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鸣的羊鸣家庭

羊鸣的羊鸣家庭,第1张

羊鸣和夫人王颖智1953年恋爱,1956年结为伉俪。他们这样总结他们的情感生活:爱人之间必须“爱其所同,敬其所异”。

王颖智从小当兵,没学会做饭。结婚后,羊鸣就把做饭的活儿接了过去。王颖智的朋友们都羡慕她找了个会做饭的艺术家,而她自己也特别感动和知足。在艺术创作上,王颖智对羊鸣的帮助很大。这么多年,羊鸣还真是特别相信她这个第一听众,她说好,羊鸣的心里就踏实;她要是说不行,羊鸣肯定还会再琢磨琢磨,改一改。多年来,他们夫妻间少的是相互较真、猜疑,多的是彼此的理解与宽容。

文艺界的人都知道大型歌剧《江姐》的音乐创作是羊鸣艺术生涯的一个里程碑。然而,在成功的后面,羊鸣所付出的艰辛,以及在羊鸣的身后,王颖智所默默承受的一切则是鲜为人知的。

1962年的春天,28岁的羊鸣和姜春阳、金砂一起接受了为歌剧《江姐》谱曲的任务。仅《红梅赞》一曲就八易其稿,修改了20多次。其间,王颖智就把孩子带到一边,家里家外、买菜、做饭、接送孩子的事都一人包揽了。她太了解丈夫了,他写东西进入状态的时候,什么都会忘记。两年后,《江姐》成功上演,一下轰动了全国。羊鸣却病倒了。整整两年里,高度的神经紧张,使他的神经系统出现了紊乱,不能自控。正在外地出差的王颖智赶到了医院,远远就看见羊鸣正拿着一本《解放军歌曲》在发呆。一见到王颖智,羊鸣就孩子般地哭了,他说: “颖智,我完了!我的脑子彻底不行了,从此我再也不能写作了。”从来没有见过羊鸣这个山东汉子流泪的王颖智,赶紧握紧羊鸣的双手安慰他:“没关系,没关系的,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其实,王颖智也不知道这病能不能好。但是她知道,如果羊鸣对创作失去信心的话,他是真的会崩溃的。

为了给羊鸣治病,王颖智什么办法都想了。在王颖智的精心照料下,40多天后,羊鸣的神经紊乱基本得到了控制,却也因此落下了两个毛病:一是失眠症。直到现在,羊鸣还是每天都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再一个就是高血压症。唯一得益之处就是,病愈后的羊鸣对香烟全然失去了兴趣。

大病初愈的羊鸣听说团里要组织人员进藏,创作歌剧《风云前哨》,就争着要去。王颖智刚刚放宽一点的心又给拎起来了。她默默地为羊鸣收拾好了行装,在他的包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必备药。为了写《风云前哨》,羊鸣三次进藏。第一次血压急剧升高,在波涛翻滚的大河旁,从马上一头栽进河水;第二次是一下飞机就晕倒在机场,指甲乌紫乌紫的;第三次回来后,心脏的主动脉都弯曲了。三次进藏,羊鸣差点没把性命给搭上!王颖智一次又一次地担着心,也一次又一次地支持着羊鸣。在岁月风雨的洗礼中,羊鸣和王颖智已经长成两棵相依相靠的生命树!

1992年,快60岁的羊鸣得了血菌病,高烧40多摄氏度,浑身发冷,盖了好几层厚被子的他,愣是抱着热水袋不放手。王颖智望着身旁烧得稀里糊涂的羊鸣,既担心,又恐惧。相依为命的几十年里,王颖智从来没见羊鸣病得这么重过,她不敢想得太多。出院那天,羊鸣看着消瘦许多的妻子,一股强烈的感受油然而生:“我一定要好好生活,我要加倍地爱她!”

王颖智生病的时候,羊鸣比她还紧张。1999年的一天,体检回家的王颖智告诉羊鸣:“我的甲状腺查出了一个瘤,良性、恶性还不知道。”当时正好搞全军文艺汇演,羊鸣是音乐组的组长。经过整整一个晚上的思想斗争后,他还是决定向领导请假,陪同王颖智去医院。

羊鸣夫妇特别愿意年轻人到他们家里来,聊天也好,要歌也行,一概欢迎。羊鸣在写《兵哥哥》的时候,首先让儿子拿到他们年轻人中去品评,让他们猜猜曲作者的年龄。他希望自己能写出年轻人的心态。

1898年8月25日出生于长沙县板仓乡。父亲杨昌济是教育家,胞妹杨开慧后来是中国***早期党员。他自幼受家学熏陶,刻苦学习。

1913年长沙第一高等小学毕业。

1914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两年后转入雅礼大学预科。在此期间,父亲杨昌济执教于湖南第一师范,进步青年学生毛泽东、蔡和森等常到杨家求教、切磋学问,因志趣相投,与他们兄妹结下友谊。

1918年,杨昌济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举家迁居北京。他进入北京汇仁学校就读。每逢假日,毛泽东、邓中夏等相会杨家,研讨中国革命问题,他亦参与座谈,开始接受共产主义学说影响。

1920年父亲病逝,他扶枢回湘。

1921年考取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今中国农业大学)。由于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等与父亲杨昌济交往密切,经常在杨宅共同研讨中国革命问题,因而杨开智受革命思想的影响颇深。正如他在《自述》中所说:“由于我的父亲、胞妹、堂弟都是思想先进、富有革命人生观的烈士,过去受了他们的感化,加之常常听到先父的得意学生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等革命同志的言论,因此,我早有革命意识。”在邓中夏的直接领导与帮助下,他与乐天宇、蒋文创建了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社会主义研究小组(他任组长),在中国农业大学最早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研究。

1925年农大毕业后,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庶务,参加了当时的北京学生运动。

1927年回湘任常德森林局局长。

1930年任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助教。

专着:

2007,《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实务导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保险财务与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

教材:

2009,《保险会计理论与实务》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保险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房地产估价》副主编,建工出版社

论文:

2009,《环境责任保险与传统保险的可保性冲突》《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第9期

2008,《我国环境污染与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2期

2008,《“绿色保险”遭遇发展瓶颈》《半月谈》转载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第3期

2007,《保险市场:稳步与优化》发表在《中国市场》第9期

2005,《描保险基金摸样思面临问题和对策》《证卷日报》转载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第8期

2004,《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保险业的影响》发表在《保险研究》第7期

2003,《关于美国会计丑闻与我国注会保险的思考》发表在《东南大学学报》第2期

2003,《基因图谱组的破译对寿险业的影响》发表在《保险研究》第9期

2002,《论税收政策与家庭理财筹划》发表在《成人高教学刊》第3期

2002,《关于寿险的投资与保障功能》发表在《成人高教学刊》第3期

2002,《保险与税的关系对税源及保险需求的影响》发表在《保险研究》第9期

2002,《从安然事件看我国注会保险》发表在6、27《中国保险报》转载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第10期

2002,《对我国开征遗产税的构想》发表在《浙江财会》第8期,转载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第11期

2001,《论注册会计师责任保险》发表在《保险研究》2001年第1期

科研项目:

2009,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主持,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

2009,会计估计审计研究,主持,中注协研究项目

2004,偿付能力监管规则,保监会重点项目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

6年。

王颖律师自2002年从事知识产权工作以来先后服务过中国的知识产权事务所和跨国企业的专利部,2016年加入安杰律师事务所。王颖律师主要服务于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生物技术、医药和化学化工领域的企业。除了中国专利实务外,她对国外主要国家如美国、欧洲和印度等国的专利制度也有深入了解和实践,能帮助客户制定合理的全球专利策略。她曾在跨国公司担任了9年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律师,负责全球专利组合管理。在企业任职期间,王颖律师处理了一系列的欧洲专利异议和上诉案件,以及中国的无效和诉讼案件。王颖律师也参与过企业大量的研发项目,她在研发立项期间的知识产权调查分析,研发过程中的专利规避设计,与竞争对手的许可谈判以及企业专利风险管理等方面均有丰富的经验。王颖律师目前帮助客户处理中国的专利无效、诉讼和专利申请事务,以及提供诉讼前的专利稳定性分析,侵权分析、诉讼策略制定等工作,并作为国内多家科技型企业的专利顾问,为客户提供专利策略的制定、研发项目专利风险分析等法律服务。王颖律师还代表了国内多家中小企业与国外公司和大学进行技术许可和研发合作的谈判,涉及基因编辑、药物开发、医疗仪器、无人机等技术领域,并帮助客户进行合同的起草与审核工作。

她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有四个方面:

1 海岸动力地貌方面

中国淤泥海岸很长,是中国海岸的主要特点。王颖对中国淤泥质海岸研究的贡献主要有:

系统阐明河流对淤泥海岸形成的作用及对大陆架沉积的影响。她在伦敦地质杂志上发表的“中国主要河流对大陆架沉积作用”一文,被第12届国际沉积学会主席英国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Harold Reading教授评为:“河流对中国海岸线影响方面的最佳总结”,并被他主编的沉积学名著《沉积环境与沉积相》(Sedimentary Environment & Facies)一书修正第三版列为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在国内最早(1963年、64年)提出中国淤泥质潮滩(地质学上叫潮坪)的分带性,并与英国Wash和加拿大芬地湾潮滩进行对比,深入阐明其形成机制及微地貌和沉积物的异同,把潮滩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国内最早(1964年)阐明渤海湾西岸贝壳堤成因及其与黄河改道的关系,后来并建立了贝壳堤-潮滩体系,系统阐明河流改道及泥沙供给与贝壳堤及淤泥海岸演变的关系,受到国际海岸学界的重视。

由于她在淤泥质海岸研究的领先地位,海洋学界最高学术组织-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SCOR)推选她为“相对海平面与世界淤泥质海岸”研究组(SCOR WG 106)主席,这是由世界上10个主要的淤泥质海岸国家的著名科学家组成的研究组,其成员包括前任SCOR主席英国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系主任McCave教授、SCOR前副主席新西兰Waikato大学地球科学系T Healy教授等。王颖是迄今为止SCOR所有的工作组中唯一的一位来自中国的主席。

王颖在淤泥质海岸的学术成就亦反映在《The Sea》一书的撰稿中。《The Sea》是国际海洋学界反映当前进展、最具权威性的论着系统,其主编是国际著名海洋学家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Allan R Robison教授。1994年,他专门邀请王颖教授担任《The Sea》第10卷第10章Sediment Transport & Terrigenous Fluxes的撰写工作。已于John Wiley & Sons Inc出版。中国海洋学者进入此权威性论着,亦是很难得的。

2 海洋沉积研究方面

在用电子显微镜研究石英砂表面结构方面,提出用组合标志来恢复沉积环境。石英砂的沉积环境,国内外学者已有许多人做过,但大部用单一标志。王颖在这方面的发展是提出用组合标志,如颗粒形态、磨圆度、特征标志、成岩标志等,代替过去的单一标志,获得七种沉积环境下石英砂的基本特征,并用各种标志的叠加顺序,分析石英砂的沉积过程及沉积历史。她应用此种方法建立了加拿大大西洋深海扇和深海平原浊流砂的沉积历史和搬运模式(Sedimentology, 1982),受到加拿大Piper教授的赞许,认为她是当前研究石英砂表面结构的世界两大专家之一(One of the two world experts)。后来她又应用此种方法对比研究中国东海大陆架与加拿大大陆架的沉积环境,亦取得较好成果。

3 应用研究方面

王颖教授30多年来应用海岸动力地貌学原理为我国海港港址选择及解决港区航道泥沙回淤服务,对我国20多个重要海港的建设和扩建,作出重要贡献。例如,她早期对天津新港回淤研究成果(认为泥沙来源于当地浅滩,而非直接来源于黄河口),为今后新港扩建提供了基本科学依据。秦皇岛油码头、煤码头(均为国家重点工程)的选址,建成30年来,证明她的结论基本正确。其中秦皇岛煤码头工程获得国家级金奖,其正确选定码头位置则应归功于王颖等的应用研究工作。

她主要从事海南岛海港建设研究工作。在三亚、洋浦等重要海港的港址选择和扩建研究中,创造性地应用并发展了潮汐汊道理论。例如计算三亚泻湖水面可能围垦的最佳面积,计算预测洋浦港将来回淤数量及泥沙来源。Bruun潮汐汊道理论强调潮流作用,王颖则将波浪作用、海岸环境及沿岸泥沙运动与潮流作用统一进行研究计算,故能得到比较精确的定量预测,成功地解决三亚、洋浦等海港建设问题,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洋浦是海南最大开发区,也是我国完全靠外国投资开发的最大开发区,开发区是主要依靠海港而发展起来的。按王颖等研究提出的方案,现已建成2个2万吨泊位,并开挖了通过拦门沙的深水航道,现已3年,并无回淤,港口通畅,这对洋浦开发区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应用研究成果受到海南岛港务部门的很高评价。其中三亚港的工作成果被交通部定为“动力地貌与港口工作相结合的典范”。

王颖教授在1993-1996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黄海海底辐射沙洲形成演变研究”。辐射沙洲位于苏北海岸外,是全世界最特殊的海底沙脊群,在海岸科学和海洋地质学上均有重大科学意义。在实际应用上,通过大量海上工作,用充分的材料论证了辐射沙洲中主要潮汐通道黄沙洋-烂沙洋是沿古长江古河谷发育的,晚更新世以来位置基本未发生变化的深水道,巨大的纳潮量使之近百年来沉积速率小,适于建深水航道。基于该阶段性研究成果,此水道现被国家计委推荐为中、美合作燃气轮电厂的深水港址,即南通如东县的洋口港,一期投资24亿美元,在此水道建设10万吨级液化天然气深水航道,二期建成20万吨级。这是我国海港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对发展长江流域和江苏省经济均有巨大意义。但在潮流通道建大港,关键是通道的稳定性,这是海洋地质学上一个理论性和应用性的重要的新课题,过去未有人研究。王颖主持的此项研究用GIS、RS、地震剖面探测、沉积、微体古生物等方面大量数据,全面论证潮流通道的稳定性,取得重要成果,在研究报告评审会(国内主要港工专家,江苏省交通部领导参加)上得到一致好评,被认为是一项“开拓性的研究成果”。

4 建立南大海岸与海岛开发国家试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是王颖教授创建的,与国内其他国家实验室不同,其由海洋勘测、实验测试分析及地理信息系统(GIS)三个系列组成,构思新颖,体系完整。另外,该实验室开始是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无偿援助40万美元建立。加拿大援助的获得是由于王颖1979-1982年在加拿大进修研究时期,她在海洋地质学上出色的研究工作和很强的工作能力获得加拿大科学界的赞许和信任。现该实验室已通过验收正式建成,具国内第一流的设备,如210Pb实验室测试数据经国际原子能机构四年比对鉴定,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该机构国际网络成员之一。1997-2006年在海岸环境研究中获数百万加元的科学资助,这将使实验、研究条件更上一个新台阶。利用国际交流与合作及应用研究工作,积极培养、锻炼青年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自力更生与派出引进相结合,形成了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学术梯队,并发展为一支短小精悍的海岸海洋科学研究、教学队伍。

王颖是一位外向型的科学家,曾多次出国讲学,均获得好评。如1989年赴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国际上最著名的海洋研究所)短期讲学(内容为中国海岸研究),十分成功,得到该所所长Edward A Friedman教授的好评。改革开放的中国,很需要像王颖这样一位科学家。

总之,王颖教授在海岸海洋动力地貌领域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并且在应用海岸海洋动力地貌学理论于我国海港建设上,有重大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23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