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遭遇感情困扰时,作为大人应该怎么劝导?

孩子遭遇感情困扰时,作为大人应该怎么劝导?,第1张

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遭遇感情困扰是正常的,这句话估计听的耳朵起茧子了,但是是正确的,这一点必须先接受,否则你没有一个冷静客观和从容的心态来处理这件事。当发现孩子早恋后,首先父母要做的就是更加的关爱和尊重孩子,很多孩子正因为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和理解,所以会沉醉在和异性早恋的小温暖里。其次要帮助孩子规划人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理想。一个有理想的孩子,也会理智的思考自己的感情。最后父母需要向朋友一样和孩子谈谈他(她)心仪的对象,做到多了解,知己知彼。也要和孩子谈一些两性话题,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和对方。家长为什么耽心孩子早恋呢?主要是耽心影响孩子的学习,也怕孩子受伤害。如果孩子能把握分寸,说不定两个孩子会共同进步。告诉孩子现在能不影响学习,并且如果他们的感情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家长就会祝福他们。

孩子遭遇感情困扰时,应该正确引导,教会孩子用成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当然要慢慢来,不能急。

说到底,对于有自我管理的孩子,对于缺乏自我管理的孩子,即便不遭遇感情困扰,他也会遇到别的困扰。所以,我认为,作为大人,孩子遭遇感情困扰时,应该首先转变观念,不应简单地去制止,让孩子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要贪恋一时欢愉,要携手创造更好的未来,要让孩子把恋爱化成动力,而不是对大人管教的反叛。

勤沟通,勤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多关心关心他的生活,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在沟通不了,最无奈的结局,就给他讲讲注意保护自己!

人生岁月里,每一个家长们,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孩子高中的时候,也就是青春期的时候,做父母的不止止是,给孩子们最好的衣食住行,或者是督促孩子的学习情况。她们对异性喜欢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女孩子,家长要正确的引导不要一味地批评教育。家长要学会做个明智家长,早恋虽然不支持,但不一定都影响学习,家长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早恋。

这个好不是谈婚论嫁的好事情,而是以不耽误孩子的学习为目的,其实,怎样处理才好,对不同的孩子,可能方法不同,下面我就一个老师、一个家长的具体做法说一说,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结果。俗话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女子不怀春。十七八岁的孩子,青春萌动,有喜欢的异性,说明孩子有正常的爱美之心,千万不要打击嘲讽,以免孩子受挫伤影响今后的婚恋。

如果发现谈恋爱一定会劝退的。高中正是人生的冲刺阶段,如果分心在考大学这个事情上就一定会受影响,经过高考洗礼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更是了如指掌。在告知家长的交流过了程中,应该提醒家长。高中阶段的孩子,对异性产生喜欢的情感是正常的,但是这个时期不适合谈恋爱,所以要引导孩子处理好男女同学关系。

我们应该正视一点:孩子高二,正值雨季年龄,即使恋爱,这是人的本性,没有违背自然法则,所以家长们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诧异,而是放松心态去看待处理这些这才是为人父母的最好心态。进入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恋爱。因为你还不懂怎样去爱,所以你只要掌握好度,我是不会反对的。我所说的"度"是指不准搂搂抱抱。

孩子年龄还小,自制力跟成年人是没法比的,所以控制不好情绪,只能用发脾气来宣泄不满。这个时候家长要多体谅孩子,换位思考,少一点责怪,多一些理解。

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不要被气得冲昏了头脑,要足够理智,保持冷静,找出孩子生气的原因,及时帮他们解开心结,适当讲一些道理,说不定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虽然跟孩子进行了沟通,但是孩子还是难以释放情绪,靠发脾气解决问题是不可取的,家长要教孩子转移注意力,比如带他们出去散心、跑步,爬山,在山顶上吼几句,通过其它途径宣泄不良情绪。

运动有助于减轻抑郁的症况,男孩们可以从适度的运动中得到情绪的释放,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情绪应对方式;如果孩子不喜欢或不想运动,那就鼓励他在到外面走走吧,因为在自然环境中能够有效缓解抑郁的症状,家长也能多安排一些户外活动,陪孩子一起处理情绪问题。

男生并不一定要坚强,别再将这样的标签贴在孩子身上!家长们若希望孩子的未来能够获得成功,那他们就需要为这样的困难做好准备,最重要的是,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男生有沮丧的情绪或是主动寻求帮助都是没有错的,协助孩子们逐步建立正确的观念,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碰到困难时更容易应对。

另一个叫E,数学跳级到五年级,但长得过于瘦小,也许身体的生长发育有一点问题,情绪起伏很大,每天哭,小则默默流泪,大则拍桌喊叫痛哭。姚头丸每天讲:“今天E又哭了!”

让他哭的情况不外乎作业写得不顺利、测验成绩不理想、跟同学起了小口角或原因不明。老师视其情节严重度而有不同的处理,或搂着安慰,或让他到教室后面“冷静区”熄火一下,或严肃地送他一张警告黄牌,或不予理会。我问小姚,同学会不会受E的影响而干扰上课,他说不会,大家仍然做自己该做的事。显然,孩子们已知道如何与E相处。有一次,E与同学对撞,大哭,姚小弟过去安慰他,但E啥也没说。我说:“你表达你的慰问这就好了,也许他太痛所以忘了说谢谢,我们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感谢才去关心人家的。”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等几种。所以管理情绪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下面给大家介绍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管理情绪,欢迎阅读!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管理情绪

  一、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我们可以随时指出孩子的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

 现在很多家长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其实,共情的一个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当时的具体感觉。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当孩子很生气时,他会对这种情绪识别也很反感,完全不听。我们可以先让他自己冷静下来,等孩子平静后,再回过头来跟他聊聊刚才的感受。

 孩子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

  二、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前面讲积极情绪时说,我们应该刻意地多去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样给自己增加积极的元素。具体该怎样做呢?

 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随时给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种细节。生活中的点滴很容易被忽视略过,我们指给孩子看,就是在延长这些瞬间、扩大这些细节。

 每天放学时,我们常常看夕阳的颜色。有时是粉红的,她就说是草莓味的;有时是金**的,她就说是橙子味的。这两天刚下过雪,我和女儿回来时,路上都是冰,很滑,一路走得很艰辛。她倒是很乐观,说灌木丛上都是棉花糖。我们又一起感受脚下的碎冰。我们想象一个冰雪王国,想象自己住在里面。她发现薄冰下面有气泡,就去踩踩,气泡就动一动。我又抱她摸树上的冰挂……我希望她忽略路不好走的事,把这些点滴的美好存到心里。

 品味美好的另一个方法是,存储记忆,延长美好。就是说,给好事拍照、录像、写日记记录、存档,经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顾这些美好的瞬间。

 另外,要提高品味的质量,就要培养孩子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做事情的习惯。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小孩耳濡目染,都能跟大人学会做事情时合并几件事,这样似乎提高了效率,但实际上养成了分心的习惯。专心地吃饭、打电话、走路,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更多。

 品味美好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分享。我们都知道,不能强迫孩子去分享。鼓励孩子主动分享,他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小孩之所以有时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他对所有权还缺乏安全感,逻辑思维能力也有限,对环境感到不可控、难以预期。这些大人都要理解。

 其实很小的孩子也可以有主动分享的行为。我女儿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经常互相分享吃的。在家里,吃水果她都能先给大人分一圈,有什么好东西她也主动拿给大家看看,虽然有时很有保留的样子——只给你看一秒就收回去了,或是只许看不许摸。

 分享好东西,把美好加倍,我觉得这是存在于人的天性中的。孟子教育齐宣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都承认,跟人共同欣赏音乐更好,而且人越多越好。

  三、随时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前面列出了24中积极的性格和品格,其实还有更多没有列出来的,比如信任、平等、尊重等等。我们平时少看孩子的所谓缺点和错误,以及能力上的种种不足,多去发现孩子这些优秀品格的表现,一旦发现,就及时肯定,这样久了,孩子就会更多地朝这些方向去发展。

 现在的家长们对能力上关注过多。我们可以这样想,孩子长大后,哪样能力有机会得到发挥,这很难说,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却是处处有用的。能力有可能被埋没被荒废,但性格和品格却永远不会。

  四、对成长感的识别和强调   我发明了这个词:成长感。我们成年人都会在发现自己有所成长时感到欣喜,对于孩子来说,成长就更是他们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每当孩子有进步时,我们及时指出来,让他看到,告诉他,你记得不,你去年、上个月还是什么样呢,现在都可以做到这样了!

 进步、提高、成长,这是最能体现孩子自身价值的。随时抓住时机,发现具体的进步,告诉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优秀!

  五、培养兴趣爱好,提供投入做事的机会   对兴趣爱好的培养,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有着成熟的兴趣爱好的人,他们对新事情更感兴趣,学习能力更强。因为他们的学习更是出于内在动机,他们有更顽强的意志力和激情。

 我觉得,兴趣爱好的作用,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闲等等,它还可以像一个心灵上的朋友一样,让人在欢乐时去跟它分享、忧伤时跟它倾诉。另外,它或许还能给人提供一个新的身份,让你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比如,你是一位教师,但走出教室,你或许告诉别人你是一个烘焙高手。

 但是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兴趣爱好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让我们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机会,这种投入的感觉非常宝贵。有心理学家把这叫“酣畅感”,据说这是一个快乐的重要来源。当你做你爱好的事情时,你全神贯注,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庄子几次描述过这样的情形。按照他的说法,这时你与“道”相连通,所以会有鬼斧神工的发挥。

 而达到这种酣畅感的'秘诀是,你的技术和挑战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就是说,你做的事情的难度刚好跟你的水平相当。当然这个事最好是你喜欢做的。不过话说回来,很多时候,即使中性的事情,比如写作业,如果能力和难度程度相当,我们都会享受这个过程。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想想,应该选择哪些事情给孩子去做。我们出于爱心,总想给孩子更多的享受。但是,让他被动地享受,比如看电视、吃东西,他的乐趣也有,只是这些乐趣肤浅、短暂。而稍有点挑战的事,他反倒更能投入。难度如果过大,他就又没了兴趣。

 其实小孩在玩游戏时,常常就能体验到这种酣畅感。我女儿玩时,如果我问她吃不吃苹果之类的话,通常她完全听不进去。所以孩子投入地、自由地玩,这非常有价值,我们要多鼓励,少打扰。

 孩子大一些之后,做事往往就参杂了很多功利心,有了压力,难以全心投入。现在很多的兴趣班更是把兴趣变得没趣了。我们家长要多反思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六、给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玩具,这也是我随口发明的词。心理学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预实验时,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点幼稚的做法,比如,记录下来当天发生的好事,并解释为什么你感觉不错;写下能展现你好的一面的事情,每天去温习。据调查,每天写下三件让你感觉好的事,这个做法效果很好,效果的持续时间也长。

 我们自己也可以这样做,也可以引导孩子这样做。我们可以在情绪有些低落时,把这些好事当作心理玩具,拿出来玩味。我们也可以每天睡觉前或在其他空闲时间里,没事就在脑子里整理自己的这些好事。大家可以试试。其实这就是在训练我们转念的能力。

 我们可以抽空跟孩子一起想好事。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漂亮的本,专门记录他的好事。或者给他准备一个小白板、做个展示墙,随时记录。或者给孩子准备一个好事宝盒,把能引起美好回忆的东西或照片,都存在里面,有空就倒出来看看……

 这个心理玩具除了好事,还可以是让自己看到全局、看到宏观的一面,看到thebigpicture。比如,当你为孩子的一点小事生气时,你可以跳出来想:总的来说,他是个好孩子,我是个好妈妈,我工作还不错,生活各方面都基本满意……然后再看刚才的事,就能比较冷静地看待了。

 培养感恩、同理心、宽容等品格以及乐观的思维习惯

 我们家长自己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真是很大的。有时我感觉女儿会有点抱怨,我趁她还没说呢,就自己开始感慨好的一面,表示很知足,她的想法也被带过来了。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时候,小孩倒是比大人更乐观,更少消极的评判。有时大人会以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孩子本来还没有任何不满情绪呢,听大人这么一说,马上就消极了。所以家长言行要慎重,别急于评价下结论,多等等,多观察。

 我们自己评论的话里多一些感恩、同理心、宽容和乐观思维,这就是好的教育了。

 我经常会在睡前跟孩子一起回顾这一天的事情,其中除了总结她的进步,再就是想想有哪些好事,哪些我们要感到知足、感恩的事,然后展望美梦,再开开玩笑。

 对于大一些、上学的孩子,我们可以让他偶尔写感恩日记、写好事日记(让自己开心、自豪骄傲的事)。不必天天写,那样他会反感,不好坚持,可以一周写一两篇。或者让他自己每天睡前回顾这一天值得感谢的事、让自己自豪骄傲的事。我想,做这些远比批评他的缺点更重要。

  七、不做情绪绑架   我看到有的专家告诉家长,跟孩子说:“你那样做,妈妈很生气”、“那样做,妈妈不喜欢”。我想家长应该尽量少这样去说。我们大人正常的情绪反应,可以让孩子知道,不必刻意掩饰。我们可以生气。但是如果总是用家长的情绪去管教孩子,这不是好办法。总这样说,孩子会觉得他应该对大人的情绪负责。他会忘记遵守规则的本来的意义,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责和内疚。

 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为会有怎样的不好的结果,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对家长的情绪负责。

 有时候女儿哭闹之后,等她情绪好了,我也偶尔跟她说,你知不知道,你哭闹的时候,我真的很烦。不过关键的是,你这一哭,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你早点过来吃饭,吃饱了就高兴了,就可以多玩一会了,是不是……

 教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而我们家长也是,也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如果我们因为跟孩子无关的事情有消极情绪,那就跟孩子说,妈妈这会心情不好,因为别的事情,所以妈妈先自己待一会,等情绪好了,马上就跟你玩。这样,孩子也可以学会,当他有不好的情绪时,他也会自己冷静一会,练习自己去处理。他也会知道,有不好的情绪不是什么错事。

  八、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   前面谈的多是关于积极心理的建设,下面谈最让我们头疼的消极情绪的处理。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然后再教给处理办法。

 教给孩子管理消极情绪的前提是,我们自己要能从容去对待。我们会发现,做到这一点真是有难度啊。为什么这么难呢?因为,当孩子发脾气或有其他消极情绪时,我们的本能反应是——又有来麻烦了!你敢跟我对抗!我的教育怎么这么失败!你得长到多大才能会……!我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能这么对待我……于是我们浑身冒汗血脉喷张……

 我们处于这样的状态,当然就不能指望孩子能平和下来了。

 要改变这种反应,首先要认识到,消极情绪对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认识自己、提高情商、学习成长的一个好机会。它是中性的,不是坏事。把它当作一阵风吧,控制好,甚至利用它去发电、放风筝。

 其次,要尽量把孩子的行为和情绪跟自己的分开。自己的劳累、抱怨、委屈,自己去解决。别做不合理的挂钩。

 我女儿惹我生气时,我就这样开导自己:一方面是因为她就是个孩子,就这样;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管教上有哪些不足,还可以做哪些改进,她是我教育的结果,跟谁抱怨呢,自己多提高就是了。我想,如果家长少一些受害者的思路,多想该怎样提高,这也会帮助我们控制情绪,少生气。

 然后再告诉自己,我当然可以不完美,做不到的,努力提高就是了。

 只有当我们自己接受了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才能做到不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他的情绪,并且教给孩子去接受他的情绪。

  九、给孩子自己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   孩子发脾气,我们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认识到消极情绪的意义,我们就知道,不必急于让情绪消失,而是要尽量给孩子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锻炼着平复下来。他每自己平复一次,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锻炼。当然对于两岁以下的孩子,家长还是应该用转移法先去哄好,然后再讲道理。

 所以,现在我对孩子哭闹的方法是:在发现她有点情绪,可能会发作时,如果她不需要我的帮助,我常常找个借口躲开。我发现通常我一走开,她自己很快就没事了。当她真的发作起来时,再回来。有时啥也不说,摸摸头给她擦眼泪。如果我自己也生气,或者她拒绝我接近,那就捧本书待在旁边。如果是她特别不讲理的事情,我就义正言辞地说几句。这种慷慨陈词也有用,能帮她看清自己行为的后果,看到引起的反应,当她自觉理亏时,理智就开始恢复,就战胜了情绪。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自己能保持中性态度,这会帮助孩子更好地平复情绪。有很多情况,孩子是被家长的坏情绪火上浇油,愈演愈烈。

  十、教给他处理消极情绪的办法   宣泄法:比如打沙发打枕头(当然对于爱打人的小男孩慎用)、撕纸(其实这些宣泄法背后的道理就是,要以破坏性最小,不影响别人的方式发泄情绪);倾诉法:找人聊天、写日记、随意画画;镇静法:数数、深呼吸;转移法:看景色、听歌、运动、做自己的爱好。还有就是前面写过的那些能引起积极情绪的方法,比如想好事、品味美好等等。

 然后,当自己冷静一些之后,教给孩子去分析思考,想想刚才的情绪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引起的,以后可以怎样做才能避免那种情况,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对于消极情绪,要多分析多思考,去想办法,这样有利于化解情绪。但是对于积极情绪,则尽量少分析,多去感受,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去感受。好事,有时分析太多,好的感觉反倒没了。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表达

1、 尊重孩子的情绪

索菲·布奎特-拉比在《仁的教育学》一书中写道:''当我们被教育去压抑或否认自己的情绪时,它们就会变成病态:恐惧会变得偏执或麻痹,攻击性会变成暴力,悲伤会以抑郁的形式压倒我们。''

情绪为我们服务,但是它们绝不能被否认。

面对孩子跌倒了,然后大哭,通常家长会说''没什么'',''没关系'',''别哭了''……

以这种方式反应的成年人是在否认孩子的情绪,否认他们的疼痛。孩子也会因此不能理解自己身体里发生了什么,这可能会导致自卑、顺从或叛逆。

走进孩子的情绪:家长3种做法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不发脾气

当一种情绪被否定,被贬低,被认为是不正常的,孩子就不能再把外部事件和他内心的感觉联系起来。

尊重孩子的情感就是让他感觉到自己是谁,让他在此时此地意识到自己。尊重孩子的情绪就是允许它与我们不同,把孩子当作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物体。

2、 帮助孩子表达他的情绪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他们会使用尖叫和打击来表达愤怒,使用眼泪来表达失望,用大笑和癫疯来表达喜悦。这些反应可能会干扰家长或老师,然后,成人们会试图通过各种策略来抑制甚至阻止孩子情绪的表达:敲诈、胁迫、威胁,或者给他们不想要的东西。

但是当我们知道情绪表达的作用和重要性时,我们就更容易接受它们。父母要采取仁慈的姿态,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情绪,这有利于孩子的和谐发展。

通过告诉他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孩子感到被倾听和理解。他理解自己,这也有助于他继续前进。

走进孩子的情绪:家长3种做法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不发脾气

3、 帮助孩子释放情绪

如果大人倾听,友善地跟孩子沟通,教会他们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就会记录下这种态度,并接受它。

心理学家伊莎贝尔·菲丽奥莎在她的《儿童情绪的核心》一书中强调了这一点的重要性:''为了我们的孩子和他们以后的幸福,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识别、命名、理解、表达、积极地使用情绪,克服成为情绪的奴隶的痛苦,这是当务之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49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