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症是一种精神类疾病,比抑郁症要严重。双相情感障碍症中的“双相”是代表两个情绪的极端,一个是极度自卑抑郁低落,一个是极度自信亢奋。作为双相情感障碍症的病患,他们会非常痛苦,当经历了极度自信的时刻,再回到极度自卑的时候,他们会非常迷失,自己的痛苦会加倍,严重的双向情感障碍症患者会有自杀倾向。而作为他们的恋人或者家属也是非常痛苦的,没有比看着自己的亲人受苦而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更难受的事情。
(一)、双相情感障碍的恋人或家属内心极度痛苦。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双相情感障碍症患者。在她抑郁的时候,倾诉欲很强,都是负面消息,他们听到任何话都会自动脑补成对他们不利的信息,非常的敏感和自我否定。当她抑郁的时候来找我,我的情绪也总是受到她的感染,没有办法开导她。我最担心的事情是她会伤害自己,她曾经因为听到楼下人在说话,就认为他们两个在嘲笑自己而跳楼。后来捡回一条命,但是落下了一瘸一拐的双腿。她每次独自出门,我和她的家人都非常担心她,总害怕她会再次寻短见。在她亢奋状态的时候,虽然不会伤害自己,但是会抑制不住自己消费,没钱借钱也要买。(二)、双相情感障碍的恋人或家属内心极度矛盾。
面对亢奋时期的她,我很难做到不管不顾,她借钱的时候我也会借给她。但是当知道她只是去买了一个口红,一个包的时候,我又会非常后悔借给她钱。她的很多做法让我非常可怜她,又觉得是她自作自受没有必要再管她。你觉得双相情感障碍的恋人或家属内心是怎样的呢?非常欢迎你到下面的评论区发表您的意见。
双相情感障碍也称狂躁抑郁症,简称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顾名思义患者躁狂和抑郁常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抑郁发作时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思考问题费力,兴趣活动减少,悲观厌世,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饮食差,睡眠差。躁狂时,病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无诱因的出现兴奋话多,食欲增加,睡眠减少,不知疲倦,情感高涨。以上两种情况交替发作,每次持续时间超过半个月,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因此,双相情感障碍具有隐蔽性,有时和正常人无异,但兴奋之余还隐藏着自杀倾向,必须引起家庭高度重视。
其预警是,在躁狂发作之前会有一次或数次抑郁发作,这是可以掌握的。对于这样的患者要做到五点:
1,鼓励患者应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
2,配合饮食、锻炼,提高抵抗力。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锻炼,保证正常睡眠。
3,保持轻松的心态。使患者心情放松,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学习或生活方面,积极接受治疗,这样不但好的快,而且预后不易复发。
4,给患者创造发泄的环境。医生要关心、富有同情心、安静地倾听,使患者清楚他的痛苦已被社会所接受了;
5,家人、朋友的精神支持,可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和提高其适应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意思?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般认为双向情感障碍不存在单一的原因。相反,有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出现疾病或使风险上升。
大脑结构和功能:一些研究证明了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大脑与健康人群或者其他心理疾病患者的大脑存在的差异。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差异以及来自基因研究的全新信息,科学家就能更好地了解双向情感障碍,并预测哪些治疗可以实现最大疗效。
基因:研究显示,有某些基因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患双向情感障碍
但是,基因并非双向情感障碍的唯一风险。对同卵双生双胞胎的研究显示,虽然同卵双生双胞胎的所有基因都相同,但即使其中一个存在双向情感障碍,另一个也不一定就会患这种疾病。
家族史:双向情感障碍往往会在家族中遗传。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双向情感障碍,那么儿童患这种病的可能性较高。但务必要注意到,大部分存在双向情感障碍家族史的人都不会患这种疾病。
发生双向情感障碍病的原因是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又名双相障碍,是指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
与其他心理情绪疾病一样,医学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本病的发病原因。
双相障碍临床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抑郁发作;二是相反的状态就是躁狂发作;三是抑郁躁狂混合发作。
抑郁发作即心境低落,甚至可有自残自杀倾向;躁狂发作时精神激动兴奋且难以抑制;混合发作兼有两种表现,临床少见。
双相障碍可能无法自愈,至少目前尚无先例。虽然疾病以反复发作为特点,发作后大多数患者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如不进行正规治疗,疾病发作间歇期会逐渐缩短,严重程度逐渐加重。因此,出现双相障碍,必须到精神科就诊,进行正规治疗。
这样确实会影响工作和生活。首先你要从心理上改变自己对情感的模糊。慢慢试着让自己去接受别人的关怀,或者自己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人物。学着慢慢的释放自己的情感。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是指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心境障碍)。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患病率1%~3%,发病年龄高峰期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常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中国既往的研究(1993年)显示发病率在0083%,不到01%,发病率比国外低。
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此症患者出现兴奋状态时易与躁狂发作混淆,但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表现出的兴奋症状与环境格格不入,与患者自身的情绪和思维也不协调。情绪基调不是躁狂发作时所表现出的高涨而表现为傻乐,无法让他人产生共鸣。
注意重度躁狂发作极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因为重度躁狂发作常常伴有易激惹、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知、情、意不协调,情感反应不协调,需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仔细问诊患者既往病史,做出正确诊断并不难。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双相障碍的病因 5 双相障碍的诊断 51 诊断要点 6 双相障碍的治疗 61 住院治疗 62 躁狂发作的药物治疗 621 碳酸锂 622 抗癫痫药治疗 623 抗精神病药物 63 抑郁发作的药物治疗 7 参考资料 附: 1 双相情感障碍相关药物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双相障碍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双相障碍 已经自动替换为 双相情感障碍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shuāng xiàng qíng gǎn zhàng ài
2 英文参考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概述双相情感障碍也称双相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1]。
德国人Leonhard(1957)首先提出对情感性障碍分二大类:即单相情感障碍和双相障碍。所谓双相情感性障碍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者。资料表明:人群中患双相的危险率低于息单相的危险率,双相患者的遗传倾向要高于单相。此外,双相患者起病往往较早,预后不如单相好,但对锂盐效果好。根据CCMD-Ⅱ-R,双相情感性障碍又分躁狂相、抑郁相、混合相、快速循环型等亚型。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而抑郁发作时则出现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等症状[1]。病情严重者在发作高峰期还可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性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1]。双相情感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发作症状往往持续相当时间(躁狂发作持续1周以上,抑郁发作持续2周以上),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1]。
4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
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1]。大量的研究资料提示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对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1]。
5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双相情感障碍的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与其他心境障碍相比,本病在两性的发病率更为接近。由于仅有躁狂的患者相对罕见,而且他们与至少偶有抑郁发作的患者有类似性(在家庭史、病前人格、起病年龄、长期预后等方面),故这类患者也归于双相。[1]
躁狂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二周至四、五个月不等(中数约四个月);抑郁持续时间趋于长一些(中数约六个月);但除在老年期外,很少超过1年。两类发作通常都继发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其他精神创伤,但应激的存在并非诊断必需。首次发病可见于从童年到老年的任何年龄。发作频率、复发与缓解的形式均有很大变异,但随着时间推移,缓解期有渐短的趋势。中年之后,抑郁变得更为常见,持续时间也更长。[1]
双相障碍,目前为轻躁狂 诊断要点[1]:
确诊需要:(a)目前发作符合轻躁狂的标准;及(b)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其他情感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
双相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 诊断要点[1]:
确诊需要:(a)目前发作必须符合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标准;及(b)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其他情感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
双相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 诊断要点[1]:
确诊需要:(a)目前发作必须符合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标准;及(b)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其他情感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
双相障碍,目前为轻度或中度抑郁诊断要点[1]:
确诊需要:(a)目前发作必须符合轻度抑郁发作或中度抑郁发作的标准;及(b)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轻躁狂、躁狂或混合性的情感发作;
双相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诊断要点[1]:
确诊需要:(a)目前发作必须符合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的标准;及(b)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躁狂、轻躁狂或混合性的情感发作;
双相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诊断要点[1]:
确诊需要:(a)目前发作必须符合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的标准;及(b)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躁狂、轻躁狂或混合性的情感发作;
双相障碍,目前为混合状态 诊断要点[1]:
患者过去至少有过一次躁狂、轻躁狂或混合性情感发作,目前或表现为混合性状态,或表现为躁狂、轻躁狂及抑郁症状的快速转换。
51 诊断要点虽然双相情感障碍最典型的形式是交替出现的躁狂和抑郁发作,其间为正常心境分隔;但是,抑郁心境伴以连续数日至数周的活动过度和言语迫促,以及躁狂心境和夸大状态下伴有激越、精力和本能驱力降低,都并不罕见。抑郁症状与轻躁狂或躁狂症状也可以快速转换,每天不同,甚至因时而异。如果在目前的疾病发作中,两套症状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很突出且发作持续至少两周,则应做出混合性双相障碍的诊断[1]。
6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的综合治疗[1]。双相情感障碍几乎终生以循环方式反复发作,其发作的频率远较抑郁障碍为高,尤以快速循环病程者为甚[1]。因此,双相情感障碍常是慢性过程障碍,其治疗目标除缓解急性期症状外,还应坚持长期治疗原则以阻断反复发作[1]。
61 住院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治疗首先是患者的安全必须得到保证,临床医生需要判断患者是否应住院治疗。住院的指征是:有自伤、自杀和伤人等危险;患者总体能力下降致使不能进食且回避环境;症状迅速恶化,如高度兴奋、冲动、自伤等严重损害自身和危及他人等行为;缺少或丧失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1]
62 躁狂发作的药物治疗 621 碳酸锂碳酸锂的主要适应证是躁狂症,它是目前治疗躁狂的首选药物,对躁狂和双相障碍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还有预防作用[1]。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也可用锂盐治疗[1]。对精神分裂症伴有情绪障碍和兴奋躁动者,可以作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增效药物[1]。
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血管疾病、重症肌无力、妊娠的前3个月以及缺钠或低盐饮食患者禁用[1]。
帕金森病、癫痫、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性皮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慎用[1]。
碳酸锂的有效剂量范围为750~1500mg/d,偶尔可达2000mg/d。一般开始每次给250mg,每日2~3次,饭后口服给药,逐渐增加剂量,3~5天内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一般至少1周才能起效。维持治疗剂量为500mg~1500mg/d。老年及体弱者剂量适当减少,与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合用时剂量也应减少。由于锂盐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在治疗中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外,应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病情、治疗反应和血锂浓度调整剂量。急性期治疗血锂浓度应维持在08~12mmol/L,维持治疗时为04~08mmol/L,血锂浓度的上限不宜超过14mmol/L,以防锂盐中毒。[1]
碳酸锂的副作用与血锂浓度相关[1]。一般发生在服药后1~2周,有的出现较晚[1]。根据副作用出现的时间可分为早期、后期副作用以及中毒先兆[1]:
①早期的副作用:无力、疲乏、思睡、手指震颤、厌食、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稀便、腹泻、多尿、口干等[1]。
②后期的副作用:患者持续多尿、烦渴、体重增加、甲状腺肿大、黏液性水肿、手指细震颤。粗大震颤提示血药浓度已接近中毒水平[1]。
③锂中毒先兆:表现为呕吐、腹泻、粗大震颤、抽动、呆滞、困倦、眩晕、构音不清和意识障碍等。应即刻检测血锂浓度,如血锂超过14mmol/L时应减量。如临床症状严重应立即停止锂盐治疗[1]。
622 抗癫痫药治疗1)丙戊酸钠:丙戊酸盐对躁狂症的疗效与锂盐相当,对混合型躁狂、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以及锂盐治疗无效者可能疗效更好。丙戊酸盐从小剂量开始,每次200mg,每日2~3次。每隔2~3天增加200mg.剂量范围800~1800mg/d。治疗浓度应达50~100mg/L。常见副作用为胃肠 症状以及镇静、共济失调、震颤等。转氨酶升高较多见,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少见。极少数患者出现罕见的中毒性肝炎和胰腺炎,为一种罕见的特异质性反应。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与白细胞计数。目前国产的丙戊酸钠尚没有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适应证,应当引起注意。[1]
2)卡马西平:对治疗急性躁狂和预防躁狂发作均有效,尤其对锂盐治疗无效的、不能耐受锂盐副作用的以及快速循环发作的躁狂患者,效果较好。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600~1200mg/d,分2~3次口服。剂量增加太快,会导致眩晕或共济失调。卡马西平具有抗胆堿能作用,治疗期间可出现视物模糊、口干、便秘等副作用。皮疹较多见,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偶可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及肝损害。应监测血象的改变。卡马西平由于不良反应严重,临床已较少使用。[1]
623 抗精神病药物可选用有适应证、具有心境稳定作用及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物[1]。
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能较快控制急性躁狂发作。严重发作时肌注氟哌啶醇每日2~3次,每次5~10mg。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中,奥氮平、利培酮与喹硫平和碳酸锂合并可治疗躁狂发作,而氯氮平和碳酸锂合并能治疗难治性躁狂症。抗精神病药物剂量视病情严重程度及药物不良反应而定。[1]
63 抑郁发作的药物治疗就像普通的高血压一般,精神分裂症是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 患病率是1%左右。得了精神分裂症之后,患者的脑功能会出现严重障碍,做出许多异于常人之事。
众所周知,人脑中有一百多亿个脑细胞,每个细胞会长出很多分枝,脑细胞就靠这些分枝相互联系。从上一个脑细胞的分枝末梢会释放出一些东西,称为‘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有很多种,例如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等等 。
如果把神经递质比作邮递员,把受体比作信箱,邮递员负责把信息传递到下一个脑细胞的信箱,
能在一百多亿个脑细胞之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信息网络。在正常情况,在神经递质和受体之间,信息的传递不会发生错误,精神活动就很正常。但在某种诱因的‘扳机’作用下,如果神经递质太多,神经信息传导错误或太乱,精神就不正常,表现出种种精神症状,产生了无中生有的幻觉和妄想。
如今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症状的药物,并不能够治疗疾病的根本,它的药理作用就像是在这些信箱上加个‘盖子’,借此堵截那些过多过乱信息的传递,从而使精神功能够恢复正常。
由此看来,精神分裂症是人脑的一种病理变化,它与高血压同样都是疾病,并不是思想、作风、品质或人格的问题,不应该受到歧视。
如今大概所知发病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从遗传角度来谈内因,父母有精神病史的人,由于基因的影响, 与普通人相比较,患病的风险也就更高。那么没有亲属患过这些病,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理基因从何而来呢?
我们都知道,父母在生育我们的时候,让受精卵的细胞,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就像用复印机复印那样。有时,由于某种原因,在复印出的东西上,某些地方出现了字迹模糊。这种模糊如果是在无关紧要的地方,就没有什么关系;但若出现在有关思维、知觉等等的地方,那就形成了精神分裂症病理基因,称为‘基因突变’。
患了精神分裂症,随你怎样疏导、设法‘解开心结’,也无法治好他的疾病。因为这些都只是诱因。就像用打火机点了爆竹,即使把打火机丢了,爆竹仍会在空中爆炸。所以,必须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才能使疾病好转。
得了精神分裂症,必须抓紧时机进行治疗。首次发病是最关键的时刻,应该先请有经验的医生进行确诊,随即让病人服用最好的抗精神病药。此时药物治疗的效果最好;我们可以想象,人脑中有那么多神经细胞,有那么多的多巴胺受体需要加以阻断,所以服用的抗精神病药,一定要达到足够的剂量才能起到治疗作用。
如果剂量太小,就不足以阻断那么多的受体,即使服用几年,也难以达到治疗效果。如果剂量 太大,患者会认为服药多少有些副反应,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所以拒绝服药,也不排除有些药物副作用很重,让患者难以忍受,从而拒绝服药。没有了药物的控制,病情则容易复发。
有些家属或患者本人总是打听有没有根治精神病的药物,遗憾的是迄今还没有。一般说,药物的显效率,占服药病人的总数的70%左右,但仍有对单纯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应该并用其他治疗方法。治疗药物难治性精神疾病,可采用精神外科手术——第五代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它不仅能起到和药物同样的作用,还能发挥药物不具备的一些特性。
和药物治疗一样,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的核心目的是帮助患者控制或消除复杂、顽固的精神症状,早日回到症状的社会生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一、 幻觉妄想:幻觉、妄想是精神疾病患者中比较常见的症状,常表现为过度夸大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与父母、妻儿的血缘关系、看到客观环境中不存在的事物(如牛鬼蛇神等),通过手术治疗后,患者恢复正常人的感知和思维。
二、情感障碍:包括情绪过度兴奋、亲情冷漠、冲动暴躁,易激惹、过度恐惧,紧张,焦虑等症状, 通过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后,患者情感恢复正常,比如原先情感淡漠的患者,术后恢复正常人的情感,对父母、亲戚朋友也恢复本来的亲切感和情感。
三、行为障碍:包含兴致缺乏、淡漠、孤独、无故出走、过度挥霍、暴力攻击等行为,采用手术治疗后,患者以上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四、人格障碍:常见的有分裂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间歇性情感爆发障碍等,这类症状采用药物治疗一般疗效不是太好,而用手术治疗的效果会更好。
以上四大类症状涵盖了精神疾病患者中常见的一些症状,虽然一些症状早期采用药物治疗能起到一定的疗效,但大部分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会更好。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能通过不断发展的医疗技术,让患者告别精神疾病的困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