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奇葩中一枚纤枝 ——红楼梦第一回赏析

撷奇葩中一枚纤枝 ——红楼梦第一回赏析,第1张

红楼梦》作为一篇文学巨著,篇幅浩瀚,内容博大精深,蕴藏了文史哲等大量信息。针对这部文学宝典,各家研究不拘一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前人之述备矣,在此不再赘述,只是从这浩瀚的篇幅中选择一回欣赏把玩一番,从这如百花园般的秀林中撷取一枚纤枝,品味一番。这枚纤枝即是撷取的第一回,他在这部篇幅浩瀚的巨著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整本书以后的关目设置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奠定了整本书的情感基调。

《红楼梦》作者匠心独具的谋篇布局手法与全书结构上的严谨使得整部作品在描写琐碎的日常生活时具备了一种奇特的完整性、丰富性与宏大性,周汝昌先生将《红楼梦》的谋篇布局手法称作“大对称”之结构法,他认为正是这种大对称的结构法使得《红楼梦》一书具备了一种奇特的“双面性”,这一特性在小说的第一回中便体现出来,如第一回出场的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即“真”和“假”两类人物,书的目的是将“真”隐去,以“假”演真,即小说第一回所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在结构上对红楼梦的解读,下边我将从文章内容与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感受等方面着手来解读这部文学名著。

如将篇幅浩瀚的全书比作是一个百花园的话,那每一章节可以称为将这百花串联起来的枝条,至于挑哪一回,我本人比较倾向于第一回,我认为第一回在全书中有着总线和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红学家认为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而在我看来,第一回却是全书的总目,第五回中的金陵十二钗图册和《红楼梦曲》所提示的人物结局在第一回《好了歌》及其注内早已有了概括的说明,而且《好了歌》及其注是在更大范围、更深的意义上揭示了全书人物命运,为全书构建了一幅封建末世的图画,奠定了全书悲剧的基调。关于《红楼梦》的悲剧性主题,王国维先生在《红楼梦评论》中认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之悲剧,“悲剧中之悲剧”,王国维的思想受叔本华影响,他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是叔本华悲剧中最有价值最具壮美之悲剧,关于这一点,可以参看王国维先生作的《红楼梦评论》,这里不再赘述。现在回到《红楼梦》第一回来,在第一回开篇以“作者自云”四字交代了创作的源起,这段文字在读者看来会觉得整部小说是带有作者自传性的,关于小说自传性的问题,历来争议也颇多,各家不一。而后,作者以神幻的笔法写了青埂峰下顽石“无才补天,幻形入世”,“历尽悲欢离合,炎凉世态”,又复还本质,将自己的尘世经历编写成书,镌刻石上,由空空道人抄录向世传奇的神话故事,且敷衍出的这一段故事:“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这样写一来作者用障眼法使读者与书中人物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有距离便生出美感;一来如一些学者所言,可使曹雪芹在严酷的清朝文字狱中避免受到伤害,使作者为不得不说却又不能尽说的情感找到一个合理的宣泄途径,这也是曹雪芹在运笔时的匠心独具和高明之处。之后作者对历代史书小说的弊病来了一番评价,提出“令世人换新眼目”的不落俗套的创作精神和“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摄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失其真传者”的求真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紧接着提到了《红楼梦》几个不同名字的来历,《石头记》乃因其内容刻在石头上而得名,《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皆是根据其内容所指而得名,其中《风月宝鉴》则数见于小说评语,其有“戒妄动风月之情”,这一点关涉到后回中的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的内容。《金陵十二钗》名字后附的乃是全书第一首标题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一首四言绝句写出了作者全部的感情,伴随着辛酸泪写下的荒唐言,谁能明了其中真味,这中间包涵了多少曹雪芹对世事人情的追忆和无奈,多少难以明言的情感和悲酸,所以盛衰往复的过往只能用荒唐言伴着辛酸泪追忆,这种情感基调是造成全书故事人物悲剧性结局的必然因素。

接下来看一下故事一开始的出场人物,住在葫芦庙旁的“甄士隐”,脂批言:甄士隐乃将真事隐去,葫芦庙乃糊涂也,后出场人物贾雨村即“假语村”便住在这糊涂庙里,这为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做下铺垫,借助脂砚斋评语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很喜欢用人物名字谐音的方法暗示人物的结局和命运,这在“英莲”名字“应怜”上同样体现出来,“英莲”即后来的“香菱”,一生命运凄惨,实乃“应该怜惜”之人也。接着作者以甄士隐的梦(总是梦幻生,而因梦幻起,大观园之人之事也不过如一场梦罢了,梦醒一切也皆是空)交代了木石前盟,三生石畔,绛珠报恩等,以梦幻之笔交代了宝黛二人的前世姻缘,木石前盟、还泪之说还预示了宝黛爱情婚姻的悲剧。甄士隐在梦幻中进入的“太虚幻境”正是第五回中宝玉在秦可卿处所梦游之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对联也在这两回中反复出现,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在结构布局上的圆融之处,同时也以哲理性的语言点出了真假、有无的辩证关系,这一点对理解曹雪芹的创作思想至关重要。行文至此,众人已被神幻之笔带入神幻之境,而后他又笔锋一转,用一句“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接着“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将读者和故事中人物一并拉入现实,再用甄士隐“梦中之事便忘了对半”将梦中人与现实区分开,脂批中也称“此处是妙笔,若记得,便是俗笔”,作者在创作上的精巧,过渡的自然在这些细节上也便充分体现出来了。甄士隐醒来后见到那一僧一道,两人的一首四言诗“菱花空对雪澌澌”中菱花,暗指英莲;雪,乃指薛宝钗,不仅暗示了日后英莲的悲剧命运,也指出了薛宝钗遭受摧残的结局,小说常以诗词、谜语等预示人物命运,这里是第一次运用。贾雨村在这回中也正式出场,行文至此处交代了他与甄士隐的交情,曹雪芹至少脂砚斋是对这一人物持厌恶态度的,脂批曰:雨村者,春言粗言粗语也,言以粗村之言,演出一段假话。小说中贾雨村是名利薰心的无耻文人,他代表了当时社会上这样一批追求功名,在官场挣扎中逐渐丧失人性,为保住乌纱帽,不择手段,恩将仇报的卑劣的读书人形象,贾雨村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是读书人热衷于仕途经济,“学而优则仕”,只有走仕途才有出路的生存状况造成的。贾雨村在甄士隐家闲呆时,遇到甄士隐家的丫鬟“娇杏”(谐音“侥幸”)这娇杏回头看了贾雨村两眼,贾雨村便意*地以为这位丫鬟钟情于他,视为知己,穷酸落魄时的贾雨村并不因境况的糟糕而放弃对女性的怀慕,依然色心很重,可见是一位野心勃勃,欲望强烈的人,这也必然使得他在以后登上高位时逐渐变成阴险、贪婪、狠毒的官场人物,当然这一点也同样写出了当时一般怀才不遇而野心勃勃的“才子”的相思俗调。贾雨村吟出“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经典诗文,这两句诗一方面再次表现了贾雨村的自命不凡,醉心功名,梦想飞黄腾达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获得甄士隐赏识从而获得士隐资助的原因);另一方面从甲戌本的批语“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前用二玉合传,后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中,有的学者也作出了这样的猜想:上联应指宝玉,下句应指宝钗,作者很可能有以此联预示宝玉与宝钗婚姻悲剧的设想;也有人认为上联可能隐寓宝玉后被囚禁于狱神庙,下联可能隐寓宝钗改嫁贾雨村,看来也颇有一些意味。中秋佳节时,甄士隐与贾雨村对饮,贾雨村吟出了“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兰。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七绝,如果说“文以气为主”的话,贾雨村这一首小诗可谓包涵了胸怀远大抱负,自命不凡的气势,非安贫乐道的人所能做出。之后贾雨村便带着甄士隐资助的五十两银子进京求取功名了,因求取心切,故也来不及告辞士隐便离开。一句“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便写到了第二年元宵,这一次因为霍启(谐音“祸起”)的疏忽,英莲失踪,后又葫芦庙着火,连带着将甄士隐家一并烧掉,这一家人便开始了以后的悲惨生活,尤其英莲就如她的名字谐音“应怜”一般,走上了让人疼爱让人怜惜的凄惨生活路,香菱命运上的大跌落,不仅是写她个人的悲惨遭遇,也是全书富有象征意义的故事主题。甄士隐在火灾过后便寄住到老丈人封肃(谐音“风俗”)家,丈人又势力短见,因而他日子越发艰难,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一日甄士隐路边散心时忽又遇到那一僧一道,因而便吟出了奠定全书人物悲剧命运的“好了歌”和甄士隐的“好了歌注”,这一首“好了歌”和“好了歌注”,让我联想到孔尚任《桃花扇》中哀江南·离亭宴带歇指煞一曲: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一诗一曲,方式手法不同,在表达兴亡成败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能唤起人内心的苍凉悲哀之感,对世事流变的无奈和盛极而衰的凄婉,我只想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来诠释这些世事。后甄士隐便随了道士而去,这一真正的有贤良之德的乡宦文人终于在现实的打压下寻得解脱,脱离凡世,追随仙道而去。之后,贾雨村得官归来,衣锦归乡,刚得势时的贾雨村并未变得势力残暴,对于甄士隐一家他还是心存感激,回来探望感谢的,后来的狡猾贪婪,除了自身性格因素外,跟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当年被贾雨村看上的娇杏便很侥幸地跟着贾雨村享受了一遭富贵,这个人物算是书中唯一比较幸运的人,侥幸的幸运人。《红楼梦》在后来的回目中写出了以贾雨村为代表的一类读书人做官后的心理发展和人格扭曲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控诉。

甲戌本最后对这一回有一个总评:出口神奇,幻中不幻;文势跳跃,情里生情。借幻说法,而幻中更自多情;因情捉笔,而情里偏成痴幻。试问君家识得否,色空空色两无干,这是从内容上对这一回的评价;如果从结构上来评价第一回,我认为应该是以幻入题,幻已不幻,处处伏笔,时时引线,前铺后续,左右逢源,事理情理,漫笔呈现,曲已铺毕,词待慢填。

(一)前奏:情绪欢快活泼。(前奏之后有两段歌词,每一段歌词的旋律都分为三个部分。)

(二)第一部分:齐唱与合唱交替出现。旋律跳荡,节奏活泼,表现了孩子快乐舒畅的心情和对美好景物的热情赞美。

用多种多样的衬词,惟妙惟肖、有声有色地模仿了羊儿的踢踏鸣叫,河水的流淌喧哗,鞭儿的挥动作响,呈现出一幅诙谐、生动的有声图画。

(三)第二部分:合唱-----4个乐句组成的对比乐段。在调性、节奏、演唱形式各个方面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第三部分:合唱。这一段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不完全再现)。整首歌曲结尾处用连续的长音(二分音符)一字一音地唱出歌曲的主题——“童年多美好”!

1 红楼梦好词佳句体会

半卷湘帘半掩,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首联“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不写花而先写种花之人,与薛宝钗之诗同一起法首句写湘帘半卷,门亦半开,种花人已呼之欲出,但与“珍重芳姿昼掩门”之人风韵却截然不同:一潇洒活泼,一稳重矜持,恰成明显对比次句写种花之人“碾冰为土”以“玉为盆”,则种花人之高洁可知,玉盆冰土中白海棠之清雅更可知此联借写种花人写花,已将种花人与白海棠的神韵画出轮廓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正面描写白海棠,特写其得梨蕊、梅花之长的风度精神此联意思不过是说海棠白如梨蕊,神韵犹如梅花,但“偷来”“借得”说法新巧,显出诗人慧心颈联“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为流水对,将白海棠花比作“秋闺怨女”用以“拭啼痕”的“缟袂”,而此“缟袂”又系“月窟仙人”所缝制,可见诗人想象力之丰富全联的意思是说:深闺中幽怨的女儿将婵娥所缝制的白色娟袖揩拭眼泪这“秋闺怨女”就是黛玉自己其时黛玉正居父丧,身穿白色孝服,诗人将写实与幻想糅合,画出了白海棠哀愁的形象尾联“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继续以人写花,她倦倚昏夜西风之中,娇羞默默,无处诉说自己的一片深情。

2 红楼梦好词好句和感受

《红楼梦》读书笔记 看红楼,不知道看了有多少遍了,或是看书,或是看电视„„但每一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总希望可以继续一遍一遍的看下去。

其实更喜欢看书的感觉,在冬日,午后太阳最温暖的时候,可以安静的,独自一个人走在红楼的世界里,看大观园里的小桥流水,看大观园里的雪里傲梅,看黛玉的孤高自诩,看宝钗的圆滑温婉„„那一幅幅迷人或颓废的景致,那一件件感人或令人叹息的故事„„ 由衷的佩服曹雪芹写出了这样的鸿篇巨著,这样可以让人笑着接受的悲剧故事。 与其说红楼是宝玉和黛玉的一场爱情悲剧,倒不如说是封建社会的一部衰败史,一部女儿国的史书。

但不能否认宝玉和黛玉两个人是那个封建牢笼里最具代表性的反抗人物。宝玉不谙于仕途,黛玉执着于真爱,都不愿束缚在封建制度的枷锁里。

而宝钗却横生生的隔在了两个人的中间,凭借着封建制度这块坚实的盾牌,尽管她拆散了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前盟”,但也终究无法实现她与宝玉的“金玉良缘”,所以也就注定了三个人悲惨的宿命。宝黛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子,不同的个性为她们选择了不同的命运。

两个为宝玉痴为宝玉念的女子,一个为他舍弃了生命,一个为他舍弃了青春,但换来的又是什么?宝玉最终还是“丢弃了不离不弃的黄金锁,忘记了莫失莫忘的通灵玉”。也真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应该说红楼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但所有的人却又都是封建王朝的陪葬品,上至享尽荣华富贵的贾母,下至任人蹂躏却坚强不屈的鸳鸯,只是任她们谁都逃脱不了身在“牢笼”的命运。

宝玉,大观园里唯一的男子,亦是红楼当中让众多女子心之所系的人。无论是否是“腹内草莽”,抑或“于国于家无望”,他却是那个时代唯一始终着自己的原则不曾改变的人。

他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他并没有传统男尊女卑的思想,而是真正将女子的地位提升到了与男子一般。厌倦走仕途之路,虽是整日在内帏厮混,却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心,不受世俗世界的污浊。

他爱林妹妹,因为林妹妹知他的心,从不说一些“混账话”,所以也就注定了他与宝钗的婚姻不会长久。出家,出世,亦是寻求到的解脱。

林黛玉,红楼梦当中最让人心疼,也最让人无法忽略的一个女子,紧是那“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就足以让人永远的将她记住。也许很多人不喜欢她的娇气,说她小肚鸡肠,心胸狭窄,但我依旧认为她是大观园里最耀眼璀璨的一颗明星。

我始终认为她的才情是无与伦比的,那是一种不沾惹世间俗气的美,让人不得不为她而心动。她有属于她的骄傲,却也有属于她的自卑,这样的出身决定了她这样的性格。

她没有宝钗的世故八面玲珑,也没有湘云的大咧男儿气,有的是特属于自己的女儿柔肠,对自己感情的执着与坚持。她的清高,她的脱俗,注定与这个污浊的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也正是由于无法与这个社会的融合,造就了她悲剧的开始。尽管黛玉她的一生注定与眼泪相伴,但依旧不曾后悔让她来到这个世界。

正是因为有了她,大观园里的落红有人葬了。那片片落红似残阳余晖,似黛玉临死前口中吐出的鲜血,刺目,难忘„„ 薛宝钗,出身于皇商世家,也可以说是封建制度成功的塑造出的一位大家闺秀。

她不仅丰姿秀美,肌骨莹润,更是通情达理,随分从时。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也依旧难逃她悲惨的命运。

说宝钗处事圆滑,倒不如说她更懂得如何伪装和隐藏自己。她就是这样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任金钏儿跳井,任尤三姐自刎,她都可以完全无动于衷。

但就是这样一个冷美人却也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无论她再怎样的隐藏,也终究无法完全遮掩住她身为少女的情愫。宝玉挨打,她忘情吐露情思;春季游园,她不禁扑蝶嬉戏„„ 在宝钗的身上我不由看到了人性的自私,她可以当着黛玉的面求母亲成全黛玉和宝玉,却又在私底下惦记着自己的金石玉缘,最后甚至在黛玉病危,宝玉痴傻之时假冒黛玉与宝玉成亲。

但那又如何,最终还是要成为孀妇。有时觉得,与黛玉相比,她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黛玉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

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可悲,亦可怜! 婚姻原本就是要靠爱情来做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就仿佛没有骨骼的空架子,试想又能坚持得了多长时间呢? 红楼中的每一个女子都是一个故事,元春,看似让人羡慕,实为笼中金丝雀;探春,一朵带刺的玫瑰,铿锵却也注定沦落他乡;迎春,随和不与人斗,但终究难逃中山狼的饿口;惜春,虽生在豪门,难得能够看破红尘,常伴青灯古佛;湘云,女儿中的男子,也沦为孀妇独守空闺;王熙凤,一生幻想着掌控贾府,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丢了性命„„ 看红楼,你可以看到现实社会中所有的一切善与美,恶与丑,人性的真挚与淳朴,丑陋与险恶。 很是庆幸自己生在了现在这个时代,不必受“牢笼”的束缚,可以自由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也愿我们每。

3 红楼梦好词好句感受

石上偈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赏析这是作者依托神话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

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世济时,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蓍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与成小说《红楼梦》。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小说产生的清朝乾隆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腐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封建制度行将全面崩溃。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后,嗅到了封建阶级垂死的气息;他不满现实,而想“补天”,挽回本阶级的颓势,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么破残,根本无法修补了,所以有枉生世间的悲叹。

这也正是《红楼梦》中经常流露虚无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深刻的时代和阶级根源。但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坚持了他所说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样,势必如恩格斯所说,“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拉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

(《致玛·哈克奈斯》)这就使我们从曹雪芹所叙的“身前身后事”变即小说中所真实描绘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看到了整个封建阶级必然“一败涂地”的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赏析这首五言绝句是专门述说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辛酸与苦衷的,也是全书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现的诗篇。

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红楼梦》这一旷世千古的奇书。不仅在作者,就是在后人看来,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脂砚斋甲戌本评语)”。

诗中所谓的“荒唐言”实际上并不荒唐,它是对封建社会人情世态的无情批判和揭露。既包括顽石幻化成“通灵宝玉”被神瑛侍者携入红尘的种种奇怪经历;也包括宝、黛、钗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一书中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内部斗争等等。

“辛酸泪”一句道尽曹雪芹一生经受的酸甜苦辣。作者创作《红楼梦》时已经由钟鸣鼎食的世家公子沦为“蓬庸茅椽,绳床瓦灶”的落魄书生,生活的艰辛和悲苦非言语所能尽述。

古今中外痴人不少,而曹氏独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红楼梦》一书是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最好诠释。太虚幻境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赏析 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现在苏州)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

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

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但是这种虚拟有它的根据,就是佛道两教都对社会人生抱着虚无否定的态度,认为世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扰攘纷争,全是虚幻无意义的,只有清净无为,靠精神力量去寻求精神的解脱——成仙成佛,才是有意义的。这副对联就反映了这种崇尚虚无的理论。

佛家的观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就其现象说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质说是假,是无。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称为“俗谛”;后者才是真理,所以称为“真话”。

这副对联就是本着这种唯心的理论来嘲笑世俗人的。它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

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厌恶的那个社会现实,不可能有更先进的理论,而佛道两家也是否定现实社会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现成的理论武器。须要辨明的是,作者并不是要通过其著作来宣扬宗教教义,而是根据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观念拿来为我所用。

曹雪芹是极其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否则他就不会竭一腔心血来写这样一部五彩摈纷的《红楼梦》了。我们读《红楼梦》,主要应该看作者所描绘的那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和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的启示,而对带有虚无色彩的说教,则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清楚的认识。

中秋对月有怀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赏析这首诗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寄居着一个贫困落魄的书生贾雨村。

此人相貌魁伟,气度不凡,很得甄士隐的赏识。一日在甄家书房里,偶然瞥见甄家的丫鬃娇杏在院内掐花。

这个娇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贾雨村,就回头多看了他两眼,贾雨村便以为娇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

4 《红楼梦》好句及赏析

请采纳,纯手打,很辛苦,你要的‘:例子1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是林黛玉外貌描写,不属于诗句范畴)赏析1、先写眉眼,再由面部写到全身,转而又回写目光、气息,从细部、局部到全部,又回到细部,符合宝玉对黛玉的观察顺序;2、以眼神为重点,侧重具体描写,从神态、行动和心理方面进行总体描写答1、不完全顺着宝玉的观感写,如“心较比干多一窍” ,则完全是作者的主观评价;2、艺术源于自然而又应该高于自然,作者没有必要拘泥于宝玉的审美观照,这里略带一点作者的主观感受,正是恰到好处,便于对黛玉多愁善感的形象进行全面刻画,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总之,比较曹雪芹对宝、黛外貌描写,可以发现以下的不同特点:对宝玉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黛玉的观察来写,目光在宝玉周身打量、游移,最后才落到宝玉的眼睛上,显示了黛玉的多情而害羞;对黛玉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宝玉的观察来写,目光一开始就直指黛玉的眼睛,显示了宝玉的多情而率真。

少男少女对异性处于朦胧的感觉状态,对这种特殊的个性心理描摹得如此微妙,曹雪芹实在又称得上是一位心理学的大师。例子2“你放心” 出处:红楼三十二回:(黛玉)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

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

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有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

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

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

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解析: “惊心动魄”四个字也不足以形容这段文字的情感冲力。 宝玉的表白只有三个字:“你放心!”这比西方的恋爱男女常说的“我爱你”,内涵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

它包含着决心、誓言、宣示、信任、责任诸多内容。“我爱你”,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情感趋向的单一表达;“你放心”,是对双方溶解在一起的爱的情感的概括。

“我爱你”的情感分量比较轻泛,“你放心”的情感分量凝重而深挚。“我爱你”可能是刹那间的情感流露,“你放心”是海枯石烂不变心的情感誓言。

要知道,在红楼梦之前宝黛那么多的赌气和吵嘴,都是因为两人的爱情惹的祸,双方都爱得深,却又怕对方仅仅视若亲情,一直到你放心之后,黛玉再也没有在宝黛爱情上闹过脾气或打过架了,之后双方开始进入一种精神上的相互理解,相当精神恋爱的阶段。

要的。

5 红楼梦的好词好句和读后感

好词好句 石上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太虚幻境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中秋对月有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 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 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西江月 嘲贾宝玉二首 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 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 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闲静似姣花照水, 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宁府上房对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褔,谁知公子无缘。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金陵十二钗正册——钗、黛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金陵十二钗正册——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金陵十二钗正册——贾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金陵十二钗正册——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金陵十二钗正册——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金陵十二钗正册——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金陵十二钗正册——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金陵十二钗正册——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金陵十二钗正册——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金陵十二钗正册——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金陵十二钗正册——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深, 情既相逢必主*; 漫言不肖皆荣出, 造衅开端实在宁。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社会人生悲剧,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杰作。

贾宝玉,一个号称怡红公子的灵魂人物,从小和众多女子们天天在一起吟诗作对,然而在众多金钗之中,有两位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林黛玉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黛玉闻讯气死。

尽管高鄂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我不是天生喜欢看别人的悲剧,只是觉得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看看宝钗的下场,更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

以前我是很讨厌薛宝钗的,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得同情她了。

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黛玉更令人叹惜。如果贾府不倒,宝钗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如今呢,贾府已经沦落到何等地步,做宝二奶奶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独守空房,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6 红楼梦好词佳句感受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长篇小说,写成于清朝 乾隆帝中期(甲戌,1754年),《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长久以来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认同是中国清代的曹雪芹。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使用的写作方法是“真是隐,假语存”脂砚斋的批语是:文笔细如牛毛。伏笔千里。

在红楼梦中,贾家的原型是曹家贾母原型是: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的妹妹。曹寅是贾代善的原型。

7 红楼梦的第一回的文章大意、好词(16个)、好句6条(不能太短)还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 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其他的自己找吧 红楼梦不是那种散文之类的小说 所以所谓的好句应该都是诗词什么叫好词?大家不常用的?第一回归结了红楼梦的起源 通过两个似乎与大观园无关的人物来引出故事 金庸的小说就有模仿这的意思 红楼梦从第一回就奠定了全文的悲剧色彩 也写出了全文的主旨 --“使闺阁立传”。

8 红楼梦好词佳句体会

半卷湘帘半掩,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首联“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不写花而先写种花之人,与薛宝钗之诗同一起法。首句写湘帘半卷,门亦半开,种花人已呼之欲出,但与“珍重芳姿昼掩门”之人风韵却截然不同:一潇洒活泼,一稳重矜持,恰成明显对比。次句写种花之人“碾冰为土”以“玉为盆”,则种花人之高洁可知,玉盆冰土中白海棠之清雅更可知。此联借写种花人写花,已将种花人与白海棠的神韵画出轮廓。

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正面描写白海棠,特写其得梨蕊、梅花之长的风度精神。此联意思不过是说海棠白如梨蕊,神韵犹如梅花,但“偷来”“借得”说法新巧,显出诗人慧心。

颈联“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为流水对,将白海棠花比作“秋闺怨女”用以“拭啼痕”的“缟袂”,而此“缟袂”又系“月窟仙人”所缝制,可见诗人想象力之丰富。全联的意思是说:深闺中幽怨的女儿将婵娥所缝制的白色娟袖揩拭眼泪。这“秋闺怨女”就是黛玉自己。其时黛玉正居父丧,身穿白色孝服,诗人将写实与幻想糅合,画出了白海棠哀愁的形象。

尾联“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继续以人写花,她倦倚昏夜西风之中,娇羞默默,无处诉说自己的一片深情。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人借引用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与不满。

87版《红楼梦》的歌曲有《红楼梦序曲》《枉凝眉》《葬花吟》《晴雯歌》《好了歌》《聪明累》《分骨肉》《题帕三绝》《秋窗风雨夕》《紫菱洲歌》《叹香菱》《红豆曲》《红楼梦引子》

《红楼梦》的音乐是由著名词曲作家王立平创作而成。1984年,王立平向《红楼梦》剧组自荐获准,此后历时四年,耗尽心力完成了《红楼梦》的13首歌曲,其中仅一首《葬花吟》就费时一年零九个月,用他自己的话形容“这是我投入感情最多、面临压力最大、遇到困难最多的一次创作”。

歌曲《序曲》以古筝开篇,用一段幽怨、婉转的女声独唱,表达了一段催人泪下的嗟叹情感,其后用弦乐的变调引出红楼梦的主旋律;

《引子》则秉承《序曲》的基调,注重给人以广阔的遐想空间,演绎了金陵十二钗的哀怨之声;《枉凝眉》的主题是宝黛悲剧爱情,其曲调极为哀怨,有动人魂魄之感。

歌曲的女声原唱者是陈力,男声原唱者是王洁实和叶茅,当时的陈力仅是一名普通的女工歌手,因其嗓音符合王立平对音乐的要求,故被选中。

陈力当时丈夫因意外过世,或许是设身处地的感怀身世,她将自己的特殊情感完全注入到歌声之中,唱出了沧桑凄感、动人魂魄的天籁悲音。这亦是陈力的绝唱,之后因为人生变故,她不再从事歌唱事业。

扩展资料:

87版《红楼梦》的音乐是被大家认为无法超越的部分,如《枉凝眉》等歌曲更是成为了经典之作。

《枉凝眉》由曹雪芹作词,王立平作曲,演唱者是陈力(原唱)。

《枉凝眉》歌词: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啊,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啊。

-红楼梦

-枉凝眉

满纸荒唐言”,为什么说它是“荒唐言”?作者选择了小说这样一个形式,而小说本身有几分荒唐。小说最早见于《庄子》,庄子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就是说小说是些浅薄琐屑的言论。这是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这样的话,曹雪芹选择写小说,本身就是一个荒唐选择。其次,曹雪芹在小说里,有些重要的情节让人觉得很糊涂。有时候他的一些随随便便的描写,给你一种非现实的感觉,让人觉得它是一个荒唐言。当然最大的荒唐还是人生的荒唐。《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所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对于曹雪芹来说是家庭亲情的荒唐、人和人之间关系的荒唐。 除了家道的衰落,人伦和人情的恶化,《红楼梦里》还表达了一种价值的失落。所以,它是“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我们可以从正面来说,痴的意思就是执着。一个是艺术的执着,一个是爱情的执着,情的执着。都云作者痴,既表达了曹雪芹作者对艺术的痴,也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痴。 “谁解其中味”。《红楼梦》那么多人评论它,那么多人研究它,但是谁解其中味?我们解了它的味了吗?后边还有多少味可解呢?还有多少谜——《红楼梦》之谜能够破出它的谜底来呢?它只有一个谜底吗?所以这其中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不同的歌词表达的情感不同,有喜悦,难过,伤心,高兴等;

由于歌词表达了歌曲的宗旨和灵魂,阐述了一首歌所要表达的感情和主旨,所以即使年代久远,有的歌词也不容易忘记。歌词的好坏有时候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一首歌的好坏,因此很多著名的歌手也会请著名的填词人来创作,当前歌词创作比较优秀的人有林夕、方文山、高晓松、李焯雄、黄沾、吴青峰、薛之谦、徐佳莹、陈信宏、黄伟文、万宏、林若宁、黄俊郎、许嵩、毛不易等。

扩展资料:

歌词从内容上分不外乎叙事、抒情、写景、说理、对唱五种。而流行歌曲中最常见的就是”叙事+抒情”,即使是纯叙事的歌曲也需浓厚的感情做基础(如李春波的《小芳》和《一封家书》)。纯抒情的歌也不多,《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勉强算是吧,但还是有一点点情节的影子。

写景的流行歌曲好的很少,BEYOND的《长城》是其中的佼佼者。说理的流行歌曲也不多,因为一不小心就成了说教,写得好的当属《凡人歌》,说理歌到此也就见顶了。对唱的形式一般用在重唱中,二个或更多的人像互相对话一样地歌唱,经典之作首推李宗盛的《当爱已成往事》和《最近比较烦》。

开始学作词时,还是以创作”叙事+抒情”的作品来锻炼自己,等真正有实力和灵感时再创作其他类型的歌词吧。学习写作的过程总是这样的,先是模仿,然后是写作,最后经历不断地磨练和突破,才能进行原创的殿堂,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588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