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寻求平和与宁静

向内寻求平和与宁静,第1张

大天使麦克-向内寻求平和与宁静

亲爱的大师们,是时候盘点一下你习惯性的思想以及在这些冲突、混乱、压力时期投射出去的情感能量。你在稀释或歪曲你在自己周围建立的和谐光环吗?通过让自己陷入正在地球上发生的破坏和错误的混乱中。你是否全神贯注于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呈现给你的情景?你是否再一次让自己被吸引回错误信息和幻象的负面环境中?

如果你的回答都是yes,你在给负面的集体意识信念系统的混乱振动添油加醋,而不是添加你的光、爱、力量给世界各地和谐、宁静的使者们。你会支持那些最大的心愿就是为了所有人的最高利益带来一个和平解决方案的人还是你无意地和那些希望延续分离、痛苦、桶至的人对齐了?

我们并不是说你不应该去了解正在发生什么;无论如何,我们说的是,现在,前所未有地,你必须提升超越正在发生的事情,加入我们,从更高的视角观察。一个没有对或错的视角,只有不同深浅的真理和动机。一个没有种族、国度或棕叫是完全对的无过失的或完全错的的视角

记住,地球上的每个灵魂携带着一个神圣的火花。你必须居中于心,专注于灵魂,随着你伴随着一个受到精神启发的意识协调于你的更高自我,这样你的行为和决定总是会和神圣计划对齐。然后,亲爱的,你就会成为那些正直的人,你最大的渴望就是将地球和人类返回真正和平共存的状态,一个我们的父母神能够主宰的环境

当然,有着那些同意扮演邪恶角色的人,在最具破坏性的方式中将你的阴影面呈现给你看的人。还有着那些宣称自己只怀有最高、最无私动机的人;无论如何,我们能够看到和知道每一个决定、每一个以和平与正义的名义发起的行为背后别有用心的动机。二元性的游戏正在最戏剧性的形式中上演,取决于你要不要被吸到正在发生的集体业力向下螺旋中

我们之前述说了很多次因果法则或“每一个行为会有一个反响”,会导致被称为的负面或正面业力。很多时代以来,你,作为开明的人,一直辛勤地致力于平衡你个人的业力、祖先的业力和种族的业力影响。这是二元性和极性游戏的主要部分---你存在的所有面向都返回平衡与和谐

现在有着很多将会发生什么的猜测,随着战争、冲突、破坏的风像沉重的乌云包裹地球,触及并影响一切和“每个人”。亲爱的,这都取决于你的感受和想法。你的头脑和心中都有些什么?你坚定地处于光中还是添加时时刻刻在被创造的负面业力思想形态?你们许多人成功平衡了你的业力账本。象征性地,想象你有一个加和减专栏,你的目标是把减转变成加或者积极的能量模式

我们不是在请求你被动地坐着,什么都不做。你在被请求去站起来,清算,因为你动态的生命能量被前所未有地需要。你比你想象的更加强大,我勇敢的朋友们。毫无疑问,你在为非常令人不安的世界情况获取一个和平的解决方案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你和其他光之工做者从心之中央散发出去的集体能量会和处于“前线”的人一样对这个巨大的冲突产生同样大的影响。你也可以说处于前线,因为你能够接入纯粹、未成形的造物主光之金刚粒子,这样你可以把它们塑造成强大的积极的思想形态和行为,可以战胜任何逆境

我们使用的“和平战士”“光战士”或者任何战斗属性的词汇令你们许多人烦恼。再次,真理有着很多种不同的诠释和面向。自从地球和人类落入分离与痛苦的密度,我们一直在为你、和你一起战斗。我们与幻象和负面的阴影战斗,由你们恐惧、内疚、无价值的集体意识信念创造。我们在尽力协助你与你的神性重新连接,帮助你忆起你到底有多宏伟

我们还在努力执行父母神、造物主颁布的指令、命令,“协助我们的孩子返回光,重申他们神圣的遗产。”是的,我们一直参与到造物主的光和人类阴影的战斗中。无论如何,我们的武器一直都是爱、同情心、理解、支持,随着你穿越绝望的山谷,寻求翱翔到希望和启发的山顶

如果你加入我们的努力把光带给阴影世界和人类的心;如果你坚信最终光会胜利(知道只有我们的父母神清楚整体画面,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你可以在内在保持一个平和与喜悦感,把造物主广阔的爱散发给所有人,然后你就是我们光之军团中的一个真正的战士

那些 抗议 、大喊大叫、呼吁和平的人在把他们的能量添加到混乱的大锅中。他们没有在提供解决方案或采取积极的行动,而是在责备和反对别人的行为,说明无为才是实现和平与和谐的唯一方式。这是另一种犹豫不决或不采取立场的形式。我们告诉过你很多次,是时候摆脱惰性和优柔寡断,是时候宣称你服务于哪一边---光还是阴影。是时候宣称你是一个光之大使,一个炽热的神圣火花,一个爱、喜悦、丰盛、和谐的共同创造者。或者一个愿意采用简单方式的人类,通过跟随别人的指令,因此,就目前而言,放弃你神圣的权利

平和与宁静不一样。平和指的是三维和较低四维的意识场域,主要由人类的情感本质主导。光之道路上的每一个前进的步伐由情况、挑战、混乱标志,被整合周期和一个平和感点缀

头脑和情感的宁静会创造内在的一个深度平静,自由于任何情感上的扰乱,因此,情感本质就是聚焦于一个非常微弱的二元性光谱。最高的选择是规律,一个超然的视角。平和是一个低密度的意识状态,而宁静是一个五维的情感品质

“平和”是在这些令人不安的时期被经常使用的词,可以在许多方式中被诠释。你使用“心如止水”这个词,意味着拥有一个平静的、安宁的心态,自由于不和谐的思想或心理冲突。平和可以意味着两个人、家庭、团体、邻居、城市或国度之间的一个协议,所有涉及的人都会受益,带来一个平静、宁静、安全的氛围,以及合法的秩序。它还可以意味着一个协议或条约来预防或停止两个持不同意见团体之间的冲突。你可能会被称为一个平静的人或和平主义者,因为你倾向于或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你可能“寻求和平”或努力“保持和平”,通过调解的行为或通过妥协来解决不一致。

和平是在任何情况中实现和谐与平衡的最终结果。和平从来都不是通过情感本质或小我头脑实现的,而是通过更高的精神能量,总是在寻求最高和最好的结果。在二元性和极性的世界,最佳的目标就是在一切事物中寻求和谐与平衡。无论如何,这个和谐必须始于内在。它必须在心中绽放,随着你让精神下降,再次主导你的物理器具。然后你会开始通过爱的眼睛去看,你会伴随着同情心去聆听

你会明白你所需的一切你都可以得到,你不会再寻求拿走属于别人的东西。你总是会争取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你知道,当一个人失败,每个人都失败。你成为光的英雄,你温柔地行走,但又勇敢,因为你配戴着炙热的神圣意志、荣耀、真理、正义之剑(以太上的)。你确认你的真理是什么,你伴随着正直和谦卑坚定地活出你的真理,通过成为榜样教导,给予别人相同的权利

你必须先寻求内在的平和,亲爱的,当你找到你所寻求的,你会散发出一个宁静的气场,加入并放大他人的平和、和谐。一起,你可以战胜任何逆境,你可以创造并加强你在地球上以及新五维环境中建立的光之细胞或区域。当那些光之思想形态到达一定的级别,它们会奇迹般地开始在地球平面上显化。你的许多愿景在接近那个点,它们会看似毫不费力地显化。最后的射门动作已经做出,准备工作差不多完成了,亲爱的。现在观看你所有坚定的努力产生的奇妙结果

人类对彼此的残忍行为是一个不间断的进程,自从密度下跌以来。和平共存从未是一个冲突的最终结果。潜在的意图通常是征服、抓住、迫使别人臣服,并不考虑被卷入战斗中的其他人的福祉

我们一段时间前解释过光与阴影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无论如何,渐渐地,光的振动模式会覆盖三维/较低四维的幻象和阴影世界。这个情况每天都在变得更加清晰。非常重要去保持警惕,去居中于心,去被精神启发。你必须学会设置坚定的边界,不断地加强你的护盾或保护性的造物主之光。你必须聆听心的低语,因为那是你天使的指导和老师留下的智慧宝石

进入内在,我忠实的伙伴们,忆起,恒久以前,我们一起在宇宙中翱翔,我们创造银河系、世界、超出你最狂野梦想的文明。忆起你可以访问所有神圣的造物实质,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想象,它就会奇迹般地出现在你面前。试着忆起你拾起过的许多形态---一些是人---无论如何,还有很多不同的形态,但在父母神的眼中都是美丽的完美的

很重要去忆起你体验过每一个根源种族,曾经在地球上居住过的,意味着你曾经是每一种肤色,你承担过现在地球平面上每个种族的特性。我们告诉你,星际种子,你是多方面的存在,体验过这个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能够提供的所有丰盛和多样性。所以你如何能评判走在你身后的兄弟姐妹,就因为在此生他们和你的肤色不一样,习俗、信念不一样。这已经说过,但它值得再说一遍“你只是在评判你自己”

记住,勇敢的心,在这些巨大改变的时期,你可以做出不同。闪耀你的爱/光给所有人看。让我们协助你完成你的尘世使命,用我们的爱滋养你。一起,我们会胜利。我是大天使麦克

传导:Ronna Vezane

译者:NickChan

有人问我:“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纯友谊?”。

记得之前看过一档综艺节目,里面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如果你想跟一个人做纯真的朋友,那么你就跟对方结婚,直到多年以后你才会发现,你们俩之间的关系,真的太纯洁了,纯洁到彼此之间没有任何一丝别样的想法”。

网上有句话说得好:男人若不是想着和女人发生关系,多数情况下,还是更喜欢与同类一起玩耍。

其实真的就是如此,在多数男人的眼里,女人就是很捉摸不透的,正所谓女人心海底针,和女人在一起相处,太累!不如和男人在一起大大咧咧,无所顾忌,最主要的,是不用去猜对方的心思。

那么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纯友谊呢?我采访了五个人,来听听他们的回答!

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纯友谊?来听听这五个人的回答

第一,杨女士:男女之间没有纯友谊。

我今年27岁,说说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吧!

在我22岁那年,我认识一个男生,起初我们俩相处的都挺和睦的,就是单纯的朋友关系,当时感觉他人品不错,就算和我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也不会动手动脚,跟我聊天的时候也很规矩,虽然联系的频繁了一些,但在我心里真的就把他当作是自己的闺蜜,知己。

就这样保持了半年多的联系,真的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有一次醉酒后就开始对我动手动脚,后来被我拒绝的时候,他竟然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不喜欢我,干嘛要一直和我相处”,从那个时候我就清晰的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男人和女人之间,永远都没有纯友谊!

第二,陈女士:根本就不相信纯友谊。

说实话,我根本就不相信男女之间有纯友谊,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如果我要是不喜欢一个男人,那么肯定我是连朋友都不会跟他做的,如果我要是喜欢他,肯定我是不甘心做朋友的。

所谓的纯友谊是指什么?无非就是男女在一起没有那种想法,但是男女之间本来就是异性相吸,怎么可能会没有那样的想法,特别是对于男人这种下半身思考的动物来说,怎么甘心和喜欢的女人做单纯的朋友,我觉得男人所谓的做朋友,就是在等待着一个机会。

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纯友谊?来听听这五个人的回答

第三,朱女士:纯友谊根本就不存在。

如果说真的有纯友谊,那么这种关系应该是建立在有一方的容貌是非常丑陋的前提上,最好是女人长得特别丑,只有这样才能断了男人的非分之想,让男人看到就感觉恶心,那么纯友谊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稍微一个女人有点姿色,男人就不可能不产生那种想法,凡是说没有的,就是在自欺欺人。

不管是朋友还是爱情,都是因为互相吸引才能走到一起,要不然也走不到一起,既然是因为互相吸引,那么男女之间就必然会产生别样的情愫。

第四,张先生:纯友谊都是骗人的。

我不相信有纯友谊的存在,就拿我自己来说,能让我看中的女人,即使是做朋友我也不会甘心,心中还是会一直存在别的想法,如果是我没有看中的女人,我也懒得去跟她交朋友。

曾经我也有一个异性知己,她拒绝了我以后,说是可以和我做朋友,当初尽管不甘心,但后来还是默默的承受了事实,如果不受刺激的情况下,我真的可以做到纯友谊,然而一旦单独在一起时,一旦遇到了那种暧昧的环境或者有情调的场景,或者看见别的情侣接吻的时候,对她还是会有那种莫名的冲动,根本就做不到单纯以对。

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纯友谊?来听听这五个人的回答

第五:孙先生:相处的久了才有纯友谊。

男女之间如果能在一起相处十年以上,或许就真的会存在纯友谊。

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这样,反正我就是如此,我初中的时候喜欢上了她,但是被她拒绝了,然后就一直以同学的身份接触,下学以后也一直保持着联系,起初也有不甘心,时不时的对她还是有冲动,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都十三年了,对她再也没有了那种莫名的冲动,见到她的时候,感觉就像是见到自己的亲人那般,仿佛已经忽视了她女人的身份。

我相信有纯友谊的存在,但是,绝对不是所有男女之间都是纯友谊,真正的纯友谊,可能万不存一!

宇宙是说说的吧,星球我还信。

七龙珠里最牛逼的人公认孙悟空啦,但是团体,达尔特两个超级战士(孙悟空和比达)的合体,拥有着最强大的实力,毫无疑问的龙珠世界第一人(他们分分钟毁一个星球吧)

漫威里最近的是ONE-ABOVE- ALL这已经是一个近乎BUG的存在了,什么超越所有人的想象以及意志啦之类的;还有就是五大神明了,宇宙大爆炸所产生的五大神!死亡、永恒、无限、吞星行星吞噬者、湮灭;还有就是带上无限手套的灭霸,银河护卫队里的那颗宝石是无限手套上的一颗宝石,无限手套一共有7颗宝石,而**里说那一颗就可以毁灭星球,我认为还是有点太BUG,其他目前出现过的雷神2里的以太粒子,复仇者联盟里的洛基权杖上的那颗宝石,目前就出现过这几个

DC自然不用说,是超人啊,呼吸一下搞定一个星球(白银时期的超人是最BUG的,设定太刁)

其他的都还算正常

打字很累,请采纳

女人喜欢女人的心理状态有几种:

第一,亲情沟通

比如年轻的准妈妈,特别喜欢婆婆和妈妈,她们是她的靠山和港湾。还有兄弟姐妹,表兄姐妹,堂兄堂妹比较多的人,成家之后多数女人喜欢和姐妹多多往来,经常沟通,因为有共同语言。

第二,正常交往

我们同学同事小规模聚会,多数都是女同学,或者女同事参加,大家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互相倾诉,在一起很快乐,很轻松,纯粹是友谊长存,没有私心杂念。

第三,性取向

有些女人喜欢女人是因为生理反应,雄性激素在体内超过雌性激素的增长,最后影响到心里,达到排斥男性喜欢女性的状态。

你好呀,我是程自钊,是一名LGBT友善心理咨询师,日常会做性教育科普的工作。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你先耐心地容许我用一张图与你分享几个“性别”的概念:

以上几个概念,可能有关联,但是相互独立。 比如,行为举止阴柔的男性(性别表达),不一定喜欢男性(性倾向);生理性别为女性,但内心可能认同自己为男性(性别身份认同)……

你提的问题,主要跟 “性倾向” 这个概念相关,但跟以上提及的概念都有关系,如果都考虑进来,回应可能会过于复杂。

所以这个题目可以理解为 “顺性别女(即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一致)为什么会喜欢顺性别女?”

上述概念其实提到:我们被一个人所吸引,不仅仅表现在生理方面(对其产生性欲望等),还包括 情感 的吸引,如依赖、相互支持与爱护、包容、长久承诺等等。 性倾向可以看作为一个人浪漫吸引与性吸引最终融合的综合体。可见被一个人吸引是件很复杂的事情,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这里又要提到一个光谱的比喻,帮助你理解性倾向可以有多复杂。

金赛博士根据性倾向不同的程度的展现制定了一种量度,我们通常称之为 金赛量表(Kinsey Scale) 。没有测试来决定你在量表中哪个位置, 完全由自己判定。且随时间流逝,可能你在量表上的位置也会变化,强调性取向的流动性。

所以不要认为女人喜欢女人会很奇怪啊,因为性取向是流动的嘛。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大约有3%的直男会对同性有浪漫吸引、性幻想以及短期痴迷。相比而言,在年轻女性中,对同性痴迷的比例更高。

可见,“纯直女”也可以喜欢女性,“纯爷们”也可以欣赏男人,都没什么大不了。

二元性别正在被解构,我们将迎来多元的时代。

女人喜欢女人,想必你的意思是像男女之间的喜欢一样。原因无非两种:一,女人是基因问题,就是所谓的同性恋,这种女人其实很值得同情。虽然身为女人,其实内心一直认为自己是男性。第二,就是性变态,这种女人只是为了满足变态的性欲才会喜欢女人

本文曾发表于《虹膜》电子杂志第91期。

于昌民

《瓦力》(WALL-E)可说是皮克斯这十年来最成功的作品,深受大众与影评的喜爱。人们喜欢故事中的两位主角:瓦力与伊芙,透过哑剧的方式表达深刻且幽微的情感;两个机器人有时像是小动物,有时又像孩子们嬉笑怒骂。学者们则赞叹故事当中精确的影史致敬、奇特的性别展演,以及令人难以忘怀的叙事与时间尺度之间的细腻关系。

《瓦力》(2008)

讨论美国动画片时,有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很少记得每部作品的导演是谁。举例来说,《瓦力》的导演史坦顿之前导过《虫虫危机》以及《海底总动员》,但我们通常只记得「啊,这是一部皮克斯的作品。」整体来说,皮克斯工作室的光环盖过了个别导演的魅力。

不过,就史坦顿做为导演来说,他喜爱的剧情多半着重于「成长故事」的变奏。这个类型是的始祖是哥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是小说最重要的叙事模板之一。故事的主人翁总要经历过一场旅程,些许挫折,从少年过渡到青年,对于成长的冀望可能幻灭、也可能得到实现。基本上就是小孩子转大人的旅程。

《海底总动员》可说是成长故事的另一面:父母必须要理解到孩子已经成年,而应该放手。《瓦力》则是把目光放在一台破旧的机器人身上,我们不知道他在地球上待了多少年才获得某个程度上的意识,但整个故事都聚焦于情感的启蒙上——用福楼拜的话来说,这是一场情感的教育。

因此,故事中瓦力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他既年轻又苍老:他在地球上过了整整七百年,却又保持着孩子的赤子之心。他勤奋工作,在城市当中堆起影片开头那一栋栋金属的高塔;他心甘情愿,好像生活本身没有甚么大不了,即便是孤身一人也毫无怨言——至少还有一只聪明的蟑螂陪他。或许就是这样纯粹的状态让瓦力得以有着令人钦羡的人格特质。

《瓦力》的情节设定很简单。在过量消费、环境污染的双重影响下,支配地球的企业想出了个解决方案:让所有地球上的人类撤退到宇宙飞船上,放出成千上万的废弃物压缩机器人,把大地上有毒的垃圾集中清除,等待人们回来「重新殖民」地球。

这个方案看似理想,但没想到在毒性过高的环境里,地球的复原机制已经被破坏到无法挽救,因此人类被永远放逐在太空中。而过了七百年的时间,曾经在地球上辛勤工作的机器人破损不堪,只剩瓦力一架仍旧劳碌的工作。在这漫长的时光当中,他发觉这些废弃物当中也有宝物——或许这正是他得以摆脱规律,发展出自我意识的原因。

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从地球遭受污染的遗迹当中收集各式各样的「古玩」。搅拌器、灯泡、打火机、泡泡纸都成了他的收藏品(其中还包括了许多皮克斯作品的遗迹)。

人类曾经珍藏的东西对瓦力来说一点价值也没有:他不想要钻石戒指,只想要外包装的弹簧绒毛礼盒。某个程度上来说,瓦力可以说是公元两千七百年的「游荡者」。

德国哲学家本雅明对于超现实主义的论述就聚焦于这点上——人们在巴黎的街道上逛着拱廊里的市场,浏览着十九世纪所留下来的破旧商品,尝试摆脱以消费为主的生活,摆脱马克思口中的「交换价值」,为这些遗迹创造出属于个人的「使用价值」,以想象另外一种未来的可能性。对于瓦力来说,这些小东西的价值指向了一个不属于他的世界。

另一方面,近年来谈论人工智能的作品有很多。最重要的有《她》《露西》《机械姬》《西部世界》,和真人版的《攻壳机动队》。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慌,其实不是来自于人们知道它们能够做些甚么,而是不知道它们到底有没有遵守人类为机械所设下的规律——它们到底有没有做出事情突破了程序代码的框架。

《瓦力》则没有这种焦虑,把人工智能或是意识的诞生看得无比寻常:在漫长的重复行为当中,总会出一些小差错,而这些无法纳入计算的错误最终成了意识的基础,而瓦力和伊芙最终没有想要成为超越人类的存在(《料理鼠王》的导演制作的片尾动画这证明了这点),让基于肉体神经活动的发展最终只是意识演化史的一小片段。(题外话:《她》《露西》《皮囊之下》到《攻壳机动队》可说是约翰松的「进入虚无」的四部曲。)

这一系列的恐慌其实跟当代的理论发展有密切关系。法国哲学家福柯曾经说「所谓的人,其实只是在海边沙滩上画出的一张脸。」福柯此言强调的是人作为主体如何被不同的论述网络所框构,很少能有自己的能动性去主动做些甚么——人们随着潮汐的变迁朝生暮死,难以探究波浪与洋流如何作用。

德国哲学家基特勒(Frederich Kittler)则将这样的寓言往前再推了一步:人脸画在沙滩上,而沙粒的主要组成成分正是氧和硅,半导体的原料。因此,即使傅柯自己没有发觉,他早已预测到人类只是计算器发展史的一个篇章。基特勒所推展出的方法学在当代人文领域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媒体考古学」。《瓦力》不正是在媒体的废墟当中找出其它用途,希望能够引领人们前往另一个未来吗?

回到故事本身,**的前二十分钟没有任何对白。**一开头的歌曲《穿上你的假日衣裳》(Put On Your Sunday Clothes)歌词带出了场景:「这是个漂亮的小镇…充满闪耀的点点光芒。闭上你的眼睛看见闪烁光芒…在亲到女孩之前,我们不会回来。」

影像上出现了银河、行星、星云、银河系以及太阳。接着镜头一转,地球看起来风尘沧桑。摄影机穿越拥挤的人造卫星,在地平面上方巡弋检视着经历过某种浩劫的地球表面。开头的歌曲的音量变小,观众也能够认出声音的质量不是很好,好像从叙事外(non-diegetic)进入到叙事当中,而摄影机将带领我们找到声音的源头。

突然,歌曲渐弱,我们从高空的视角俯瞰像是废弃物的迷宫,小小的土黄身影从下方跑出。随着机器人的出现与消失,同样的歌曲响起接着消散,回响在空旷的空间里,让我们知道声音来自于影像内部。

直到现在,观众都还没有看到主角的脸部特征,只观察着它怎么把一堆废弃物放进自己的身体里,压成一个小方块,而小蟑螂好像听到音乐,从空罐子中跑出来。直到瓦力找到了一个铁制圆盖,才让我们看见它的脸。

关上收音机(现在观众可以确定低劣的音质来自磁带),机器人伸出小手迎接小蟑螂。小蟑螂爬过它的身体,钻进孔隙,让瓦力痒到不行——机器人的身体在这里获得了某一种实体的触感。这一桥段让观众知道,透过动画这个媒介,机器也能够有血肉。接着,影片的标题才从高塔中浮现。

影片前面这五分钟左右的段落建立了观众对于不同尺度的比较。任何的正常的尺度在这里都膨胀到难以想象。从塞满垃圾的太空、劫后余生的地表、数不清的金属方块、无所不在的消费废弃物到举目皆是的企业广告,都让瓦力与小蟑螂孤单的身影显得更为突出和令人怜惜。

当瓦力骑到轨道上,经过其它已经完全破损的同型号机器人时,观众也明了他是整个族群内最后一位幸存者。不过,幸存者也有好处:当身上有不堪继续使用的零件时,瓦力总能随手找到替换品。当然,这一线索要到最后才让观众明了其重要性(当瓦力把打火机放进他的小收藏柜上时,镜头也带到了眼睛的替换零件)。

美国哲学家卡维尔(Stanley Cavell)的巨作《看见的世界》当中排除了动画片,因为他认为动画片的人物缺乏血肉,更无法感受苦痛。这点当然不假:当瓦力急急忙忙地从货柜当中跑出去,不小心辗过小蟑螂时,我们着实担心了一下。

但它压扁的身躯瞬间又恢复弹性,生龙活虎的跳动着——这样的桥段在真人影片当中很难想象,似乎是动画片的专利。但瓦力没有这样的弹性,它有的只是零件,而零件中就有磨损的一天。

在制作《瓦力》的期间,导演史坦顿曾经要求整个动画团队每天都要看一部卓别林或是基顿的作品,学习如何用脸部和肢体动作表达深刻的情感。某种程度上来说,**史进入声片时期后,虽然多了一种表达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压缩了其它沟通方式的空间。早期**当中最重要的特写和身体动作只得依附对话。法国学者阿米尔(Vincent Amiel)曾说,「**太早就把身体当作叙事的向量,而放弃了自身的厚度。」

说是身体,我们或许可以思考瓦力身上的零件如何交织出各式各样的神情。它有着望远镜作为眼睛,伸缩镜头让他的眼睛可以上下左右前后晃来晃去。由四个轮轴所卡住的履带让小机器人可以上下移动,调整高度。左右手都像是夹子一样,让它能够抓握。它身上还有个收录音机,让它可以把《哈啰,朶莉!》(Hello, Dolly!)的歌曲录起来。这些分离的部件形构出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也让瓦力比起伊芙来说,显得更活灵活现。

瓦力找到的录像带里头是金·凯利在1969年执导的《哈啰,朶莉!》,由芭芭拉·史翠珊主演,当年赢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配乐以及混音。这是《瓦力》另一个受到影评喜爱的原因——皮克斯的工作团队很聪明地将这些影史的指涉巧妙地融入到剧情当中,把默片、歌舞片以及经典科幻作品的元素重新改造。

在地球的场景里,为了制造出某种六、七零年代科幻作品的摄影效果,团队向当代最重要的两位视觉艺术家迪金斯和牧伦(《星际大战》《终结者》《侏罗纪公园》的视觉效果设计)请益,想要制造出七十厘米宽银幕的效果:镜头所带来的扭曲、反光、还有焦距变换(这一效果在超市的一景特别突出)。

古生物学家乐华古尔翰(Andre Leroi-Gourhan)曾经在《手势与言词》(Gesture and Speech)探讨了组成人类本质的必要特质——直立的站姿、双脚行走、有着拇指让人可以抓握等等。因此,瓦力之所以有着「人性」,首先来自于他的外表。

这些零件就像是我们脸上或是手上的肌肉一样,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操作,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光谱。**理论史上,人们最常聚焦的也就是脸与手。正是因为这些表情与手势总有着幽微的差异。脸孔的理论家有巴拉兹(Bela Balazs)和奥蒙(Jacques Aumont),手势的理论家则包括了德勒兹(Gilles Deleuze)、阿冈本(Giorgio Agamben)和近来的触觉理论家如马克思(Laura U Marks)。

除了瓦力的外表外,声音也是另一个指标。制作团队以《星际大战》里的R2D2作为原型,尝试声调高低如何传达出细腻的情感。本片的声音设计师博特曾说:瓦力的声音「听起来就像小婴儿……声调就像是普世的语言一般。」每个片中的机器人都有属于自己特别的几个声音,让观众在反复的获得这些信息时,即使没有对话也能够建立认同感。

犹如死者之城的地球上出现了一丝生机,从远方来的宇宙飞船用雷射定位降落位置。看到小红点,瓦力就跟猫一样好像无法克制地要往前冲。而小红点也像是要捉弄它一样,从这里跑到那里。我们再度看见动物和婴儿般的行为如何形塑这台小机器人。人们从宇宙飞船公理号(Axiom)派出的植物探测机——伊芙——无独有偶地来到了瓦力的街道上。

相较起来,伊芙滑顺的外型则让人想到蛋,但更重要的是,观众与瓦力都很难透过它的肢体动作来猜测它的想法与心情,毕竟它只有两只手,而没有其它可以移动的器官。但伊芙在天空滑翔时,又让我们想到某种白色海鸟。

这也是瓦力一开始跟伊芙的互动:小机器人不知道这天外飞来的东西是在寻找甚么。随着影片推进,伊芙的神情开始透过它可以变换的眼神传达出来。

而当瓦力第一次把伊芙带回小货柜里时,伊芙因为外头的沙尘而打了个喷嚏——机械的肉身透过动画影像的弹性伸缩而传达出来。两人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也是透过小蟑螂搔着伊芙的痒而达成——无论如何,机械和生物之间难以定义的分界正是《瓦力》里头的人物富有弹性的缘故。

在影片约莫二十二分钟处,我们才第一次听见有意义的对话交流。瓦力没有完整的语言,只得用动作演示他是回收机器人,而伊芙因为瓦力总会把她的名字发成「伊娃」而笑嘻嘻。语言与手势再度在这里形成对比。

两者的外型建立了一连串的对比:男与女、笨拙与灵活、猎物与狩猎者、过时与前卫等等——但这些二元对立项都将在影片当中不停的转换。「成长小说」的叙事正是要让人物从光谱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有不同的潜力。伊芙在影片当中逐渐变得温柔,可以懂得瓦力的浪漫。而瓦力呢,从普通的回收机器人变成某种英雄,随着冒险开展而离开地球,前往另一个歌词当中提到的「城镇」。

地球的桥段结束在伊芙看见瓦力手上的植物而转换成自动模式,等待着航天飞机把植物运送回去。前头提到伊芙的外型很像白色海鸟,而这一隐喻也在整个**当中获得基督教的意涵。

圣经当中,当上帝为了惩罚人类而引来洪水,诺亚建造了方舟来保存世界上的所有生物。当洪水退去时,有一白鸽送来了橄榄枝,象征上帝与人类和好。同样地,伊芙也像是带着绿色的橄榄枝回去给被放逐的人类,然而其它机器却仍要从中作怪。当然,瓦力与伊芙也像是圣经上的亚当与夏娃。

到了公理号(其古希腊字根是ἀξίωμα,意味着值得而不证自明)上,观众再度发觉只有脱离日常设定的机器人才能获得自主意识,像是小机器人MO,因为想要把瓦力身上的污染物消灭殆尽而脱离了既定路线,取代了小蟑螂在影片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当重复的行为出了差错时,意识也得以诞生。《瓦力》如此,《机械姬》与《西部世界》也不例外。

在这艘航天飞机上,影片证明了地球上数量庞大的废弃物其实有其原因:消费社会。人们听从着企业所下的指令,活着自己的生活,把自己黏在银幕上进行无意义的对话。时尚的变迁单纯来自于一个计算机的指令:说红就是红,说蓝就是蓝。

这整个场景可说是法兰克福学派最终的梦魇:工业化的影像最终让人们成了机器的一部分。马克思说:「世上的机器令人害怕地鲜活,而我们自身却令人担忧地怠惰着。」当人们的生理时钟也受着企业的操纵时,我们的身体骨骼也就无止尽的退化下去。人体作为一台机器,和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008年《瓦力》上映时,人们仍对于太多的屏幕时间感到恐慌,因为计算器与屏幕将会让我们忽略人际之间的交流或是周遭环境多采多姿的事物。当下,屏幕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无法剥夺的一部分,我们的影像作品也很自然地把这件事情当成常态,尝试让人们理解诸多影像将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甚么后果,但不在给人们某种可以摆脱影像文化的幻觉。

英国电视剧《黑镜》(Black Mirror)就是个很好的例证:随处可见的影像接口其实不仅仅投射出流动的光影,同时也在撷取信息,尝试把群众当成数据堆来找出人们的偏好:我们早就活在《一九八四》里老大哥的世界。

当瓦力和伊芙发觉小草在运送过程中消失时,她们两个被机上的主控计算器奥图送去失控的机器人维修处。在这里,瓦力扮演了斯巴达克斯的角色,把这些故障的机器人从牢笼中救了出来,而伊芙却对这些不守规定的举措感到生气。

这个桥段里,这些的机器人是如此的可爱而没有敌意,好像他们的意图仅仅是要扰乱船上的秩序,让人们不要习惯这种僵化的规律。这也跟其它近来的科幻作品相去甚远:这群机器人并没有对人类的愤恨。它们并不想要复仇,取代人类。

当瓦力被奥图送去太空中自爆时,伊芙前往抢救。令人吃惊的是瓦力似乎一点也不受爆炸的伤害,成功地抢救了摇摇欲枯的植物。瓦力带着太空舱里的灭火器跟伊芙的喷射引擎来了一段双人舞。灭火器这个道具我们在前头瓦力收集垃圾的时候就已经看过,这里导演稍微转换了一下我们印象中的功能,让两人可以透过气缸里射出的冰晶与彼此交流。

笨拙的瓦力在这里获得了无比的运动能力,而伊芙也高兴的把小机器人抱起来转圈圈,两人间还冒出一丝电流火光。瓦力没有嘴唇,无法与心爱的人接吻,但这触电的影像代表了两人建立起某种深刻的关联。而就像歌词说的一样:「在亲到女孩之前,我们不会回来。」亲到了女孩,也就代表两架机器人是时候把人们带回地球了。

另外一方面,歌舞片当中的舞蹈总和影片所代表的律法相冲突。我的意思是通常人们突然跳起舞时,影片当中的世界就停止运作,而身体的律动挑战的正是社会与文化所想要规训人们的正常作息。

在最著名的歌舞片桥段《雨中曲》当中,当金凯利在人行道上打着水花,庆祝自己未来的成功时,路边的警察对他投射出严厉的目光,要他赶快停下来。《瓦力》当中的这个桥段也不例外,两人要脱离了奥图与公理号的掌握,才有办法跳起舞来,互诉情衷。

在这个段落中,皮克斯透过不同角度的俯瞰来强调歌舞片最重要的特质:影像上的身体如何在运动与韵律当中转换成抽象的图样。当然,《瓦力》没有《小飞象邓波》做得这么极端,把动画人物弹性的身体转换成七彩的梦魇。但是两架机器人透过喷射气流在影像上交织出流线的图样,让观众体会视觉的欢愉。这个抽象层次的考虑就是为什么歌舞片当中总要有陪伴主角们的舞者,让舞台上的图样可以呈现多样的变化。

艾西莫夫在《我,机器人》当中,奠定了机器人运行的三大法则:

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袖手旁观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二、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三、在不违背第一法则及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我,机器人》(2004)

这些定律看似简单直接,实际上却有很多的诠释空间,当初艾西莫夫在他的短篇集当中就讨论了许多这些矛盾。后世描绘人类与机器人相冲突时,总取决于这三个条件上。公理号上的计算机奥图,正是因为对于第一条法则有着不同的诠释,才想要把植物销毁,让人们永远留在外层空间里。对它来说,把人们送到地球正会让他们受到伤害。

奥图的设计当然是向《二零零一:太空漫游》当中的计算器哈尔(HAL)致敬。但两者之间相差甚远:哈尔因为人类想要除掉自己,而放逐了人类。奥图则只想要遵从特定规则的诠释。

另一段明确的致敬桥段来自于舰长夺回控制权的段落,当他奋力地起身把萎缩的小脚向前迈时,响起的是史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个配乐出现在《二零零一》的开头,象征人类迈入太空世纪的一大步。这里,这个涵义则有某种讽刺的意味:为了要离开太空,人类得先跨出自己的一小步。

舰长跟奥图的争夺战让公理号东倒西歪(也算是当代无地平线影像的前身),更让瓦力在过程当中身受重伤。这时伊芙已经不是为了要完成任务,才想把植物送回舰上;它是为了寻找零件而想要回到地球。瓦力身上可替换的零件在这里获得了新的涵义。原本,地球上的零件让它能够无止尽地辛劳工作。现在,观众却担心这些零组件当中,瓦力的灵魂究竟藏在哪里?会不会少了一块,瓦力就不再是瓦力了?

当然,《瓦力》最终仍旧给了我们一个欢乐的大结局。两架机器人之间的触电感应成了瓦力苏醒的关键。而两人也得以牵起手来,为人们的未来奋斗。在我的形容当中,我避免使用性别来形容瓦力与伊芙的外表,因为科幻作为文学当中的重要类型,可说是最常透过不同的世界设定来解构性别的刻板印象。

勒瑰恩(Ursula Le Guin)的《黑暗的左手》是一个案例,艾西莫夫的《诸神自身》也是另一个。这些作品都透过殊异的性别想象来为我们构想一个可能的乌托邦。《瓦力》从机器人的角度出发,也有这样的冀望。

但皮克斯最终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也是好莱坞媒体企业的产物。我们在影片当中看到许多跨星际企业Buy and Large的广告与招牌,甚至连船上的小孩学ABC都是从A公理号、B Buy and Large开始,从小灌输他们企业是最好的朋友。如果你有留到最后把片尾看完,你就会知道皮克斯在片尾之后还放了一个Buy and Large的商标,把这个图样从文本提升到类文本的层次。

类文本(paratext)通常包括了影片的标题、工作人员列表、商标等等不属于故事世界但决定了故事走向与类型的元素。这个商标,大概也可以说是皮克斯对自己所给出的乌托邦想象的一点小小嘲讽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0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