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第1张

唐《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哇!倒霉,倒霉,冯唐老了,李广难封。”

“初唐四杰”王波因得罪唐高宗于0755年至79000年间被流放。他去交趾看望父亲,途经洪州,正逢重阳节。鸿州太守颜大宴宾客,吟诗作乐。

王波在桌上即兴《檄英王鸡》,自己感慨:“运气参差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老得很快

“凤堂易衰老”的典故来自《滕王阁序》。

汉文帝时,冯唐为臣。他一开始就以孝顺著称,被拜为中央刺史。因为他正直无私,勇于建言,自私自利,所以总是处处被排挤,直到头发花白,老了,没有被提拔,只是个大臣。

以孝顺著称的冯唐被推荐为中郎将,侍奉文帝。郎官是汉朝的一个低级官员,职责是担任宫廷侍卫。一般都是年轻人做这种工作,冯唐在关的时候就已经很老了。有一次文帝坐车经过冯唐的官署,问冯唐:“为什么老人们还在当官?”家在哪里?冯唐说他是戴军人。汉文帝曾经做过代王,所以他说:“我在代郡的时候,我的食监高渠多次跟我谈赵江在里奇的才能,讲他在巨鹿城下如何打仗。现在每次吃东西总会想起巨鹿之战里的里奇。你认识这个人吗?”冯唐答道:“他指挥不如廉颇、李牧。”文帝曰:“何以言之?”冯唐说:“我祖父在赵国的时候,担任过带兵的职务,和李牧交好。我的父亲曾经是一个代理人,他与赵的将军里奇非常接近,所以我可以知道他们是谁。”文帝听了冯唐的故事,非常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就是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将军。如果有这样的将军,我还担心匈奴吗?”冯唐说:“我看廉颇和李牧就算得了,陛下也不会任命他们。”汉文帝很不高兴。当他回到皇宫时,他变得越来越生气。他召见冯唐,骂他:“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你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认罪道,“卑鄙的人不知道如何回避禁忌。"

汉文帝真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他再次问冯唐:“你怎么知道我不能任命廉颇和李牧?”冯唐回答说:“听说古时候,国王派将军时,跪下推车毂说,国之内由我定,国之外由将军定。军队中所有功勋的奖励都是由将军决定的,他回来后会向法庭报告。这不是一句空话。我爷爷说,李牧在赵国边境指挥军队的时候,用收来的税来奖励部下。这就是为什么李牧能够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北驱可汗,破东湖,灭林林,西剿强秦,南援韩伟。这时候,赵几乎成了霸主。后来,王召继承了王位,他的母亲是一名歌手。他一即位,就听信了郭凯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燕驹取而代之。所以军队被秦人打败消灭了。现在我听说尚维是云中县的警察局长。他用边境的税收来奖励士兵,他也拿出自己的钱。他五天杀一次牛,宴请武官,亲近左右。所以匈奴远离云中郡边境要塞。一旦匈奴入侵,尚维率领军队攻击,并杀死许多敌军。那些军人都是老百姓的孩子,从农村来参军的。他们怎么可能懂法院的法律法规?他们只知道整天苦战,杀敌俘虏,向幕府报功。现在,他们的陛下把他交给了法官,剥光了他的衣服

银河黑女韩晶皇帝即位后,由于冯唐的忠厚老实,很快就被罢官。汉景帝死后,汉武帝即位,匈奴再次入侵边疆。汉武帝也广征贤士,有人推荐冯唐。但是冯唐已经90多岁了,心脏已经不行了,不能再出来工作了。后来人们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年难成大器。

李广很难得到提升

李广的名气比冯唐大得多。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规模入侵,李广作为一个大家闺秀的孩子参军抗击匈奴。因为擅长骑射,杀了很多敌人的头,被任命为汉室朝廷的中郎将。李广曾经和皇帝一起旅行,他经常冲锋陷阵,抵抗敌人,杀死野兽。文帝曰:“可惜!你还没遇到机会。如果正赶上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也不在话下!”从这点来说,皇帝还是很看重他的。

历史上对将军光的评价很高,但李广虽然战功卓著,却至死未仕。《史记冯唐列传》年,唐代诗人王波为李广惋惜,“运势不平,命在旦夕;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李广难封真的很倒霉吗?历史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是感性的,对李广的同情多于理性分析。所以李广封帖难,除了其不幸之外,还有其他原因。

李光,身材高大,手臂细长,擅长骑射。因其动作飘忽不定,作战时动作迅捷,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他做上谷太守的时候,天天和匈奴打仗。他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战斗。以力战的名义。诸侯公孙谢鲲哭着对皇帝说:“李广有才,大话西游,自高自大。他会和敌人作战,怕他死。”皇帝爱才怕死,就把李广调到尚军当太守。老子曰:“锐者,不可永守。”意思是武器太锋利,不易折断。李广自以为无敌,从心底里鄙视匈奴。所以每次为保命而战,匈奴都不算什么。感谢汉朝匈奴人对《孙子兵法》的无知,如果匈奴人懂点兵法,李广很有可能被匈奴人抓住或者杀掉。虽然李广总是身先士卒,奋勇作战,但除了力战,李广不懂战略部署,战术上胜敌一筹。他只以勇敢赢得人,如勇者,自负而妄自菲薄。

李广出雁门攻匈奴。匈奴人多,李广被抓。这说明李广是个勇者,除了一对一,平起平坐,多打少打。只要敌兵再多,李广也是无可奈何,不是战败就是被俘。

李广设计逃跑,李广战败,被斩首,赎为庶人。李广回到巴陵亭已经来不及了,大门已经关了。校尉巴亭趁着一股酒意,对广吼道:“今将军不准夜行,何况你是前将军!”李广又气又无奈。虽然魏拔凌亭喝了太多的酒,但他不偏不倚。当李广再次被皇帝起用为右北平都督时,李广心想:“上次巴陵亭司令不肯出城,所以瞧不起我这位飞将军。这一次,我得杀了他,快点。”于是李广把巴陵亭的赵薇叫到自己的军队里,然后斩了他。这说明李广心胸太狭隘,容不得对自己有意见的人。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上能驰骋。”李广心里装不下一个小小的巴陵亭尉。可见李广太狭隘,成不了大事。如果李光不杀巴陵亭队长,巴陵亭队长必然会感到内疚和自责,感激李光不杀的恩情,他会

当代御史韩安国在狱中遭到狱吏田家的羞辱。韩安国说:“你不怕我死灰复燃吗?”田是个很幽默的人:“你再火,我就尿尿杀了它。”韩安国后来被尊为梁内氏。田家之后,逃亡。更幽默的是,韩安国说,“如果你不逃跑,你就不会杀人。若逃走,必灭九族。”田不敢离开,又向坦白。韩安国笑着说:“你可以帮我撒尿。”韩安国不仅放走了田家,还对他很好。这是韩安国大人不关心坏人的态度。但是李广不能。

李广拿不住官阶,就向占星家王朔诉苦说:“自从汉朝北击匈奴,我就在其中。但是,其他将军都是官衔,我却没有官衔。难道我的命运不是做官吗?”王朔说:“你想想,你做了什么坏事吗?”李光说:“我最后悔的是杀了投降的八百人。”王朔曰:“祸大过杀降,将军不可封。”杀俘虏在古代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何况杀了八百人。因此,李广将受到惩罚。果然,李陵投降匈奴后,李广家族没落了。

李广参加漠北决战的时候,卫青的将军,卫青让李广从侧面进攻,但是李广那种卑微的勇夫思想的劣根性又出现了。他作为先锋打得不错,但是卫青没有答应李广的要求,李广一怒之下回去了。第一,卫青了解李广,李广自以为是,不服从命令,没有大局感,不能胜任与敌小规模作战;二是卫青看到李广年纪大了,体力不支,精力不济,李广急于封侯,想在最后一博出一份政绩。所以,在他急于求成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失误。所以卫青还是理智的拒绝了李光有据可查的要求。但即使李广从侧面进攻,李广也没有成功完成任务。他带队失利,没有及时迎击卫青主力,甚至让单于逃脱。卫青责备了李广几句。李广顿时觉得心酸:“光杰跟匈奴打了七十多年。幸好山雨的兵从将军那里出来,将军回到广步,迷了路。难道不是天堂吗!况且我六十多岁了,不能再当刀笔官了。”然后他用刀子割伤了自己,悲惨地死去,所有的人听到后都哭了。最后,李广失去了做诸侯的最后机会。

说到与匈奴的大战,李广并没有取得胜利,但在“七国之乱”中,李广跟随周亚夫平定吴楚联军,立下战功。吴看中了的才能,私下授予李广将军大印。李广什么都不知道,就收下了。当时,刘武想当皇帝,他想等待被逼宫的那一天。他希望李广支持他,这一点汉武帝刘启很理解。当时李广为什么会接受普印?李光目光短浅,分不清利害,还是有点原因的。他认为自己立下了战功,王曦梁将其授予普莱恩特将军。这是我的奖励,我想拿回北京炫耀一下。结果李广惹怒了皇帝,一点奖励都没有。老子曰:“视己为无知者,视己为无名者,自降无用者,自吹自擂者,不长久。”但是李广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太天真了。

不可否认,李广很忠诚爱国,但毕竟李广的性格缺陷和能力不足。虽然在小规模的战斗中,但他的勇猛和冷静的大将气度只能让李广名声大噪。在大战役中,李广总是屡败屡战,没有什么大战绩可言。所以李广至死都不能封侯。缘分!

“冯唐易老”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冯唐列传》,“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冯唐易老:冯唐是一位国家大臣,在汉文帝时期,就做到了上郎官的官位。但是因为其性格太耿直,所以时时处处遭到排挤,到年事已高也没有升迁。后来冯唐抗击匈奴有功劳,可因为疏忽而多上报了8个首级的斩获,而受到惩罚。

后到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代,他非常欣赏冯唐的才华,于是就派人召冯唐进宫准备授予官职。可是冯唐年事已高,再也没有精力为国效力。

李广难封:李广一生屡经磨难,战功卓越却未得封爵。但是这样一个名将,在连年用兵、军功易得的汉武帝时代,居然没有博得封侯。用以慨叹功高不爵,命运多舛。同“李广未封”。

出处: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

原文节选: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译文: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

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觉着神清气爽,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也是欢乐无比。

北海虽然十分遥远,雅浩的宫殿可以联通;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扩展资料

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参考资料:

-滕王阁序

1、“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一句诗词,出自唐·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一句。拼音:féng táng yì lǎo ,lǐ guǎng nán fēng 。

2、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两个典故。冯唐易老,形容老来难以得志。李广难封,是指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

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

原文: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译文:唉!命运不顺,路途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不是没有贤明的君主: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

扩展资料:

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意思是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出自唐·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一句。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两个典故。“冯唐易老”形容老来难以得志。“李广难封”是指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初唐四杰”的王勃因《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到交趾探望父亲路经洪州,恰逢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大宴宾客,吟诗作乐。王勃在席上即兴作《滕王阁序》感慨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二楼错了,这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句子。

  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郎官是汉代的初级官吏,指责是担任皇宫侍卫,干这活的一般都是年轻人,冯唐作郎官时年纪已经不小了。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说是代郡人。汉文帝曾经做过代王,就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很不高兴,回到宫里,越想越窝火,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汉文帝还真是个有道明君,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他一即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溃兵败,被秦人俘虏消灭。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边地的税金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弄的懂朝廷的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现在,他们只是因为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文帝听了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皇帝的节符,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

  马迁记述的冯唐事迹,由此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是个耿直的人,这样的人坏事往往是坏在嘴上。中国人好面子,尤其是在官场混的人,失了面子就等于失了官威。冯某人不懂这点,即使是皇上也敢冲撞,一般的上下级就更不消说了。汉文帝有容人之量,这样的人在地球上是凤毛麟角,所以冯唐也就只能是被人逐出官场,虚耗时光,抑郁变老。司马迁的《史记》从横几千年,有多少人物风云际会,能为冯唐这么个小人物立传,自有其立场,司马迁自己说他和冯唐的儿子冯遂关系不错,大概是从冯遂那里知道了冯唐的事迹,否则的话,历史肯定会淹没这个人的事迹。一千多年后,苏东坡被贬密州,想起了冯唐的故事,在《江城子,密州》的词里咏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自比魏尚,期待着大宋皇帝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人物来为其平冤昭雪,可惜大宋的皇帝不是汉文帝,亦出不了冯唐那样不通世事的老郎官。

  李广的名气要比冯唐大的多,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从这件事来看,皇帝还是很看重他的。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可是由于梁孝王私自把将军印授给李广,回朝后,朝廷没有对他进行封赏,调他任上谷太守。当时梁王有窥视帝位的野心,李广缺乏政治上的敏感,引起了当朝皇帝的疑忌。有一次,皇帝派了一位宦官跟李广熟悉与匈奴战事,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于是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把俘虏捆绑上马之后,却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武帝即位后。左右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禁卫军长官。后来又任命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李广和已故颖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一起隐居在兰田,常到南山中打猎。曾在一天夜里带着一名骑马的随从外出,和别人一起在田野间饮酒。回来时走到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大声喝斥,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许通行,何况是前任呢!”便扣留了李广,让他停宿在霸陵亭下。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韩安国),韩将军迁调右北平。于是天子就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生到死,做二千石俸禄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李广身材高大,两臂如猿,他善于射箭也是天赋,即便是他的子孙或外人向他学习,也没人能赶上他。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然后比射箭,按射中较密集的行列还是较宽疏的行列来定罚谁喝酒。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李广射箭的方法是,看见敌人逼近,如果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弓弦之声倒地。因此他领兵有几次被困受辱,射猛兽也曾被猛兽所伤。

  没过多久,郎中令石建死了,于是皇上召见李广,让他接替石建任郎中令。元朔六年李广又被任为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从定襄出塞,征伐匈奴。许多将领因斩杀敌人首级符合规定数额,以战功被封侯,而李广的军队却没有战功。

  过了两年,李广以郎中令官职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张骞率领一万骑兵与李广一同出征,分行两条路。行军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的士兵都很害怕,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骑马往匈奴军中奔驰。李敢独自和几十名骑兵飞奔,直穿匈奴骑兵阵,又从其左右两翼突出,回来向李广报告说:“匈奴敌兵很容易对付啊!”士兵们这才安心。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汉兵死了一半多,箭也快用光了。李广就命令士兵拉满弓,不要放箭,而李广亲自用大黄弩弓射匈奴的副将,杀死了好几个,匈奴军才渐渐散开。这时天色已晚,军吏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是李广却神态自然,更加注意整顿军队。军中从此都很佩服他的勇敢。第二天,又去奋力作战,博望侯的军队也赶到了,匈奴军才解围退去。汉军非常疲惫,所以也不能去追击。当时李广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朝。按汉朝法律,博望侯行军迟缓,延误限期,应处死刑,用钱赎罪,降为平民。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封赏。

  当初,李广的堂弟李蔡和李广一起侍奉文帝。到景帝时,李蔡累积功劳已得到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武帝时,做到代国的国相。元朔五年(前124)被任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右贤王有功,达到斩杀敌人首级的规定,被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前121)间,代公孙弘任丞相。李蔡的才干在下等之中,声名比李广差得很远,然而李广得不到封爵和封地,官位没超过九卿,可是李蔡却被封为列侯,官位达到三公。李广属下的军官和士兵们,也有人得到了侯爵之封。李广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闲谈说:“自从汉朝攻打匈奴以来,我没有一次不参加。可是各部队校尉以下的军官,才能还不如中等人,然而由于攻打匈奴有军功被封侯的有几十人。我李广不算比别人差,但是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我的骨相就不该封侯吗?还是本来就命该如此呢?”王朔说:“将军自己回想一下,难道曾经有过值得悔恨的事吗?”李广说:“我曾当过陇西太守,羌人有一次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在同一天把他们都杀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王朔说:“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李广不久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出边塞以后,卫青捉到敌兵,知道了单于住的地方,就自己带领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回绕远,而且大军走在水草缺少的地方,势必不能并队行进。李广就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却命令我改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敌的机会,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

  大将军卫青曾暗中受到皇上的警告,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敌,恐怕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那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出征,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前将军李广调开。李广当时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要求大将军收回调令。卫青不答应他的请求。一气之下,李广没向卫青辞行就回到军中,从东路进发了。军队没有向导,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大将军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了,卫青没有战果只好回兵。大将军向南行渡过沙漠,遇到了前将军和右将军。李广谒见大将军之后,回到自己军中。大将军卫青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还要给天子上书报告详细的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卫青派长史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

  李广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其一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与匈奴对战的战场上,最终不得封侯,对当时的一个军人来说,是个极大的缺憾。其实李广的机会是有的,汉家皇帝也很欣赏他,虽说没有军功,但凭着其勇敢也屡次获得升迁,但命运却每到关键时刻就要捉弄他,按现在的人的说法就是这人点背。最后,汉武帝都觉得他命不好,看来只能怪老天爷了。

  大部分人认为李广是没有得到重用,皇帝不知人善任,喜欢用自己亲近的人,比如卫青、霍去病等,但是仔细分析李广的事迹,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不辟刀剑,身先士卒,大概没有人敢和他并肩,大概是个有点像李逵似的人物,但其在深陷绝境时表现出的机智和胆略,又远高出李逵,大概可以和张飞一比吧。缺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与匈奴接战七十余次,尽然挣不到可以封侯的杀敌之数。所以才常常是奋不顾身的陷入绝境,然后再机智灵活地上演一场绝地逢生的喜剧。假如真的把他放在大将军的位置上,我们看到的也许就不是喜剧了。

  司马迁在为人物立传时极其讲究事迹的裁减,关于李广杀霸陵尉的一段,不应该是在褒扬吧?大概是说李广心胸狭窄,只是说的比较婉转罢了,这就是所谓的史笔如铁。从李广的死也可以看出,死的不值,太想不开了。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意思是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

出处唐·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选段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选段翻译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赏析

文章结构严谨而又挥洒自如。作者由远而近,一路逶迤写来,从容优游,奔放潇洒,却又前后照应,脉胳清晰。文中用了不少典故,但用得贴切,没有堆砌硬凑痕迹,而能生动流畅地表达真情实感。文章词藻丰富华美,音调和谐悦耳。

特别是写滕王阁建筑的壮丽和秋日景色,尤其富于诗情画意。脍炙人口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在两种景物的映衬交融中画出秋天傍晚水乡的风光,色彩鲜丽,形象飞动,令人神往。这两句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马射赋》),但境界全新,精彩百倍。

这是出自唐朝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初唐四杰”的王勃因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在探望父亲的路上经过洪州,当时恰逢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大宴宾客,吟诗作赋,王勃在席上即兴作《滕王阁序》感慨自己:“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冯唐列传》。

汉文帝时,冯唐是一位大臣,他当初以孝悌而闻名,被拜为中郎署。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不徇私情,所以时常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年事已高,也没有得到升迁。

汉文帝时期的北方,匈奴族入侵汉朝,汉文帝下令到各地征招平匈奴的将军。这一天,汉文帝经过郎署时,遇上了冯唐,于是两人就将帅之事交谈起来,汉文帝非常欣赏冯唐的才能。冯唐趁此机会向汉文帝申诉了云中太守魏尚被削职的冤案,并恳求汉文帝令魏尚官复原职,让魏尚率兵攻打匈奴。魏尚不负众望,击退了匈奴,冯唐也因为荐贤而升为车都尉。汉景帝即位后,由于冯唐性格耿直,不久又被罢官。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匈奴又来侵犯边疆,汉武帝又广征贤良,有人推举冯唐,可是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不能出来任职。

后来,人们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  李广难封

飞将军李广在历史上的评价颇高,唐朝诗人王昌龄曾赞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是李广纵然战功赫赫,但其至死也没有封侯,但李广难封是真的不走运吗?个人认为对于李广难封侯的原因,除了其不走运外,还有其它方面原因。

李广身材高大,手臂修长,擅长骑射,打起仗来行踪飘乎不定,行动敏捷,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在做太守时,他每天都跟匈奴人打仗,他置个人生死于外,战斗非常勇猛。虽然李广每次都是身先士卒,作战勇敢,但李广不懂战略部署从战术上胜敌人,只是以勇猛胜人,如一介猛夫,自负且轻敌。

李广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李广被捉。后李广设计逃走,回霸陵亭太晚,城门已关闭。被拒之城外,后李广回到军营,下令将霸陵亭处死。俗话说的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李广心里竟容不下一个小小的霸陵亭尉,可见李广气量狭小,不足以成大事。没有宽广气度的人又怎么有担当统领千军万马的重任呢?还有一次,在漠北决战时,卫青让李广从侧路袭击,但李广一介勇夫思想又出现,他请战当先锋,但卫青却没有同意李广的请求,李广怒而回部。他带领队伍迷了路,没有及时和卫青主力部队会合,以至让单于逃跑。他自责后引刀自刭,死的很悲壮,百姓闻之皆恸哭之。最终李广失去了最后一次封侯机会。我们都看得出来李广是很忠诚很爱国,但其性格上的缺陷和大局意识的不足,让他在大战斗中屡战屡败,没有大的战绩可言,因此李广至死难封,实在令人惋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84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