病情变化,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五)平日注意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性格,矫正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
(六)促使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性活动,以期减少或防止发生残疾。在此过程中,对患者多给予鼓励、肯定,根据患者的能力,与患者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能操之过急。
丁俊贵
2018年6月18日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会有双向情感障碍的情况。但在这种情况下,症状并不是那么明显。在临床上,许多人并不认为自己患上了双向情感障碍。然而,许多人可能会发现自己患上了这种疾病。
1、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是指一种病理性的情绪,它既可能是忧郁,也可能是兴奋,这两者会交替出现。它表现为高兴时兴奋,感到压力大时焦虑。心情低落时可能会抑郁,情绪高涨时却可能会低落。此外,情感障碍可能与一个或多个精神病性因素有关,比如抑郁、焦虑、分裂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
2、症状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在情绪上会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心境高涨”的状态,而心境低落的时候,他们可能不会出现“抑郁”的情况,而是会出现情绪低落、精力不足、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因此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会出现情绪高涨、情感消沉、精力减退等方面的症状。同时这类患者还可能伴有自伤、自杀的倾向。
3、预防
首先,我们要对疾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对精神疾病有一个初步了解。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注意休息,多参加体育锻炼;如果有类似于双向情感障碍症状的话,要及时就医治疗。
4、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苯二氮卓类药物,也有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和精神药物,其中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和精神药物被称为“情绪调节剂”。虽然在临床上抗抑郁药有很多,但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疗效还是很好。2、心理治疗非心理障碍方面的疾病,心理治疗是有效地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的一种方法。首先要了解情绪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然后以不同的方式去帮助你认识你的情绪问题。这种帮助可以包括与你一起进行生活或工作中的其他事情相关联而产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获得新经验、新体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决自身问题以及建立友谊等其他因素。
5、最后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通常是非常有效的,但也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情绪低落、心境波动、工作效率下降、工作积极性下降等症状。而心理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