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思想感情的几点感悟
诗歌既然是用来表情达意的,那么其中一定蕴含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读者只有反复认真朗读,仔细用心品味,领悟意象寓意,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从而感知诗人的情感。
摘 要 在古诗词学习中,许多学生对古诗词的思想感情难以把握,特别是有的古诗中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领悟起来更加困难。为此,本文对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进行了分类归纳,以期帮助学生真正感悟诗情,提高分析和理解古诗词中思想感情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 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惜别;忧伤;伤感 诗这种文学样式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而诗歌的情绪感情是借助语言描写来表现的,偏重于抒情言志。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读者只有反复认真朗读,仔细用心品味,领悟意象寓意,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从而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中,对诗歌情感的准确感知,有一定难度。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既然是用来表情达意的,那么其中一定蕴含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是诗歌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初中阶段所学八十余首中国古代诗歌,就其表现的思想和情感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包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说到忧国忧民,当然首推杜甫,如《春望》里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忧及人民的情感在字句之间显露无遗。
又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感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用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激动着所有读者的心灵。
此外,白居易的“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等诗句,都饱含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之感、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念!
2、包含渴望建功报国,满怀雄心壮志的思想感情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包含这一类思想感情的诗句也很多,像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在这样一些诗句里,我们读出了作者豪气勃发,渴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以陆游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为例,诗人年老了,只能僵卧在孤村,看来只有哀叹人生苦短,去日无多了。但诗人却说自己“不自哀”,这是为什么呢这会儿他在想些什么诗人用诗句告诉我们他想的不是个人的命运,而是祖国的前途。此刻,他“尚思为国戍轮台”。想的还是希望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远戍轮台,本来不是七十岁老翁的事情了,但因为一向怀有的收复失地的`愿望没有实现,所以风雨之夜,就耿耿于怀。这“尚思”两字,表现出诗人崇高的思想境界。使诗句放射出爱国主义的光芒。
3、包含惜别之情的诗句
所谓男儿志在四方,从古至今,有多少男儿辞亲远游,就有多少临别或慷慨或依依的惜别的诗篇。这些惜别的诗篇有的只字未提送别,但笔端却饱含着悠悠不尽的情思,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的则一洗离别悲酸之态,于惜别中寓劝勉,独标高格。如“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的在依依惜别的情谊中,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总之,古诗中的别离之情被诗人细细酝酿,最终将珍惜与祝福酿成了陈年美酒,烟雨中,柳丝下,让惜别之情如此的回味悠长。
4、包含游子思乡怀人的情感的
正是有别离,也就有了奔走他乡的游子,总会在某个时候,或月明之夜,或泛舟之时……他突然就会想到那个叫“故乡”的地方,想到在故乡日日悬望他的那个人,于是,思乡的诗句喷涌而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个愁字,也许早就染白了游子的黑发;“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拭不干的泪,流成了乡思的河;“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大雁若解寄书,怕不累折了双翅;还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有“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归乡的路到底有多长多远,他凝成了浓得化不开的思乡之情,将游子的羁旅愁思延续了千年万载。
5、包含悲愁的思想感情的诗句
含愁的诗词涉及内容极为宽泛:壮志难酬;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总而言之,大到国破家亡,小到个人命运遭际,引发愁绪的事情太多太多,而诗人将愁捕捉之后,留下的诗句也格外引人愁思。如亡国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如家破李清照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如范仲淹的“将军白发征夫泪”,如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不管是愁为何来,愁之一入诗,直教人读来或扼腕长叹,或黯然魂散。
6、包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悠闲之乐的诗句
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中,包含归隐之情的主要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饮酒》(其五)。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样的诗句表现了田园劳作不辞辛劳,辛苦的劳作使他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在这份满足中,他慨然写到:“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自己归隐园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自得其乐之情在短短的诗句中完全彰显。 7、包含热爱祖国山河、赞美自然美景的情感的诗句祖国山河壮丽瑰奇灵秀多姿,引中华儿女尽折腰。雄关古道、峻岭险峰、飞瀑流泉、幽林虫鸣……指点江山处,尽皆美景逼人,诗人叹赏之情激荡心间,泼墨走笔,于是就有了“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瑰丽空灵;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奇壮丽;有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雄伟秀丽;有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景象宏大;有了“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空濛萧然。品味这些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句,我们会深深感到在或秀丽或雄浑的自然景物中蕴藏着无穷的生机活力。这种生机活力,是属于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文明古国的。正因为有了这份生机活力,诗人们的诗歌才能如祖国的山川河流一样长久。
8、表达男女相思之情
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闺中思妇之忧的。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中就大胆写出了君子对淑女的渴慕与执着追求。又如《兼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中艺术地吟咏出主人公与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与可望不可即的惆怅之情。还有温庭筠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都对男女相思之情进行了深情吟唱。
9、生活杂感类的诗句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类情怀,诗人杂感类的诗句在初中阶段涉及到的也特别多,往往是诗人因事因物突然萌生的感悟。有昔胜今衰的感慨;有借古讽今的情怀;有青春易逝的伤感……这些诗句中往往凝结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独特的感悟,蕴含一定的哲理。如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就借古之赤壁之战成就周瑜一世英名,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曲折地借史事吐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如朱熹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告诉我们诗歌创作贵在创新求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流人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提醒世人,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才能才思不断。这样的诗句还有:“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沉舟侧畔,病树前头万木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等等。
综上所述,诗词是情感的载体之一。诗人在诗中传达的情感有欣喜、欢快、向往;有哀怨、憎恶、忧愁;有忧国忧民、有悼古伤今等。虽然,一首诗传达的思想感情往往并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但是,只要我们我们结合时代背景、诗人身世等多读、多看、多思,再加上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那么,我们终会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感受到诗人的情怀。
读诗、品诗、悟诗,让我们走进了诗人,走进了他们的悲欢离合。遨游诗的海洋,我们亦能感受到诗因有诗人感情浸润而隽永;诗因有情而有了灵气与生命;诗因有情而活泼泼的从古人的笔下跳出,撼动了千万读诗人的心灵,千年万载永流传。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辞典》
[2]《宋词鉴赏辞典》
;一、意境
总之,“花前月下”所表现出的意境和情感是一种浪漫、唯美、寂静、幽美的氛围,它让人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神秘。这种场景在古诗中经常出现,它是古诗中一种重要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寂静幽美:花前月下的意境也是一种寂静幽美的景象。在月光的照耀下,花儿静静地盛开,无声无息地散发出自己的芬芳。这种意境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安详,也让人们想起生活中的那些美好瞬间。
2爱情:花前月下的情感也常常与爱情联系在一起。在这种场景下,人们容易产生爱情的幻想和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感常常出现在爱情诗中,让人们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神秘。
2爱情:花前月下的情感也常常与爱情联系在一起。在这种场景下,人们容易产生爱情的幻想和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感常常出现在爱情诗中,让人们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神秘。
1浪漫唯美:花前月下所表现出的意境是一种浪漫唯美的氛围。月光下的花影,让人感觉到一种梦幻般的情境,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这种意境常常出现在爱情诗中,让人们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神秘。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不舍的心情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闲适与悠然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向往恬静淡泊的生活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送别友人,籍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 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审美之中不乏讽刺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的满腹愁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哀恸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怀才不遇的感慨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离别相思之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王维《山居秋暝》作者十分向往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唐王维《山中》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思妇,是在思念的时候,对对方有一定的埋怨,更多的是对造成两人相思的外部阻力的抱怨,是情多而怨少(不一定结婚)。比如李愿的《思妇》
良人久不至,惟恨锦屏孤。
憔悴衣宽日,空房问女巫。
而弃妇多是因为被丈夫抛弃,而对丈夫有怨,而这多只针对丈夫和“新人”,所谓“只见新人笑,不见就人哭”。或许不仅有怨,还会有恨,可以说是只有怨,而无情了,就是有情,都已转为了恨和怨。比较有名的是顾况的《弃妇词》
古人虽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辞君欲何去。
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忆昔未嫁君,闻君甚周旋。
及与同结发,值君适幽燕。孤魂托飞鸟,两眼如流泉。
流泉咽不燥,万里关山道。及至见君归,君归妾已老。
物情弃衰歇,新宠方妍好。拭泪出故房,伤心剧秋草。
妾以憔悴捐,羞将旧物还。馀生欲有寄,谁肯相留连。
空床对虚牖,不觉尘埃厚。寒水芙蓉花,秋风堕杨柳。
记得初嫁君,小姑始扶床。今日君弃妾,小姑如妾长。
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
导语
但在金庸笔下,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爱上了加害自己的人。结局又是怎样的?非死,即伤。这样的情感,你敢不敢相信呢?
正文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小说的英雄气概,为读者津津乐道。但当中的儿女情长,也是令人颇为回味。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有些感情的发生发展,那么的顺其自然。仿佛这位女子的出现,就能直接颠覆那个男人的世界。反之,亦然。
大家听过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吗?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样的情感,你是不敢相信的。但在金庸笔下,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爱上了加害自己的人。结局又是怎样的?非死,即伤。
金庸笔下,(文/飘雨桐)这些另类爱情绝对惊心动魄:
一、纪晓芙杨逍
纪晓芙,灭绝师太最疼爱的女弟子。而且,与武当六侠殷梨亭有着婚约在身。然而,事情就没有你想象的波澜不惊。纪晓芙被明教的光明左使杨逍劫走。如果,杨逍没啥个人魅力那事情就好办得多。偏偏,女人都对这类男人有着爱慕之心。即便纪晓芙被杨逍强行占有,她也毫无怨言。最后生下女儿杨不悔,因不愿加害杨逍被灭绝师太劈死。
二、温仪夏雪宜
可能,女子对强者都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温仪被金蛇郎君劫走的时候,起初也在极力反抗。但夏雪宜绝对是个撩妹高手,三下五除二的先得到了温仪的心再得到温仪的身体。这算不算是攻心为上的策略?温仪享受着夏雪宜对她的悉心照顾,很快就忘记自己的、对方的身份。好感与日俱增,两人终在一起。温仪,还给夏雪宜生女儿。
三、游坦之阿紫
可以说,游坦之还有甩不开的公子习气。如果不是早逢变故,他会是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然,命运的转变有着乔峰的“功劳”。聚贤庄一役,游坦之沦为孤儿。被阿紫当成了人肉风筝,他为什么不会要生要死的反抗?很简单,阿紫很漂亮。游坦之被她的外貌所迷惑,忽略她内心的阴毒。奈何,即便游坦之为阿紫挖眼、对方依然不为所动。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其实就是受虐狂,因为心中有爱就无惧无悔。唉,有意思吗?
文坛老人冰心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文学生涯里,几乎手不停挥,笔不辍耕,创造了宁静、恬淡、真诚、纯净的艺术意境和大量优美而感人的散文,给我们的散文带来了新的气息,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新的色彩。
她的散文构筑了真、爱、美三位一体的空间世界,使我们在这样的空间世界里得到了真、美、爱的陶冶,心灵得到了纯化,从而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生和生命的真谛,同时也使我们更真切感受到她那博大的胸怀,明朗的心境和在散文中表现的对 社会 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 情感 体验。
真情实感的抒发是冰心散文的首要特点。冰心以细腻温柔的笔触,写出了内心的欢乐、忧愁和悲哀,抒发出一腔真挚温柔的诗情。在她早期的散文中抒发最多的是对慈母的真挚的爱。她总是用细腻的笔调,带有温热 情感 色调的文字,来弹拨心灵的琴弦,奏出了一曲曲母爱的颂歌。当她远渡重洋,慈母游子天各一方时,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她在《寄小读者.通讯十》中忆起曾央求母亲谈自己幼时的情景,“当她说这些事的时候,我脸上总是堆着笑,眼里满了泪。听完了,用她的衣襟来印我的眼角,静静地伏在她的膝上。这时宇宙已经没有了,只有母爱,因为我本是她的一部分。”亲切感人的话语,交融着慈母对幼女的疼爱,那温泉般的柔情更在熨贴着游子的心,对母亲真挚的恋情,不仅表现为离别之后的眷恋,更表现在母亲临终时的沉重悲痛。
从《南归》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赤子之心的悸动。在病榻前她强作欢颜,一方面要冷静地安排母亲的后事,同时还要佯装承欢地安慰着母亲,只能在夜里暗自垂泪,这是何等的酷刑般的折磨啊!在无限的悲痛之中,蕴含着无限的热爱之情。这悲哀,这巨痛也紧紧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谁无父母,谁非人子?读至此,又有谁能忍住内心的悲痛而不洒下伤心的泪水呢?真实的 情感 ,真挚的母爱,在冰心的笔下被抒发得淋漓尽致,是作者心灵深处的笑语和泪珠,从而和读者产生一种心灵上的共鸣。
在冰心眼里,孩童是集善良、纯洁、可爱于一身的安琪儿。她的散文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出童真。“病中不必装大人,自然不妨重做小孩子!”(《山中杂记》)。冰心怀有一颗童心,把儿童作为纯真的象征。她认为:“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可爱的》)她的作品体现出一种“离去情欲的爱,一种母性的怜悯,一种儿童的纯洁”。
在《寄小读者》里,她把天真的小朋友作为可以自由谈心的对象,要他们和自己一道“畅胆的谈谈笑笑”,不必怕大人笑话。她对小朋友说:“我写儿童通讯的时节,我似乎看得见那天真纯洁的对象。我行云流水似的,不造作,不矜持,说我心中所要说的话。”她认为这样能够使自己“劳顿的心灵”得到“自由的寄托”。
在《往事.十四》里,她借小朋友杰的话,把海想象成一位女神,“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在海波之上……”这种奇特美丽的想象,充满童心,儿童读者自然会感到亲切,受到感染。童心是沟通作者和儿童读者间的桥梁,也是开启儿童思想和心灵世界的钥匙。她象一位知心的大姐姐在与儿童促膝交谈。
《通讯.十五》中,她满含柔情地描述了几位同院病友的痛苦心情,期盼得到百里之外的小朋友的同情;尤其是她那女性特有的温婉细腻的笔法,舒缓的情调,真诚的交流态度,离开祖国后的学院与医院生活的寂寞与惆怅很容易打动小读者的心灵。她将自己的整个内心世界坦露在儿童读者的面前,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倾注在儿童的身上,让自己的心灵与儿童读者的心灵碰撞出爱的火花,而这也“正是童心乘时再现的时候”。
由此,冰心散文所表现的 情感 完全是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它绝不是一种伪装,她是在用自己的心与读者交流。正如冰心说:“我平日总以‘真’为写作的唯一条件”,“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 情感 的独特的语言。”她强调:“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或者连‘我’都没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的,一颗真挚的 情感 之心与真纯的儿童之心,是冰心发自心灵深处的肺腑之言,也是她呼唤人类友爱的唯一源泉,是她心灵深处的泪语与笑珠。
冰心自幼生活在海边,大海的波涛汹涌、辽远壮阔给她的性格以深远的影响,养成了她爱海、爱自然、爱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性情。
冰心在《文学家的造就》中写到:“文学家要常和自然界接近。自然的美,是普遍的,是永久的,在文学的材料上,要占极重要的位置的。文学家要迎合它,联络它,利用它,请它临格在自己的思想里,溶化在自己的文字里。若只花花绿绿的堆字叠句,便变成呆板笨滞,无神采,无生气的文字。”
冰心一生非常喜爱自然风光,凡是她所到之处,那里的山山水水便在笔下生辉:明媚的慰冰湖,雄伟的白岭,俊秀的绮色佳,广州的花市,阿尔卑斯山的新月,威尼斯水城的景观,尼罗河岸边的农舍,古罗马的遗迹……她描绘景物色彩淡雅,婀娜多姿,秀美靓丽,犹如空谷之兰,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她在散文中满含着真情,挥洒自如,但又不是一览无余的倾诉,而是言情委婉,耐人寻味。
在《寄小读者.通讯七》中,她对大海的描摹,落笔细腻,把宁静的海面映衬得绚丽迷人。作者写到:“我自小住在海滨,却没有见过海平如镜,这次出了吴淞口,一天的航程,一望无尽的是粼粼的微波。凉风习习,舟如在冰上行。过了高丽界,海水竟似湖光,蓝极绿极,凝成一片。斜阳的金光,长蛇般自天边直接到栏旁人立处。上自穹苍,下至船前的水,自浅红至于深翠,幻成几十色,一层层,一片片的漾开了来。这样一幅迷人的自然风光,使人亲临其境,亲自领略到了大自然那流动的美。
类似这样的描写在冰心的散文中还有很多,在《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九》中,作者描绘祖国北方蔚蓝的天:“清晨起来,揭帘外望,这一片海波似的青空,有一两堆洁白的云,疏疏的来往着,柳叶儿在晓风中摇曳,整个的送给你一丝丝凉意。”这段景物描写简直就是一幅水墨画,使读者似乎也感受到了那丝丝的凉意,心灵上受到的美的洗礼,给人以崇高的美的享受,闪烁着美的光华,与心灵深处那种说不出的情愫相契合。冰心试图通过对大自然的内模仿而达到净化心灵、向内观照、凝心忘我的恬淡心境,也使她的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幽雅的自制,一种文体的洁癖,一种美感心绪的自由,一种形式的优美清灵”。
冰心的散文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尤其是她的语言清新优雅,明丽隽秀,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其超群卓尔的语言而蜚声文坛。郁达夫曾说:“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像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
“清丽”、“典雅”确为冰心散文的语言特点。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有精湛的古典文学修养,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迂回吸收融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快,又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给人以如诗如画的美感,以致后来把清晰、流畅,而又有文言文的洗练、华美的语言,统称为“冰心体”语言。例如《寄小读者.通讯四》里这样描写江南水乡:
“一簇一簇的茅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清波,树枝低亚。当儿村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
这一段文字,宛如一幅飞红点翠的图画。
它用纯正的北方口语娓娓写来,又借鉴古典文学中炼字炼句的长处,在清丽之中,又具典雅之美,使人如梦如幻。
又如《再寄小读者.通讯五》中,在写旅行中与海结缘时,她写道:“枕上听见鸥鸣和潮响,用饭的时候,也仿佛在啖咽着蔚蓝的水光。”在描写异域的水光天色时,她又信手拈来我国古诗句“水如碧玉山如黛”、“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贴切而自然,简洁而生动。就在短短的这篇《往事(二).一》中,幽幽思绪,柔绵 情感 ,都通过细致清丽的语言加以表现,写黄昏的“郁郁”,雪铺的“绒绒”,心的“沉沉”悲哀都格外传情。因雪而生的沉郁心情,对苏东坡诗的感触,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追索等文字,讲究而通畅,秀丽可人。
冰心的散文大部分是凝练的“千字文”,清词丽句随处可见,多彩多姿的语言,启迪着人们的心灵,给人留下耐咀嚼、回味、遐想的余地。有人曾将她的文字比作“镶在夜空里的一颗颗晶莹的星珠。”“一池春水,风过处,漾起锦似的涟漪。”
冰心就像一个丹青妙手,在散文创作中把自然的流动美、空灵美和语言的清丽美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创造出一幅幅别有韵味与情致的画面,使人从美的陶醉中得到心灵的纯化。
冰心自幼住在海边,青郁的山,无边的海,陶冶着幼小的心灵,祖父和父母对她宠爱有加,为她的生活铺满了鲜花和爱意,给她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爱”的氛围。王统照在评论冰心的创作时说:“冰心的全体作品,处处都看出她的‘爱的实现’的主义来”。
冰心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们必须有爱。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真爱,爱的最贵品质就是博爱,人世间除了梦想不可或缺外,就是爱了。”
在冰心的散文作品中,她更多地叙写自己的家庭,写亲情。从她的许多散文所描述的来看,她的家庭是美满的。父亲和母亲互敬互爱,感情和睦;父母都疼爱女儿,女儿也孝敬父母;冰心对三个弟弟亲切爱护,而弟弟们对自己的姊姊也充满着深厚的感情,在这个家庭里洋溢着一种温馨的天伦之乐。温暖和谐的家庭使冰心一直沐浴在爱的空气之中,形成了善良的心地和温柔、文雅的性格。
郁达夫说到:“对父母之爱,小弟兄小朋友之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同病者之爱,使她的笔底,有了象温泉水似的的柔情。”而且冰心总是用一种亲切细腻的叙述娓娓道来,充满真挚的情意。她把自己的母亲比喻成静美的月亮:“我半夜醒来,开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的在她的爱光中睡去。”
冰心对于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十分憧憬,在父母面前她是天真的孝顺的女儿;她也深深地疼爱自己的弟弟,在他们面前,她则是知心的慈爱的大姐。她对于母亲的至深至浓的爱,尤其表现得异常感人。她在国外生病,知悉“这病是从母亲来的”,反而十分高兴,“我只感谢上苍,使母亲和我的体质上,有这样不模糊的连接”,“我爱母亲,也并爱了我的病!”在冰心爱的画卷中,“母爱”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爱的灵魂,是曲谱里的主旋律。
如《往事.七》中,冰心一个早上心绪不宁,为大雨中的红莲担忧,当红莲终于被旁边的大荷叶覆盖住时,她情不自禁地发出:“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作者把歌颂母爱的千言万语寄托在这幅诗情洋溢的雨荷图中。当她在万里之外的异邦,谈到母亲倾诉对女儿的深切思念的信件时,心如刀割,因而酸楚地发出悲愿:“愿世界上自始至终就没有我,永减母亲的思念。”冰心写信叮嘱弟弟们,放学后“回家千万常在母亲眼前”,她说:“这种光阴是贵过黄金的,不要轻轻地抛掷过去,要知道海外的姊姊,是如何羡慕你们。”冰心认为,一个人能在父母亲的膝下怀前,姊妹弟兄的行间队伍里,过着快乐甜柔的时光,是一种“浓福”(《寄小读者·通讯一》)。
冰心对祖国的感情同对家庭的感情紧密联系着的,无论是烟台八年,还是定居北京,无论是留学美国,还是旅居日本,故乡的影子都追随着她在作品中处处可以找寻到。
《寄小读者》里生动地记录着冰心对祖国故土的这种深沉的情:
在《通讯·七》中,她抒写着离开“可爱的海棠形的祖国,在太平洋舟中”的凄恻思念之情;
在《通讯·八》中,客居海外的冰心深切地彻悟:“直至到了海外,在不相识的人中间旅行,祖国呵,远离故土的游子才知道应该付与你的是何等样的爱!”
在《通讯·二十》中,冰心深情地写到:故乡没有这样明媚的湖光,故乡没有葱绿的树林……
北京似乎是一无所有!——北京纵是一无所有,然已有了我的爱,有了我的爱,便有了一切!灰色的城围里,住着我最宝爱的一切的人。飞扬的尘土啊,何时容我再嗅着我故乡的香气……
她在《通讯·二十九》里写到结束三年留学光阴,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多么激动的心情:“我回家了!这‘回家’二字中我道出了感谢与欢欣之泪!……故国的新秋来了,新愈的我,觉得有喜悦的萧瑟!还有许多话,留着以后说吧,好在如今我离着你的近了!”
对祖国故土的深挚浓郁的爱如烈火一样炽,如美酒一般醇香!这种对祖国故土深深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真切地感动了广大的读者,一种明净、纯真的情愫,一种热烈、执著的 情感 ,在读者朋友的心海中悄然升起。
读冰心的散文,既像欣赏一首首优美的抒情诗,又如品味一幅幅多彩的风景画。冰心告诉我们“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垂,也不是悲凉。”
她那行云如水的文字,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真、美、爱的空间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她以 情感 人,以爱暖人,以美示人,轻轻地弹拨着我们的心弦,使我们的思想在瞬间得到启迪, 情感 在瞬间得到熏陶,心灵在瞬间得到纯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