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李商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无题 李商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所以取名为无题

这是李商隐的一首寄情诗,表达了诗人的相思情,因情的缠绵悱恻,而内心的无比忧虑。同时也表现了两人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誓言,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青鸟的身上。

李商隐《无题》浅析文学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但在另外一个方面,形式同样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反作用。形式的独立表现在,它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稳定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它的文学样式都有相同的形式,不管作者的内容是什么,他所使用的表达工具一定是他这个时期里所被大众接受的文学形式,这就有了我们文学史上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文学形式的划分。因此,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就不仅仅只考虑内容的表达,也同样需要按形式的特点来进行受制约性的创作,如果说作家的创作超出了或是达不到某种形式的许可范围,不遵循形式美的规律,由于无法符合社会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他创作的失败。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时期的诗人,其中这首《无题》是他众多名作中的一首。首先,我们从它的平仄入手,对于诗来说,它的平仄限制是十分重要的。唐宋时期的四声与普通话的四声是存在差异的,普通话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第一声、第二声为平,第三声、第四声为仄;唐宋时期的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声、上声为平,去声、入声为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从它的句式特点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它是一首七言律诗。每首八句,两句为一联;每句七字,两句一韵,颔联和颈联用对仗。他压的是平声韵、偶句用韵、一韵到底,分别为“残”、“干”、“寒”、“看”这里需注意的是,“为探看”三字的“异读”,“为”是去声,“探”也是去声,而“看”是平声。在对仗方面,这首诗的对偶及其精妙,颔联中“春蚕”对“蜡炬”,“丝”对“泪”,名词对名词,“尽”对“干”,动词对动词。腹联中“晓”对“夜”,“云鬓改”对“月光寒”。这两联中不但实词对得工,虚词如“方”对“始”,“但”对“应”也很自然、精巧。这样工整自然的对仗形式以及恰到好处的用韵,增强了诗语言的形式美和音乐美,尤其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字复词重言手法的运用,更加使得诗的节奏回环往复,使人读之琅琅上口且意味深长。主题是文学作品从各方面显示出来的意义核心,抓住了主题,我们也就理解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李商隐的诗歌多给人一种朦胧美,在诗歌中诗人的情感走向委婉迂曲,这种含蓄婉约的朦胧美给读者带来的第一感觉便是主题的模糊不清,通常无法真正的揣测出他想表达的真正情愫。通常我们分析作品的主题,尤其是诗歌及古文时,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翻译这个作品,从它的语义下手。无题的语义大致如下:见面非常难得呀别离就更加难分,暮春时节东风软弱百花凋残。那春蚕到死情丝才吐尽,蜡炬烧成灰蜡液才流干;想她清晨对镜感叹年华易逝,夜里独自吟诗月光多么清寒;她的住所离我不是很遥远吧,愿青鸟传我书信勾通情感。在了解它的语义后,通读之,我们会发现,它写的是一对恋人离别后,男子对离别的感受以及对女方的思念,在这样恋而不得的情思中,表达出男女主人公之间无尽的相思之情、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及对恋人的爱至死不休的态度。在传达这种情思的过程中,诗人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营造离别时凄婉哀怨的意境,用春蚕之死,比一对恋人的相思,绵绵不断的蚕丝正是诗人情思的象征;而燃烧中滴下的蜡泪象征着诗人忠于爱情的泪水,委婉含蓄而有颇具内涵,“丝”和“思”的谐音运用让人拍手叫绝。“百花”、“春蚕”、“蜡炬”、“青鸟”等意象组合,诗人移情于景同时又借景抒情,通过暗示隐喻的表达方式来抒发诗人凄迷哀怨的情感。如“百花残”暗示诗中主人公的爱情已如春的消逝,如百花凋残,不可复返;“蓬山”、“青鸟”这类虚无飘渺、充满诡奇色彩的意象的选取,尤其是把传达爱的希望寄托于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有的青鸟身上,更可以确定此情的不可得。自欺欺人的抱有无限的希望,愈加凸显出主人公的无可奈何的苦涩心情。这首诗,熔铸的是一种痛苦而又缠绵、失望又执着、痛并快乐着的感情。细细品味李商隐的这首《无题》,从它的格律、语义、意境、修辞等写作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或者说深厚的文学底蕴,是他创作的坚实后盾,只有具有丰富内涵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后人对其无止境的探索。同时也给我们一种启发:作品只有在经过细读,通过对它的内部结构的细致分析,它所蕴含的深层意蕴以及它在语法、语义、格调、意境、隐喻等方面显示出的诗人对其作品的精雕细琢才愈发显得动人且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 大李杜 (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 小李杜 。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 无题诗 。

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首诗记叙的应是两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暂相见后即又离别的景况,这从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可以知道。 东风 即春风,隐指季节;紧随着用 百花残 点出时令,是为春暮。在这样的时节,两个相爱的人儿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却又不得不面临着分离。相见本已是万分 难得 ,而离别就更为 难舍 。按一般而言,诗歌是先写景,后抒情;在这里,作者却是先述离情,再描悲景,更衬出诗人处于 两难之境 的伤悲心情。 难 之一字,是为全篇的诗眼。

紧接着,作者在颔联连设两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 春蚕 自然承上,并用 蚕吐丝 、 蜡流泪 巧妙比喻,用 丝 谐音 思 ,用 到死 、 成灰 与 方尽 、 始干 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李商隐的《无题》共有7首:

1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3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4

《无题·八岁偷照镜》

5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6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7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以《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为例: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本诗也许还有别的寓意,但作为爱情诗却是几无异议。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李商隐又很多的诗都是以《无题》为题的,这些无题诗大多又都是描写爱情的。然写爱情时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写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另一种借他人的爱情表达他内心的感受。李商隐早年丧妻,加上他陷入了当时的牛李党争,终年郁郁不得志,这样更加深了他心中苦闷。他的无题诗中情感是以爱情和仕途的坎坷这两条线来展开的。

对着诗句一个一个的数就可以了嘛!李商隐的“无题”不止一首的,但经常被代称的是第一首,我想你说的应该也是第一首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意象:东风 百花 春蚕 蜡炬 云鬓 月光 蓬山 青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00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