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七巧:一个在“性”上不得志的女人,用刻薄毁了一双儿女的一生

曹七巧:一个在“性”上不得志的女人,用刻薄毁了一双儿女的一生,第1张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出身麻油坊,却嫁给了高门大院身患软骨病的姜家二少爷。若不是姜家二少爷是个残废,作为麻油坊的活招牌、和市井男子插科打诨惯了的曹七巧是嫁不进姜家的,她没有大户人家**矜持和教养,说话亳不忌讳,夫妻床弟事常被她挂在嘴边,使姜家没嫁人的**和丫头臊得没处躲,她的热情常常用错了地方,惹人极度厌烦。

七巧嫁入姜家后,姜家上上下下没一个人能瞧得上她,连丫鬟们都要见缝插针说上她两句坏话。

小说开篇便以七巧房里的丫头小双和三奶奶兰仙的陪嫁丫鬟凤萧的对话开始,交待了七巧的出身及这样一个身份低微的女子为何能嫁进姜家,还有曹七巧的为人和一贯的行事作派,为后来的故事做了铺垫。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曹七巧在给姜家老太太请早安时,编派姜家**姜云泽,说女大不中留,姜云泽想嫁人了之类的话,惹得云泽大哭一场。

紧接着她在和三少爷夫妇聊天时,在三少奶奶兰仙身上连掐带捏,惹恼了兰仙。

兰仙前脚刚走,她又将心思放到了三少爷季泽身上,她挨着季泽坐了下去,手放到季泽腿上,委屈巴巴地跟季泽说了几句掏心窝子的话,把她对自己男人的不满意说给自己的小叔子听,妄想得到季泽的一丝怜惜。

季泽虽是个浪荡子,却不愿招惹他二嫂这样一个口无遮拦、脾气又躁的窝边兔。

七巧的被季泽拒绝,恼羞成怒,在紧接着出场的大嫂玳珍跟前又编排季泽的不是,说老太太在钱上头一味地让她们省省省,却看不见季泽大把大把地拿出去花。

曹七巧在自己残废男人的身上得不到满足,又得不到梦中人三少爷季泽的青睐,边处处制造是非,她认为她催着姜云泽嫁人是为了云泽好,催姜家在战乱时期草草办了季泽和兰仙的婚事也是为了他们夫妻着想,她拿一个在“性”上抑郁不得志的女人的心态来猜测姜家的每一个人,以为所有人都跟她一样饥渴,孰不知在姜家所有人眼里,就她一个人是可怜的。

姜家的人谁都瞧她不起,但谁都乐意把她做为这深宅大院唯一的热闹来看。

曹七巧的出身和行事作派被妯娌和底下的丫头反复嚼来嚼去,除了她那不合适宜的言行举止,还有她那摆不上台面的娘家人。

曹家舅爷(曹七巧的哥哥)第一次上门,姜家便丢了东西,姜家人虽没追究,但对曹七巧出身的嘲笑又更甚了三分,小说中曹七巧给姜家老太太请安的那个早上,曹家舅爷再次造访,姜家上下便又等着看笑话。

曹七巧刀子嘴豆腐心,贴补了她哥嫂许多东西,在言语上却把哥嫂得罪了,她恨娘家人为了一点利益把她卖给了一个残废,但却无法割舍这点血缘亲情,嘴上的刻薄只为了发泄一腔怨恨。

姜家人自然是看上笑话了,曹家舅爷俩口子离开时打足了秋风,曹七巧给娘家的老老少少都送了东西。证实了姜家人关于曹家人上门的所有猜测。

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作者用一个早上发生的几个的小故事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曹七巧这个女人可怜又可恨的形象,她口无遮拦、言语刻薄、无是生非,极度招人厌烦,但生非的结果却是没给自己讨得一点好处和同情。

转眼数十年过去,曹七巧的男人(姜家二少爷)和姜家老太太先后去世,曹家在叔公九老太爷的主持下分了家,分家,曹七巧租房子和儿子女儿搬出来住。

姜家三少爷姜季泽败光了自己手里的那点家产,腆着脸来算计七巧的家产,他想利用曹七巧这许多年来对他存的那点非份之想,引诱七巧上当。

姜季泽精心编排的甜言蜜语,让七巧沐浴在细细的喜悦当中,她真想心甘情愿被他骗,遂了她这一生的愿望,被一个正常的男人爱一回。

但在金钱和那个她曾朝思暮想的男人之间权衡,曹七巧最终还是选择了保全自己的财产,季泽被七巧连打带骂赶了出去……。

晚年的曹七巧戴着一身黄金枷锁,守着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过完了一生。

曹七巧对男女之事始终是敏感的、渴望的,她的压抑和渴望已到了变态的程度。

儿子长白结婚后,她套问长白和儿媳妇寿芝之间床第之事,哄骗长白说各种细节,并在和她打牌的几家女眷(包括她的亲家母)面前大肆宣扬,完全不顾儿媳和亲家母的脸面。儿媳寿芝,被七巧的癖好闹得几欲上吊自杀,最终因肺痨早逝。

曹七巧连女儿长安也嫉妒,她亲手毁了长安和童世舫的婚事,她见不得长安因童世舫而快乐,她在外人面前说了长安的许多难听话,为了断掉童世舫对长安的念想,她告诉了童世舫长安吸食鸦片的事,其实长安为了童世舫已经在努力戒烟……。

曹七巧就这样将儿子长白和女儿长安绑在了身边,娘仨一起在吸食鸦片烟的半梦半醒中度日,曹七巧的黄金枷锁可以支付她一生的衣食和烟钱,但七巧死后,日子到了长白和长安的手里,就这半死不活、整日昏昏沉沉的生活也不好维持下去了,长白典当完了最后一点家产生活无以为继,长安沦落成了街头妓女……。

曹七巧低微的出身和她因嫁了个残废在“性”上的抑郁不得志,使她变成了一个行事乖张、言语如刀片般锋利、刻薄的妇人,她戴着用一生幸福换来的一副黄金枷锁,禁锢了自己一生,也毁了一双儿女的幸福。

看完张爱玲的《金锁记》,我对曹七巧这样一个妇人似曾相识,现实生活中,“言语如刀片般锋利”的女人并不少见,她们很霸家,恨不得将所有可能的财产及丈夫和儿女都紧紧攥在自己的手中,她们管不住自己的一张刀子嘴,将身边的亲人和自己割得伤痕累累。

拥有“刀子嘴”的女人内心都缺乏安全感,她们缺失的可能是童年时应得的父母的疼爱、青年时失败的恋爱、中年时丈夫的漠不关心和子女的叛逆,她们喜欢夸大自己的辛苦付出,习惯于用声泪俱下情感勒索身边的亲人和子女。

曹七巧是一个将“刀片般锋利的言语”演绎到极致的女人,她内心的惶恐来源于她麻油坊主女儿卑微的出身、被亲人卖给软骨病人的耻辱、一生在“性”上不得志的委屈,在那样的一个社会,她无法另辟蹊径改变命运,为了戴牢固她身上的黄金枷锁,她只能像一只刺猥一样活着,站在小书外看,我们同情她、可怜她,但如果把我们放到小说中的其它角色里,我们也一样会笑话她、讨厌她,把她当做热闹来看吧。

一、曹七巧——张爱玲笔下最成功的女性角色——扭曲在没有光的所在(《金锁记》)

她首先是一个被买卖婚姻制度残害的女性,嫁给一位残废的名门少爷,她知道这个婚姻是陷阱,是镶着黄金枷锁的监牢,但她愿意往里跳,因为她喜欢金钱。她的性格强悍泼辣,懂得要求个人的幸福,懂得金钱和情欲,可是嫁入名门之后,她的身体和情感均遭压抑,她咬着牙忍受着活寡似的夫妻生活以取得家族的地位,终于熬到丈夫和婆婆死后分家,取得了微薄的钱财。她是一个“奋斗”者,奋斗的成功使得她变成了一个强者,她名义上确实主宰了她自己以及她的儿女的一生,结果是把自己套在婚姻、金钱、情欲的重重枷锁之下,“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最终获得的金钱和权力并未使她生活得更好,而是更多的精神折磨,这种畸形的扭曲以她自己为圆心,以她的手腕为半径,开始屠戮。

二、内容简介: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威。

作者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

三、人物简介:

曹七巧,是张爱玲笔下的一个血肉丰满,让人可憎又深感可怜的人物。曹七巧并非一成不变的,她的性格是一步步形成的,从少女时代的直率泼辣而又不失其可爱慢慢地走向一个让正常人“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人”。

曹七巧

她的故事是一个"害人害已"的故事。曹七巧与葛薇龙、白流苏等女性不同的是,她的婚姻一开始并不是她自愿的,完全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她当时只是受害者和受虐者,但是,当她无论怎样努力也得不到幸福后,当她开始对她的亲人进行报复后,她便成为了害人者和施虐者。此外,这也是一个关于"宿命"的故事。在作者眼里,曹七巧的婚姻只是一个买卖(张爱玲小说中的婚姻实际上全都是买卖),她卖掉了自己的一生,得到的只是一点金钱。因此,她生命中最可宝贵的当然是金钱而不会是家庭与亲情。当她与季泽的爱情化为泡影后,特别是当她看清楚了季泽重新找上门来只是为了算计她的财产时,她对所有的男性都绝望了,因而对整个世界都绝望了。她得出的结论就是:"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钱。""这是个疯狂的世界!"所有的人都被一种无形的魔力所控制,人的命是天定的,不是自己可以左右的。这就是张爱玲所要表现的"传奇"故事,所要表现的世界的无情和人生的苍凉。正因为如此,曹七巧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张爱玲笔下最完整的女性形象,最厚实的小市民形象,甚至可以说是张爱玲为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的一个独一无二的具有经典意义的艺术形象。

好的很,100分啊,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写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读书心得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书心得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金锁记读书心得范文(通用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锁记读书心得1

 张爱玲不仅是一个天才作家,还是一个慧心独具的服饰设计师,她用自己对服装的独到见解,改良了中国的旗袍,引领了时尚的潮流。她的艺术审美眼光非常超前,所以她极其注重她笔下人物的穿着打扮,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她笔下的人物形象的服装饰品非常契合人物的性格,甚至与故事的发展脉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通过那些服饰,可以看清一个人、看透一个故事,甚至明晰整部作品所蕴涵的深意。通过服饰,我们也能看清张爱玲心中的女性形象。

 以《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例,来探寻一下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服饰与女人。将故事中的曹七巧与白流苏对比可知,她们都是一个以年轻的身体换取一个物质上可靠的将来。曹七巧嫁给了软骨病人,戴上了“金锁”,金钱对于她来说是让她安心生活的靠山,但更是将她身心禁锢,不得自由的枷锁,她本来年轻的、富于情感的心逐渐枯萎,变成了一片荒地,一口枯井,一个怎么填也填不满的沟壑。她“永远不能填满心里的饥荒”,那黄金枷锁不仅封锁了自己,还用那“沉重地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正如傅雷先生评价《金锁记》是所说的:“情欲的作用,很少像在这件作品里那么重要。”爱情在一个人身上不得满足,便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债。”其实这样的评价是再适合曹七巧不过的了。

 文章中可以看出,《金锁记》是在时间上展现了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子是怎样变成一个害人害己的“疯子”的。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曹七巧三十年来的服饰变化看得很清楚。

 曹七巧第一次出现在读者眼前时,是这样的的装扮:

 “(曹七巧)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胸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绸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香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

 曹七巧是一个很喜欢打扮且善于打扮自己的人,她看见家中女眷脸上“擦的猴子屁股似的”,“她猜是北边规矩”,觉得“乡气”。七巧衣衫上的“线香滚”也是当时时髦的滚边方法:在衣服的边缘窄窄地滚上一条边,取代了早年曾经大为流行的“大镶大滚”。服饰的颜色有银红、葱白、雪青、闪蓝如意,色彩的精心搭配既明朗又富于层次感,衣衫的主体颜色银红透红年轻女性的心底的温情来。曹七巧刚嫁到姜家几年,有了两个孩子,软骨病的丈夫使她对婚姻极端失望。然而,越是感情匮乏,就越是需要情感的温暖。她爱上了自己的小叔子姜季泽,认为“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只要看见他,就总是“不由自主地”要接近他,但季泽“抱定了宗旨不惹自己家里的人”,对她若即若离,结果曹七巧对季泽的厌恶。此时的七巧是情感上的匮乏者,她的痛苦是想爱而不能爱,同时她又是情欲的奴隶,她的内心空虚而焦急,需要很多很多的爱来填满。

 十年后,守了寡的七巧终于迎来了她嫁到姜家后“一切幻想的集中点”——分家的日子,这一天,她的穿着是这样的:

 “七巧穿着白香云纱衫,黑裙子,然而她脸上像抹了胭脂似的,从那抹红了的眼圈儿到烧热的颧骨。”

 她穿的和素净,白衣黑裙,孝服似的,但内心的焦急和兴奋并未被掩饰住,从那抹了胭脂似的脸上流露出来。这一时期,七巧对爱情的狂想转化为对金钱的渴望,服饰也从鲜明艳丽转变为肃穆森然。这一次,她以肃穆的装束出现在众人眼前,既要让别人从她的肃穆中感受到她的争取的力量,又要用这种肃穆来坚定自己的决心:一定要不遗余力地获取金钱。除了金钱之外,她真的变得一无所有了。亲情、爱情如潮水般退去,苍白坚硬的岩石露了出来,此后,她的心彻底变成了白色的荒漠,在自己冰冷的家中一分一秒地度过漫长的岁月。

 长期的情感上的匮乏和压抑终于使七巧变成了一个古怪、乖戾、变态的“疯人”。小说中有两处用“疯人”二字来形容老年时期的七巧:“七巧有一个疯子的审慎与机智”。她出现在女儿的未婚夫童世舫眼前的装扮,尤其像个疯子:

 “世舫回过头去,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脸看不清楚,穿一件青灰团龙宫织锻袍,双手捧着大红热水袋,身旁夹持着两个高大的女仆。门外日色昏黄,楼梯上铺着湖绿花格子漆步地衣,一级一级上去,通入没有光的所在。世舫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人——无缘无故的,他只是毛骨悚然。”

 此时,七巧是自己家的主人,财富的拥有者和绝对控制者,但这个家庭的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团黑暗之中,黑暗腐蚀着她日渐孤独的灵魂,也让她们的女儿都成了不健康的人。她的家是“一级一级没有光的所在”,一个阴郁的、黑暗的、没有光明、没有梦想、没有希望的地方。七巧的服饰变化正是她一生的写照:颜色上,由红到白道黑,色彩从鲜艳到灰暗;款式上,从年轻时的明朗、时尚,到老年时的肃穆森然,暗示着她的生命一点一点地变得枯萎、灰暗。

 通过《金锁记》,我们可以看到张爱玲对人物服饰的细腻描绘。一个女人,服装是最好的掩饰亦是最显露的情绪,一部离不开女人的小说,同样也离不开服饰的渲染。

金锁记读书心得2

 《金锁记》用了倒叙手法,由现在的月亮联想到三十年前的月亮,很自然地写到三十年前的事。文章先从风萧和小双大谈论着手,她们谈论下人的衣着基本上拣上头人穿剩下的衣服,就如小双说得“奶奶**们尚且做不得主,何况丫头?给什么,穿什么——一个个打扮得庄稼人似的!”她们还谈及兰仙的婚礼,排场很凄惨,有钱人家的**的婚礼竟比不上开麻油店家的女儿的婚礼。这可以看出姜家表面是一个大户人家,但也显露出姜家走向衰败的痕迹。文章下面还多处含蓄地表现出来。

 很多人都评价张爱玲是一个古井,我倒认为《金琐记》里的七巧更是一个古井,一个幽深而衰败的古井,就似她的人生。当看到文章开头前两段我还以为兰仙是文章的主人公,那时我是期待着情节朝兰仙的方向发展。再看到下一段才知道主人公是七巧。七巧是个开麻油店的女儿,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就了七巧的谈吐一点都不忌讳。就如:七巧跟玳珍、兰仙聊天时说:“真的,连我都不知道这孩子怎么生出来的!越想越不明白!”还有文章后面七巧趁芝寿、亲家母在场,在麻将桌上一五一十将儿子招供的她媳妇的秘密宣布出来,还略加渲染,逼得亲家母脸皮紫涨,放下牌就走了。因为出身低在姜家的人瞧不起她,就连下人也在背后指指点点。哥哥大年把妹妹嫁给瘫痪的二少爷是为了攀上高宅大院的姜家。而七巧是为了季泽进入姜家的。

 现在谈谈七巧与季泽的感情问题。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七巧是爱季泽的,文章多处表达七巧的心声。“当初嫁到姜家来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要和季泽相爱。”但是季泽是个游手好闲、到处沾花拈草的纨绔子弟。他说在家一刻也呆不住是为了躲七巧,不能平白的坑害了她……开始看到时,就有点疑惑——季泽到底有没有喜欢七巧?但看到后面就知道了。一个沾花拈草的人怎么会对七巧一直存有爱意呢?他只是为了哄骗七巧卖田,间接得到她的钱。文章说他对七巧的盘问回答得有条不紊,显然他是筹之已熟。

 七巧是一个健康的正常女性。她嫁给一个只有躯体没有生命的残疾人。在得不到情欲的满足,一方面,她把精神寄托到了金钱上。她熬到分家那一刻,分得一大笔遗产。她认为她周围的人都想霸占她的家产,季泽、童世舫、亲哥哥等等。最可笑的一幕是:长安、长白和侄子春熹在一起玩,长安踩了椅子爬上柜顶拿糖莲子。长安猛地后仰,春熹扶住并将她抱下来。七巧见了就汹汹奔过来,将长安向自己身后一推。她骂春熹道:“我把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你别以为你教坏了我女儿,我就不能不捏着鼻子把她许配给你,你好霸占我们家的家产!我看……”还数落长安:“天下的男子都是一样混账,你自己要晓的当心,谁不想你的钱?”另一方面,七巧锁住爱欲,爱欲折磨了她一生,也影响了长安长白,折磨了一家人。媳妇芝寿、娟姑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长白索性就断了结婚的念头。长安虽然和童世舫有过一小段的幸福,但也失败了。

 七巧是一个尖酸刻薄的人,用张爱玲的话形容是“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但还是值得同情的人。她毕竟也是当时制度的受害者!

金锁记读书心得3

 看完金锁记后,心里真的好压抑好难过,除了以前看穆斯林的葬礼和三毛的黑奴让我心情很沉重以外,这是第3篇文章。

 感染读者的作品很多,为什么我唯独对这篇文章感触颇深呢?原因自己或许是清楚的吧。对于曹七巧这个性格复杂的人物,现实生活中是真真切切的存在吧。对于她自己的悲惨命运和她儿女悲惨命运的延续,是该抱着憎恨还是同情的心态呢。曹七巧的悲剧也是时代和社会造成的,她本身也是个十足的受害者。原本的她也单纯可爱,没心没肺,大大咧咧的,可人生的晚年确实那么的不可理喻,让人无法忍受,直至敬而远之。

 本以为悲剧可以完结,但谁都知道,因果是循环的。因为曹七巧悲剧的原因最终也就导致了长安长白的不幸。长白我就不去做什么评论喽。至于长安,我真的好同情她。同情她的症结所在呢?除了她这个人物本身值得同情以外,还掺杂着别的情愫吧。

 如果换做是我,我或许同她的选择一样吧,或许她还比我坚强,即使在那样黑暗的时代背景之下。她的无奈,她的泪水,她的妥协,她的任命。总觉得自己能够感同身受,只因为自己痛彻心扉的经历过?呵呵,或许是自己太过于小提大作,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太过于懦弱。但情形和感情或许可以称得上是雷同的吧。

 为什么每个时代每个国度每个地点都会上演这么多让人心寒而又无奈的故事!

金锁记读书心得4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品之一,不同于《倾城之恋》的幸福结局《金锁记》则是一个悲剧,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故事从一开始就不是给人以明艳,欢快的节奏,而是给人以忧伤和悲哀的感觉。

 故事是从两个小丫环的谈话开始的,两个小丫环躺在床上聊起主人家的事,说起姜家的大爷,大奶奶及刚进门不久的三奶奶,最后提及二奶奶曹七巧,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人物。我便起了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女人?看完整篇文章,我只觉得震惊,震惊于曹七巧做的事与她的疯狂与变态。再看第二遍,便觉出了七巧的可怜与无奈,她何尝不想好好生活,可是她却没这个机会。

 她是被兄嫂因金钱而嫁于姜家的,其实说嫁倒不如说卖字准确。她所嫁的人为姜家二爷,可这个二爷却是一个得软骨病的残疾人。她的大家庭中婆婆妯娌因她出身不好也或多或少有点瞧不起她。她的丈夫无能,她的兄嫂来也只是为了她的钱。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复一日的生活怎么能不疯?在这样环境下能正常生活的人才不正常!一个女人,嫁到一个新的家庭,都会有期盼,都有美好的愿望,谁愿意变成一个疯子?七巧也不想,可是这是她的命,逃不掉,就只能忍,直到最后忍受不了,变成一个疯子。她被金钱剥夺了幸福,便以疯狂报复心理去剥夺更多人的幸福,甚至自己儿女的幸福。她的精神已陷入了疯狂的状态中去了,她疯狂的想要报复所有人。可是在报复他人的同时,自己何尝不痛,报复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自虐式的复仇。

 可能只有这样她的心里才会好过一点。她看不得别人幸福,因为不合理的社会剥夺了他自己的幸福,她嫉妒,愁视,便这样毁掉了儿子的幸福,毁了女儿的幸福。她没有爱,或者她以前有爱,只是这爱在生活的苦痛中完全消失了。最初她爱姜家三爷姜季泽,但姜季泽只是一味的敷衍她,甚至最后为了钱财欺骗她。也许最初她爱她的兄嫂,只是当兄嫂将她卖于姜家时她便不爱了。也许最初她爱她的儿女,只是当她心中只有金钱还有强烈的占有欲时,她渐渐迷失了心中的爱。因为他对这个世界没有爱,所有她看到的一切都是丑的,恶的。

 她没有感受过爱,便也失去了爱他人的能力。从来没有爱的人都是可悲又可怜的。她几乎毁掉了与她有关的所有人的'幸福,同时也招来了他们的恨,她不知道吗?他知道,她不想改变,也改变不了。故事的最后写到:“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人恨他,她娘家人恨她。”最后的最后,七巧想起在北京麻油铺还为出嫁时的自己,当时的自己快乐而又自由。想起喜欢自己的朝禄,丁玉根,张少泉,如果能和其中一个结婚生子,也许结局就会不一样。但这只是也许,也许真的该信命,该信“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七巧的生活也由不得自己挑选与安排,人所受的苦也不是自己求来的。谁都想幸福的过完一生,可是哪有那么容易。

 《倾城之恋》中范柳原说“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首诗这样讲:“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自己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是的,我们做不了主,人各有命。

 自己的命运从来都是自己做不了主的。七巧也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她只能这么活着,也只能这么活着。可怜的七巧,她的心中没有爱;可悲的七巧,她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可恨的七巧,毁了如此多人的幸福。

 七巧,愿你来生幸福。别再这么悲哀,这么疯狂的活一辈子了,愿你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愿你平平安安过完来生。

金锁记读书心得5

 “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洪荒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她是一个被罪恶欺骗的少女,被一个封建的旧家庭和一个残废的男人无辜的夺去了一个女人最宝贵的的青春,可她仍得不到甚至是一个丫鬟的正视。于是,活泼动人的天性在绝望中窒息成一种乖戾,演变成一种粗鲁与泼辣。她在一个纸醉金迷奢靡华丽的旧家庭,亦是一个旧社会中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愤怒到无力。分家是她最后的一点点希望,可命运仍不罢手。

 走出大家庭,她终于有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对于她早已动了情弦的季泽,她仍惴惴不安的担心着他的意图。人心的恶在她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她自已亦是被命运的黄金网丝缠的无从挣脱。她强悍的骂跑了季泽,内心却确是那般空虚无助;于是,她越发疯癫了起来,可又有谁知道,她只是在掩饰内心最无力的脆弱。“她捏着自己的脚,想起了想她钱的一个男人;却又冷笑了起来……”

 她自将堕落,却把命运的恐怖梦魇又带给了她的女儿;她本是一个善良而又胆怯的女人,可在宏大的宗法和伦理构架中储存着恶,见习着恶,只等时间一到便向着更年轻一代的女孩泼洒。她的女儿便是悲剧的延续。面对心爱的世舫,长安是渴望幸福的,可她却无力把握幸福,亦没有勇气去承受这份幸福;她向母亲屈服了,向这个丑陋的社会屈服了,只是将自己的爱情与青春,又托付给了曹七巧式的命运。在她的臆想中,也许七巧会因为她的自我牺牲这个“美丽苍凉的手势”而觉得感动、快乐,于是她便在这空虚的假想中获得了一种凄楚的甜味。

金锁记读书心得6

 初读张爱玲,很难不为她的才华所震动,接踵而至的全是来不及的惊奇,唯有感叹。张爱玲的小说充满荒凉景致。似乎经由她随手拾掇的事物就能焕发出令人惊诧的美来。可是这天才一旦碰到她铁冰的理智,便被那种冷酷和哀戚渗透了,开始呈现出一抹青惨的色调。她越是想抛开一切痛饮生命的苦乐悲喜,越是要猛烈地撞上这面冰冷的墙。我觉得,正是这种碰撞产生了《金锁记》这样一部杰作。

 张爱玲的小说里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只“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七巧是一家麻油店的女儿,年轻的七巧是店里的“活招牌”。“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的朝禄,他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无疑,那时的七巧是美丽的,像所有的少女一样,她也有过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想象。然而,旧时的女人,若想改变命运,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嫁人。再加上父兄的自私贪财,于是就把她嫁给了有钱又有权的姜家二少爷。名为“嫁”,实为“卖”。那是一个得了“软骨症”的残废男人。姜家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姜老太太想给儿子置一房姨太太,可有身份的人家不肯嫁,所以降格以求,万般无耐下接受了七巧,为了能使七巧死心塌地服侍二少爷,索性就让七巧做了正房奶奶。名为“少奶奶”,实为“高级丫头”。七巧人生的悲剧序幕就从此拉开了。

 自从嫁到了姜公馆,七巧就像关进了囚笼,守着一个残废的男人朝夕相处。这个大家庭给了她巨大的压力。表面上是书香门第,内里却矛盾四伏。人与人之间没有同情,没有温暖,没有和睦,各自为了自身的利益和生存互相利用,勾心斗角。七巧卑微的出身使她在姜家处于极其尴尬的地位,到处受到歧视和排挤。她原来也有着正常人的人性,她也渴望被人认可、被人理解、被人尊重。七巧自己也知道这屋子里的人都瞧不起她,因此和新来的人分外亲热些,倚在兰仙的椅背上问长问短,携着兰仙的手左看右手,夸赞了一回她的指甲。兰仙早看穿了七巧的为人和她在姜家的地位,微笑尽管微笑着,也不大答理她。七巧自觉无趣,转身到阳台上来,拎起云泽的辫梢来抖了一抖,云泽啪的一声打掉她的手,恨道:“你今儿个真的发了疯了!平日还不够讨人嫌的?”曹七巧身份的改变并没有得到周围人的承认,在他们的眼里她依然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依然微不足道,没有人瞧得起她,甚至连伺候她的丫头小双也看不起她。她忍受着人们的鄙夷,处处防范算计,用一种泼辣、放肆的嘲骂来维护自身“二少奶奶”的地位。慢慢地,她变得更加敏感多疑,尖酸刻薄了。置身于这样的大家庭,她感到孤独、无望,她多希望自己的丈夫能给予她精神上的安抚。但是她守在身边的这个男人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不能给予她一丝一毫的抚慰,用她自己的话说“连我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越想越不明白!”丈夫的无能更让她产生一种彻底的绝望和难以言传的痛苦。生命的错位,使她承担起了自己无法承受的重负,姜公馆成了七巧青春的葬身之地,她的命运就如“玻璃匣子里蝴蝶。

金锁记读书心得7

 有人说,张爱玲是一个传奇,她写尽了大上海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最早是那一道白玫瑰与红玫瑰的永远没有答案的选择题。再后来,便是战火纷飞中流苏和柳原的倾城之恋,芬芳却沉重的第一炉沉香屑,以及苦却不能忘怀的茉莉香片。每个故事都令我感慨万千。而最爱的便是那读了千百遍的《金锁记》。

 “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洪荒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她是一个被罪恶欺骗的少女,被一个封建的旧家庭和一个残废的男人无辜的夺去了一个女人最宝贵的的青春,可她仍得不到甚至是一个丫鬟的正视。于是,活泼动人的天性在绝望中窒息成一种乖戾,演变成一种粗鲁与泼辣。她在一个纸醉金迷奢靡华丽的旧家庭,亦是一个旧社会中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愤怒到无力。分家是她最后的一点点希望,可命运仍不罢手。

 走出大家庭,她终于有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对于她早已动了情弦的季泽,她仍惴惴不安的担心着他的意图。人心的恶在她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她自已亦是被命运的黄金网丝缠的无从挣脱。她强悍的骂跑了季泽,内心却确是那般空虚无助;于是,她越发疯癫了起来,可又有谁知道,她只是在掩饰内心最无力的脆弱。“她捏着自己的脚,想起了想她钱的一个男人;却又冷笑了起来……”

 她自将堕落,却把命运的恐怖梦魇又带给了她的女儿;她本是一个善良而又胆怯的女人,可在宏大的伦理宗法构架中储存着恶,见习着恶,只等时间一到便向着更年轻一代的女孩泼洒。她的女儿便是悲剧的延续。面对心爱的世舫,长安是渴望幸福的,可她却无力把握幸福,亦没有勇气去承受这份幸福;她向母亲屈服了,向这个丑陋的社会屈服了,只是将自己的爱情与青春,又托付给了曹七巧式的命运。在她的臆想中,也许七巧会因为她的自我牺牲这个“美丽苍凉的手势”而觉得感动、快乐,于是她便在这空虚的假想中获得了一种凄楚的甜味。

 人的心灵就像是一面镜子,扭曲的心灵只会映照出一个扭曲的世界。

 七巧的心灵就是一面被混乱的社会扭曲的镜子,映照出当时中国最时新的东西却也是旧社会最腐朽僵化的渣滓。金钱所带给她的抽象的、虚假的满足从未让她真正快乐,反而更深刻地让她感觉到可怕的空虚。这时金钱唯一能暂时地缓解她内心痛苦的作用,便是成为她奴役折磨别人亦是自己的工具。“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人性的旅程中,总有一份“恶”在心底悄然发芽,命运不公的浇灌,人性便渐渐滋养成一种邪恶。每个人都觉得别人走进了幸福的门,自己却进不去,费尽心机后的绝望开始演变成嫉妒,排斥,破坏,干扰。可是总有人忘记了,错过了,然后就永远失去了,没有了。像七巧。可怜得人没人可怜。而张爱玲,正是用这样细腻精致的笔调,揣摩珍藏了一颗在苦难中扭曲的灵魂,妩媚狰狞了人性一种别样动人却可怖的悲凉,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七巧人性的扭曲与黑暗早已被时代风云变幻的浪潮掩埋,可又是时代铸就了这一切。时代在发展,然而人性这本善亦是恶的书还未读完——完不了。

一)社会历史环境根源

一个人变成兽

,

固然有他自己的思想和性格原因

,

但是

,

最令人痛恨的

,

是这种思想和

性格生成的土壤。封建礼教与拜金主义是七巧心理变态的社会性因素。

《金锁记》故事的展开是在辛亥革命之后,

这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

因为并未改变中

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人们日常的

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存天理,灭人性”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宗法社会中,

七巧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为得到生存嫁入姜家,用一种奴性的自律方式维护着男权社会

的井然有序。不敢表露自己的悲伤和快乐,不敢表露自己的憎恨和爱恋,更无法将自己的

感情对象化。这是曹七巧悲剧命运产生的根源所在。张爱玲通过把曹七巧人性中恶的一面

极度释放,揭示出在男权统治下的女性的悲惨命运:没有自由,没有地位,有的只是对男

性的绝对服从和服务意识。

“家”这个字眼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本来应该是归属的港湾,心灵的向往,但在曹

七巧这里,

“家”却成了造就她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将她一步步推向毁灭的深渊。

首先是曹七巧的家,

她出身于麻油店,属于社会的底层,

这样的家庭有着攀附权贵的

向往,当有这样的机会的时候就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接近他们所谓的上流社会。曹七巧幼

年时父母双亡,由哥哥嫂嫂替为照顾,

“长兄为父”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巧虽然出身卑微,但也算小家碧玉,要找个婆家并不算难,但是贪钱又势利的兄嫂为了

满足自己的私欲,擅自为七巧作下了主,嫁给了患有残废的姜家二少爷,而面对这样的安

排,曹七巧也只有接受,因为兄命难违。即使恨,也只能埋在心里,偶尔的一两次发泄也

仅能满足一时的快感,真正的命运之轮是七巧无法逆转的。在那样的时代里,不好的家庭

出身是曹七巧悲剧命运的始端。

其次曹七巧的第二个家对她的影响则更为深远。在姜公馆这样一个大的封建家庭中,

处处都要陪着小心,说话做事都要多加个心眼,特别是七巧本来就来自一个低于姜家地位

的家庭,不像大少奶奶和三少奶奶那样出身于名门望族,因此她如果想在姜家得到别人的

尊重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封建性质的家庭有很多的家规习俗要去遵守,这就在无形中为

人的生存带来很多的压力,也处处束缚着人的行为,七巧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就不可能有

一个轻松的生活。加上自己的丈夫是一个废人,七巧的很多需求想要得到满足就必须要靠

自己,包括对情欲的需求,她努力追求姜季泽,换来的却是拒绝,这对她的打击无疑是巨

大的,从那时起,她就开始学习将自己所有正常的要求进行压抑。此时“家”对她来说只

是一个虚无的东西,她没有从家里得到任何可以让她幸福的东西,相反,

“家”给她的只

有不停的伤害,而且还成了让她追求幸福的障碍,在这样的家庭中,曹七巧的心理渐渐的

发生了质的变化,人性也在永无止境的压抑中发生了扭曲。

早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深深受到了西方新思想的冲击,在新旧思想的

激烈冲撞下,人们的价值观就会有一个艰难的选择和树立。在《金锁记》中,作者用“金

5

锁”来定题,很明显,就是要讲述一个关于金钱的故事,在故事开展的社会背景中,西方

的新思想正在强烈的撞击着依旧处于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文化,守旧的人们对传统

旧习有着根深蒂固的态度,那就是绝对的相信和服从,当他们面对新思想时,有了一定的

疑惑和兴趣,

但他们并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这些新思想。

作者张爱玲就从这个角度出发,

通过一个女人别人给她套上和她自己套上的双重黄金枷锁的故事,讲出了西方拜金主义思

想对人性的蚕食,让一个本来正常的女人在金钱的束缚下,放弃了人生应该去追求的幸福

和生活。

曹七巧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深深束缚着自己的人性,放弃了本该有的一些正常的追

求,但是张爱玲把她放在了上海,这个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地方,曹七巧在那样的环境下

也就必然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如果说女性的自我觉醒意识的传播会受到守旧主义者的强

烈排斥,但拜金主义却会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受到欢迎,没有人可以抵挡金钱的诱惑。在追

求正常生活失败的情况下,曹七巧的眼光只定格在了在她看来永远不会嫌弃她背叛她的金

钱,她一生都为“金钱”而奋斗,沉重的黄金枷压得她心理畸形,她容不得任何人染指她

的财产,为此她宁可牺牲哪怕短暂的快乐,而这也最终演变成了人生的唯一追求和目标,

她的人性被黄金枷锁所扭曲、摧残,她自己已被黄金蚕食了,她的青春和爱情也被黄金枷

锁给扼杀了,她带着对金钱执着而变态的守护心理埋葬了自己和家人的一生。

(二)曹七巧个人原因

从文章来看

-

情欲的压抑是曹七巧个体心理变异的动因,

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角

度来说,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是七巧悲剧性格的心理根源。

1

情欲

曹七巧的心理发展变化是一点点进行的,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她嫁入姜家开

始到曹大年嫁女儿到家中的探望,这个阶段是她感受到压力的阶段,包括对身份地位的认

识,身体的认识,性的认识等,这是引起她人性扭曲的原因;第二阶段是她送走兄嫂后的

回忆和与姜季泽讨论家庭问题的不欢而散,这个时候是她努力为自己寻找出口的阶段,但

是遗憾的是她并没有成功,由于情欲的得不到满足,就加速了她人性的转变;最后一个阶

段是从曹七巧的侄子曹春熹事件开始,她的心理变态转移到了子女身上。这是一个渐进的

过程,是曹七巧从正常人生走向变态人生的过程。

下面我们深刻透析一下曹七巧的心理变化。由于她的正常性欲得不到满足,必须时刻

提醒自己要压抑住不能得到发泄的情欲,曹七巧无法使自己得到情欲的满足,就不可避免

的使心理开始扭曲,

这并不是对性爱的宣扬,

但一个人正常的需求如果都得不到满足的话,

那么她的人生必然是残缺的,这种缺失性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那引起的后果是不堪设

想的,这从曹七巧的人生便可看到一二。

性欲望是人最原始的需求之一,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最本真的回归。不妨可以这样

说,曹七巧正常的情欲得不到满足,是引起其心理变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她的生存环

境决定了她不可能有正常的情欲释放,这对她来说是一种折磨,一种摧残,渐渐的她也就

走上了一条变态人生的不归路,这种内心的极度压抑和不平衡,使她看不惯所有拥有幸福

的人,甚至是恨他们,她必须要为此找到一个发泄口,而她的一对儿女不幸地充当了这个

发泄口,曹七巧用尽常人不可能的手段去破坏儿子长白女儿长安可以把握住的幸福,最终

的结果是使他们都成为自己不幸人生的陪葬品,这时的她心理有了些许的满足,但这种满

足感是非常人的,是让人不寒而栗的,也就在这个时候,曹七巧彻底地表现出了变态的本

质,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2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派,马斯洛作为其代表将人物,

将其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

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作为一种缺失性需要,它可以引起匮乏性动

6

机。在曹七巧身上,每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只有两种:情欲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为生

计才当二奶奶,为了以后生活才自愿戴上黄金枷锁)

,所以这两种需要支配着曹七巧的意

识,成为组织她行为的核心力量。于是在情欲需要的支配下才会去恋三少爷季泽,才会有

“恋子、嫉女”

,出于安全需要才会用爱情、亲情、幸福、人格去换取金钱,不择手段地

守住她用青春换来的这点家产。

情欲的压抑伴随的是物欲的极度膨胀,像曹七巧这样出身的女子对金钱有着一种原始

的渴望,在追求正常情欲失败的情况下,她的目光便变得越来越狭窄,最后就只认准金钱

是她人生唯一可以真正依靠和信赖的东西,什么人情什么家庭都是虚假的,都是会嫌弃她

抛弃她的,在她看来,只有自己手中拥有金钱,才是真正的人生。于是在这种心理的驱动

下,她想方设法的去获得金钱,并且把它看得比什么都要重要,七巧不再相信任何人,在

她的眼中,一切想和她接近的人都是为了她的钱,为了她牺牲自己一辈子幸福才换来的一

点补偿,

她把自己束缚在金钱的捆绑下,

过着守财奴似的生活,

人生没有任何乐趣可以谈,

除了整日整夜地躺在烟榻上吞云吐雾,这是曹七巧自我麻痹的一种方法,因为在小说的最

后,我们可以看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镯子顺着骨瘦如

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轻的时候有过浑圆的胳膊,就连

嫁了之后几年,镯子里也只能塞得进一条手帕。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喜欢她的有肉店

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兄弟于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喜欢她,也许只是喜

欢跟她开开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

少对她还是有点真心。可是没有如果。七巧一个人躺着,挪了挪底下的荷叶边小洋枕,凑

上脸去揉擦了一下,那一刻的一滴眼泪她也懒得去揩拭,由它在腮上,渐渐自己干了。对

年轻时的回忆以及流出的眼泪都证明在曹七巧的内心深处还有一处敏感的弦,这根弦的波

动使她有一点动容,但她任由眼泪停留在脸上则又说明她毕竟已经不是过去的曹七巧,现

在的她只剩下没有灵魂的躯壳,充斥其中的是人性的冷漠和对金钱的炙热。曹七巧的心灵

已是扭曲得无法再因为一点的感动或后悔而有所改变。

(三)作者张爱玲的原因

张爱玲有言“悲凉是一种完成”

对于曹七巧命运悲剧的探究,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来自作者张爱玲的影

响。张爱玲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她的童年以及婚姻的不幸和她所接触的周围环境,酿

成了她的悲剧的人生观,同时也酿成她小说的悲剧创作意识。

1

.张爱玲家庭经历的影响

人的一生中对人个性形成最重要的阶段当然是童年和少年时期,同时它也对作家作品

风格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张爱玲出生在一个有着显赫家庭背景的世家里,其外曾祖父

是李鸿章,祖父是清末大臣张佩伦,母亲黄逸梵是个名门闺秀。尽管张爱玲出生在这样的

贵族家庭里,但她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并未获得一般人想象中的幸福。这主要源于她父母

不幸的婚姻。张爱玲的父亲依靠祖上的财产过着奢侈的生活,在与黄逸梵结婚后不久,便

开始了养姨太太、赌钱和吸大烟的生活,一步步堕落下去。而黄逸梵决定抛夫别子,赴洋

留学。从生活方式的不同乃至思想的迥异,最终导致了离婚,她和弟弟被判为父亲监护和

抚养。父母不幸的婚姻,在张爱玲幼小的心灵里过早地投下了重重阴影,幼小的张爱玲,

感受到人生的悲,世事的难和时事的艰辛,这对其童年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几年后,她

父亲又娶了姨太太,于是张爱玲有了继母。她和后母不能和谐共处。由于一次小冲突,虽

然不是张爱玲的错,但不分青红皂白的父亲便把她当众痛打一顿,之后又把她软禁在家里

长达半年之久,这中间她还生过一场重病,差点死掉。父亲绝情至此,做女儿的张爱玲,

7

可谓对父女之间的感情麻木到了极点,可是当她想办法逃离父亲的家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后,她又发现自己与这种所谓的“西式淑女”作派的生活方式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加上母

亲的生活常常会有经济紧张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原本就不坚固的母爱有了一些

变质。父母之间的不幸家庭经历让张爱玲的心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所以张爱玲笔下的婚

姻是无爱的、苦涩的、带有着极其强烈的悲剧色彩。

潜意识里对早期家庭破裂,父母寡情留存的抑郁和愤恨,放在了她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上,在长安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张爱玲童年的影子,姜长安的脆弱是普遍的,家长制早已为

她掘好了坟墓,她只有默默无闻地去承受与担待,在姜长安身上更有力的批判封建意识和

封建家庭对女性的毒害。

2

.张爱玲与胡兰成感情的纠纷

当张爱玲在上海文坛走红之后,胡兰成走进了她的生活,

1944

年,胡兰成的妻子得知

丈夫的婚外情之后,便主动提出了离婚,为张爱玲腾出了位置。就在这年,张爱玲与胡兰

成在上海结婚,然而幸福总是这样地短暂。日本战败,被当作“文化汉奸”的胡兰成,遭

到了国民政府的通缉,被迫亡命天涯。张爱玲强忍着内心的恐慌,依然紧紧地追随着自己

的爱人。可是逃亡途中的胡兰成依然拈花惹草。很快他与武汉

17

岁小护士的恋情全面暴

露,张爱玲在悲痛之中听到了家庭破裂的声音。

1946

2

月,张爱玲在悲痛之中登上了前

往温州的轮船。她在那里等待胡兰成的选择,但等来的是胡兰成与小护士同居的消息。张

爱玲的这次传奇式的爱情在绝望中结束。

婚姻的不幸,对张爱玲的打击是巨大的,对她悲剧创作观的形成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

用,对她以后人生道路上的选择,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3

.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张爱玲出生的家庭让其受到了来自中西两种文化的影响,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遗少式

的人物,风雅能文,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培养了她的文学嗜好。而张爱玲的母亲

则是一个果敢的新式女性,敢于出洋留学,敢于离婚,她的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更为

西方化的。

她母亲第一次从海外回来时,

就在张爱玲幼小的心灵中撒下了西方文化的种子。

张爱玲在中西文化杂交的香港接受了大学教育,这段经历对她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她从小卷不离手有《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文学名著的营养,更是深入到了她的

骨髓之中,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张爱玲作品中的文化背景可以归纳为:衰落中的文化,

乱世中的文明。

“太剧烈的快乐与太剧烈的悲哀是有相同之点的──同样需要要远离人群”

,她从自

己悲剧的人生出发,观照世间一切人性的悲剧,抒写出一幕幕人生的悲剧,留给世人诸多

争论的独特而精彩的艺术世界。作家的人生经历和一生的悲凉,与其人生经历和悲剧意识

息息相关,

出生于殷实富足的家庭,

虽然不愁吃穿,

但却受到父母的冷落,

缺少爱和温暖,

少年时期都被父亲关过禁闭,最后被迫逃出父权阴影笼罩下的家门,青年时期又遭遇了悲

剧性质的爱情,而这样悲凉的一生可以说与作者时时遗漏出的悲剧意识息息相关。

曹七巧悲剧命运是当时社会不幸的一个缩影,在张爱玲的笔下被极度的夸大,也正是

这样的夸大让我们被一个性格和人生被极度扭曲的人物所震撼并感到战栗,曹七巧是社会

大环境下的产物,同时也是走向自我灭亡的典型,作者通过对她被吃和吃人的两个方面展

开描写,让读者深刻认识到那个吃人世界的恐惧。

张爱玲通过曹七巧变态人生的始末来用另一种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吃人世界的本质,而

8

且是在一种不见血但却无处不在的让人在体会一种血淋淋的事实,她的悲剧是那个社会的

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这是对我们心灵上的一种鞭笞,一种冶炼,一种思索„„

张爱玲在《金锁记》的开篇写到:

“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三十年前的七巧,有着如月光般皎洁的容颜,看到的月亮又大又圆。

三十年后的七巧,是个躺在烟铺上的病妇,看到的月亮充满了悲凉末路感。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是人早已不是三十年前的人。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曹七巧的命运底色也从壮丽到悲怆,令人唏嘘。

这巨大的生命落差,与其说是现实的局促与时代的悲怆造成,倒不如说是她受了欲望的蛊,亲手毁了自己。

曹七巧的故事,要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说起。

她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麻油坊里,如果不出意外,应该会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人。

可惜,天意弄人,父母去世后,她被哥哥嫂子卖给了一个软骨病人做填房。

于是,19岁那一年,七巧迈着青涩的步伐,走进了姜家大院。

她以为自己从此飞上枝头变凤凰了,没想到却是厄运的开端。

因为出身卑微,她不被姜家人待见,甚至下人都敢人前人后嚼她舌根。

她满腔的委屈与痛苦,无法诉说。

丈夫是个软骨症人,从未给她作为一个丈夫应有的照拂。

年纪轻轻的七巧,有丈夫,却如同守寡。

她满腔的情欲,一直被压抑,无处安放。

此时,姜家三少爷出现了。

这个外表俊朗,谈吐不俗的公子哥,一下就撞进了她的心扉。

小叔子的出现,给七巧灰暗的大院生活,带来了一丝光亮。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把满腔情欲,都倾注在了小叔子身上。

她日思夜盼,希望小叔子能救她脱离苦海,能填满她的空虚,能给她寂寞的心灵带来慰藉。

当然,面对七巧的频频撩拨,小叔子也变得心猿意马了。

只是,他知道七巧不是好惹之人,一旦越了界,自己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小叔子不想做那个罪人,但是浪子难改轻佻本性,他虽然没半点诚意,却还时不时给七巧些许暗示。

若即若离的态度,让七巧的心也变得忽上忽下,欲罢不能。

后来,为了躲避七巧,小叔子时常流连烟花之地。

七巧害怕了,她担心小叔子这一去,就不回来了。

于是她想出了一个蠢办法,她求着老太太赶快给小叔子娶亲。

这样一来,小叔子就可能放弃外面的莺莺燕燕,好好地呆在家里了。

而七巧这么做的目的,仅仅是希望能在家里多看看他。

然而,爱得越卑微,小叔子跑得就越远。

七巧的情欲,还没释放,就要收回去了。

一场露水情缘,却给七巧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爱而不得,却不懂得收手,七巧因爱生恨。

这种恨,是她悲剧人生的开端。

实际上,生而为人,七情六欲实属正常。

只是有些欲望,一旦失了分寸,必然引火烧身。

七巧欲望汹涌,无法克制始终,慢慢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曹七巧对金钱的渴望,众所周知。

她生来性格泼辣,敢爱敢恨,这样的性格,她不太可能嫁给一个暮气沉沉且没见过面的人。

年轻的七巧,身边的追求者虽没有如过江之鲫,但肉店里的朝禄,哥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张少泉,沈裁缝的儿子,都喜欢她。

可是,七巧看不上这些人,因为他们经济不够殷实。

夜深人静之时,她开始盘算这些人的家当。

这一计算,几个男人加起来,都不如一个姜家二少爷,即便他病得没了模样。

所以,在金钱的驱使下,她嫁进了姜家。

这种对金钱的极度渴望,在丈夫和婆婆去世后,尤为明显。

为了分得更多的家产,她在姜家大院里哭闹不止,哭着说:“可怜我们那一个病病哼哼一辈子,何尝有过一文半文紧张,丢下我们孤儿寡母,就指着这两个死钱过活,我是个没脚蟹,长白还不满14岁,往后的日子有得过呢。”

她试图通过卖惨的方式,分得更多财产。

遗憾的是,姜家还是按照原计划分了家产,七巧卖惨计划落空。

为了守住自己的财产,七巧变得战战兢兢,疑神疑鬼。

为此,她选择不与亲戚来往,生怕亲戚惦记着她的钱,从她这里拿走半个子儿。

有一次,女儿长安在大院玩耍,差点摔了,侄子曹春熹扶了她。

没想到七巧非但没有感谢,反而对侄儿破口大骂,骂他是想逼她把长安嫁给他霸占她家的家产。

甚至觉得长安这一摔跤,是春熹父母故意设计的伎俩。

平日里,她不止一次告诉长安:“天下的男人都是一样混账,你自己要晓得当心谁不想要你的钱。”

她用十年的时间,熬走了婆婆与丈夫,终于在姜家站稳了脚跟。

但她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尖酸刻薄的守财奴。

女儿长安在学校不小心遗漏了一床被子,七巧非要拉着她去学校讨个公道。

长安不愿意,她就找校长理论一番。

最后闹得长安颜面尽失,再也不敢去学校了。

到头来女儿的尊严,都不及一床被子的钱。

这种对金钱的极端控制欲,扭曲了七巧的心灵。

对姜家人而言,她是来掠夺家产的,对儿女而言,她是魔鬼。

书中最后写道:““三十 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 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

一个被金钱欲望控制的人,最终也会陷于物欲世界和悲凉命运的泥潭之中。

曹七巧对金钱有极大的控制欲,对孩子也有着不可遏制的占有欲。

她有一儿一女,为了拴住两个孩子,她可谓是费尽心思,甚至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幸福为代价。

儿子长白喜欢逛窑子,七巧怕他从此流连花丛,匆忙给他定了亲,娶了袁家女儿芝寿。

七巧除了自作主张操办了长白的婚事,还插手夫妻俩的婚姻生活。

洞房花烛夜,曹七巧用尖酸刻薄的语气嘲笑芝寿嘴唇太厚。

这一嘲笑,深深地刺痛了儿媳妇的心。

更可怕的是,在和亲家母搓麻将时,曹七巧居然当众绘声绘色地说起儿媳的闺房私事。

亲家母是敢怒不敢言,只好匆忙离开。

她操控着长白的人,也操控着他的婚姻。

在七巧的挑唆下,长白慢慢疏离芝寿,甚至又开始逛起了窑子。

好端端的一姑娘,被七巧凌辱,被丈夫忽视,身体每况愈下,最终患上肺痨,没了。

眼看着第一任媳妇没了,曹七巧又想用第二个媳妇拴住长白。

于是她把目标锁定在了丫环娟儿上。

她把娟儿嫁给了长白,本以为至此长白就乖乖呆在她身边了。

娟儿的确是替七巧拴住了长白一段时间,但七巧并没有停止对长白婚姻的控制。

结果就是,娟儿刚扶正不到一年就吞了生鸦片自杀了。

此后,长白不敢再娶了,只在妓院里走走。

而对于女儿长安,曹七巧的控制欲恐怖到令人发指。

她给长安裹小脚,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将长安锁在身边。

转眼间,长安到了婚配年纪,七巧对于上门求亲的人,格外挑剔。

太穷了担心对方是在贪图她的财产,太富了又觉得对方不够有诚意。

这一挑,长安都快三十岁了,也没挑出个结果。

后来,通过堂妹长馨牵桥搭线,长安认识了留学归来的青年童世舫,两人相见恨晚,一见倾心。

就在这时,七巧又跳出来了。

她不断跟长安说对方诚意不够,长安看到母亲这番粗鄙的嘴脸,自知配不上童世舫,拒绝了他的求婚。

后来,曹七巧私自约童世舫约到了家里,并向童世舫告知了长安抽鸦片的事实。

长安终于崩溃了,在母亲曹七巧的控制下,她逐渐失去爱情,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未来。

至此,儿子长白终日抽烟逛窑子,女儿长安更是断了结婚的念头。

一儿一女,在七巧的操控下,活得如同行尸走肉。

她用尽了一生的力气,把一双儿女拴在了身边,可他们的心却离得越来越远。

不难看出,一双儿女也将重蹈七巧的覆辙。

可悲又可气。

晚年的七巧,瘦骨嶙峋,手臂瘦到连镯子都兜不住,她躺在烟铺上,回想起了过往的种种。

她想到倘若当初没嫁进姜家,而是嫁给一个普通人,命运会不会就改写了呢?

诚然,在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太多无法逆转的东西决定着命运的走向。

但,一个人,想要活成什么样,终究还是看自个儿。

她被时代掣肘,更被自己的欲望裹挟。

于这茫茫红尘,每个人都有“贪念”。

七巧不幸做了欲望的囚徒,搭上了自己和两个孩子的一生。

虽然老师说张爱玲的作品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有一定差距的,但从她骨子里面散发出来的那种冷静与个性,却还是让我不得不爱。

张爱玲,一个还未20岁就能写出“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的天才文学少女,用她冷漠犀利的笔尖,写下太多优秀的作品。都说张爱玲的笔,既擅长造梦,又擅长写实。从《第一炉香》到《倾城之恋》,再到后来的《金锁记》《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色戒》等等,无一不是浪漫中透着一丝清醒,唯美中带有一份凄凉。

但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还是这篇著名的《金锁记》。

夏志清先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写道:“《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也是从古以来最深刻的一出悲剧。”张爱玲用她那苍凉又狠辣的笔触,在《金锁记》中描写了女主人公曹七巧的悲剧一生。造成这悲剧的,不仅仅是时代的原因,还有那一生中因缺失爱和善意而逐渐扭曲的人性。

一切的不幸都是从一场失败的婚姻开始的。曹七巧的悲惨人生或许正是从这场豪门婚姻开始。一个残疾的丈夫,一段地位不平等的婚姻关系,让曹七巧逐渐坠入深渊。

曾经的曹七巧,也对爱情抱有向往和憧憬,但在这段婚姻里,她并没有得到爱。爱的缺失,逐渐扭曲了人性。后来,正值青春年华的曹七巧爱上了三少爷姜季泽,这个健康,富有生命活力的男人。可最后的结果也莫过于爱而不得。

这个可怜的女人,这个没有得到爱的女人,把对爱的欲望全都转移到对金钱的控制上。爱的缺失,比金钱的缺失更能毁掉一个人。曾经的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一直的爱而不得在曹七巧心中充满了怨恨,让她从一个身心健康的少女最终变成了一个阴狠毒辣的老太婆。不幸的她也不允许自己的子女幸福。一个封建婚姻的牺牲品最终变成了一个冷血无情的刽子手。而正是因为爱的缺失,才造成了几代人的悲剧。因为,从未被爱善待过的人,不懂得如何爱自己,更不懂得爱他人。

在张爱玲的笔下,无论是情节还是语言都透露着一种苍凉的气息,又有一种明白透彻到冷眼相视的不在乎,冷酷至极而又同情至深。

这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讲述着一个时代的故事。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了,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 完不了。

如果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通过一个狂人的痴语控诉了崩溃的社会“吃人”的本质,那张爱玲这本《金锁记》至则是通过曹七巧的非人性,非女性的扭曲,揭露了几千年来历史压在女性身上的沉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42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