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究竟要不要谈恋爱?

作为一个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究竟要不要谈恋爱?,第1张

别给别人添麻烦了,自己理解不了对方的感情,对方也理解不了你的心理,迟早完。

如果想被平等对待,下场就是不被考虑病情。对方既然把你当正常人,你超出正常范围的那些情绪,敏感,极端,多变,一切都让人心累,不会被包容照顾,更不能以病拿来当无休止闹的借口。

面对别人投来的善待和好意,正常人选择回馈同等回报。他们并不,回报的前提是接受,他们不信任不接受。避免结束最好的方法就是拒绝开始。

对于双向情感障碍的人来说,一点都不适合恋爱。轻一点的患者,比如我,会掩饰掉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因为很清楚对方很难接受抑郁期自己反复无常的情绪变化。开心时觉得自己谁都不需要,抑郁时觉得自己都不被任何人需要。会冲最亲近的人发火,事后也会非常的抱歉。跟我谈恋爱对方不仅很累我自己也会很累。

成长环境影响,我是个悲观的人,永远活在对未来的焦虑和恐惧中。以前觉得像我们这类人不可以谈恋爱本质上就是对以后还没发生的事担心。

所有人,都拥有恋爱的权利。爱情,也可以是生理本能。所以,双向情感障碍当然可以谈恋爱。

只是你要明白你的爱情可能很艰难,对的人可能很难才能找到。在此之前,会是折磨,两个人互相折磨。明明深爱却在伤害,自己都不理解自己行为。但相信我,一定会有一个人,直视真正的你,愿意陪你度过每一次的噩梦,带你走出每一次的黑暗。

希望大家都可以遇到那个人,包括我,希望我与他可以和疾病形成某种平衡,陪着彼此慢慢走下去,看遍人生百态与沧海桑田。祝大家幸福。

双相情感障碍能谈恋爱。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是指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心境障碍)。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患病率1%~3%,发病年龄高峰期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常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中国既往的研究(1993年)显示发病率在0083%,不到01%,发病率比国外低。

检查

1、一般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

一般检查包括观察意识、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了解有无严重感染及严重躯体疾病及颅脑外伤等器质性疾病体征。重点应做神经系统的相关检查,留意有无脑部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2、精神检查

重点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认知、情感及意志活动和行为方面的症状有哪些,注意情感反应的协调性,注意情感反应和患者的心境是否协调。是否有自知力。

3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激素等常规化验,脑电图、脑CT、脑MRI等辅助检查,了解有无躯体疾病及脑部器质性病变。

4、心理测评

人格测试如汪卫东教授研发的忆溯性人格发展量表(W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MP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等,症状自评量表等。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

相信很多人都会听说过双向情感障碍,这样的一个概念,而且对于这样的一个概念,本来就是心理学上的这样的一种概念。其实是抑郁症,而且还有一种就是狂躁症,对于这样的一个双向情感障碍来说,在现在许多年轻人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压力非常的大,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有一些控制不住自己,而且产生这样的一些疾病的机会就更加的多。

产生狂躁症

对于这两种病症来说,都是精神类的疾病。而且对于狂躁症来说,最容易看见的就是很容易紧张,并且很暴躁和愤怒,自己的精神是处于非常亢奋的状态。所以对于这样的一种问题,出现了这样的病症的时候,应该得到充分的抑制,才不会有这样的一些威胁到自己或者是他人的事情。而且对于抑郁症来说,通常都会沉默不言,或者是不合群,总是喜欢自己独自一个人待着。

或者是抑郁症

这样的一个问题也会影响到自己以后的生活,因为我们都知道,对于抑郁症来说,很有可能就会让自己想要去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一个现象是经常会见到的,所以我们才要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更多的重视。对于狂躁症和抑郁症来说,经常都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对于他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如果我们通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种问题的话,那么就说明我们自己很有可能是双向情感障碍。

对于这样的一些情感障碍,都是神经系统出现了一些病症,所以才会产生的现象。而且狂躁症患者他们的情绪是向外发射的,但是抑郁症患者他们的情绪是向内收敛的狂躁症,具有非常强大的攻击性,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去远离一些狂躁症患者。

这样确实会影响工作和生活。首先你要从心理上改变自己对情感的模糊。慢慢试着让自己去接受别人的关怀,或者自己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人物。学着慢慢的释放自己的情感。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是指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心境障碍)。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患病率1%~3%,发病年龄高峰期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常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中国既往的研究(1993年)显示发病率在0083%,不到01%,发病率比国外低。

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此症患者出现兴奋状态时易与躁狂发作混淆,但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表现出的兴奋症状与环境格格不入,与患者自身的情绪和思维也不协调。情绪基调不是躁狂发作时所表现出的高涨而表现为傻乐,无法让他人产生共鸣。

注意重度躁狂发作极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因为重度躁狂发作常常伴有易激惹、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知、情、意不协调,情感反应不协调,需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仔细问诊患者既往病史,做出正确诊断并不难。

如何帮助双相情感障碍的孩子?双相情感障碍,有时也会使用早期的临床名称来称呼, 即 “ 躁郁症 ” 。 双相情感障碍是心境障碍的一种,这种精神障碍极大地影响到儿童或成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自从孩子出现问题如沉迷手机、厌学以来,很多家长都认识了不少专有名词,比如焦虑、抑郁,再比如,双向情感障碍。可是,家长你真的了解双向情感障碍吗?双向情感障碍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自责自罪,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有许多过错,什么都做不了,是一个没用的人,是家人的负担。

2、食欲下降或者暴增,感觉吃什么都是一样,没有进食的欲望,体重下降,或者暴饮暴食,怎么都想吃东西,体重上涨。

双向情感障碍是比焦虑、抑郁更为严重的情况,目前的研究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病理性、社会性、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

1、孩子自己对于学习有高目标、高追求,忍不住不断自我施压,学习成绩优秀成了孩子自信的唯一来源,也成为了孩子生活中的重心。在这种不断自我施压的心态下,孩子容易焦虑抑郁,再慢慢发展到双向情感障碍。

2、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一味盲目鼓励孩子要考某某重点大学,不断给孩子灌输“考上大学就有出息了,未来才能够成功”的错误观念。在这种压力下的孩子,当在学习上取不到成效的时候会很崩溃。

双向情感障碍是以抑郁发作与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交替出现,或躁狂抑郁混合发作为特征的一类情感精神障碍。不仅对患者自己的学习、生活影响重大,对周围人、甚至是社会都可能带去伤害。

1、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就像癌症和心脏病一样致命。大家不明白这一点,认为这种障碍很容易治愈或克服,但事实并非如此。

2、自伤或伤人。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往往抑郁严重,觉得活着没有意义,看不到希望,这种悲观的情绪就会导致病人出现自伤的想法,通过自残来缓解内心的焦躁不安。这种情况严重时,患者还会产生伤害他人的行为。

被诊断为患上双向情感障碍的人也许是在受极端情绪波动的摆布,但并不是无力回天了。药物、理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可以帮助他们享受充实高效的生活,尤其是加上他们亲近的人的支持时候。

1、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

2、研究表明,躁狂发作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心理治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效果,对抑郁发作的治疗和预防效果优于躁狂发作。

3、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吃好,充分锻炼,充足的睡眠,不熬夜,这些可以帮助他最大化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失调。尤其是因为沉迷与双向情感障碍通常紧密相关。

双向情感障碍的界定是很严格的,家长们不要动不动就觉得孩子精神有问题,这是不严谨的,这种标签对孩子影响很重大。孩子情绪出现问题,是要从多方面分析,是需要家长从孩子自身、家庭教育、师生关系处理、居家环境等全方位帮助孩子系统进行调整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334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