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部关于心理学的经典电影

推荐几部关于心理学的经典电影,第1张

  “心理学**”列表

  《记忆碎片》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记忆碎片》注定不是非一般的作品,**故事其实不太复杂,但很难看懂,这是由于它采用两条平行故事线,一条倒叙,以彩色呈现,另一条顺叙,以黑白呈现,两条线每隔几分钟穿插一次,直至片尾天衣无缝地与片头衔接在一起(观看者可注意何时衔接到了一起)。

  《记忆碎片》的总摄制经费仅够《珍珠港》举行开幕典礼(500万美元),但它证明了好**不是金钱堆出来的。

  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和最佳**剧本两项提名,此外还赢得39项国际大奖和26项提名。

  《机械师》:精神分裂片,侧重表现精神分裂者的状态,悬念设置更合理

  发行时间:2004年

  **导演:布拉特·安德森 Brad Anderson

  **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Trevor Reznik

  詹尼弗·杰森·利

  如果你喜欢《拳击俱乐部》(Fight Club)或者《纪念品》(Memento)这一类型的**,那么你一定不能错过本片。

  《死囚168小时》:对一名死刑犯的心灵挽救

  片名"Dead Man Walking"是狱警们发明的俚语,指死囚犯临行前从牢房到行刑地点走的那段路。

  导演: 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即《肖申克救赎》中的主角

  主演: 苏珊·萨兰登 克莱希·布朗

  1995年奥斯卡奖

  最佳女主角奖:苏珊·莎兰登

  提名最佳男主角奖:西恩·潘

  提名最佳导演奖:蒂姆·罗宾斯

  提名最佳歌曲奖:布鲁斯·斯布林斯顿

  感觉一般 记得看了不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搏击俱乐部》:严重失眠症带来的人格分裂

  导演:大卫·芬奇 David Fincher

  主演

  爱德华·诺顿

  布拉德·皮特

  海伦娜·博纳姆·卡特

  荷尔蒙分泌直线上升

  《心理游戏》:治愈童年看见父亲跳楼的创伤

  这是大卫芬奇的一部作品,介于《七宗罪》和《搏击俱乐部》之间,迈克尔道格拉斯、西恩潘主演 1997年

  《安东尼菲舍尔》:一次艰难的心理治疗

  导演:丹泽尔·华盛顿 编剧:安东尼·菲舍尔 主演:德里克·卢克

  级别:PG-13(暴力、粗口及虐待儿童情节)类型:传记、黑人**片长:117分钟发行:福克斯探照灯公司FoxSearchlightPictures

  上映日期:2002年12月20日

  官方网站:www2foxsearchlightcom/antwonefisher

  《美丽心灵》:进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心 偏执型精分患者

  2001年12月13日

  导 演: 朗·霍华德 Ron Howard

  2001年12月13日 ( 美国 )

  本片荣获8项奥斯卡提名,最终夺得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女配角4项大奖。

  算是大的观众群

  《火柴人》:患有强迫症的骗子的行骗生涯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演员

  尼古拉斯·凯奇

  山姆·洛克威尔

  貌似有喜剧成分 没看过 但凯奇出演的作品不用怀疑。

  大象elephant (2003)

  心理学看点:西方的马加爵事件 — 教育 / 犯罪心理学

  艺术性:*****

  观赏性:***

  导演: 格斯 范 山特 演员大部分是波特兰当地的高中生

  ID/ IDENTITY/杀人游戏(2003)

  心理学看点:DID(Dissociate Identity disorder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旧称MPD,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多重人格障碍)

  艺术性:***

  观赏性:****

  导 演: 詹姆斯·曼高德

  十个此前相互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被迫聚集在这个摇摇欲坠的破旅馆中,等待着越来越深的恐惧降临:十个人,正在一个接一个被有计划的谋杀……在死神面前,他们恐惧、颤抖,人人陷入疯狂的猜测中,理性正在慢慢远离。

  La pianiste/钢琴教师/(Austria)(2001) 心理学看点:千载难逢的一部狠片,继《蓝丝绒》以后最卓越的性心理变态**杰作

  2001戛纳**节最佳男女主角及评委会三项大奖

  同名半自传体小说作者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获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Das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实验(2001)

  提名欧洲**奖最佳**

  心理学看点: 社会心理学实验 — 人性的残暴

  艺术性:****

  观赏性:***

  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

  由《劳拉快跑》男主角主演,讲一次科学实验:找二十个普通良民,随机分成两组,八个狱卒十二个囚犯,来模拟一周的监狱生活。开始时大家嘻嘻哈哈,后来狱卒开始使用权力维持秩序,随后发展到滥用权力、私刑、发泄个人情绪、最后组织实验的几个科学家都被“狱卒"们抓了起来,项目负责人被杀。"实验"揭示了这样一种残忍的人类本性,在持续增长的压力之下,人性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教授们的预计,每一个事件导致了不可避免的灾难

  /圣女贞德(1999)

  法国凯撒奖八项提名

  心理学看点:人的信仰何来? 精神分裂

  艺术性:****

  观赏性:****

  别弄错版本

  本能(1992)

  心理学看点:弗洛伊德性与暴力的本能

  艺术性:***

  观赏性:****

  为了欣赏沙姐著名的坐椅子情节而看的,只是惊艳而已。

  沉默的羔羊(1991)

  1992奥斯卡获奖片

  心理学看点:变态心理学

  艺术性:****

  观赏性:*****

  除了KB气氛的营造,影片的社会命题也很有嚼头。police为了捉一名杀人狂魔而不得不求助于另一名杀人狂魔,这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荒诞与讽刺意味。影片一直在寻找人类社会的KB之源,最后得出了一个“由于秩序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反过来危及秩序的犯罪病例”的结论,这使得影片从另一层面上讲又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本片获第六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改编五项大奖

  rain man/雨人(1988)

  1989奥斯卡获奖片

  心理学看点:浓墨重彩地展现了自闭症的典型症状

  0观赏性:*****

  挺闷的开头

  Blue Velvet /蓝丝绒(1986)

  1987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

  心理学看点:展现了各种性心理扭曲的场景

  /爱德华大夫(1945)

  1946奥斯卡提名

  心理学看点:失忆症

  艺术性:***

  观赏性:***

  其他:

  《灵异第六感 》— 儿童心理

  《歌西卡》 — 失忆

  《失忆》— 短时记忆缺失

  《失眠

  《心灵捕手》 (1997) — 精神分析

  《第八日》(1996) — 唐氏综合症

  《梦旅人》— 精神病-歇斯底里

  《美国精神病》I、I I — 犯罪心理学

  《穆赫兰道〉《妖夜荒踪》《后窗》希区柯克 经典就是经得住时间洗刷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肖申克的救赎》

  《七宗罪》

  《再见,俊》(金荷娜)

  《催眠》

  《迷墙》

  《费城》

  《男孩不哭》

  《心灵捕手》

  《晚娘溺水的鱼》

  《七宗罪》

  《亚特兰蒂斯之心》

  《切肤之爱》

  《阴阳师

  《简单的血腥》

  《移魂女郎》

  《天堂的小孩》

  《谁说我不在乎》

  《东邪西毒》

  《激情黑寡妇》

  《弦动我心》

  告诉她 阿莫多瓦

  卡多什 以色列

  忧郁星期天

  372度/巴黎野玫瑰

  猜火车

  发条橙 库布里克

  洛丽塔 杰珠埃恩斯

  大逃杀 北野武

  第六感 布鲁斯威利斯

  理发师的情人 意大利

  鹅毛笔

  罗丹的情人 伊莎贝拉阿佳妮;厄德帕迪约

  日瓦戈医生

  西伯利亚理发师

  黑暗中的舞者 比约克;凯瑟琳德纳芙

  跳出我天地 比利埃略特

  性谎言录音带

  活着 葛优

  我和我的朋友 (挪威)

  儿子的房间 (意)

  高跟鞋 阿莫多瓦

  我的秘密之花 阿莫多瓦

  无颜

  罗生门 黑泽明

  悲惨世界

  韩国:

  《老男孩》 惊人的黑色惊人的暴力惊人的浪漫

  等杀人3部曲

  《老师的恩惠》老师可以育人亦可害人,血腥但值得人们深思。

  《爱的蹦级 》同性 这部算不算呢 拍的肯定没问题

  《漂流欲室》用一种毁灭一切的方式,证明了爱情是唯一崇高的东西,金基德的水,岛情节

  《杀人回忆》它证明了**可以做零缺憾,永远的韩国**第一。

《黑天鹅》观感:成长的蜕变

  自幼便深受母亲艺术熏陶的妮娜,在出落成美貌动人的大姑娘时,也已然成为纽约一个著名的芭蕾舞团的当家演员之一。而母亲的固执与特立独行似乎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女儿的成长。眼下,年轻上劲的妮娜正迎来自己事业上的第一个机会,就是参演并竞争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女一号。导演托马斯也早已看出妮娜的潜质,并对她进行了适时的提点。然而,托马斯所要求的这个女一号不但要求拥有舞剧中白天鹅的高尚、纯洁与善良,还要兼具黑天鹅的邪恶、狡诈、激情与*荡。在竞争中,妮娜不出意外地展现出了她天赋异禀的白天鹅的美貌与品质,而她有力的竞争对手莉莉也在对黑天鹅的演绎中精彩迭出,双双赢得了导演与同行的赞叹。结果是,妮娜与莉莉的竞争不可避免,甚至从艺术表现的层次一步步上升到了精神扭曲攻击与纠缠的局面。钩心斗角、自残甚至同性恋接连上演。妮娜也步步踏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妮娜出现了幻觉,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在幻觉中杀死了竞争对手,其实伤害的是自己,为了完美像白天鹅一样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撇开艺术欣赏,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去看,影片中无处不存在精神分析的味道:

  女主角妮娜有一个强权、控制欲望极强、期望值极高的母亲。丈夫的缺失、事业的失利,母亲把女儿视为精神支柱,视为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为了生下你,我牺牲了自己的事业” 像一句咒语 ,禁锢着妮娜,只能做一个“贴心的女儿”,任凭妈妈控制着,包括从被迫小弹钢琴、吃多少蛋糕、穿衣服、脱衣服、剪指甲,用爱控制着女儿,干涉着女儿的隐私。从小被迫去学芭蕾舞(剧中母亲说:“如果不是我跟着你学芭蕾,你早就放弃了”),长大后成为纽约一个著名的芭蕾舞团的当家演员之一。母亲的愿望、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妮娜,并且内化成自己追求的目标。妮娜和母亲的关系便是母亲用压力和期许来引导或者是纠正妮娜的前行方向,不能走岔路,不能反抗,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情绪,否则,便会如同在妮娜得到领舞的资格后她让妮娜吃蛋糕一样坚持执拗。粉红色的睡衣、外套、床单、满屋子的毛绒玩具都喻示着妮娜这个28岁的小女孩。

  随着内在的潜意识里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导演,假想敌lily的启发,妮娜对控制、束缚的代表妈妈发出怒吼:滚 ,并告诉她:“你的乖女儿死了”。 当母亲发觉“黑天鹅”这个角色吞噬了女儿,为时已晚,母亲的价值观人生观已深深的植入女儿内心,对成功的向往、好胜心、追求完美比自己更胜一筹。成长的过程不只有快乐,更多的是痛苦、迷茫、恐惧,就像蛇的蜕变,自己找一块砺石硬生生的剥掉一层皮,很痛;还有有很多的欲望、诱惑,该何去何从,该怎样去寻找自我——嗑药,去酒吧放纵,交同性恋朋友,很迷茫;恐惧自己内心一些不被妈妈认可和被自己压抑的欲望。所有这些方面都形成妮娜内心的冲突。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影片中的人物都可看作是妮娜的不同人格类型:1)母亲,象征着被内化了的超道德感、权威;2)导演,又是权威、又是内心的智慧老人,引导着妮娜的成长,“战胜自己才能凤凰涅槃,化茧成蝶。”“自己才是自己表演的羁绊”;3)假想敌lily,是妮娜压抑了的本能愿望:性、自由。

  为了将妮娜内心的成长视觉化,**里用了大量的隐喻性镜头:

  1 母亲作画——是在画自己希望成为的女儿,在现实生活中,母亲也是在按照自己的愿望雕刻自己的女儿。

  2一次次被自己抓破的脊背,指头流血——成长的觉醒,隐喻着妮娜决心破壳而出的自我,需要付出代价;

  3一次次被妈妈剪掉指甲——隐喻着妈妈再次失去的恐惧心理(失去了丈夫和事业),阻挠妮娜自我的发展成长;

  4粉红色的睡衣、外套、床单、满屋子的毛绒玩具都喻示着28岁的妮娜被妈妈当小女孩一样教养;

  5撕掉手指的皮肤——妮娜尝试着去蜕变,但是很痛,就浅尝辄止了,但是自主、自由的欲望不时的冲撞着自己(抓破脊背,破茧而出);

  6黑天鹅的翅膀——象征着超越,从压抑情形中解放出来。

  7手指流血——意味着内心的冲突,对母亲背叛的罪恶感。

  8和莉莉的同性爱——人格的整合愿望:单纯、可爱 、脆弱 、顺从 无主见的“白天鹅”与反抗、自主、桀骜不羁 、敢爱敢恨的“黑天鹅”的整合。黑白天鹅的互换与成长正贴合妮娜由压抑控制中的人格,向开放自由的个性的转变。它代表的是欲望、挣扎、不懦弱,和不掩饰、不压抑一切渴求。

  9妮娜的自杀死亡——喻示着有着追求完美人格特质的最终结果,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部影片的剧情中有心理学的背景,特别是一些潜意识的东西,是比其他类型的**更高一个境界、更受人们欢迎的缘故吧,虽然故事让人们心情很沉重,但是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特别是对那些做了父母亲的人们。

  感觉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不只是一个导演,还是一个精神分析大师,否则不会拍出这么专业的心理**。很欣赏他!

心理惊悚片《黑天鹅》:潜藏在心中的黑天鹅

  影片《2012》等一系列灾难片在讲述人类或地球灭亡的背后,反应的是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而心理惊悚片《黑天鹅》讲述了一位舞蹈演员为追求一个角色,不堪承受过重压力,精神崩溃乃至死亡的故事,其背后反应的则是人类对于虚无的恐惧。

  2010年,导演阿伦诺夫斯基的新作《黑天鹅》,作为第67届威尼斯影节的首映影片,并入围该届**节金狮奖。这是一部关于芭蕾舞歌剧《天鹅湖》的心理惊悚片,影片展现了女主人公妮娜出演歌剧中白天鹅与黑天鹅两个角色,前前后后其内心出现的种种恐怖幻象。

  原来,在歌剧《天鹅湖》中有两个重要的角色——白天鹅和和黑天鹅。白天鹅善良、美丽;黑天鹅却邪恶,极具诱惑力。白天鹅本是一位美丽的公主,因中了魔王的咒语,被变成了一只天鹅,只有在午夜之后她才能恢复人形。有一天,白天鹅在湖边偶遇打猎的王子,她向王子倾诉了自己的身世,王子深深的怜惜转变为爱情,他决定要救出天鹅公主。白天鹅告诉他,只有一个真心爱她愿意为她死的人,才能解除咒语。于是,王子准备举办晚宴,请白天鹅赴宴,并真诚地向她求婚。但是,魔王让自己的女儿扮演成了天鹅公主的样子,只不过穿了黑色的衣服,去参加宴会,诱惑王子。王子以为这只黑天鹅就是天鹅公主,于是跟她双双起舞,并宣布订婚。白天鹅在窗外一声绝望的悲鸣,振翅飞去……

  

  影片《黑天鹅》讲述的不是《天鹅湖》中的神话故事,而是关于芭蕾舞演员妮娜的故事。妮娜是纽约剧团中一名出色的芭蕾舞演员,她自幼练习芭蕾舞,技艺出众,并且乖巧、漂亮,很讨人喜欢。这很大程度上应该得益于她严厉而冷酷的母亲,在母亲的管教下,妮娜从小就是个特别听话、刻苦的乖女儿。但是也正因此,妮娜的身上少了一种奔放的激情,青春及性的活力在她身上得不到体现。妮娜更多是以小心翼翼地跳好每一步来追求完美,自我压抑而缺少情感的释放。因此,在剧团要重拍歌剧《天鹅湖》时,妮娜是担任白天鹅角色的不二人选;但是黑天鹅的角色,其带有邪恶、诱惑的特征,妮娜一时无法完成角色的转换。

  而歌剧总监托马斯要求新演员能够同时饰演黑白天鹅两个角色。众所周知,在《天鹅湖》中,黑白天鹅是极其重要的角色,出演该角色的演员不但会事业会更上一个台阶,而且还可能会一举成名。妮娜心中极度渴望饰演这两个角色。于是,妮娜一个人找到歌剧总监托马斯,向她表明自己希望争取到这个机会。托马斯最终答应了让她来演这两个角色,但要求妮娜要学会释放情感、展现诱惑,并在这方面一直诱导她。而剧团中还有位舞蹈演员莉莉,天性大胆活泼,充满活力,她所表演的黑天鹅不但获得众人的赞赏,也得到了托马斯的认可。虽然,莉莉是作为黑天鹅的替补人选,但这也给妮娜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妮娜一方面刻苦练习,一方面却始终心存恐惧,怕有人与她争夺这个角色。整天拼命的练习,精神的高度紧张,使妮娜感到身心俱疲。一开始她练习黑天鹅的舞段时,就不小心扭伤了脚;后来因长期的练习,她的脚趾也因鞋子绑得过紧,脚趾都都快粘到一起了。更恐怖的是,妮娜的背部不断地出现伤痕,应该是压力过大时自己用手抓挠的;她还在洗手或洗澡时,看到自己的指甲里不停地渗出鲜血——当然这是妮娜出现的幻觉。后来妮娜不断出现幻觉,有一天晚上莉莉拉她出去玩,回来后妮娜感觉自己愉快地和莉莉在一起偷换——但是莉莉那晚并没有跟她回家;还有一次她独自练习的时候,听到响动,跑过去却看到了总监托马斯正在和莉莉做爱——其实也没有这回事。这个时候,妮娜身上已经出现了黑白天鹅并存的双重人格。

  在最后的演出中,妮娜一开始不小心动作失误,使得托马斯大为光火。后来妮娜来到化妆间,又发现莉莉在化妆间里,并讽刺地说不如把黑天鹅的角色让给她,于是两人激烈地争吵起来,妮娜失手用玻璃碎片刺死了莉莉——当然,这个莉莉也是妮娜自己。妮娜把莉莉的“尸体”拖进了洗手间,当她再次进入化妆间,鲜血从门缝下流出来,妮娜用毛巾堵住了门缝。就在这时,莉莉却敲门前来向妮娜祝贺,称赞她演得很好。妮娜惊讶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当她再去检查毛巾时,下面根本没有鲜血,洗手间里也根本没有尸体。这时她发现她刺的是自己,玻璃还留在自己的腹中。妮娜悲伤地留下了眼泪……

  就在妮娜悲伤地流泪的同时,我的心头也在不停震颤——一个人就这样杀死了自己,而她不过是追求饰演一个角色而已,值得吗再细细思考,妮娜的这种举动,反应的恐怕是人类对于虚无的恐惧——死亡有什么可怕——正如北欧神话关于奥丁的传说写道:“富人会死,亲人会死,而且你也会死,但我知道一样东西不会死,那就是每个人对死去的人的评价。”不朽的名声成了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在现实生活中为追求成名而“杀死自己”的不在少数,影片不过是以夸张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这一现象而已。看看,我们人多少人一天在电脑前坐十几个小时,辛勤工作;又有多少人在深夜喝咖啡提神、抽烟刺激神经,加班加点。现代社会慢性疲劳和过劳死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他们不过是无法抵抗生命中的那点虚无。

  生命固然需要工作和努力,不然生活会空洞,没有意义。但是,生命的本质却不是工作,更不是通过工作获取成功或者成名。生命是一种自然的历程,是活完自己的命,其他的都是辅助。我们可以追求成功,也可以有目标,也可以挑战自己,但是要记住,这些都是为了使生命更有意义,而不是抹杀生命,获取声名。正如《庄子·养生主》中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理解庄子的这一段话千万不能截取前两句,庄子的真正观点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危险啊!知道了还这样,真是危险极了!

  看来,庄子的对生命的了解还是最透彻的。庄子认为,生命是人生的大事,对此人们要有理性的思考。在思考生命的问题时,人类要把思维的方向转向自身,不要将生命的过程当成是社会目标的附属物,不要汲汲去追求世俗的东西,要保守生命本身的需求。庄子那段话的后半部分是,“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就是庄子的生存哲学,所谓“保身”是指社会生活中让自己不受社会非理性的伤害;“全生”是指以生命本身为生命活动的目标,人生存就应该要维护一个完整的生命;“养亲”是指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关注和照顾;“尽年”是指“全寿而归”。这才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并不是所有的白天鹅都要能饰演黑天鹅才行,做好自己的白天鹅也很好!

  一旦我们理解了生命是自然的,我们便不会再那么恐惧虚无。因为人生本来就是虚无的。话说庄子妻死,他鼓盆而歌,就是领悟了这个道理。庄子说:“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庄子的妻子死时,一开始他也伤心至极,但后来想想,人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连形体、最原始的气也没有,一切都是从混沌中开始,最后才有了生命。人的生死,就跟春夏秋冬的更替一样。因此,人死了并没有什么好悲伤的,虚无也没什么好恐惧的。因为我们都是从虚无里来,并且最好都要到虚无里去。

  希望妮娜的死是走进了虚无,也是走出了虚无;希望人类都能够进出虚无而毫无畏惧。

七部直击心灵的心理学纪录片!

第一部: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第二部:人生七年! Seven Up!

第三部:十分钟速成课-心理学第一季 Crash Course:Psychology Season 1

第四部:探索心理学 PBS Discovery Psychology

第五部:幸福实验室

第六部:北鼻异想世界 The Wonderful World of Babies

第七部:新星-什么是梦 NOVA: What Are Dreams

心灵捕手,相信这是一部学心理咨询的人都会看的影片!

作为心理咨询师,**中有太多值得我们体会和深挖的内容了。

我们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解读一下,作为来访者的Will和咨询师的Sean,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的咨询实践,有什么启发!

我们先看影片中Will的特点:

有才

真正的高智商,智商达到到连一生都在研究数学问题的教授无法企及的高度。

攻击性很强

从他平时的做事,经常打架斗殴的事情上看,Will的肢体上的暴力倾向是非常明显的,加之高智商,语言的暴力也非常明显,只是更多的是用智商去碾压周围的人,包括哈佛大学的学生,心理咨询师等。有仇必报,**开始时,Will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殴打了幼儿园时期,欺负过Will的人。

同伴关系很好

Will的三个小伙伴是他真正的朋友,真正接纳Will的人。正是因为有这些朋友,才使得Will有一种家庭的感受,即使自己的才华在这样的环境中格格不入。Will身上有很重的分离焦虑,而使得Will在没有其他变故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也不会离开朋友们远去。无需多言,你关心我,我能感受到,这就是最亲近的人。为数不多的亲密关系,Will是不愿破坏的。

大家看到Will的感受是:真厉害!有趣的灵魂!可是自己却浪费着那天赐的才华!如果我有,那该多好!Will应该去做数学大师!应该去为国效力!不应该窝在一个地方做谁都可以做的工人!你应该……可是你却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太可惜了!我得每天见到你,看你是不是变化了。

当我觉察到,我们有了太多应该,太多可惜,太多对他欲罢不能,太多不得不关心他的感受时!我发现这是我们的反移情。

**中,貌似每个人都对Will欲罢不能,所有人都欣赏他的才华,所有人都将过多的关注投注于他,这样看来,Will给别人的感受:快来看看我,我很厉害,可是我就是不愿意使用我的才华,我就浪费他!可惜吧!懊恼吧!我就是拥有你想拥有而拥有不了的东西!打我呀!?

对,就是这种让别人抓狂的感受,Will要让他身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后悔抓不住的感受。

而这种感受,恰恰是小时候的Will感受到的,想要得到却得不到的感受。这个是典型的,克莱因所谓的“嫉羡”。

嫉羡的本质是,我想要破坏一个人,因为这个人占有了某种我渴求的东西!嫉羡与嫉妒不同,嫉妒是三个人的关系,女人因为一个男人爱了其他女人,不爱自己而嫉妒;而嫉羡是两个人的,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太有魅力又单身,就是不爱这个女人!这就是嫉羡。

嫉羡最早说的是婴儿羡慕自己的母亲有乳房可以给自己吃奶,婴儿渴求想吃就吃!而自己又无法控制母亲的乳房!没办法控制怎么办呢?就像破坏它!现实中孩子也会撕咬母亲的乳房,就是这个原因!这种复杂的情感,就是嫉羡。

对于will来说,这个渴求的东西就是爱和亲密关系。我们会发现,当他面对一段即将到来的亲密关系时,比如心理咨询关系、恋爱关系,他都会本能的去破坏这段关系!因为他早年的时候经历了太多次虐待、搬家,他想要的那种亲密和爱,都得不到,这让他懊悔不已,他无法用语言描述那种悲伤的,那种无法得到的感觉,只有用让别人感到同样感觉的方式,来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幽怨、孤独和渴望。

人们都有一种将错误归结于自己身上的错误,比如看自己父母吵架的孩子,都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才导致了父母的争吵。这是一种原始的自恋受损。虽然Will会让别人有这种抓不住、管不住的感觉,他只不过像是一个受了惊吓的孩子,他需要拥抱,但是又不敢拥抱!他害怕那种关系再次结束,因此就主动断掉,可是断掉又会自责,那种自责是埋藏的很深的。

原始的自恋受损,让他一直认为是自己的错,那些蹲监狱的日子,那些打架斗殴,这些关系的失败,都是自己的错!他怨恨别人,怨恨的是,你为什么不紧紧抱着我?为什么我一推你就走掉了!可他更怨恨自己。但是当Sean和Will建立了非常深的关系之后,重复的“那不是你的错”,和紧紧的拥抱!就是一种最大的拯救。

我们再看咨询师Sean的特点:

Sean很有包容性。但是又有自己的雷区,总之是很真实的善良。他打破了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师的理解,比如咨询师不能对来访者有肢体接触,咨询师说脏话,咨询师不把来访者带出咨询室,咨询师不跟人吵架等等。

可是我们会发现,再激烈的争吵,都是有温度的,都是对来访者不离不弃的,没有潜在的攻击,没有冷漠和剥削,他尊重来访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他真实,厚重,又不拿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Will。真是个称职的心理咨询师,这种咨询师不在于知识的丰富,技术的高超,恰恰在于一个真实的人的呈现,这是作为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特征。

Sean脱离智力的角逐,脱离控制与反控制的怪圈,他允许Will自然呈现。他从不用成熟的道德观去评价Will或建议Will。Sean作为一面镜子,让Will在安全的环境下,发现自己的全貌,而不至于感到羞耻!

Sean是无我的。他并不自恋,即使是自己未被处理的情节,也是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他不担忧自己的成就或者自恋是否得到了满足,他怀念的是他者。他选择做心理咨询师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他愿意承受住别人对自己的攻击和诋毁,但是他依旧尊重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

敢于突破

Sean是敢于突破咨询设置的,咨询设置很多时候就是一种规则,看似是不能打破的。就像来访者的很多行为和心理模式,也像是一种“设置”,不能打破,比如对于will来说,就是因为自己从小被虐待,因此,Will认为不可能有真的爱自己的人,不可能有真实的亲密关系。而咨询师的突破,恰恰是告诉了Will,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事情不一定如此的。因此,Sean的行为,就告诉了Will,模式是可变的。这就为Will那强迫式重复的不安全型依恋关系,松动了一下!有了松动,就可以被证明并不正确。Will的非合理信念,也会有所松动了。也就有了治愈的可能。

不用“成熟”的价值观,强加于来访者

**中出现的第一个咨询师和第二个咨询师,除了承受不了Will的攻击之外,还有就是他们总想通过单方面的传授和影响,迫使Will进行改变,但激起的却是Will更强的阻抗!很多时候咨询师会用他们所谓的成熟的价值观,去评判和教育来访者!这不是心理咨询,这是心理教育!他们的关系也不再是咨访关系,而是师生关系或者医患关系。

科胡特发现分析师常常不经思考地使用“成熟道德”,而这对治疗师与病人的关系是具有破坏性的。如果治疗师假设病人会自动地理解并接受治疗师本人的“成熟道德”,并且一旦病人的行为没有与治疗师的期待相符合,就要求病人给予解释,那么病人往往会感到完全不被理解、不被关心。这样的态度也会迫使病人永远离开治疗室,致使治疗师深信这个病人是“无法治疗的”,因为治疗师确实没有做任何事情来促使病人离开。

这点就说明,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高超的技术、成熟的道德观、位高权重,对于像will这样的来访者,都不是所必需的。而起心动念的一刻,是控制、自恋、贬损,还是尊重、关爱、接纳,才是决定性的,技术和知识,只是包裹于外的杂质。

Sean不是一个完美的心理咨询师,但他是一个完整真实的人,他敢于愤怒,有自己的缺陷,又拥有温度,不讨好,不自恋。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并非向外走的越远越合格,恰恰相反,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才是永恒的心法。

看完心灵捕手,我很想用我浅薄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一下这部**:

一位数学天才威尔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咨询的全过程。

一、影片当中的咨询过程(共八次)

第一次:西恩和威尔的初次见面

威尔各种抗拒咨询和具有攻击性的表现,他回避并且无视西恩提出的大部分探询性问题,甚至想交换咨询与被咨询角色,把自己当作咨询师,去探寻西恩的心理状态。

初次见面,两人争吵起来,这时西恩的反应:暴怒、生气,这是一个正常的人该有的反应,所以反而让威尔觉得他没那么遥远,那么虚伪,他感受到真诚。

其实来访者和咨询师是一场博弈,谁都想带着对方走。无比聪明看书过目不忘的威尔,他想掌控整个局面。

威尔有很强的防御性,所以他之前见过的咨询师都被他反击主动退出了,直到遇见西恩。

第二次:西恩和威尔的湖边对话

西恩选择了湖边的公共咨询环境与威尔进行了谈话,这个过程中,西恩只是在讲述,而不一定得到威尔给予回答。西恩表达了对威尔这种对待事情、情绪、情感等等的浅显认识的看法,并诚恳地表述了初次咨询时他的感受。

西恩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第二次咨询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威尔选择,是否进行有意义的治疗,如果来访者不配合,治疗是没有意义的。

第三次:西恩和威尔彼此没有任何交流

经历了第二次咨询,两人第三次见面陷入了沉默,彼此都没有主动交流,直到咨询结束。

威尔和西恩各自出于什么原因保持沉默?

都在等对方先开口,谁先开口谁就输。两个人都忍住了没有说话,但是沉默也是有意义的,他们都在思考。

第四次:威尔开始聊及自己的感情状态

开始时仍然是接着沉默了一段时间,而西恩却睡着了。

威尔先开口了,惊醒了西恩。一段轻松地对话之后,威尔聊起了他的情感状态。因为威尔自卑的消极情绪和过强的自我防御,让他害怕与女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导致了他把喜欢的人排斥在外的矛盾状态。

第五次:西恩向威尔讲述了与妻子的往事

西恩讲述了自己与妻子生前的事情,通过提供自己的生活信息,对威尔的情感生活做暗示性的劝告。

西恩这次自我暴露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威尔从故事中自己去感悟。心理咨询师只是辅助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改变的是来访者自己。

没有哪个人是完美的,西恩讲自己的妻子生活中一些小的窘事,在西恩的这次谈话后,威尔大胆约会了斯嘉丽。

第六次:让威尔进一步意识到自身的矛盾

威尔在跟女友大吵一架后分手,他还是没有勇气去接受这段关系。

西恩用面质的方式反馈威尔的生活状态,当威尔被问及“你想要什么的时候”,他却一直变相地拒绝回答,西恩对于威尔的不坦诚,直接要求他离开咨询室。

西恩采用面质的目的是什么?

直截了当,让威尔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你真的想当个牧羊人,那没问题,可明显你是在瞎扯,在掩盖你内心真正的想法,在回避。

第七次:威尔心底的秘密被揭开

这次咨询谈及了威尔儿时经历的暴力事件,他袒露了自己当年的恐惧、无助、绝望感。

在这种情况下,西恩选择不停地重复“这不是你的错”,每一次的重复都在逼迫威尔的情绪爆发,当说到“第十遍”的时候,威尔的情绪突然爆发,他停不住的哭,停不住的道歉,将压抑的情感第一次表现出来。

第八次:咨询结束

最后一次咨询前,威尔接受了一份适合他的工作,生活终于走上正规,在最后一次会谈时,威尔向西恩反馈了咨询的积极结果,同时这段咨询关系也应该解除掉。

助人自助,治疗是相互的。

如果你没有受过伤,你也当不了好的咨询师,这是老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出,西恩在治疗威尔的过程中,威尔也反过来治愈了西恩。西恩因为妻子的离世,把自己也封闭起来,现在他也想休假出去旅行,这何尝不是西恩人生的新起点。

还有教授,他一生就看重自己的获奖,在数学界的成就,而又不得不承认自己做不出来的题威尔能做出来。还有教授与西恩的关系,曾经是上下铺兄弟,现在却不怎么往来,这背后都是有问题存在的。

三、影片中呈现出的心理咨询技术

1、会谈法

2、自我暴露(适当的自我暴露能起到共情的作用,让来访者觉得你和他是一样的,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你是能理解他的)

3、沉默技术(沉默是有原因的,有意义的,不要害怕沉默)

4、产婆术(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知识等)

5、面质技术(面质必须注意时机,和来访者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才可以用)

6、精神分析(威尔痛哭,把他压抑的东西全发泄出来,童年的阴影,必须让来访者自己挖掘,释放)

四、童年经历对人成长的影响

威尔的童年,父亲暴力,让他有很强的防御性,也不能积极去面对,包括工作、恋爱,他那么有才华的一个人,却只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搞清洁,搬砖。

但他其实渴望被社会认同,被他人接纳和爱。

有一期《奇葩说》请来武志红,马东问了武志红一句话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武志红说:“我认为很严重。”

然后他讲了两个案例。包括说他自己也有精神治疗师,这不足为奇,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你自己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咨询师每天接收到的都是负面的东西,一般心理咨询师都有自己的心理督导师。

武志红的话引起高晓松对原生家庭的自我反思,引起赵又廷对父亲的坦露。

一个人童年生活的是否幸福,直接影响成年后的认知、行为以及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

比如童年不被关注的小孩,他们常常由于自己被忽视,所以内心十分脆弱、敏感、自卑,严重的还会有反社会行为,抑郁等等诸多问题。因为他们感觉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

其实对孩子来说,这个全世界就是妈妈和爸爸。想想那些留守儿童,大多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而在精神分析层面来说,一层一层挖下去,会发现0-1岁的孩子最需要父母无条件的回应,而我们多少人都以为三岁之前孩子不懂事,不用陪伴,不用太在意,其实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已经埋下了一些影响成年后的行为问题,潜藏在潜意识里。

在**中,西恩遇见了威尔,威尔也遇见西恩,而我遇见了心理学,感恩遇见。

我是文文心儿,喜欢生活中一切新奇的事。喜欢记录生活、记录故事。喜欢分享走过的旅程、读过的书、看过的**、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努力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其它专题链接:

游记专题

亲子专题

故事、随笔

读书、观影

感谢耐心看完此文的你,喜欢就帮我点亮左下方的小桃心❤️吧。您的关注和点赞都是对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我看过的比较好的有关心理方面的**:

《危险方法》:影片讲述了在一战爆发前夕,苏黎世和维也纳已经准备好了用惊世骇俗的方法给以心理卫生以震撼的一击。影片的故事从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来,讲述了佛洛依德、荣格和他们共同的女病人萨宾娜·斯皮勒林之间的故事。作为病人,萨宾娜·斯皮勒林美艳无比,给了荣格和佛洛依德极大的启发;作为爱情的表征,萨宾娜·斯皮勒林从灵魂深处启发了这两个当代心理学领域的巨擘。但是这三个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却让荣格最终在精神和学术上和自己的老师分道扬镳。不过,他和佛洛依德的学说,却永远地改变了人类思想史的面貌。

《搏击俱乐部》:影片讲述了杰克(爱德华•诺顿 饰)是一个大汽车公司的职员,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危机和憎恨。一个偶然的机会,杰克遇上了卖肥皂的商人泰勒(布拉德•皮特),一个浑身充满叛逆、残酷和暴烈的痞子英雄,并因为自己公寓失火而住进了泰勒破旧不堪的家中。两人因缘际会地成为了好朋友,并创立了“搏击俱乐部”:一个让人们不戴护具而徒手搏击,宗旨在于发泄情绪的地下组织。俱乐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地下组织,而泰勒也以自己个人的魅力,吸引着那些盲目的信徒。俱乐部的成员们到处滋事打架、大肆破坏,泰勒本人的行为也越来越疯狂。杰克对于“搏击俱乐部”的现况及泰勒的行为越来越无法忍受,和泰勒发生争执,泰勒离开了他。然而,杰克发现,他走到何处都无法摆脱泰勒的影子,他开始思考:我到底是谁? 心理学看点:DID,身份识别障碍,多重人格。

《致命ID》:本片讲述了一个汽车旅馆里,住进了10个人,他们中间有司机、妓女、过气女星、夫妇、警探和他的犯人,还有神秘的旅馆经理。这天风雨大作,通讯中断,10人被困在了旅馆里,惊悚的故事开始了。他们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并且按照顺序留下牌号。10个人存活下来的渐渐变少,他们开始恐慌,互相猜忌,却无意间发现了彼此间的联系。但是,大家怀疑的嫌疑人却纷纷死去,谜团笼罩在旅馆狭小的空间里,这样的凶杀案件却有着人们猜不到的真相…… 心理学看点: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旧称MPD,多重人格障碍。DID 身份识别障碍 多重人格

《美丽心灵》:本片是关于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物传记片。影片讲述了小约翰•福布斯-纳什(拉塞尔•克劳)在念研究生时,便发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论,该理论虽只有短短26页,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就在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蜚声国际时,他的出众直觉因为精神分裂症受到困扰,然而这并没阻止他向学术上的最高层进军的步伐,在深爱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珍妮弗•康纳利)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走得虽然艰缓,却始终没有停步,而最终,凭借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意志,他如愿以偿。心理学看点: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以及爱在精神分裂治疗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记忆碎片》:影片讲述了莱纳•谢尔比(盖伊•皮尔斯 饰)在家遭到歹徒的袭击,妻子被残忍的奸杀,自己脑部也受到严重的伤害。醒来后,他发现自己患了罕见的“短期记忆丧失症”,他只能记住十几分钟前发生的事情,为了让生活继续下去,更为了替惨死的妻子报仇,他凭借纹身、纸条、宝丽来快照等零碎的小东西,保存记忆,收集线索,展开了艰难的调查。调查中,莱纳遇上粗俗的酒吧女招待娜塔莉娅(凯瑞•安妮•莫斯 饰),她似乎知道一些莱昂纳多感兴趣的事;还有泰迪(乔•潘托利亚诺 饰),自称是他以前好朋友,但看上去鬼鬼祟祟的,不怀好意。到底谁能相信?娜塔莉娅?泰迪?还是他自己?抽丝剥茧之后,真相呼之欲出,简单之至却又残酷无比,而莱纳是否有面对这一切的勇气? 心理学看点:Short-term memory failure 短时记忆障碍,海马体损伤。讲述一个十分钟内的事件都可能忘记的人,是如何进行复仇的故事。

其实美剧中的《犯罪心理》和《LIE TO ME》也很不错~ 不过前者比后者更血腥一些,看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选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20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