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
这篇文章假托主客问答,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先由泛舟赏月写起,以极为优美的笔调展现出一幅人间仙境的图画;然后由超然之乐引导出悲凉的情感,以"客"的口吻慨叹英雄人物的兴亡幻灭,抒发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哀;最后以"主"的口吻阐发恒久与变化、无穷与有限皆是相对的道理,提出消除外慕、冥于自然的解脱之道。
文章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把深奥的道理寄寓在生动的形象之中,自然畅达,如行云流水,代表了苏轼美文的典型风格。
《赤壁》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那么杜牧的《赤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 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表达了作者期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
2、 这首七绝借赤壁之战这则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 释义: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关于杜牧的《赤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赤壁赋》表达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
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
《赤壁赋》写作特点
1、写景抒情,质朴清新,语淡意丰。此赋的写景一向为文学家所推崇,状景写情,字字如画,句句冬景,凄凉感人。如:“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山鸣谷应”这些文字全用白描,却给人清新之感,无华而传神,简洁而意足,给人峄清朗透辟之感。
2、此赋散文味更重,却依然有韵文的铿锵。文中多“藏韵”,有如书法笔画中藏锋。如“酒”与“久”,“尺、出”与“识”,“留、舟、流”和“休”。
3、文中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字字似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描写江山胜景,色泽鲜明,带有作者个人真挚的感情;巧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
上的失意 人生无常,生命的短暂 从苏轼的《前赤壁赋》可看出他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 本文在语言风格方面,不像韩愈那样拗折奇警,也不像欧阳修那样平易流转,更重视通过捕捉意象,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来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时常点缀着富于表现力的新颖词汇,句式则是骈散文交杂,长短错落《前赤壁赋》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写出人在浩渺宇宙间茫然不知所之的感受,而“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又以极精炼的文笔,写出冬日秋江上枯寒荒疏的印象 《前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年壬戌,苏轼作《前赤壁赋》他在黄州作的诗中,曾经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我谪黄岗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①《前赤壁赋》正是作于苏轼上失意,行动上不,生活困苦,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在他的赤壁词中,即有过明显表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现实中的我却只能“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地慨叹“人生如梦”在这种沉重的精神压力之下,东坡内心有着深刻的感发,他开始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感慨世事的纷忧与虚无,但如果仅是“入乎其内”地感叹人类的沧桑,这就不能产生我们今天对他的文采及人品的钦佩东坡之所以成为“白首忘机”的“东坡老”②,更有他善于“出乎其外”的“自我解脱”的另一面(这一面至关重要)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打击,问题是面对打击的态度在残酷的斗争面前,苏东坡既想超脱又不能超脱他在《书<前赤壁赋>后中说:“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傅尧偷的字)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这段跋语,对于了解作者当时深受压抑的心境提供了帮助苏轼不得不从佛老思想中寻求寄托,黄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对古人的怀念,于是触景生情地倾吐了自己对前辈英雄的钦慕,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业的壮志总之,苏轼当时的心境极其复杂:消极隐退与积极进取,疾世忿懑与逍遥山水的双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思想背后,却流露出对世道不平的满腔愤怒,不甘妥协的积极进取精神,鄙弃富贵,傲然的旷达情怀 有人曾认为《前赤壁赋》把黄州赤壁当作孙曹交兵之处是苏轼“用事疏舛”,这并不十分准确苏轼所游之赤壁并非历史上发生大战的真正的赤壁;而苏轼文章之重心也不在周瑜破曹之壮举,他无非是借事写文,抒发他的心怀以求解脱罢了 综观全文,作者的感情经历了三次变化:“乐——悲——乐”,作者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由平静到苦闷,再由苦闷而得到解脱的发展过程而围绕作者感情的三次变化,全篇的行文也随之巧妙展开“文以载道”,作者如果要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为读者所清晰的领悟,就必须借助于良好的文学表达形式苏轼这篇文中的哲思也正是通过他对赋的新的利用而传达开来的《前赤壁赋》是篇辞赋,辞赋时常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与主张,《前赤壁赋》很显然是运用了这种传统的格式辞赋讲究排比对偶,《前赤壁赋》中也有不少排比对偶的句子,所以它具有辞赋的基本特征但苏轼的这篇赋却不像汉魏以来的赋一样词藻华丽,仅止于铺陈事物,而少有哲理的渗入其中这篇之所以长诵不衰,更有它突破辞赋旧格的新成就,我们今天可以称它为散文诗诗人运用行云流水般的笔调抒写自己心中的感情波澜,使文辞更富的血肉,感情也更加真挚,情感与文字的密合无间我们不得不佩服苏轼驾驭文字能力的潇洒不凡总结而言,这篇赋在文学上有两大贡献: 第一,充分显示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质这篇赋有诗情、有画意、有哲理就景而言,有明月,有江水,有秋风;就情而言,有悲伤,有欢乐时而泛舟秋江,扣舷而;时而遗世,羽化登仙;时而愀然发问,畅谈哲理景色的转换,情感的跳跃很频繁,但却不杂乱,而是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作为线索贯穿始终苏轼在文章中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这个论点尽管来源于老庄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具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但却同时具备了辩证法的因素,这是作者所要集中表达的思想,是文章的“神”之所在神聚而形散,随着主观感受的辗转生发,散文的文字起伏跌宕,意趣横生文章寓情于景,借景明理,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为后世散文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第二,对“赋”体的巧妙利用与革新《前赤壁赋》是散文与韵文的巧妙结合,是诗与文的统一文章是赋体,但却不拘泥于古赋,它的语句有长有短,散骈结合,文辞生动,情韵潇洒,不啻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文中游览的场景不断的更换,诗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换,而文气却始终一贯如注,既有骈赋对偶工整之美,又有情景交融的诗境之美,还有挥洒自如的散文之美和生动形象的说理之美在这样的一篇散文诗中,我们不仅可领略文学之美,还可以体悟哲学之理趣,无疑是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的融合
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其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蕴含了机遇造人的哲理,又隐含了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也说明了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倘若没有这些条件,就是英雄也无能为力同时诗人也是在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
望采纳 谢谢
赤壁怀古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