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题 红楼梦 101回点评

高分题 红楼梦 101回点评,第1张

关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结局,有人说她焚稿绝食,或者沉湖自尽,或者上吊身亡,或者更悲更惨……但笔者以为这些说法都是段章取义、滥杀无辜,缺乏对小说人物的整体把握,缺乏对曹雪芹婚恋观的正确认识,黛玉的结局相对于其他裙钗并不算太坏,所有“金陵十二钗”也无一例自杀。

首先,两则神话故事“木石前盟”和“金玉良姻”都不是具体指代某几个人的婚约关系,而是曹雪芹总结的封建社会的两种主流婚姻模式。不过他认为这两种观念都背离了人性本质,矛盾不可调和,便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梦幻组合--并蒂夫妻。第一对成功的范例就是宝玉与英莲(象征物是“并蒂菱”和“夫妻蕙”)。

其次我们应看到,宝玉的气性曾经历过从对立到统一、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初始阶段,他“正邪两赋”中的正气倾向于木石前盟,精神深爱着黛玉;邪气又倾向于金玉良缘,肉体对宝钗“羡慕在心”。此时,黛玉和宝钗也都没有意识到宝玉是个矛盾体。黛玉以为喜“水”厌“泥”的宝玉必是超凡脱俗的神瑛侍者,应早些与他培养儿女真情;宝钗则以为爱好“脂粉钗环”的宝玉必是求功名、求“善价”的“椟中”之玉,应提前鞭策他读书进学。于是二人就各怀憧憬来到了贾府,来到了宝玉的身边。--此所谓“三角恋”阶段。这一阶段宝玉几乎被自己的正邪二气或者说黛钗二人折磨得精神崩溃,直到第25回“逢五鬼”。但宝玉在病中积极反思,终于感悟到须当跳出情感旋涡,寻找新的心灵归属。很快,他便发现了综合素质更高的史湘云(“雌雄麒麟”是宝玉经历的第三种过渡模式,湘云亦存正邪矛盾)。

就在宝玉思想演变的同时,黛、钗也意识到自己的判断出了偏差,内心开始质疑、疏远宝玉。只是由于受到更多礼数的约束,她们没有像宝玉一样马上“换人”。这就是说,宝、黛、钗的“三角恋”不但得到了化解,而且化解的力量来自于他们内心的决定。既没有受到外界逼迫,也不存在谁负谁的问题。宝玉在移情别恋于湘云、英莲之前早已将黛玉和宝钗的视线分别引向了北静王和贾环。而“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的贤王才符合黛玉梦中标准的“神瑛侍者”;具有“时飞”前途的八股高手贾环才属于宝钗冥冥中的等待。可谓心想事成。

此前很多人受高鹗影响,以为神瑛侍者就是宝玉,绛珠仙子就是黛玉,宝玉一见钟情痴心于黛玉,家长们又趋炎附势看好宝钗,宝玉拗不过世俗的力量,最后只好无可奈何接受宝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种棒打鸳鸯、玉石俱焚的俗套有什么新意和价值?值得大文豪曹雪芹花十年工夫吗?《红楼梦》高明之处就在于每个人物的身心都是发展变化的,像自然万物一样分合、代谢。宝、黛、钗之间的情感纠葛是先合后分;宝玉的情感指向则是先分后合,从泛爱到专情。

曹雪芹之所以要将宝玉设定在有贾母溺爱、撑腰的家庭环境之下,就是要证明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世俗外因,而是自身的善恶的矛盾。在曹雪芹的哲学中,人是独立于天、地之外的第三种高级存在,起始于人的胚胎形成;爱情是独立于亲情、友情之外的第三种高级存在,起始于人的青春期。青春期之前,宝玉与黛玉是因为血缘相近而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应,与宝钗则是因为性格都很随和,所以玩到了一处。然而,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天生拒绝近亲与嘻随,天生不属于情窦未开的幼儿。所以当宝玉第5回一跨入青春期,便与黛玉产生了“求全之毁,不虞之隙”;梦见的可卿也是“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由于现实中的黛玉和宝钗无从合并,所以宝玉的花季注定坎坷、危险。好在大观园里不缺好女子,只缺一双发现的眼睛。宝玉历经多次试错之后,终于达到情感自觉,以自己的一小步完成了人类的一大步。黛、钗则一直没有从心理上迈出童年,没有体验过真爱的滋味。那么,小说为什么要反复提到“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呢?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宝玉的气性虽然是理、欲同赋,但萌发的时间顺序是,理在前,欲在后。黛玉也比宝钗更早进入宝玉的生活,先入为主。二是在晴雯、黛玉、袭人、宝钗四人中,黛玉与袭人的气性相对居中。黛玉偏正,宝钗极邪,所以宝玉更倾向于黛玉(见汪宏华上一篇解读宝钗结局的文章--编者注)。三是宝玉在没有确定新的人选时,故意先以黛玉抵御宝钗,让宝钗没有机会像袭人一样蓄意制造事实婚姻(第6回“初试云雨情”)。袭人作为丫鬟比较容易打发,宝钗就不好甩了。例如第36回当宝钗趁袭人走后,坐在正在午睡的宝玉床边,替袭人代绣白绫红里的兜肚时,宝玉就佯装说梦话,“喊骂说'和尚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兴致全无。

至于宝玉听到紫鹃谎称黛玉将回扬州之后痰迷心窍,也主要是刻骨铭心的亲情难舍,加之为她的性格和未来担忧。由于宝钗比黛玉强势,宝玉对她搬出大观园的反应也就不是那么强烈。

不仅黛玉、宝钗八十回之后的生命还会出现转机,顺心出嫁,所有“金陵十二钗”也没有一人走途无路到自杀。原因一方面是《红楼梦》将贾府的盛衰轮回分成了四个阶段,宝玉这一代处于第三阶段,还没有进入劫终之日(贾兰及其后代属于第四阶段)。从空间上说,贾府也不是整个国家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有“飞鸟各投林”的余地。再者,“十二钗”中个性最极端的晴雯和秦可卿都是病死,其他人就更不可能寻短见了。另一方面是宝玉为她们作了积极的干预。自从金钏投井自尽后,宝玉便知耻而后勇,不但找机会安抚玉钏,还悄悄担当起了所有女子的心理医生。比如他曾探访过袭人一家,抚慰过鸳鸯、平儿,给病中的晴雯送过一件红绫袄。他在给黛玉介绍北静王时更是远远道来,先后用“念珠”、“蓑衣斗笠”试探。这些举动看上去微不足道,却及时熨贴了裙钗们受伤的心,使她们对人世间多了几分留恋,对生命多了几分珍爱。包括宝玉在可卿面前“婆婆妈妈”地洒下的泪。

谁说宝玉只擅儿女私情,他分明是在用情修身,用情救人,用情劝世。如此另类的“情种”难怪同性都恋他,难怪带发修行的妙玉都爱他,难怪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读者都痴迷他。笔者相信,经过重新解读的宝玉还将温暖全世界。

最后再来看看黛玉嫁水溶之后的状况。从扬州到贾府,再到北静王府,黛玉已经历了憧憬--失望--惊喜的心境起落,但谁料她与北静王琴瑟和谐的好景也不长。为人正直、清廉的北静王后来遭到奸臣诬陷,一落千丈。更糟糕的是他的气性也和黛玉一样十分脆弱,经不起风浪打击。失去官爵之后的他就像甄士隐丢了女儿一样自暴自弃,“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黛玉也无力规劝,终日陪着他以泪洗面。

“木石前盟”式的婚姻就是只能存在于仙境和春季,无法面对逆境和冬天。所以判词“玉带林中挂”的配画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即预谶水溶和黛玉最终将双双颓堕成神情木然、形容枯槁的人,与梦见过“木石前盟”的甄士隐及其封氏相近。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水溶“甘露”洒尽之后复还了“三生石”的冥顽本质,黛玉眼泪流尽之后复还了“绛珠草”的草木本质,失去了人的凡心、灵性。

值得说明的是,“两株枯木”既是“林”字的分拆,也是预示黛玉夫妇两人将遭遇相同的结局。娇嫩脆弱之“林木”既指代黛玉,也是指代水溶。就像冷酷寡情之“雪”既象征宝钗,也象征贾环一样。“玉带林中挂”和“金簪雪里埋”两句判词实际上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气性偏执一端的人纵然找到了情意相投、志同道合的配偶也得不到幸福,只会是冤家路窄、自相伤害。关键还在于自觉纠正偏倚的气性,达到正邪均衡、统一。即性格比志趣更能决定命运!

由于黛玉的气性稍许居中,所以她的身体和境遇比晴雯、宝钗稍好一些,寿命也稍长一些(前期宝钗的身体是依靠冷香丸等维系)。

读过《红楼梦》的人对高鹗版的黛玉之死一定印象很深刻,特别是广大读者对林黛玉临终前所呼唤出的“宝玉,宝玉,你好……”记忆犹新,许多人还对这句未说完的话作出了种种猜测。可是,我发现大部分读者对林黛玉在此之前对紫鹃说过的另一句话,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

宝玉与宝钗成亲的那一日,黛玉已多次昏迷过去,当时李纨和紫鹃守候在她身边哭得死去活来,后来,黛玉回光返照似的缓了过来,李纨便暂时离开了。这时林黛玉睁开眼一看,见只有紫鹃和奶妈并几个小丫头在那里,便一手攥了紫鹃的手,使着劲说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伏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不想我……”说着,黛玉喘着气,闭了一会儿眼攥着紫鹃的手接着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

每次读到这里,总有一个问题萦绕于我的脑海:林黛玉临死前为什么要向紫鹃反复强调自己的身子是干净的?她这是要证明什么?紫鹃是林黛玉最亲近的丫头,她身子干净不干净难道紫鹃会不清楚?她何以向紫鹃表白呢?这恐怕就有疑问了:会不会贾府上下曾传言认为林妹妹与贾宝玉有过肌肤之亲了?以至于让林妹妹临终前首先想到要澄清事实,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我个人认为,林黛玉之所以临终前要反复证明自己的清白,极有可能是她和贾宝玉也曾尝试过作那种云雨之事,只不过没有做成功罢了。没有做成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出在林黛玉的身体上,她有可能患有影响男女性生活的妇女病,使得她与宝玉无法完成和谐的性生活。林黛玉可能患有妇科疾病的说法,我们可以从黛玉经常吃的药中找到佐证。林黛玉服用最多的一种药就是人参养荣丸,这种药有益气补血之功效,对肺病有一定的疗效,但更多的功效则是专治妇女的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宫漏血崩等妇科病症。换句话说,贾宝玉和林黛玉很有可能曾试图发生性关系,只是由于林黛玉的身体过于虚弱,或者就如前面所猜测的她患有不适合同房的妇女病,使得她和贾宝玉的性关系最终并未完成。所以,为了澄清事实,也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她才在临终前艰难的忍着病痛来表白自己身子是干净的,否则,林黛玉表白自己清白的话就很难费解了。只有解释通了这句话,我们也就对后面黛玉接下来所说的:“宝玉,宝玉,你好……”才能更容易理解。“宝玉,宝玉,你好……”那意思很可能是在说:“你好狠心”,或者是“你好绝情”。

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薛宝钗的前身则是隐藏在一干风流怨鬼中的一个山神,薛宝钗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绛珠仙草还泪的。

一、绛珠仙子下凡报恩,招惹出多少风流怨鬼

林黛玉的前身原本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珠绛珠草,只因为赤霞宫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得以久延岁月,最后脱去草质,修炼成了一个女体,因为吃了秘情果,喝了灌愁水 所以对神瑛侍者有着一股缠绵不尽情谊,当她得知神瑛侍者下凡投胎,立马也要随之下凡报恩,并要将一生眼泪还他灌溉之恩,只因他二人,于是又招惹出一批风流怨鬼下凡历劫,其中一个就是薛宝钗。

二、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完劫,需第三者山神帮忙

神瑛侍者虽然不是凡人,但受仙家礼教约束,并不能选择和绛珠仙子在一起,而绛珠仙子既然是历劫还泪,也就注定了他们之间必然是一场悲剧,所以在他们之间,必然要安排一个第三者。

他们之间的第三者就是薛宝钗,薛宝钗住的地方叫蘅芜院,院中有藤萝薜荔、杜若蘅芜、茞兰、清葛、金簦草、玉蕗藤、紫芸、青芷等异草,屈原的《离骚》中有一篇《山鬼》的文章,山鬼即山神,是一位漂亮的女子,其中对山鬼有以下描述:“山鬼身披薜荔腰束女萝,带着一个身披石兰腰束杜衡的花狐狸,山鬼常折山中的异草送给情人表达相思之意”,这一段和宝钗的描述是何其相像啊。

热情奔放的山鬼就如同身有的热毒宝钗,只不过薛宝钗服用了冷香丸,压制住了对贾宝玉的爱意,因山鬼的出现,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才不能完成结合 ,绛珠仙子也才能还泪成功,所以,反璞归真后的神瑛侍者才会将薛宝钗唤作“山中高士”,但薛宝钗却和山鬼落得同一个下场,爱人都一去不复返。

林黛玉和林红玉,谁才是真正的绛珠仙子?为什么会有人问出这样的问题?

《红楼梦》中哪个字提到林红玉有可能是绛珠仙子?仅仅是因为她姓‘林’,名字叫‘红玉’?如果按这个思路理解,那“红玉”就是‘赤玉’,那应该和‘赤瑕宫’有关系才对。这样理解,会不会不有人又会提出“贾宝玉和林红玉,谁才是真正的神瑛侍者?”这样的问题?(真让人哭笑不得)。《红楼梦》中作者反复暗示,黛玉就是绛珠仙子。

证据一:宝玉黛玉初次相见,有相识之感

在古代文化中,一般认为,如果两个人是缘定前生,那么今生相见,会有相识之感。而《红楼梦》中写到黛玉和宝玉初次相见,两个人都觉得非常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自然,有读者会说“两个人初次相见,有相识之感”就能证明两人分别是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吗?我的答案是:当然可以

因为《红楼梦》交代故事前情的时候,作者介绍下凡投胎的这一群人中,只有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彼此熟识,而且有一段极其‘梦幻’的缘分。至于其他人,作者压根就提到他们的出处,只说他们是一群风流孽鬼。

证据二:《终身误》中的世外仙姝

《终身误》是宝玉入太虚幻境听的十二支《红楼梦》曲中的一支,这支曲子主要是通过宝玉的口吻来咏叹宝钗的。而宝钗的一生之所以能被误,全因为宝玉心中有一个无可替代的人,那就是他挚爱的林妹妹。

而在《终身误》这首曲子中,宝钗就是那个不能入宝玉心的‘山中高士晶莹薛’,而黛玉就是那个让宝玉难以忘怀的‘世外仙姝寂寞林’。‘世外仙姝寂寞林’就已经非常明确的表明了黛玉就那个世外仙姝绛珠仙子。

证据三:太虚幻境薄命司中的排名

在《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入太虚幻境,看到了记录着金陵优秀女子过去、未来命运的册子。其中在薄命司看到的册子,是记录着贾府这些女孩子中最优秀的几个女孩子命运的判词。而在最优秀的‘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在最前面的是两人中的一个就是黛玉。

古代无论是在神话故事还是文学著作中,但凡写到由神仙投胎而来的凡人,都不可能是寻常人。他们通常十分优秀,有着一般人没有的外貌、性格以及才能,而黛玉这些都有。

至于红玉,作者描写她有三分长容貌,在小丫鬟中,她是比较聪明的一个。但是她的优秀和黛玉比,还差的很远。因此,如果红玉入了薄命司,应该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这就决定了她不可能是仙子投胎而来。

林红玉是陪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下凡的风流冤孽中的一个

在《红楼梦》第一回,作者就明确交代出,整个《红楼梦》故事是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子下凡以眼泪还恩”为主线,这就是后来的‘宝黛之恋’。随着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一起投胎的,还有一群风流孽鬼,而《红楼梦》中出现的所有痴男怨女,除了绛珠仙子转世的林黛玉以及神瑛侍者转世的贾宝玉外,其他人都是由这群风流孽鬼投胎而来,而林红玉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红楼梦》,作者实际上把‘黛玉是绛珠仙子投胎而来’,‘宝玉是神瑛侍者投胎而来’写的很清楚了。也不知为何,总会一些读者,对于作者给出的明显的证据选择视而不见,反而喜欢在似是而非的一些字眼上反复求证。比如就以“林黛玉和林红玉,谁才是真正的绛珠仙子?”问题而言。能证明黛玉是‘绛珠仙子’的证据有无数条,能证明红玉是‘绛珠仙子’的证据没有一条。可是为什么还是有人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呢?因为好奇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05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