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

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第1张

在公众号里经常收到朋友的留言,到底什么是交互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具体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没有交互设计师这个岗位?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把交互的本质说清道明。

早晨迎着第一缕阳光醒来,  身体下是依依不舍的床,身边是朝夕相处的手机。起床后,用电动牙刷刷牙,洁面仪洗脸。之后用热水器烧水,用杯子喝水。穿好衣服,打开滴滴叫车去公司。到公司后打开电脑,用浏览器登录网页查看邮件,之后登录钉钉,打开Axure开始工作。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和外在的事物接触,生活离不开它们,像床、手机、牙刷、滴滴软件、网页、钉钉、Axure,这些东西被称为产品, 产品是用来满足人们需求的物体或无形的载体 。

上面的例子中,滴滴软件、网页、钉钉、Axure是用互联网技术而设计并开发出来的产品,这些产品被称为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产品,突破了原子世界的束缚,让人们能用比特世界的产品来解决现实当中的问题。

互联网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包括:智能手机、电脑、互联网电视、VR设备、AR设备,硬件是有形的物体,都具备连接到互联网的功能。软件包括:操作系统、PC客户端、APP、web网站、WAP网站等等。用户平时接触最多的便是手机的各类APP。交互设计就是设计互联网产品中的软件部分。

发现需求(用户痛点),需求的真实性和普遍性得到确认之后,便可以成立公司,设计和开发出产品来解决用户的需求,从而实现公司目标(直白点就是挣钱)。互联网公司所做的事可以简化为下列公式:

走马圈地,让产品拥有大量的用户,形成庞大的流量。之后想办法将流量转化,形成成交额(GMV)或者其他变现形式,公司从而获得收益。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如果获取海量的用户?二是怎样提高转化率?

产品的用户体验、运营的策略、竞品的情况、公司的管理、资本的运作都会影响到流量和转化率。而用户体验又由交互、视觉、技术等共同影响,所以交互设计(提高用户体验,让产品更好用)是为了增加产品流量和提高转化率,最终目的是帮助公司挣钱。

经常把用户放在嘴边没错,因为只有很好的满足用户需求,用户才愿意用你的产品,从而就有机会实现公司目标。但是一定要明白交互设计只是实现公司目标的众多环节中的一个,当用户需求与公司目标相违背时,要做好取舍,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尤其是从商业和业务的角度来思考交互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从用户的角度。

交互设计,既然是一种设计,难免会和其他设计相比较,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等。交互设计和其他设计都是一种有目的和计划的创作行为,但是它们所设计的对象却截然不同。其他设计的对象是信息,是材质,是空间。而交互设计的对象是行为。

想象一下你是怎么利用淘宝购买衣服的?先注册登录APP——找到搜索框进行搜索——浏览搜索结果——点击详情——立即购物(不满意则返回继续筛选)——填写收货信息——付款——等待收货——确认收货——评价——完成。利用互联产品满足一个需求,是需要通过一步步的行为(点击、滑动、输入等),而交互设计师则负责设计这些行为,让用户知道自己在哪,能去哪,怎么去。

辛向阳教授将人与系统交互的过程分解为了五个要素,分别为:用户、行为、目标、场景、媒介(people、actions、purpose、contexts、means)。在上个购物的例子中,用户是需要买衣服的人,他的目标是买衣服,行为则是一次次输入、浏览、滑动、点击等,媒介则是淘宝APP,场景会根据用户所处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用户:

产品立项后,确定产品定位,去了解用户,互联网产品可能存在很多种用户,一定要以目标用户的研究为主,网易云音乐的用户可能有学生、工人、音乐发烧友但是它的目标用户是白领(猜测)。从不同渠道去收集目标用户的需求、筛选需求、确定需求优先级,确保需求是真实的。

Allan Cooper在书中讲了三个模型,心理模型、表现模型、实现模型,心理模型是用户对产品的预期,表现模型是产品被设计成的样子,实现模型是开发产品所使用的技术手段。用户并不关心实现模型,只关心表现模型有没有符合自己的心理模型。只有站在用户的立场去思考,让产品的表现模型更贴近用户的心理模型,用户就愿意使用。另外,建立角色模型也有助于了解和梳理用户信息。

行为&目标:

使用产品时,不同用户可能有不同目标,一个用户也有可能有多个目标。研究用户的目标是为了确定需求、清楚产品要满足用户多少个目标。交互设计师再根据不同的目标去设计相应的行为路径。错误的目标,繁琐的行为路径,都会导致用户放弃产品。

按照用户不同的目标,行为路径可以分为:随机式、往复式、渐进式。

当用户没有明确目标时,行为则比较随机,用户会在APP里不断的跳转,例如:没有明确购物需求时逛淘宝;随机的查看新闻内容。

当用户有个模糊的目标时,则会往复的对比内容,从而确定自己的目标,并完成目标,例如:当我要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浏览关于交互设计方法论的文章时,就会进行搜索,并在搜索列表和文章详情间来回切换,直到找到想要的交互方法论的信息。

当用户具有明确目标时,行为路径就会较明确,一步步推进。例如北京雾霾很严重,想在京东买个3M的口罩,用户路径为:搜索3M口罩——浏览搜索结果列表———进去商品详情———填写信息——等到收货——给予评价。

首先要明确用户的目标,根据不同目标确定行为路径是随机、往复还是渐进,针对不同的行为类型进行相应的交互设计。

媒介:

媒介可以理解为产品形态,产品是用APP、网页、公众号、微信小程序、H5宣传页还是其他形式,这属于媒介。互联网产品常见的媒介是APP,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写文章是个需求,但是就没有必要专门成立个公司做个APP,只需要在微信建立一个公众号发表文章,这里微信公众号就是媒介。

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特点,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业务类型来选择适当的媒介,同时应该考虑到性价比。

场景:

场景是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前到来,用户使用产品时的场景变得更为复杂,可能在嘈杂的地铁里,也可能站在路边、躺在床上等等。

大家熟悉的打车软件,一般都会有两个APP,一个乘客端、一个司机端,司机端的用户是正在开车的司机,而司机为了安全一般会把手机固定在车载架上,这个场景就是司机端APP所处的主要场景,那么设计APP时就要考虑到车内光线问题、司机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文章讲了这么几个部分内容:

互联网产品和需求,交互设计是针对互联网产品的;

除了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思考交互,还要从公司商业目的的角度去思考;

交互设计的对象是行为;

交互设计包含五个要素:用户、行为、目标、场景、媒介。

交互设计:人与产品(系统/应用/服务等)互动交流沟通的过程设计;产品的输入方式是否直观、简单、清晰、安全;产品的输出方式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以人类和文化角度表述而易于被理解。

基本原则/标准

1、易用性易用性包括:易理解性、易学习性、易操作性。2、交互设计的目标划分·让用户容易理解:层次清晰;功能区块的划分明确;区分可交互元素与不可交互元素;入口要明确,区分优先级;·让用户操作简单:符合常规的操作流程;符合平台的交互特性;产品自身操作的一致性;及时反馈;更短的交互路径;减少用户记忆;减少输入,帮助用户做选择;防错&容错(不可用置灰、格式限制、可撤销);

3、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

1状态可见原则2环境贴切原则3撤销重做原则4一致性原则5防错原则6易取原则7灵活高效原则8易扫原则9容错原则10人性化帮助原则

4、诺曼的设计学三层次(《设计心理学》)与交互设计目标体验目标/本能层次——想给用户/用户想要什么样的感觉(激发情感、唤醒某种记忆、视觉/听觉/嗅觉等的刺激带来的情感最终目标/行为层次——用户想做什么(使用产品的目的)人生目标/反思层次——用户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品牌形象)

6、满足不同的需求

用户。产品,自我需求

7、用户体验相关设计原则减少用户输入/避免重复、过多的操作(减少页面跳转;重要信息前置-不需要点击就可以看到;先露出一部分,点击后展开,让跳转过程更加自然、顺滑;)交互设计元素与非交互设计元素区分明显防错&容错帮助用户记忆适当引导、提供帮助交互路径清晰、让用户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保持一致性文案清晰易懂直觉设计设计流程/方法

其它

1、反馈设计的重要性2、一些必要的关乎设计学的定律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菲兹定律:到达目标的时间与移动距离成正比,与目标大小成反比。希克定律:选择越多,选择时间越长。对于设计而言,可以帮助用户选择(默认选择、不可选的情况置灰)、减少选项、或者将选项分类、区分权重、让用户分步选择等。让用户一次面对的选项较少。特斯勒定律:复杂性守恒定律。产品的复杂性守恒不变,想要让用户在使用中变得简单,需要将复杂性转移给程序来处理,减少用户的操作,提高输入效率,让人来做一些决策等简单但是具有控制权的事情。美即好用效应:当产品足够美观、吸引人时,用户可以容忍一些操作上的不方便。比较适合于文艺类、慢生活类的产品。不是故意做得难用,而是在设计决策时,可以为了美观牺牲一些操作效率,如增大留白/显示面积会让浏览效率降低。多尔蒂门槛:系统/产品对于用户的操作响应时间<400ms,才能让用户保持专注,提高沉浸感与效率。一方面对于动效设计而言,时间需要把控,不能过长。另一方面,对于网络、设备性能等引起的等待时间过长,可以考虑使用过渡方式(过渡动画、占位符)来减缓用户的焦虑情绪。雅各布定律:操作方式与主流产品或者同类型方式保持一致,可以让用户更快上手。没有更好的交互方式时,采用通用的方式会让人更容易接受。简洁法则:人的大脑会简化、归纳、过滤外在的信息,方便简单快速的理解外在的世界。邻近原则&相似原则:距离接近/具有相似性特点的对象会被认为是一组。模块内部、模块之间的距离、样式的一致/差异会区分不同的模块。帕累托原则:二八定律。对于大多数事件,80%影响由20%的因素造成。帕金森定律:任何任务都会拖延,直到可用的时间都用完为止。同域原则 :元素在一个具有明显边界的区域内,会被认为是一组的。类似卡片风格,卡片内的内容被认为是一组。米勒定律:短时记忆,人平均能记住7±2个项目。对于信息展示而言,一次展示的条目不宜过多。冯·雷斯托夫效应:当存在多个相似的对象时,与众不同的那个容易被记住。对于设计而言,这也是“设计点”的所在。突出真正重要的内容。蔡格尼克记忆效应:人们对于未完成的任务的记忆比已完成的更深刻。对于任务的设计,需要同时关注已完成与未完成,促使、激励人们去完成未完成的任务。3、交互设计五要素——

人、动作、工具或媒介、目的和场景构成交互设计的五要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39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