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双相情感障碍,可以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吗?

我是不是双相情感障碍,可以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吗?,第1张

你一直在怀疑自己有双向情感障碍,但是测试还有询问心理老师都说没有的。所以你还是想要确定自己有没有双向情感障碍。或者怀疑是不是测试的不准确。咨询心理老师也说你没有问题。你还是很担忧。那你是去的正规的心理咨询师那里得到的结果是正常的是吗?你是不是太紧张了呢,你察觉到自己身上情绪的变化这很好,说明你会自我成长自我察觉。

像我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是不是生病了,但是去医院检查依然是正常的,医生说没问题,我就放心了,绷着的弦也放松了。你还提到这个导火索多半是感情方面的,那有没有可能是你在感情里面受挫了,比如男朋友的一些行为让你很失望,很伤心,所以你情绪不好情绪低落只是陷在感情里面没有走出这个阴影。毕竟很多人感情受挫了也需要大量时间来恢复正常,比如说有些人失恋了要一两年甚至几年才走的出来。

其实你是健康的你才会发现这些变化,我也是这样的,有时候很有激情想去做一些事情,但是有时候什么都不想做,哪里也不想去。正常人也会有积极和不积极的时候,你也许是太紧张了。有时候思想上给自己压力的话没病都变成有病了。如果你还是很担心自己是不是有双向情感障碍,那我把我的学习心理知识分享给你,双相及相关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症状:躁狂发作(必要条件):明显异常心境高涨、膨肚或易激惹,或异常且持续有目标活动增多。上述症状时期内,存在3项(如心境仅为易激惹则4项)与日常行为明显改变,自尊心膨胀或夸大睡眠需求减少比平时健谈,持续说话给人压力感意念飘忽或主观感到思维奔逸自我意识或他人报告的随境转移目标导向性活动增加过度参气高凤险罝很可能引发痛苫的高风险活动至少符合一次躁狂发作诊断

病程:≥一周,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功能受损:显著的社会、职业功能受损,或必须住院治疗防止自伤或伤人。如果有这些症状才有可能是双向情感障碍。我觉得你挺正常的,或许你是不是过分思虑这件事了呢,你一直揪着这件事可能就没结果。说不定你一直都是健康的,只是你很重视自己的身体变化,所以长期担心就变成焦虑了。所以你是健康的就不需要过分担心自己哟,有需要去医院的时候再去医院吧。

双向情感障碍就是躁郁症,一个人生病了,肯定是到处不舒服,身体也不舒服,心里也不舒服,反正难受。

每天情绪低落,有时候情绪高涨,悲观厌世等情绪。看这个世界就是黑暗的,绝望的。双向情感躁郁症是一种病,该去医院还得去,自己也要付出东西,注意身心调整,没有事情按照部队的站军姿练习,练习多了,身体素质上来了,人就不怎么难受了,身体亚健康严重,所以导致总是不舒服。首先加强身体素质,综合面对!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有起病早、难治愈、易反复等特点。顾名思义,双相障碍有抑郁相和躁狂相两种,分别表现为抑郁和狂躁两种极端状态。双相情感障碍对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疾病本身的影响和康复后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疾病本身的影响在于:抑郁相的情绪过度低落,造成疏懒少语,甚至出现自伤自杀行为;躁狂相的兴奋狂躁,爱管闲事,行为鲁莽,爱挥霍,极易闯祸。且因为双相障碍难治愈、易复发,导致工作能力丧失,容易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因病致贫。

心理的影响:双相患者痊愈后,常被人“戴上”精神病的帽子,再加上工作能力的下降,常被人歧视,甚至恶意欺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来自周围的压力,不仅会进一步造成病人排斥工作和人际交往,更会分化家庭,造成家庭矛盾。

最后,双相情感障碍对患者本身和他人都是危险的。由于患者的情绪体验在情绪高涨、兴奋、活动增加和抑郁、低落的兴趣、生活中的绝望和内疚之间交替,所以很痛苦。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效果不明显,会发生自伤自杀或先伤人后自杀的延长期自杀。平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

2018年9月,一位因长期遭受校园霸凌而被确诊双相情感障碍、已休学近一年的孩子和其父母第一次来咨询。提供了以下资料: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英文名称为Bipolar Disorder(BP),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其病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遗传基因+生物学病理+环境压力=双相情感障碍。

测评结果为:“中度抑郁”,自认为情绪低落比较明显,经常感到毫无愉快心情,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兴趣明显下降,对以往非常喜欢的东西则毫无兴趣,常有生活没意义的想法,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常认为自己无用、无能、对不起家长和老师,缺少价值感,甚至会哭泣、流泪、发脾气,经常有疲倦感,食欲不振,睡眠不好,早醒。

孩子的服药情况如下:

和同事沟通后,初步确定第一次治疗方案为:以心理咨询(完形、催眠)为主,中医李氏砭法和耳穴疗法为辅,建立以家庭为核心的关爱系统,通过参加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以及培养音乐、绘画等兴趣爱好来减轻心理压力。

在帮孩子用“空椅子”处理被舍友霸凌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时,我问他有什么话要对那几个欺负你的同学说?他竟然平静地笑了笑,低着头说:“祝你们中考好运。”

我当时突然心里五味杂陈,问他:“你不生气吗?”他看到我流泪,有点意外:“为什么要生气?”

我又问:“你不伤心吗?”他波澜不惊地说:“我已经忘记了。几乎全部都忘记了,连那些梦都记不起来了。”

孩子的妈妈在旁边静静地哭。

遭受了几乎长达一年的身体伤害、关在厕所里不让出来、起绰号、锁住门不让进宿舍导致被舍监批评和扣分等等校园霸凌后,孩子长期严重失眠、经常做噩梦、害怕上学、成绩退步……在听完学校举办的一场关于校园霸凌的讲座后,终于鼓起勇气和妈妈说,他觉得自己被霸凌,想去看看学校的心理老师,于是被长期压抑着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在强大的药物作用下,这些情绪又被控制住了。

但情绪背后的能量是宜疏不宜堵的,所以我还是想陪孩子把压抑到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安全地发泄出来。大概过了十多分钟,我拿着孩子写的被同学羞辱的绰号,问他有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他犹豫地看着我:“是不是做什么都可以?”我点点头:“你有表达情绪的自由!有我们陪着你,你是安全的!”孩子的腰一下子就挺直了:“撕掉也可以吗?”我很赞成:“当然啊!”他咬了咬牙,开始慢慢地撕那些“绰号”,撕得很碎很碎,还全部扔进了垃圾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当严重积压的负面情绪开始波动的时候,就有了被转化为正向能量的机会!我们无法改变孩子被霸凌的事实,但可以引导孩子和家长重新看待这种伤害,并从中找出积极因素,从多个方面协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正如尼采所说: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

看着孩子那满额头的痘痘、那微胖的身体、那和年龄不相符的肚腩、那时不时就会空远的眼神……我不禁想问:如果真是双相,西药只能控制症状,就算能忍受诸多的副作用,长时间服药能根治吗?

退一步再看,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门诊的双相误诊率高达30%多。如果孩子被误诊而长期服药,那就更得不偿失了。所以,除了心理咨询外,我们还想从从中医情志学中寻找办法,试试在心理领域运用疏通经络的外治方法,效果会不会更好。

中医认为,痰火互结对于躁郁症来说,既是病因又是病机,且兼有血瘀等。火热郁不得发,则为躁动不安。火煎阴津为痰,痰为毒,既生火又阻碍气机。气为血之帅,气不循经又致邪火。气滞致血瘀,血瘀又会使痰不得解,火不得散发。故痰火瘀互结,互为致病因素。由此来看,解郁散热消痰火为冶法,以消痰为主。顽痰怪病,痰多引起情志疾患,如未及肾,导致肾虚,即无虚性亢奋 ;夜不得寐;对人事淡漠。如入夜即热甚,则需退内热、补气等。药方有丹栀逍遥丸、礞石滚痰丸。如以躁狂为主,礞石滚痰丸换五苓散,兼参苓白术散,兼以安神助眠之药 如七叶神安片,酸枣仁胶囊或其他。但我没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不能开药,所以还是采用安全的非侵入式的中医外治方法。

在同事也分别完成了爸爸和妈妈的心理咨询之后,我又逐一为他们贴了耳穴,告知回家继续按耳穴及其他配穴的方法。具体如下图:

9月25日,收到同事转发的反馈:

9月29日,一家人第二次来中山做咨询,孩子开朗了很多。妈妈开心地说:额头上的青春痘没那么“爆”了,服药量减半,看来中医也是很有效的。孩子马上说:这些痘痘是我用手抠好的!我笑着说:你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了,真好!

妈妈提出自己要做一次空椅子,处理和婆婆之间累积了十几年的情绪(关于婆媳关系的个案,另外再写)。孩子本来列好了想要谈的几个问题,但是旁观完妈妈的“空椅子”,又提出下次再聊。

随后爸爸和妈妈都尝试了第一次李氏砭法的刮痧疗法。

因为被爸爸刮痧后的痧像吓了一跳,孩子只愿意让我轻轻地刮了一下心包经和心经,但双手都磨出黑痧。

妈妈工作压力很大,睡眠质量不好,乳腺增生,双脚长期浮肿。刮完百会和督脉,现场就忍不住打瞌睡了。刮完肩颈和前胸的时候长长地舒了口气,说感觉胸没那么闷了。孩子远远地看着,表示有点费解。

爸爸以前就试过刮痧,但第一次接受虎符铜砭的时候,仍然表示力度透得很深,一边皱眉忍痛,一边说:感觉松了很多!

孩子看到他那浑身淤红的痧像,直说恐怖。对于自己被刮就更为退缩了。

临结束的时候,我提出如果孩子愿意的话,可以继续由家长做X型疗法的耳穴和手脚高升点按摩试着停药,一家人信心满满地约了国庆期间来做第三次咨询。

但是10月5日收到的反馈却让人一惊:

同事也转达了我们的建议:孩子可以根据自己感觉恢复服药,可半量,也可全量。家长切记不要着急让孩子尽快回校或完全停药,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

家长总结这段时间的情况如下:

10月6日,第三次咨询时,孩子的状态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反复,倒是身体比第一次时结实了一些,几乎没有肚腩了,额头的痘痘也淡化了很多。我问妈妈是不是只帮儿子做了耳穴按摩,没有做手和脚的高升点按压?妈妈说是的。看来,X型疗法只做耳穴按摩,效果会大打折扣。但我没有做好相关的叮嘱,也是自己的失误,以后要引以为戒。

孩子主动提出自己要做“空椅子”练习,希望爸爸离场,妈妈陪伴。这次是在完全没有催眠的状态下完成的,孩子时不时会看向妈妈,但妈妈并没有给予语言上的回应。孩子做完后表示:我其实是想跟我妈说的,想让她知道。

期间,孩子的爸爸、妈妈各自完成了刮痧。爸爸也完成了自己的“空椅子”。可孩子不愿意被刮。就算爸爸妈妈以自己的体验收获相劝,还是不肯。

我当着孩子承认:这是我们的健康教育缺失所导致的。父母对中医是了解并接纳的。但孩子的认知体系里没有,所以更接受去医院看病吃药。但如果我们作为家长,能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了解一些亲子沟通技巧、会用一些安全简便的中医外治方法,及时为孩子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身心健康上的小问题,实现“治未病”的理想状态,那就真是孩子幸福!我们享福了!

孩子听了之后,没提反对意见,我顺势建议由妈妈带铜砭回家为孩子施刮,孩子也默许了,并且愿意我们在后背隔着衣服做示范,教给妈妈刮的顺序。看着那比我们都高的肩膀,微微透着温热,突然感觉孩子从牙牙学语能长得这么高大,真不容易啊!

爸爸临走时提出下一次想和儿子好好谈一谈,妈妈和儿子都笑了。

第四次个案,是爸爸妈妈来解决他俩要离婚的问题的,孩子没来,他说自己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离婚是父母的事情,由他们自己解决。两个多小时后,夫妻俩欣然接受了每天互相按摩或刮痧一小时的作业,两人手拉手一起上车回家了。

之后的几个月,他们依时完成“作业”,把互相刮痧的照片发给同事,但是没来继续做咨询了。看着他们的照片,我心里念叨着:“如果说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母爱最终指向分离。那咨询师对来访者又何尝不是呢?”

2019年3月,收到同事反馈,孩子已经成功回校上课了,夫妻俩的感情也日趋亲密。在医院做心理医生的同学问我:你觉得这个案例为什么会成功?我开玩笑:因为我非科班出身,路子比较野。但以家庭为单位解决双相问题,从系统上做整体改善,效果会比只对个人用药要好。李道政老师曾说:“中医治病,治神为第一要义,心诚则灵,正能量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引起气场的共震。刮痧能做到诸病同治,己病和未病同治,神病形病同治。”所以,教给来访者一些实用的、安全的中医外治方法,从皮部、经络、穴位入手解决身心健康问题,“授之以渔”的教育效果要比“授之以鱼”的治疗效果好!

暂时没有

双相障碍病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双相障碍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环性气质。应激性生活事件是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你应该去医院确诊下!不要去一般的心理咨询中心

双相 情感 障碍的四个关键点

双相是复杂的慢性病。它产生了严重的情绪起伏和活力变化。它破坏了患者的生活的每一个部分,包括工作、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

幸运的是,相应的治疗方法是存在的,你会好起来的。下面是双相专家分享的四个关键点。

对于大多的精神疾病,患者们会选择进行药物治疗。其中部分患者会辅之以心理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

然而,“双相精神障碍”是一种必须尝试药物治疗的精神疾病。曾经有患者问我是否能够不吃药。我的回答是:不可以。

患者们基本都会服用各种各样的药物。一般情况下,双相精神障碍的患者每次服用三种药物。一项国家精神 健康 中心的重大研究表明——89%的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双相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的都很好。

“不要害怕自己要花费过多的时间才能找到适用于自己病情的药物。所有成功的患者都经历过一样艰难的过程。”

因为为了找到最佳治疗处方,医生会开出各种各样的药物处方。然后期待得到最佳效果的药物组合,同时还能对患者产生尽可能小的副作用。

然而不幸的,这些副作用是服药的规则而不是例外事件。

事实上,大约50-60%的患者擅自停药或者擅自不按照医生处方服药。这就表明,与你的医生坦诚地沟通是很重要的因素。

然而,大多数的患者会因此而感到不适。他们不想“抱怨”或者认为他们的医生会对他们绝望。患者们常常会觉得他们不被允许违抗医生,所以最终他们往往自己停药,而不是和他们的医生进行认真的交流。

记住,你和你的医生是统一战线的战友。你有权利把这个世界上所有困扰你的问题告诉你的医生。

患者还有另一个擅自停药的原因。那就是患者自身抱有拒绝或者一厢情愿的想法。停药到复发往往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只能够证明这个人相信他并未患病。

然而发作的现象不会那么快过去,他们就会变得愤怒。然后病情进一步恶化。“一项长期的针对双相精神障碍的研究表明,如果双相患者擅自停药,他们的大脑会受到渐进性的损害。”

缺乏睡眠以及滥用药物会加重双相精神障碍并且妨碍治疗。

如果一个患者吸毒或者酗酒,即使他采取的是理论上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他的病情也不会有好转。

如果你正在滥用药物的漩涡中挣扎,去寻求专家的帮助吧。 把睡眠作为首要重大事项。

尝试每晚都能够深度睡眠7-8小时,并且在第二天早晨同一时间醒来。

如果你感觉自己在不同时间区域穿越着,请咨询你的医生。因为这种情况会增加狂躁发作的风险。

“治疗的成功或失败一定与家人的态度有关”。

家庭会对治疗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也可能在不经意间恶化病情。

举例来说,患者的某位家庭成员可能在发现患者服药之后说“你不用药物的帮助,你可以自己挺过去的!”

注意!不要吃药的劝导的话语实际上是来自语言的一场灾难,会摧毁患者。

从另一方面出发,家庭成员可以为自己的亲爱的家人辩解。举例来说,当孩子处于糟糕的阶段或者不能明确他们自己的想法和症状,父母中的一人可以陪伴着他们。

网络上的支持团体的力量也不可小觑。它会让患者知道,他们不是孤独的。

如果说药物治疗是治疗方案中的支柱,那么心理治疗就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药物虽然能够让患者的情绪平静下来,但是它们无法改变患者的思考模式,也不能改变他们思考的内容是怎样改变他们的感受的。”

举例来说,停止那些消极的事情不停在你脑际萦绕可以预防抑郁发作。

再举一个实例,一个患者因家人忘记他的生日而感到失落,但是他的家人是假装忘记,给他准备的是惊喜的庆祝会。

“这个患者并没有关注在他会获得的惊喜,而是关注在了家人们假装忘记他的生日说多么‘残酷’这一点上”。

针对这个患者,可以提出的意见是“对于这一类的情况,请用一个中立的、不消极的视角来看”。

患者们应该关注自己“活在当下、学会接受”。

这样的话,患者们不仅仅能够接受诊疗结果而且也会有更加清晰的自我认识。“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们自己的想法、情绪、其他生理感受,因为我们更多的是存在于现在,因为我们允许自己拥有现在的经历,哪怕会受伤”。

这种自我认识的能力可以预防症状恶化。

作为一个更加留心当下的人,患者能够快速认识自己的 情感 并且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如果有什么”——在自己陷入不可收拾的发作状态中之前。

研究表明,以家庭为中心的心理治疗加上药物治疗,双管齐下真的很有效。 ”,以家庭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意在帮助患者和其家人充分把握该病的重点以及后续治疗的重要性。这同样教会家人如何提供帮助。

人际与 社会 节奏方案也包括家人和其他重要个人。该治疗方案是为了“让家人或者配偶之间学会更加有效地交流,并且减少出现紧绷的情绪的体验。这同时也配合着生活模式管理的策略。”

然而心理治疗本身的大问题就是,很难找到飞、致力于上述治疗方案的专家。

接受自己患有双相精神障碍是很难的。但是如果你不迈出治疗的第一步,“灾难将接踵而至”。相应地,请对你自己诚实。严格遵守医嘱服药,建立 健康 的生活习惯,远离吸毒和酗酒。

双相 情感 障碍,是一种生理反应在心理上的疾病,早期用锂盐治疗,现在常常用丙戊酸盐治疗。

因为这是一种生理疾病,患者常常忍受高亢和低落的情绪的影响,在发病时,因为无法控制情绪,可能会对人际关系有较大破坏,有时也会过度消费,滥性等等,而当躁狂转抑郁时,现实生活的困局常常让患者有自杀念头,所以,双相 情感 障碍是自杀率最高的精神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人类肠道菌群对精神和情绪有较大影响。所以患者在服用精神类药物的同时,可适当补充益生元或者益生菌。

首先去医院确诊,然后遵医嘱服药,在生活中注意生活节律,把疾病的影响降到最低。

1自我教育。“bipolar”这个词已经出现很久了,但它仍被广罗大众所误解(如果你需要证据,听听福克斯新闻评论员具有进攻性的解读,他认为双向情感障碍不过是一时潮流,是设计来戏弄残疾系统的)花点时间来学习何为“失调”,你会更能理解你朋友正在经历的煎熬。好的资源有: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抑郁症和躁郁症支持联盟,还有国际双向情感障碍基金会

2表达你的同情,但收起你的遗憾。没有人想听到“我为你感到抱歉”。他们想做的是意识到生活为他们准备着挑战,而你会陪伴并帮助他们面对挑战。

3接受他们情绪的起伏波动。躁狂的时候,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给人的印象是生活在聚会中;而低落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觉得好像失去了自己再社交圈子中的价值,因为他们不再有趣。不要施加这种压力,让你的朋友知道,不管他们情绪高昂还是低迷,你都在那里陪着他们,并帮助他们走向中间过渡带。

4不要说“冷静下来”或者“高兴起来”。当你的朋友处于极端躁狂或者极端低落时,你可能很难知道该怎么做,但这样的陈词滥调只能起到反作用。毕竟,如果他们能冷静下来或者高兴起来,他们会这么做的。更好的回答是,问问你该怎么帮助他,或者提议做点你们可以一起做的事情,甚至像是出门呼吸点新鲜空气这样简单的事情。当你的朋友不再苦恼,跟他们谈谈,下次做点什么有用的,并预备些方法。

5当他们表现得不像是你想交的朋友时,多理解他们。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在处理会使他们烦躁、过度敏感、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容易爆发的情绪波动问题时,如果你不了解他们情绪的源头,那些行为可能会被当做是对你的冒犯。尽量给些耐心和理解,就像你在处理自己情绪时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耐心和理解那样。记住让他们感到沮丧的是情绪的失调,而不是你。

6理解情感障碍不是他们自己带来的。你的朋友并不是自己选择要患有双向情感障碍。这既不是性格缺陷也不是弱点。相反,研究指出这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包括基因、环境和大脑结构。这意味着他们没法简单地摆脱它或者选择成为快乐的人,不管你的建议是有多善意

7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吃好,充分锻炼,充足的睡眠,不喝酒不吸毒,这些可以帮助你的朋友最大化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失调。他们不需要你表现得像他们的保姆一样,但他们的确需要一个能与他们分享健康的活动的朋友,而不是沉迷于party的朋友,尤其是因为沉迷与双向情感障碍通常紧密相关。

8倾听。支着耳朵同情地倾听,让他们知道,你并不期待他们摆出一张勇敢的脸。问问他们过得如何,真诚地倾听。如果他们提起自残,要认真对待,确定他们的治疗师或者医生知道这件事情。

9如果你的朋友不吃药了也不要生气。他们可能深受药物副作用的折磨——镇静、体重增加、情绪迟钝和性功能障碍,就举几个例子。或者他们把自己的抑郁归责于药物,尽管那跟药物没有关系。他们不需要你对他们说“NO”。你希望让他们回归治疗,那就对他们正在经历的保持理解,直接鼓励他们预约自己的治疗师。

10保持联系。当一个朋友患了糖尿病或者癌症,我们都知道一般做法——看望、寄慰问卡,送饭。但当疾病是心理上的时,我们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那些正在挣扎的朋友可能觉得很孤独,觉得被遗弃了,这时你能做的最有力的事情就是与他们保持联系,不管有多简单——顺道看看他们,捎个信,如果他们住院了去看望他们,拥抱他们,为他们做点饼干,告诉他们你会陪着他们一起。

11不要放弃他们。时常提议一起去做点什么,如果在最后一秒他们不去了也要理解。你的朋友可能不能一直兑现他已经接受了的邀请,但他们希望你会一直邀请他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610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