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感知外部世界是通过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并且感知效率是递减的。人类通过视觉可以像光速一样快的感知大千世界,感受世界的壮观、美好与血腥。也可以通过听觉提前感知外部世界是白天还是晚上,是危险还是安全。
人是动物,所以其他动物也不除外,也会有五感。就像我们家养的旺财一样,当主人回到家时,它就高兴的摇着尾巴贴着主人的腿跟着走,因为它的记忆里这个人对它很好。到了晚上,主人正踏步往家走,旺财嘴流口水的在门口迎接主人,为什么?因为它听到了主人的脚步声,它的记忆里这个脚步声会给它带来好运,给他带来食物。虽然是很简单的脚步声调也能调起旺财的兴奋情绪。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非洲的哥,20年来每次拉到中国乘客就会哼几句歌曲的旋律,目的就是为了让人帮忙找出这首歌的名字。直到遇到一对台湾情侣才最终知道了这首歌的名字《恋曲1990》“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旋律再次响起,小伙哭了……,原来在1993年,这位非洲小伙与母亲得到了一盘磁带,母亲酷爱里面的这首中文歌,后来母亲去世,小哥想找到这首歌,就为思念母亲。所以,小哥每次听到这首歌就会流泪,歌曲调动了他的悲伤与幸福情绪。
人是有记忆的动物。当视觉看到过的事物都会存储在大脑中,当下一次再看到时就会从大脑中调起回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什么人、做过什么事,是危险的、高兴的、美丽的、丑陋的……。听觉的回路也是这样储存记忆的。而记忆又是带有一系列的情绪变化,所以某些画面、声音等会连同当时的情绪记忆在我们脑海中。当我们再次看到类似画面、听到类似声音时我们就会直接调起记忆中的情绪,或哭或笑或愉悦或悲伤。就像我们看到美女就会高兴,看到蛇会害怕,看到狗会恐惧,看到许久不见的人就会很高兴……当我们听到下雷声雨声就会产生悲伤情绪,联想到历史上某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的事情;听到一首流行歌曲,就想到历史上自己很开心或很忧郁的走过街边的一个发廊当时也播放过这首歌;在电脑上听到“咚咚咚”敲门声就很高兴的打开qq一样,看看你期待的人是否出现。
比如,当我每次听赵海洋的《夜空的寂静》这首音乐时,我都会有个悲伤的情绪,耳边就响起《砚床》这个老**的解读声。为什么?因为当我看《砚床》这个**的解读时非常投入,**的情节带动了我的情绪,这些情绪又与同步进行的《夜空的寂静》音符合并了,所以我每次听到这首音乐就会调起我当时的情绪。
人类上万年的历史中某些声音已经记忆在我们的基因里,可以成为情绪基因。人类通过声音信号与事物好坏建立了联系,并且引发情绪变化,当音乐中某些核心旋律出现就会调动人的情绪,节奏快的音乐会让人紧张;舒缓的音乐会让人放松、愉悦;呐喊声会震撼心灵;虫鸣鸟叫声会让人愉悦等等。所以,好音乐中都有某些标志性的旋律符号,这些符号具有辨识性,更容易让人联想记忆,调动情绪基因。
最后,从音乐创作角度来看,艺术家们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要通过音乐达到与听众情感共鸣的效果。所以,我认为好音乐的标准就是:节奏清晰、旋律新颖和情感共鸣。比如大合唱的形式就加强了音量和声场,看上去和听上去更有气势,就更容易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进而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这些形式与远古时期的一群人在一起呐喊抵御外敌,一起唱歌庆祝胜利的情感共鸣效果还有什么不同?
所以,音乐可以感动人是因为调起了听众的情感记忆。
其实我觉得并不是歌曲本身影响了人的情绪,而是要看人带着什么样的情绪去听歌。比如在开心的时候,听一些悲伤的歌也未必会跟着伤感。当然了,歌曲的旋律肯定是会多少左右一点人的情绪的。因为人在听不同情感表达的歌曲的时候,肯定会情不自禁的联想到这首曲子的意境,会融入这个氛围当中。只有这样,才可以最纯粹最完全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以, 不必太介意歌曲所带来的一些情感的变化,这样其实是最投入的方式。
其实我觉得并不是歌曲本身影响了人的情绪,而是要看人带着什么样的情绪去听歌。比如在开心的时候,听一些悲伤的歌也未必会跟着伤感。
当然了,歌曲的旋律肯定是会多少左右一点人的情绪的。因为人在听不同情感表达的歌曲的时候,肯定会情不自禁的联想到这首曲子的意境,会融入这个氛围当中。只有这样,才可以最纯粹最完全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所以,
不必太介意歌曲所带来的一些情感的变化,这样其实是最投入的方式。
音乐引起感情共鸣,就是合适长度、频率、音色的声音对人身(脑)的进行有益刺激,引起舒适感,这样的声音被褒义为音乐旋律,众多旋律构成一个完整音乐。反之被贬为噪音。象铁锹挖(wa三声)石头,这种声音使你牙齿耳朵的仅一部分组织发生共振,其它部分不发生,于是有被分裂破坏的趋势,相应于这样引起的感觉,所以不舒适。“太难听了。”你说。
为什么能引起共鸣,改变人的宏观行为,为什么?必须的啊。声音频率从低得听不见的20赫以下到高到听不见20000赫以上之间,无死角,音品可以由各种不同频率声音叠加,什么样的组合都可以有,无死角,这样总能找到和身体部件产生共振的波长和频率、音品组合称得上音乐旋律的,造成和谐的刺激。引起共鸣,就会追求之并创造之,因为好啊!噪音引起的刺激使肉体感觉不舒适,不和谐,不好,人就远离之,并试图避免产生噪音。
一个经常听音乐的人。听一个从未听过的音乐与“熟悉的音乐”一样引起共鸣,,,其实不一定的。被称为音乐的,对每个人而言感受并不同。我喜欢一些轻音乐,并哼得滚瓜烂熟,可对摇滚音乐视为噪音,但是听久了摇滚,有可能使我的感受器官发生自组织现象——适应,结果对摇滚就不那么讨厌了,在特定场合比如体育场还会喜欢它。那些第一次听到就和熟悉音乐一样引起共鸣的,表明其旋律、频率本就和你熟悉的音乐类似,都会引起身体组织有益的共振,符合你的审美观。
要是所有声音你都讨厌,视为噪音,也许有这样的人,那在这个声音无处不在的世界,他是很痛苦的,必然要远离之。这就象出家人厌倦尘世,逃离世俗一样。
人类的听觉纤毛,可以接受共振。大脑也偏爱有规律的波动,以及简单整数比的声波组合,这种时候大脑需要处理的听觉信息较少,转自知乎可以得到休息。音乐是有规律的音频的组合,和谐音程也符合小整数比。好的音乐可以将大脑从嘈杂无序的自然声音中隔离出来。
所以音乐本身是:
1 一种语言,用来表达某些无法用嘴巴说出的情绪、想法和心理活动。
2 一种声波在空气里的震动,声波在空气中传导被听觉神经元解码,刺激大脑,获得愉悦的享受。
3 一种利用乐器、嗓音、声音的动或者静,来说故事的方法。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人们通过音乐陶冶情操,从音乐中获取力量。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重要的是音乐可以影响情绪。多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音乐有神奇的疗效,和巨大的感染力,其本身就是用有组织的乐符来表达人们内心感情的一种语言。近年来,音乐越来越多地服务于个人的需要,对肝炎病人而言,音乐可调整人的心理,而心理状况与肝炎恢复密切相关,音乐可建立信息沟通,对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和人的大脑边缘系统及脑子网状结构有显著影响,而边缘系统对调整人体内脏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能促进分队二些有益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酞胆碱等物质,协调身心健康,使人的精神世界发生变化。当人的听觉器官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旋律时,能减轻肝病带来的压抑。消极、悲观、抑郁,焦虑不安、失望、对前途没信心等异常心理。庄严的旋律赋于人丰富的想象,悠扬的乐曲促使人身心向上,轻快、抒情的音乐让人愉快地休息,正如天文学家毕达录拉斯说"如果我把各种优美的音调融台在一起,就能使各种莫名其妙的妒忌行动等缺点转化成优点"。音乐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缓和紧张心理,还可激发人的心理潜力。悦耳的音乐,传入大脑后,对神经系统是一个良好的刺激,而起到加速排除体内废物,使人焦虑消失,更珍惜生命,给人带来勇气和力量。音乐的某些旋律或节奏可以教育人,改变人的脾气和情绪、恢复内心能力和谐,坯具有控制和稳定人的情绪的功能,
就作曲家方面来说,他总是因为现实生活的某种影响和激励,才写音乐的。他有时候就把这种影响和激励直接表达在他加给作品的标题中。就听者方面来说,他虽然不可能从作品中直接听到现实内容,却总是能够通过音乐联想到现实生活内容。这是因为音乐源自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心灵感受。并且是对心灵感受的表现,听者只要能够对作曲家的感受发生情感上的共鸣,他就能在自己的内心生活中再现出某种现实生活的内容来。在这里,正是听者主体的内心情感充当了音乐作品再现现实生活的媒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