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看着看着就淡了,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有些事,看着看着就淡了,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第1张

01

夜深,人未眠。

白天快递运到的书,一共十二本。这几个月,书柜的书不断地增加,又不断地减少,但总是保持在刚好爆满的度。有些书看完了,就送人,有些书看了几遍,却舍不得送。

孩子调皮,有时候无意碰到,或揉戳,或撕烂,都会被我骂得狗血淋头。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向来爱书,有个与生俱来的癖好,喜欢闻着书香味道,这种味道就像毒药,会上瘾。

我读书不精,但很宽泛,以前没有规划,想到什么读什么?于是,渐渐地发现,并没有形成所谓的知识体系。如此一来,谈资并不多。除了中文专业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写作技巧一事,可以稍稍地拿到台面,讲上那么一二三点外,其他的拿不出手。

所以,跟大神们在一起聊天,我一般不插嘴,因为我过往的认知告诉我,言多必失,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暴露你的学识。阅历丰厚的老者,一眼就能看出你的深浅。

我以前是做记者的,身边的朋友都是媒体人。当然,以传统媒体为主。我应该是我们当地,至少是我们这一批“后生”里,最早接触新媒体,以文字为生的人。

做记者的人,用俗语来讲,就是“鸡贼”,精明得不只是一点点,一问一答里的采访中,就算你已经少说,甚至闭口不谈,但是最后他们总能找个话题,让你忍不住因此侃侃而谈,把祖宗十八代的那点事儿全刨出来。

但很遗憾。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大神,多少能学到那么一点。但我连那么一点都没学会。我以前嘴笨、阅历少、性格直爽,一开口总能得罪一拨人。我读书很多,但到最后没办法用于实践,难免有种“纸上谈兵”的浅薄。

直到后来,我才发现:我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书读得不够深入,而且我读的好书并不多,自然输出不了自己的观点。此外,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那就是我很容易被洗脑。

所以,我大学的时候做过很多产品销售,但都一事无成。有人告诉我做这个可以挣到学费,然后我就去了。到最后自然是昂头挺胸进去,垂头丧气出来的。不过,很庆幸,不是传销。

我有同学被洗脑严重的,玩传销的,最后被开除了,据说闹到家破人亡,他的奶奶因为他不听劝,服毒自杀。

如此看来,这个认知问题有多严重,有些人,明明是自己错了,却不听劝,不肯低头认错,这种人往往是自负的人,自尊心太强,不宜交往。

02

后来,我遇到了q君,他告诉我,他的道德经看了不下百遍,几乎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他能有今天的地位,多半是努力的结果,还有那么一点运气。

谁说不是呢?对于一个出生于穷山恶水,一家八口的人来说,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他们那一带,鲜有人能够一口气读到医学的研究生的,他做到了。

学医并不容易,每年有考试,要看的书可不是一本两本,每一本可不是十几二十页。而他不仅仅喜欢医学类的书,人文类的书更是他的兴趣爱好。

他总说,当你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的时候,你就去读书,去提高你的学习能力,你想要的道理,书中会告诉你,尤其是《道德经》,慢慢地你会看淡很多事情。

后来,我记住了,在我每次遇到困难,过不去的时候,我就去书中找答案。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如此一来,我开始学着去看更多的书,恶补更多的知识。而真的就如他所说的,在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的时候,有些事,看着看着就淡了。比如看淡了爱情,知道爱情并不是生命的全部。

对于婚姻,我极其认同毕淑敏说的那样:“有成千上万的男人,可以成为我们的丈夫。”

在这里,她明确指出:婚姻是一般人的普通问题,不要人为地把它搞复杂。合适做你丈夫的人,绝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异数,就像我们是早已存在的普通,那些普通的男人,也以安稳地在地球上生活很多年了。

我们不单单是一个人,更是一种类型,就像喜欢吃饺子的人,多半也热爱包子和馅饼,大豆和蓖麻天生和平共处,玫瑰花和百合种在一处,笔触都花朵繁茂,枝叶青翠,但甘蓝和芹菜相克,彼此势不两立,丁香和水仙花更是水火不相容,郁金香干脆会致勿忘草于死地

如果你是玫瑰,只要清醒地坚定地寻找到百合种属中的一朵,你就基本获得了幸福。当然了,某一类人的绝对数目虽然不少,但地球很大,人有都在走来走去,我们能否在特定的时候,遭遇到特定的是适宜伴侣,也并不是太乐观的事。

相信唯一,你就注定在茫茫人海东跌西撞寻寻觅觅,如同一叶扁舟想捕获一条不知道潜在何处的鳟鱼,等待你的是无数焦渴的黎明和失眠的月夜。

借此,我也想说,爱情并不是唯一的。那些非你不可,在一颗树上吊死,甚至为爱轻生的女人是极其愚蠢的。不必用生命无法承受之“轻”,去让对方留住永恒,也许他的几滴眼泪过后,转个身又是被美女夹裹前行了。

03

关于友情,也没有永恒。在这里,我极其认同卡耐基的观点: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所以,生意场上,或者事业中,你以为你拥有一辈子的朋友,却不想有些人只不过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你在他身上注入的情感,是用来为你的不成熟和盲目的付出买单的。

超级资本家,美孚石油公司创始人,号称“石油大王”的洛克菲勒在他给儿子的38封家书里就说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交往,像那些卑劣、虚伪的人就尽量不要纳入你的朋友圈。

要像重视食物一样来重视你所处的环境。因为精神健康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要把你所处的环境变得对你的工作和生活十分有利,不要让那些拖累你的环境和人影响到你。

所以,有两种人是洛克菲勒从来不打交道的。第一种是随遇而安、安于现状的人。他们生来自卑感强烈,觉得自己没有创造事业的能力和运气,甘愿在一个稳定的职业上日复一日地按部就班。

聪明的人绝对不会任由命运摆布。但是这种人就会经常感叹时运不济,命运不公,从而贬低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没有价值,进而失去奋斗冲刺的动力,任由消极的思想冲刺心田。

第二种人是不畏困难、全力奋斗的人。他们渴望功成名就,也为将来能功成名就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和计划。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工作上的阻力不断加大,当为了向上爬升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努力的时候,他们会转而衡量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最终泄气,变得颓废不堪。

这两种人都被一种极其可怕的、极具传染力的思想所左右,那就是消极。

洛克菲勒特别强调,和消极的人交朋友,自己也会跟着消极起来;总和小人物做朋友,就会不自觉地滋生很多卑微的陋习。反过来讲,假如经常和大人物交流,那么你的思想境界就会跟着提升;假如和有着雄心抱负的人交朋友,久而久之,你也会有了野心和实现梦想的行动。

其实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洛克菲勒的。我交朋友,不说非得是大人物,但是他必须是积极向上的,和我一样,不肯向命运低头和妥协。这类型的人积极、乐观、开朗、很容易成为某个领域内的成功人士。

所以,但凡遇到成天垂头丧气,抱怨命运不公平,自己总是遭遇不测的人,我会悄悄飘过。因为负能量太重,成天以死相逼的人,总会让人觉得有那么点不可理喻。

试问,如果每次都用死来结束,那你要死多少回才能过完这一生。有时候“情绪病”是有魔性的,你越怕他,他就会越嚣张,简而言之,你弱他就强。

04

我是不甘心于命运的。我出身一般,父母虽是工薪阶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并不能给我提供大富大贵的人生。我考大学,毕业工作,买房买车,父母并不能帮助我太多,相比我那些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同学来说,我的财富起点虽然比他们低,但是我过得比他们幸福,因为我有精神。我的精神之河汇集起来,比整个太平洋之水要多得多。

如此,别人眼里那些趟不过去的寂寞,我没有。我不知道寂寞是什么,或许是无聊?又或许是空虚?像我这个年纪,一双可人的孩子,一个疼自己的丈夫,还有自己喜欢的事业,还有一群尊重自己的学员以及好几个可以谈心的挚友……该得到的我都得到了,还有什么是没有满足的?

所谓知足常乐,一日三餐,诗和远方我都有。而也就是这样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让我倍加珍惜身边的友谊。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的走有的留,也实属常事,慢慢地也就看淡了。走的是缘,留下的也是缘。我曾有一段时间,无限地依赖一个人,也无条件地相信一个人,也曾以为他会陪着我一辈子。可是,到后来不过陪伴了几年的光影,他就慢慢地淡出了我的世界。这个过程自然是痛苦的,甚至像抽丝剥茧的疼痛。

当一个人他把你的心灵塞得满满的,而后又在某一天,在你毫无防备,甚至内心最脆弱的时候离开,这种离愁不亚于伤口上撒盐。

那个时候,我也曾想不开。可是,有人告诉我,我才20来岁,正是青春最美好的年华,没有必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后来,我认识了值得我托付一生的爱人,值得我珍惜一辈子的朋友。

这样的结局告诉我, 你在哪里失去的,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得到,只要你坚信生活,坚信梦想并且不断地努力提升自己。你能得到的,只会变多,不会变少。

这一路,我遇到了不少贵人。而事实上,我首先成为了自己的贵人,然后才遇到了贵人。因为,人脉是吸引来的,贵人是吸引来的。

从思考到觉醒,觉醒后又不断地思考,慢慢地很多事情就想开了,看淡了。生命中,有人走,有人来,不必惊慌,亦不必忧伤,且行且珍惜,剩下的,就都交给缘分吧!

我个人认为只有那些态度诚恳、作风严谨、为人正直、充满爱心的人们才是最值得我们去信任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人习惯性地不免总怀有疑心或是戒备之心,大抵是由于我们在现实中受骗上当的原故吧。下面有一则故事让我们对信任从人性的一面作更深一步的理解: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儿子生性多疑,多方医治毫无成效。有一天,父子俩在贮藏室收拾东西,父亲让孩子爬上一个高架子。孩子说,我上了,你把梯子抽走了,我就不下来了。父亲说,放心吧,相信我。孩子爬上去了,洛克菲勒却把梯子抽走了。孩子说,你为什么要骗我。父亲说,我要让你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洛克菲勒的儿子伤心地站在高架子上,踌躇再三,感到绝望,他流着眼泪,闭住双眼纵身一跳,洛克菲勒则展开双臂,稳稳地接住了孩子。孩子惊奇地睁开眼,看到父亲轻轻抚着他的头发。洛克菲勒说:“孩子,我要让你记住,任何时候,这世上连父亲都不信任,还能信任谁呢。” 从故事里,我们懂得一个道理:信任其实源于爱的碰撞,一种来自于灵魂深处的相互默契。当一个人能感到别人的爱的时候,那么,离猜疑就越来越远了。 当今年代在家庭里,抱怨夫妻之间的情感问题缺少信任的人太多太多了,正如抱怨对方不该查手机、追问下落、甚至跟踪等等现象的发生。一个丈夫(或妻子)要想获得对方的信任,那你必须对对方拥有浓浓的爱,深深的情,且并让对方能体会,同时你不能对对方撒谎,当然有了爱心的你这时也不会撒谎了。只有将信任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你们之间的信任感才能巩固长久,情感路上你才会走的更远更稳健。假如你开了撒谎这样一个坏头,你花十倍百倍的努力也难挽回你们之间的信任感。固然有些谎言是善意的,但是它一样会破坏信任的程度。想想后果,撒谎还有必要吗?除非你本身就不想好好过。 努力做个让人信任的人吧,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阳光,让信任在你我手中传递,让诚信在人际永远留存!

创业的老一代

创始人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最初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一家干货店干活,每周挣5美元。后来他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实际上就是美国石油业的开始。

1910年,当约翰D洛克菲勒在发现自己名下的财富已经达到近10亿美元时,他开始考虑如何运用这笔财富。由于他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没有兴趣,又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以及所有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东西,他就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资于煤矿、铁路、保险公司、银行和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其中最出名的是铁矿生意。

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还在世,他的身价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约有3053亿——根据2008年的《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当时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的身价为460亿美元。

如今,老洛克菲勒的遗产依然支配着世界石油产业,他本人也堪称今天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业的人格化象征。

富过六代的家族

中国有句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发展到21世纪已经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独“富”天下。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续写着辉煌的历史,约翰D洛克菲勒的后代们没有整天躲在房间里计划如何守住自己的财富,不让金钱落入别人口袋,而是积极的参与文化、卫生与慈善事业,怀着富有的负罪感将大量的资金用来建立各种基金,投资大学,医院,让整个社会分享他们的财富。

在今天的美国,要完全躲避这个家族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毫不夸张地说,洛克菲勒家族在过去150年的发展史就是整个美国历史的一个精确的缩影,并且已经成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杰出代表,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家族企业第一代

洛克菲勒:地球上第一个亿万富翁

美国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机遇成功,唯有约翰D洛克菲勒例外。他并非多才多艺,但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自己独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只不过是极具野心、唯利是图的企业家,也有人恭维他是个慷慨的慈善家。但不管怎样,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十亿富翁,作为石油巨子,他在相当一段时期控制着全美国的石油资源,并创设了托拉斯企业制度,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遗传的商业基因

1839年7月8日,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的一个名叫杨佳的小镇。他的父母,个性截然不同:母亲是个一言一行都皈依《圣经》的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勤快、节俭、朴实,家教严格;而父亲却是个讲究实际的花花公子,他自信、好冒险,善交际,任性而又以自我为中心。洛克菲勒作为长子,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讲求实际的经商之道,又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精细、节俭、守信用、一丝不苟的长处,这对他日后的成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父亲名叫威廉,人称“大个子比尔”,是个到处闯荡的木材商、马贩子,也是个走江湖的巫医,兜售所谓“立见奇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此外,他还出卖土地,买卖毛皮,贩盐,推销杂货,几乎是无事不干的百事通。

父亲出外经商,一去就是几个月,家中对孩子们的教育主要由母亲承担。但偶尔归家的父亲也与母亲一样望子成龙,一有空就教约翰如何写商业书信,如何准确而迅速地付款,以及如何清晰地记账。他深知社会的现实和世道的冷酷,所以他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就能坚强而且精明起来。

然而,约翰对父亲血液里流淌的东西并没有全盘接受,他完全没有父亲那种花花公子的秉性,而是继承了母亲勤俭的美德。他把这种信念视为“商业训练”,一生中烙守“不俭则匮”的准则;从中他还引申出自己的结论:“只有数字作数。”

平生最大的决定

约翰D洛克菲勒中学毕业后,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3年后,年仅19岁的洛克菲勒以10%的年息向父亲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积蓄的800美元,与克拉克合股创办了一家经营谷物和肉类的公司。这是洛克菲勒生平所办第一家公司。

那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已经发现了石油,成千上万人像当初采金热潮一样涌向采油区。克利夫兰的商人们对这一新行当也怦然心动,他们推选年轻有为的经纪商洛克菲勒去宾州原油产地亲自调查一下。

洛克菲勒来到产油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触目惊心:到处是高耸的井架、凌乱简陋的小木屋、怪模怪样的挖井设备和储油罐,一片乌烟瘴气,混乱不堪。洛克菲勒透过表面的“繁荣”景象,看到了盲目开采背后潜藏的危机。

冷静的洛克菲勒没有急于回去向克利夫兰的商界汇报调查结果,而是在产油地的美利坚饭店住了下来,进一步作实地考察。他每天都看报纸上的市场行情,静静地倾听焦躁而又喋喋不休的石油商人的叙述,认真地做详细的笔记。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他回到了克利夫兰。他建议商人不要在原油生产上投资,因为那里的石油开采已经过度而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他告诫说,要想创一番事业,必须学会等待,耐心等待是制胜的前提。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由于疯狂地钻油,导致油价一跌再跌,那些钻油先锋一个个败下阵来。

3年后,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却认为投资石油的时候到了,这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他与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美元,与一个在炼油厂工作的英国人安德鲁斯合伙开设了一家炼油厂。安德鲁斯采用一种新技术提炼煤油,使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迅速发展。

才20出头的洛克菲勒做生意己颇为老练。他在耐心等待,冷静观察一段时间后,决定放手大干了。可他的合作者克拉克这时却举棋不定,不敢冒风险。两个人在石油业务的决策上发生了严重分歧,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

在拍卖公司产权时,两人都不肯放弃他们原来的经纪行在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的股权,彼此喊价的情景十分激烈。洛克菲勒已下定决心要投入石油生意,因此每次都毫不犹豫地喊出比克拉克更高的标价,直到最后克拉克哭丧着脸说:“我不再抬价了,约翰,这股权是你的了。”26岁的洛克菲勒终于取得了胜利。他后来在回忆这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刻时说过:“这是我平生所做的最大决定。”从此,他把公司改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满怀希望地干起了他的石油事业。

托拉斯之父

洛克菲勒意识到必须把企业扩大才能抵御惊涛骇浪的冲击。后来他联合了两位资金雄厚、信誉很好的投资合作者,创建了资本额100万美元的标准石油公司。

在商战中,洛克菲勒讨厌用价格战驱逐竞争者。他更愿意向竞争者们提供现金或标准公司的股票(相关:理财财经),买下他们的炼油厂。他是认识兼并价值的一名先驱者。在兼并公司的同时,洛克菲勒还网罗了一批能人,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价值远远超过被兼并的所有公司。”

1879年底,标准公司已控制了90%的全美炼油业。到了1880年,全美生产出的石油,95%都是由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过市场。

正是此时,洛克菲勒的律师多德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在多德的“托拉斯”理论指导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1886年,标准石油公司又创建了天然气托拉斯。标准石油公司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托拉斯则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业蔓延开来,在很短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垄断时代。

身为垄断者的洛克菲勒得罪了很多人:商业对手、华尔街、法院、国会。垄断企业对经济的控制令社会不安。在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反托拉斯法》的大棒之下,美孚被肢解。气急败坏的洛克菲勒痛骂老罗斯福为卑鄙小人。而且发誓不再资助共和党的候选人。

惜金如命的生活

洛克菲勒虽然聚敛了巨额财富,但自己的生活非常俭朴,而时时刻刻都在给他的儿女们灌输他在一贫如洗的儿时形成的价值观。防止他们挥金如土的第一步就是不让他们知道父亲是个富人。洛克菲勒的几个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前,从没去过父亲的办公室和炼油厂。

洛克菲勒在家里搞了一套虚拟的市场经济,称他的妻子为“总经理”,要求孩子们认真记账。孩子们靠做家务来挣零花钱:打苍蝇2分钱,削铅笔1角钱,练琴每小时5分钱,修复花瓶则能挣1元钱,一天不吃糖可得2分钱,第二天还不吃奖励1角钱,每拔出菜地里10根杂草可以挣到1分钱,唯一的男孩小约翰劈柴的报酬是每小时1角5分钱,保持院里小路干净每天是1角钱,洛克菲勒为自己能把孩子培养成小小的家务劳动力感到很得意,他曾指着13岁的女儿对别人说:“这个小姑娘已经开始挣钱了,你根本想像不到她是怎么挣的。我听说煤气用得仔细,费用就可以降下来,便告诉她,每月从目前的账单上节约下来的钱都归她。于是她每天晚上四处转悠,看到没有人在用的煤气灯,就去把它关小一点儿。”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相互谦让,他只买一辆自行车给4个孩子。小约翰长大后不好意思地承认说,自己在8岁以前穿的全是裙子,因为他在家里最小,前面3个都是女孩。

洛克菲勒惜金如命,16岁就花一毛钱买了个小本子记下每一笔收入和开支,一生都把账本视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物。

1864年9月8日,洛克菲勒同24岁的高中同学劳拉举行婚礼。他尽管已积攒了巨大的财富,买结婚戒指却只花了1575美元。这笔花销记在“杂项开支”项下。洛克菲勒曾欠一位朋友5分的找零钱,朋友让他不必客气,而他却坚持把硬币放到朋友的口袋里,郑重地说:“这可是一美元整整一年的利息啊。”

最大的慈善家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像洛克菲勒这样节俭成性的资本家,竟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慈善家。截止20世纪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他赞助的医疗教育和公共卫生是全球性的。他一生直接捐献了53亿美元,他的整个家族的慈善机构的赞助超过了10亿美元。中国受益尤多,接受的资金仅次于美国,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中国医学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在1921年建立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这所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掌握现代知识的医学人才。

洛克菲勒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奉献行为,使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参差不一,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名声。他集虔诚和贪婪、同情心和凶残狡诈于一身;他是美国清教徒先祖们毁誉参半的传统之化身,鼓励节俭和勤劳,同时又激发贪婪的本性。

由于担心有人会破坏墓地,他的棺木被放在一座炸药无法炸开的墓穴中,上面还铺着厚厚的石板。而各家报纸登载讣告纷纷把他说成是乐善好施的大慈善家,只字不提那个残忍的托拉斯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无论是持什么立场的政治家,包括那些同他有过过节的人,无不对他大加赞扬,一位检察官是这样称赞这位他曾经问讯过的、搪塞敷衍的证人的:“除了我们敬爱的总统,他堪称我国最伟大的公民。是他用财富创造了知识,舍此更无第二人。世界因为有了他而变得更加美好。这位世界首席公民将永垂青史。”

丘吉尔则这样评价他:“他在探索方面所做的贡献将被公认为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家族企业第二代

小约翰D洛克菲勒:坚韧的第二代

老洛克菲勒说过,“赚钱的能力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一份礼物”。出于对家族的责任感,年迈体衰的老洛克菲勒后来把这种人生观传递给了他唯一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他就是大卫的父亲。

小洛克菲勒成了家族的掌门人后,不仅接管了家族的石油生意,同时还接管了家族的慈善事业。有时候,小洛克菲勒发现:自己要想在石油生意和慈善事业这两种祖传家业之间找到心理平衡非常困难,因此他经常经受着神经失常的煎熬和折磨。小洛克菲勒曾经描述说,他在做生意的时候感觉就像参加一场和自己良心进行比赛的赛跑。大卫表示,父亲所受的宗教思想教育经常使他禁不住产生怀疑:自己在生意场上所做的事情究竟是否正确?

小洛克菲勒在纽约建立了洛克菲勒中心,并设法挽救了美国西部山区的许多古老的红杉。其实,他在把家族事业发扬光大方面也放弃了许多机会,回过头来审视他的一生,他的大半生时间都花在了把家族财富送出去方面,而不是积聚更多财富上面。大卫指出,在大做慈善事业的过程中,父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看到社会上存在有许多问题,就想办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小洛克菲勒对保护历史文物和保护环境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他的努力,英国对北美大陆殖民时代所创建的威廉斯堡古城和法国的凡尔赛宫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因此,洛克菲勒家族能有今天的名声,小约翰绝对功不可没。

小约翰D 洛克菲勒的信条——我相信

我相信每个个体的至尊价值,和他对自由、幸福追求的权利。

我相信每个权利是一种责任; 每个机会是一种责任; 每份财产是一种责任。

我相信法律是为人设立的,而不是人任意设置法律;政府是人民的仆人,而不是人民的主人。

我相信劳动才能获得尊严, 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 这个世界不会让人活不下去,但它欠人活得更好的机会。

我相信节俭是良好财政结构的头等必需品, 不管在政府里,生意上还是个人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上。

我相信真相和公正是一个和谐社会的根本。

我相信诺言, 每个人都应该把那神圣语言当作自己的债券一样好好对待;诺言——不是财富或力量——而是至尊价值。

我相信获取必要的回报是人类共同需求,要消除自私自利,在烈火中是净化浮渣,达到伟大灵魂的集合。

我相信拥有无上智慧和爱的上帝, 不管他给人们一个什么样的名字,个体最高的成就, 最伟大的幸福, 和最宽泛的才能,将存在于他自己的意愿当中。

我相信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只有它能帮你克服所有怨恨,让你有走向幸福的可能。

家族企业第三代

劳伦斯·洛克菲勒:“风险投资之父”财富不过是他的平台,给他更多的便利来爱自然;家族是他的荣耀,国家公园才是他心灵的归宿。

华尔街天才

劳伦斯洛克菲勒于1910年5月26日生于纽约,他是小约翰D洛克菲勒6个孩子当中的老四。

70年前,劳伦斯洛克菲勒在华尔街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成为现代风险投资的开拓者,也把从洛克菲勒家族继承来的财富成功翻了数倍。在纽约证券(相关:理财财经)交易所数10年供职期间,他经常用他与生俱来的商业本能作出下一个重要决定。他不满足于单纯赚更多钱,而是希望能让金钱生产出具有长久意义的东西。小约翰D洛克菲勒现在唯一健在的儿子大卫洛克菲勒这样评价他的哥哥:“我很佩服他在生意场上表现出来的非凡才能,在风险资本领域我总是跟着他做事。他在这一领域确实是真正的先锋。”

风险投资之父

劳伦斯从祖父那里继承了赚钱的天赋,他的名下拥有15亿美元的资产,曾在《福布斯》全球587位亿万富翁中排名第377位。1937年,劳伦斯继承了祖父买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从华尔街踏上创业之路,开了美国风险投资的先河。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购入更多的蓝筹股,而是开始投资并协助新成立的企业创业。他的第一次尝试非常偶然。当时,他和新婚妻子预备定制几件家具。当他看到芬兰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曲木家具照片时,预感到这些家具会成为现代家居的理想选择,于是订下订单购买了一批,在纽约开了一家专卖店。尽管许多人曾对生意前景表示怀疑,但结果家具十分抢手,直到1940年货源因芬兰冬季战争受到影响,生意才被迫中断。劳伦斯的第二桩买卖则更有影响力。他结识了一战飞行员埃迪瑞肯贝克,认为瑞肯贝克关于商业空运即将兴起的看法很有见地。于是,1938年,他资助瑞肯贝克成立了东方航空,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而东方航空也成为战后盈利最多的航空公司。此外,他在1939年投资的麦道航空公司也成为军用航空器的主要供货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冻结生意,进入海军服役,军阶至少校。战争结束后,他重返商场,继续寻找新创立的企业进行投资。1959年《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特别指出劳伦斯在“风险资本”这一新领域所作的贡献,从而确立了他“风险投资之父”的地位。劳伦斯联合洛克菲勒家族其他成员以及包括现代艺术馆在内的一些机构成立了专事风险投资的凡洛克风险投资公司。截至1996年,他们共投资221家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得到投资后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数十年的从商经验,令他相信保持头脑灵活、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因此他很乐于接受新事物,引入新概念,推动创业投资基金,发展高科技和其他新兴行业,包括投资苹果电脑和全美最大的芯片公司英特尔集团。

2004年7月11日,坐拥亿万家财、在美国叱咤风云的劳伦斯洛克菲勒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94岁。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传人,尽管含着金钥匙出生,却绝不是一位纨绔子弟,他在有生之年不仅开了风险投资的先河,还为美国的环保及慈善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经济帝国第三代掌门人

大卫·洛克菲勒,1915年6月12日出生于一个具有两个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姓氏之家——洛克菲勒家族。他是这个经济帝国的第三代掌门人。

政经大腕

作为美国第一家族的后代,大卫有其他人没有的机会,可以接触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最有权势的家族、影响整个欧美政局的政治家、每一届美国总统,参与了很多改变世界格局的重要访问。他在冷战时期造访前苏联,跟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都有过直接而锋利的面对面交流,他也是第一批在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后的1973年到访中国的资本家,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初跟中国密切接触,并成功开展商务活动的国际金融家。

作为哈耶克和熊彼特的学生,并与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同学,他对经济学,对企业经营和政府影响都有着深刻的见地,这些见地也广泛地影响了美国经济的走向和政策制定。他重新定义了企业家的身份,认为“企业家身份本身代表着一种机会,用于满足人的发明创新、追求权利和赌博的本性……事实上,对成就过程的追求,其本身对于许多人来说就是一个目标,而在那些人眼里,利润只是一种值得付出努力的副产品”,这也许更能解释他在使用和创造财富上做的一切。

富翁的社会责任

大卫长大成人后,当上了蔡斯曼哈顿银行的行长,具体负责监管该银行的国际业务。同时,他还对从事慈善事业和艺术事业怀有浓厚兴趣。他还帮助掌管一处家族遗产,这笔遗产至今仍影响着美国人的生活。

除了把自家公司经营得稳稳当当,大卫还做了许多祖父辈没有尝试过的事。例如,他写了一本名为《论文集》的书,讲述他在美国实力最雄厚家族中的个人生活。还写了一本传记——《回忆录》,把家族史囊括其中,好给子孙辈借鉴。不论是在他的书中,还是在生活里,大卫总是念念不忘地强调说,一个拥有巨大社会财富的人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有钱人应该对社会负有一种责任感,做些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每当有人给他写信或当面请他施舍金钱时,大卫都会按照父亲的做法去做。看来,如果没有家业的负担,大卫应该会成为文学家、史学家什么的。大卫洛克菲勒表示,他希望自己的家族会以“助人家族”的形象名载史册:“拥有财富,也就拥有了他人所没有的机遇,抓往这些机遇,同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洛克菲勒家族的事业已传接了3代之久,可到了第四、第五代子女,一脉相传的习惯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在大卫的子孙中,有不少极端分子甚至舍弃了洛克菲勒这个招牌姓,隐姓埋名闯荡世界。据统计,有80%的家族企业未能顺利传到第2代人的手里,剩余的13%则未能传到第3代手里。不知洛克菲勒家族能否靠大卫的那本《回忆录》家史,继续保持这幸存的7%呢?

大慈善家

约翰和父亲一样努力工作、勤勤恳恳,有强烈的责任感,但是“情绪紧张”,在“社交场合很腼腆、很笨拙”,甚至“会为自己说过的话或一闪而过的念头痛苦好些天”。但是,腼腆的约翰也有另一面,因为反对弟弟纳尔逊一手控制家族事务,他发起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为家族中的慈善家,约翰把毕生精力都放在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上,他对生活的失败者有一种同情感。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社会的动荡使得约翰对反战潮流有一种天然的认同,并对那个时代那些留长发、爱喝酒的被认为是非正统的年轻人偏爱有加。大卫赞扬约翰在慈善事业上的成绩“是洛克菲勒家族成员能够引以为豪的”。

纳尔逊·洛克菲勒:出色的政治家

纳尔逊的性格更像母亲奥尔德里奇家族的人,而不是洛克菲勒家族。他拥有无数财富,却从未想过呆坐等待成功扣门,他勇于克服一切障碍,包括他患有的严重的阅读障碍症。他曾经成功创下4次连任纽约州州长的惊人纪录,成为自罗斯福、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以来最受瞩目的一位政治家。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的读后感]

前言:

在一家学习型的公司里做事,得到的不仅仅的你的薪水,你的资历,得到的更多是知识,有效的工作方式,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的读后感。很多人会问,现在还有这种公司么?很幸运,我就处在这家公司。最近,我们浙分陈国平总推荐了一本好书,说许多格言都是从这本书上找到的,可称之为格言之“书父”。闲暇之余,我拜读了这本《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感触良多。

一、勤而行之,共同进步

老子说: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从大笑到勤而行之,正是一个人成长变化的过程。年青的时候读书,常大笑之,以为闻道;三十多出头时,有人建议你早结婚早生子,若存若亡,耳边风;四十岁时,偶尔才能安静一下,回首成长之路。

我们在工作中常常性急,大声“教育”同事或者下属,然后加上一句:我只是针对你的工作本身。或者是:就事论事。

累人累己,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承受上级或者同级之间的这种“教育”,或许本来有的灵感与创意,细心与改进,在批评和教育的中喧哗中淹没了。

员工是帮助你解决问题的,领导是发现问题的,责难的结果是解决不了问题,责难不是通向实现目标的路。---《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当我们在工作上面对他人低级的错误、明确发现他们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上的不足及误区的时候,我们自己却用责难的方式去处理,岂不是与他们一样,陷入到“方法”的误区了?

洛克菲勒在写给他儿子的38封信中,非常强调一点,即鼓舞人的力量,我们在工作中也许有着某方面的技巧,使得我们能在擅长的领域快速处理问题,但是我们从未想过把这个技巧传给同事,即使我们有时候传授了,也是心急火燎的。因此,当事情没有按照我们预想的实行,我们就会责难,会急于求成。我们想帮助的行动很多很多,但是有效的行动却不多。这就是个问题!

在新华,一切以结果为导向。但这并不意味着过程不重要,领导们看的是结果,我们所做的过程才是金字塔的塔基。所以,少指责,安静下来,思考真正有效的自我工作方法与帮助别人的方法,才是有效的过程。有了有效的过程,才能出现领导们想要的结果!

基于此,我自己需要勤而行之,也应该带动大家勤而行之,立即行动,改变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二、想不想做好这件事情

记得缘于刚毕业的我,第一份工作选择了保险公司。其实一开始对保险行业并不“感冒”,甚至于有点讨厌。这也导致在工作上出错率极高,工作思路有些混乱,想很快做好一件事情,但越急就越做不好。领导“情急之中”,常常对我大声呵斥,当然也耐心劝导加坦诚相助,然而结果总是不如人意。当然现在,我总结出来,其实只是一个你愿不愿意做好这件事情的念头,不幸的是,当时的我,没有这个念头。

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读后感《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的读后感》。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现在的我,是相信这句话的。之前不愉快的经验时刻提醒我:“如果不能全力以赴、聚精会神地做某件事,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洛克菲勒用了很多篇章来阐述这个根本的规律:自信—对自己的事情充满自信,坚信一定能实现目标;勤奋—付常人不可能想象得到的努力才能交换成功;用心—“我不喜欢钱,我喜欢赚钱”等等,这些都是全力以赴的最真实写照。

在新华工作的这几个月里,我从这句话里得到了很多实效的收获。在人力资源部,我和同事共同经历了一些大型的任务,或者称之为挑战,我们都同心协力完成了任务,获得了领导的表扬。在许多个晚上,当自己面对温暖的床和好看**的诱惑时,我常想起这句话,常问自己:“是真的要做好这份工作吗?”

三、人要有“贪心”

“自然界不是仁慈、无私的地方,而是强者为王、适者生存的天地,我们这个所谓的文明社会也同样如此。如果你不贪心,或许你就会被别人贪掉,毕竟可口的甜点不是很多。”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五千年的文化教育我们要谦卑做人,低调做事。但早在达尔文时代就告诉我们,自然界就是一个强者生存的地方,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另一个自然界,同样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当然,人类社会中贪心不用表现为你死我活的斗争,贪心也可以用合作、共赢来实现,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资源总在不断的被发现,被发掘出来。但支持这些行为的仍然是人的贪欲,这没有任何的羞耻而言。

现在在市场上不下于三十几家人寿公司,其中不下国寿,平安这些大公司。我们新华能在这么恶劣的情况下位居前三,靠的是实力,更靠的是“贪心”。我们贪心,贪心要赢得所有客户的心;我们贪心,贪心要让所有客户最快时间得到理赔。我们贪心,贪心的希望所有人辛苦赚来的血汗钱能够得到最稳妥的保全。

陈总经常说:人要有点“贪心”。有了贪,你才有追求。贪心,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他应该决定我们的思维和行动。

四、感受与收获

一、

通往罗马的路很多,善于利用吸收

如果把洛克菲勒的每一个观点化作自己的行动,都有可能成为制胜之道。而如果你看了书却不善于利用,那制胜之道就只会还是那些文字。然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能学到的,能做到的可能只有其中一二。所以我觉得反过来思考与行动可能更有效:对自己有感受的,勤而行之;对未触动自己的,当做知识保留,或许哪一天就用上了。记住,知识和钱一样,谁都不嫌多!

二、

观点不一致,不代表你没有收获

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上帝创造人类,也不会创造出二个一样的人。每个人的特质不一样,观念也有差别,你很难找到和你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样,洛克菲勒的观点,只是他的观点,他的取胜之匙。然而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他的取胜之匙,对照自己的一些想法,从而得到自己的idea。对于我来说,很幸运的是,我能与石油大王有几点共鸣之处,这给了我意外的收获,帮助我增强信心。

三、

如何在竞争中不被淘汰

洛克菲勒的书中提及了很多关于竞争的说法,这是在社会上存在的最普遍的一个现象。没有竞争,没有进步。新华能在全国人寿中排第三,也是靠竞争,靠实力得来的。作为这个社会上的一员,如何在竞争中不被超越,不被淘汰。靠的是自我学习,自我充电。这也与我们新华的文化—学习性文化是吻合的。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的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投入的人和抽离的人。投入的人呢,无时无刻都沉浸在当下的事情和情绪当中,而抽离的人刚好是完全相反。而我们周围的人,大部分都是在时时刻刻的投入的人。而在感情中,真正的高手啊,是那些既能够投入又能够抽离的人。

仅仅只有投入,你会被事情和情绪所裹挟,沉沦其中,无法翻身,如果只有抽离,你永远体会不到人生的妙处,体会不到人生那些细微的动人之处。所以啊,只有既投入又抽离,知道何时投入何时抽离的人,才能够领会到人生的妙处,又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这个道理在亲密关系中是同样适用的,如果当你全身心体会到这份爱的美好的时刻,就会彻底投入进去了,尽情去爱,去享受每一个爱的当下,去体验每一个爱的细节和感受。当你陷入亲密关系的时候就会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难以自拔的时候,或者遭遇分离的时候,就应该立刻的抽离出来,然后及时控制内在和外在的表现,不受他的影响。

这个过程中其实最忌讳的就是把愤怒和委屈藏在心底里面,表面上看起来是风平浪静,但是内心里面却久久不能释怀。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一个极其丑陋的人,他曾经说过,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别人如何对我,我都可以做到五分钟之内专心的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呢,不管说是对待感情还是生活,还是说在工作中很多的痛苦,我们都应该学会进行投入,更应该学会抽离,用投入去体验真实细腻的人生,用抽离去避免情绪带来的过度伤害。有什么其他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如果认可小编的观点,请给点个赞。

是。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作者:约翰·D·洛克菲勒 (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译者:严硕

内容简介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真实记录了洛克菲勒创造财富神话的种种业绩。从书中人们不仅仅可以看到洛克菲勒优良的品德、卓越的经商才能,还可窥见一代巨富创造财富的谋略与秘密。

编辑推荐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作者戴维·D·洛克菲勒(18391937),美国第一位亿万富翁的赚钱智慧,借巨人思想之光照耀你财富之路。一个伟大的家族。

你喜欢的话,卓越有这本书卖。

众所周知,洛克菲勒是一位伟大的实业家,慈善家,也是一个凶狠的商战屠夫,他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类第一位依靠白手起家的“实业家”。这样的人一定有他独特的人生观和经营理念,谓之“洛克菲勒思想中的某些精华”。

洛克菲勒名言一、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凡事都需要看得远一点。你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心中必须装着第二步——这几乎是我一生的经验。

装傻是一门学问。

在商场上,成功了的骗术并不是骗术。

做事不抢时间,不求多,稳稳当当地做,就能做许多事情,这有多好!

没有一杆完成的高尔夫比赛,你需要一杆一杆地打下去,你每打出一杆的目的,就是离球洞越近越好,直到把球打进。

洛克菲勒名言二、为工作要有建设性的争吵

良好的方案往往不是由互相容忍得来的,而是争吵的结果。

洛克菲勒名言三、知识+智慧

知识是外在的,是我们对所见事物的认识;智慧则是内涵的,是我们对无形事物的了解;只有二者兼备,你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洛克菲勒名言四、自信与坚持

除非你放弃,否则你就不会被打垮。

我总设法把每一桩不幸化为一次机会。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设计者和建筑师。

从贫穷通往富裕的道路是畅通的,重要的是你要坚信,我就是我最大的资本。

在我眼里,侮辱一词的词义已经转换,它不再是剥掉我尊严的利刃,而是一股强大的动力。

一旦确定了目标,就应尽一切可能,努力培养达成目标的充分自信。

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爱情就像一粒种子,到时它就会成长、开花。我们不知道开的是什么花,但是,肯定它会开花。

洛克菲勒名言五、勤奋务实

凡事都得试试,哪怕希望微乎其微。

从最底层干起,一点一点地获得成功,我认为这是搞清楚一门生意的基础的最好途径。

智慧之书的第一章,也是最后一章,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财富是意外之物,是勤奋工作的副产品。每个目标的达成都来自于勤奋的思考与勤奋的行动,实现财富梦想也依然如此。

积累的知识越多,成功的希望就越大。

一切事情,你要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你得亲自去看……盲目下手的人是捞不到好处的。他们都是蠢货。

洛克菲勒名言六、设计运气,把握时机。

设计运气,就是设计人生。所以在等待运气的时候,要知道如何引导运气。这就是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

忍耐并非忍气吞声、也决非卑躬屈膝,忍耐是一种策略,同时也是一种性格磨练,它所孕育出的是好胜之心。

打先锋的是笨蛋,不管他们如何吹牛。只有看准时机的后来者才能赚大钱。

让别人打头阵,瞅准时机给他一个出其不意,后来居上才最明智。

想获胜必须了解冒险的价值,而且必须有自己创造运气的远见。风险越高,收益越大。

要取得今天的成功,就要在教育与努力之外再加上这些要素——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丰富的心灵。

全面检查一次,再决定哪一项计划最好。

自作聪明的人是傻瓜,懂得装傻的人才是真聪明。

首先发现对方的弱点并狠命一击的人,常常是胜者。

洛克菲勒名言七、做生活的强者

与其生活在既不胜利也不失败的黯淡阴郁的心情里,成为既不知欢乐也不知悲伤的懦夫的同类者,倒不如不惜失败,大胆地向目标挑战!

我需要强有力的人士,哪怕他是我的对手。

越是认为自己行,你就会变得越高明,积极的心态会创造成功。

任何事情你钻得深,就引人入胜,就越来越重要。

坚强有力的同伴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不论哪种行业,你的伙伴既可能把事业推向更高峰,也可能导致集团的分裂。

我不知道是不是勇气。一个人往往进入只有一件事可做的局面,并无供选择的余地。他想逃,可是无路可逃。因此他只有顺着眼前唯一的道路朝前走,而人们称它为勇气。

当红色的蔷薇含苞欲放的时候,只有剪除周围的别枝繁叶,才可以在日后一枝独秀,放出妩媚艳丽的花朵。

洛克菲勒名言八、光明正大赚钱

我一直财源滚滚,心如天助,这是因为神知道我会把钱返还给社会的。

上帝为我们创造双脚,是要让我们靠自己的双脚走路。

给予是健康生活的奥秘……金钱可以用来做坏事,也可以是建设社会生活的一项工具。

如果一个人每天醒着的时候把时间全用在为了钱而挣钱上面,我不知道还有比这样的人更可鄙、更可怜的了。

洛克菲勒名言九、以人为本

往上爬的时候要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走下坡的时候会碰到他们。

我不会无视雇员的存在,反会认真看待他们,准确地说,在我的脑子里,始终把为我卖命的雇员摆在第一位。

了解每一个对手,甚至合作伙伴的背景,对自己的事业往往具有出乎意料的帮助。

要永葆身心的和谐,善待自己的一生,爱家人和朋友,知道其可贵之处,这恐怕是无可比拟的良药吧。

洛克菲勒名言十、有效地领导和管理

一个人不能主宰一个集体。

目的是我领导的依据,目的就是一切。

合作,可以让我们做到我们原来所做不到的事情。我知道以耐心、温和的态度对待下属和同事的价值——有利于实现目标。还是一句老话:要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

我们思想的大小决定我们成就的大小。

我们必须让自己成为一位策略性的思考者,而不仅是手段的设计者。

正确的态度将我们引向致富之路,错误的态度却可能导致人财两空。

如果你想从人际交往中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就应当在领导商会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聪慧、自信、能力,以及善待他们的良好特质形成一种吸引人的光芒。

我零零碎碎地看过这本书中的一部分,记忆尤其深刻的是关于《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封信。信中提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自己印象深刻。某天我正好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就借回来了。原本以为这本书肯定是艰涩难懂的,结果却相反写的通俗易懂。

或许是因为这本书中文版已经出了很多稿,翻译得通俗易懂了吧。教科书上的知识都是致力于研究学问的老先生们编写出来的,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依据,但是很难直接帮你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你不要过分依赖于现有的理论知识和学问去解决问题。

这才是你能走好以后人生路的关键。教科书上有的都是研究过去所得出来的结论,现在是在进行中,未来则是不可预测的。所以你可以参考教科书上写的。你要有自己的判断来走自己的路,千万不要以为差不多就借鉴以往的例子处理问题。每天发生的事情都有些细微的差别的。

没有任何事情是一模一样的,哪怕是一模一样的事情,处理的人不一样,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有着很好的经营管理思维的人,或者说是能够成大事的人,他们的心胸都比较宽广,懂得赞美人,使人觉得被信任和重视。这样的领导都有情感上的付出。

人都是感性的,只要是人都喜欢被赞美,不喜欢批评。这点和富兰克林说的很对。你可以对别人继续建议,但是不要指责。我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不急于下结论,而是会冷静思考和判断,一旦决定下来了就会坚持执行下去。

在这个世界上,贫穷和富裕都不会有遗传性,只有奋斗才能最终取得成功。收入不是工作的全部。当你把自己该做的工作做好的时候,就不愁没有理想的薪水。我对任何人,不论是银行家、投资人、顾客,还是敌人,都是以诚相待,无论和谁都不讲假话,也不会捏造事实和顾左右而言他。

我相信,在阳光下,谎言会无处藏身。尊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的。尊严就是衡量你能力的一把标尺,每个人的尊严都来自于自己,也只属于自己。你认为你有尊严,就有尊严。用钱的确可以吸引来人才,单却买不到人心。钱的确可以买来人才。

但是,当你买来的人才发现更好的去处的时候,他就会远走高飞。你花了时间和金钱去培养人才,结果为他人做嫁衣。为什么?因为很多老板从内心深处认为你是为我打工的,你是我的奴隶。我让你做什么你就要做什么。当人满足吃饱穿暖之后,考虑的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追求。

而当你单独给予的物质的确留不住人,老板就认为你是白眼狼。你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时候,居然走人了。有些老板和领导的确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朋友,以及他的交往圈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性格和抱负,身份和地位。

和消极的人交朋友,自己也会跟着消极前来。总和小人物做朋友,就会不自觉地滋生很多卑微的癖习。借口是一种思想病,失败者都会染上这种恶疾。而成功人士与那些平庸的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成功人士几乎从来不找借口。

思考越多、感觉最高贵、行为最正当的人,生活也必将幸福且有意义!

靠冒险获胜的机会 要比谨慎大得多

 1、不要找借口

借口是制造失败的根源。

一个人越是成功,越不会找借口。

 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都是因为人们惯于代寻借口。

2、你手中握有成功的种子

我就是我最大的资本,我唯一的信念就是相信自己。

 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应该认识到,

成功的种子就撒在他自己身边。

只要认识到这一点,他就能获得想要得到的东西。

3、我没有权利当穷人

年轻人,手里每多一分钱,

就增加了一分决定未来命运的力量,去赚钱吧。

 没有比为了赚钱而赚钱的人更可怜、更可鄙的,

我懂得赚钱之道:

 要让金钱当我的奴隶,而不能让我当金钱的奴隶。

4、就要做第一

财富与目标成正比,

如果你胸怀大志、目标高远,

你的财富之山就将垒向云霄,

如果你只想得过且过,

那你就只有做末流鼠辈的份儿了,甚至一事无成,

即使财富离你近在咫尺,你只会获得很少的一点点而已。

 对我来说,第二名跟最后一名没有什么两样。

5、冒险才能利用机会

几乎可以确定,安全第一不能让我们致富,

要想获得报酬,总是要接受随之而来的必要的风险。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没有维持现状这回事,不进则退,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我相信,谨慎并非完美的成功之道。

 不管我们做什么,乃至我们的人生,

我们都必须在冒险与谨慎之间做出选择。

而有些时候,靠冒险获胜的机会要比谨慎大得多。

作者 | 洛克菲勒

来源 | 麦子熟了(ID:maizi809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79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