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第1张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愿咸与恒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07年。

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1]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2]

作品名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外文名称

The wonderful adventures of Nils

作品别名

骑鹅旅行记

文学体裁

童话

作者

瑞典塞尔玛·拉格洛夫

快速

导航

作品目录创作背景人物介绍作品鉴赏作品影响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尼尔斯不爱学习,一看到书本就会犯困;不爱牧鹅放鸭,会经常捉弄家里饲养的小动物,以至于家禽看到他就会咬他。可是同住一个小村庄里的还有一群小精灵,尼尔斯有一天戏弄了一只小精灵,受到惩罚变成一个拇指大的小人。还没等他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已经骑在家鹅马丁的脖子上,和一群野鹅飞上了天空。马丁决定和野鹅飞往北方,那是他向往已久的拉普兰。途中尼尔斯发挥人的聪明机智和狡猾的狐狸做斗争,不畏艰险和困难智取乌鸦山的盗贼。尼尔斯和野鹅群一起主持正义,扶危济困,在去往拉普兰的路上,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正是这些经历使尼尔斯从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名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尼尔斯最终变成善良懂事的小男孩,他变回原形,回到家生活在父母身边,从此也变成一名热爱学习的好学生。[3]

该作品不仅给读者讲述了一个顽童骑鹅旅行的故事,还告诉读者相关地理概况、风土人情以及历史知识等。[3]

作品目录

1这个男孩子 6去厄兰岛之行 11在教堂附近 16拉普兰 21韦姆兰和达尔斯兰

2大雪山来的野鹅阿卡 7小卡尔斯岛 12水灾 17放鹅姑娘奥萨和小马茨 22一座小庄园

3白鹤之舞 8两座城市 13在乌普萨拉 18在拉普人中间 23飞往威曼豪格

4在下雨天里 9美丽的花园 14斯德哥尔摩 19到南方去!到南方去! 24回到了自己的家

展开全部

创作背景

1887年,一位名叫达林的师范学院院长请长期担任地理、历史教师的塞尔玛,写作一本以小学儿童为对象的通俗读物,向瑞典儿童介绍历史和地理。她创作时,心中有一个明确的意图:“为了教育瑞典儿童热爱自己的祖国。”从教育学观点出发,她认为“只有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国家,熟悉祖国的历史,才能使他们真正热爱和尊重自己的祖国”。这部长篇童话事实上是被当作教科书的变异品种出版的。[5]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作者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历时几年访遍瑞典大江南北,认真搜集境内各种动、植物的详细资料,细心观察飞鸟走禽的生活习性和规律,并且在收集资料的途中也不忘对当地风俗、民间传说等故事的搜集,这样就极大的丰富了作品的真实性。作者很多作品都是以家乡为故事背景,构想这部童话作品也是她从一次散步经历中找到的灵感:一次在花园散步时,作者被急声传来的“救命”惊呆,一个小男孩正在奋力抵挡朝他猛啄过来的猫头鹰。而这一幕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这个画面就是她童话中小主人公尼尔斯经常欺负家里鸡鸭猫狗遭到动物反击的场景。[3]

人物介绍

尼尔斯

作品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本是一个十四岁左右的少年,他调皮、贪玩、任性、懒惰,不爱学习,对待动物和人十分凶狠,因为对小精灵不恭敬、出尔反尔,受到了惩罚,被小精灵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旅行路上的尼尔斯,跟着鹅群看到了许多美丽迷人的瑞典自然风光那些巍巍高山、茫茫大河、黑黑森林、或贫瘠或富饶的土地、或雄伟或壮观的城镇,都让尼尔斯惊奇不已,在这一条前行的路上,他收获了友情和爱。然而,也有孤独、无助、饥饿、寒冷甚至死亡的一次又一次威胁。[6]

阿卡

野鹅群的头鹅,是个一百多岁的老鹅。她对人怀着很深的警惕,所以不愿让尼尔斯呆在野鹅群里。当尼尔斯被马丁带到野鹅群里的时候,她决定第二天早上就撵尼尔斯回家,可是当天晚上狐狸斯密尔偷袭了野鹅群。尼尔斯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救回了一只野鹅,从而让阿卡对尼尔斯产生了信任。[7]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在《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小主人公尼尔斯虽然因为受到小精灵的惩罚变成拇指大的小人,但是就是因为变小,才有可能骑上家鹅马丁的脖子为环游世界提供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将他之前一贯喜欢虐待家里动物、厌恶学习、喜欢搞恶作剧的形象和变成小人经历多种困难挫折、变得有同情心、善良正直的形象形成对比,这一对比很明显地反映出小主人公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荒诞的故事却蕴育这样的成长的主题:骑鹅旅行的过程既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自己成为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同情心的人的过程;不仅是尼尔斯视野逐渐扩大的过程,也是他内心变得强大、精神世界变得丰富的过程。在这个成长的过程里,尼尔斯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他抛弃之前的恶习,渐渐地展示给人们的是真善美的品格。整个童话故事以责任、爱心、智慧为理想追求,更体现了人和动、植物美好和谐相处的画面。尼尔斯是作品里唯一人类的代表,开始飞行时,野鹅领头阿卡不接纳尼尔斯在飞行队伍中,他认为人类是动物的敌人,所以不能让尼尔斯同去拉普兰。但尼尔斯通过勇敢和智慧,帮助野鹅群战胜狡猾的狐狸,成功解救一只野鹅,才缓和了尼尔斯和野鹅群紧张的关系,也为尼尔斯赢取了阿卡的信任。只有人和动物互相取得信任和尊敬,才可以和谐共处。尼尔斯通过自己的智慧、勇敢和真诚成功化解了人和动物之间的矛盾,说明人和动物是能够成为好朋友的。尽管这些故事看似荒诞,但是作者却告诉读者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人只要善待动物、善待自然,学会与动物协作,与自然相处,人将会和自然成为最亲密的伙伴。[3]

艺术特色

视角

作品中采用“多重选择性的全知视角”。此视角多借助于故事中人的“感官”机制,充分调动人物的视听感觉功能,来传达内在的思想活动与情感倾向,组成故事情节最为生动的部分。如第14章对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介绍,作者直接让瑞典国工出场,以自豪的口气向一个思念故土的贫苦小提琴于讲述斯德哥尔摩的传说,体现了瑞典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样,第19章中,作者安排一群旅游者出场,以其中一位旅游者的口吻向读者讲述了耶姆特兰的传说,形象地把这个地区的地形地貌与传说结合起来,使得作品极为生动浪漫。这种表达隐藏了叙述者的身份,让人物通过自己的眼睛和思想活动,语言客观而又不丧失感受力。从阅读感受上来说,既让读者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又显得相当客观可靠。[2]

描写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写作的初衷是为瑞典小学写一本新的教科书,因此,它的情节比较简单。同时,为了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把实际知识传授给孩子们,作者穿插了大量童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为了让孩子看懂、记清,真正掌握知识,作者通篇基本上都采用平铺直叙和素笔白描的写法,除了对必要景物的交代和叙述外,一般不会有重笔浓彩、长篇大论的描写。[8]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在作品中,作者拟人的手法和对细节的描写也非常出彩。在她笔下,风、河流、城市都有了有趣的形象,如把斯康奈的平坦大地比作“方格子布”,把东耶特兰大平原称为“粗麻布”,野鹅们把雨称作“长面包和小点心”,将海豚比作“黑色的线穗”等;而细致的描摹状物则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如在描写猫被激怒时,作者写道“他浑身的一根根毛全都笔直地竖立起来,腰拱起来形成弓状,四条腿仿佛像绷紧的弹弓,尖尖的利爪在地上刨动着,那条尾巴缩得又短又粗……”,一句话将猫的形态描写得生动又有趣。[8]

想象力

纵观整部童话,可以看出奇妙动人的想象力是该作品魅力十足的很大因素。在作者笔下,尼尔斯就像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拇指姑娘一样,因为魔法变成了一个拇指小人儿,同时他也获得了人类不具备的特异能力:他不但可以听懂动物语言,还可以它们交流。凭借着这一本领,小小的尼尔斯和很多动物都成为了好朋友。在和野鹅旅行的过程中,尼尔斯的种种冒险都带有一定的童话色彩。将幻想同真实交织在一起,把人类世界发生的故事搬到动物、植物的世界中,这便让整个作品看起来感染力十足。[8]

作品影响

这部童话出版以后,被指定为全瑞典学童的必读课外读物[1],并译成50多种文字流传世界。[9]由于这部作品的成功和广泛流传,许多喜爱这部作品的读者甚至从丹麦、挪威和德国来看望作者拉格洛夫。瑞典文学院将190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授给了她。[5]

在瑞典,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就是用尼尔斯这个名字命名的。[10]

作者简介

塞尔玛·拉格洛夫(Selma Ottilia Lovisa Lagerlof,1850—1940),瑞典19世纪末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她不仅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还是唯一一位凭借一部长篇童话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因为拉格洛芙的成就,1914年她被选为瑞典皇家学会会员。由于其文学贡献,从1991年开始,拉格洛夫的肖像被印在瑞典货币20克朗钞票上。[10]

纠错

参考资料

[1] 高敬,郝旭丛书主编;王全民,梁娜本书主编,课本背后的名著故事 小学版[M],花山文艺出版社,201111,第15页

[2] 赵玉;《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的陌生化手法[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6期

[3] 程庆;浅谈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荒诞性——以《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为例[J]大众文艺2012年19期

搜索发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幼儿故事下载mp3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好词好句

在线少儿英语vipkid

tplink无线路由器

拓展器材生产厂家

博艺画室

黄秋葵多少钱一盒

new

科星球编辑达人招募啦!

hot

百科我在场:大熊猫24小时不间断直播!

hot

秒懂本尊答:虐杀动物,批评教育就够吗?

词条贡献统计

本词条由网友yzyw163创建,东陇ldy、神话笔杆与笔芯、最爱匿名2016、8023520xll等参与编辑。 查看全部

词条有帮助,感谢贡献者

意见反馈权威合作百科协议

内容均由网友贡献,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 

6月16日早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举行2023年毕业典礼

来自四川凉山

彝族苏郑敏

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

6月16日上午,苏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2届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

作为民商法专业的本科生

苏毕业论文

写了两万五千多字

感谢部分有6000多字。

他回顾了自己的感谢。

虽然“坎坷”

而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求学之路

并点名感谢了65人。

发到朋友圈

获得了300多个赞。

我不能看我手机的一个屏幕

副教授花荣介绍了学校的巢。

法学院毕业生的本科论文

正文约12000字。

有些感谢的话是不需要的。

从教20多年

她看过很多学生的论文,感谢他们。

苏的一纸感谢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的本科毕业论文封面。

“我来自四川大凉山,

从牧童到大学生"

苏故里

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Xi县茶马拉特大乡的一个小山村。

在15岁的时候

我父亲死于过度劳累。

因为家庭贫困,他辍学了。

苏和他母亲年轻时的照片。

苏辍学后

当地政府给他提供了最低生活补助。

提供了助学金,使他能够重返校园。

大学期间,苏得到了

无息学生贷款、国家助学金等

一系列政策援助

大二的冬天

小昭老师正在北京出差。

知道苏已经给盖上了薄薄的被子。

我给他买了一床厚被子。

像小昭这样的老师数不胜数。

同样的老师和好心人

毫无保留地给他。

家人的温暖和帮助。

让他的大学生涯

有更多的可能性。

4月21日,参加了苏的毕业论文答辩。

母亲常对苏说:

“别人给我们一碗饭,

我们必须归还一袋大米。"

作为2023年的湖北青年

五四奖章获得者

大学四年

苏献血32次。

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

苏的献血证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卡。

苏还发起了助学计划。

筹集助学金40多万元。

66名经济困难学生。

他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队。

对于凉山留守儿童来说

提供夏令营等公益项目。

毕业后

他会先在梁山教书一年。

回母校深造。

大学期间,苏多次去梁山支教。图为他(右)在家参观。

今年八月

颜将与苏会合。

去梁山教书

“我曾经问过苏哥哥,

为什么毕业后一定要回到大凉山?

看完感谢全文,

我理解他的坚持。"

谢谢苏给的论文。

部分删除

字幕是由编辑添加的。

表示感谢/感激

一个

我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查马拉达乡的一个小山村。因为爷爷奶奶不支持父母的爱,他们只能一个人住在山里。我妈怀我的时候,经常要吃野菜充饥。我从出生就营养不良,村里的老人经常劝父母放弃我和妹妹。“这样营养不良的孩子活不下去”。

我妈给我起了个外号叫“石头”。她希望我能像石头一样生活,也希望我能像石头一样坚强。靠着山泉和野果,我跌跌撞撞地活了下来。

我的父亲是一个极其喜欢阅读和学习的人。然而,他和他的八个兄弟姐妹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回家放羊种地。最后,父亲只上了三年小学就成了“文化人”。当我得知因为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这座“沉睡”的大山迎来了很多来自大城市的支教老师,于是小学又开学了。

在村民们惊讶的目光面前,父亲毫不犹豫地把我们三个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阿苏,等开学了,你们三个都去学校读书学习,你和阿莫(妈妈)在家做家务。”虽然家里很穷,但父亲还是选择卖铁锅,把所有

“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我会走出天山。在遥远的北京,有一个宏伟的天安门广场。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我跟我妈说我有多想看,有多想看。”103010是我学会背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篇。

语言是我们学习道路上的第一个障碍。我从小就接触彝语。当我来到学校时,老师们说着我们从未接触过的中文。我们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授课老师也听不懂我们这些“黑孩子”在叽叽喳喳说些什么。语言障碍吓跑了许多朋友。在父亲的鼓励下,我选择了坚持,在授课老师日复一日的悉心教导下,终于在初三的时候听懂了语文。因为错过了学习汉语拼音的黄金时间,后来考试得了零分,经常因为不会打字而打开手写键盘。

现在回想起来,小

学时不知吃了多少苦,但让人最刻骨铭心的还是那群年轻的支教老师。小时候我想不明白,这样一群皮肤黝黑、衣衫褴褛、浑身散发着汗臭、鼻涕满脸、连句汉语都不会讲的“小屁孩”,有什么值得他们留恋的。我还想不明白,他们是怎么做到对简单的数学题教了十遍还不会、简单的古诗背了无数遍还是背不会的“傻小孩”依旧充满耐心的。我更想不明白,一个艰苦到连当地老师都无法留下的地方,这群来自大城市的支教老师是如何坚守下来的。

支教老师们用点点荧光照亮了我那条狭窄崎岖的小路。小学毕业后,我有幸进入了凉山州数一数二的中学继续求学之路。然而,我蹩脚的汉语、浸染着火塘煤烟味的破旧衣裳、矮小的身高,成了被嘲讽对象。年轻而敏感的心啊,我又该如何拯救你呢?身边的同学基本都来自城里,不仅家境优渥,学习成绩也是令人羡慕,第一次测验我就倒数了。

我疑惑自己应不应该坚持下去。初一的寒假,我打包好行囊,向父母提出了退学,准备跟着村里的哥哥姐姐们出去打工。就如同**中的那样,父亲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母亲掩面痛哭,“我和你阿达(爸爸)没日没夜地辛劳为了什么?我白天打扫大街,晚上还要兼职种地;你阿达白天在砖厂烧砖,晚上还要去种地为了什么?不就是想着你们姐妹三人能够好好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要再吃我们这种没文化的苦吗!”

年少时,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总是让人永远难忘记。我将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生活费全部买了学习资料,一个科目两本,一本教辅书,一本试卷。每天下晚自习之后,我就偷偷打着手电筒,用被子盖住,趴在床上开始学习这些附加的学习资料。偷偷一个人在校园最不起眼的角落里背课文、练习汉语,练到走火入魔到睡觉时的梦话都在练习汉语。

我的学习成绩、汉语水平有了突飞猛进。我原以为,我能够通过努力读书走出大山,但改变命运的时候,父亲离世的噩耗打碎了这个梦想。多年来,父亲为了我们三个子女的教育日夜操劳,最终积劳成疾,患上了多种疾病,从心脏病到肝囊肿、肺水肿。

父亲的医疗费用也让这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雪上加霜,欠下无数外债。我和姐姐都毫无约定地选择了辍学,只是她选择了去广东,我选择了祖祖辈辈们耕耘的那片黄土地。

与此同时,党和国家还为我的家庭送来了低保等政策扶持,为我送来了国家助学金等资助。正是在党和国家以及张妈妈一样的好心人士的帮助下,我重新坐回了明亮、干净的教室。

回到校园后,班主任找到我谈心时说了一句影响我一生的话:“阿苏,现在党和国家、社会上那么多好心人士都这么关心你,给了你那么多的帮助,老师希望你有一天也能学会把手心朝下,去帮助其他人。”这句话在我心中留下了一道不可磨灭的印记,时时刻刻影响着我。

我参加了高考,在党和国家少数民族政策的照顾下,我考上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走出了大山,实现了儿时那个靠读书“逃离”大山的梦想。

父亲始终坚持鼓励我读书学习,最终却积劳成疾,没能见到我考上大学走出大山的那一天。但我相信父亲始终是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夜晚昏黄的白炽灯下是母亲一针一线的爱。母亲是个不善言辞,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人。知道我要去外地读大学了,母亲腾出晚上的时间连夜为我缝制了一套彝族服饰,还将我书包的肩带,衣服裤子容易磨损的部位缝了一遍又一遍。“好好学习,活出个人样来,永远不要忘记党和社会好心人士对我们一家人的帮助”,是母亲对我为数不多的要求之一。

母亲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因为不认识字、不会讲汉语,22年来,她始终默默做着环卫工人的工作。以前,年少而又敏感的岁月里,我总是羞于谈及她的工作。可正是这个“毫不起眼”的环卫工人,靠手里的小扫把养活了一家人,靠瘦弱的身躯独自养大了三个子女。多年来,她靠淳朴、善良、坚毅、感恩教会我们成长,她总教导我们“做人做事和扫地是一样的,都要干干净净、认认真真”。

无论身处何处,无论在经历什么,想起母亲,我只有沉甸甸的忧伤。在外求学的岁月里,每当吃到美食的时候,我总会突然地悲伤甚至流泪,我总会联想到远方的母亲是否又为了省钱,一碗苦荞、一个土豆就草草解决了自己的伙食。

故乡的索玛花又绽开了,山坡上再也没有父亲沉重的脚印,火塘边只有思念成疾的母亲。

带着乡亲们的期盼,带着母亲“好好学习,永远不要忘记党和社会好心人士对我们一家人的帮助”的谆谆教诲,我走出大凉山,又开始了我的求学之路。

老人们常说:“娃要多读书,读书的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可是,从小学到中学的路我走了很多年,凌晨的沙马拉达乡,天是不够亮的,山的那边还是山,大学的那边又是什么呢?

“孩子,再坚持一下,考上大学就好了”就这样,我背起了行囊,在颠簸的火车中挨过了十几个小时,不管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我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巴士到站了,我回过神,收拾收拾下车,抬头便能看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校门,道路两边是熙熙攘攘脸上洋溢着青春笑容的同学。我有些恍惚,从小埋头读书的我确实没见过这种景象。我听到身后有一阵嬉闹的声音,转身看去,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置身于一片红蓝帐篷组成的海洋中。田径场天空的景色逐渐拉远,而我只是其中的一叶扁舟。

因为自己的身高、肤色和家庭环境,从中学时代开始我渐渐变得无比自卑与沉默,总认为自己与其他人有着很大的差距,总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不会主动跟别人去交流,更不会主动去参加任何活动。

“阿苏,我看武汉降温了,我给你买了套被子,已经到楼下快去取一下吧。”远在北京开会的赵老师,知道我一直只盖着一床薄薄的被子后,偷偷为我买了一床厚棉被。进入中南大后,正是无数像赵老师一样的恩师与挚友,毫无保留地给予了我这个“小男孩”家人般的温暖与帮助,让我的大学生涯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回想起大学的第一学期,我的生活和来时似乎并无区别,我依旧拒绝同学们的热情对待,对老师朋友们的关心下意识疏离。这样的大学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真的能够改变家里的生活条件吗?

正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凉山这片贫瘠的土地,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摆脱了贫困,渐渐过上了好日子。

我有些激动,作为受助者的我希望能够成为施助者,为那座山背后的孩子们做些什么。

“阿苏,‘百生讲坛’要不要参加一下?这个比赛的目的是用青年的声音,讲述青年的故事”这一年,老师们推荐我参加了湖北省“百生讲坛”演讲比赛,“你刚好可以把你们家乡的故事分享一下,让更多人认识你们大凉山。”

一路走来,父母的期待、支教老师们的耐心、同学们的善意、老师们的鼓励以上种种如同**画面般地在我脑海中闪回,我知道是时候做出更多的改变了,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不能将自己的心锁在层层叠叠的峦嶂中。

我开始更加努力地读书,全身心地准备比赛。在团委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一次次地修改演讲的稿子,纠正汉语的发音。我不再拒绝他人的帮助,而是将这一份关怀默默地记在心里。我不再忧心来来往往的问候,而是将他人的善意坦然接受,并悄悄回馈。我将那头名叫自卑的野兽关进内心的牢笼,任由校园间的真善美一次次地冲刷它的爪牙。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现在回首,2019年的“百生讲坛”是我大学生涯当中一个重要的节点,“百生讲坛”让我真正树立了信心,真正摆脱了自卑,成了一个自信、乐观的人。也是在这一年,我发起了凉山阿依(儿童)助学计划,号召同学们“一天节约一块钱、一个月少喝两杯奶茶”,用月捐的资金去帮助凉山的困难学生。几年下来,有18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加入了我们,用点滴微光资助了65名凉山贫寒学子。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虽人不在武汉,我也挺想为这座英雄的城市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

当得知团委和社区在招募志愿者之时,我第一时间报名成了洪山区双建社区的线上志愿者,为249户的武汉居民提供生活需求统计服务,每天都要接打六七十个电话。虽很辛苦,但是听着这些英雄的人民的声声关切与感谢,立刻又充满了力量。

与此同时,因为疫情影响,家乡的血站面临严重缺血,临床急需血液救命。得知这一消息,我与血站医生取得了联系,并承诺“只要需要,随叫随到”。1月至6月期间,我一共8次前往中心血站捐献成分血,并签署了器官遗体捐献协议,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影响了身边40余名师生加入“三献”(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的行列之中。我也一直坚持献血至今,已累计献血32次。

当时疫情尚未结束,家乡发生了“3·30”森林大火,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第一时间加入了防火救援后勤保障志愿工作,连续工作90余小时,直至火势得到控制。也是在这一年里,在学院老师与同学们的帮助与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为家乡凉山的教育和乡村振兴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2021年,是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历史时刻。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历史性巨变,一路走来,我和我的家庭,正是这一巨变中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3月,在学校的推荐与组织的考核下,我有幸被推选为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百所高校、百名选手之一,与湖北另外5位同学一道前往北京参与节目录制,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7月,我成功入选全国大学生新党员培训示范班学员,前往红色圣地湖南韶山参加学习培训。10月22日,敬爱的党组织通过了我的转正申请,在建党百年之际,我终于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党员。这一年,在大家的支持与帮助之下,我们还成立了凉山州教育基金会阿依助学专项基金,为更多凉山学子提供精神帮扶,助力他们更好地走出大山。

临近毕业,作为一名受益于党和国家少数民族政策而走出大山的学生党员,我选择了报名加入研究生支教团,回到家乡大凉山支教。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也许改变不了什么,但我相信在我们一代代中南大青年的接续奋斗中,一定能够点亮更多凉山阿依们的求学之路。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四年是我收获、成长最多的四年,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毫不犹疑地选择中南大,再过一遍这样奋斗的青春!就如我们校歌里的歌词一样,无论走多远,我永远把中南大当作自己的母亲,爱护她,为她争光,永远以她为荣,我不会忘记在这里的每一天。

最后特别感谢丁丽红老师。没有丁老师的细心指导,我是难以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作为论文指导老师,丁老师从开题报告到论文初稿,再到定稿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的指导我进行修改完善,丁老师一丝不苟地严谨学术态度,令学生感到无比敬仰。

特别感谢刘晓彤老师、杨茹老师、褚晶晶老师、王_老师、吕瑞老师、胡坤老师、钟开炜老师、符双喜老师以及其他关心、帮助过我的法学院的各位老师。

特别感谢余小朋老师、葛明老师、石凌老师、赵晓老师、张雨舟老师、左思老师、谢吉老师、刘璐老师、于苏老师以及其他关心、帮助过我的学工部的各位老师。

特别感谢梁娜老师、夏东伟老师、李司铎老师、尼加提老师、张艳芸老师、胡_老师、赵长越老师、刘诗卉老师、潘芳老师、吴昊老师、董老师以及其他关心、帮助过我的校团委的各位老师。

特别感谢周巍老师、陈博老师、徐江老师、程凌华老师、白高辉老师、杜鹏老师、杜_老师、徐志持老师、胡兰老师以及其他关心、帮助过我的党委宣传部的各位老师。

特别感谢第24届研支团的梁睿涵、吕卓如、张海琢、庄原通、朱易、刘雨辰、周尚雯、王浩恩、陈一凡、沈佳瑜、林雨源、严宇飞、张心宇、袁婧怡一年来对我的关心与帮助。

何其有幸这一路虽坎坷崎岖,我却遇到了无数好老师、好同学、好朋友,感谢你们,让我暗淡的人生充满了光亮和希望。奈何文章有限,无法一一表达对你们的感谢,阿苏唯有继续努力学习、带着知识回到大山,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扎根最基层,永远做这片黄土地上最忠诚的儿子,默默耕耘一生以求回报党和国家、社会好心人士以及你们对我和家人多年来无私的关心与帮助。

今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届毕业典礼

暨学位授予仪式现场

毕业生齐唱毕业歌《致谢》

泪花中写满不舍与感激

相关问答:

梁南,安定吴氏,汉顺帝刘保的皇后。舜帝死后,她在位六年,先后迎来了崇帝、直帝、桓帝三位皇帝。她擅长美容,喜欢阅读和写作。她9岁的时候就能读《论语》,学韩语诗歌,给人荣誉感。梁楠经常在身边摆放古代烈士的画像,向自己学习。

公元128年,梁南和他的姑姑梁同时被选入宫中,不久成为贵族。舜帝溺爱她,几乎不照顾其他妃子,而梁贵人则劝舜帝:“后妃们若不像虫子那样嫉妒,后代多了,国家就有福气了。陛下若对嫔妃一视同仁,则可免谤。”听了她的话后,舜帝越来越喜欢和欣赏她。

公元132年,官员上书皇后。当时,舜帝爱梁贵仁,有三个贵族。决定了四个人选哪一个后,他拿不定主意,决定抽签决定。结果,梁贵仁被选中了。就这样,梁贵仁被加冕为皇后,留在了长秋宫。当了皇后,她特别注重前世的得失,不敢妄自菲薄。她的父亲梁上虽是将军,却能“在亲族中占据大位,每次都救了她谦虚软弱的毛病,被提拔到很高的位置,京师素有好助手之称。”但是她的哥哥季梁是个放荡不羁的家伙,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做。

梁南四年,即公元136年,因其妹而封为河南尹。但他做官时,行为鲁莽残忍,人民官僚对他恨之入骨。但他的父亲梁,仍然不知道他的恶行。有一次,梁上书的朋友卢芳向梁上书说了梁的错误。梁问,但否认,并很快派人刺死。从那以后,没有人敢说他的错。

公元141年,梁商死后,季梁被任命为大将军。他的哥哥梁布衣成了河南的殷瑛,他开始绕过政府。在顺帝的纵容下,朝鲜的权力逐渐落入季梁手中。舜帝本人生活奢侈,他恢复了南海县荔枝的“买”和“等”。这种浪费生命和金钱的行为导致了国家使用的短缺,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农民的税收。农民不堪重负,被迫举行起义。

公元144年,舜帝病死。因为梁皇后无子,所以出生在**国。年仅两岁的刘冰继承了韩冲的王位。梁太后被尊为太后,掌管朝政。不希望刘兵执政四个多月就死了。

于是,梁皇后命渤海王刘虹的八岁儿子刘缵为汉武帝。虽然刘缵很年轻,但他聪明睿智。当他看到季梁在朝鲜独裁专制时,他非常生气。有一次上朝,他当着众大臣的面指着季梁说:“这是一个霸道的将军。”。听了刘缵的话,季梁大吃一惊,心想:刘缵这么年轻就称我为霸道的将军。如果他长大了,就更难管了,留下后患。然后,他指示一名法院官员将毒药放入汤饼中,交给刘缵。吃完汤饼后,刘缵感到腹痛难忍,忙着给古力打电话。古力进宫后,询问了疾病的原因。刘缵回答说:“我刚刚吃了汤饼,现在我的胃很闷。给我水喝,我还能活。”这时,季梁也到了。他怕皇帝不死。他不再说:“我怕我吐了,又不能喝水。”话还没说完,刘缵就死了,古力伏在皇帝的尸体上痛哭。汉武帝死后,梁的兄弟姐妹都成了汉武帝。因为在直帝去世之前,梁和刘已经谈过婚事,想娶他的妹妹。如果刘智成为皇帝,季梁将成为国家的叔叔。就这样,从慈禧太后到慈禧太后,都有梁门姐妹。刘智即位时年仅15岁,实权自然掌握在梁太后和手中。

公元150年,梁皇后病重,开始上书汉武帝。他不久后就去世了。历史上,梁皇后“臣服于宦官,许多宦官得天独厚,从而失去了天下的希望。”梁死后,失去了她的靠山。

公元159年,汉桓帝召集所有宦官上厕所商议消灭梁的外戚,并以一千多名士兵将其包围。服毒自杀,没收梁财产30多亿元。

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第四章 道德教育〔1〕

版本:文化艺术出版社

文章编号:20220411-13

作者信息:198158梁娜茹

摘录:

1智力发展在整个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话,那么道德发展就处于首要地位,它决定了一个人应该和将会如何生活。

2所谓的道德,首先不是一套外在的规范或所谓的道德系统(这是极容易被人误读的地方),而是指处于生命的核心,又流溢到生命的各个方面直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东西。或者说,所谓道德,就是指自尊心,指人的内心那种想要成为好人的愿望。所以它无法与智力发展,与精神生活,与人的整个生命割裂开来。相反,它就是生命中的那种向上感,是一种活泼泼的必须时刻滋养的“仁心”(借儒家说法)。

3苏霍姆林斯基揭示了道德教育的复杂性:道德教育不能灌输,它必须既伴随着情感,又伴随着思辨,既离不开榜样(例如英雄人物),又离不开智力活动。

道德教育必须多元化,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将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结合起来,努力地促进孩子内在的道德心。

然而这一切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源头的清洁”,不断地滋养孩子的心灵,使之丰富、敏感,成为滋润生命整体发展并使之步入良性循环的涓涓细流。

感悟:以上内容摘自第四周《道德教育》的导读部分,读了这部分内容,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通达。读魏智渊老师的文字,让我明白了道德在一个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地位——首要地位,决定了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告诉了我们什么是道德,道德出于生命的核心,有渗透到生命的各个方面。

道德教育有哪些途径?魏智渊老师在这里用的文墨不多,但也概况得相当全面了:

1道德教育不能灌输、不能讲大道理,要带着感情对教育对象进行德育。

2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的思考,要发展学生的思维。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为学生树立道德模范。

4道德教育多元化,可以与自我教育、集体教育相结合、相融合。

5要保持“源头的清洁”,比如,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好书来滋养孩子的心灵;或者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而使孩子的道德发展步入良性循环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790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