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著名的文学大师

苏联著名的文学大师,第1张

您好!

托尔斯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阿·托尔斯泰,苏联俄罗斯作家,列宁勋章获得者,苏联科学院院士。代表作《苦难历程》和《伊凡雷帝》。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1828~1910)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迷惘、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 “俄国革命的镜子”。《名人传》的三个主人公之一,在《托尔斯泰传》中。

  屠格涅夫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语: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英语:Ivan SergeevichTurgenev,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俄历1818年10月28日-1883年8月22 日,生于一个旧式富裕家庭屠格涅夫的创作生涯始于大学时代 。1834年写成处女作诗剧《斯杰诺》,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1843年发表的叙事诗《巴拉莎》标志着他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别林斯基从这部诗作中看出了作者“独特的才华”。此后他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说《安德烈·柯洛索夫》。继而发表叙事诗《地主》和中篇小说《彼土什科夫》,它们已显示出自然派和果戈理的影响。他还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食客》、《贵族长的早宴》、《单身汉》等,主要反映贵族生活和风习。50年代初发表的中篇小说如《多余人日记》和《雅科夫·帕辛科夫》等。剧本《村居一月》第一次反映出平民知识分子与贵族的矛盾。1855年屠格涅夫发表著名剧本《村中一月》,开始逐渐关心知识分子与贵族的冲突问题。1856年他发表小说《罗亭》,塑造了一个具有革命激情,但是缺乏行动的小贵族的叛逆者的形象。1859年屠格涅夫发表《贵族之家》。1860年他发表小说《前夜》。塑造了一个革命者英扎罗夫的形象,杜勃罗留波夫非常看重这片小说,发表了著名评论《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断言“前夜离随之而来的白天总是不远的”认为屠格涅夫描绘了革命的前夜。屠格涅夫不同意这一断语,希望涅克拉索夫不要发表这篇评论,涅克拉索夫没有同意,导致了屠格涅夫和《现代人》杂志的决裂。1862年屠格涅夫发表《父与子》主人公巴扎罗夫狂傲,重视行动,重视科学实验。是作者假想的新人形象,但是遭到民主派的抨击。

  契诃夫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Аnton chekhov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Чехов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主要作品 《伊凡诺夫》(1887)、戏剧《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这些作品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大都取材于中等阶级的小人物。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

  《柳树》 《代表》 《胖子和瘦子》 《渴睡》

  《在催眠术表演会上》 《坏孩子》 (《小职员之死》《变色龙》(被选入语文书八年级上册)《我的“她”》

  《拨萝卜》(仿童话) 《假面》 《牡蛎》 《必要的前奏》

  《未婚夫和爸爸》 《小人物》 《预谋犯》 《相识的男人》。

费奥多尔·朱赫来——水兵,党的地下工作者,省肃反委员会主席,军区特勤部副部长。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之一,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一个老布尔什维克,他身体宽大而结实,平时不苟言笑,言语简单明了,但生动易懂。他喜欢聪明的孩子,善于循循善诱,把深刻的道理用浅显的言语表达出来,在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他无私,愿意将自己的本领教给他人,不会想到做任何的保留,同时善于结交他人,关心他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富有魅力,遇事沉着,有主见,认真负责,雷厉风行,组织能力强,善解人意,对朋友能够雪中送炭,给予实际的帮助。他自己所走的道路十分了解,对做敌人有火一般的愤怒与憎恨,不屈不挠地坚决和剥削者做顽强的斗争。朱赫来整个人就像一颗多年的结实的橡树有力而坚定。

编辑本段故事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个人物。这位健壮有力的革命战士,久经狂风巨浪的波罗的海舰队水兵,1915年就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坚强的布尔什维克,对年轻的锅炉工保尔讲述着严峻的生活真理。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 。 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朱赫来便会及时地出现,为保尔排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朱赫来的指引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 作为革命前辈和保尔的引路人,朱赫来的形象高大、神圣,朱赫来是也是作品着力刻画的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因为朱赫来教会了保尔英国式拳击,使他在受到资产阶级公子哥的挑衅时,得以漂亮地反击一样。 保尔通过哥哥阿尔焦姆认识了朱赫来。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红军撤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朱赫来教保尔拳击,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而后愚蠢的敌人却又把他很快错放了:出狱后的保尔慌不择路,跳进了冬妮亚家的花园。冬妮亚很喜欢热情、倔强、个性刚强的保尔,保尔也被漂亮、整洁、文雅、不像其他富人家的孩子一样瞧不起工人的冬妮亚所深深吸引。 后来,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成为了著名的布琼尼骑兵师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他和他的战友们曾一天向敌人发起十七次冲锋。战斗之余,他还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思》等小说,一有空就讲给战友们听。

康斯坦丁�6�1格奥尔基耶维奇�6�1巴乌斯托夫斯基(1892.5.31—1968.7.14)),出生于莫斯科密布着百年老菩提树浓荫的石榴巷,一个乌克兰哥萨克后裔的铁路职员家庭。幼年时全家跟随父亲来到在他眼里“明媚柔和的春天,是尽情遐思、悠然神王、彻夜不眠的美妙时刻。含着露水的紫丁香丛、基辅花园嫩绿色的树木花草、白扬树和蜡烛似的玫瑰色的老栗树的芬芳,这一切都蕴藏着青春的气息”的基辅生活。 巴乌斯托夫斯基少年时因父亲职业的关系得以乘坐火车到过波兰的华沙、克里米亚、高加索、奥德萨、莫斯科和布良斯克省的大森林等很多地方,这种经历使他终身都爱上了旅行并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还在中学里读书时,巴乌斯托夫斯基喜欢上了写诗,美丽的诗句增强了他对本国语言的热爱。中学的最后一年他写了第一部短篇小说并刊登在基辅文学杂志《火光》(1911)上,从那时起要当作家的念头就成为他毕生的愿望。 巴乌斯托夫斯基先后就读于基辅大学和莫斯科大学法律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因是家中幼子而免于服兵役。辍学的他钻进了小酒馆,见识了各个阶层形形色色的人,并接触了各种方言,“贪婪的记下每个一针见血的字眼”。以后他当过电车司机、售票员,在当卫生员时因不停地向外地运送伤员使他有机会认识并爱上了俄罗斯中部地区的低地:凄冷但可爱的天空,村镇乳白色的炊烟、滞缓的钟声、暴风雪及雪撬吱吱的声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战争使巴乌斯托夫斯基失去了两位兄长,回到母亲身边作短暂停留的他又开始漫游,当过铸铁工人、水手,期间开始着手写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幻想家》,直到30年代才完成。十月革命后他参加过红军,听过几次列宁的演说,并“亲眼看到莫斯克在那空前的、朝气蓬勃的暴风雪时代所发生的一些事件”。 巴乌斯托夫斯基先后在《海员报》和罗斯塔社担任编辑,1932年春天他遍游了里海沿岸,中篇小说《卡拉—布加兹海湾》出版后使他一举成名,辞去工作后的巴乌斯托夫斯基从此成为职业作家。卡拉—布加兹海湾,在里海东岸,现属土库曼斯坦,盛产可提炼硫酸盐的芒硝。20世纪初曾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争夺的目标,巴乌斯托夫斯基用游记的方式写了他在卡拉—布加兹海湾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已初步建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区。此书写成后,不但令苏联读者倍感信趣,还博得了高尔基和罗曼�6�1罗兰的好评。 酷爱旅行的他每去一处地方就意味着要写一本书:如赞美梅肖尔的《夏天》、描写坡提的中篇小说《科尔希达》、在卡累利阿等地住过后写了《查理�6�1伦瑟威的命运》和《湖滨防线》、还有《黑海》等作品。 巴乌斯托夫斯基由于自己的多种生活阅历和在国内外的游历使他对生活与大自然充满了热爱,在他的很多游记中都以抒情笔调描写大自然美景,尽管他身处那个年代,写了不少讴歌祖国建设的内容,但他还是卓有远见地提出要保护性地开发大自然,对人民的生活也表示了无限关怀。由于巴乌斯托夫斯基的德高望重,在50~60年代,每当其他作家遭到官方批判时,他总会出来为之辩护,表现了一个蔼蔼长者的正直与关爱。 1965年巴乌斯托夫斯基曾被提名为诺贝尔奖金候选人。 从 1945年他开始写自传体长篇小说《人生的故事》,以个人经历为线索描写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俄国和前苏联的广阔生活画面,小说第一部《遥远的年代》于1947年出版,第二部《动荡的青年时代》于1955年出版,巴乌斯托夫斯基原打算再写两部,没等完稿他便与世长辞了,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俄国文学最光辉的时代可以说是19世纪。正是在这一时期,俄国文学语言之父亚历山大·普希金创作了自己的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大尉的女儿》等等)。19世纪不仅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古典文学大师的创作时代。该时代的作家主要有:

亚历山大·格里鲍耶多夫(《聪明误》)

米哈伊尔·莱蒙托夫(《童僧》、《当代英雄》等)

尼古拉·果戈理(《狄康卡近乡夜话》、《死魂灵》等)

剧作家亚历山大·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狼和羊》等)

费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白痴》等)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伊万·屠格涅夫(《父与子》、《罗亭》、《贵族之家》等)

伊万·冈察洛夫(《奥勃洛莫夫》、《悬崖》等)

尼古拉·涅克拉索夫(《谁在俄罗斯过好日子》、《俄罗斯妇女》等)

米哈伊尔·萨尔蒂科夫-谢得林(《外省札记》、《一个城市的历史》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安东·契诃夫的创作时期(《樱桃园》、《三姐妹》、《海鸥》等)。随着“革命的海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人高尔基出现在文坛上(《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母亲》),文学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俄国古典文学传统在伊万·布宁、亚历山大·库普林等人的创作中得到继续。伊万·布宁的中篇小说《米佳的爱情》和长篇自传体小说《阿尔谢尼耶夫一生》前四部享誉欧洲。库普林的《阿列霞》和《石榴石手镯》,在世界范围内也算得上写得最美的爱情小说。

20世纪初被认为是俄国诗歌的“白银时代”,新流派不断涌现。象征派诗人亚历山大·勃洛克正处在创作极盛期,高唱对永恒之美的渴求(《陌生女郎》、《美女诗抄》)和对新的历史时代的欢迎(《十二个》)。勃洛克的同时代人中有著名的阿克梅派尼古拉·古米廖夫、安娜·阿赫玛托娃、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以及此时的未来主义者、稍后成为旗帜鲜明的革命拥护者的弗拉基米尔·马雅科夫斯基(《好!》、《弗拉基米尔·伊里伊奇·列宁》)。

20世纪初文坛上还活跃着这样一些天才作家和诗人: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安德烈·普拉东诺夫《切文古尔镇》、《地槽》)、罗斯农村的吟唱者、抒情诗人谢尔盖·叶赛宁(《安娜·斯涅金娜》、《二十六人的歌谣》、《黑影人》)、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白卫军》、《大师与马格丽特》)。

接下来的一代也在俄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印痕,他们是:小说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新开垦的处女地》)、维克多·阿斯塔菲耶夫(《鱼王》)、诗人康斯坦丁·西蒙诺夫(《等着我吧》)、亚历山大·特瓦尔多夫斯基(《瓦西里·焦尔金》、《路边的房子》)等。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创作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古拉格群岛》、《癌症楼》)。

近年来,俄国文学中呈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阿列克桑德拉·马里尼娜、达丽娅·敦佐娃、鲍里斯·阿库宁(所有名字都是笔名)等作者的小说和侦探题材空前流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纯正文学名副其实的继承者——弗拉基米尔·马卡宁(《地下活动,或时代英雄》)、塔季扬娜·托尔斯塔娅(《克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360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