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感人小故事

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感人小故事,第1张

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感人小故事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 心得体会 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武汉的疫情成为了全国的焦点,涔汐足不出户,每天关注疫情的情况,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现在全中国的“敌人”是瘟疫,这是一场跟所有中国人有关的“战斗”,而不是一次单独事件。疫情的背后,有很多感人的 故事 。那你知道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 事迹 都有那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1

 在重症监护病区,老年患者占比较高,为了让他们尽早康复,医务人员全力施救,用心陪护;而在病房外,消防员们也在竭尽所能守护医院安全。

 张倩: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这是张倩抵达武汉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周前,她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病区,老年医学科的张倩和队友们负责其中61个老年患者。老人们夜间病情变化快,张倩总会提前出发去医院。

 这几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况不太稳定,住在同一层楼轻症病区的老伴一直惦记。张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机录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视频,晚上一接班就带给周阿姨播放,让老两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儿住进了方舱医院,想起还在酒店隔离的小外孙,傅阿姨就吃不下饭。张倩查房的时候,就嘱托护士给老人换上了甜味营养剂,在询问病情后总是留下来,多陪着老人聊聊天。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当年张倩备战高考时遭遇非典,医务人员舍身救人的场景感染了她,她报考了医学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张倩的初心。

 你守护病人我守护医院

 医务人员奋战在病房内,消防员们则全力守护着医院的安全。这是火神山医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练,这支由7名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组成的队伍里,41岁的李长春年龄最大,曾参加过8000多次的灭火救援战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队员们进驻火神山医院,48小时内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调试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医院和普通医院在布局、建筑结构、内部设施上差别很大,李长春和队友们8次深入医院,并利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制作电子沙盘,但要想完全覆盖医院的每个角落,还需要加强培训、群防群控。

 消防队还与医院建立了24小时消防直联直报秒级响应机制,每个病区有一位负责人,以便第一时间处置火情。从进驻以来,大家24小时备勤,收集数据5700个,制定应急预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医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的一线。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2

 “您好,请停车登记、测量体温。”2月7日,室外温度在0℃以下,在外面站一会儿就冻得手脚发麻。衡水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直属一大队辅警周刚和同事一起,在桃城高速口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登记。白班6个小时,赶上值夜班,要连续上12个小时。

 忙了一天,下班后他还要照顾患病的妻子。2018年年底,妻子孙巧英确诊患上肺癌,如今癌细胞已经严重侵蚀骨质,生活不能自理,常年需要家人照顾。平时,周刚工作繁忙,妻子只能托付给岳母。这个 春节 ,原本能休息5天,他打算用这难得的假期好好照顾妻子、陪陪儿子。

 但因为疫情的到来,这个长假他反而比平时更加忙碌。农历腊月廿九,疫情形势愈加严峻,一大队号召全体民警、辅警放弃休假,做好准备抗击疫情。周刚毫不犹豫地在请战书上签下名字,他坚定地说:“疫情当前,就是要‘舍小家为大家’,我是***员,更要克服困难冲在前头!”

 从农历大年三十接到命令开始,他就和同事们在高速路口坚守,为城市守好大门。1月28日深夜,正在执勤的周刚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妻子虚弱的声音:“我感觉浑身疼,快撑不住了,你回来吧……”得知此事,单位马上安排周刚休班。原本已经请好了假,周刚思考再三又拨通了妻子的电话:“我走不开啊!先让儿子给你做个伴,等我下了班再陪你。”妻子知道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只是嘱咐他做好防护就挂断了电话。直到第二天早晨交班后,周刚才赶紧带妻子去了医院。

 事后得知,那天晚上妻子因为身体剧烈疼痛,几乎彻夜未眠,周刚满心愧疚。“最近一直在忙,感觉最亏欠的人就是妻子。不过,疫情当前,大家都非常疲惫,我要是休假了,其他同事的工作量就会增加。家里的困难我能克服,不能再给大家添麻烦!”质朴的周刚说。

 2月3日上午,是妻子进行肝介入手术的日子。当天,周刚正好值上午班,他悄悄和同事换了班,手术完成后,又出现在执勤岗位上。每天在医院和执勤点两点一线奔波,周刚脸上难掩疲倦,但是他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从 除夕 到现在,周刚和同事们累计监测车辆近8000辆。

 “家事、国事自古难两全,我是党员,只要国家有需要,我就会义无反顾。”周刚的脸上坚毅而平静。“我现在就盼着,等到春暖花开,疫情过去了,媳妇的病也能有所好转,我在家好好陪陪她……”说到这里,周刚的眼圈湿润了。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3

 “师傅,您从哪里来的请您测一下体温。”2月6日,在武邑范村交通检疫留验站,43岁的武邑县交通局干部杨国军一边为进出的人测量体温、排查过往车辆,一边无数次重复着这句话。

 1月30日,随着疫情形势日益严峻,武邑县决定成立106国道武邑范村交通检疫留验站,把好全县的北大门。作为交通部门联络人,杨国军负责范村和汽车站留验站的筹建。建设留验站可不是简单事,留验站由交通、卫生、公安交警等部门人员组成,人员结构复杂,大家彼此又不熟悉,管理起来难度很大。现场几个党员提议,由交通局向县直工委申请,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杨国军成了临时党支部书记。

 面对既无值班室又无照明的实际情况,杨国军和大家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大家马不停蹄安装减速带、爆闪灯、防撞桶等交通设施,同时协调电力部门接电安灯,搭建值班帐篷,解决值班人员吃住用餐问题,保证了留验站当天筹建,当天启用。

 工作人员有了“家”,作为“家长”的杨国军就更忙了:他是负责人,吃喝拉撒都得他操心;他还是资料员,所有过往车辆的台账他都一一登记。2月3日晚,一场雪后,路面又湿又滑,值班人员顶着凛冽的寒风,登记过往车辆,心疼值班人员的杨国军冲到检测第一线替换身体虚弱的同志……

 从1月24日到2月4日,他一直没有闲着。除了范村留验站建设,他还负责建设汽车站隔离通道、县城6个留验点的建设。连续多日的紧张劳累,杨国军的身体吃不消了,出现尿血状况,队友们把他送到衡水市人民医院就诊,主治医师建议入院治疗。“任务还没完成,我不能休息!”未遵医嘱,杨国军坚持返回到工作岗位。2月5日晚,身体出现严重不适的他,被同事强行带到县医院住院治疗。

 “他就是冲锋在前、坚守岗位的铁把门。”留验站成员、马台卫生院院长明智民说,“我们一起工作的这些天,他的榜样一直感动着我们、鼓舞着我们,现在已经有4名同志先后向留验站临时党支部提出了入党申请。我们要向他学习,直到打赢这场战役。”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4

 在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救治一线奋战不足一个月,张忠德瘦了9斤。

 张忠德是广东省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同时还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队长、广东省中医医疗队队长。

 17年前,他冲锋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在救治重症非典患者时不幸感染,在生死线上走过一回。这一次,已56岁的他又来到火线,“我只不过是换了个工作地点”。

 除夕夜逆行奔赴武汉

 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3点多,张忠德坐上开往武汉的高铁,当晚8点多钟到达。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到了武汉最早、最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金银潭医院。来不及多说,张忠德就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采集相关资料。“采集直到下午1点才结束,干了5个多小时,共采集了28名患者,通过中医四诊合参,了解他们的发病症状、流行病学史等。”张忠德说。草草吃过午饭,他们就开会研究。

 正月初二,专家组兵分四路,分头出击。张忠德带队前往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病区,花了近3个小时采集数据,“把重症患者都看了一遍”。当天还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来自全国的专家顾问一起,讨论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二版。

 “我的工作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来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成员,要采集好临床患者的第一手资料,制定和修订国家推出的中医治疗方案;二来我们还援助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组建病区,共3个病区105张床,其中广东省中医医疗队管理两个病区70张床。”张忠德告诉记者,在组建过程中,大家对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我们对广东省中医医疗队60名队员进行严格培训,坚决做好防护、杜绝感染。”张忠德说,以前的培训全部归零,现在培训合格才能上岗。60名队员中,有37人是***员。“我们开了党支部会议,决定第一批进隔离病房的,必须是党员。”一个星期之内,医疗队有20人写下入党 申请书 。

 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救治过程中,张忠德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采用中药“组合拳”对症下药。“药物有汤药、冲剂、颗粒剂,也有中成药和注射剂。”他说,他们针对每个病人的特殊情况,又在后续治疗方案中进行了个性化调整。

 除此之外,还对病人采取了外治法治疗。外治法主要采取针灸、按摩,打八段锦、太极等方式,“在一些病人的身上,效果立竿见影。之前有焦虑得睡不着觉、腹胀得吃不下饭的病人,用了外治法之后,既睡得着觉,又有了胃口。”

 “目前的手段,就是中西医结合、协同作战。”张忠德说,对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中西医治疗,目前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总共收治了124个病人,出院跟转出的病人到18日下午刚好是50个,我们也感到很欣慰。”张忠德说:“我们这个团队,虽然是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病救人,但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中医人的支持,是集全国中医人的智慧来制定诊疗方案的。”

 据了解,从临床数据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协同治疗手段介入后,重症转轻症率有所提升、重症转危重症率有所下降。“在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危重症死亡率方面,数据显示也较有效,后续还需要更进一步观察,目前中医、西医团队都正在做这方面研究。”张忠德说。

 任何医生都会全力以赴

 “今天早晨称了一下,发现体重降了9斤。”张忠德笑着说,前线医生工作都很累,“现在,很多危重症患者收进来以后,你得想办法不让患者的病情继续恶化下去,要想办法治好病。任何一个医生看到这种情况,都会全力以赴的。掉几斤肉没问题,回到广州一个月又长起来了。而且,我年纪大了,还难得老来瘦。”

 在武汉,早晨6点多起床后,张忠德就一直忙碌,每天都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白天没时间休息,就在坐车时见缝插针眯一会儿,吃饭也很快。”2月17日,张忠德从早晨7点开始工作,晚上回到宾馆已经10点多。“又接着修改治疗方案,等弄完已经深夜1点多。”

 在医院,遇到焦虑、紧张的患者,张忠德常常拿自己举例子:“我得过非典,现在还不是好好的,你们更要有信心挺过去!”

 张忠德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提醒我们,务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要勤洗手,又要规律作息,增强抵抗力。“现在的人,有的太不爱惜身体了,经常熬夜,吃饭也不规律。”他说:“中医有句话,叫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说,增强体质才是最好的预防。”

 “我所在两家医院的发热门诊病人数量在大幅度下降,收治病人的数量也有所下降。看媒体公布的数据,和我们了解的情况大致符合。战胜疫情,我的信心很足,胜利曙光就在前方。”张忠德说。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5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这每一个人的心。疫情来临时,鸠江区汤沟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辞辛劳,离开家人,积极响应动员,迅速进入战斗角色;他们坚韧不拔,始终坚守岗位,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他们勇敢坚定,在村民群众都闭门不敢外出时,他们始终在村落间“逆行”,宣传引导,摸底排查;他们既是一名中共党员,又是一名村居干部,他们在大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展现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

 疫情就是命令,再危险我们都得上

 大年初一,春节假期的第二天,大家都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氛围中,但网络上关于疫情的消息也一直被村居干部关注着,他们_经亲身经历过类似的疫情,面对春节期间大量的返乡人员,加上村里办喜事的、聚会的多,都心里捏着一把汗,随着疫情严峻的消息不断传出,不少村居干部便开始在镇政府的工作微信群中主动询问,是否有防疫工作安排,形势不容乐观。

 当日下午,镇党委政府开会传达部署防疫工作,要求各村居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教育 刚结束,现在正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时候,面对疫情,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算什么***员,怎么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会议结束后,个别村居书记给自己打气,得到在场人员的一致“点赞”。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 14 村居于大年初二上午,全部组织召开了“两委”会议,把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布置到位,明确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具体 措施 。全镇各村居干部,立即从春节假期的氛围中抽出身来,迅速调整思想状态,全部到岗到位,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____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来了,我们不上谁上。”在三元村“两委”干部会议上,村党总支书记姚清海面对个别人员的担忧,严正表态。

 防控就是责任,当最接地气的“逆行者”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自把各自的网格管好、管严、管紧,各自把各自网格内的人员排查清楚,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最后到我这汇总签字上报。”__村党总支书记汪贻平明确“两委”干部网格责任,把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压实。__村充分利用“向心聚力、三网共治”载体,全村划分为 6 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两名“两委”干部包保,同时发挥党群议事点作用,发挥党员、村民代表作用,把疫情防控的各项任务都交给网格,像一颗颗旗子下在网格点上,时时掌握网格动态信息。全镇 14 村居依托“三网共治”113 个网格,明确村居网格员属地责任,汤沟镇武汉返乡人员信息排查人员准确、上报及时、信息全面,与村居干部落实好网格责任是分不开的。

 “到村入户务必做好自我防护,你们不是只为自己负责,也是为了大家负责,这个时候,不能逞强。”每次下网格,到村入户排查摸底,陪同医务人员跟踪检查在家自我隔离的武汉返乡人员前,早映村党总支书记汪贻武都会多唠叨几句,生怕大家放松了自我防护。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太多“逆行者”,村居干部算是其中最接地气的,他们面对的是春节前广大在外务工返乡人员,这个春节农村很宁静,但情况也很复杂,形势似乎比村干部们认识到的更为严峻,他们丝毫不能懈怠。

 发动村民群众,我们就是“门神”

 村干部就是村子的守护者。“在网上看到有个比喻很形象,我们就像村民家里门上过年贴的“门神”,我们替村民群众把好这个门,把疫情关在门外。”黄__党总支书记宣义剑开玩笑说。比喻固然形象,玩笑也很轻松,但责任很是沉重。村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村干部说一百遍,似乎在他们眼里,都是多余的废话。我们当“门神”,村民就要自觉关门,我们不仅要防控疫情,还要看住村民,让疫情不在这里传播。村民群众自我防控意识至关重要,一定要发动群众,***人的法宝就是依靠群众,疫情防控,贵在群防群治,群众不参与,疫情难根除。村居干部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扎扎实实做好舆情引导、防疫宣传,村上大喇叭喊起来,小喇叭动起来,横幅拉起来,宣传海报贴起来,一封信发到人手一份,把手机都用起来,抖音短视频、微信发起来,能用的宣传手段一样不落。持续的宣传之下,村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纷纷响应,主动参与,采取各种方式,严防人员流动,取消各种宴会、聚会、集会,宾馆、餐馆、网吧、菜市场等全部关停,现在村干部要到所辖的自然村开展排查检测,都要提前跟村里人申请。村民群众都说,村干部是我们的“门神”。

相关 文章 :

1 抗击疫情先进人物事迹材料最新(5篇)

2 关于抗击疫情先进人物事迹精选5篇

3 2020疫情感人事迹作文

4 2020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精选5篇

5 关于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优秀征文5篇

11861位粉丝

简短的抗疫英雄小故事如下:

1、“排雷英雄”妹妹坚守抗疫一线

“排雷英雄”杜富国的妹妹杜富佳,是贵州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肺炎疫情发生后,杜富佳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杜富佳说:“雷场是哥哥的战场,如今疫情当前,医院就是我的战场。

2、布满血痕的手写满责任担当

此前,湖南95后护士胡佩的一双手感动了全网,在隔离病房,因终日用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酒精浸泡着,原本一双稚嫩的手被腐蚀得伤痕累累。面对亲人和网友的关切,她表示自己没关系,还说:“我随时准备被隔离!”

3、“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

22岁的护士朱海秀,瞒着父母到武汉支援防疫。记者采访她所在病房,请她通过镜头给家人报个平安,她拒绝了。她的眼泪在眼睛里打圈,却说:“我不想哭,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

抗议精神介绍

抗疫精神,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形成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二十字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湖北人民以坚不可摧的大无畏气概,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写在中国发展奋斗的篇章中,也将永远铭记在人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史册上。

  疫情狙击手张定宇的故事:

 1、张定宇爷爷,现年56岁,1986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武汉第四医院医务处副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武汉血液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 2013年12月起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他是一名临床医学博士,更是一名优秀的***党员。

 2、第一是反应迅速:2019年12月29日,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密切接触的首批七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

 这引起了张定宇的高度重视。张定宇反应非常迅速,对病毒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张定宇从事传染病工作多年,职业敏感让他深感这病不简单。他一边叮嘱医务人员加强防护,一边率先让人采集7名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去检测。

 在这批药管中,他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

 没过多久,很快,病情在周围附近开始蔓延。

 3、第二是意识清楚:张定宇对同事们说:“我们已经处在世界的暴风之眼,一举一动都被别人关注着,我们要尽心尽力保护武汉的人民。”他清楚地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率先对新冠状病毒这一目标进行了定位分析,做出了清楚的判断。

 从此,张定宇便开始了对病毒的斗争。经常是凌晨1点左右睡觉,清早5点起床,这已经成为张定宇的家常便饭。

 但天不遂人愿,我们敬爱的张大夫却患有渐冻症。他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用羸弱的身躯,只为多救几个人。

 4、第三动作快速:张定宇无法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此刻的他,正在用渐冻的生命,与死神竞速,与自己的狙击目标赛跑,时间对这位狙击手来说,意味着必须用秒来计算。

 2月2日,他面对央视记者的采访时说自己的年龄,“应该往小了说,因为我愿意多做点事情,想让自己的时间长一点。”张定宇的双腿渐渐开始萎缩,但内心的力量不容置疑。

 张定宇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5、一个目标,对敌情实施精准打击:

 今年57岁的张定宇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不顾自身绝症在身,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2020年1月31日,湖北省委授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同志“全省优秀***员”称号。

   2020抗击疫情感人小故事5例 抗击疫情感人小故事(一)

 十七年前,他勇担使命,日夜坚守,战斗在抗击“非典”的一线;十七年后,他依旧 不忘初心 ,义无反顾投身防疫一线的战场。他就是峨边彝族自治县公安局沙坪派出所民警--张英洪。彝族,现年43岁,中共党员,1997年8月参加工作,1999年1月以来一直在公安派出所工作,在基层服务群众,奉献自己的青春。

 从抗击非典到抗击疫情 他的坚毅勇敢始终未变

 2003年,我国局部地区发生了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病症——“非典”肺炎,一场充满无声硝烟的战斗打响了。在抗击“非典”中,张英洪同志勇担使命,日夜坚守,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十七年过去了,面对2020年的新冠肺炎,他把“抗击非典精神”带到了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守护家园。经历了两次肺炎疫情的张英洪,在防疫工作中,显得更沉着冷静。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张英洪不忘初心,守岗位葆本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新冠肺炎肆虐蔓延 他不退缩冲锋在前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在这个不寻常的春节,张英洪同志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坚守工作岗位,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他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他冲锋在前。在处警中,作为带班民警的张英洪站在队伍前面,积极主动与老百姓沟通,做好群众解释工作,妥善处置一例例警情。

 张英洪接110转警:“原沙坪茶厂有彝族同胞聚集奔丧,请前往处置。”他立即带领民辅警到达现场。他讲彝语,拉家常,耐心向奔丧群众宣讲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员不聚集的规定,成功劝返奔丧人员60余人,截至目前,他参与劝散奔丧3起。这只是他工作中的一个缩影。疫情期间,类似这样的警情还有很多。他从未抱怨,从未讲过一句苦、一声累。他说:“抗击疫情是一场持久战,疫情当前,我们不退,”带给年轻同事满满的正能量。

 舍小家为大家 夫妻并肩作战

 在这场防疫战中,张英洪夫妻双双忙碌在一线,妻子是峨边一名乡干部,她主动担当,投入到觉莫乡入户防疫宣传工作中。挨家挨户摸排县外返乡人员,及时劝返外来人员,协调购买防疫物资。每日忙碌的工作使他们无法陪伴在外读书难得回家的孩子的身边。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他们没有怨言、没有退怯,16岁的儿子也十分理解父母,全力支持父母工作。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并肩战疫,相互鼓励,诠释了什么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二十一年坚守岗位 是工作亦是责任

 张英洪热血赤诚,在公安派出所工作21年,他怀着对党和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怀着对公安工作的满腔热血,以扎实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各项工作任务中。他说,“人民警察就应该勇于担当,敢于作为,要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要把老百姓放在心里。”“我是母亲的儿子,也是人民的儿子。”

 他们是父母,他们也是儿女,此时此刻,他们更是防疫一线上的“最美逆行者”。不论是十七年前还是十七年后,他们依然选择冲锋一线,他们的身影是防疫路上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线。

 抗击疫情感人小故事(二)

 朱海秀生于1997年,是河南省洛阳嵩县纸房镇朱王岭村人。2019年7月毕业后就职于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第三医院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22岁时已经是一名***员。她坚韧、顽强、有责任、有担当。2020年1月24日,报名参加该院驰援医疗队,投身武汉抗疫工作中。

 她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去之前未和父母打招呼,她说:“救人嘛,本来我们医护人员就有这样的使命和责任。”在武汉工作期间,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和长期间的熬夜加班,使她的眼圈周围显得乌青。由于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品和接触消毒用品,她的脸上长出了很多湿疹,并且往外渗血。从这些画面不难看出在武汉的20多天里,她的内心经历了什么样的考验的挑战。

 疫情汹涌而来,每天都有一批疑似病例患者被确诊,每天都有一批人死亡或治愈出院。这些数字变换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悲喜剧。

 抗击疫情感人小故事(三)

 某,中共党员,现任某省某市金安区民政局养老服务股股长。

 自疫情发生以来,某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取多项应急防控措施,为全区老年群体筑起了一道钢铁防线。

 心系老年群众,及时将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到位

 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该同志参加市领导调研养老工作后回到办公室,开始整理手头事务,清扫办公室,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这时,他的手机响了,市民政局要求各县区贯彻落实《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关于在养老服务系统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意见》。因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而养老机构又是老年人密集场所,他深感事态严重,立即安排部署,一边向主要领导汇报,一边草拟我区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措施,确保院内老人可以安度春节,并认真督促跟进,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1月24日,我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区民政局于1月27日上午8点,局主要领导召集召开相关分管领导及股室负责人紧急会议,传达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实行分管领导负责制,该同志具体负责老年人群体疫情防控工作。当日,他迅速拟文,自1月27日18时起,对全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特困供养机构、社会办养老机构、社区康养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实施临时封闭管理。封闭期间,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暂停接待外来人员走访、探视和接收新入住老年人,加强院内老人和管护人员个人防护工作措施,严格执行日常消毒和每日给在院老人测量体温。《关于进一步做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及时下发至乡镇(街)。

 连续深入一线,确保将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1月28日(正月初四)的早晨,他穿戴好准备出门时,他爱人问:“你这一大早又去上班啊,现在外面疫情这么严重,你这天天往外跑,真是让人不放心,这家里还有父母和孩子呢”,他笑着对老婆说:“现在是特殊时期,事关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们更需要我,这也是我的职责所在。我既是一名***员,又是人民的公仆,越是困难和危险的地方,我们越要带头上。不过也请你放心,我会做好自我防护工作的”,他就是这样去宽慰他的爱人。自1月28日起,区民政局成立3个督导组,分别由局长、分管局长、股室负责人带队,对全区29

 所特困供养机构、15所已经民政部门备案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和城区5所社区康养中心进行地毯式督查。而此时,我区翁墩乡已确诊一名新冠肺炎患者,他主动向领导要求督导翁墩乡、三十铺镇、东桥镇、淠东乡、马头镇、城北乡和清水河街道等乡镇(街),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

 一线。在去乡镇督导的同时,他也细心的叮嘱随行的同事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他每到一处养老机构,先是查看机构的封闭管理情况,向管理人员了解院内老人的生活和身体状况,查看机构落实的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和相关疫情防控工作知识宣传情况,同时对机构防控措施不到位的地方,立即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各项防控措施规范有效开展。为全面掌握全区养老机构防控现状,更好地制定应对措施。在随后的几天里,他又马不停蹄,在做好本组督导的同时,利用运送防控物资的机会了解其他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每到一处,他都会嘱托养老机构管理人员:“特殊时期,只能采取特殊的手段,这里有这么多的老人,他们的家人把老人交给我们,那么我们就要对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你们的担子很重,也很辛苦,你们在做好机构防控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你们的个人防护工作,确保机构安全,就让我们大家共同携手,齐心协力,定会早日渡过难关”。

 持续加班加点,做好老年人群体疫情防控工作

 面对疫情传播的严峻形势,该同志作为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不光承担着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还有更多的特殊老年人群体需要做好疫情防控,加班加点那是常有的事。2月5日上午,省民政厅领导及市领导先后来我区督查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对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力度、加强老年人群体的疫情防控措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天下午,该同志按照领导指示精神,结合实际紧急起草了针对广大老年人群体疫情防控操作性强的有效工作措施,并与晚上7点左右报送区政府分管领导审阅,晚上10点左右定稿,第二天一早交由疫情指挥长审阅后签发。

 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基本情况,结合疫情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入户排查,逐一登记辖区内独居、空巢、留守、失能及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和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低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老人信息,建立台账,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做好健康档案,确定联系人和责任人,做好包保工作,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性支撑。

 工作扎实细致,解决特殊老年群体的后顾之忧

 该同志主动思索,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特殊困难群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开展全面掌握辖区内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摸排、明确包保责任人、密切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上门指导老人做好疫情防护等措施。对于家庭特殊困难的,由社区、村对其提供助餐、家政等生活照料服务。同时,针对督导中发现的特困供养机构在封闭管理期间,不少集中供养特困人员被亲属接回过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人的亲属因外出务工等原因,造成老人生活无人照料这一情况,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规范特困群体返院流程,确保老人们可以享受正常生活。面对防控物资紧缺,他积极联系区工商联,为中店乡、城北乡敬老院和某乐天养老护理院等三家失能半失能特困群体集中养护机构争取爱心企业捐赠。

 加强自身学习,带头落实疫情防控管理

 该同志在繁忙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和各级各类文件学习,同时创造性开展工作,制作了《给全区老年朋友的一封信》和《养老机构疫情防控“七个一律”》,将老年人和养老机构疫情防控要点高度概括总结,通俗易记,在各养老机构、社区和村进行张贴,确保做到家喻户晓。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不忘自己也是一位居民,严格按照社区防控管理要求,带头执行小区封闭式管理规定,劝导家人和亲戚朋友少外出、少聚餐、少去公共场所。他还半开玩笑的对家人说:“你们终于到了在家睡觉就是为社会做贡献的时候了”。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白衣天使战斗在抗疫一线,从机关干部到社区和小区门口防疫值守,到千千万万的***员在与疫情做斗争。他不禁想起网上流传的一段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还有那些公安干警们在维护社会治安,还有人民的子弟兵在保家卫国,还有更多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做着奉献,也正是他们在守护着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他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定能早日打赢这场战役

 抗击疫情感人小故事(四)

 zz村位于zz镇政府以南2公里处,全村共辖10个村民小组,zzz户zzzz人,耕地面积zzzz亩,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zzz元。2010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012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14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zz村党支部严格按照省市县委及镇党委的安排部署,及时召开村“三委”班子会议,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勇挑重担、冲锋陷阵,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始终无私奉献、恪尽职守、默默坚守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用自身行动谱写了一曲“爱的奉献”。

 支部引领显担当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来袭,zz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站在了防疫最前沿,众志成城、凝心聚力,各项防控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镇包村领导任组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其他村干部为组员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防控紧急预案,先后召开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11次,全体村干部形成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重要共识。二是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村组干部分工负责、按组包干、不分昼夜对本村春节返村人员及来村探亲人员逐户进行了摸底排查,通过摸排,全村共有返乡人员89人,其中从湖北返乡探亲人员7户10人,并对他们进行了重点防控,在湖北返乡人员家门前张贴了温馨提示告知书,严防与外界人员接触,并为他们送去了一个口罩、一个体温计、一瓶消毒液、一张表格、一本宣传册,主动与他们建立了“关爱微信群”。村医每天4次测量体温,对湖北返乡人员签订了“四联一保”监管责任书和告知书,并建立了“人盯人”管控台账,发放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手册》,真正做到了“一人盯一户、坚决不扩散”。村党支部对两处人流量相对较大的主村道路设立了防控监督岗,固定专门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登记过往车辆,检测驾乘人员及乘车人员体温,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三是强化宣传教育。村党支部充分利用村组微信群,道路交通安全群和关爱群广泛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制作宣传牌8个,书写标语35副,发放《致全市人民的公开信》、《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等各类公告、通知1000余份,利用村部广播及小喇叭巡回播放《致全村群众的公开信》,使全体村民对防控疫情知识和措施有了深刻了解和认识,并做到自觉遵守。

 先锋模范显真情

 正如歌曲《爱的奉献》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疫情防控期间,zz村党支部不是孤军奋战,他们得到了全村党员的热情支持和拥护,党员zz、zz、zz为值班人员赞助口罩65个,zz、zzz、zzz、zz共捐助方便面7箱,副食10箱(袋),饮料5箱,水果5袋,更让人感动的是外出经商党员zzz在外地通过微信为村上捐助1000元,他还说“我远在外地,什么也不能为家乡做,看到你们日夜坚守,我很感动,特此捐助1000元,略尽绵薄之力”。党员zz冒雪为值班人员送来3把雨伞,其他两名党员拿来摆摊所用的两把遮阳伞,为值班人员撑起遮雪避寒。七八组群众联名给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写来了慰问信,他们在信中写到“zz村党支部的所有干部牢牢扛起肩负政治责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安排,全面部署,24小时奋战在一线,对我村内所有进出人员逐一排查登记和检测等工作,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给予了全村人民抗击疫情,战胜疫情的强大信心和力量,你们是最勇敢的将士,是最可爱可敬的人,你们的付出将被人民铭记,全村人民为你们点赞,希望你们在一线奋斗同时也要加强自身防护,保重身体,你们辛苦了,在此我们代表zz村七八组全体村民感谢你们”。他们只是党员干部的一个缩影,他们没有防护服,没有专业的口罩,他们有的是对党和国家的一腔热血,他们有的是大难面前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坚决维护,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铜墙铁壁。

 党的光辉照四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zz村党支部的坚强带领下,全体党员干部初心不改,冲锋陷阵,广大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村上群众通过网络视频、口述、微信留言等方式为坚守在一线的村组干部点赞,部分群众看到值班人员的日夜执勤,zz主动拿出自己的棉帐篷,在检测点搭建方便执勤人员换岗、休息和避寒,zzz志愿到村设卡点执勤,为村上的疫情防控出一份力,zz/zz为执勤工作人员送去热水,zz为执勤人员送去热腾腾的饭菜,zz为工作人员送去电热毯、被褥、手套和帽子,zz主动到村部和执勤点消毒,zz主动开车用小喇叭在村内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相关通知。他们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关心的眼神,一杯滚烫的开水,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坚定了坚守和奉献的信念,让他们不畏艰险,奋勇向前,让他们舍弃小我,顾全大我,让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面对疫情,zz村干部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兑现了一名***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承诺。zz村党支部一定坚守初心,奋勇向前,大获全胜!

 抗击疫情感人小故事(五)

 1月23日(农历二十九),某街道某社区党委书记某接到街道办疫情防控工作电话。“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迅速放下手中事情,跟家人交待几句,立马奔赴工作岗位。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某每天24小时都处于随时待命状态,手机从不敢离身片刻,时时关注每一条预警信息。每当辖区内有湖北返乡人员归来,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他都会立刻赶赴现场入户做好户情档案登记。

 每一次都是与湖北返乡人员“最近距离的接触”,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可能,但某从不畏惧。他积极发动党员、干部、网格员、物管、门卫等力量,开展“敲门行动”,累计张贴标语9幅、告知书50余份、通知200余份等,全覆盖宣传、排查,确保湖北返夹人员不漏一户、一人;他迅速组织队伍白天黑夜巡逻,对辖区内宾馆酒店、小旅馆分组上门摸排,按照网格分组深入小区、楼栋,张贴通知,给辖区居民宣传“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外出”,提醒居民做好防护措施,号召居民春节期间不串门、少去公共场所,取消聚餐;他积极会同某派出所民警,对辖区小旅馆、茶楼、麻将馆、网吧、KTV等娱乐场所进行关停。

 “辛苦了,你们自己也要做好防护措施,千万注意安全!”、“我们会自觉在家里,请你们放心!”在摸排走访中,一句句辖区居民温暖的话语,让某感动,他也以实际行动温暖了居民群众的心。

 某的妻子也是某镇的村社干部,目前夫妻两人都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家里只有一个某岁的女儿,每天中午都只能在家吃牛奶、面包。对孩子,疏于照顾,某心存愧疚之情,但他无怨无悔。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同事们常说他“大疫灭亲”,舍小家顾大家。某却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要有党员冲在第一线;作为***员,唯有挺身而出,相信通过我们各方协作、共同努力,就能打赢疫情防控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80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