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学设计,第1张

导语:本着遵循认知规律、遵循鉴赏基本原则

教学中宜深入浅出、以读带赏

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新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下面来看看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学设计。

 一、名句导入

激发兴趣

实践表明

由已知切入新课

既容易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又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知识体系。名句是经过时间的洗涤

被历代人所激赏的前人的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由熟悉的名句导入

既可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感

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品味

也可唤起学生积累新知识的渴望

可谓一举多得。

李商隐的许多诗句已被广泛使用

学生早已耳熟能详

如:“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等。

 二、简介作者

奠定鉴赏必备条件

“言为心声”

诗文总会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烙印

刻上作者个人遭遇的印迹。了解诗人简况

是鉴赏诗歌的必要准备。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

号玉溪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十七岁就以才华受人赏识

二十五岁中进士

入朝做官。不幸卷入朋党之争

政治上始终遭到排挤

在党争的夹缝中生存

奔走于四川、广西、广东等地

做些幕僚工作

很不得志。他的个人生活也很不幸

结婚不到十二年

爱妻便去世。就在那短暂的十二年中

由于诗人到处飘泊

也不能和妻子常常团聚。

他本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抱负

却终身潦倒

得不到实现的机会

因此心情抑郁苦闷

四十五岁卒于郑州。存诗约六百余首。由于时代混乱、个人失意

诗中往往流露出浓浓的感伤情绪。李商隐的诗不仅在唐代诗坛、而且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中

都占有一席之地

颇有影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艺术性极高的无题诗

基调凄凉伤感

音调和谐婉转

遣词用字严谨

对仗工致

用华丽的词藻构成生动优美的形象

传达出深刻真挚的感情

耐人寻味

想象丰富

构思精巧

语言优美

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锦瑟》取诗首二字为题

就属此类。

 三、读读背背

初步感悟诗歌大意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诗歌阅读尤其这样

反复诵读可帮助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思索诗歌意旨

体味诗歌意境

把握诗人情感。可以说

诵读是读诗的基础

读诗而不能背诵

等于不读;能背诵

则日后必有所领悟。

鉴赏中

给学生充分时间让学生朗读、背诵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能力

结合教材注释、手边资料

在读读背背中进行初步鉴赏(语言、节奏、韵律等)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鉴赏诗歌也须“有的放矢”

不可毫无目标

漫无边际

要在学生自读前(或阅读中)明确提出:1领悟诗歌情感基调;2通过想象联想再现诗中意境;3找出并思考诗中的四个典故、五个比喻的用意。

 四、涵泳探讨

美读鉴赏诗歌

李商隐的诗

即使好学深思之人读起来也觉吃力

特别是他的无题诗

大多有一种朦胧意境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重含蓄

《锦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解读方式的可能

如锦瑟说、爱国说、悼亡说、自伤身世说等

耐人寻味

正是诗的价值所在。引导学生鉴赏

可就诗论诗

不必寻求统一的答案

只需结合晚唐时代背景、诗人经历

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用自己的语音去再现诗中意境

把玩诗歌清丽语言即可。

1把握全诗情感基调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由此我们可以把握住这首诗是抚今追昔

书写困扰诗人多年的“惘然”之“情”。朗读时宜放慢语速

以低沉语调再现哀怨、怅惘、迷离。

2“未成曲调先有情”

首联即情感触发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啊

你没来由的有五十根弦

每一弦每一柱都在追忆曾经的年华。诗人所以有这样的感慨

正是被“情”困扰多时

此时把“锦瑟”作为情感的触发点

寄寓自己的情思。此联既是起兴

又是用比

行文十分巧妙。吟诵时

一定要先酝酿情感

才能读出哀怨的语调、深深的迷惘和无限感触

才不会是空穴来音。

3陷入沉思

发出无限感慨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过的以往和美好的愿望

有如“庄生梦蝶”一样清晰

令人留恋

使人沉迷

让人惆怅。即使它不能实现

但“我”心依旧

假如死去也要像“望帝”化作杜鹃啼叫不止。此二句诗语言虽简洁

却蕴意无穷

巧妙用典

令人深思。读时应以痴迷、陶醉、无限眷恋、无限执著的语气来再现

语速、声音由厚重、舒缓到激昂、悲切。

4以清晰语音

再现美丽、朦胧、凄清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明月高悬

青青的广漠大海

鲛人泣泪成珠

清冷月光、晶莹珠光、明亮泪光交织一片

让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蓝田日光秀丽

阳光温暖

白玉生烟

玉埋地下却精气升腾。“沧海遗珠”“蓝田美玉”

虽然珍贵

却被人遗忘

令人悲伤、惋惜

但其终究是珠宝美玉

又令人庆幸、欣慰。读时应读出苍茫之感

毫无依托

无限爱怜

无限悲伤之情。

5戛然而止

余韵无穷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情哪里是追忆往事时才有

只是当时就已令自己迷惘。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然

实在不堪回首。行文浑然一体

情感愈加浓郁。朗读时宜表现出欲罢还休

荡气回肠

有如空谷回音

余韵无穷。

 五、课外延伸

1寻找诗人足迹

《锦瑟》中还有许多未解之谜

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可启发学生通过多种途径

了解诗人生平

品读诗人其他作品

寻找相关资料

自己打造解读的金钥匙。

2与诗人对话

“学以致用”

把死知识变为活水之源

不容忽视。对文学作品

我们应采取“拿来主义”

建议学生写写鉴赏文章

是为“与诗人对话”。

 人们常常把人生比作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道路的选择。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的选择。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初中 七年级语文 《外国诗两首》教案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范本一

 第1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析诗歌语言,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首歌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的。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把握内容

 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1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具体朗读步骤如下:

 ①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②师范读,生听读,把握读音。

 ③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3朗读后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劝告)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希望)

 目标导学二:再读诗歌,体会哲理

 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哲理和表现的手法。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明确: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明确: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逆境也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没有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哲理。而一般的诗歌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

 目标导学三:联系实际,体验 反思

 1请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背诵诗歌。

 2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生活,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面对挫折勿悲伤:劝告

 永远向往美好未来:希望正确面对挫折

 坚信未来光明

 第2课时《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认识慎重地选择人生之路的意义。

 2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体会哲理对生活的现实意义。

 3比较两首诗歌,感受两首诗歌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鲁迅: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研讨诗义

 1背景资料。

 1912年弗罗斯特做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要么是继续留在家乡(新英格兰),要么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况且当时诗人的待遇并不好,“穷就穷吧”(弗罗斯特语),他毅然选择了诗歌。这首诗就是有感于人生选择而作。

 2全诗共四小节,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伫立、思索)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决定、选择)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选择之后的怅惘)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请同学们谈谈最令自己感动的诗句或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目标导学二:分析学习象征手法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很多,但却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选择,更要慎重对待。

 目标导学三:对比分析,获得启发

 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明确:两首诗都富有哲理,且都富有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教师小结: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三、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伫立——决定——怅惘——回顾、叹息

 (思索)(选择)(选择之后)(多年之后)

 可取之处1能紧扣诗歌的文体特点,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体会诗歌意义。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小组探究、分节朗读、对比分析等形式,理解诗歌的主旨及写法,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 教育 目标。

 不足之处1诗歌语句的分析方面,对学生不同的理解没有及时肯定,挫伤了学生畅所欲言的积极性。

 2新知识的介绍及了解方面,在课堂上能够给学生拓展空间,由于时间关系,象征这个手法没有拓展。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七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范本二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音韵美。

 2能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能慎重选择人生之路,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教学难点:

 “路”的含义,“选择”与“未选”的不同感受。

 教学准备:

 课文图画PPT。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出示任务,并反馈指导:字词积累

 瞬息(shùn)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jì)幽静寂寞。

 延绵(yán)延续不断。

 萋萋(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忧郁(yōu)愁闷。

 伫立(zhù)长时间地站着。

 涉足(shè)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向往(xiàng)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尴尬(gāngà)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二、作者介绍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主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贵族地主家庭。

 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三、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朗读诗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shùn)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五、问题研讨

 出示任务: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

 反馈指导: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过去。

 出示任务:2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人

 反馈指导:“你”指生活中所有不顺利,碰到挫折、困难的事情。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出示任务: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反馈指导:这两句诗道出了普遍的人生体验。诗人是说受了欺骗,只要镇静,向往着未来,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人生的体验式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出示任务:4“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一句,语气上有什么特点

 反馈指导:委婉、含蓄的劝说。

 出示任务:5诗歌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反馈指导: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六、拓展练习

 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

 不要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二、朗读诗歌

 未选择的路

 **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三、整体把握

 出示任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反馈指导: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四、问题研讨

 出示任务:1诗人明明已经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静”的路,可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反馈指导:诗人的写作重点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的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出示任务:2诗人想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

 反馈指导: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五、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 名言 警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六、素养提升

 出示任务:比较两首诗的写作特点

 反馈指导:《未选择的路》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得含蓄。

 象征自然之路,人生之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全诗没有意象,只是在纯粹说理,但却没有说教意味,语气亲切自然,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给人以启示。

 七、青春寄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重选择现在的路,就是为明天的成就作了铺垫。

  初中七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范本三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两首诗,体会“直抒胸臆”与“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二、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三、 教学 方法

 激学生学诗之趣,循诗歌鉴赏之路,使学生体情明理,兼得学诗之法。

 四、本课学法的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五、本课的教学设想

 学诗之法,诵读为第一。入情而读、读中想象、读中思维、读中品位、读中领悟,直至熟读成诵,诗中意象、意境、语言、哲理,在诵读中释然,学生认知(智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熏陶、知识得到积累,可谓一举多得。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

 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们常常把人生比作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道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3读诗,理清诗的思路

 学生自己概括,小组展示

 第1节:伫立林间岔道口

 第2节:我择幽寂路上走

 第3节:路径绵长难折返

 第4节:人生之路不回头

 4读诗, 说说 “路”的含义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的选择。

 5读诗,体会诗的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从而深化了主题。

 6读诗,感受语言特点

 特点: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7读诗,了解诗的方法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8读诗,练习一下迁移

 1抄读汪国真的《生活》一诗。请回答,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你接受了幸福/也就接受了痛苦/你选择了清醒/也就选择了糊涂/你征服了别人/也就被别人征服/你赢得了一步/也就失去了一步/你拥抱了晨钟/怎么可能拒绝暮鼓

 提示:汪国真的《生活》一诗告诉我们:生活让我们学会了不计较得失,但更多的是教会我们一种在得失之间作出选择的能力。

 2 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

相关 文章 :

1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2 初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模板

3 初一语文(上)教学计划范文

4 2017秋季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5 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1怎样举办诗词鉴赏活动

近年来各地中考的诗词鉴赏题,难度越来越大,分值越来越高。

而有不少考生要么望而生畏,要么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一是积累少,文学积淀不够深厚。

二是古典诗词的语言凝练含蓄,含意丰富,考生缺少对诗歌语言规律的了解。本文试图和大家一起,揭开诗歌语言的“神秘面纱”,抵达诗人的内心深处,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风采。

诗歌的语言,强调字句的锤炼,讲究音韵的和谐。近年来中考的语言鉴赏题,侧重于考查词语的准确使用,意象内涵的揭示,重要语句的理解赏析等方面内容。

接下来我们就一步步走进诗歌语言的大门。 一、炼字类 古诗词中词语的考查形式有多种。

不过无论是找出句中的诗眼、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还是比较不同词语的差异,究其实质,都是对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使用及其表达效果的考查,都可归结为“炼字类”。以下几类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 活用词 像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和“绿”;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以及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中的“老”和“肥”,都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词语。

2 表现力强的动词 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众口相传,千古流芳。 3 表示感情变化的词 “闺中**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一个“悔”字巧妙地将“闺中**”的感情变化表现了出来。

4 表示颜色的词 色调一般能体现心情,可增强描写的色彩感,渲染气氛。有些虚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能颇具意味,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在平时的阅读中,要炼就一双善于发现重要词语的“火眼金睛”,在吟咏中用心品味这些词语的妙处。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炼字题答题要点: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现场练习1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的“春”字有什么作用?“又”有什么含义? (2)“吹”和“逐”妙在何处? (3)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2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王国维称“云破月来花弄影”中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弄”字究竟好在何处? 二、意象品读类 意象是蕴涵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是抽象的主观的“意”与具体的客观的“象”两方面的和谐交融和完美结合。它是诗歌中特殊的语言形式,是诗歌鉴赏中极其重要的核心概念。

鉴赏时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意,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对象意的积累和把握,对分析鉴赏古诗词中的景物形象、所形成的氛围及作者的心境,进而深入理解诗词主旨是大有裨益的。

古典诗词中有一种常见的意象组合方式,全部使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画面,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可称之为“意象叠加”。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这些意象看似孤立,认真品读却能发现其内在的联系。

现场练习2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同为“苏门四学士”的张耒曾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

请简要分析此句“奇”在何处。 古代诗词鉴赏技法指导与训练之“形象”(2) 三、缘物体情,反复揣摩诗歌意象的深层含意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主要类型。

所谓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和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或者说是指经作者构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和依托。因此,鉴赏诗歌时,只有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鉴赏古代诗歌作品。

例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

2“古诗词赏析”读书会策划 应如何限定诗词选材

鉴赏方法: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

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

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

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

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

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

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

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

“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

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

3怎么写'古诗文大赛'的活动方案

分析:

一、由于主要参与者是学生,爱情、理想主题应该比较合适;

二、单纯的诗词朗诵缺乏趣味性,为了补救这一点,必须让诗词跟其他艺术门类结合起来;

三、关于参与性高这一点:我想一个班级至少有30人以上吧,所以最好设计为多层次的参与。

具体形式的建议:

一、诗词主题表演。例如陆游和唐婉的爱情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设计为简单的四幕诗剧,除了陆游自己写的两首诗,还可以让同学们各自写一些诗句填充剧本。让一部分具有表演欲的同学担任剧中角色,进行表演。

二、集体猜诗迷。先让一位男同学写一首诗赠给某一位女同学,但不能说出女同学的名字,也不能在诗中明显地指实某一女生。然后让同学们竞猜投票,如果票数最多的女生就是被赠诗的女生,那么女生就成为下一轮的赠诗手,赠一首诗给某男生,具体要求同上,但是不能回赠给先前的男同学。如此下去,凡是赠过诗的都不能被人赠诗。倘若同学们没猜中,那么就击鼓传球吧,轮着谁谁当赠诗手。要是同学们的即兴写作不过关的话,可以事先让大家准备准备。

三、吹球传诗。这是个更疯的玩法,有点危险性,主要是有些脆弱的女生可能会哭鼻子的。具体如下:让同学们坐一圈,中间一人负责给气球打气,不停地打。然后同学们按顺序一人作一句诗,要求押韵,并且诗句的第一字必须跟前句的第三字相同(或者同韵,降低难度)。吟出了诗句就可以把气球传到下一位。若是哪一位仁兄迟迟不能续句,那就……“砰!”很爽。然后被“砰”的仁兄负责打气球,传诗的方向逆过来,如此类推。为了防止一些仁兄恶意持球,还可以改为双人持球形式,就是:A持球,续句成功后轮到B开始续句,这时事A、B同时持球(爆了一起爽),直到B也续句成功后,A才可以放手,轮到C开始续句,并由B、C共同持球。

从最文雅到最疯的玩法各列举一个,其实可以想的点子还很多。至于具体流程的话,还是定了活动形式之后再拟吧。

4轻叩诗歌的大门的活动计划里的活动准备该写什么

这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如何欣赏诗歌,学习在生活中运用诗歌,自己还尝试写了诗,从而体会到中外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头搜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宋词的资料。我一打开“google”输入“宋词”,马上进入了词的世界,屏幕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名字:苏轼、陆游、辛弃疾、李煜、李清照……我轻快地点击着,尽情地欣赏着这些词人的流光溢彩的作品。我被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所吸引。读到李煜的《乌夜啼》时,我默默吟诵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往来风”。看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又沉浸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美好意境中……

通过交流,我还阅读了不少唐诗、元曲、以及现代诗等诗歌资料,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许多诗歌知识。

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凝结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我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我知道了从古至今诗人辈出。春秋战国时最著名的有爱国诗人屈原;在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父子三人为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唐朝这个诗的王朝,像诗仙李白这样的人不胜枚举,涌现出了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在宋朝,豪放词人苏轼、辛弃疾、陆游,具有婉约词风的柳永、李清照,他们共同造就了辉煌的宋词;另外还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他们使元曲达到了高峰;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杰出作品影响深远。

我还揣摩着如何欣赏名家诗篇,我觉得首先要明白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是状物、写景、还是咏物记人;接下来,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后,体会诗人在诗中要抒发的情感。读诗有些好办法,例如,在读李白的《古朗月行》时可以用边想象画面边感受意境的方法去体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美妙描写,可以用已学过的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知识来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句子,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读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走近诗人,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读了李清照《如梦令》,就能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红颜易老”的哀叹含蓄;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么叫亡国之痛了,也能想到苏轼《赤壁怀古》的一腔豪情。

……

“与诗同行”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1

  [设计意图]

 家是幼儿最熟悉的地方,在小班进行主题活动“我的家”时,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自己的家总有说不完的话。有的孩子还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家产生了兴趣。为了进一步萌发幼儿对家的热爱,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我们组织了一节“找家”的语言活动。以此为幼儿提供了探索动物奥秘的机会。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朗诵诗歌。

 2、学习用词汇:清清的、绿绿的、高高的、黑黑的等来表述。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秘密的兴趣,了解动物居住的地方。

 [活动准备]

 1、根据诗歌的内容设计一个精美的动画课件。

 2、场地布置:四幅不同动物的家场景,表示动物的家。

 3、动物头饰,磁带一盘,实物胸饰(小鱼、小鸟、蚯蚓、熊猫、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说一说我的家。

 师:小朋友!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那你的家住在哪里?谁来说一说?

 幼:我的家住在XX小区……

 师: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让我们一起朗诵《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吧!

 师幼共同朗诵儿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还有我这个小娃娃,亲亲热热在一起,我们都爱这个家。

 2、帮小动物找家

 (1)幼儿说一说小动物的家。

 师:孩子们!有一群我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没有找到家,你们看它们是谁?(师采用直接出示(蚯蚓)或模仿小动物的样子(小鱼、小鸟)或猜谜(熊猫)出示相应的小动物课件:小鱼、小鸟、蚯蚓、熊猫。

 师:小朋友!这些小动物都不知道自己的家住在哪里?你们能不能告诉这些小动物呢?

 幼1:小鱼、小鱼,告诉你,小河是你的家……

 幼2:蚯蚓、蚯蚓,告诉你,泥土是你的家……

 (2)整体欣赏无声课件。

 师:让我们看一看你们说的对不对呢?请看!(欣赏无声课件)

 3、看课件:幼儿运用词汇表述小动物的家。

 (1)课件一:小鱼的家

 师:小朋友!你们看小河的水怎么样?(清清的……)清清的河水是谁的家(小鱼的家)(教师在幼儿回答后,要有重点地引导用儿歌中话来说:小鱼、小鱼告诉你,清清的小河是你的'家)

 (2)课件二:绿绿的树林

 师:小朋友看树林是什么样的?(绿绿的……)绿绿的树林是谁的家?(小鸟)学小鸟飞的动作。(小鸟、小鸟告诉你,绿绿的树林是你的家)

 (3)课件三:黑黑的泥土”

 师:蚯蚓的家在泥土里,泥土是什么样的?(黑黑的……)那我们一起来告诉蚯蚓:蚯蚓、蚯蚓告诉你,黑黑的泥土是你的家。

 (4)课件四:高高的竹林

 师:你们看这竹林是什么样的呢?(高高的……)高高的竹林是谁的家?(熊猫的家)(熊猫、熊猫告诉你,高高的竹林是你的家)

 4、运用课件学习诗歌。

 (1)整体感受诗歌。(师配上无声课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幼儿边看课件边朗诵诗歌2遍。

 (3)采用游戏的方式学诗歌。

 A、分成四组念诗歌。

 B、游戏:小动物找家

 介绍游戏的方法:幼儿自由选择动物的胸饰,场内布置四种动物的家,听音乐幼儿做不同动物的动作,当音乐一停“小动物”马上去找自己的家,找到家后全体幼儿朗诵诗歌。(可交换胸饰玩游戏)

[活动延伸]

 1、幼儿帮助其它小动物找家:蝴蝶、企鹅、马、小虾……

 2、发挥幼儿的想象,幼儿尝试学着自己仿编诗歌。

 附诗歌:找家

 小鱼、小鱼,告诉你,

 清清的河水是你的家。

 小鸟、小鸟,告诉你,

 绿绿的树林是你的家。

 蚯蚓、蚯蚓,告诉你,

 黑黑的泥土是你的家。

 熊猫、熊猫,告诉你。

 高高的竹林是你的家。

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感知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挂图:四幅。

 2、布娃娃。

 3、音乐:摇篮曲。

 4、头饰;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①、播放《摇篮曲》,教师抱着娃娃做睡觉动作。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认真看,老师在做什么?

 提问:刚才老师在做什么?(摇摇篮)妈妈轻轻唱着摇篮曲,小宝宝就怎么样了啊?(睡着了)

 2、初步感知诗歌

 过度语: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摇篮吗?(原来有很多东西可以当摇篮 ,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诗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

 ①、教师配乐朗读。(配乐)

 提问: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完整说)

 ②、教师结合再次朗读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那我们再来听听诗歌里到底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出示:边读边操作。)

 提问:诗歌里到底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

 3、进一步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①、提问: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因为蓝天很大····)

 那蓝天这个大摇篮里睡着谁呀?(星星····)

 小结:蓝天很大,还有白云,星宝宝睡在里面很舒服,很温暖。

 ②、提问:大海这个摇篮里睡着谁呀?(鱼宝宝)

 浪花是怎么摇的?(浪花轻轻翻,大海就像摇篮轻轻地摇,好舒服,鱼宝宝就睡着了。)

 ③、提问:花宝宝睡在哪个摇篮里?(花园)

 谁来摇花宝宝呀?(风儿)

 风儿是怎么吹的?(风儿轻轻吹,好舒服,风宝宝睡着了。)

 ④、师:妈妈是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为什么小宝宝睡着了。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朗读诗歌

 ①、第一遍(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读)。

 师:这首诗歌真美,老师请小朋友们一起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有感情的来朗读。

 ②、第二遍(幼儿听音乐边做动作,边朗读儿歌)。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很好听,现在我们配上动作一起来朗读。

 ③、第三遍(分角色进行朗读)。

 师:那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来朗读,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头饰,有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还有小宝宝,你们选好自己要的角色,就去找自己的摇篮。

 师:(1)小演员们准备好了吗?题目大家一起朗读,接着是蓝天、大海、花园、妈妈。(幼儿分组表演,老师在幼儿表演时,一起表演。)

 (2)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本案例参考教师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摇篮》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意境,引出诗歌摇篮,在分角色表演中,让幼儿多说多玩,巩固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优美。在活动中,创设意境没有达到要求,下次活动时要注意。

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3

  教材分析

 《纸风筝》是一首短小精悍,便于记忆的诗歌,诗歌内容通俗易懂, 节奏朗朗上口,表现了一只骄傲自大的纸风筝,富有童趣。本活动通过欣赏、朗诵、表演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表现诗歌,懂得要虚心学习,不能骄傲自满。

 活动目标

 1、学会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表现出纸风筝的特征和诗歌的趣味性。

 3、懂得要虚心学习,不能骄傲自满。

  活动准备

 ppt、纸偶等

  活动建议

  一、出示纸风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提问:这是谁?纸风筝有什么本领?

  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体验儿歌前后情绪的变化。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提问:纸风筝是怎样飘在天空中的?它做了什么?

 请幼儿模仿纸风筝在天空飘的动作,重点模仿“脑袋摇,尾巴翘”。

 2、引导幼儿体验小风筝骄傲自满的心理,模仿小风筝说的话。

 请幼儿讨论:纸风筝在天空中飘的时候说了什么?它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风儿和燕子?那它会用什么语气、什么表情说?

 3、谈话体验儿歌前后情绪的变化。

 最后纸风筝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它会落到树梢上?没有风纸风筝还能飞得起来吗?现在的纸风筝心情是怎样的?你能用后悔难过的语气来朗诵这句儿歌吗?

  三、出示 PPT,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体验儿歌的情绪。

 2、运用纸偶边操作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3、讨论:纸风筝刚开始的时候很骄傲,看不起风儿和燕子,最后变得怎样了,你觉得纸风筝以后会有什么改变?

 小结:这个儿歌也告诉了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学习游戏中,当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或是有所进步时,可千万不能像纸风筝一样骄傲得意, 否则离失败就不远了。

  活动延伸

 将纸偶放置在语言区,供幼儿继续表演、朗诵。

  附:

  纸风筝

 纸风筝,天空飘, 脑袋摇,尾巴翘。

 “风儿没我跑得快, 燕子没我飞得高。” 风儿听了手一松, 风筝落下挂树梢。

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4

  教案目标:

 1、在幼儿对诗歌有了初步印象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及画面,知道泡泡与其他两个事物的关系。

 2、帮助幼儿体验诗歌明快且活泼有趣的情感基调,以便更好地把握诗的内涵。

 3、指导幼儿寻找、观察“泡泡”,并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

  教案准备:

 1、与诗歌对应教具一套。(星星、月亮、雨点、乌云、葡萄、藤儿、小朋友、音符、欢笑等)

 2、幼儿操作教具若干份。(小草、小花、高山、大地、彩虹、苹果、梨、果树、蝌蚪、青蛙、鸡蛋、母鸡、海浪、大海等)

  教案过程:

 一、吹泡泡。

 1、随音乐自由唱唱跳跳吹泡泡的歌曲,体验快乐情绪。

 2、老师:我们吹泡泡是怎样的?(圆圆的,有大、有小)

 3、今天老师这里还有许多泡泡,和你们吹的泡泡不一样,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泡泡?

 二、出示,欣赏诗歌。

 1、出示星星。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星星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因为月亮和星星总是在夜晚一起出现,而月亮比星星大,就好像星星的妈妈,所以说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

 2、出示雨点。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雨点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雨点是乌云吹出的泡泡?

 3、出示葡萄。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葡萄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

 d、藤儿还会吹出哪些泡泡?

 4、根据,师生共同念上面三句。

 a、现在我们把“什么是什么吹出的泡泡”连起来讲一讲。教师接上最后一句: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一串串欢笑。

 b、老师提问: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

 为什么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一串串欢笑?(因为我吹泡泡是的心情和唱歌、欢笑是的心情一样,都很开心,所以……)

 5、集体念诗歌两遍。

 三、启发仿编。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泡泡,现在请你们到后面去找一找,说说你找到的是什么泡泡。(幼儿自由选择“泡泡”,如:蝌蚪、海浪等)

 2、依次请三名幼儿示范仿编。并把第一个幼儿的替换到黑板上。

 3、全体幼儿进行仿编。每三个一组把编出来的诗歌念给客人老师听。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你们真棒,又编出了那么好听的诗歌。

 除了这些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泡泡呢?请小朋友回去再想一想、找一找,也把它编成好听的诗歌好吗?

 幼儿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习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及其所营造的意境美。

 2、学习诗歌中“×××,在……里”的句式特点,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夏天的歌》诗歌插图、诗歌音频、诗歌图谱,夏天自然景观和人们活动场景相关。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天。)

 ——在夏天里,你听到过什么美妙的声音吗

 播放插图,引导幼儿观察想象,鼓励幼儿讲述。

 ——上都有什么?

 播放诗歌《夏天的歌》,引导幼儿初步欣赏。

 ——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夏天的歌在哪里

 播放诗歌插图及音频,引导幼儿学习诗歌。

 1分段出示诗歌插图及音频,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2结合诗歌图谱,用问答的形式熟悉诗歌。

 3带领幼儿朗诵诗歌2~3遍。

 播放,引导幼儿根据诗歌的句式进行创编。

 1引导幼儿了解、感受诗歌独特的句式结构:“×××,在……里”。

 2出示夏天自然景观和人们活动场景的,请幼儿观察并想象、仿编。

 3组织幼儿展示、交流仿编结果,教师记录并引导幼儿学习同伴仿编的诗歌。

  诗歌

 《夏天的歌》

 夏天的歌在哪里?

 “蝈蝈蝈”“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

 夏天的歌在哪里?

 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

 夏天的歌在哪里?

 “哗啦”“哗啦”,在清清的池塘里。

 夏天的歌在哪里?

 在太阳帽里,在小花伞里,在冰激凌里。在小朋友乐呵呵的歌声里。

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情感:在感知作品的基础上,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技能:学习有感情朗诵,体验诗歌中表现的雨中情趣。

 3、认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和春雨到来的喜悦;初步了解诗歌中首尾呼应和压韵的运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教学课件《春雨》。

 (2)教学,幼儿表演用挂饰。

 (3)磁带《春天在哪里》。

 2、经验准备:幼儿对春雨有感性认识。

 活动过程:

 一、谜语揭题,直接导入主题。

 猜谜“雨”: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

 二、配乐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

 提问:你听到的诗歌中春雨是怎么样落下来的呢?

 下了春雨谁说话了?怎么说的?

 三、观看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播放课件,幼儿完整欣赏一遍。

 2、提问:种子说了什么话?一起学说,学做。

 梨树?麦苗?小朋友?。。。(同上)

 分段演示课件,并出示相应。

 四、指导朗读,欣赏诗歌语言美。

 1、集体看图朗诵。

 2、讨论怎样将诗歌的美读出来。

 提醒幼儿读下雨时要轻轻地读,用高兴的声音读种子们的说话。

 3、结伴互读,读出美感。

 4、集体配乐朗诵诗歌。

 五、学习压韵,认识诗歌结构。

 1、认识首尾呼应的运用。

 教师:诗歌中哪两句话是一样的?

 介绍首尾呼应,诗歌中用了首尾呼应会更完整,有强调主题的作用。

 2、认识诗歌中压韵的运用。

 教师:这首诗歌听起来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呢!

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7

 诗歌《叶子》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想象。

 2、通过欣赏诗歌,图文匹配,制作诗集,理解记忆歌词。

 3、学习用优美好听的声音朗诵诗,认识字词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活动准备

 1、(四季的叶子)

 2、幼儿了解叶子四季的变化。

 活动过程

 1、关于叶子的交流活动:

 师:你们见过叶子吗你见过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见过的叶子像什么

 师:请一位幼儿说一说,你见过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长辫子、针、星星、扇子等)

 小结:在我们小朋友的眼里有的叶子像……。

 2、看欣赏诗歌:

 师: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季节的叶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这儿还有几片叶子呢,小朋友看看都有哪个季节的叶子

 上有些什么你觉得像什么你们帮我看看这片夏天的叶子像什么谁来说说秋天的叶子呢冬天的叶子呢

 师:叶子到底像什么呢老师带来了一首诗歌,小朋友们听一听。

 教师朗诵诗歌(清声一次、配乐一次)出示字宝宝。出示(像、笔记、歌谱、卡片、棉被)

 3、幼儿看字宝宝提示讲述诗歌: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春天的叶子象什么夏天、秋天、冬天呢

 毛毛虫怎么样蝉儿呢卡片送给谁谁在冬天睡

 4、根据提示匹配诗句:

 毛毛虫用嘴巴写日记;

 夏天的叶子像歌谱;

 风哥哥送给云姐姐;

 冬天的叶子象棉被;

 师:听完老师念了,你最喜欢哪一句你喜欢冬天的叶子,它是怎么说的(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还喜欢什么季节的叶子

 小结:原来你们都那么喜欢这些叶子,但是叶子还有些字不知道哪去了,你们知道吗(请幼儿匹配字、)

 师:你为什么把它插在这里呢

 小结:有的小朋友把字卡片送回了家,有的把送回了家。我们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卡片放对了,接着我们一起看着这些漂亮的把诗歌念一遍。

 师:小朋友刚才除了听到诗歌的声音,还听到什么好听的声音的呢

 有钢琴声,觉得怎么样呢,为什么好听呢

 (因为我们的诗歌好听,配着音乐就更好听。)

 5、把诗歌制成书:

 师:我们可以把这些诗歌变成一本书,怎么样变呢谁来先帮我把它们排列好

 师:我用一个夹子夹起来,这样好了吗这本书还少了什么还有什么

 封面上这样就好了吗封面上还该有什么(出版社)封底呢

 这本书好看吗好看,那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本书。(配乐朗诵)

 6、模仿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优美:

 师:你们听了这首诗歌感觉怎么样为什么这样好听呢

 好现在请你们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说的好听

 我们表扬他们一下吧,不会的你们去帮助一下吧。

 师:好的,外面还有许多漂亮的叶子呢,我们还可以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以后我们可以去试一试。

 附诗歌:

 春天的叶子像笔记,毛毛虫用嘴巴写日记;

 夏天的叶子像歌谱;蝉儿唱了一下午。

 秋天的叶子像卡片:风哥哥送给云姐姐;

 冬天的叶子像棉被;小草在棉被里乖乖睡。

 《李白诗三首》是语文版高一必修课文,下面是高一语文课《李白诗三首》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教学建议]

 一、指导学生依据注解和工具书做好预习,弄懂各首诗的意思。

 二、可用质疑答疑的方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突破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鉴赏。

 三、要加强诵读指导,在吟诵中领会诗的意境。

 四、介绍清楚诗人的简要生平、思想和诗作的写作背景。

 五、前两首可精读,后一首略读。

 [教学目的]

 一、通过品评李白的诗歌,初步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

 二、通过晶评李白的诗歌,初步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一、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内容,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

 二、分析《蜀道难》的写作特点,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天宝年间,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他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是怀着“游说万程苦不早”的心情,“仰天大芙出门去”的。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文人。同时李白的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招致权贵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天宝三载,他终被赐金还乡,这是他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 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离开长安后,曾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第二年,李白借故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表达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权贵彻底决裂的态度。

 二、内容简说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屑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全诗共3段。

 第1段,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天姥山的高峻,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由此引出“梦游”的主题。

 第2段,记“梦游”的经过,先略叙从镜湖到剡溪的行程;接着写登山途中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轻快情调;然后着重描写山上景物的突然变化和仙界的突然出现,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在惊心动魄之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最后写诗人梦醒之后怅然如有所失的心情。

 第3段,是诗人给朋友们“留别”的话,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慨叹,并点明全诗的主旨。

 三、探究解疑

 1亦真亦幻的天姥山

 问题:这首诗是李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辉煌的图画。作者是怎样描绘天姥山的

 (1)诗人写天姥,为何开篇却要谈瀛洲然而海客传说的瀛洲“信难求”,因而“或可睹”的天姥就成了强烈的诱惑。采用了衬托手法,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同样写五岳、赤诚和天台,也是为了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然而与我国五大名山--五岳相比,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仍是小巫见大巫之别,天台山亦是闻名遐迩。诗人却运用了“连”“横”“拔”“掩”等一系列动词,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诗人心中的天姥山衬托得雄峻巍峨,进一步表现诗人神游天姥的愿望。

 (2)诗人描写天姥山更着眼于梦境,梦境中的天姥山诗人如何描绘

 诗人写梦境着力于写仙境,仙境才是他的向往。写仙境先用“列缺霹雳,岳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极言声势之大;再用“青冥浩荡”“日月照耀”极言仙人出场的场面之奇。这段文字绘声绘色,绮丽变幻,令人心驰神往。

 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组成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图”。

 2意境的体现

 问题:这首诗写的是梦中之景,诗人花了如此多的笔墨描写梦境,其作用是什么

 探究:

 (1)如何认识这个梦境

 诗人以天姥山为梦游对象。“云霞明灭或可睹”告诉人们诗人描绘的是真实而又美好的人间仙境。梦中的仙境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诗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向梦中寻找:“一夜飞度镜湖月”,追求何等迫切!诗人借梦中之景描绘自己的理想:“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景象何其壮观!“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多么扑朔迷离!“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多么惊心动魄!写仙人洞府,更是奇景迭出,让人心醉神迷。这里,真实的山,虚幻的梦,都是为诗人表现理想之境服务的。

 (2)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诗人描绘的神话之境愈是奇特瑰丽,就愈能表现其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热切,就愈让人感到离现实生活的遥远及诗人梦醒之后失落感的深切,从而对人们的感染力就愈强。

 3诗人思想性格的体现

 问题:古人说“诗言志”,那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性格

 探究:

 (1)“世间行乐亦如此”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流露出的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但我们不应该因此而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一位抱有济世安邦的远大抱负,并且才华横溢的浪漫热情诗人,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壮志难酬,始终抑郁不平,故在诗中吐发愤懑之情。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如果梦境是诗人对自己理想追求的曲折表达,那么这句话就是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对自由的追求,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亢的叛逆精神性格。“留别”既有给朋友的“留赠”,也有对长安三年“痛苦的留恋和凛然作别”之意。

 在封建社会君临天下,把蔑视一切人的尊严看作理所当然的情况下,多少人屈身权贵,湮没无闻,李白反抗了,并且表现出了决绝的态度,向封建统治者投去了一瞥蔑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将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喊出,那异乎常人的傲岸不屈性格,正体现了这位诗人的伟大之处。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同样写五岳、赤诚和天台,也是为了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然而与我国五大名山--五岳相比,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仍是小巫见大巫之别,天台山亦是闻名遐迩。诗人却运用了“连”“横”“拔”“掩”等一系列动词,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诗人心中的天姥山衬托得雄峻巍峨,进一步表现诗人神游天姥的愿望。

 (2)诗人描写天姥山更着眼于梦境,梦境中的天姥山诗人如何描绘

 诗人写梦境着力于写仙境,仙境才是他的向往。写仙境先用“列缺霹雳,岳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极言声势之大;再用“青冥浩荡”“日月照耀”极言仙人出场的场面之奇。这段文字绘声绘色,绮丽变幻,令人心驰神往。

 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组成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图”。

 2意境的体现

 问题:这首诗写的是梦中之景,诗人花了如此多的笔墨描写梦境,其作用是什么

 探究:

 (1)如何认识这个梦境

 诗人以天姥山为梦游对象。“云霞明灭或可睹”告诉人们诗人描绘的是真实而又美好的人间仙境。梦中的仙境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诗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向梦中寻找:“一夜飞度镜湖月”,追求何等迫切!诗人借梦中之景描绘自己的理想:“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景象何其壮观!“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多么扑朔迷离!“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多么惊心动魄!写仙人洞府,更是奇景迭出,让人心醉神迷。这里,真实的山,虚幻的梦,都是为诗人表现理想之境服务的。

 (2)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诗人描绘的神话之境愈是奇特瑰丽,就愈能表现其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热切,就愈让人感到离现实生活的遥远及诗人梦醒之后失落感的深切,从而对人们的感染力就愈强。

 3诗人思想性格的体现

 问题:古人说“诗言志”,那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性格

 探究:

 (1)“世间行乐亦如此”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流露出的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但我们不应该因此而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一位抱有济世安邦的远大抱负,并且才华横溢的浪漫热情诗人,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壮志难酬,始终抑郁不平,故在诗中吐发愤懑之情。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如果梦境是诗人对自己理想追求的曲折表达,那么这句话就是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对自由的追求,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亢的叛逆精神性格。“留别”既有给朋友的“留赠”,也有对长安三年“痛苦的留恋和凛然作别”之意。

 在封建社会君临天下,把蔑视一切人的尊严看作理所当然的情况下,多少人屈身权贵,湮没无闻,李白反抗了,并且表现出了决绝的态度,向封建统治者投去了一瞥蔑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将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喊出,那异乎常人的傲岸不屈性格,正体现了这位诗人的伟大之处。

 蜀道难(一课时)

 一、总体感悟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体,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途的艰难,并寄寓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势,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荡涤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恣肆,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内容简说

 《蜀道难》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

 全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人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第1段,从自古以来,秦、蜀之间交通的险阻说起,继续引用神话传说,给蜀道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具有引人入胜的效果。为了表现山的高危,诗人选用了黄鹤、猿猱这些善飞、善攀援的动物以及人们攀登青泥岭的感受来衬托。

 第2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越是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沉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切的境界。“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连峰去天不盈尺”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衬托了绝壁之险。接下来,由静转动,以一组飞湍、瀑流、悬崖、转石的快镜头,再配以万壑雷鸣的声响,惊险万状,令人胆寒。对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第3段,风云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然后引出政治上形势的描写。在大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的不乏其人。诗人化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莫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两句,点出了主旨:仕途如此崎岖危险,还是及早抽身吧。结局呼应开篇,反复咏叹,主题更加鲜明,表达的感情更加沉重。

 三、拓展写作

 目的:通过拓展写作,了解诗人变幻莫测的笔法、浪漫主义的诗情、奇幻莫测的想象和夸张等艺术手法,以及借此手法表现出的诗人的才情和不羁的性格。

 1以“一个悲壮的传说”为题,结合注释内容,试将写蜀道来历的11句诗扩写成现代叙事诗。

 2将描写山势高峻的8句诗译成现代诗歌,准确表达诗意,注意韵律。

 3根据“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的意境描写,为**纪录片《蜀道》写一段解说词。

 示例(括号中为设想的纪录片的“画面”):

 (远景:起伏山峦,接天连峰)现在,我们进入蜀道最为惊险的一段路程。

 (特写:绝壁悬崖,枯松倒挂)拔地而起的绝壁之上,一株株古老的苍松扎根悬崖、昂首向天。经历多少风霜雨雪,饱看数十代人间沧桑,如今还显得青苍郁翠,生机盎然。它无疑是生生个息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中景:急流、瀑布、悬崖)湍急的水流波浪翻滚,汹涌的瀑布奔腾而下,瀑布汇入水流,猛烈轰击山崖,发出声声巨响。

 (近景:江流、转石、轰响)江流冲入峡谷,卷走巨大石块,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特写:栈道)这是连飞乌也难逾越的天险。然而,就在这高山峡谷之间,我们的祖先开凿了一条通道。悬崖凿孔,绝壁架桩,铺上木板,安装护栏,就成了一条窄窄的路--栈道。就是这条栈道,遗落下秦将军司马错的青铜长枪,见证过汉谋臣张子房的妙技锦囊,挥洒了蜀丞相诸葛亮的无奈涕泪,镌刻着唐诗人杜工部的满腹忧伤……

 (远景:公路、大桥、火车)如今,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已成为历史的回声。但是,栈道标示的中华民族的开拓精神、创造精神,却有着永不磨灭的历史文化意义。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课下完成)

 一、教学设计

 以本诗及《将进酒》等李白的代表诗作,进行对诗人李白思想性格及其诗歌风格的研究性学习。

 二、选题参考

 1太白风采与盛唐气象之间的关系

 2我心中的诗仙李白

 3对李白某一篇诗歌的主题思想探究

 (其他内容不限)

 三、研究方法

 1查阅相关书籍,收集有关资料。

 2整理与李白所处的时代有关的历史史料。

 3较为广泛地阅读李白的诗歌作品,查阅李白的传记。

 4网上查阅,结成合作小组,分别进行收集整理。

 (其他方法不限)

 四、参考书目

 《唐诗鉴赏辞典》

 汪静之《李白研究》

 林庚《诗人李白》

 王运熙《李白研究》

 胥树人《李白和他的诗歌》

 《古代文学家传记》

 《唐诗别裁》

 《唐宋诗醇》

 (其他参考书不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797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