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因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的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苏门四学士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曾门四学士是薛福成、吴汝纶、张裕钊、黎庶昌
明初诗文三大家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公安三袁是指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们分别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建安七子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三苏是苏轼 苏辙 苏洵
江南四大才子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
初唐四杰是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大历十才子是中国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宋以后有异说,但多不可信
浙西四贤指元末明初时四位著名的大臣、文士,在元末,朱元璋对元的战争中他们同时被征聘,又都为浙江西部人士,故名“浙西四贤”。这四人是刘伯温、宋濂、章溢、叶琛,其中刘伯温、宋濂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空谷三隐:明末,松江“夏氏三隐”。夏完淳姐姐淑吉,极富文才,字美南,号荆隐,又号龙隐、义融,出家后法号神一。有弟子盛蕴贞整理《龙隐斋诗集》。夏完淳诗文中提到她的地方极多,甚至认为她的文采足以比得上东汉时的才女蔡文姬。 完淳的妹妹惠吉,字昭南,号兰隐,和他同为陆氏夫人所生。惠吉的字为“昭南”,和字“美南”的姐姐淑吉同称“二南”,再加上夏完淳,姐、弟、妹三人又同时被称为“”。
金陵四公子是明末时期,复社中的陈贞慧、方以智、侯方域、冒辟疆并称
嘉靖八才子:明代作家李开先、王慎中、唐顺之、陈束、赵时春、熊过、任瀚、吕高八人的并称。嘉靖八才子”与明代正、嘉之际文坛的复古取向 由以李、何为代表的前七子掀扬的复古思潮,流延至正、嘉文坛激起了不同的回应,演变成或承续其绪、或悖逆其势的两极发展态势,“嘉靖八才子”成为体现此际文坛复古发展态势的一个缩影。
,闽中十才子闽中十才子指的是林鸿、郑定、王褒、唐泰、高棅、王恭、陈亮、王偁、周玄、黄玄等十人,他们对后世诗歌的发展影响巨大。
这些辛苦的一一找来,希望楼主予以采纳,谢谢!具体信息可以再百度一下
《列朝诗集小传》的体例一如《列朝诗集》之面目,分为乾集上、乾集下、甲前集、甲集、乙集、丙集、丁集上、丁集中、丁集下、闰集。钱谦益认为有明一代的诗文初期为一盛,在文有宋濂、王为代表,在诗则首推高启、刘基。对于宋濂、王二人,小传中引朱元璋的话来评价:“浙东有二儒者,卿与宋濂。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甲集》)。对于刘基,钱评道:“窃窥其所为歌诗,悲惋衰飒,先后异致。其深衷托寄,有非国史家状所能表其微者、每尽然伤之。”而对于高启的诗,则借用王、谢徽的话具体地分析了其作品的艺术成就:“王子充曰:‘季迪之诗,隽逸而清丽,如秋空飞隼,盘旋百折,招之不肯下;又如碧水芙蓉,不假雕饰,■然而尘外。’谢徽曰:‘季迪之诗,缘情随事,因物赋形,横从百出,开合变化。其体制雅醇,则冠裳委蛇,佩玉而长裾也。其思致清远,则秋空素鹤,迥翔欲下,而轻云霁月之连娟也。其文采缛丽,如春花翘英,蜀锦新濯。其才气俊逸,如泰华秋隼之孤骞,昆仑八骏追风蹑电而驰也。’李东阳曰:‘国初称高、杨、张、徐。高才力声调,过三人远甚。百余年来,亦未见卓然有过之者。”《甲集》显然钱谦益对高启的评价要在刘基之上。
“永乐以还”,明代的诗文第一次衰落。《列朝诗集》中刘崧小传说:“国初诗派,西江则刘泰和(崧),闽中则张古田(以宁),泰和以雅正标宗,古国以雄丽树帜。江西之派,中降而归东里(杨士奇),步趋台阁,其流也肤弱而无理。余录二公诗窃有叹焉”(《甲集》)。以“台阁体”为一衰之标志。当时诗坛上最有代表性的是“闽中诗派”,派中诗人有林鸿、周玄、黄玄、郑定、王恭、高秉、唐泰、王褒、陈亮、王■。钱谦益在高秉小传中说:“闽中之诗派,祢三唐而祧宋元,若西江之宗杜陵也”,“膳部(林鸿)之学唐诗,摹其色象,按其音节,庶几似之矣,其所以不及唐人者,正以其摹仿形似,不知由悟以入也。”“自闽诗派盛行永、天之际,六十余载,柔音曼节,卑靡成风……自时厥后,弘正之衣冠老杜,嘉隆之笑盛唐,传变滋多,受病则一”(《乙集》)。将永、天之际诗文创作衰落的原因归于“摹仿”、“步趋”,不知“悟入”,真是一语击中要害。
钱牧斋认为自明初诗文衰落后,到李东阳又复一振:“成弘之间,长沙李文正公继金华、庐陵之后,雍容台阁,执化权,操文柄,弘奖风流,长养善类,昭代之文人,为之再盛。百年以来,士大夫学知本原,词尚体要,彬彬焉,焉,未有不出于长沙之门者也(《丙集》,王守仁传后评语)。指出李东阳是宋濂、刘崧之后的文坛领袖和代表作家,并评论李东阳的作品:“以金钟玉衡之质,振朱弦清庙之音,含咀宫商,吐纳和雅”,反映了“国家休明之运”。评价是很高的。然而他也指出了李诗的弱点:“原本少陵、随州、香山,以迨宋之眉山、元之道园,兼综而互出之”,然其诗中“有少陵、有随州、有香山、有眉山、有道园,要其自为西淮者,宛然在也。”
茶陵派虽擅一时之胜,却未开创出一番新天地来,遂有前七子的复古运动继起,对此钱谦益评价一向不高,特别是李梦阳:“献吉以复古自命,曰古诗必汉魏、必三谢;今体必初盛唐、必杜;舍是无诗焉。牵率模拟剽窃于字句之间,如婴儿之学语,如桐子之洛诵,字则字,句则句,篇则篇,毫不能吐其心之所有,古之人固如是乎?天地之运会,人事之景物,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而必曰汉后无文,唐后无诗,此数百年之宇宙、日月尽皆缺陷晦蒙,直待献吉而洪荒再辟乎?”(《丙集》)指出了其创作上模拟剽窍的毛病。而对于何景明,《列朝诗集小传》中反驳了何之“古诗之法亡于谢”,“古文之法亡于韩”的观点:“运世迁流,风雅代变,西京不得不变为建安,太康不得不变为元嘉。唐乐之兴会标举,寓目即出,内无乏思,外无遗物,正擢畅汉魏之飙流,革孙许之风尚。今必欲希风枚、马,方驾曹、刘,割时代为鸿沟,画晋宋为鬼国,徒抱刻舟之愚,自违舍筏之论。昌黎佐佑六尼,振起八代,‘文亡于韩’,有何援据?”其立论持正,论据充分,比较符合当时文坛的实际情况。
对于唐宋派,钱谦益多有褒词。如在李开先小传中,他说:“嘉靖初,王道思、唐应德倡论,尽洗一时剽拟之习。伯华与罗达夫、赵景仁诸人,左提右挈,李何文集,几于遏而不行”(《丁集》)。钱又十分推崇归有光,在归有光小传中对其评价较高:“熙甫为文,原本六经,而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理。其余六大家,自谓可肩随欧、曾,临川则不难抗行。其于诗,似无意求工,滔滔自远,要非流俗可及也。当是时,王州踵二李之后,主盟文坛,声华煊赫,奔走四海。熙甫一老举子,独抱遗径于荒江虚市之间,树牙颊相支柱不少下。”(《丁集中》)对茅坤亦多赞赏之词:“(茅坤)为文章滔滔莽莽,谓文章之逸气,司马子长之后千余年而得欧阳子,又五百年而得茅子。疾世之为伪秦汉者,批点唐宋八大家之文以正之。”
对于后七子,钱谦益多有批评。如李攀龙小传说其读书“务取人所置不解者,摭拾之以为资。”“僻学为师,封己自是,限隔人代,揣摹声调。论古则判唐选为鸿沟;言今则别中、晚为河汉。”并进一步指出其创作中的弱点:“《易》云拟议以成其变化,不云拟议以成其臭腐也。易五字而为《翁离》;易数句而为《东门行》;《战城南》盗《思辈翁》之句而云:‘马子五,乌母六’;《陌上桑》窃《孔雀东南飞》而云:‘西邻焦仲卿,兰芝对道隅。’影响剽贼,文义违反,拟议乎?变化乎?”(《丁集上》)批评是很尖锐的。对于胡应麟的《诗薮》,钱谦益的评价并不高:“(《诗薮》)大抵奉元美《卮言》为律令,而敷衍其说”,“其大旨谓千古之诗,莫盛于有明李、何、李、王四家,四家之中,捞笼千古,总萃百家,则又莫盛于州。诗家之有州,证果位之如来也,集大成之尼父也……要其指意,无关品藻,徒用攀附胜流,容悦贵显,斯真词坛之行乞,艺苑之舆台也”(《丁集上》)。总的来说,钱谦益对各家的评价是较客观的,但也有偏颇之处,如对《诗薮》的全盘否定,完全不顾事实,难以令人信服。
书中还有历代皇帝以及一些朝廷亲贵的小传,把他们作为诗人来评论,价值不大。倒是闰集中所选入的高僧、香奁、内侍、青衣、■书、以及外国人如朝鲜人、日本人小传,对于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会有或多或少的帮助,因此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总的来说,《列朝诗集小传》较全面而完整地反映了钱谦益的文学见解,而其中论述精辟处如吉光片羽,令人读后时有所思,是一部较重要的古代文学批评著作,尤其值得治明代文学史者参考。
《列朝诗集小传》过去有康熙时绛云楼刻本行世。五十年代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1959年由中华书局再版。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用当时纸型再版了该书,并对错讹之处都有纠正。
现在很多两地分居的情侣都是这种情况。走的人有事业,留的人有事业。或许,我们真的进入了一个新的两地分居时代——这是相对于我们父母的被动分居而言的:现在的夫妻为了事业,主动承担分居的成本。那么新时代的夫妻分居怎么办?夫妻长期分离会减弱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
今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更大的选择自由,对亲密关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什么我们还是会选择“工作在别处,爱情在两地”?社会观察家、零点调查创始人袁岳认为,随着企业组织的全球化,人们不得不通过更远的距离寻找更好的机会。"无论男女,工作已逐渐成为生活的支柱。"袁岳说。心理分析师林子对两地分居的趋势解释得更为深刻。她认为,如今的家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家庭,基于两性关系的“家庭”原有功能的弱化,不仅导致婚姻不稳定性的增加,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将安全感建立在独立的经济地位和事业发展的基础上。
马军承认,他心目中事业第一。他没说出口的潜台词是:即使我不离开,我的婚姻也可能会破裂,但我的事业在我变大后永远是我的。
感情较弱,但欲望较强。
情感交流不是问题。越来越多的电子通讯手段都可用。然而,即使他们每天保持联系,改变不了的是,他们相距甚远。电子邮件表达的爱意,还不如真正的亲脸颊。想象中的爱情怎么可能比身边活着的人更大?
当她的老师被派往美国工作时,李琳活了整整一年。她下班后去健身房,周末约朋友去郊游,做什么事都很淡定。只有打不通老师电话的时候,她才开始胡思乱想,感到焦虑。或者拨通了,这边只是说“想你”,那边“我很忙!”让她孤独吧。她不得不忍受不平等的时间。那年圣诞节,李琳发高烧,在医院打点滴。最后,她忍不住发短信给他:不管你给我多少邮件或电话,最好现在就摸摸我的额头
而对于离开另一半远走高飞的人的人生,留下来的人一直充满猜想。你不是为了事业去的吗?你的事业呢?他晚上是怎么度过的?周末他和谁在一起?他还想我吗?外面的人也是。
马军说,在巴西,他什么都是一个人,他不断想象她一个人在家的生活。起初,在中国很难想念这个女人,尤其是她的身体。有时,她伸出手去感受空气。他很努力,市场局面打开后,有了一些朋友,向往也渐渐淡了。最后,有很多次,他甚至记不起她了。
还有最重要的“那个东西”。Ta怎么解决?这是世界各地的伙伴们最想知道却又不敢触碰的问题。两地分居的情侣更多的性生活无法调查。当然,忠诚是存在的,而且极其罕见;但也可以肯定的是,有些身体是保护不了忠诚的。
两地关系最大的损伤之一就是亲密度。两个不能天天抱在一起的身体,分开半年甚至一年还能亲密相拥吗?“他很努力,但我一点也不兴奋。”林鸿说。赵小兰含着眼泪说:“我们拥抱得很浅,很不情愿。我们分开了,接吻变得不可能了。在一起半个月,没有性生活。”
现实的残酷分离不会加深感情。
两地分居之初,没有一对情侣有分手的目的。两个人都相信这只是暂时的,等时机成熟,他们会在一起的。正如林紫所说,“被迫离职本身也是一种主动选择——选择在这个阶段专注于事业,期望发展到一定阶段再调整回来。但是,事实上,如果你盲目地寄希望于未来的时间表,你的时间表可能永远不会调整,因为你已经为你的未来选择了一种行为模式,那就是:把你的生活交给外界去决定。”
马军的妻子风闻一个在巴西照顾丈夫的中国姑娘。她立刻放下码字生涯,远赴巴西,重新获得了对马俊生活的照顾权——尤其是身体生活。
美国的婚姻和性别关系学者Ranforth和Stephen的研究表明,分离基本上不会加深感情。情侣之间可能更自信自己的感情足以抵御时空的分离,但如果两个人曾经朝夕相处,曾经有过“方便的关系”,那么这段关系就会因为距离的“不便”而受挫。即使是已婚人士,分居一段时间也比同居更容易离婚。
这甚至是一种全球趋势——据非官方统计,至少有1400万美国人和100万英国人正在享受“异地恋”;英国约有29%的夫妇经营“异地恋”。在参与《心理月刊》网站调查的100名读者中,有37人选择了“正在或即将与伴侣分离”。
分居两地的情侣,一定要在外界有诱惑的时候告诉对方自己已经结婚了,一定不能有所隐瞒。在对方还在纠缠的时候,就要坚决果断的拒绝对方的求爱,绝对不能有半点含糊。为了抵御诱惑,你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事业上,或者回忆和配偶的美好时光,或者想办法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你可以通过组织、社会等各方面的努力,让异地的情侣生活在一起。
枫桥夜泊
年代:唐 作者:张继 体裁:七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怀吴中冯秀才 [一作张祜诗,题作《枫桥》
年代:唐 作者: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宿枫桥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枫桥诗
年代:宋 作者:陈舜俞
二十送上乡老书,白发堂上欢愉愉。
岐亭酒罢不忍别,二百馀里来姑苏。
枫桥古岸冬十月,霜风切骨草木枯。
拜起欲去更付嘱,携手泫然双泪珠。
明年偶中崇政第,赤城山下欣迎扶。
穹苍不与夺荣养,星霜未周罹明诛。
颜色不见已三岁,肝血泣尽留形躯。
隐沦无业养慈老,骫骳又作卑官图。
还道枫桥旧别地,依依风物春阳敷。
人烟山色一如昨,齿发独改亲则无。
万杵入心交落涕,水边且欲留行橹。
平生一天已无戴,纵得寸禄何为娱。
时乎穷达又未决,行矣愿报生前劬。
游枫桥偶成
年代:宋 作者:程师孟
晚泊桥边寺,迎风坐一轩。
好山平隔岸,流水漫过门。
朱舫朝天路,青林近郭村。
主人头似雪,怪我到多番。
枫桥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朱门白壁枕弯流,桃李无言满屋头。
墙上浮图路傍堠,送人南北管离愁。
枫桥
年代:宋 作者:胡珵
朝辞海涌千人古,暮宿枫桥半夜钟。
明日馆娃宫里去,洞庭呼起一帆风。
枫桥
年代:宋 作者:汤仲友
出城才七里,地僻罕曾守。
孤塔临官路,三门背运河。
钟鸣惊宿鸟,墙矮入渔歌。
醉里看题壁,如今张继多。
枫桥寒山寺
年代:宋 作者:周弼
江枫吟咏工,幽寺冷遗踪。
不改前朝路,犹闻半夜钟。
地凉汀月皎,村迥水烟浓。
试问谁曾见,憔应独有松。
枫桥送丁凤
年代:明 作者:高启
红叶寺前桥,停君晚去桡。
醉应忘世难,归不计程遥。
山隐初沉日,风催欲上潮。
离魂来此处,还似灞陵销。
归吴至枫桥
年代:明 作者:高启
遥看城郭尚疑非,不见青山旧塔微。
官秩加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
夕阳寺掩啼乌在,秋水桥空乳鸭飞。
寄语里闾休复羡,锦衣今已作荷衣。
东归至枫桥
年代:明 作者:高启
故人当日送登畿,此地停舟醉落晖。
惭愧临河旧攀柳,尚留青眼看人归。
枫桥夜泊
年代:明 作者:居节
渔火宿江村,何人识此情。
变名张俭老,去国蔡雍轻。
独树桥头雨,寒钟夜半声。
春洲有归雁,无那暗魂惊。
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诗 分题枫桥
年代:明 作者:刘西村
凉风起苹末,送子过枫桥。
落日闻征雁,空江生暮潮。
星沈吴渚阔,云入楚山遥。
归去秋堪把,芙容叶未凋。
枫桥夜泊
年代:明 作者:孙华
画船夜泊寒山寺,不信江枫有客愁。
二八蛾眉双凤吹,满天明月按《凉州》。
枫桥与送者别
年代:明 作者:张元凯
枫桥秋水绿无涯,枫叶满树红于花。
万里之行才十里,阖闾城头尚堪指。
游子尊前泪湿衣,离心已逐片帆飞。
酒酣不识身为客,意欲元同送者归。
竹枝词
年代:宋 作者:宋无
莫折阊门杨柳夷,带将离恨过枫桥。
向道春愁不禁荡,兰舟长放橹轻摇。
寄林敏夫二首
年代:宋 作者:赵蕃
吴江应已落丹枫,况说枫桥半夜钟。
想见归心成日日,暮云如我忆江东。
送李袁州泛舟入浙
年代:宋 作者:赵蕃
晦庵无处著,泛宅又吴淞。
载月初寻棹,看山不藉筇。
听渠猿鹤怨,心喜鹭鸥逢。
遥想题诗处,枫桥半夜钟。
秋江离思图
年代:明 作者:林鸿
粤城衰柳拂金堤,雨里秋襟惜解携。
客散江亭闻断雁,酒醒沙馆候鸣鸡。
枫桥夜冷吴讴起,笠泽天寒楚望迷。
天路云山从此别,一封愁札为君题。
赠庞生吹箫
年代:明 作者:王弼
寒星点点秋云薄,白日离离映寥廓。
哀商怨徵动高堂,想见梧桐满城落。
青年白晢吹者谁,庞子风流妙音乐。
自从五月来长安,久别吴湘旧江阁。
吴湘江上曾一吹,江水江烟青漠漠。
孤舟嫠妇不得眠,四顾长风起萧索。
红尘向来听者稀,凤喉龙呴如扃钥。
秋来见月苦思归,不觉悲凉指间作。
此曲本自仙家传,掠舟曾送西飞鹤。
灯昏夜静初听时,小雨先来洗城郭。
明朝却上东坡船,此地忆君成寂寞。
纵有新声何处听,芦花月暗枫桥泊。
吴城怀古
年代:明 作者:王恭
姑苏城下刺兰桡,却忆吴王古市朝。
香辇路边春寂寂,馆娃宫外草萧萧。
千年往事空啼鸟,半夜疏钟自落潮。
明发不堪回首处,暝烟秋雨过枫桥。
潇湘八景
年代:明 作者:杨基
右渔村夕照。
孤塔望中青,钟声隔洞庭。
苍山不可及,烟阔浪冥冥。
忆似寒山寺,枫桥半夜听。
右吴江
年代:宋 作者:陆游
晓听枫桥钟,暮泊松江月。
斯人亦可人,淡墨写愁绝。
吴松道中二首
年代:宋 作者: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暮秋游虎丘
年代:宋 作者:陈允平
寂寞虚廊暗草莱,天风缭绕宝华台。
江空露冷蛟龙仗,殿古云深鹳鹊来。
山馆老松褰绿蔓,石坛芳桂落苍苔。
寒钟敲断枫桥月,半夜禅僧入定回。
李季允侍郎舟中
年代:宋 作者:戴复古
忆昨枫桥既语离,何期千里又相随。
太湖不见鸱夷子,秋浦同寻杜牧之。
灯火船窗深夜话,江山客路早冬诗。
人间草木空无数,除却梅花莫我知。
松江舟中四首荷叶浦时有不测末句故及之
年代:宋 作者:戴复古
夜听枫桥钟,晓汲松江水。
客行信匆匆,少住亦可喜。
且食鳜鱼肥,莫问鲈鱼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