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讲得大智慧,指的是什么

佛教讲得大智慧,指的是什么,第1张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中的大智慧,是指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扩展资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陀示现涅槃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称为原始佛教,这段时间称为原始佛教时期。

自佛陀入灭百年后起,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曾发生多次分裂,进入部派佛教时期。

-佛教

没那么复杂,佛教不只是念佛,还有佛经和佛咒,念佛是为了加强自己的信心和定力,读佛经是为了理解佛说的含义,比如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一边读一边想这句话什么意思,不懂的就网上查,或者听大师讲解,懂了后再往下一句一句的学,等你都弄的差不多了,智慧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到时候不用你去问别人,自己就懂了

佛教当中指的智慧是消除烦恼之后所见到世界的本来真实的面目,也就是缘起法则。具体是修学戒、定、慧三学。

真正开了智慧明白缘起法,见到了真正的自我,也叫本心,就会破除对当前假我(五蕴合和相续)真实存在的执著,由此产生的贪嗔痴也会就不再存在。所以外在的表现是不会对什么有什么欲求或者不满、而乐于奉献,同时由于得知其他人不了解此真实而白白受了很多痛苦的一种悲心。所以如果真的开了智慧,则一定表现的非常慈悲,具有高尚的人格,注重因果,不会故意造恶,而愿意行很多的善事,但行了善事也不执著。

当然,在身心方面,由于入定本受能使身心堪能,也就是说可以很精进的完成很多事情而不会感到疲劳。

智慧是对真实的觉悟,而聪明只是一种世智辩巧,可能还会用聪明去造恶业,并不能解决很多的人生痛苦问题。当然真正开了智慧后肯定也会变得聪明,但变聪明不能说明开了智慧。

这智慧,也分几种。从潜到表,可以说有三大类:

最基础、最本来、最原始的智慧觉性,是所有人类甚至动物都含藏的本能,这也是一种智慧,后人又称做“原始潜意识”。不过佛法中,将其称做本觉、真如、如来藏、阿赖耶识等,西方心理学的“原始潜意识”概念与之接近但不同。

最表层是由于自身眼、耳、鼻、舌、身、心意感知这六类接触外界信息,而后信息的集中、记忆、反馈、成为觉察、分辨的智慧。

在表与潜其中的,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分别、判断、取舍、乃至各种情感执著的思维智慧。

从过程上讲,本来觉性是含藏各种智慧能力的基础,于是通过人的一代代进化、演变,生死相续,不间断传递的,比如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由来的逃避、害怕、喜爱等本能的直觉,多是这类智慧觉性的影响。

而后通过入胎结生等各种出生和生长过程中,眼、耳、鼻、舌、身、心意这六根,在我们与外界不断接触中逐渐通过认识色、受、想、行、识等五法的蕴集,而得到对外界事物的种种认知。这认知仅仅是分辨的功能,是器官的运用,是物质基础的智慧能力。而后知道颜色、形状等而后产生联想,这成就了初级的智慧。

而后意识的高级功能以这些对事物的现象进行分解、分析而产生认知,再通过这些“识”的积累,产生的辨别现象、判定是非的能力,也就是智慧。意识活动中由简单而复杂的转变,就揭示了认识活动中由知识到智慧的转化。

佛法中的缘起概念,说无明是行(行为意愿)的根源,行是识(意识驱动)的根源,识是认识名色(世界)的根源,名色是由于六入(指身体与心理的感受器官),六入产生触(接触),触产生感受,受生起爱,爱产生占有索取,取的行为产生种种有(行为后果),有构成生老病死等等苦(苦恼、烦恼),而苦恼烦恼又成为无明的因,继续一个轮回。其实这就是在说人在迷和悟之间识的产生到智慧的产生,由明白到迷惑到如何悟解,这样一个智慧的演变过程。

另外,唯识学中说,“识”分为八,“智”有四种。“转识成智”就是转舍有漏之八识,转得无漏之四智。八识与四智的相应关系是: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这方面我只了解大概,如有错误请其他朋友指正。

如果按我前面所分析来说,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心的五器官)的成所作智,其实就是我所说的,神经功能的反馈,成所作也就是认知事物。

第六识的妙观察智,实际就是意根,心的觉知功能,就是我前面说的思维上的反馈和发现、联想,所以说叫妙观察。

第七识的平等性智相当于对世界万物产生了思想上的辨证能力,有了解析和立论,是所谓哲学的智慧吧。一般在人度过少年阶段,思维的辨证能力就已经出现了。

而最后的第八识大圆镜智,相当于在不断思索中得到最终的智慧觉悟和成就解脱。

菩 提 树 下 的 启 示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觉悟成佛,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个个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

佛的话是说我们众生和佛没有两样,每一个众生都具有和佛一样的智慧、一样的能力。佛离开了妄想执着,他本有的智慧能力全部显前,而我们天天打妄想,本来具有的智慧能力全部丧失掉了。所以要恢复我们本有的智慧能力,从理上讲很简单,只要离开妄想执着,就是现成的佛;可是从事上讲又很复杂,我们很久很久以来认假为真、把非我当真我、把不可得以为有所得,在妄想之中受尽了苦,养成了坚固的习气。所以离妄想又有八万四千法门,就是为了适应不同人的习气。

佛的话给了我们无上的启示、无上的勇气,学佛从什么地 方学起?就是从相信自己和佛一样具有无上的智慧和能力,然后先摸到开启自性光明灯的开关,打开一看,才发现有那么多的错误,下一个决心,把它修正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7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