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山的古诗词

写山的古诗词,第1张

写山的古诗词1

  1、巫山高

 作者: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2、六盘山诗

 作者:梁联馨

 绕径寒云拂步生,巑岏青嶂压孤城。

 东连华岳三峰小,北拥萧关大漠平。

 山外烟霞闲隐见,世间尘土自虚盈。

 劳人至此深惆怅,樵唱悠悠何处声。

 3、浪淘沙云 鹅湖山

 作者:章谦亨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4、咏孤石

 作者:惠

 标

 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

 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

 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

 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

  5、题君山

 作者: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6、咏贺兰山

 作者:胡秉正

 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

 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

 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

 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

写山的古诗词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朱元璋《庐山诗》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若看山下云深处,直是人间路不通。——杜荀鹤《题庐岳刘处士草堂》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江为《瀑布》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陆游《自咏示客》

 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白居易《宿东林寺》

 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贾岛《寄白阁默公》

 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范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去年上已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蒲塘驿》

 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只树林。——李颀《题璿公山池》

 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韦应物《郡内闲居》

 庐山两道士,各在一峰居。——韦应物《寄黄、刘二尊师》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白居易《庐山桂》

 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要勒移文。——白居易《别草堂三绝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李白《别东林寺僧》

 庐山逢若士,思欲化黄金。——储光羲《升天行贻卢六健》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白居易《庐山桂》

 劲风湮细雨——孟浩然《秀甲东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写山的古诗词3

  1、望山

 作者:贾岛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

 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2 、咏华山

 作者: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

 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3、巫山高

 作者: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5 、终南山

 作者: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写山的古诗词4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宋朝《题西林壁》

 白话释义:倘若走出山外面再看庐山便不同庐山究竟有多大便会完全在眼中。

 2、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唐朝《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白话释义:诗中既写了庐山的秀丽雄奇,更主要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那时诗人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3、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唐朝《望庐山五老峰》

 白话释义:庐山的东南方有五座貌如老人的山峰,高峻陡峭就像五朵金色的莲花之指清溟的苍穹。

 4、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朱元璋明朝《庐山诗》

 白话释义:这首诗意境不错又处于庐山风景之中,所以流传甚广。到后来也附会上了许多其他传说。内蒙古的勃隆克为塞外景观之一绝。

 5、庐山秀出南斗,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唐朝《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白话释义: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

写山的古诗词5

 1、《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登庐山五老峰》

 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3、《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4、《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写山的古诗词6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夏日山中》

 唐代: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注释:

 全诗写出了作者在山林无拘无束,旷达潇洒,不为礼法所拘的形象,有魏晋风度。 诗人忘情沉醉于“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种自乐自足的逍遥,特别是对个人情感的放纵与宣泄,可以说达到了极点。在《夏日山中》羽扇可以不摇,衣履可以不穿。“裸体青林中”,“露顶洒松风”更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得,亲近自然的心情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状态的描写,来突出夏天的炎热。同时借夏天炎热的环境,表达诗人无拘无束,在山林间豪放自如的状态。诗中在夏天炎热的环境下,对诗人状态的描写生动,别有一番悠然自得的闲趣。

  《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咏华山》

 宋代: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注释: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诗。诗的大意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他咏的这首诗,缘境构诗,诗与境谐。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应该说是难能可贵了。

  《望岳三首·其二》

 唐代: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注释:

 咏华山一首,作者所写的`华山亦同样雄伟。不过,与年青时代一首相比,这无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管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因此,诗中亦有流露出失意彷徨之感。作者发端“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即写华山崇高。

  《独秀峰》

 清代: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注释:

 题名为“独秀峰”,但诗人并未平铺直叙,作一般性的平实说明,而是以“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这种突兀的笔触,夸饰性的语言,横空劈来。一个“插”字,逼真地写出诗人与独秀峰不期而遇时敏锐而又独特的审美感受,显示了独秀峰的动态美;也生动地突现出独秀峰孤峰横插、直冲云霄的不凡气势。同时,还由孤立的山,联想到孤立的人生,发出青山尚且劲直、人生何必感伤的兴叹,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怀。

  《泰山吟》

 南北朝: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注释:

 该诗虽有哀痛激愤之语,但对泰山之美的描写却并不是为了衬托这些情绪,而是为了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真挚而热烈的爱,这种爱与诗人坚强不屈的性格相交融,使诗人在面对泰山时淡定而又坚强,这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崇高精神状态,也是诗人在遭遇困境时更加主动地融入自然,感受自然魅力的原因。

写山的古诗词7

 1、《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 绝句

 宋·李清照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 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8、《 青溪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9、《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0、《 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2、《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孟浩然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3、《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4、《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6、《 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7、《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8、《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9、《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颖是银河落九天。

 20、《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3、《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4、《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

 25、《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水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写山的古诗词8

 1、《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2、《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写山的古诗词9

 1、《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鹭

  《仪礼·大射仪》曰:“建鼓在阼阶西南鼓。”《传》云:“建犹树也,以木贯而载之,树之跗也。”《隋书·乐志》曰:“建鼓,殷所作。又栖翔鹭於其上,不知何代所加。或曰,鹄也,取其声扬而远闻。或曰,鹭,鼓精也。或曰,皆非也。《诗云》:‘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言古之君子,悲周道之衰,颂声之息,饰鼓以鹭,存其风流。未知孰是。”孔颖达曰:“楚威王时,有朱鹭合沓飞翔而来舞,旧鼓吹《朱鹭曲》是也。”然则汉曲盖因饰鼓以鹭而名曲焉。宋何承天《朱路篇》曰:“朱路扬和鸾,翠盖曜金华。”但盛称路车之美,与汉曲异矣。

  朱鹭,鱼以乌。鹭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将以问诛者。

  思悲翁

  思悲翁,唐思,夺我美人侵以遇。悲翁也,但我思。蓬首狗,逐狡兔,食交君。枭子五,枭母六,拉沓高飞暮安宿。

  艾如张

  艾与刈同,《说文》曰:“芟草也。”如读为而,犹《春秋》曰“星陨如雨”也。古词曰:“艾而张罗。”又曰:“雀以高飞奈雀何?”《谷梁传》曰:“艾兰以为防,置旃以为辕门。”谓因搜狩以习武事也。兰,香草也,言艾草以为田之大防是也。若陈苏子卿云:“张机蓬艾侧。”唐李贺云:“艾叶绿花谁翦刻。”俱失古题本意。

  艾而张罗,行成之。四时和,山出黄雀亦有罗,雀以高飞奈雀何?为此倚欲,谁肯礞室。

  上之回

  《汉书》曰:“孝文十四年,匈奴入朝那萧关,遂至彭阳。使骑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回中地在安定,其中有宫也。《武帝纪》曰:“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吴兢《乐府解题》曰:“汉武通回中道,后数出游幸焉。”沈建《广题》曰:“汉曲皆美当时之事。”按石关,宫阙名,近甘泉宫。相如《上林赋》云“蹶石关,历封峦”是也。

  上之回所中,益夏将至。行将北,以承甘泉宫。寒暑德。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令从百官疾驱驰,千秋万岁乐无极。

  翁离

  拥离趾中可筑室,何用葺之蕙用兰。拥离趾中。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筑室,何以南何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巫山

  《乐府解题》曰:“古词言,江淮水深,无梁可度,临水远望,思归而已。若齐王融‘想像巫山高’,梁范云‘巫山高不极’。杂以阳台神女之事,无复远望思归之意也。”又有《演巫山高》,不详所起。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我欲东归,害不为?我集无高曳,水何汤汤回回。临水远望,泣下沾衣。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上陵

  《古今乐录》曰:“汉章帝元和中,有宗庙食举六曲,加《重来》《上陵》二曲,为《上陵》食举。”《后汉书·礼仪志》曰:“正月上丁祠南郊,次北郊、明堂、高庙、世祖庙,谓之五供。礼毕,以次上陵。西都旧有上陵。东都之仪,太官上食,太常乐奏食举。”按古词大略言神仙事,不知与食举曲同否。宋何承天《上陵者篇》曰:“上陵者相追攀。”但言升高望远、伤时怨叹而已。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将进酒

  古词曰:“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宋何承天《将进酒篇》曰:“将进酒,庆三朝。备繁礼,荐嘉肴。”则言朝会进酒,且以濡首荒志为戒。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阳轻薄子”,但叙游乐饮酒而已。

  将进酒,乘大白。辨加哉,诗审搏。放故歌,心所作。同阴气,诗悉索。使禹良工观者苦。

  君马黄

  君马黄,臣马苍,二马同逐臣马良。易之有騩蔡有赭,美人归以南,驾车驰马,美人伤我心;佳人归以北,驾车驰马,佳人安终极。

  芳树

  《乐府解题》曰:“古词中有云:‘妒之子愁杀人,君有他心,乐不可禁。’若齐王融‘相思早春日’,谢朓‘早玩华池阴’,但言时暮、众芳歇绝而已。”

  芳树日月,君乱如於风。芳树不上无心温而鹄,三而为行。临兰池,心中怀我怅。心不可匡,目不可顾,妒人之子愁杀人。君有他心,乐不可禁。王将何似,如孙如鱼乎?悲矣。

  有所思

  《乐府解题》曰:“古词言‘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闻君有他心,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已往,勿复相思而与君绝’也。”按《古今乐录》汉太乐食举第七曲亦用之,不知与此同否。若齐王融“如何有所思”,梁刘绘“别离安可再”,但言离思而已。宋何承天《有所思篇》曰:“有所思,思昔人,曾、闵二子善养亲。”则言生罹荼苦,哀慈亲之不得见也。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雉子斑

  《乐府解题》曰:“古词云:‘雉子高飞止,黄鹄飞之以千里,雄来飞,从雌视。’若梁简文帝‘妒场时向陇’,但咏雉而已。”宋何承天有《雉子游原泽篇》,则言避世之士,抗志清霄,视卿相功名犹冰炭之不相入也。

  雉子,斑如此。之于雉梁。无以吾翁孺,雉子。知得雉子高蜚止,黄鹄蜚,之以千里,王可思。雄来蜚从雌,视子趋一雉。雉子,车大驾马滕,被王送行所中。尧羊蜚从王孙行。

  圣人出

  圣人出,阴阳和。美人出,游九河。佳人来,騑离哉何。驾六飞龙四时和。君之臣明护不道,美人哉,宜天子。免甘星筮乐甫始,美人子,含四海。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临高台

  《乐府解题》曰:“古词言:‘临高台,下见清水中有黄鹄飞翻,关弓射之,令我主万年。’若齐谢朓‘千里常思归’,但言临望伤情而已。”宋何承天《临高台篇》曰:“临高台,望天衢,飘然轻举凌太虚。”则言超帝乡而会瑶台也。

  临高台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关弓射鹄,令我主寿万年。

  远如期

  一曰《远期》。《宋书·乐志》有《晚芝曲》,沈约言旧史云“诂不可解”,疑是汉《远期曲》也。《古今乐录》曰:“汉太乐食举曲有《远期》,至魏省之。”

  远如期,益如寿。处天左侧,大乐万岁,与天无极。雅乐陈,佳哉纷。单于自归,动如惊心。虞心大佳,万人还来,谒者引乡殿陈,累世未尝闻之。增寿万年亦诚哉。

  石留

  石留凉阳凉石水流为沙锡以微河为香向始〈奚禾〉冷将风阳北逝肯无敢与于扬心邪怀兰志金安薄北方开留离兰。

  汉铙歌上·朱鹭梁·王僧孺

  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犹持畏罗缴,未得异凫鹥。闻君爱白雉,兼因重碧鸡。未能声似凤,聊变色如珪。原识昆明路,乘流饮复栖。

  同前裴宪伯

  秋来惧寒劲,岁去畏冰坚。群飞向葭下,奋羽欲南迁。暂戏龙池侧,时往凤楼前。所叹恩光歇,不得久联翩。

  同前陈·后主

  参差蒲未齐,沉漾苦浮绿。朱鹭戏苹藻,徘徊留涧曲。涧曲多岩树,逶迤复断续。振振虽以明,汤汤今又瞩。

  同前张正见

  金堤有朱鹭,刷羽望沧瀛。周诗振雅曲,汉鼓发奇声。时将赤雁并,乍逐彩鸾行。别有翻潮处,异色不相惊。

  同前苏子卿

  玉山一朱鹭,容与入王畿。欲向天池饮,还绕上林飞。金堤晒羽翮,丹水浴毛衣。非贪葭下食,怀恩自远归。

  同前唐·张籍

  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避人引子入深壍,动处水纹开滟滟。谁知豪家网尔躯,不如饮啄江海隅。

  作者: 瑜玥 2006-5-9 20:29 回复此发言

  --------------------------------------------------------------------------------

  9 《乐府诗·卷十六》

  艾如张陈·苏子卿

  谁在闲门外,罗家诸少年。张机蓬艾侧,结网槿篱边。若能飞自勉,岂为纟曾所缠。黄雀傥为诫,朱丝犹可延。

  同前唐·李贺

  锦襜褕,绣裆襦。强强饮啄哺尔雏。陇东卧穟满风雨,莫信笼媒陇西去。齐人织网如素空,张在野春平碧中。网丝漠漠无形影,误尔触之伤首红。艾叶绿花谁剪刻,中藏祸机不可测。

  上之回梁·简文帝

  前旆拂回中,后车临桂宫。轻丝驻云罕,春色绕川风。桃林方灼灼,柳路日曈曈。笳声骇胡骑,清磬詟山戎。微臣今拜手,原帝永无穷。

  同前陈·张正见

  林光称避暑,回中乃吉行。龙媒蹑影駃,玉辇御云轻。风乌绕鳷鹊,彩鹢照昆明。欲知钟箭远,遥听宝鸡声。

  同前隋·萧■

  发城西畤,回舆事北游。山寒石道冻,叶下故宫秋。朔路传清警,边风卷画旒。岁馀巡省毕,拥仗返皇州。

  同前陈子良

  承平重游乐,诏跸上之回。属车响流水,清笳转落梅。岭云盖道转,岩花映绶开。下辇便高宴,何如在瑶台。

  同前唐·卢照邻

  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候多。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

  同前李白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同前李贺

  上之回,大旗喜。悬虹彗,挞凤尾。剑匣破,舞蛟龙。蚩尤死,鼓逢逢。天高庆雷齐坠地,地无惊烟海千里。

  战城南梁·吴均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名慑武安将,血污奏王衣。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同前陈·张正见

  蓟北驰胡骑,城南接短兵。云屯两阵合,剑聚七星明。旗交无复影,角愤有馀声。战罢披军策,还嗟李少卿。

  同前唐·卢照邻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潭。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同前李白

  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同前刘驾

  城南征战多,城北无饥鸦。白骨马蹄下,谁言皆有家。城前水声苦,倏忽流万古。莫争城外地,城里有闲土。

  同前二首僧贯休

  万里桑乾傍,茫茫古蕃壤。将军貌憔悴,抚剑悲年长。胡兵尚陵逼,久住亦非强。邯郸少年辈,个个有伎俩,拖枪半夜去,雪片大如掌。

  碛中有阴兵,战马时惊蹶。轻猛李陵心,摧残苏武节。黄金锁子甲,风吹色如铁。十载不封侯,茫茫向谁说。

  作者: 瑜玥 2006-5-9 20:29 回复此发言

  --------------------------------------------------------------------------------

  10 铙歌

  铙歌,是汉代的武乐,用於军旅之中,以壮军威、扬士气的凯歌。铙,形状像铎无舌,有柄可执,是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配合萧、笳、笛、鼓,故称铙歌。铙歌的名称,起於东汉明帝时,后汉书礼仪志引蔡邕礼乐志云:「汉乐四品,…其短箫铙歌。军乐也。其传曰:『黄帝、歧伯所作,以建威扬德,风劝士也。』盖周官所谓『王大捷,令凯乐,军大献,令凯歌』者也。」今存汉铙歌十八曲,即朱鹭、思悲翁、艾如张、上之回、拥离、战城南、巫山高、上陵、将进酒、君马黄、芳树、有所思、雉子斑、圣人出、上邪、临高台、远如期、石留。据古今乐录云:又有务成、玄云、黄爵、钓竿四曲,也是铙歌,但歌词已亡佚。铙歌的名称,虽始见於东汉,但铙歌之实,西汉武帝时已有。据陈沆的诗比兴笺考证,认为圣人出、上之回、上陵、远如期为宣帝时的作品,据吴兢乐府解题及郭茂倩乐府诗集所载,上之回是武帝元封四年(西元前一○七)所发生的故事。且其中尚有武帝前后的诗,内容也不限於军中的凯歌,大抵是杂言体民间的歌谣,其间尚有歌辞与声辞相杂的现象,以致不可句读。陈本礼汉诗统笺云:「汉铙歌不尽军中乐,其诗有讽、有颂、有祭祀乐章,…似汉杂曲。」(邱燮友)

1 关于都重庆的诗句

关于都重庆的诗句 1赞美重庆的诗句有哪些

1、《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释义: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注:白帝城,位于长江北岸,距重庆奉节县城东8公里。

2、《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释义: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3、《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释义: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注: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4、《竹枝词·其一》唐代:白居易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释义:瞿塘峡口,水雾蒙蒙,像轻烟一样低低地笼罩着江水。

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经向西偏斜。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伤心的竹枝民歌,当唱歌的声音哽咽着时,山上的猿猴和山鸟都一起悲伤地啼叫起来。

5、《竹枝词·其三》唐代:白居易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释义:坐着小船,从巴东到巴西去。一路上,江风吹动波浪,大雨下个不停。

那江边的水蓼草开着白里带红的小花,似乎感到了寒冷,相互紧紧挤在一起;被雨打湿的江蓠草叶,更显得幽绿幽绿的。6、《登高》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释义: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2关于重庆的诗句

梁 简文帝

建平督邮道,鱼复永安宫。

若秦巴渝曲,时当君思中。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送友人入蜀

唐 无名氏

嘉陵天气好,百里见双流。

帆影线巴宇,钟声出汉州。

绿原春草晚,青木暮猿悉。

本是风流地,游人易白头。

巴江

唐 王周

巴江江水色,一带浓蓝碧。

仙女琵琶衣,风梭晚来织。

发渝州却寄韦判官

唐·司空曙

红烛津事夜见君,繁弦急管雨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唯有猿声满水云

涂山独游

唐·白居易

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

涂山来去熟,谁是马蹄知。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有关重庆的诗句

《重庆印象》 [原] (七律) 艨艟巨舰逼江心,巍峨高楼栉比邻;艰苦八年纪念塔,襟环二水朝天门;名城誉享三皇地,古邑堪称四郡尊;七色茶花映桷树,山城灿烂又逢春。

《重庆北泉》原(七律) 借得嘉陵江底水,幽冥地热冒温泉;迎流砌堰十龙脉,掘地修塘五顷田;寺古才知和尚苦,园新始觉作孚难;飞来阁上眺风景,细数江帆出峡滩。《北泉飞瀑》原(七律) 乳花洞上溢岩巅,串串银珠树下悬;瀑落千寻玉链碎,池翻五迭月儿圆;听泉亭里情人语,戏鲤池边游客欢;古树逢春枝叶茂,紫薇遍野谱新篇。

《重庆磁器古镇》原(七律) 繁顺四街临碧水,一川两谷映三山;千人拱手长街走,万盏明灯通夜悬;青石灰砖皆掌故,片言只语尽当年;不愁世态人心古,重现辉煌在眼前。《游天生三桥》原(七律) 亿年巨石水攻坍,磅礴三桥亘古悬;壁立千寻松柏翠,悬崖万丈瀑帘潺;顶天立地擎梁柱,破壁穿山潜伏泉;绿草茵茵翻碧浪,金坑宝洞有神仙。

《重庆金佛山》原(七律) 金佛高悬龙脊岭,云遮雾隐忒惊魂;峥嵘崖剑穿林海,苍莽松涛卷石门;两洞空灵奇幻境,一溪碧翠自然村;龙岩飞瀑三千尺,疑是银河天外痕。《缙云山》原(七律) 非紫非红即缙云,青山绿水带温馨;九峰峻峭齐争秀,八刹庄严共梵音;狮子崖巅宜远眺,洛阳桥畔好修身;黛湖垂钓悠闲境,云里仙宫更爱人。

《朝天门怀旧》原(七绝) 渝郡朝天得胜门,大江东去日西沉;崎岖鸟道音尘绝,接圣迎官在水滨。《重庆解放碑》原(五律) 抗战精神垒,人民解放碑;山城标志物,重庆定心锤;鼎好民生乐,金融命脉基;车龙水马急,改革领先机。

《夜宿柏林楼》原(五律) 炎炎酷暑里,无趣觅清幽。浮世繁嚣苦,空门寂寞愁。

细流归大海,岁月入心头。夜宿温泉畔,华清梦幻游。

《长江诗话》之四悠悠川江(10首) 川江指从宜宾市至宜昌市之间的长江上游河段,因大部分流经四川省境内,故名川江,又称蜀江。其中重庆以上的370千米称上川江,蜿蜒于四川盆地南部边缘低丘地带,接纳岷江、沱江、嘉陵江大支流水量倍增。

重庆以下660千米称下川江,其中奉节到宜昌段以峡谷栉比而闻名,故又有峡江之称。因此,下川江一般指重庆至奉节一段,蜿蜒于四川盆地的南部边缘。

下川江两岸,丘陵起伏,峰峦绵延,悬崖峭壁,逶迤屏列。过去江中多险滩暗礁,有的礁滩大如洲岛,岛上林木葱翠,和两岸的奇山异峰,构成秀丽独特的川江风光。

《嘉陵小三峡》[原](七律) 船航铜口碧波悠,湍急嘉陵景色幽;沥鼻磅礴和尚笑,温塘湍急客人愁;观音阁下忠臣泪,文笔峰前废帝庥;弃桨借风出峡去,长江万里向东流。《潼南大佛寺》[原](七律) 巍巍大佛顶天立,八丈金仙目有神;七步弹琴音悦耳,双拳拜字太情真;丹崖折射清秋月,鹰壁回声潮夕呻;飞阁辉煌映碧水,涪江滚滚日西湮。

《船过涪陵》[原](五绝) 城矗三江垒,江堤绕郭巍;巴陵踪不见,白鹤水中飞。《涪陵石夹沟》[原](五律) 龙塘奇幻境,石峡景犹幽;百丈飞三瀑,双崖夹一沟;碧潭盈谷底,栈道嵌岩头;狭缝侧身过,悠然见绿州。

《游丰都》[原](七绝) 死去原知万事茫,丰都怎会有阴王?神宫对面皆仙境,双桂天宫访玉皇。《游石宝寨》 [原] (五律) 碧波绕玉印,陡峭一峰峋;崖耸百三丈,楼危十二轮;秦风含楚韵,蜀气孕巴魂;天际孤帆远,登临感慨真。

《万州新城》 [原] (五律) 旧州沉浪底,新郭矗天都;西望巴和蜀,东连夔与巫;石琴响瑞雪,金岛映宏图;移民换新貌,平湖一璨珠。《云阳张飞庙》[原] (五律) 闻兄殁麦邑,怒向胆边生;兵马未开拔,将军又造茔;庙堂擂战鼓,峡谷响雷声;魂去荆湘地,提矛与尔争!《过水八阵叹孔明》 [原] (五律) 隆中既定策,鼎脚应相扶;黩武争正统,穷兵遗妇孺;六征图北魏,八阵拒东吴;呕血扶阿斗,惶惶酬托孤。

《白帝托孤》 [原] (五律) 凄风惨雨夜,白帝一游魂;卅载苦征战,三分称蜀君;明宣托孤意,暗试老臣心;养子不成器,临终亦劳神。《长江诗话》之五三峡遗踪(14首)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

它西起四川奉节(今属重庆)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长二百零四公里。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

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长江三峡,地灵人杰。

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大成、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它们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互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出夔门》[原] (五律) 夔门天下雄。

4描写“重庆”的古诗

描写“重庆”的古诗有如下几首:

1、《早发白帝城》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2、《离思》唐代: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3、《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4、《种荔枝》唐代:白居易

红颗真珠诚可爱,白发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译文:

一颗颗红红的像珍珠一般的荔枝非常可爱,这位白胡子的太守也太痴心了。

十年荔枝结果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在这儿任职太守。但是他还是愿意在园中种下一颗颗荔枝树。

5、《竹枝词》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6、《巫山高》唐代: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译文:

碧绿簇聚的巫山群峰高插云天。长江翻波浪,神女长裙拖带着云烟。

楚王思念梦中神女,飕飕起凉风,天亮后只见风吹细雨,苔藓处处生。

神女瑶姬一去千年杳无踪影,丁香丛中筇竹林里不时传出老猿的啼声。

古祠接近月宫,蟾蜍桂树,高险阴冷,山间的椒子儿坠落,把云朵染红。

5关于重庆的诗歌有哪些

重庆,灯火阑珊

一眼,山城的夜便璀璨了我

所有的形容显得多余

南山之上,兴奋的风哑然失语

在南滨路,在一棵树观景台

在望龙门的过江索道

在住宿的映月楼上

山城这错落有致,灿烂辉煌的夜景

这地上的银河

把我深深淹没

面对火树银花,我把自己变成一条鱼

潜入长江,嘉陵江

把“巴”字寻找

把历史深处的一灯烟火寻找

就像那几只游船

深入山城美丽的内核

解读几千年来的涛声

解读大夏国的烟雨以及陪都的风云

浸泡在重庆的夜色中,南山的鸟啼

滴落在鲜艳的霓虹里

溅出满天的星斗,朴素迷离

1、傅野要观新事业,巫山莫学短因缘。——出自虞俦《喜雨》

2、巫山高哉但入梦,安得插翅飞其傍。——出自吴龙翰《西湖曲》

3、重归山路烟岚隔,巫山未深晚花折。——出自唐·李德裕《南梁行》

4、巫山磊块山林姿,一邱一壑贪成痴。——出自袁说友《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

5、巫山一览窥妙处,写入长歌赓竹枝。——出自毋丘恪《次袁说友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

6、巫山岷岭遥相连,知是层城几洞天。——出自张嵲《西谷歌》

7、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出自唐·杜甫《见萤火》

8、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出自唐·杜甫《大觉高僧兰若》

9、巫山埋空晓光没,寒入风声散萧瑟。——出自曹勋《苦雨吟》

10、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泉常自闻。——出自唐·李冶《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

11、巫山久暗埋寒碧,湘水初明浴晚红。——出自毛直方《时秋积雨霁》

12、最是客途愁绝处,巫山庙下听猿声。——出自南宋·陆游《感昔》

13、洛浦乍阳新燕尔,巫山行雨左风怀。——出自元·滕宾《瑞鹧鸪 赠歌童阿珍 词品五》

14、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出自唐·白居易《入峡次巴东》

15、巫山龙嵷巫峡曲,一十二峰浅凝绿。——出自邹登龙《巫山高》

16、美人别来无处所,巫山月明湘江雨。——出自唐·王建《寄远曲》

17、湘江水是巫山云,巫山云是湘江水。——出自释斯植《寄衣曲》

18、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出自唐·刘禹锡《别夔州官吏》

19、巫山仙子世莫识,十二高峰作颜色。——出自韩元吉《题陈季陵家巫山图一首》

20、巫山能雨亦能云,宫丽三千杳不闻。——出自郑樵《昭君解》

21、巫山洛水香成阵,天上晓云为翠鬓。——出自许必胜《睡起》

22、巫山小女隔云别,松花春风山上发。——出自唐·李贺《相和歌辞·神弦别曲》

23、巫山峨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烟。——出自唐·戴叔伦《巫山高》

24、曲终满席悄无语,巫山冷碧愁云雨。——出自唐·王毂《吹笙引》

25、宋玉宅边新酒美,巫山庙下暮猿哀。——出自南宋·陆游《余年四十六入峡忽复二十三年感怀赋长句》

26、展转清宵成不寐,巫山有梦几时成。——出自宋·赵希蓬《瑞鹧鸪》

27、巫山之下江流清,偶然爱之不能去。——出自苏辙《巫山庙》

28、洛浦神仙临水立,巫山处子入宫时。——出自元·王结《望江南 戏…乐大黄…八百十三梅》

29、巫山苍翠峡通津,下有仙宫楚女真。——出自唐·曹松《巫峡》

30、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出自唐·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31、巫山唱罢行云过,犹自微尘舞画梁。——出自唐·崔珏《和人听歌》

32、碎如鸾铃与珂佩,巫山队仗迎湘君。——出自田锡《风筝歌》

33、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出自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4、巫山生女不必丑,湘树开花也自红。——出自黄彦平《归途次韵》

35、巫山巫峡高何已,行雨行云一时起。——出自唐·郎大家宋氏《相和歌辞·朝云引》

36、洞庭波上木叶脱,巫山宅前野花发。——出自杨万里《寄题吴仁杰架阁玩芳亭》

37、巫山神女欲回车,滕六留云布玉华。——出自陈着《雪寒》

38、深锁重门飞不去,巫山何日梦襄王。——出自宋·邓肃《浣溪沙》

39、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出自唐·李白《巫山枕障》

40、巫山有石称神女,何事江山亦号郎。——出自胡仲弓《江郎山》

1 描写三峡景色的文言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tuān),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 关于描写三峡的文言文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巫山高郑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峣类削成。

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 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

别有幽栖客,淹留攀桂情。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

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

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

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

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

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

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巫山高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半出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巫山高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巫山高于濆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

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宋玉恃才者,凭云构高唐。

自重文赋名,荒*归楚襄。 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乡。

巫山高二首孟郊 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 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

千载楚襄恨,遗文宋玉言。至今青冥里,云结深闺门。

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飔然, 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巫山高齐己 巫山高,巫女妖,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 秋猿嗥嗥日将夕,红霞紫烟凝老壁。

千岩万壑花皆坼, 但恐芳菲无正色。不知今古行人行,几人经此无秋情。

云深庙远不可觅,十二峰头插天碧。

3 关于描写三峡的文言文

三峡 徐霞客 江水又东,迳流头滩。

其水并峻急奔暴,鱼鳖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 “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余里;下水五日, 上水百日也。”

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县治江之南岸也。江水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

江水 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江水又东,迳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 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 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 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 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 惊知己于千古矣。”。

4 三峡文言文的景物描写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

、结构布局 1)先写山,后写水,结构严谨。

2)先总写三峡形势(整体风貌),然后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层次分明 3写作特色: 1)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以"素"字饰湍,以"绿"字饰潭,以"绝"字状山,以"怪"字写柏,真是写出了景物的神韵。再如以"清荣峻茂"四字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不同特色,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4段落内容理解。 第一段 A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中间狭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C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第二段 A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B选择通例"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水势大,水流速。

特例"或王命---不以疾也"照应平常情况下的"沿溯阻绝", 写出水速,借以写出船行之快 C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写出船行之快,烘托夏天的水流急(水速),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D"虽乘奔---不以疾也"运用什么修辞?作用? 比喻,夸张。与奔马、疾风作比较,形象写出水速、船行快,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

E 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第三段 A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从什么角度描写?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俯视与仰视。

表现了春冬三峡的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B 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C"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D表现作者感慨的句子是? 良多趣味 第四段 A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 秋季。听觉。

B作者从几方面描写猿鸣?特点?作用? 直接叙述(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猿高啸长----山高岭连,峡窄水长。 声哀 -------渲染秋天萧瑟气氛 引渔歌为证 巴东三峡巫峡长----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声哀 C"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课文结尾处引用这句渔歌有什么好处? ① (文后引渔歌,从本段说是)对前面写景的补充,是借渔歌抒写作者所见所闻,渲染秋天悲凉萧瑟气氛,表现作者哀伤、悲凉之情。 ②(从全文看,结尾引渔歌)与开头的"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呼应,为赴王命,为了生计,渔民、船夫们为了生存苦不堪言,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同情。

(③总结本段,进一步体现三峡的山高岭连,狭窄水长。) D 结尾渔歌引起人们什么情感?你的学习感受是什么? 悲凉凄苦哀伤。

引用渔歌借景抒情,把自然景物同人们的心情融合在一起,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七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0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八、运用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生动描述三峡春冬美景。

九、比较题 1、唐代诗人李白被贬遇赦曾游三峡,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篇: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仔细揣摩,诗人。

5 描写三峡景色的诗文

1、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大鱼不能上,暴腮滩下横。小鱼散复合,瀺灂如遭烹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白鹭夸瘦捷,插脚还欹倾。区区舟上人,薄枝安敢呈。只应滩头庙,赖此牛酒盈。(苏轼 《新滩》)

4、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白居易 《出入峡有感》

5、船上急滩如退鷁,人缘绝壁似飞猱。 口夸远岭青千峰,心忆平波绿一蒿。 (宋 陆游 《过东灵峡入马肺峡》)

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7、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李商隐·《有感》)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璧怀古》)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的《竹枝词》)

10、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陆游诗)

11、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12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及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李白)

6 谁有描写三峡的古文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苏辙《巫山赋》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苏轼《新滩》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 民谚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郭沫若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

7 三峡文言文 主要描写哪些景物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 求现在三峡的文言文描述

三峡 徐霞客

江水又东,迳流头滩。其水并峻急奔暴,鱼鳖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 “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余里;下水五日, 上水百日也。” 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县治江之南岸也。江水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江水 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 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 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 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 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 惊知己于千古矣。”

丁香花的诗句有:

1、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意思是: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的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

2、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出自唐代李贺的《巫山高》。

意思是:神女瑶姬一去千年杳无踪影,丁香丛中筇竹林里不时传出老猿的啼声。

3、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出自五代诗人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意思是: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4、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涎香。出自唐代陆龟蒙的《丁香》。

意思是:如若谁能够发现并且解开丁香心中的那个结,他必然放纵地释放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才能飘香万里。

5、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出自宋代诗人王雱的《丁香相思》。

意思是:而今往事实在难以重忆,梦魂归绕你住过的闺楼。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丽的豆蔻梢头。

扩展资料:

1、丁香属植物主要应用于园林观赏,因其具有独特的芳香、硕大繁茂之花序、优雅而调和的花色、丰满而秀丽的姿态,在观赏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已成为全世界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

2、丁香还宜盆栽,并是切花插瓶的良好材料。丁香对二氧化硫及氟化氢等多种有毒气体,都有较强的抗性,故又是工矿区等绿化、美化的良好材料。

参考资料:

-丁香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641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