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也就是俗称的躁郁症。是一种既有躁狂症发作,又有抑郁症发作(典型特征)的常见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
躁狂期的表现有:睡眠减少但是感到精力旺盛;感到比平时健谈,滔滔不绝;自夸自大,感到自己无所不能;思维跳跃;注意力难以集中;易怒,一点小事都能点燃;行事冲动,过度消费等。
抑郁期的表现有:情绪低落;对大部分活动失去兴趣,即使是自己的爱好;明显的食欲增加或减少;失眠或嗜睡;过度自责、内疚、无意义感;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迟缓;感到没有精力,疲惫;行动迟缓;有自残,自S的想法和行动。
双相情感障碍分为几个类型:
双相I型障碍:至少1次躁狂发作。
双相II型障碍:从未出现充分的躁狂发作;至少出现1次轻躁狂发作和至少1次重性抑郁发作。
环性心境障碍:患者表现为多次发作的轻躁狂症状,和多次发作的抑郁症状;不过,症状期的严重程度、广泛性或持续时间不足以符合躁狂发作或重性抑郁发作的完整标准。
双相及相关障碍:物质/药物所致的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患者表现为高涨、异常欣快或易激惹心境,可以伴或不伴在物质中毒或戒断期间,出现抑郁情绪。
其他类型:其他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的典型症状引起患者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均有显著临床损害,但症状严重度不足以符合上述任何疾病的完整标准。此外,还有由于躯体疾病所致的双相及相关障碍,未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
如出现以上的表现,请及时自查,并到医院或专业机构确诊和治疗。请勿给自己盖章双相!
以上就是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情感性精神障碍有时候会被搞混,那么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特点是什么呢?
情感性精神障碍会出现长时间的失落或者长时间的精神亢奋。情感性精神障碍经常没有任何症状的就会出现狂躁症状。在出现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否则的话情感性精神障碍不仅会对自己造成一定的伤害,对周围的人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要知道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情感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心理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自行缓解的病理倾向。缓解期精神活动几乎完全正常,不残留人格缺陷。虽可能多次发作,但无精神衰退之虑。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上主要有抑郁症和躁狂症两种基本类型。如果两型同时发生在同一病人身上,则称为“躁狂抑郁症”,简称“躁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包含两种表现,一种是躁狂,另一种是抑郁,一种疾病的两种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这两种情绪交替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要仔细分别和应对。
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的核心表现被总结为三高一大,包括情绪高、思维能力高、活动频次高以及自我夸大。
情绪高涨,有一些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快乐,不论见到谁都很高兴,实际上可能没有特定的事情会让他开心。也有个别的患者,情绪异常表现为发脾气,容易愤怒,但是总的来说,双相情感障碍会让患者情绪亢奋。
争渡心理咨询预约表,提供免费心理评估分析,付费心理咨询。
思维活动能力高,无论是思考问题的量,还是大脑反应速度都很高。比较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交流起来滔滔不绝。躁狂发作的时候,很多患者都会觉得自己变成了天才,好像身体机能已经完全被开发出来,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基础上出现了自我夸大。
活动行为频次高。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除了滔滔不绝意外,还会出现好管闲事,好打抱不平,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等行为上的异常。在躁狂的时候患者会制定很多不切实际的计划,比如想要成为美国总统,计划在一天之内赚够几个亿,事实上患者并没有足够的能力。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实施一部分行动,但是任何一个事情都不能够静下心来做好,可能只因为瞬间的一个念头,就马上去付诸行动,热度维持几分钟就会觉得没意思。总是让自己不闲着,整体的活动行为是偏多的。
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的时候,核心的表现是情绪的变化,患者情绪很低落,不开心,感觉到不快乐,同时还会伴有其他的症状。与跟躁狂发作正好相反,抑郁发作的时候表现总结为“三低”,情绪低,思维能力低、行为活动频次低。
情绪低指的患者情绪低落,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即使是自己原本很喜欢做的事情,现在也没有兴致参与。第二个是思维能力变低,大脑反应速度慢。在抑郁发作的时候说话语速会很慢,声音很低,回答问题感觉非常吃力。第三个低是患者行为活动减少。在抑郁发作的时候,患者不想出门,不想说话,不想吃饭,不想工作,甚至是连个人的基础卫生都不想做,喜欢整天独自待在一个地方,自我封闭。
一、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病?
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是躁狂和抑郁症状集于一身的结合体。但是双相障碍是非常复杂的一种疾病,远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甚至在临床上也非常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A、双相情感障碍有何表现?
双相障碍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双相I型障碍和双相II型障碍。
双相I型障碍的诊断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必须符合躁狂发作的特征,在躁狂发作前后可以有轻躁狂或抑郁发作。
双相I型障碍的症状表现
在至少1周的时间内,几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有明显异常的、持续性的情绪高涨,睡眠减少、精力旺盛,热衷于各种活动。还有可能出现自尊心膨胀,思维飘忽不定,花钱大手大脚,严重时可能会有伤害自己或别人的行为。
双相I型障碍的症状表现
双相II型障碍的诊断标准为存在轻躁狂和重性抑郁发作两种症状。注意区别II与I型的差别在于躁狂症状较轻,而且有严重的抑郁症状。重性抑郁发作的表现为在持续的2周时间内,几乎每天都心情低落,对任何活动都没有兴趣,也无法产生愉悦感,体重突然减轻或增加,睡眠出现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反复出现自杀的念头等。
小编提醒大家,如果重性抑郁发作前后出现轻躁狂症状,便可诊断为双相II型,但如果轻躁狂症状转变为躁狂,就是双相I型障碍。如果从未出现过轻躁狂或躁狂症状,就可能只是单纯的抑郁症。
二.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不仅大众对双相障碍的理解比较模糊,临床上,双相障碍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几率也特别高。国外曾有一项指出,有30%-40%表现为抑郁的病人,经过5-10年的回访发现其实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为什么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双相障碍易被误诊为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患者首次发病时都表现为抑郁,表现为躁狂或轻躁狂的患者极少。而且在首次发病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患者可能都处于抑郁状态。而当他们真的出现躁狂或轻躁狂症状时,患者或家人反而会觉得情绪变好了,以为是症状出现了好转,患者自身也会感觉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所以一般不会选择在这个阶段就诊。这种情况下,医生比较难了解到患者有躁狂发作的信息,因此容易误诊。
三、双向情感障碍,怎么治疗?
相比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更为复杂,治疗更棘手,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一生中可能长期处于极端情绪的剧烈波动中,正因如此,疾病带来的情绪反复、身心俱疲和社会压力等,都使自杀的阴霾始终笼罩在患者上空。
双相障碍常常是伴随一生的,不过,庆幸的是,我们现在有很多治疗方法可以控制病情。通过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调节生理的异常,再辅之以心理治疗,只要患者积极配合,完全能够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且由于其思维比较活跃,往往能有不凡的成就。
3月30日,是世界双向情感障碍日 ,也是著名画家梵高的生日,同时他也是一位双向情感障碍患者。 除了梵高,达芬奇、海明威、诗人海子等知名人物均曾为双相情感障碍困扰,所以 双相情感障碍亦被称为“天才病”。
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双向情感障碍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与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绪起伏波动不同,双向障碍的情绪起伏波动会更大,有严重的抑郁和躁狂。
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涨,兴趣与动力增加,言语行为增多;而抑郁发作时则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疲乏,思维行为迟滞等核心症状。双向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交替往复或不规则等多样形式出现,也可以出现抑郁与躁狂同时存在的混合发作。
躁狂发作持续1周以上,轻躁狂发作持续4天以上,抑郁发作持续2周以上,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双向障碍的平均发病率为2%-3%,部分国家或地区可高达5%-7%。双向障碍主要发病于成人早期。综观国内外调查数据,大多数患者初发年龄在20-30岁之间,25岁以前发病更多见,发病年龄高峰集中在15-19岁。在中国,双向障碍患者占各类精神障碍患者总数的1%-15%。
情绪一时高涨,一时低落就是双向情感障碍吗? 不一定!教你从4个方面进行初步判断!由于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不能单独借助于实验室检测,主要依赖于对病人的观察,如果发现周围人有情绪反复无常的表现,可从以下4个方面初步判断他是否有双相障碍的可能:
有抑郁和躁狂的表现
抑郁发作时,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提不起兴趣,全身乏力,消极自卑,脑子反应迟钝等;躁狂发作时,反应敏捷,言语增多,滔滔不绝,自我感觉良好,爱管闲事,行为鲁莽冲动等。抑郁表现持续时间两周以上,躁狂表现持续一周以上,并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有抑郁和躁狂的表现。
职业、社会功能明显受影响,病人感到痛苦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比如,难以维持学业,无法继续工作等。
需要排除某些躯体疾病及用药、毒品等引发的情绪反常。
如何区分双向情感障碍与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与我们常说的抑郁症有很大区别。首先,双向情感障碍是两种情绪状态交替、混合发生的结果,而抑郁症往往表现为一种单向的情绪,不会出现亢奋、活跃、好管闲事的躁狂行为。
其次,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年龄相对较早,一般25岁以前就出现了发病的现象。再者,双向情感障碍的发作次数相对较多。
最后,双向情感障碍还可能伴随着一些不太典型的表现,比如吃得多、睡得多、肢体出现灌铅感等等。
得了双向情感障碍能治好吗?目前,随着治疗手段的发展和药物的开发,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已经很规范了,而且药物的安全性高,双向情感障碍如果发现得早,并且及时规范治疗,患者的治愈率会提升很多,反之则可能会反复发作。
双向障碍诊断的关键在于识别既往轻躁狂发作,因为患者来求治时多为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轻躁狂发作因为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不严重,极少被患者及其监护人意识为病态,所以极少求治,使用负性描述询问时常被否认,甚至轻躁狂发作可能成为患者希望达到的一种状态。
因此,再次提醒: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家属均需要警惕:
双向障碍表现为抑郁或躁狂交替出现,抑郁发作时,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提不起兴趣,全身乏力,消极自卑,脑子反应迟钝等;
躁狂发作时,反应敏捷,说话滔滔不绝,易发脾气,精力和活动增加,睡眠需要减少,自我感觉非常好甚至夸大,爱管闲事、行为鲁莽冲动等。
其次,抑郁表现持续时间两周以上,躁狂表现持续1周以上(轻躁狂持续4天以上)并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出现,这些表现不仅影响到当事人的职业和社会功能,如维持学业及完成工作任务困难,而且让当事人感到痛苦。
早期识别有助于提高治疗应答率、减少复发、改善预后,因此一旦识别出既往轻躁狂/躁狂发作,应把握时机做出准确诊断,使双向障碍患者获得规范有效的治疗。
#健康2021##怎样判断抑郁症是否转成双向情感障碍##健康科普排位赛#
双相情感障碍症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双相指的就是两种情感障碍,一种是抑郁症,另一种是狂躁症,这两种都是精神疾病。
其中狂躁症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很容易紧张,易怒易暴躁、精神总是很亢奋、心境高涨,与所处环境表现的状态不一致。而抑郁症表现的就是沉默不言、不合群、总喜欢独自待在角落里,而且心境低落也与所处的环境表现不一致。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能会产生一种悲痛欲绝的感觉、或是身体僵硬麻木的状态。
这两种情感障碍其实都是神经系统出现病症的现象,只是狂躁症患者的情绪是向外发射的,而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是向内收敛的。狂躁症具有攻击性,所以当你发现身边的人有狂躁倾向的话,就要远离他,以免被伤害到。抑郁症没有攻击性,他们是把情绪收敛起来,变成自我的摧残和折磨。
抑郁症的人把自己和整个世界分割开来,他们不到正常的世界里来,正常人也进不到他们那边去,所以要治疗抑郁症是很困难的。如果发现身边的朋友有患抑郁症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就医,用药物来控制疾病的发展扩大。
狂躁症的发作年纪大多在15岁到20岁之间,因为这个期间的孩子心里还不成熟,如果有压力过大或者是外界的刺激,就会导致他们产生狂躁心理。
而抑郁症的并发时间不固定,有的人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出现抑郁症,而有的人是年纪很大了才发现自己患了抑郁症。
这两种疾病的特点都是具有反复发作性,药物不能彻底根除,只能靠稳定心态来保持疾病不发展。如果家里人有患有这种疾病的,作为亲人要时常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情感障碍症状,躁狂发作时病人心境过度高涨,情绪愉快、高扬或易激惹,伴有思维联想加快,活动增多,自我评价过高,精力充沛,睡眠需要减少,性欲亢进。部分病人可有夸大妄想。抑郁相时的临床表现大体与单相抑郁时类似。情绪低落,心情低沉、甚至悲观绝望,出现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兴趣缺乏,患者对什么都没兴趣,疲乏无力,精力下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症发作,又有抑郁症发作的心理障碍,其临床表现复杂,其复杂性体现在情绪低落或者高涨、反复、交替、不规则呈现的同时,伴有注意力分散、轻率、夸大、思维奔逸、高反应性、睡眠减少和言语增多等紊乱症状。还常见焦虑症、强迫症、滥用金钱,还会出现幻听、被害妄想症、精神高度紧张等精神病症状。
一、大脑化学和生物学双相情感障碍与人类大脑的神经系统组件也有着密切关联。神经递质是大脑的化学信号,它们在我们体内帮助神经细胞传递“邮件”和信号。这些化学物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维持着我们健康的大脑功能。而它们中的一些个体,就起到调节情绪和行为的作用。根据一些较早的研究显示,与双相情感障碍有关的三个主要的神经递质是: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当我们大脑内部的这些化学物质失去平衡时,就会促使我们陷入躁狂或抑郁的状态,或轻度躁狂情绪发作。
二、主要包括生物学及心理学因素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性别、年龄、罹患的躯体疾病等;心理学因素包括性格特点、童年生活经历及生活事件等。抑郁患者的亲属患病概率是普通人群的10-30倍,遗传度可达40%-70%,女性患病概率是男性的2倍。情感障碍好发于20-50岁,单相抑郁发病年龄大于30岁,双相情感障碍发病年龄小于20岁。患有某些慢性躯体疾病的患者,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严重的疼痛会增加其患抑郁风险,同时产后抑郁风险较高。冲动、焦虑的性格,童年创伤经历,不幸生活事件等都可增加抑郁风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