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时候,家里比较穷,我们出去打工,陪孩子的时间有限。 现在孩子有厌学和早恋的问题。 我们不知道如何解决?
既然知道原因是孩子情绪低落,那还是对症下药吧:对孩子表达无条件的爱,把父母和家人满满的爱传递给他!具体到个别孩子,具体情况我不知道,但不管是什么情况,大体思路都是一样的:
第一,十三岁的孩子开始谈恋爱是正常的,父母没必要大惊小怪、隐瞒。
父母认识到孩子情绪的正常性,帮助他分析如何看待人(不要总是说教,而是在无形中引导他们)。
第二,是人的精力和头脑是有限的。 一旦他们走神,他们自然更不愿意专注于无聊的功课。 这个是正常的。 父母冷静面对,但并不意味着放手。
好男孩用自己最好的武器吸引好女孩,好女孩也用女孩自己最好的武器吸引好男孩。 可以收看孟非主持的《新相亲》或《非诚勿扰》节目。 还可以顺便聊天,聊天时做个有爱心的家长。
第三,要在生活和学习上努力,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条件的接纳和爱。
昨天听到一位家长说:“我对儿子说,不管你学什么,长什么样,未来怎么样,我都要照顾你,因为我是你的妈妈!世界上任何人 ”可以不理你,我也不能。你,因为我是你妈妈!你是我的孩子,我爱你,我要照顾你!” 话虽啰嗦,但就是这样,让爱信服:父母爱他,因为是父母,爱无缘无故。 如果你早恋,你的父母也爱你; 学习累了,父母还是爱你的; 即使我们认为这种想法会影响到您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我们仍然爱您!
在这种良好的关系中,父母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技巧和方法。 一段时间后,孩子一般会逐渐恢复正常的学习轨迹。
如果你想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又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表达爱,我想这一章里的几个工具将会对你跟孩子建立有效的情感连接有帮助。
工具一:特别时光
这里的特别时光不是每天跟孩子随意相处的时光,而是通过跟孩子精心计划设计讨论的特殊时光,这个特殊时光的项目可以在家庭会议上跟孩子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一起计划出来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享受特殊时光时,父母最好能够关上手机以避免任何人的打扰。同时做这一件事情时,要充满仪式感的让孩子看到这个时间是专门为他留出来的。另一方面,在开始享受特别时光时,你需要提前确保孩子知道这是属于你们的特别时光。
当有了特别时光的约定后,每次当你忙碌,而孩子想要你的关注的时候,如果你说:“亲爱的,现在不行,但是我非常期待我们俩在4:30的特别时光” 他们可能会更容易接受。
工具二:
表示出对孩子的信任,听起来好像很简单的样子,哪个父母不想信任自已的孩子呢,可是在实际的跟孩子的生活中,往往大人并不能很好的把握信任的做法。有时信任孩子需要我们刻意克制自已的行为,做到不指责,不评判,不说教,不试图解救,而是真正的放手,相信孩子能独自解决问题,面对困难。孩子在独自面对或者处理问题时,可能会伤心,难过,失望,我们可以认同他的情绪和感受,但是要坚定的忍住去解救的行为,并相信孩子能够熬过失望,这将有利于孩子发展出能力感,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信任和鼓励。要相信,孩子就算没能成功解决,但是试错的经验会让他们总结反思,从而在错误中学习,并使犯错变得有趣。
工具三:致谢
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个好的行为或者帮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回想下我们大人是不是常常会用类似这样的表扬性的句式:“ 宝贝,你真棒 !你太厉害了 !” 但是表扬的语句往往会让孩子陷入寻求别人评价的陷井里,孩子做任何事情就变成了一种讨好,或者寻求外界评价。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能力感并没有帮助。不妨尝试下致谢句式,这是一种鼓励句式,会让孩子体味到满满的信任和能力感 。
致谢可以是当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或者表现了一个好的行为,也可以是当孩子尝试努力做一件事,但是失败后,我们可以谢谢孩子的努力或者寻找其他的优点以表达对孩子的感谢,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并增强其自信心。在生活中,也可以准备一个感激日志,写下你感激每个孩子的事情,当你在说出具体的感激后,就在旁边打勾。同时家庭会议上是提供孩子练习致谢和接受致谢的大好时机。
工具四:倾听
这个工具听起来像是最简单的工具之一了,因为只要有耳朵就可以做到。但是往往你需要克制并闭上自已的嘴巴。而这对于爱说的父母可能是项挑战。
倾听有时只需要管住嘴,带上耳朵听孩子诉说就好,在孩子诉说的过程中时不时的做一些简单的好奇的回应,比如:你可以再说的详细一些吗?你可以举个例子吗?还有吗?等 ;同时在孩子说的时候,要停止评判,便捷等。
而有时倾听无需耳朵,只需带上你的心去倾听。有时孩子可能情绪不好,可能你想跟他交流,但是孩子并没有准备好要对你说什么,而你只需要在他身旁静静的陪伴一会就好。如果孩子做好开口说话的准备,你只要听就好,如果没有,你无需问太多,用心的陪伴就是最好的倾听。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在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越来越多,想想或许会不会是情感连接这块出了问题,不妨刻意的努力练习运用以上4个工具试试,同时这对于亲子关系的改善或者增强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起努力学习,成为更有爱,更有智慧的父母!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等到可以自理的年龄,才回到父母身边,甚至有些家长不断的更换工作地点,导致孩子不得不跟着家长一起转学。
很多情况下,孩子们好像都是一幅适应良好的样子,但是孩子的这种想法,却让家长们忽视了一件事,那就是孩子的社交中断。
社交中断,对孩子来说很严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被中断过社交,但是很多家长却没有正确地意识到,社交中断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第一,不会维持长期关系
因为不断的社交中断,让孩子在心中将所有的感情都划分为短暂的感情,不愿意去维持,或者不相信长期关系,对于孩子交朋友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第二,社交观念淡薄
因为不停地中断社交,孩子会认为社交并不重要。因为不管自己如何去付出感情,最后还是会中断。
渐渐的,导致孩子不愿意主动去和他人交往,更愿意一个人待着,甚至在他人主动想要建立良好关系时,会表现得极其冷漠。严重的说就是孩子不愿意相信任何人,认为所有的感情都是不长久的。
第三,融入新集体的失落感,可能会遭受校园暴力
即使是成年人在面对全新的环境,也会有些无所适从,以至于不断地回忆以前的旧友,孩子就更是如此了。
在融入新环境的时候,孩子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落感,但是这种失落感却很容易让新集体的朋友们感到不快。
而很多校园暴力的施暴对象,都是这种突然转入的孩子,性格较为内向且不善言谈的孩子。
第四,年纪越大越难有朋友,感到孤独
社交中断会导致孩子逐渐地拒绝社交,而这种对社交的拒绝,会随着孩子的年纪越大而越来越严重,以致于孩子在也没有交心的朋友,一直都是孤单一人。
孩子的社交,从幼儿园时期就该维护社交中断对于孩子的未来有着很大的影响,不仅影响着孩子未来的交际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本身的性格养成。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的社交就不应该被中断,但是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1,现在学校都有划分,社交是延续性的
现在大多的学校都是划分了区域的,很大的情况下,都是幼儿园同学又变成小学同学,接着变成中学同学,这就是社交的延续性。
所以在幼儿园时期中断孩子的社交,很容易导致孩子在之后的学校中,也交不到交心的朋友。因为班上同学都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好友,只有孩子是例外,这会让他感觉到被排除在外,不仅会对交朋友产生抗拒心理,甚至可能会对学校产生抗拒。
2,幼儿园时期是孩子的第一次社交
第一次的经历会让人记忆犹深,不管是什么样的第一次。所以孩子的第一次社交,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这个社交被中断,很可能导致孩子在之后的社交中畏首畏尾,而且幼儿园时期的社交,可以说得上是孩子第一次的主动社交,在这种时期遇到滑铁卢的话,孩子未来对于社交的理解也会出现偏差。
3,关系到孩子的未来
幼儿园到小学时期,是孩子健全性格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孩子学习到的社交知识,对于家长以后培养孩子的社交意识,有着很大的基础作用。在这个时期中断社交,后续的教育家长会感到十分的吃力。
孩子的社交,家长该怎样去“微调”?孩子的社交不该被中断,但不意味着父母完全不介入孩子的社交。只是这种介入,只能是微调,不能对孩子的社交加以控制。
一,避免无用的社交
家长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引导孩子避免无用的社交,某些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的社交,也不要想着面子上要过得去,而强行社交了。
二,带着底线的社交
社交是互相成为朋友、互相帮助、互相理解的,而不是一味地忍让对方。所以社交需要自己的底线,不管如何去交往,都要保持自己的底线。不要因为自己的面子问题,给孩子带来不良朋友。
三,给孩子社交自由
家长希望孩子不要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走上歪路,但同时,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一味地把孩子放在自己的保护下,还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
所以家长要适当地给予孩子社交自由,让孩子学会自己去交朋友,自己去了解他人,这样孩子才可以正确地理解社交的意义,自己选择正确的朋友,也能让孩子提前学会如何分辨好人坏人,如何去和别人沟通交流。
四,性别教育
正确的社交需要包含的东西很多,性别教育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性别教育,才能让孩子在社交中避免出现错误。
有些家长不是觉得性别教育不重要,就是觉得性别教育难以启齿。但是这是孩子的人际交往中必须了解和学会的知识,除了避免孩子在社交中犯错误,也是为了孩子可以在正常社交中保护自己。
孩子的持续社交很重要良好的社交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是非常大的,就像成年人也需要朋友一样,人类都是群居动物。除了爱好孤单的人以外,每一个人都需要有朋友的陪伴。
父母不能时刻陪在孩子身边,即使父母可以时刻地陪在孩子身边,但是朋友给孩子带来的感觉又是完全不一样的。
每个人的生命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知心好友的出现,但是孩子的社交中断不被家长所重视,就很可能影响孩子的交友状况。
有些时候,家长总是想着孩子还小,即使分开也不会记得曾经的朋友,但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的。
也许孩子在分开之后确实是会忘记曾经的朋友,但是交朋友的感觉却是不会忘记的,不断地中断孩子交朋友的感觉,会让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不愿意付出自己的感情,付出自己的真心。
更加可怕的是,不断中断孩子的社交,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都很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社交恐惧症。
不愿意交朋友还算是比较轻微的,更加严重的情况,孩子拒绝和所有人沟通,封闭自己的内心,明明心中是孤独的,但是不得不选择独身一人,在这种孤独下成长,孩子还可能出现情感障碍,成为人生的伤口。
孩子不跟小伙伴玩,中国式教育是导致社会情感能力缺失的重要原因?日为了避免输在起跑线的诸事大操大办
在中国教育下,不单单是中国孩子面临许多必须里的辅导班累,中国父母在教学孩子的过程当中总是精疲力尽的。她们为追求在每一条赛道上也不输在起跑线,肯定会每一个层面都做到了,并且搞好。他们也会买目前市面上每一个阶段的育儿书籍与营养书,疯狂科谱育儿常识。她们期盼自已的孩子长大以后能够拥有非常高的造就,但很多时候又担心让她们遭受一点损害与挫折。
因此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很有可能,在孩子教育与的成长每一部分都做到了事无大小,考虑周全,让她们往后的成长历程少走一些弯路一点弯道。可是他们通常忽略许多一成不变下文化教育出的孩子,会因为这样的多规定、标准化的形式,让孩子缺乏了许多本应的开朗本性,本有些独立能力甚至本应用于社交的时长。
日智能时代下“班级管理”结合,所带来的抑郁情绪数字化的时代的来临,大家一方面归功于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家接受专业知识的范畴也越来越多了。可是在另一方面,过多信息内容消耗了大家时间和精力,易造成大家日常生活当中焦虑。而一样的缺点,也出现在了亲子教育里。相信不少父母都是有与学校立即相似的联系电话,不论是学习通也罢,或是微信聊天群也好。
父母总是能第一时间接到学校信息,家长群中满满的接到,学生的成绩的条理清晰,包含学习状况的评价和跟踪,在这条消息社会的发展下,这一切看起来都来的太容易了。而所谓家校联系,让许多父母均表示特别迷茫,由于并不了解这也是有益于孩子单独发展趋势,或是塑造父母见到不一样孩子成长轨迹差别中的焦虑。
日只注重智力生长发育,并不关注情绪智力的塑造。中国式的教学许多表现在毛坦厂、衡水中学的“拼搏”和“拼了命”的智力教育上,觉得孩子只需上了一个重点大学便是人生的最终大赢家了。但是有的时候父母都忽略对孩子的情绪智力里的塑造。之前看过一部亲子互动类教育片《银河补习班》,这是一部近些年为数不多的能面对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的影片。孩子马飞为了能圆自已的航天梦,得到去往外太空资格,降低负面消息。
却劝父亲马皓文舍弃为他的“罪刑”平反。影片结尾马皓文看了一眼孩子,低着头,又抬起头来,讲了这样一句话:“我一直以为对于你的文化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可事实上,我就是不成功的,太可笑了。”大家不禁感慨,费力想法养大的孩子,尽管他们可以通过智力里的造就站在人生高峰,但我们却忽略了情绪智力对于他们而言至关重要。
想要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我们就必须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那我们做父母的应该从哪方面去入手呢?
我总结了三点:
一、自主感: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行为可以自己决定,做父母的不要过多的去限制孩子的行为,把句子里的不要、不行变成可以。
二、成就感:让孩子觉得他能做到,生活中当孩子独立完成了一件事或学会了一项技能,我们不要吝啬赞美,竖起我们的大拇指多夸夸孩子,多对孩子说你真棒,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
三、归属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多给孩子一些关心,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在乎他的。
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点,那就不用担心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了。
相信很多父母也会遇到孩子大吵大闹情绪失控的情况,那是不是每次孩子任性的要求父母都要答应呢?那么又该如何应对孩子情绪失控的现象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尝试着与孩子建立起"情感连接"。
为什么孩子会经常出现情绪失控孩子经常性出现情绪失控其实与孩子的大脑发育有一定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大脑的发育是有规律的,一般会遵循"从后到前、从内到外、从下到上、从右到左的发展秩序和规律,不同时期的孩子,大脑发育的区域和水平各不相同。一个人到25岁之后,大脑才算是完全发育好。
因此,小孩的右脑占据主要负责地位,而左脑思维较为弱,所以孩子就会比成年人更加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这也正是孩子自控力弱的重要原因。
此外,除了大脑的发育程度外,父母的教育也会影响孩子,从而使得孩子经常性的出现情绪失控,有些父母在面对孩子吵闹时,会掺杂进自己的负面情绪,在孩子面前也会容易情绪失控,对孩子大声责骂甚至施以暴力,时间久了,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也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对待负面情绪的方式。
孩子情绪失控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1孩子习惯性的情绪失控不利于孩子社交,容易伤害到其它小朋友。
2情绪失控对孩子的成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心态健康影响身体健康。
3孩子经常的情绪失控会逐渐让孩子形成冲动的性格,暴躁的脾气。
4孩子情绪失控会影响亲子关系,容易与父母对抗顶嘴,不利于和谐家庭。
5情绪失控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心理精神疾病,如:强迫症、狂躁症等。
面对孩子情绪失控,父母怎么建立起"情感连接"面对孩子情绪失控,父母与孩子建立起"情感连接"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那么,怎么样才可以与孩子建立起"情感连接"呢?毕竟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代沟,也存在着不同的想法,但是,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艰难,只要做好以下几步就可以。
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心理学也有提到:孩子的多的行为模式的形成,都来源于孩子眼中的父母的行为的模仿。孩子是一张空白的纸张,而父母就是填补空白的其中一种颜色的画笔。因而,当父母有愤怒情绪的时候,父母处理愤怒情绪的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如果父母从来都没有在孩子面前表达愤怒的情感,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也绝不能表达愤怒。而父母总是以大声、破坏的方式表达愤怒,那么他们的孩子往往在表达自己的愤怒时都会这样做。
所以,父母当自己存在愤怒情绪时,要学会用健康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隐藏起来不让孩子知道自己不会愤怒。适当的转移注意力,多点和孩子沟通交流,也可以把孩子当成小大人,分享一下自己的愤怒的,让孩子知道愤怒可以这样表达出来。
换位思考,达到与孩子的"共情"。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很多父母都会以领导的身份命令孩子停止哭闹,但是这样做效果并不好,有的孩子不仅不会听从父母的指令,反而会与父母对抗、顶嘴甚至打起来。
因此,"反馈式倾听"要求父母切身体会孩子们在带有负面情绪的时候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硬扣在孩子们的身上,然后去指责孩子。
在孩子的情绪还未得到缓解和平和的时候,父母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孩子情绪时,就可以把自身带入孩子们的角色之中,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遇到孩子所面临的问题时,自己的感受会是怎么样的,然后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一边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一边给予孩子安抚。
认真倾听孩子的话,尊重孩子的负面情绪。《全脑教养法》中说到:"聆听与关注,认清孩子情绪",书中还引用了一个小故事:一天晚上,蒂娜的儿子刚回房睡觉就又出现在客厅,说自己睡不着,接着孩子就发出了一连串的抱怨和不满,孩子说的这些看似毫无逻辑无理取闹的话语,实质上是缺乏左脑的逻辑排列,孩子的右脑在捣蛋,导致孩子情绪波动大,无理取闹。
倘若这个时候,我们用自己的左脑理解孩子的右脑思维,那就是在和孩子较真,很容易就和孩子硬碰硬了,所以,我们要先关闭自己的左脑,用右脑倾听孩子的情绪,像例子中的蒂娜那样,一边拍着他的背,一边用安慰的语气跟孩子说:"有时候真的很难受,对不对?但你知道的,我永远不会忽略你的,你一直在我心里,你要明白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
这样就能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关心自己的情绪,慢慢的,情绪就会缓和下来,当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后,父母就可以用左脑的逻辑思维为孩子分析事情,引导孩子想出解决办法。
多带孩子外出活动或者运动。哭泣也是孩子内心情绪自我释放的方式,有些父母会经常忙于工作,疏于对子女的陪伴和关心。孩子遇到问题,也不敢找父母谈心和沟通,日以继日的长期积淀,孩子就会在某个小事情的触发下把小情绪爆发出来。
所以,父母在平时的休息时间可以多点带孩子外出游玩,培养一下亲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扩宽孩子的视野。带孩子去做运动也是一种情绪发泄的方式,运动不仅可以锻练身体,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还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内心的负面情绪。
面对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父母要先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调整好,以一种平和安慰的态度开导孩子,倾听是建立情感连接的重要途径,孩子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时候,父母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过份强势,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见解,学会换位思考,而不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
、选择漠视
任凭孩子哭的惊天动地、花容失色,父母都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他们此时也许就会在孩子的身边,可是却会对孩子的行为选择漠视。
孩子自己哭自己的,父母安心的做自己的事,仿佛就像两个世界的人,不会有什么交集出现。
也许父母想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孩子知道:哭是最软弱无力的表现,而且解决不了任何实质问题。
我们从小到大会遇到太多的困难和不顺心的事,所以让孩子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对他们的成长才会有好处。
2、暴力对待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有时父母上了一天班,下班后还要做饭打理家务,难免心情会有些不畅。
这时如果孩子在父母身边闹腾,时不时地发点小脾气,那么无异于自撞枪口,等来的必然是父母的责骂甚至是动手。
3、视心情而定
这应该是很多父母都使用过的方法,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取决于当时自己的心情。
如果心情好,那么当孩子有小情绪时,便会耐着性子哄孩子,想尽办法逗他们开心,甚至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也都会无条件的满足。
但是如果当时正好碰上自己的情绪不佳,那么孩子在身边所做的一切都会让父母都烦躁感加深。
哪怕平时被称为天使的孩子们,这时在父母眼里也会化身为小魔鬼,完全没有了可爱的模样,只能成为父母发泄情绪的垃圾桶。
为什么孩子的情绪会失控?和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关
孩子的大脑自出生后一直在不断发育,西格尔·布赖森在《去情绪化管教,帮助孩子养成高情商、有教养的大脑》中称,孩子的大脑正如在建的房屋,脑干和边缘系统组成了通常被称为"爬虫类脑"的底层区域,是人体反应之源。
在丹尼尔西格尔的著作中,他提到人类的大脑实际上是分两层的,底层是本能情绪的情感表达,而上一层是对情绪的控制能力。
如果一个人没有上层大脑的控制能力,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冲他人发脾气以及缺乏适当的理解他人能力。
孩子的自我意识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所以他们会越来越渴望被他人理解和重视,当然最主要的是得到父母的关注。
但是很多时候父母却会因为各种原因忽略孩子的这份内心需求,从而使孩子有情绪出现,甚至变得有些偏颇。
正常情况下人们的上脑在25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所以在此之前,人们很难掌控好自己的情绪。
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想让他们自己从不良的情绪中走出来,真的是难上加难。
他们此时更多有的是下脑反应,而孩子下脑的启动往往和父母的威胁有关,如果父母总是用过于严厉的方式对待他们,孩子便会做出反抗,从而有了自己的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