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情绪情感发展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什么意义

积极的情绪情感发展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什么意义,第1张

健康的情绪即良好的情绪状态。良好的情绪状态,首先是情绪上的成

熟,指一个人的情绪的发展、反映水平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与其年龄和社会对比

的要求相适应,并为社会所接受。积极的情绪对人的生活具有积极的能动作

用。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

对事物的分析反映与外部世界产生联系,正确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有助于改善人

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对积极进取的内驭力提供有效的鼓励信号。以鼓

励主体为实现积极目标而采取健康积极的行动。

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助于有机体个人生活状态的调节。情绪、情感是心理

活动的组织者,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人容易注意到

事物美好的一面,对于生活压力及成就都能够以适当的情绪状态应对,形成较

为平和的心境,有效提高生活质最。

综上所述,个人成长必须要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体验,积极寻找快乐体

验,培养自身幽默感,增加愉快的生活体验,并学会有效宜泄情绪的手

段。

一、情绪的动机作用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驱动、促使着儿童去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或不去作某种行为。例如,让儿童学会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园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儿童先学会说“再见”,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儿童早上不愿意和父母分离,缺乏向老师问早的良好情绪和动机,下午则愿意立即随父母回家,所以赶快说“再见”。虽然同样是学说话,在不同情绪影响下,学习效果并不相同。

到了学前晚期,情绪对行为的动机作用仍然相当明显。

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与认知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另一方面,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孟昭兰曾以婴幼儿为被试,研究了不同情绪状态包括了快乐、痛苦、兴趣、惧怕、愤怒和大怒等,对其智力操作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婴幼儿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具有显著的差别。具体表现为:

①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与惧怕之间浮动。当这种不稳定状态游离到兴趣一端时,激发儿童探索活动;当游离到惧怕一端时,则引起逃避反应。

②愉快情绪有利于婴幼儿的智力操作及效果,而痛苦、惧怕等对婴幼儿智力操作不利。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婴儿智力操作影响不同。积极情绪起推动、促进的作用,而消极情绪起破坏、干扰的作用。

③同一情绪在不同强度水平时对智力操作效果的影响也不同。过低或过强的情绪水平不如适中的情绪状态,后者才能导致最佳的操作效果。

④愉快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倒U字相关,即适中的愉快情绪能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

⑤痛苦、惧怕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直线相关,即痛苦、惧怕强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操作效果随其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总之,不同性质和不同强度水平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着不同程度的推进或破坏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智力活动的效果。

三、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外部表现,即表情,它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婴幼儿与人的交往中,尤占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

新生儿几乎完全借助于他的面部表情、动作、姿态及不同的声音表情等,与成人进行着信息交流,相互了解,引起其与成人的交往,或者维持、调整交往。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是以表情作为交际的工具,在婴幼儿初步掌握语言之后,表情始终仍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它和语言一起共同实现着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同伴间的社会性交往。

四、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婴幼儿是个性形成的奠基时期,儿童情绪情感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儿童在与不同的人、事物的接触中,逐渐形成了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不同的情绪态度。儿童经常、反复受到特定环境刺激的影响,反复体验同一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就会逐渐稳固下来,形成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正是个性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对其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而广泛的意义,影响、涉及到儿童心理的诸多方面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

一、情绪的发生

观察和研究普遍表明,儿童出生后就有情绪。

初生的婴儿即可有情绪反应,如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舞动等,可以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人们普遍倾向认为,原始的、基本的情绪是进化来的,是不学就会的,天生的,儿童先天就有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二、初生情绪的分化性

对初生婴儿的情绪是否分化,是仅仅只有一般性的、未分化的情绪,还有具有各个分化的、不同的情绪,这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课题。下面,我们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研究。

(一)华生的研究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1919)根据对医院500多名婴儿的观察提出了:新生儿有三种主要情绪,即怕、怒和爱。华生还详细描述了这些情绪的原因和表现:

1.怕

华生认为新生婴儿的怕是由于大声和失持引起的。

婴儿的情感和情绪,往往和照顾人的对婴儿的态度有关系,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会依附照顾人,如果照顾人自己的情绪会投射到婴儿身上,譬如照顾人在照顾婴儿的阶段,有家暴或者遇到离婚等等,那么,照顾人的情感、情绪一定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而且,孩子的一生都会影响,在有家暴家庭的孩子成长的孩子,他们到了成年以后,往往会对婚姻产生怀疑,甚至宁可单身也不结婚, 即使孩子结婚也会重复父辈的情绪。所以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古人有孟母三迁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今天我们条件好了,往往家里装潢的富丽堂皇,但是家里天天是麻将声迭起,这种环境成长的孩子会有爱迪生吗?多一个赌棍是有可能的。成人的行为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影响的,父母从小在孩子面前抽烟喝酒的,你说他长大后不对烟酒产生兴趣,难道对牛顿有兴趣。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包括:

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具有动机作用。情绪直接指导着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采取行动。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相反,消极的情绪则可能会使抑制学生的学习甚至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伊扎德等人提出,意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复杂组织的形成是情绪的功能。儿童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日渐稳定,逐渐形成情绪品质。情绪的品质特征是个性特征的组成部分。当情绪与认知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的倾向时,就形成了基本的个性(人格)结构。 

情绪的外部表现是信息交流的工具之一,其作用不亚于语言。学生要合理的管理、控制、利用自己的情绪,来传达自己的信息。

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随着情绪过程的逐渐稳定,儿童会形成固定的情绪品质,情绪品质特征是个性性格特征的组成部分,当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形成一定倾向时,就形成了基本的个性结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039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