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我看借助于哪些景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我看借助于哪些景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借景抒情,就是从作者角度描写景色,引申出心情,让读者在想象画面的同时体会作者心情,玩不好就是生拉硬拽。举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寓情于景,就是给景物加上人物才有的动作情感,让读者产生认同感,玩不好就是赶鸭子上架。举例: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情景交融,就是增加人物与景物互动,高手都是点睛式的互动,不明说心情。需要慢慢品,玩不好就是对牛弹琴,举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几种手法没有高低之分,看作者功底和心思,切忌生搬硬套。写文章也好,诗歌也罢,填文凑字都是细枝末节。作品体现思想,思想不清晰,文字再华美,手法再精彩,也不是好作品。

当然了,一些技法和恰当的雕琢,能让诗文添色不少。

情感是什么,是人和动物都有的共通点,我们人有喜怒哀乐和爱情友情等等,这些动物也有,我们在情感方面有时候还不如动物,至少小动物很重情感,不像人类这般很多时候都是冷漠无情的,我们都是对陌生人有着冷冰冰的防御,对最熟悉的人是生气打骂的,但是这就是人类本身,没有办法改变。我们只能控制,控制着不好的情感在适当的时间发泄,不适当的时间就收起来。大多练就收放自如的我们是痛苦过的吧,不然谁会收起自己所有的情绪呢?我们都不会,从来到这个世界肆无忌惮的哭泣开始,我们就注定要用一辈子来学会收敛。

俗话说:花有五颜六色,人有七情六欲。

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现代人似乎更喜欢笼统地提“七情六欲”,而不把七情六欲作具体的区分。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就叫“七情六欲”,歌词记不太清楚了,但有几句印象很深,说什么“醉了吧反正清醒更断肠”,“陪你走过一段七情六欲全都品尝/爱你的苦不要你扛泪不要你挡/七情六欲打翻/笑着哭哭着笑去想你的模样;……”具体哪七情六欲歌者虽然没有说清楚,但却把现代青年失恋后醉生梦死的心态和感觉唱得淋漓尽致、死去活来了。

说到这里,情与欲似乎已经得到了统一。也就是说,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没有情哪来的欲?没有欲又哪来的情?没有情,没有欲,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悲欢离合,这样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了。

由此观之,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基础的基础,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色调。但人与人并不一样,七情六欲的表现也就有五花八门,正所谓七情六欲人人有,千差万别各不同。正因为如此,如何表现人的七情六欲,就成了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和气象万千的话题。

然而情毕竟不等于欲,在现代汉语概念里,情与欲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有一句谚语说:情太切伤心,欲太烈伤身,说明情与欲分别属于“心”与“身”两个联系密切但又不同的领域。其次,情与欲互动互补,相辅相成,情可以生欲,欲也可以生情;欲的满足需要感情的投入,而情的愉悦也有赖于欲的满足。但如果非要对情与欲排个坐次,分个先后,不妨展开一场辩论,那么正方和反方恐怕都可以振振有辞,说得头头是道,讨论起来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热闹而有趣。不信你去问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他们虽说身临其境,但肯定很难说清楚情与欲到底是怎么个关系。文学艺术作品如果无情无欲,恐怕就不成其文学艺术了,但如果你想从文学艺术作品中找答案,可能就更扑朔迷离,云遮雾障,稀里糊涂了。

不过科学家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说法。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可以把一切分为矿物、植物、动物三大类。矿物是没有生命的;植物有生命但没有欲觉,只有接受而没有感受;动物有生命有欲望,而且知道“感受”。人是动物,当然具有求生存的基本欲望,所以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但人毕竟不是禽兽,而是高等动物,是“万物之灵”,比起禽兽的欲望当然要高级得多,也就是说,人类不仅能接受信息,感受信息,而且还能因授受信息而感动、激动、冲动,并理智地加以节制或处理,把动物的欲望发展到情感和理智的高度,而普通动物的欲望和感受只停留在本能的水平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艺术就是表现人的七情六欲的艺术。看一件文艺作品的精粗、雅俗与高下水平,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作品表现人的七情六欲时,究竟达到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情感和理智的何种程度或高度。

在我看来,人类的基本情感是指不需要别人来讲解和示范就能拥有的情感,是生来就具备的,不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我认为人类的基本情感有开心、难过、生气、失望、同情、感激六种。

以我自己为例,很多事都能让我开心,这是不需要别人来教我的。看见一朵漂亮的野花我会很开心,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我会很开心,吃到了美味的食物我会很开心,买到了心爱的衣服我会很开心,捡到钱我会很开心,所有的好事情都能让我开心起来。开心很简单,是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的情感,不需要任何人来教。

难过也是一样,如果有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发生,我们就会难过。离开了父母我会难过,最爱的包包被别人买走了我会难过,丢了钱我会难过,被朋友忽略了我会难过,心爱的小狗走失了我会难过,。凡是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我都会难过,难过是每个人从小到大就具备的基本情感。

生气和难过一样,都是不需要别人来解释就拥有的负面情感。只要发生的事情比自己预期的要遭,或者完全在自己的预料之外,那么生气是在所难免的。和别人吵了一架我会生气,从小就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和别人吵架之后要生气,但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生气,这应该就属于基本情感的范畴吧。男朋友劈腿了,我大不了分手之后换一个男朋友就可以了,但我还是会生气地给他两巴掌,所以生气这种事不是通过学习才能懂得的,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完全由不得我们的理性思维来决定。很多时候我们安慰自己“不要生气,不要生气”,但还是会忍不住生气,就像是骨子里面透出来的。

失望也是一种人类自带的基本情感。在一个婴儿还什么都不懂连话都不会说的时候,如果我们把一个空的奶瓶递给他,他发现喝不到奶,那他就会哭,因为他失望了,实际情况跟他想象的不一样。如果情人节的时候男朋友没有给我准备礼物,我也会很失望,现实与预期出现差距的时候,失望就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了。

当我们看到街上沿路乞讨的老爷爷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心酸,觉得他过得很辛苦,想帮帮他,这就是同情了,这是与生俱来的。当我们发现朋友遇到了困难时,我们也会同情朋友的遭遇,同情是人类很珍贵的积极的基本情感。

当有人帮助了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希望可以报答他们,希望他们可以一生平安,感激是不需要别人来教的,这也是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

生而为人,我们有很多复杂的情感,但是我们要努力克制自己的负面情感,放大我们的正面情感,这样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情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狭义的情绪是指比较低级的、生物性的,与满足欲望直接相关的一种态度和体验。情绪对正常精神活动恰似一幅画的背景,它无时无刻伴随着各种心理过程。情绪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中医的喜、怒、忧、思、悲、恐、惊。

(2)儒家的喜、怒、哀、惧、爱、恶、欲。

(3)西方心理学的分类:喜悦、愤怒、悲哀、恐惧。在精神病的情况下,它的变化往往是病态的重要标志。情绪剧烈改变往往是致病的原因,而通过情绪调节又往往是治疗的手段。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的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爱、憎等不同的体验,都是情感的表现,情感活动可以通过病人的面部表情、言语、声调、姿态、动作以及内心体验表现出来。正常人的情感反应是与外界刺激或思维活动相配合,如听到好消息,想到愉快的事,就表现出高兴和喜爱的体验,流露出喜悦的表情,并且可以发笑,相反遇到或想到伤心的事,人们则产生悲哀和痛苦的体验,流露出忧愁的表情或哭泣。外界刺激的强度愈大,情感反应也就愈强烈,正常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的这三方面是统一、互相协调配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5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