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网上婚姻情感靠谱吗,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情感机构那么多,都靠谱吗?另外,还有人想问网上哪里有免费的婚姻情感网?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婚姻情感真的有用吗,能解决问题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情感机构那么多,都靠谱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上婚姻情感靠谱吗
1、网上婚姻情感靠谱吗:情感机构那么多,都靠谱吗?
网络上婚姻是真的吗。
2、网上婚姻情感靠谱吗:网上哪里有免费的婚姻情感网?
百合网的情感专家们值得点赞。对爱情对找对象茫然的小伙伴们可以多翻翻他们写的相关的书哦。
3、网上婚姻情感靠谱吗:婚姻情感真的有用吗,能解决问题不?
有用!因为你是当事者,你可能看不见局外人看见的问题,角度不同看见的问题不同,或许你看不见的问题就是问题根本所在,起码一下没啥坏处
4、网上婚姻情感靠谱吗:网上的那些情感挽回的公司可靠吗,是真的嘛
情感出现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尤其现在的复杂。遇见一些小问题,或者我们本身心理抗压能力较强的便能够度过,但也会有自己处理不了的问题。想要借助外力来解决时,选择情感挽回公司或者心理机构,成了当前的选择。但并不是所有的情感挽回公司都是靠谱的,
婚姻情感真的有用吗,能解决问题不?种:满口承诺,能解决你所有问题的机构。
第二种:价格有违市场常规价的,比如极高,极低。
第三种:不要相信玄学,,只有科学和事实才能解决你的实际问题。网上婚姻情感多少钱。
但当你选择这方面机构的时候,一定要足够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查看对方的资质和是最基本的操作,再有就是要相信科学,只要你做到这几点就能够更好保障自己该有的权益。
5、网上婚姻情感靠谱吗:你们觉得情感专家靠谱吗?
情感机构有很多,情感当然是有用的,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经常从事情感这块的导师往往经验都比较丰富,能抓住事情的关键,疏导双方的情绪,使得沟通进入一个理性的层面,情感心理能解决的问题很多,以我们为本为例,能够解决比如恋爱困扰、情感创伤等问题。
6、网上婚姻情感靠谱吗:情感师靠谱么
情感师其实是靠谱的,但师的经验和专业度就是需要你去考察的,毕竟每个职业都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差的,选择一名好的情感师是关键的,在选择情感师要注意正规的机构所聘请的师都是持证上岗,不管是我们熟知的心理师证、还是家庭婚姻师证、或者是其他的心理方面的,都是会有的,同时正规的机构和师也是会定期学习,进行督导的。
当然,除了理论知识之外,也必须要有实操经验,比如说的个案数量,的总时长,以及情感的成功率高低,这都是我们要去衡量的。大部分的情感师也都是按时长收费的,价格依照师的水平也高低不齐,但大部分的情感师都是可以按小时收费来感受下服务的水平的。
如果有情感方向的问题和困惑,可以到豚海心理是专业情感,由婚姻家庭师、心理师、约会专家、心理学家、危机干预心理师组成,提供专业帮助。孙能能情感师靠谱吗。
我是看到到店后可以领取免费心理测评,怀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体验一下,没想到老师和蔼可亲、也非常专业,首先了解了我个人情况,还签了保密协定,这个非常赞,确实效果不错,老师引导我去探寻内心真实的想法去认清自己,然后给予意见和建议
以上就是与情感机构那么多,都靠谱吗?相关内容,是关于情感机构那么多,都靠谱吗?的分享。看完网上婚姻情感靠谱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情感挽回机构收费标准是根据挽救婚姻咨询师来定,大都是按挽回难易来定。
感情比较好挽回需要两千,挽回比较困难需要三千,特别难挽回需要四千。
第一种比较好挽回需要两千,也就是针对一些比较普通或者是比较大众的感情问题,挽回的价钱在两千左右;
第二种挽回比较困难的需要三千,也就是针对一些性格上的改变问题,或者是等其他比较困难的问题挽回需要三千;
第三种特别难挽回则需要四千,对于特别难挽回,也就是非常特殊的案例,或者是非常特殊的感情问题,在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收费则比较贵一些。
总体来说,当感情问题比较大众或者是比较普通时,价钱就会相对较少,当感情问题比较困难或者是挽回几率比较难时,则价钱偏贵一些。
“明码标价的爱情还是真的爱情吗?”购买某情感咨询平台服务后,一位网友这样感慨。
事实上,从分手挽回、小三劝退,再到婚姻复合、婆媳矛盾,这些情感世界里常常令人苦恼的难题,已有不少人嗅到了商机。一时间,各类情感咨询平台遍地开花,500元一次、8000元一个月……名目繁多的课程大多售价不菲。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行业野蛮生长的同时,收了钱之后就不理人,承诺挽回的高价课程最终还是无效,要求退款遭遇百般推诿……情感咨询类投诉居高不下。
有情感咨询平台前员工向南都记者表示,情感挽回类服务皆有“套路”。销售、分析师等角色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串成一条利润极高、监管不明的行业链条。
3000元买课程想挽回男友心,“导师” 收费后不理人
“感情的世界里很难维权。”今年5月,刚和男友分手的李雯情绪低落,便在淘宝上找到一家“妍某旗舰店”进行心理咨询。在对方的建议下,李雯支付了3000元购买为期一个月的心理辅导,对方称可制定方案,帮她挽回男朋友的心。
南都记者在该店主页看到,其提供婚姻挽救、爱情挽回、抑郁焦虑、职业规划、人际关系提升、性心理等多种服务。在情感咨询服务中,卖家介绍,可提供“异性代追”、“异性代聊”、“爱情挽回”、“婚姻修复”、“分离小三”等全套情感解决方案。
南都记者注意到,这类情感咨询类服务的介绍页中,均显示相关导师为“二级心理咨询师”,但在其师资页面中,仅以“枫林老师”“李老师”等名字代称,也并未公示相关证书。
在李雯选择的“爱情挽回”服务类目下,有多达六七位老师的服务课程,均表示“不满意100%退款”,根据店铺介绍,买家购买服务后,需提供初步情感状况,随后“老师”会通过电话、语音等方式与学员进行沟通,再分析评估制定具体方案,直到挽回成功。根据咨询时长和“导师”不同,售价为每小时50元到300元不等,其最热的咨询课程月销量高达573。
情感咨询电商。南都记者以购买“爱情挽回”业务为由咨询该店客服,对方提供了一位自称是“专业情感导师”的微信号,并表示,具体情况要联系老师,再由其分析。南都记者询问是否可以保证挽回,对方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当问及收费,客服则表示,“收费先不谈,标准是看案例难度和服务时长。”
李雯告诉南都记者,添加“导师”微信后,对方向其推荐了售价3000元的挽回服务,服务时间为一个月,但并未提供任何合同或凭据。
李雯提供的聊天截图显示,付款前,李雯向导师询问,“被前男友拉黑了,有没有办法加回来?”对方则称,“删除、拉黑都可以,很多办法技巧让他主动加你,到时候会具体教你。”李雯问及“万一对方有女朋友了,自己还有胜算吗?”导师仍表示有,只是“时间上会延长些。”
“就是利用当时急于复合的心情。”据李雯回忆,对方表示,“时间越快越容易挽回”,当自己略有犹豫时,对方声称,下个月就要涨价,先交定金。聊天记录显示,“导师”曾对李雯宣称,“让你从情感上操控他,让他乖乖爱上你。”
不疑有他,李雯花3000元购买了为期1个月的服务。但付款后,对方的态度却和之前大不相同。
李雯提供给南都记者的聊天截图显示,其多次在上班时间拨打老师电话或留言,不是无法接通,就是迟迟不复。导师表示,只要“听话照做”,挽回失去的感情成功率在95%以上。但当李雯再次与其前男友发生争执时,其向平台导师求助,并未获得帮助。
无奈之下,李雯以不满意和并未收到过服务为由要求退款,但对方表示,只能退20%,因为这是“单方面退款”。
“情感分析师”揭秘劝购话术:“谁出轨都是你的错”
“不管是什么情况,问题通通出在你自己身上。”曾在广州某情感咨询机构工作过的吴先生这样向南都记者概括挽回机构的“话术”。
吴先生今年3月进入位于广州东圃的某情感机构工作,岗位为“情感分析师”。但其实,吴先生并不为客户提供情感咨询,他的工作位于情感咨询链条的初始端——拉客。
“主要工作就是给客户打电话。”吴先生告诉南都记者,公司会向其提供一份客户名单,上面的人大多数都存在出轨、想挽回等情感问题。他每天需要打数百个电话,询问其基本情况,再向其推荐机构的情感老师。
吴先生告诉南都记者,自己在网上看到招聘信息,面试时无需提供任何技能证书,上岗后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听以前的人成功谈到客户的录音。
如何说服客户购买自己的付费服务?吴先生告诉南都记者,这其中有套路。“比如你的对象出轨了,你跟我咨询,其实出轨的人在你对象,肯定是他有问题。但想让客户掏钱,就不能这么说。”吴先生表示,要把责任推到客户这一方的身上去,只有这样,才有机会说服他购买价格高昂的付费课程。
“课程有6000多元的,也有8000多元的,大部分是一到两个月,我们只负责向客户推销,成功谈成会有提成。”吴先生表示,来这里咨询的客人女性居多,大多数在三四十岁,“一方出轨一方想挽回比较常见。”
情路受挫,宣称“百分百挽回”的情感咨询机构真的是万能药吗?南都记者实测发现,以分手挽回为例,当你不能给出明确的分手原因,一些情感机构分析起来令人摸不着头脑,仅能根据字面信息进行简单归因。
南都记者以“情感挽回”为关键词进行QQ群搜索,搜索出上百个群组织,随机加入多个情感挽回群后,很快便有一名自称“无情感”的老师找上门来。
南都记者自称男朋友以异地恋为由提出分手,想要挽回为由向其咨询,在询问年龄、恋爱时间、工作、是否同居、经济情况后,该老师表示,“听你这么描述,感觉没什么问题”,但仍然表示“可以挽回”。对于南都记者强烈要求分析的分手原因,在得知所谓的“男朋友”来自北京之后,该老师断言,是因为“北京人有优越感”,南都记者随即自称上海人,该老师立刻说,“你也有点优越感。”
情感咨询平台内提供的各类服务对应不同价格。进行初步的沟通后,该老师仍未能解答南都记者关于为什么分手的问题。该老师进一步表示,“你的情况和普通的案子不同,需要几天的时间去了解清楚。”该如何了解?该老师表示,下一步的分析就需要付费。
该老师向南都记者推荐每小时500元的服务,称购买后经导师指导就可以找到原因,只有前期经指导找原因,后期挽回才更有效率。“我是分析师,付了钱之后就给你对接咨询师,再去指导你。”在该老师向南都记者提供的一份价目表上,该机构称由国家专业婚姻家庭咨询师提供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服务,通过电话、微信语音、文字等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可执行操作方法。服务费用不菲,资深导师的一对一服务每月6600元,最贵的团队服务即三对一服务则达到每月15800元。
南都记者反复向其确认,购买服务后是否一定会找到原因。该老师表示,找不到钱是不退的,但是“肯定可以找到的”。
网售39元 “ 开光 ” 符咒防小三 ,称有“大师做法”
除了提供“分手挽回”“小三劝退”“婚姻挽救”等“情感咨询”服务外,电商平台上还充斥着各种公然售卖“回心转意符”“勾魂符”等的店铺,有的宣称“按命理写符”,“3日起效,28天复合。”
电商平台出售的各种符。南都记者进入一家开店时间长达7年,粉丝多达3万的店铺“阁”,仅“爱情婚姻符”这一个种类,便提供包括“迷魂催和符”“单相思符”“狐仙迷人符”等17种不同的符。在“防出轨灵符”中,则出售“斩断桃花符”“冲开情敌符”“忘情符”等5种。除此之外,该店还提供“求子安胎符”“招财旺财符”“美容漂亮符”等符咒,售价均为39元。
这类“符咒”从何而来,又有何用处?据店铺介绍,符咒源于道家,以“化解爱情阻碍符”为例,需经过开坛、绘符、诵经、念咒、开光、加持、供奉等多项制作流程,并称符咒由“张大师”亲自手工绘制,“请符之人必须心诚则灵。”但“张大师”究竟何许人也?店铺并未详细介绍,仅称是“道教的”。
南都记者以“防小三”为由咨询该店卖家,在询问感情状况后,卖家建议南都记者,“爱情锁心符、化解爱情阻碍符、真心相爱符、斩断桃花符、转运符、如意符一起使用”。
“请符”后要如何实现“防小三”?卖家告诉南都记者,要请符,首先要提供情侣双方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和时辰等个人信息,“张大师将开坛做法,将内力和灵力共同注入符内。”请符后也有诸多禁忌,卖家表示,灵符用符袋密封,为了“防止灵气外泄”,在有效期内都禁止拆开符袋。收到所请的符后,拆快递的时间也不能随便,要“请大师推算吉时开启”,然后将符袋放在枕头下、抽屉里或随身携带。卖家还强调,感情类的灵符万万不可告知周围人或你爱的对方,不可让别人触摸,也不能看,否则会影响效果。女士生理期期间不能拆开符袋,“碰都不能碰”,否则,也会影响效果。
该卖家告诉南都记者,“请符”之后,起效快则一个星期半个月,慢则两三个月都有可能。如果超过半个月没起效可以联系大师加持,有一年的有效期。“睡前多许愿祈祷一下。”卖家建议。
电商平台店铺出售“回心转意”等符咒,售价高达458元。南都记者注意到,在电商平台上以“分手挽回”为关键词搜索,首屏全都是售卖上述“回心转意”等符咒的店铺,销量最靠前的一款产品“强效回心转意符”售价高达458元,月销量都有1898。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网上购买的“符咒”宣称可以让身体健康、令男友复合等,此类骗术曾多次被警方打击。
2017年9月,湛江警方抓获以黄某为首的100多名犯罪嫌疑人,黄某通过成立文化传播公司,在网上售卖祭祀、法事活动等,从事迷信诈骗活动。受害者小李表示,为了与因父母反对而分手的男友复合,在客服人员推荐下做了几轮法事,陆陆续续花了7万多。警方查明,该团伙被骗受害者超过6000人,涉案金额接近1亿元。
“拆散专家”骗走失恋者15500元
分手挽回、劈腿复合、专业拆散……情感类咨询机构迅猛发展,也有不少人打着这类旗号行骗,有的受害者甚至“人财两空”。
2019年4月30日,深圳市公安局龙华分局上塘派出所接到刘某报警称:其与女朋友分手后因放不下这段感情,情感迷茫的他在贴吧上找到一个自称“拆散专家”的人,称能帮他破坏前女友和她现任男友的感情,并帮他和前女友复合。随后该“专家”以各种理由骗取15500多元后,将他拉黑并失联。
刘某称,今年1月,与女朋友分手的他在网上到处发布消息寻找办法,最终在百度贴吧上找到了一个自称是“拆散专家”的人。联系“专家”后,“专家”让他先付了1500元定金,并让刘某加了另一个同事的微信“王某”,称具体操作事宜是由他来实施的。
确定好实施计划后,王某一开始会定期向刘某汇报所谓的“进展情况”,并多次以诸如接近目标、给目标买礼物等理由向刘某索要钱财,刘某前后给对方转账共14800元。刘某向王某询问事情进度和效果,并要求提供证据的时候,王某却杳无音信,“专家”的微信也将刘某拉黑。
警方侦查发现,自称“拆散专家”的嫌疑人为徐某,常住地上海,与刘某沟通的“专家”和“王某”两个微信都属于徐某一人。
5月13日,深圳警方在上海静安区将所谓的“拆散专家”徐某抓获。徐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也供认不讳,并承认以“专业拆散”的名义在贴吧发布信息,遇到有人“上钩”便开始行骗。
签订合同后前女友已另嫁他人
除了以“拆散”“挽回”等名义散兵游勇地行骗,南都记者梳理过往判例发现,与情感咨询机构产生纠纷并对簿公堂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2017年10月20日公布的一份民事判决书显示,原告桂某因服务合同纠纷,诉被告重庆双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要求解除与其签订的《婚姻家庭咨询服务合同》并归还已支付的服务费5000元。
判决书显示,2017年2月18日,桂某与双生公司签订《婚姻家庭咨询服务合同》,约定双生公司为桂某提供情感挽回定制式情感服务,双生公司咨询收费标准为1000元/小时。根据桂某选择的咨询服务内容和要求,双方约定咨询服务费为60000元,咨询服务期为2年。合同约定,情感挽回服务达成服务的标准为帮助分手恋人挽回其男女朋友或同性恋人,重新建立恋爱关系。
法院认定,桂某在审理中陈述,双生公司仅提供了一次服务,合同签订后,桂某没有与情感挽回对象重新建立恋爱关系,且桂某的前女友已另嫁他人。被告双生公司则辩称,双方未约定挽回对象结婚后挽回服务就失败。
法院认为,本案中,桂某委托双生公司为其提供情感挽回定制式情感服务,并约定服务标准为帮助桂某挽回其前女朋友。法院表示,该合同为委托合同,且具有一定的道德及个人隐私属性,根据合同法规定,委托人或受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因此,就《婚姻家庭咨询服务合同》,桂某享有单方解除权。
法院还表示,桂某称其现也无意与挽回对象挽回感情。而个人情感属公民人身及精神自由,自不能强制桂某继续挽回。桂某还陈述情感挽回对象已另嫁他人,故如果继续履行合同,亦违反公序良俗。
最终,法院判决,桂某与双生公司的《婚姻家庭咨询服务合同》解除,被告退还原告服务费3000元。
采写:南都记者 詹晨枫
在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报名考证。
情感咨询师,自己首先应当受过相应的高等教育,学习一些与婚姻家庭相关的基础理论,掌握一定的与婚姻家庭有关的知识,有正确的婚姻家庭理念。情感咨询师必须学习的基础学科,包括婚姻家庭发展简史、社会学、婚姻家庭心理学、婚姻家庭伦理、性科学、婚姻家庭继承法、家庭教育学、母亲教育学、社会工作和咨询技巧等10门课程。
报考条件是:1、具有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2、具有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3、具有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参加正规培训达到规定学时,并通过结业考试。情感咨询师的工作内容有:1、对未婚与已婚者进行情感咨询;2、对未婚男女进行婚前咨询与辅导;3、提供夫妻关系调适的咨询与辅导;4、提供家庭人际关系调适的咨询与辅导;5、帮助当事人排解各种婚姻、家庭危机;6、提供家庭健康、安全方面的咨询与辅导。
摘要: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唐玉抱着“被治愈”的期待推开咨询室的门。她不曾预料,与“被治愈”交织发生的,还有与咨询师不断发展的亲昵与暧昧关系。这不是寻常的爱恨情事,在心理咨询中,“爱情”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唐玉起初只是有轻度抑郁情绪,渐渐有了自杀的念头。她保留了信件和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向多家机构投诉,咨询师最终被平台下架。
在心理咨询领域,这是为数不多能够获得证据支持的投诉。目前这个行业基本处于没有明确主管单位的野生状态,准入门槛低、过度市场化、缺少强制监管机制等问题,让大部分来访者在遇到咨询师违规操作时选择沉默,维权者则面临比寻求咨询帮助之前更为艰难的精神困境。
文丨魏荣欢
“ 很特别的来访者”
第二次做心理咨询时,女孩唐玉说得有些口渴,她拿起杯子,才发现边缘留着一枚口红印——这是咨询师喝过的杯子,但对方没有阻止,或给她一杯新的。这种亲昵,唐玉不知道女咨询师常凤茹是有心还是无意,因为对方明明知道,自己喜欢女生。
接下来的见面里,唐玉常常听到“你是一个很特别的来访者”之类的话,常凤茹甚至提议把见面增加到一周三次。咨询之外,唐玉偶尔会收到对方发来的心理学文章,伴随一两句问候和“亲亲”表情。那时,她还不清楚咨询师私下联系来访者,是违反工作伦理守则的。
在那间称不上环境优美的咨询室内,唐玉一点一点袒露着自己。大学毕业两年,她仍然不知道未来想要做什么,陷入焦虑,待在家里不愿见人。在一次崩溃大哭时,唐玉得到了一个拥抱,这个拥抱使她的情绪平复下来,也让她对个子不高、长相普通,甚至一开始没留下什么印象的咨询师加深了依恋,把常凤茹看作生命中最亲密的人。后来,常凤茹在咨询室里直接问她:“你为什么不承认你喜欢我?” 唐玉的脸红了。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唐玉抱着“被治愈”的期待推开咨询室的门。她不曾预料,与“被治愈”交织发生的,还有不断发展的亲昵与暧昧关系。
这不是寻常的爱恨情事,在心理咨询中,“爱情”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2014年,资深心理咨询师王星波与来访者发生亲密关系,多年后女孩在网上发帖,形容那段日子“像是堕入地狱”,可起初,她以为那是真爱。
后来女孩实名投诉,王星波被“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中国心理学会成立的会员监管系统,简称“注册系统”)永久除名。这是国内第一起,也是迄今唯一一起被“注册系统”公示的违反伦理案。按照《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咨询师不可以跟来访者恋爱,除非是结束咨询关系后三年以上。
唐玉经过一年多的心理咨询,和咨询师常凤茹互相表白,相爱。但她的精神障碍更重了,常凤茹一时约定三年后见,一时又忍不住约见面,反复刺激下,唐玉有了自杀的念头。
她开始同时服用好几种精神药物。有一种情绪缓释剂,吃了不能静坐,每天不得不在楼下跑圈,几天下来腰腿酸痛。换另一种药代替,终于不用跑圈了,又出现极度饥饿——刚吃完一顿大盘鸡,又去点200元的海底捞,肠胃不适只有药效减退后才会感觉到。
唐玉每天要吃的十粒药。
2019年春天,唐玉向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注册系统”以及常凤茹入驻的心理咨询平台发起投诉,她保留了信件和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常凤茹接受过CAPA的培训,该机构最终给出处罚——取消其会员资格,且五年内不接受申请。常凤茹入驻的心理咨询平台也将其下架,还发了内部通报。
这件事在心理咨询圈子炸了,因为这是为数不多能够获得证据支持的投诉。2017年政府部门取消心理咨询资格认证后,这个行业基本处于没有明确主管单位的野生状态,大多数类似的投诉都止于证据不足。
据产业研究报告数据,目前我国约有8000万需要服药治疗的心理疾病患者,可能需要咨询与帮助的心理障碍人群已经过亿。但是,这个行业正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失去它最重要的资源 —— 来访者的信任。
除了移情产生的亲密关系,隐私泄露也在加速破坏这种信任。来访者可能想不到,自己的故事会走得多远。
去年3月,某知名心理咨询平台发起过一场线上直播教学,10余名业界大咖参与督导(督导通常为资深咨询师,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帮助咨询师,也起到监督作用),99元就可围观100场督导示范教学。“注册系统”当时发出了伦理提醒——网络平台参加者人数“上限一般以40人为宜”,但这对新手咨询师是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活动没有因此停止。
五个月后,教学视频被违规的咨询师发到了外网,几天内就有2万多人观看。虽然每个案例在上报时,都有来访者的知情同意书,但来访者是否知道使用场景?咨询师彭烛璇在知乎上发贴,认为来访者需要知道,在两个人、十几人的范围内被讨论,和在几万人的范围内被讨论,是截然不同的状态,“后者几乎可以等同于:我要把你的故事写一本书发表,你同意吗?”
面对来访者隐私泄露的质疑,相关文章下也有不少这样的留言,“哪个咨询师的成长不是靠不断伤害来访者长大的?你要是学医学临床,也得知道,大体老师是多重要。”
“万人督导”并没有就此止步,今年3月,2021年度的100场督导课即将开始,大咖从11位增加到15位。根据官方宣传,今年新增了保密协议签署,视频也会加密存储。质疑声还在:这样就能防止信息外泄吗?
还有的来访者至今都不知道自己的隐私被泄露了。在唐玉和常凤茹关系亲近的那段时间,两人会很自然地聊起其他来访者。因为同在一个地方咨询,互相打过照面,又有着相同的小众爱好,唐玉想要打听到对方的名字很容易。
而且,当她得知常凤茹的督导也知晓她们这段特殊关系,自己在督导那里被称为常凤茹的“情人”,唐玉忽然觉得自己像是赤身裸体地被一群人围观。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被控制的、难以自证的
很多来访者跟唐玉一样,在走进咨询室前,对心理咨询伦理规范几乎一无所知,敲开那扇门,只是一心想被拯救。
与家人之间难以处理的关系,待业的迷茫,唐玉的这些感受和行为背后,埋着最隐秘的秘密和最羞耻的念头。分享给咨询师,在专业的分析和引导下到成长经历中寻找线索,这是个艰难的过程,有点像是解剖自己。
这时来访者往往会出现“移情”,预示着咨询师对来访者而言正作为一个依恋对象。在精神分析疗法中,“移情”通常是来访者的内心映射,心理咨询师史秀雄解释,咨询师要做的是帮来访者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分析原因,探寻和修复过去的伤痛,从而治愈来访者。
但在咨访关系这类权力机制特殊的关系中,边界混乱和滥用权力,都会造成对来访者的伤害。北师大心理学院教授侯志瑾曾发表论文阐述:“如果发展了亲密关系,通常是咨询师没有很好把握专业的边界。咨询师也是普通的人,也会有种种需要,于是在咨询关系里进行满足,某种程度上可谓近水楼台了,但这是滥用了咨询关系。”
当唐玉查到《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里关于咨询室里不可以恋爱的规定时,她开始感到不安,多次问常凤茹:“你这样操作是正确的吗?” “你觉得我们现在究竟是什么关系?” 有几次唐玉生气说不要咨询了,常凤茹都会笃定地看着她,“我知道你一定会来,因为你受不了不见我。”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她还写了一篇文章发给唐玉,第一句话就是——“如果第一眼就爱上你的来访(者),那对咨询师来说是什么?” 文章标题是「对来访情欲反移情的几点探讨」,常凤茹记录了自己的感情变化过程,认为“这是一份相爱的关系在治愈来访(者)”。而在唐玉看来,这是对“我爱你”的深层表白。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移情”是来访者的责任,甚至连来访者自己也这么认为。留美博士生王顾芹曾深陷于此,对自己的咨询师终日牵念。而咨询师对她的评价是——“你是偷懒的、狡猾的、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想不劳而获的”。
这让王顾芹对自己十分失望,咨询过程中积极地检讨和反省,“每次都像一个勤奋刻苦的学生,汇报自我觉察的心得,渴望着肯定、好评甚至安抚。” 有几次她的讨好让咨询师很欣慰,对方回应说,“你其实还是会顺从的”。
这位咨询师在自己的公号里自称“上师”,且“接受来访者的供养”。他还公开发表过与来访者产生了亲密关系的文章,但评论区的留言不是声讨而是赞赏,赞赏他的坦荡。陷入这种不对等关系的来访者往往难自知,更难的是自证:如何证明自己具备正常的判断力?
“因为一开始大家就把你当精神病人看。” 王顾芹说。尤其当她把事情公开到网上,帖子优先吸引的就是来“练手”的咨询师,给她贴上各种诊断标签:偏执分裂、全能感、表演型人格……
作为深陷心理疾病的患者,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意味着要遭受各种评判。2019年4月,唐玉把自己的故事发到社交平台,不少人质疑截图的真伪,说整件事情是假的,也有各种诊断标签贴上来。唐玉硬憋着不回应,“如果绷不住跟他们对骂,这些内容立刻就会被拎出来,然后说你看这个人果然有病。” 那个月,她一直在书房打地铺,“只有书房能给我安全感”。
为了了解和证明是否受到“剥削”,来访者们往往阅读大量心理学书籍。图为三位来访者的书架。
在求助于心理咨询的人群中,唐玉属于社会功能受损轻的,仍可保持清晰的条理与人交流。有很多来访者讲起话来思绪纷乱,更难说清自己的经历是真实的,把经历分享到网上,很容易遭遇“社会性死亡”。这也是大部分来访者在遇到咨询师的违规操作时,选择沉默的原因之一。
美国历史上,这样的误解也曾持续多年。弗洛伊德曾在《移情之爱的观察》中讲到,以前美国法院都会选择相信咨询师的申诉,认为不当性关系的指控起因于精神不稳定妇女的性幻想。1975年Barbara Noel指控她的治疗师性剥削,警察的最初反应也是“你肯定是在做梦”。
在很多受害者和学者的坚持下,心理健康领域才开始赞同禁止从业人员与来访者发生性接触,直到1981年,美国心理学会制定了第一部伦理规范,才明令禁止。被判定违反规范的从业人员或组织,可能会被暂停执业或吊销执照。
不过,来访者的控诉都是客观成立的吗?心理咨询师王雪岩说,在咨询中,来访者成长过程中的愤怒会投射在咨询师身上,很多愤怒是来自对“被完美养育”的期待,“而完美是根本不存在的,父母不是完美的养育者,咨询师也不是完美的帮助者,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 来访者感到委屈、愤怒,跟咨询师吵架,甚至说不来了,都是一个修复的过程,“当他能够直接表达这些而不隐藏起来,实际上也是他的信任能力、自我保护功能等在逐渐成熟的过程。”
王雪岩介绍,临床中并不鲜见的情况是:一个来访者恨了咨询师多年,感觉咨询师在伤害自己,多年后,他才能够理解,是自己对世界的恐惧让自己处处提防被伤害,才把咨询师的帮助判断为伤害,这一切的发生,是因为之前他没有积累起“被善待”的经验。
但真正的伤害一旦发生,想再修复、重建信任十分困难。和这些来访者一样,在学习早期,王雪岩也曾作为来访者经历过来自不成熟咨询师的伤害:“面对一个信任的人,内心无从判断是这个人在伤害我,还是我自己内部的创伤引发了伤害的再现。这样的混乱直接导致了对自己对他人无法信任。重建信任的过程,就像把没接好的但已经长在一起的骨头再掰开了重新接,痛苦而漫长。”
投诉无门
已经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一些专家和从业人员,正在寻求改善措施,希望能够守护住与来访者之间的信任。北大心理学教授钱铭怡曾在期刊上讲述,《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总则第一条,就要求咨询师要使来访者从其专业服务中获益,“此类性关系(咨访之间亲密关系)从最根本上影响了来访者,使其不但不能从咨询服务中获益,而且受到伤害。”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但是,这部《伦理守则》仅对“注册系统”内几千名人员具备约束力,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唐玉发起投诉时,常凤茹正在申请成为“注册系统”的会员,她的投诉才获得受理。
但调查尚未开始,唐玉已经受不住了,因为此前她已经接受了三轮调查——由于缺少统一的投诉渠道,常凤茹从业的两个平台和CAPA都要投诉一遍,接受调查时,同一个细节要回忆三遍,每次都是一身伤。最后投诉成功,但其中一个平台在结果通报的开头,直接点明了唐玉的微博与知乎ID,“一瞬间不知道通报的是我还是咨询师”,唐玉说。
心理咨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引入我国,很多咨询师没有相关受训背景,除了一级心理咨询师,报考并没有专业的限制。“国外咨询师在整个受训期间,只要与个案接触,就会有督导。即使在最后一年的实习期内,如果表现不符合标准,仍然得不到许可。而在我国完全看考试成绩。”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侯志瑾的论述显示。
而且,开设伦理课程的高校和培训机构也很少。心理学考研讲师孟莎莎说,“伦理道德”只是心理咨询书里的一个章节,目前还没有一本专门的书,更没有专门的课,“想考心理学专业硕士的人,因为考纲里面没有这部分,即使你教也不听。”
去年孟莎莎花了5400元报培训班,通过了考试,在心理讲师头衔外又增加了一个身份——婚姻家庭咨询师。“其实我一节课没看,一道题没练,就是通过网上搜题复制粘贴就拿到了证书,你说我会不会做婚姻家庭咨询?” 孟莎莎心里清楚,如果自己真的去做咨询,来访者是分辨不清的。
遇到滥用咨询关系的咨询师,多半会像王顾芹这样投诉无门。即便是“注册系统”中拥有会员资格的专业咨询师,最重的处罚也只是永久除名,无权吊销执业证书;对“非注册系统”的人员而言,是否遵守《伦理守则》目前只能看个人自觉。
在加拿大,自1960年起就有明确的官方渠道接收和审查投诉。居住在加拿大的华人心理学从业者许梦然介绍,此外还有一个纪律委员会做进一步庭审和惩罚,一旦被认定违规,轻则吊销执照,重则可能坐牢。被处罚的详细信息会显示在咨询师名字旁,一直跟随其从业生涯。
我国直到两三年前才出现第一起心理咨询隐私纠纷诉讼案,在此之前司法领域一直是空白,能保护来访者的只有《精神卫生法》中的两三条。2018年,北京一所高校学生赵明月在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有一次情绪崩溃,提出增加一次会面的请求,结束时咨询师说:“你知道你这样给我们带来多大的麻烦吗?”
“我们?” 赵明月愣住了,追问之下她才知道,自己的案例每周都会在内部督导会公开分享,就连没有专业背景的前台也参与其中。去咨询的学生没几个,而她已经持续了两年,大家很容易知道是谁,“自己的秘密可能连前台都知道了!”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赵明月一气之下把校咨询中心告上法庭,但那些让她愤怒的对话内容由于没有录音无法成为证据。2020年12月15日,她收到法院的终审判决,驳回起诉请求,认为咨询师属职务行为,没有侵犯隐私。赵明月的遭遇不是孤例,但诉诸法律的这是第一例,以败诉告终。
“这个是很无奈的一个事实。” 心理咨询师史秀雄说,遇到争议,法院也没办法找到一个权威机构来帮助做判定。他曾声援过不少网上公开维权的来访者,但渐渐没了心气,“它是整个监管层面的缺失和漏洞,靠声援一两个案件也没太大意义。”
公开在网上发布自己经历的来访者越来越多,作为咨询师,王雪岩并不赞同那些简单抨击咨询师的行为,“愤怒很容易唤起共鸣,读者很容易从他人的愤怒里感受自己是个受害者,但被伤害的感受并不等于被伤害的事实。”
在她看来,网络“维权”也可能是情绪宣泄,会积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愤怒。“咨询师不是神仙,当他愤怒的时候,担心被网络‘追杀’的时候,还有多少心理空间去帮助来访者?而那些被大量‘咨询师是坏蛋’的信息淹没的准来访者,怎么还有勇气去寻找专业的帮助?”
自从公开了自己的经历,唐玉收到很多来访者的私信。她发觉这不是个案,于是找了八名来访者,又写了文章《八位受到二次伤害来访者情绪纪实》,希望呼吁立法与监管的到来。只是这次没有突破圈子,他们的声音没有传出去。
她时不时还会被药物的副作用折磨,但开始试着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给黑白色调的家里买一幅彩色的画。偶尔,她梦到常凤茹,会在醒来时默默点上一根烟。被平台下架后,常凤茹开了自己的工作室,依然在做咨询。唐玉已经不关心了,“处罚信息没有公开,新的来访者又怎么会知道那么多呢?”
(文中唐玉、常凤茹、赵明月、王顾芹、孟莎莎为化名)
有的人认为情感咨询师不就是陪聊的吗?那不是人人都可以吗?朋友也可以做自己的咨询师吗?有一些人打着情感咨询机构旗号,干着骗人的勾当。这些骗子抓着别人急于解决婚姻问题的迫切心理,太容易相信别人,很多人一时之间没有考虑这么多而上当受骗。这个行业有靠谱的也有不靠谱的,但是相对来说其实真正靠谱的是比较少的,选择时候需要谨慎,不要轻易的被一些高大上的朋友圈或者其他的内容欺骗。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于情感挽回机构靠不靠谱,专业的解释已经在之前的回答中提到过,涉及历史、现代人的心理和行业信息,在此就不再赘述了,不过对大家了解这个行业和树立对这个行业的信心还是很有帮助的。很多咨询者都是通过朋友或网友介绍而来,工作室最注重的就是口碑,不需要夸张但无效的宣传,更多的是通过工作室的成功率和推广度吸引到咨询者,虽然前期比较麻烦,但做到今天有如此成绩,可以说是十分靠谱了!
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说一句,自我感觉没什么用!不过话又说回来,还是得分人。当年我遇到了感情危机,什么都没用,油盐不进,花了差不多八年的时间才彻底走出来!太痛苦,也太煎熬,所以,一切都是得靠自己,外部因素只是个辅助作用,祝你好运!
我就是做 情感 咨询的老师,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应该合适。
情感 咨询这块,目前在国内确切的说法,应该叫作:婚姻家庭咨询师。这个行业属于心理咨询下游范畴的一个门类。
虽然 情感 咨询属于心理咨询的一个类别,但是 情感 咨询的实操性更强,更加复杂,而且因人而异。
我们可以说心理问题是一个人的事情,但是 情感 问题,却是两个人或者是更多人的事情。如果说需要解决 情感 问题,那么解决的就将是一群人的问题。
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离不开 情感 的交流,恋爱,夫妻生活,婆媳关系,朋友相处等等,都蕴藏在 情感 的世界当中。
中国古人常说相处之道,而我们很多人,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却找不到这个道。
如果出现了 情感 问题,自己主观上去想去解决,又不知道如何去做,那么找 情感 咨询师,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方法。
当然,目前这个行业,已经搞得有些鱼龙混杂了。不一定说大机构的咨询师,就一定是好的。也不一定说,一些个人工作室的咨询师就是差的。这主要看他们的个人能力,以及他们是否在你的 情感 问题上用心去做。
我个人的建议是,在出现问题需要找咨询师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盲目的去找,有病乱投医。
可以在网上,搜一搜,看一看咨询师的一些资料,以及他们所著的文章、视频,看当中所说的观点,是不是千篇一律、拿来主义的那种,以此来初步判定咨询师的能力。
其二,对自己的问题,要有一个相对全面的总结。这样方便你在见咨询师的时候,能把问题说清楚,让咨询师快速的找到你问题的症结。
其三,咨询师最终也只是帮你找到问题的根结所在,以及提供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还是要靠自己去努力。并不是说找到了好的咨询师,就万事大吉了。
情感 的问题,不是器质性的病变,所以没有一种药可以治疗。是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去解决达到最好的目标。
当然,解决 情感 问题,也不是说一定就是不忘初心的。
比如有人想挽回自己出轨的丈夫,但是在提升自我,挽回家庭的过程当中,自己的素养全面提高了,眼界更加开阔,生活圈更加美好了。已经不再需要那个出轨的丈夫了,去迎接全新的生活,这种情况也是大有人在的。
最后祝所有人家庭幸福, 情感 美满。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选需要明确几个问题:一是 情感 心理咨询中关于" 情感 "一词的界定;二是当事人求助于 情感 心理咨询的动机;三是对解决问题持何种期待;四是咨询师的选择,这四大问题将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接下来我们逐一加以说明:关于 情感 心理咨询中" 情感 "一词的界定。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将" 情感 "一词狭隘地理解为爱情,其实它有更广泛的内涵,即亲情、友情、爱情都是 情感 的范畴,但在 情感 心理咨询中我们对 情感 的界定是局限在爱情中的,这其中主要有恋爱、结婚、离婚、再婚、婚外恋这几种形式,概括的讲就是为具有具有恋爱关系的当事人双方解决 情感 问题提供专业服务的一种咨询形式,当然这其中以女性居多。
在恋人之间建立或维系亲密关系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可能有些恋人而言可能是很大的麻烦,甚至还会对其正常的 社会 生活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有助于心理咨询师是一种比较明智的选择,但其中又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当事人求助的动机问题。在咨询案例中我们发现,直到走进咨询室的那一刻,有些当事人很不明白自己的求助动机是什么,有的只是与恋人闹矛盾了,心中有很多不快,想找个人倾诉一番;有的只是认为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需要讨一个说法或寻求一种安慰或补偿;还有的只是听说求助于 情感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解决问题,抱着试试的心态寻求帮助 以上都是在求助于 情感 心理咨询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是一种求助动机不明确的表现,这里我们想说的是心理咨询不等同于朋友之间的简单聊天,是有一定的咨询设置的,是需要明确一定的咨询目标的,也就是做决定求助于 情感 心理咨询时,当事人最好是有明确的求助动机,或者说为何求助于心理咨询,这样的 情感 心理咨询才能达到预期的咨询效果。
关于当事人对求助于 情感 心理咨询持何种期待也将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上文我们提到心理咨询不等于简单的聊天,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和咨询目标的,咨询过程就是一个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方案的一个过程,因此,明确当事人对 情感 心理咨询持何种期待也是咨询前需要正视的问题,因为在咨询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当事人在咨询初期对解决问题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非理性的期待,总是期待咨询师能帮助自己彻底改变对方而自己不愿做任何改变或努力,这都是当事人一种非理性的想法,也是通过 情感 心理咨询达不到的一种期待,所以,明确当事人对 情感 心理咨询持何种期待很有必要,至少可以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予以调整,重新确立合理的期待。
最后一个对 情感 心理咨询效果产生影响的就是咨询师的选择了,一般来讲那些 社会 阅历比较丰富、对心理现象有比较深刻的洞察力、受过专业训练且富有咨询经验的咨询师会更有助于当事人问题的解决,所以在选择咨询时时不能仅仅依靠那些表面的头衔、名气、证书之类的东西去衡量咨询师的专业水平,更多的还是需要有一个甄别的过程,可能的话可以找身边有 情感 心理咨询求助经历的熟人和朋友推荐,也可以优先选择那些资质过硬、有过多年行业经验的正规心理咨询机构的咨询师进行咨询。
如果您能正视上述四个问题,那么求助于 情感 心理咨询是绝对解决您的 情感 心理问题有效方式,如果您还没有明确的方向,请用自我调节法。
现在的你,可能在之前试过很多的方式排解 情感 的困惑,在过去几年,我见过太多 情感 出现问题的朋友,用自己的处理方式,在带有情绪下往往结果都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
我认为,找 情感 咨询机构解决 情感 问题是一个不错也 健康 的方式,毕竟闺蜜、父母、长辈等身边的人,给出的建议大多参杂个人阅历及私人情绪,当然这也和你自己愿不愿意改变自己,用正能量的方式解决 情感 问题
情感 婚姻咨询的服务,在国外其实很盛行,但传统观念普遍都是“家丑不可外扬,导致许多人遇到问题,都不会也不敢寻找相关帮助;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当局者迷的概念,身在问题中的人,要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解决本来就很困难,只有透过旁人的协助,才能知道问题的所在,当然这必须要专业才能有效,用专业的角度提供您解决方案。
每一个人在 情感 、甚至婚姻上都会有触礁的时候,以专业的咨询经验发现,有很多情侣夫妻包括各种人际关系,都是因为小事互有疙瘩,但因为后续没有良好的沟通,导致埋下隐性分手、离婚的因子,但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让客观的人突破盲点,将话说开,然后找回以往认识的包容跟激情,就能顺利解决 情感 上的任何问题。
简单来说,客观去找心里的盲点好像谁都可以,但若是其中一方的家人有偏袒嫌疑,若是共同的友人又担心「家丑外扬」,又有顾虑,因此要顺利解决婚姻问题的确不简单,但现在有专业的咨询机构,透过专业协助找出夫妻争吵的根源,并让专业老师从旁协助沟通,,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如何沟通,这样双方日后在遇到纠纷时,就能自行解决问题。
但选择 情感 咨询机构前要先参考一下:
1、 这个机构是否有完善的机构体系能为你提供实施战略计画。
2、 和咨询机构协商并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你在感情、婚姻方面的权益保障方法,解决现实关系中所发生的问题。
3、 咨询机构的资质不一,有靠谱也有不靠谱的,谨慎选择,避免陷入财务损失的危机,希望在人生最低潮的时期不要再被骗
4、 在 情感 上,双方除了要学习如何沟通外,也要学习如何吵架,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想了解如何沟通,或者是怎么吵架,都可以透过 情感 咨询让专业来协助。
“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 情感 咨询提供的方案固然是为你守护爱情婚姻,但自己不要再独自夜里啜泣,找准 情感 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生活仍要继续,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培养用 健康 的人生观处理人生中的每一道难题。
我本职是做广告的,因为加班太累,很早就开始考虑转行的事,体验了很多工作坊,也考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目前该考试已取消),后来找到一个很好的老师学习了五六年,也接过一些咨询案例。
给大家分享几个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同类型的心理咨询师吧:
1 科班毕业的资深咨询师
我老师本科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转了心理学,从业了二十多年,原本是职业生涯行业的大拿,专门给高校老师做培训的,教他们如何给大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干货非常多,跑神就错过很多知识点的那种),后面就自己创业做工作室了,职业生涯+心理咨询都做。单小时咨询费1500+,现在就是做工作室、带学生、做点免费的答疑直播
咨询室
2斜杠青年
我的同学大多数都是斜杠青年,一部分是老师,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园长也有,还有做保险的、互联网的、技术的等等,这些人来上课目的都不是执业,而是学到一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比如如何处理分离焦虑、厌学、网瘾、青春期叛逆什么的,如何应对职场老油条和老板,如何管理团队,怎么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这些。老师会教一些实用的方法,他们第二天上班可能就去实践了,然后再跟大家交流实践结果
3 中途转行的咨询师
另外一部分是我这种想转行的,来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心理咨询师的潜质,学习一下专业知识,顺便处理一下自己的问题,比如原生家庭问题、亲密关系问题、潜意识探索等等。因为我在备考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所以普心、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知识都学过,上课更多学的是实际咨询技法
4 相关行业的咨询师
还有一些是本职就在做相关行业的,比如青少年心理、职业规划、高考志愿填报、箱庭等、来这边就是进修了。因为老师每年也会出去进修,学最新的工作坊,比如舞动治疗,学完再来教我们
5 身心灵相关
特殊一点的是咨询师是原本是做身心灵的/塔luo的/星盘的/cui 眠的,比如可以拿着照片跟猫猫狗狗沟通、做阿卡西记录、研究五行八卦什么的
6 团体咨询等
还有一类是专门做团体咨询的,比如把一帮有钱有闲“有病”的人拉到北京郊区某个别墅,带他们做冥想等等,或者是深耕某类咨询流派的,比如家排等
我学的是整合,也就是主流的咨询流派和对应技法都会学,好处是针对来访者的不同问题和咨询偏好,能够用更适合TA的咨询方法,快速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部分学习框架
我记得第一次正式的咨询个案,来访是个刚入职场的大学生,面对巨大的业绩压力,在连续加班一个星期之后,她在公司突然就崩溃了,哭到不能自已,甚至一度哭晕过去,把同事和领导都吓到了。她在咨询室特别颓丧,一方面觉得“丢人“,为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感到担忧,另一方面又不能轻易的辞掉这份高薪的工作。
她说原本以为心理咨询没什么用,咨询师只是在做倾听,偶尔问一两句话,但真正体验过之后才知道,咨询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会让她觉得有被“点到“,能从层层迷雾中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虽然没有获得直接的建议,但走出咨询室的那一瞬间,她已经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终身学习
第一次咨询能得到这样的反馈让我特别开心,感觉找到了作为咨询师“助人自助“的价值所在,也坚定了继续学习的心,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