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好画,要打动别人之前,首先要打动自己,多少人懂?

真正的好画,要打动别人之前,首先要打动自己,多少人懂?,第1张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其实,绘画和很多创作一样, 都是在向观众“讲故事”,靠着创作出来的东西,来跟观众谈一次恋爱。 这种时候,怎么能不先打动自己呢?

第一步、“看对眼”:选择画什么时,要感动自己。

一个画家在选择画什么的时候,肯定是选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能感动自己的物象。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你谈恋爱选女朋友。面前一个是清纯淑女型的,一个是活泼运动型的,那你肯定得选一个自己中意的呀。

如果你也是一个斯文好静的人,又怎么可能天天跟着她出去爬山玩水呢?

所以画画也是一样,只有你对你想画的东西“看对眼”了,你才有可能坚持下去,倾注 情感 。

第二步、“布好局”:构图的时候,要选择触动自己的情节和要素。

当你确定好画什么以后,不要急,不要把自己看到的全部画下来,要所有构思和取舍。

这一步其实重关重要,也是你能不能打动观众最关键的一步。

正所谓“意在笔先”,在对绘画对象深入观察以后,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提炼和取舍。

黑格尔曾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你的作品能击中你的小心脏,要让大家能透过画作,看到你的心意。

同样以谈恋爱来打比方。

你为了讨女友的欢心时,肯定要对约会的内容动一番脑筋。这时候就要“制造惊喜”。而这些惊喜的前提,肯定是也适合你,能打动你自己的。

比如,如果你想陪她去看**,那么真的要你自己喜欢看才行。否则,看到一半昏昏欲睡,或者看完了也叫不出男主角的名字。你的女友绝对不会再跟你去看第二部**了。

第三步,“着好色”:上色的时候,一定要让配色符合情景,让你自己看着“舒服”,能表达出你的 情感 。

比如,炽热的暖色调可以表现你的激情,而素净的冷色调则可以表现你的冷静。

色彩的交替,明暗的互补,都能渲染出不一样的感觉。

一幅好的绘画作品,绝对是有生命的。

你给它平和,它就回报你平和之气;你给它呼吸,它就会在细节中焕发生机;你给它忧郁,它就会比你想象的还要沉闷;你给它欢悦,它就会每一根线条都涌动着青春的色彩……

所以说, 真正的好画,或艳或素,或喜或悲,都能以情动人。

但前提是先要打动自己。

一幅画好不好,永远不要埋怨观众,一切都是创作者的问题。

真正的好画,要打动别人之前,首先要打动自己,多少人懂?

01

前言

什么是好画?

好画就是能够打动读者心灵的一副作品。无法打动读者心灵的作品,手法再生动、细腻,也不是一副好作品。

一幅画只有能使读者心灵产生共鸣,他才会发自内心的产生感动,并由衷的欣赏和赞美。

绘画是一门视觉艺术。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审美观、欣赏角度、审美层次都会不同。

所以,同一幅画,有人大为欣赏,就会有人觉得毛病百出,不尽人意,效果反差极大。让每一个人都觉得好,难度太大。

那么,怎么才能获得大多数人的欣赏和认可,就变得很重要了。

因为,一幅画是否有生命力,最重要的就是看,能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获得认可。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打动,又何谈打动大众呢?

02

要想成为好作品,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对所创作的作品要有激情、热情、感情。

绘画作品是有灵魂的,灵魂的融入就在作者创作的过程当中。

这需要作者在创作时要有饱满的热情,心灵的触动,澎湃的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作之中,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有灵魂,读者也才能感受到那种溢出作品的灵动,跃然纸上的那份触动,才能引起共鸣,从而喜欢上这幅作品。

就像《蒙娜丽莎》,那迷之微笑,倾倒了无数的读者,令人流连忘返,不由得驻足观看。

达芬奇是一名著名的画家,他画的《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两幅作品,让人看了总是会产生无尽的想象。

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在通过各种方法进行 探索 ,包括现在用科学仪器进行探测,发现《蒙娜丽莎》有25个秘密,有三十多层,但厚度仅有一个人半个头发丝的厚度,真是不可思议!这没有饱满的创作激情是做不到的。

达芬奇利用自己娴熟的绘画技巧,准确地把握了对人物美感的描绘,再加上在生活中,对人物细微表情的观察体会,最后都细致入微地,展现在了他的作品之中。

现在,研究达芬奇作品的人,数不胜数,为什么呢?这就是吸引力。

为什么有如此的吸引力?他为什么能将一位女性温文尔雅、雍容华贵、落落大方、以及所具有的迷人诱惑力、形象、气质、风度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幅作品,耗时长达十四年之久,不投入极大地热情、激情和炽热的感情,是不可能坚持下去,并最终完成的。

一副优秀的作品,作者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品就是作者的情人,是作者的孩子,最终完成,就像是十月怀胎,一朝分晚的婴儿,备受作者珍爱,融入了作者无数的感情和心血。

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受到人们普遍喜爱,引起大家的感情共鸣,爱不释手。这幅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一副好作品。

2好的绘画作品一定会触动你的心弦,是作者有感而发的情绪展现。

大家都知道,艺术品创作,需要灵感,需要能引起与读者之间的情绪共鸣。

就像是一部相声作品,如果作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的东西,连自己看了都不会发笑,产生不了笑点,那还怎么指望赢得观众的笑点呢?上台演出,固定是失败的结局。

写一篇文章,如果不是有感而发,而是,交作业,应付差事,那写出的东西一定会毫无感情,读者读之,一定会觉得干巴巴的,毫无血肉丰富,活灵活现之感,食之无味。

弹一首曲子,如果没有投入感情,没有融入自己的情绪,只是机械的按照谱曲弹出调子,观众一定会感受到那种干巴,和敷衍了事,又怎么会与观众产生心灵的共鸣呢?

绘画也是一样,绘制一幅作品,也要投入自己丰富的感情,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融入其中,才能使作品活起来,让人看一眼就会受到吸引,触动自己的心弦,产生心灵的共鸣,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好作品。

03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成为好作品?

1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

绘画技艺,是一切的保障,没有过硬的绘画技巧,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无法落于实地。创作出好作品,也就成了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了。

有了好的技艺,还需要从哪些方面下功夫来打动大众呢?下面接着来谈一下。

2要学会抓住读者的心。多数读者都是“我看到了什么”,而不是“你想表达出什么”。

一个观众,看到一副作品,给他的直观感受很重要,直观感受能够吸引他,他才会驻足仔细观看,并结合他自己的阅历、世界观、审美观,进行评判、审视,并最终获得情绪、感情的共鸣,认可你的作品。

所以说,读者关心的是“我看到了什么?”而不是从作者的角度去想,“作者想表达什么?”

“作者想表达什么?”

这是到了后来深入思考的问题,或者是专业人士才会去思考的问题,不是大众的思考角度。

“我看到了什么?”

一副好的作品,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去寻找和展现一个契合点,从而引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共鸣,引起读者的兴趣,进而发展到喜欢自己的作品。

否则,你就是绘画技术再好,也只能是徒劳,无人理解,无人喝彩,缺乏共鸣,最终沦落为一幅无人问津的作品。那又怎么可能成为好作品呢?只能是石沉大海。

这就牵扯到了两个问题。

首要问题是先感动自己,这是基础! 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有了激情,有了创作欲望,才能有创作出好作品的保障。

先感动自己,就像是高楼大厦的地基一样,是一切的基石。

其次就是,如何感动读者的问题,如何找到契合点的问题。 两者都要做好,才能成为一部好作品。

3用“心”创作,才能产生心灵的碰撞。

在世界名画中,无不是呕心沥血,才创作出经典之作。

从荷兰梵高的《向日葵》,法国米勒的《劳动归来》,意大利乔尔乔内的《入睡的维纳斯》,西班牙毕加索的《梦》,俄国克拉姆斯柯依的《无名女郎》,到中国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明•仇英的《汉宫春晓图》,清•郎世宁的《百骏图》。

这些名画作品,都能调动起读者的情绪,吸引人们丰富的想象,引人入胜,引起心灵的共鸣。

同样,这些作品也都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无一不是作者用“心”画出来的。

所以,才能成为世界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被人们代代传承,成为瑰宝。

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在1942年发表的《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一文中写到: “夫人之追求真理,广博知识,此不必艺术家为然也。唯艺术家为必需如此,故古今中外高贵之艺术家,或穷造化之奇,或探人生究竟,别有会心,便产杰作”,“艺术家应更求广博之知识,以美备其本业,高尚其志趣与澄清其品格”。

从中可看出,艺术家需要多么用心去学习、创作,才能成长为艺术家,其中耗费的心力、时间,不能用常理计算。

许多教艺术的老师,要求学生写生,都要将一草一木,一石一鸟,当成是自己的情人来看待,才能画出合格的作品,可见,画一副作品需要多么用心才行。

用“心”创作,才是沟通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才是使自己的作品成为好作品的真正诀窍。

我们说,一幅画要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确实是这个理。但一幅画打动自己容易,打动别人真的很难。

因为画家创作一幅画要付出很多精力和心血,还有自己的思想 情感 ,作品就跟画家的孩子一样,当画家创作出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后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激动的情愫。但于读者来讲情形是不一样的。只有一幅画能使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产生至美的感受,也才能打动读者。

这就要求画家不仅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底,有娴熟的绘画技巧,还要有较高的生活观察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知道读者对什么感兴趣,怎样创作才能打动人心。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问世600年了,今天人们看到这幅画仍然会被打动。为什么?因为《蒙娜丽莎》不仅展现了画家精采绝伦的绘画技法,而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一个中年女性温文尔雅雍容大气的形象、风度和气质,闪耀着一种人性的光辉,而这种人性光辉其魅力是永恒的。因此,《蒙娜丽莎》打动了无数的人。这幅画是达芬奇用了14年时间完成的一幅旷世之作,也是达芬奇最为珍爱的一幅作品。

安格尔的《泉》打动了无数的读者。人们被打动并不是因为这是一幅人体油画,而是画家以人体艺术的形式完美地塑造出一位清纯秀美宁静典雅、容貌皎好和心灵纯净高度统一的少女形象。资料介绍,安格尔从1830年就构思创作《泉》这样一幅画,但直到1856年才创作完成。这时安格尔已经是76岁的老人了。画家看着终于完成的自己最满意的画作,止不住老泪纵横。

一幅好的作品往往能够直击人的心灵。打动人的好画作不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还是学生时代,在课本里看见的《父亲》。

黝黑的皮肤,满脸的褶皱里透出的沧桑,干裂的嘴唇,粗糙的双手满是泥垢,仿佛嵌进了皮肤里再也洗不干净一般。这样一张脸,一双手,大概只会在老一辈的人,比如在田里劳作的爷爷奶奶身上看到了。

这张脸,跟我自己的父亲形象相去甚远。我能在这张画里面生活的艰辛,又有着对未来的希冀,看到的瞬间就被这幅画深深地震撼。

作品想要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当今 社会 物欲横流,感动稀缺,自己是否经得住诱惑,做自己内心真正想创作的艺术,还是为了迎合市场和大众的口味。

一幅有灵魂的作品,可以看出作者的三观,完整的人生、世界、价值观赋予作品全新的思想,也是画作能打动别人的关键所在。

现在这个浮躁的 社会 里,能够自然、平和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坚守初心是很有必要的。自己不注入感情,创作出来的作品,怎么可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如果一幅画里面,观者能从中发现真、善、美,而受到启发,发自内心的感动,那这件作品,就无疑是不负时代堪称优秀的作品。

诚然,众口难调,绘画这门视觉的艺术因为大众的欣赏角度、审美品味的不同,让每一个人都大加赞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那获得大多数人的欣赏就尤其重要。

作者本身对自己作品的认可,和是否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将作品融入生命,对画作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那种入骨的喜欢,才是王道。

当然,如果画作本身水平不过关,一味的固守己见也是非常不现实的。首先你必须对创作的这项事物又无比浓厚的感情或者兴趣。这样,创作时才会有饱满澎湃的热情,画作的韵味和灵动将会跃然纸上。

一如齐白石老先生画的虾,活灵活现,趣致盎然,生气灵动。除了细致的观察和日复一日练就的强大画功,跟白石先生从小生活在乡下也有关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花鸟鱼虫的喜爱都是成就齐白石的因素。

其次,画画跟写作一样,需要定个主题,或者突出的意境,有它该有的温度和能够发人深思的想象力,有生活气息。如果内心火热澎湃,用色可能很大胆炽热;低调同样也可以表现为冷静的色彩或是别的表达方式。

画因人而异,作者什么样的个性,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好坏都会影响画作,作画的氛围不同都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效果。画也有自己的个性,有血有肉。

创作者心如止水,没有感情,画作就会变得千篇一律没有灵魂。就如同季节,如果没有春的盎然,夏的热烈,秋的微凉,冬的凛冽,四季没有区别,怎会让人产生不同的 情感 。

所有优秀的作品背后,作者倾注的心血和汗水是人们永远无法想象的。创作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表现在画中,扣人心弦。只有这样的画作,在受到观赏者喜爱的同时,也能赢得尊重。

梵高的《向日葵》,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孟克的《呐喊》,李自健的《南京大屠杀》……这些画作,能调动观赏者的情绪,或悲或喜,引发他们的想象,打动了无数人。呕心沥血之作,无非走的是心,而不是手和眼而已。

心是与人沟通的桥梁。打动人心的不是画者何其精湛的技巧,而是画中的人和事,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观赏者的心。画者心中有故事,感情有寄托,画笔也就拥有了灵魂,打动了自己,才有可能打动别人,引起共鸣。

真正的好画,要注情入画,真正的传世之画,就要化身为画。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这本书为什么感动了无数读者,就 是因为作者用情最真。

艺术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总是少不了虚构和夸张。红楼梦却是曹雪芹用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经过反复锤炼,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

作者不是要打动谁,也用不着打动他自己。

他就是在写他自己的生与死、爱与恨,繁华与寥落、开始与结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是怎样的悲痛之情。

《红楼梦》的内容浩瀚如星河大海,作者把自己的所有感情,所有的生命都寄托在这部作品里了。我们读红楼梦,每个人都仿佛如人生渡劫,在书里历练了一次。书中写的是石头在红尘中渡劫,我们却在书中渡劫。所谓“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艺术是相通的,画也一样!

中国画总的来说是含蓄的,表达的都是文人的闲情雅趣,“聊写胸中逸气”也。

但是也有这样的画家身为明末遗民,他们在书画中寄托国破家亡之痛。

他的名字叫朱耷,为明朝皇族后裔。明亡后,遭国毁家亡之难,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

这样的人和曹雪芹一样,己经把作品和自身镕为一体。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我们欣赏他的作品,一种无奈,悲愤之情油然而升。

由此可见,真正的好画,要注入自己的感情,真正的传世之画,自己就是作品的一部分。

文学艺术强调共鸣,也就是说文学创作过程中,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和作品中的人物原型同吃同住同劳动,深深了解他们的事,理解他的辛酸苦辣和喜怒哀乐,自己也投入了全部感情。因此写的作品情节动人,感情真切,很能够激发读者产生同样的感情。这就叫共鸣!

绘画也一样,在创作过程中,也只有深入描绘对象的原型的生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交往他们,和他们发生感情互动,然后作者带着真挚的 情感 把他们的人、事和情转变成绘画语言,编织成画面,这样的画肯定能打动人心,因为作者动情了,用心用情表达出来的画画自然也激发观画者的心理共鸣!《父亲》作品的成功正是作者带着对自己父亲那种说不清的爱去接触和了解天下农民的辛劳和渴望创作出来的!

文学和绘画,一样道理!

艺术文化家们创作的作品都希望得到大部分人的广泛认同。

认同他们的人群中就有像我这样没有绘画功底的人和一些专业人士。但在鉴赏艺术的人员层次中不分人群和年龄,能够带给人感触的画就是有意义的作品。

搞艺术文化的人一般都很有个性,风格手法都不近相同,所以画的意境所表达的思想也不一样。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当一个画家用心创作出一副作品后,感觉达到了要求打动了自己肯定会收获自己的仰慕者。

题主的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说,能够打动自己也能打动别人的画才算是好画!

一幅画就好比一个人,打动别人也分为两种,一个是靠外在打动,一个是靠内在打动!

靠外在打动 :比如说一个女人,如果长得很漂亮,那就很容易打动别人,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而画的技巧就等于女人的外在,你最起码要画的够漂亮,不论是油画还是国画!而漂亮的画往往很容易在第一时间吸引别人的目光,这就是第一步打动——外在打动!也是最容易实现的!

内在打动 :如果一个人,素质和品德非常好,才能够从内心深处打动别人!

而一幅画画的内在思想就等于人的内在,只有那些有思想、充满正能量的画作才能够真正的打动别人!

如果一个人,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他(她)的内在和外在都一样好,这样的人才能算得上一个完美的人!

同样的,一幅画,画的又漂亮,内在思想又好,这样的画才能够称得上是好画!

至于打动自己,这个就更简单了!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画的,如果自己都打动不了自己,还谈什么打动别人?

谈艺术,谈绘画,先谈感情。学习绘画艺术的人,老师都教过:要想画出一张好作品,一张气韵生动的好作品,首先自己要感动,对创作对象要有饱满的热情。

许多年前,我在央美做学生下雁荡山写生,带队老师姚鸣京,大伙一抵达目的地,放下行囊现场踩点,姚老师第一句话就是:把眼睛里的观察对象,一颗树木、一块石头当成自己的情人,只有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画出对象的内在神态。

画画要带感情,要用感情,面对创作对象,要学会发现对方的可爱之处,要感动,用激情创作出的绘画作品,画面沾染作者的情愫,感情化为画面的气息,才会打动别人。这个浅显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

无论是一部剧本,一首琴谱,几句诗歌。在创编之初,都是自己的一抹情怀使然,经历过的一件事,看过的一处风景,打动你的一句话,或者心灵深处的一语感悟。有了这样的人生经历,或者称得上阅历之后,触动你的心弦,有感而发,一部好作品才开始萌芽。格式化机械化的应试作品是被人强加出来的,不是作者本身之情,创作之时很难不泛心烦意乱之情,所以很难打动自己,在外人看来也只不过是应付了事。

拿一部相声剧本来讲,在研究创作的时候,我把剧本拿给一些前辈请教,经常他们看都不看一眼,只会问我一句话,这个作品你自己读的时候,会把自己逗乐吗?当初不求甚解,只会回答:我自己写的肯定自己不会乐啊。”前辈们只会让我拿回去重新写过。我不解,前辈训教道:一部喜剧作品如果连自己都逗不乐,你凭什么指望逗乐人家?”

现在想来,这句话虽然通俗,却不易懂。

人都有主观思维,人对于艺术的理解,多存在于主观的理想化阶段,他们欣赏艺术,多数是“我想要看到什么”而不是“你想让我看到什么”。然而在达到了“我想要看到什么”这种想法的前提下,观赏者又会在作品中寻求“我没有看到什么”这种更深一层的想要与作者灵魂沟通的意念。如果观赏者达不到这种需求,即使观赏者愿意消耗自己的时间与金钱去欣赏你给他带来的艺术作品时,欣赏作罢也会在你的作品上扣上一个字的大帽子“俗”!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满足了他,而他无法看懂你。

好的作品我们通常比喻为作者的灵魂之作,何为灵魂之作就是作者把自己的“心意”完全的抒发于作品,虽然艺术作品难有完美,但是一部用“心”之作,却已经深深地打动了作者本人,让作者本人已经对这个作品产生了一种情怀。正是这种情怀使然,人们在观看你作品的同时,会和作者产生心灵的碰撞。

这样的作品未必每个人都会喜欢,但是喜欢的人一定是会爱上这部作品,因为他感觉到了与作者惺惺相惜这种情不自禁之情。这些观看者在欣赏之余,会愿意向别人分享这份心意相通的喜悦,并把作品神话,来体现自己卓越的观赏能力,有了传播者与解释者,作者的心意便会真正的流通开来,也会让所有的人爱上这部作品。

综上所述,我认为艺术是相通的。一部画作,打动了作者本人,便会打动一部分与作者心意相通之人,接下来通过这些人会打动更多的身边的朋友,客户,家人,。接下来你的作品会打动整个世界,这个时候你的作品将成为 时尚 ,成为潮流。百年之后,这样一部作品再次被人挖掘欣赏的时候,依旧是神话,依旧是传说,依旧是“蒙娜丽莎”,依旧是“向日葵”。因为画家创作一幅画要付出很多精力和心血,还有自己的思想 情感 ,作品就跟画家的孩子一样,当画家创作出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后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激动的情愫。但于读者来讲情形是不一样的。只有一幅画能使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产生至美的感受,也才能打动读者。

这就要求画家不仅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底,有娴熟的绘画技巧,还要有较高的生活观察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知道读者对什么感兴趣,怎样创作才能打动人心。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问世600年了,今天人们看到这幅画仍然会被打动。为什么?因为《蒙娜丽莎》不仅展现了画家精采绝伦的绘画技法,而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一个中年女性温文尔雅雍容大气的形象、风度和气质,闪耀着一种人性的光辉,而这种人性光辉其魅力是永恒的。因此,《蒙娜丽莎》打动了无数的人。这幅画是达芬奇用了14年时间完成的一幅旷世之作,也是达芬奇最为珍爱的一幅作品。

安格尔的《泉》打动了无数的读者。人们被打动并不是因为这是一幅人体油画,而是画家以人体艺术的形式完美地塑造出一位清纯秀美宁静典雅、容貌皎好和心灵纯净高度统一的少女形象。资料介绍,安格尔从1830年就构思创作《泉》这样一幅画,但直到1856年才创作完成。这时安格尔已经是76岁的老人了。画家看着终于完成的自己最满意的画作,止不住老泪纵横。

中国画追求意境表达。自然景象与画者思想的碰撞与交融形成了国画独具特色的产物——意境。而触景生情,由情生景、由景升情、情景互渗是画者创作追求意境表现的一个完整过程。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丰厚土壤的国画,经过上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重视意境的表现是国画的重要特征。

个人情感对创作乡土油画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乡土油画通常表现的是画家所熟悉且亲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画家对于自己所处文化环境以及身临其境的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情感理解和感知,都会深刻地影响到他们的创作思路、创作风格和创作主题。

首先,个人情感对于乡土油画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具有重要的影响。画家对于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和感知,会更加熟悉当地特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从而在创作中更加自如地运用当地特有的色彩、形式和语言表现出来。

其次,个人情感也会影响乡土油画的表现主题和表现风格。画家对于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深入感知和理解会引导他们选择更加本土化的主题和内容,例如农村风貌、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这些主题和内容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当地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同时,画家的情感也会体现在表现风格上,例如画面色调、笔法运用、构图等方面,这些元素往往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画家对于所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感性认识和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个人情感对于乡土油画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着画家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还深刻影响着乡土油画的表现主题和表现风格,从而传递着画家对于自己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深刻情感和认识。

自古到今,艺术家在作品创作时的目的主要都在于情感表达,对于油画风景写生作品创作来说也不例外,油画由于自身风格的独特性,特别注重通过色彩语言来对画面进行表现,同时,油画风景写生作品中色彩语言更是艺术家心灵的体现。本文首先对油画风景写生创作中色彩语言对于情感表达的意义和作用进行研究,分别对色彩在油画风景写生中不同类型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并相应地以多位油画大师的风景写生作品作为例子,对油画风景写生的不同色彩、不同调色技巧及其作者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详细阐述。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5223662htm

关键词:油画创作;风景写生;色彩语言;情感表达

油画本身是一种将色彩艺术与平面造型艺术进行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强调画中的造型和色彩,由于油画风景写生的内容都是以风景为主,而无法通过人类或其他生物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情感,因此色彩表达是油画风景写生中最重要的表达语言。我们所处的世界五色缤纷,而用于油画的颜料只有大约100种左右,如何通过这些有限的颜料的相互配搭,绘制出能够准确、传神地表达作者真实情感的风景,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家积极寻索的问题。

1油画风景写生中色彩语言对情感表达的意义和作用

11油画色彩是作者情感表达的主要途径

油画风景写生创作跟其他艺术方式一样,不论东方油画还是西方油画,不同艺术家在每一个作品的创作时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追求的东西都是各不相同的。根据艺术家对冷色调、暖色调、亮色调、暗色调以及灰色调等多种色调的单独运用或者混合使用的特点,不仅可以分析出艺术家对色彩的使用偏好和油画创作的个人特色,还能了解到作者到底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和目的去进行油画风景写生创作的。随着油画创作的发展,人们在油画创作中越来越强调色调的搭配新颖、夸张化以及个人风格的展现,发生改变的不只是绘画工具的改进、油画色彩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艺术家的思想和心境在不同时代的不同体现,由于艺术家的观念和个性越来越多样化,色彩在油画风景写生创作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而使色彩的情感表现逐渐演变成当下油画作品中最重要的艺术价值体现之一。

画画可以有很多主题:

如:流动的水、辽阔的田野、秋天的落叶、繁星点点、烟花、蓝天白云、心心相印、转角遇见你、大雪纷飞、旧时的照片、回忆、童年、各种静物等等。

绘画的主题犹如文章的中心思想,即通过一定的内容和形式来表达一定的情感思想,如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环境保护类主题等。选定主题后,开始搜集素材,选择为主题服务的表现内容,再选择恰当的艺术表现方式来创作。

扩展资料第一,主题性美术创作基于中央美院学术传统脉络的实践方向和道路。中央美院百年的造型艺术传统自身形成一种多样化的格局,它囊括的学科是多样的,有其自然生长的学术脉络,主题性美术创作就是从中自然生发出来的。

第二,新时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面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它要求有新的角度、新的思考和新的方法,这是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反映,同时也是新时代文艺精神的使命要求。

第三,作为中央美院百年为中国造型的学术文脉,主题性美术创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研究与建设的学科方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755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