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散文分享

写景抒情散文分享,第1张

 导语:读一些写景抒情散文,可以让内心变得充实。下面是我整理的写景抒情散文,欢迎大家参阅,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1、槐在五月

 路经日的在脚下蹚着,竟不知有名?幸偶遇一老先生,告知此为槐花大道,两年前兴修的,向东延至大洞山顶。

 望过去,行列有序的槐树立于路的两旁,葱郁,挺拔,虽未成荫,但也齐列,其间夹着一条宽阔的大道直通山顶,因人迹稀落,异常的清冷。

 心想既为槐花大道,必少不得槐花了。于是估算着正是槐树开花的时节,恰又逢细雨霏霏,决意冒雨前行去摄槐花,心中早已绘好了《凄迷细雨槐花白》,雨如织,风多情,丝丝细线润无声,难得一意境。

 然往往现实却事违人愿,踏上了槐花大道,只见叶绿,未见花开,大大的失望了,最终只得落落而归。

 记忆中的槐树却也如此,庭前荒处随地可见,不稀罕,大多三株两株的散着,枝枯叶而落,树皮尚又干硬的张裂着,并不起眼。

 可一但进了春,情形就大径相庭,况那春风最是多点物,于是立风而摇的槐,几日未见,竟都变了模样,整株的树都绿了,绿的可爱,令人刮目。

 然又几日未见,那葱绿的圆叶里竟挂上了串串青绿的槐树米,虽隐隐可见,煞也喜人。

 然又不经易的,再次张眼看到的却是一树的白,如蝶粉儿汇聚,令人惊艳。

 许因夜间睡的沉,错过了花开。看那一夜之间乍开的白,却也想像出那是何等的闹热,噼哩啪啦,跟炸了锅似的,槐树米儿你争我挤。竟相的吐着蕊,张着瓣,如破茧的粉蝶儿一般的明艳。一朵朵,颤微微的,招着路人的眼,抛着媚儿去勾着路人腹内的馋虫儿。

 槐树开花了。于是满口的香溢于两腮,不由的想去品咂那槐花的香甜。

 啪,整条枝儿被折断,是那如黑泥般的小孩儿,正用比槐枝粗不了几分的细胳膊用力的折断的,只见他一手搂着槐,一手举枝高喊:接好喽。喊出声透着十足的骄傲。

 于是被摔下的枝如弹簧般的跌落,早有守在树下的同伴,一哄抢了去,紧忙的捋下槐花,装进竹篮里。

 树上的顽童如孙猴儿看景般的观赏着脚下的这一幕,露齿而笑,于是银白的牙齿多了几许的得意,于是更卖力的往高里爬,丝儿不顾刺槐的划拉,啪,啪,啪,一声紧一声的,枝断叶落,片刻地上落下了厚厚的一堆枝儿。

 够了,够了。

 那如黑泥的小孩这才带着不舍的留恋,蹭蹭的从树上滑下来,脸上手上满是划着的伤。同来的伙伴早已把他的竹篮装满了。

 挎着一篮的喜悦踩着如烟的土回家了。身后甩下的是满地的落叶,和那一树的断臂残桓,惨不忍睹。

 去了梗,捡了叶,就连那沾了槐花的手都满是的香,沁人心脾的香。

 撒上干面粉层层裹了粉蝶儿,更白,更胖,如那没抽丝的茧一般躺在屉布上,薄薄的摊着,盖上锅盖,十分八分钟,水气就沿着锅盖的四周氤氲的漫出了一股一股的香气,面粉拌着槐花的清香。

 吸入鼻翼,香,真香。

 拌上香油,调味,于是敞开了肚皮,就着一碗稀薄的面水,连吃带喝,滋润。

 嗝,嗝的打着饱嗝,用舌转着唇边舔了一圈去,还直叫着香。

 更有那馋槐花的人家,大把的捋着槐花用开水焯过,晒干了,以备随吃随用。

 宽宽的房道,没有一户人家拉起院落。

 有一户人家蒸槐花,就会锅香飘四家。况邻里又交好,槐花也不是甚稀罕物,每蒸了必多蒸了几锅,倒于口径三尺的大盆子里,盛了一碗碗去,送东家,送西家。一盆子的槐花散去了,入了口,香甜,果了腹,滋润。共享着五月的槐花,这就是五月的人家。

 咚咚,叩响了门:送碗槐花尝尝鲜。

 接了去,明又蒸了:尝尝。

 来年,枯枝还会发新芽。

 槐树上依然的是那一番的闹热。

2、晚秋随想

 十月,晚秋,天气不是很冷,也不热,天空因为湛蓝显得更高,更明亮。

 在季节的交替下,田野开始出现淡淡的**,尤其是路边的树叶,黄的可爱。远山却是绿色的,因为山上种的全是苍翠的松树。古城的路边,鲜花依然开得娇艳,小河里的鱼儿和往常一样畅快的游动,它们丝毫没有感觉到冬的气息。从四方街光滑的石板上可以看出这座城的古老,远处悠扬的纳西古乐和现代流行曲混杂在一起。人们喜欢回忆过去,但更喜欢现代文明。有人说丽江商业气息愈来愈浓了,古城越来越多的酒吧说明了这点。昂贵的价钱,换来游客们的笑脸。不过不要羡慕别人,拉着纳西老奶,围着篝火,在广场上尽情的跳,快乐随处可见。在丽江,我们找到的是更多的清幽,舒服的空气,灿烂的阳光。

 而晚秋的夜,夜凉如水,比冬少一份沉寂,比夏多几分淡泊。

 院子里的玫瑰开了,花香透过窗户轻轻的飘来,像月光一样弥漫在室内。把头伸到窗外,却无意看见一只孤燕从房檐掠过,看它匆匆忙忙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在准备冬天的暖巢?

 打开电脑,打开音乐,却是那首忧郁伤感的歌声:“我再等一分钟,或许下一分钟,看到你闪躲的眼,我不会让伤心的泪挂满你的脸。我在等一分钟,或许下一分钟,能够感觉你也心痛,那一年我不会让离别成永远”。

 一些淡淡的说不清什么感觉的湿润随着旋律在心底流淌,赶紧关了歌曲,静静的在沙发上呆呆的愣了几分钟。那些远去的东西,如同大学毕业时的欢送会一样,纯真,善良,不想用世俗的烟雨去诬蔑,而脆弱虚伪的心,再也体会不到明朗流畅的曲调了。让心的底版多一些清爽与平静吧。

 其实我和很多人一样喜欢在逃避和无法逃避之中循环着,也许是太年轻了,疏狂而轻率的想法总是不堪一击。满以为用成熟去伪装自己的眼神,激情就不再流淌;满以为只要关掉书签,文字就不再对谁开放。“渐行渐远更生”。自己掩盖不了自己的思想。“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唯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词好像已经感觉到快乐的样子”。

 晚秋过后,很多花都要明年才开放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从中笑”。西风过后,便是冰雪,那孤傲的梅花和幽兰将在那个季节开放,赏花的心情是否和今夜一样?明天,当黎明推开黑夜,是不是又将面对满地落花,那些躺了一地惨淡的花色,像极了那些的苍白的笑容,暴露出压抑过的黑夜的哭泣。

 或许我无需忧虑,虽然总有秋风会去收集落叶,总有冰雪会去封锁长路,但春天它从来没有错过向花容鸟语发出请柬。就让我们静静地聆听,默默地享受甜蜜的等待吧。希望有人过了冬天,会更加有朝气。

3、城市流水

 一

 江边蜿蜒碧绿,尤其早春二月,一树一树刚刚抽芽的柳树,在冷风中摇摆,两片嫩嫩的芽儿像小鸭出窝一样。这是柳树一年里最美的年华,条条碧丝,挂在半空,妩媚多姿。看那片片嫩芽一天天长成叶子,色彩一天天由鹅黄变成翠绿,春天就这样过去了。

 最先报春的除了柳树,还有迎春花,在河堤的壁缝里开得黄灿灿,一小朵一小朵的,生命力极旺。

 三月走在江边,柳树就有些丰茂了,柳丝上挂满绿色的小果,柳絮就从那些小果里一朵又一朵地飘出,满河岸都是,柳絮轻盈地飞散、飘舞,行人的衣服上都沾着片片柳花。

 一个小女孩要去抓落在河堤上的一朵柳絮,刚一伸手,柳絮就被风向前送了一节,那孩子就跟着柳絮追,反复多次,不知后来抓到没有?

 柳像竹一样,都是集柔韧和妩媚于一身。小时候家里有一只柳条箱,还是四十年代爷爷在外求学时用的,颜色已非常老旧,四周的铜角长满了铜锈,可那细细的柳条还不见断裂。经多次搬家,不再见其“踪影”,家人可能将其散落在老房子里,或与一些旧物一并清理掉了。

 以前老家县城还有一家柳木厂,专做各种柳木制品,现在已不复存在了。十年前朋友送我一套柳木箍的小蒸笼,蒸出的粉蒸肉特别香。

 没有一定的柔韧,是编不成箱和筐的。这也是“柔弱胜刚强”吧!

 二

 奶奶从楼顶下来,手里捂着一只小麻雀,说要炖给女儿吃。因临时要走亲戚,便用小篓子关住。

 女儿放学回家,听到鸟叫声,满脸的喜悦。当得知奶奶的打算时便转为惊讶,趁老人家去亲戚家,便悄悄地把麻雀放飞了。

 楼下园子里绿化挺好的,种有桂花树、含笑、水杉等观赏树木,于是也就成了鸟们的“天堂”,每天清晨都是被鸟鸣声唤醒。家里顶台上经常会聚集几十只小鸟,叽叽喳喳的,待人一走近便“嗖”地一齐飞走了。但一到喂鸡时,它们就像赶集似的远远地飞来,有人在的时候,它们就在低空徘徊、低旋,人一走,鸡们、鸟们便相安无事一同觅食,远远看着倒也好玩。于是,每到喂鸡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多抓一把谷、一把青菜,以便“鸡口留食”。可既便是这样,我“善待”的鸟儿们,还是经常将我种的花果给啄掉。

 傍晚散步,发现市医院对面有一棵树上,密密麻麻站满了麻雀,成千上百只,这些麻雀们像黑色的果实一样结满了树,即使指头粗的细枝上也落上四五只,许多枝条被压弯。人在树下走,一不小心还有可能被鸟粪“中奖”。奇怪的是就这紧挨着的其它几棵树上却一只麻雀也没有,可见麻雀的群体性很强,它们聚集在一起,相互壮壮胆。

 弱小的动物也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偶看蒋蓝写的一篇短文,他把麻雀称作为“树上的男爵”,蒋蓝创作性地沿用了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长篇小说的标题,翻读《树上的男爵》,看得不胜欷歔,人真得能像一只鸟儿那样在树上自由生活几十年吗?非常佩服作家丰富的想像力,写出这样纯属虚构又寓意深刻的作品。

4、小桥·流水·人家

 春风三月,春雨霏霏,“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的景象拂入脑海,深知,此时已是草长莺飞的明媚时节,故乡便踩着春风的节拍送入眼帘。

 故乡是一个有溪有水有野趣的静美之地,可那仅仅是在记忆之上。

 记忆中,小桥,流水,院落,原野与宽广与悠长构成一幅三维而多彩的田园风景画。

 故乡有一条小河,那时它是一条不知名的小溪河,多少年来躺在地球的一角,既无大江大河的奔腾汹涌,也无沧海桑田的宽广深厚,但却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每一滴甘露献给了大地,献给了小河流经之地的人们……

 无名的小河,流经之地水质清澈、溪草茂密,河岸滩、石密集,河边柳竹成行,小河在柳竹的庇护下摆出一幅巨大洗练的银带一路向前,悠长宽广的一幅江南溪涧美景,一览无余的呈现,这样的景致总唤起人们美好的遐思与向往,于是,便有了依水而居的人家。

 故乡因水而妩媚,乡间因桥而多情。

 有水就定会有桥,水隔一方,桥连一脉,有了桥才有了生活的起伏和变化。

 在河岸较窄的地方,一石板桥横亘于小河之上,远远看去,小桥厚厚墩墩,结实无比,三根桥柱牢固地支撑着上面敦实厚重的桥板。小桥很平常,长不足十米,宽约两米,在广袤的农村,实属常见。但小桥却透出淡淡的质朴与古老,说它是石板桥,但经过岁月的洗涤却变成一条石沟桥,桥面被历史的刀锋深深的剜去形成一道沟壑,向世人道出小桥厚重的历史与沧桑。尽管人们总抱怨桥面倾斜,走着不那么舒适坦然,但只有桥墩仍忠贞的、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古老而坚强的小桥,一如守护自己婴孩般的专注与刚强。

 据老辈人讲,这座小桥相脉承的石板路,是著名的“宗大路”,它起自何方,我不知晓,可路向北再行60里地便是大足县城,再向北行20多里为“宝顶山大佛湾”,那是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大足及那的石刻因路增添诸多神秘,路因石刻蒙上多彩的外衣,于是便蹴就孩童们从小就爱听老辈们讲的传奇故事,思绪也总在古战马是如何膘悍与强壮、乾隆皇帝下江南又是何等的盛世空前、安史之乱中的工匠是如何逃往那偏远之地开凿石像的等等如影随形的暇想中荡来荡去,如**镜头般从脑海划过,让人痴迷,让人费解。但不管老辈们讲的传奇是如何精彩,是否属实,但至少这曾是古驿道,该是千真万确的,桥面的沟壑正是当年铁蹄踩踏下一道无法抹去的铁证。

 庆幸的是,忠厚的小桥不孤单,那时小桥两头岸石叠加,石依水而生,依岸而立,两棵参天榕树紧紧拥抱着坚硬的石坡,才使小桥有了铁定的基石与依靠,经风遇雨接受着时间的磨砺,使小桥突显几分韵致与质朴。小桥一端的榕树下,修有小房一间,为明清时期的青色砖瓦砌成,房内沿墙根修有马蹄形的石凳,老辈人说那是专为路人休憩而建的。小桥、大树、小房子、大石坡、小石块、流水、农家院落便组成一幅极具田园风光的乡间美景,于是这里的人们便以此为乐园,释放着心中的欢快与喜悦。

 从上而下的流水经历一路的艰辛与洗涤,明澈而亮丽,清爽而甘甜,这是上天赐予的人间甘露。每每到春夏,溪美人畅,看水里的鱼儿浅戏水草,观桥下流水峰回路转,看柳竹倒映河水的妩媚,逐柳絮飞舞的欢畅,都是农家人的乐子,农家院落里的大人孩子,便尽享这天赐的纯净与美好,于是寂静的乡间有了欢笑,生出了遐想,便有了一幅幅晨洗及晚霞落尘时的洗衣、淘菜、锄犁、浇灌、洗澡、捕鱼、打闹的人间美景,这样人欢溪畅、人勤春早的景致,总让世人羡慕与前往。在离小桥两里地的几幢高楼里的富家子弟再也不闲置,邀三约四,欣然的前来,伴随他们的还有那偏分头、喇叭裤、花衬衫、连衣裙、高跟鞋和带有几分挑逗的爱情歌曲,刺激并入侵着乡间人的思想和神经,把带有几分羞涩的乡间妹子和小伙那种欲近又惧的落寞与惆怅提到极致,时时燃起乡间夜晚的梦呓,装点着年轻人的梦想。

 可是这样的场景在记忆中并存的岁月短暂而苍凉,时代变迁,小河有了名姓,曰沱江水系的小安溪河,并用代号给予了标注,其流入的是滔滔的长江母亲河。代号给予了小河的姓名,却给予不了故乡人的幸福,有名有姓的小河也生活得并不那么开心快乐。着先是河岸的人家将坚硬的石头开凿成条,纷纷搬自家院落,做着修房造屋的基料,农家人住上了新房,而大榕树却缺少了根基,不是被暴雨盘根拔起,就是孤单萎靡而去;再不久小河的上游有了工厂,耸立起了烟囱,乡间有了诸多喧嚣,田园风景有了诸多杂乱无章,清澈的溪水消逝,水草糜烂,鱼儿翻转着鱼肚,溪水散发着腥味,农家人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源泉,随后,两岸修葺的楼房人去楼空,仅留下年长者孤单的守护着它的辉煌与苍凉。

 这样的侵占与剥夺无休无止,推土机、压路机的吼声宏大如钟,迫击着故乡人的心灵,驱赶着故乡人的生活,看着母亲愁容满面的脸颊,便知故乡那“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胜景,将永远封存在记忆深处了!

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

 抒情写意的散文称为抒情散文,在内容上强调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而抒情散文的的神就是情。作者往往借助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所描摹的对象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抒情散文一般分为直接抒情散文和依附性抒情散文。但我个人认为,通篇文章都是直接抒情的文章很少,所以我更想提抒情散文中的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依附性抒情)。

 直接抒情能更好的更强烈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喜怒哀乐流露于外,给人的感觉更直观,心中有话不吐不快,胸中有情不抒不服。正如高尔基的散文《海燕》文章末尾,作者振臂高呼“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这一直抒胸臆来的酣畅淋漓,一种战斗者的英勇,革命者的大无畏的气概都跃然纸上了。试想此时此刻还有哪一种抒情能比直接抒情来的更火热和贴切,这就是一种热血的流动,激情的爆发。

 比如我的《诗意杨花醉春情》中的开头这样写道:“每年的春末夏初,我最喜欢的就是看杨花。一场接一场的杨花,像一片片的雪花,将春天舞成了白色的世界。那种纷纷扬扬的情感,那种铺天盖地的情绪,总是令人目不暇接,在天与地的舞台上看到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舞会。”这篇文章开篇我就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为全文定下了喜欢杨花的`感情基调。来的直接,也来的明白。

 结尾我又写道:“美丽的杨花,像一行承前启后的诗句,轻巧转身,大自然便进入下一个篇章。处处东风扑晚阳,轻轻醉粉落无香。就中堪恨隋堤上,曾惹龙舟舞凤凰。我最喜欢的就数唐代诗人罗邺的这首诗。

 杨花舞尽,春天远了,夏天近了。”我用一个“最喜欢”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春天远了,夏天近了,那不是一种惆怅,而是一种希望,一种对生活的美好渴望和追求。写散文要心中有丘壑,也要下笔如有神,要懂得布局谋篇,我此篇文章开头用“最喜欢”开篇,结尾用“最喜欢”卒章。

 中间虽洋洋洒洒犹如杨花一样漫天飞舞但是首尾圆合,我从对杨花的直接抒怀开头,引发回忆,联想,旁征博引,最后又以抒怀总括,达到圆满的境地。这不仅是一场写景的文字,也是自己心灵的一场旅行,从来处来,又到去处去。

 我的这篇《诗意杨花醉春情》的散文在《晚霞报》专栏发表后,很快就被《城市晚报》、《九江日报》等十余家报刊转载。

 直接抒情有时候往往可以借助一些词语来表达,如:是、我喜欢、我爱、我恨、我多想等等。

 比如我的《夏夜听雨》一文中间的一段话“夏天的夜晚,静静地躺在床上,捧读一本书,感悟书中美妙的文字,静静地倾听雨夜的雨滴声,仿佛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里,推开窗户,迎接这些爽快的雨滴,可求心境被这些夏雨洗涤。是夏夜的雨启发了我的灵感,使我的思维在这雨夜里,有了质的飞跃。

 我知道,夏天的雨一定与故乡有关,我常常在想夏天的雨,是不是故乡走失得那朵云,在想家的夜晚,便悄然地落下了伤心地泪滴,抚慰那些受伤的心灵。夏夜的雨,增添了我思乡的惆怅,我多么想化作一滴雨滴,在静静的夜晚,悄悄地潜入故乡,飞洒我不尽的情思。

 这一段落中我用“是”这个肯定词汇抒发了我对夏雨的肯定和热爱、向往和追求;我又用“我多想”这个词强烈地抒发了我想溶成一滴雨轻轻静静地去热爱自己的故乡的美我的这篇散文在《西安晚报》发表后,也被十余家报刊转载,这篇散文还荣获过由《美文》杂志与《西安晚报》共同举办的“中国报人散文奖”。

 直接抒情还要善于运用“最”字来表白自己的心迹,如《诗意杨花醉春情》我用的是“每年的春末夏初,我最喜欢的就是看杨花。”;《夏夜听雨》我用的是“在每年的夏天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在夏天的夜晚,静静的倾听夏雨传来的声音。”;在《故乡的荷塘》里我用的是“记得我在中学读书时,最难忘的就是学到朱自清先生写的《荷塘月色》的那一课。”;在《秋千荡起旧时光》里我用的是:“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过去了,我最留恋的就是儿时的那些旧时光。”。一个简简单单的“最”字,顺利开篇、顺利抒怀、顺利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虽看似平淡记叙却是一种最常用的直接抒情的方式。

 下面我和大家再一起来领会一下什么是依附性抒情。依附性抒情就是把自己的情感依附于其他事物上进行抒情,这种抒情,比较间接,也比较委婉和含蓄,可以说是抒情散文的一种经久不灭的抒情手法,也是一种经久不灭的美。

 依附性抒情散文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依附记人、叙事来抒情

 二、是依附于写景、状物来抒情

 三、是综合性地运用记叙、描写和议论来抒情写意

 如已故著名女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就是一篇依附于人物来抒情的经典散文。作者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杨绛先生在这篇文章里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抒发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可以说这篇文章是杨绛先生的一个精美力作,一个温婉善良的贤达女士跃然纸上。她启迪着那个懵懂时代的所有人都去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正直的人。这种胸怀苍生的悲悯情感仅仅依托老王这一形象就抒发出来了。

 依附于叙事抒情的散文如莫怀戚的《散步》,莫怀戚的《散步》是经典的初中语文教材。它语言朴实,结构简单,情感内敛,蕴藉丰富,散发着幽兰般的芬芳。对于《散步》的主题,几乎一致认为是表现“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情感”的;是写“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的,这两种解读尽管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这样的解读也肯定是有道理的,但如此解读显然降低了作者原有的胸襟,滤去了深深蕴涵于文本中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正如莫怀戚在《〈散步〉的写作契机》中说:写《散步》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因此我认为,《散步》以“散步”这件平凡小事为思想感情之载体,淡化了伦理,切入角度是强化“生命”,骨子里写出了对‘生命’这一命题的感受与思考。阅读《散步》,应让我们在对生命的感悟上接受一次洗礼。作者恰恰借这一件小事抒写了心中感悟和情怀。

 分歧缘起于一场散步的歧路之争,由我裁决,不能两全。“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这里作者向人们袒露的,是一个成熟强壮的生命在家庭中中流砥柱的作用。全文仅580字,而“我”字就出现24次之多,可见责任的沉重。而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于是文章最后写到:“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段话寓意深刻,它以轻衬重,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含蓄地写出了“我”和妻子——站在生命之链连接点上前后相续的一环,作为个体,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生命又是承前启后、生生不息的。

 我们要背负起生命的重担,这就是生命的责任。最后一句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是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升华之所在,与文章第4小节中“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前后呼应,在整篇当中起着点明题旨、深化内涵的作用,是点睛之笔。

 幸福在歧路,生命至永恒——掩卷思之,文章的意境如同清茶漫涌。在朴素的文字中,洋溢着温情、关爱、和谐,蕴蓄着眷念、呼唤、祈愿,饱含着贤良、孝敬、责任;一滴水中见乾坤,流淌着真情,闪烁着理性,抒发着感悟。初读,读到了自然美景和人间至情;再读,敬畏起那一个个平凡的生命;读到最后,陡然感觉增加了生命的重量。这蕴藉于事件中的抒情之作可谓让我们经久难忘。

 依附性抒情共有三类,本次主要学习的是依附记人、叙事来抒情,下次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依附性抒情方式。欢迎继续关注下期笔记工场。

 导语:写景抒情散文十分优美,借景色的美丽,抒发内心悠扬的情感。下面是写景抒情散文,欢迎阅读!

 写景抒情散文精选(一):

 海之恋

 整理历次旅游的照片,慕然发现我的目光总会在大海上停留许久。感受她那无边无际的宽广,精深博大的胸怀;欣赏她那极富曲线美的漫长的海岸线,连绵不断的青山环抱着的美丽的海湾;回味踩在她那细幼如婴儿肌肤的沙滩上的感觉,白浪打湿裤腿的喜悦。还有清澈得像蓝宝石的海面,纯洁得露出一丝丝白云的天空,远观如墨近看如蓝的小岛屿……所有的一切犹如一幅不用画笔勾勒、超越人类社会、纯自然的风景画卷。

 我永远都怀念着她,她但是我向往的天堂。高中时写过一篇关于大海的散文,说自己甘愿做海里的一座灯塔,陪伴着大海,享受大海的爱抚,每个夜晚散发出淡淡的光亮,让大海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语文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端详着怀疑着问:“是你写的吗?”因为深深地爱着大海,所以这次作文超常发挥了,难怪老师惊讶。之后我干脆用“睎海”为笔名写文章,以昭对大海的仰慕之情。如今我对大海愈来愈瞻仰,却只敢取大海中的一圈波澜为己用,而且只在深秋。唯恐需求过多而玷污我对她坚贞不渝的爱。

 大海深处,掩藏着我梦一样的憧憬。坐在海边的沙滩上,望着湛蓝的海水,五光十色的贝壳似乎要从海底里涌至我的脚跟前;七彩斑斓的珊瑚仿佛要冲破海水的张力跃出海面;绿如翡翠的水草柔柔地从海底向上攀援……

 想起海子,想象他悠闲地卧在那间迎着风浪的小木屋门前,晾着柔和的阳光,时而劈柴,时而喂鸡……不知觉的我念起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此刻的我,梦幻着能抛开人世间的一切尘嚣,怀着无欲,携着淡薄,牵着浪漫,去天之涯、海之角,追求飘逸自由的生活。

 写景抒情散文精选(二):

 晚秋随想

 十月,晚秋,天气不是很冷,也不热,天空因为湛蓝显得更高,更明亮。

 在季节的交替下,田野开始出现淡淡的**,尤其是路边的树叶,黄的可爱。远山却是绿色的,因为山上种的全是苍翠的松树。古城的路边,鲜花依然开得娇艳,小河里的鱼儿和往常一样畅快的游动,它们丝毫没有感觉到冬的气息。从四方街光滑的石板上能够看出这座城的古老,远处悠扬的纳西古乐和现代流行曲混杂在一齐。人们喜欢回忆过去,但更喜欢现代礼貌。有人说丽江商业气息愈来愈浓了,古城越来越多的酒吧说明了这点。昂贵的价钱,换来游客们的笑脸。但是不要羡慕别人,拉着纳西老奶,围着篝火,在广场上尽情的跳,快乐随处可见。在丽江,我们找到的是更多的清幽,舒服的空气,灿烂的阳光。

 而晚秋的夜,夜凉如水,比冬少一份沉寂,比夏多几分淡泊。

 院子里的玫瑰开了,花香透过窗户轻轻的飘来,像月光一样弥漫在室内。把头伸到窗外,却无意看见一只孤燕从房檐掠过,看它匆匆忙忙的样貌,不明白是不是在准备冬天的暖巢?

 打开电脑,打开音乐,却是那首忧郁伤感的歌声:“我再等一分钟,或许下一分钟,看到你闪躲的眼,我不会让悲哀的泪挂满你的脸。我在等一分钟,或许下一分钟,能够感觉你也心痛,那一年我不会让离别成永远”。

 一些淡淡的说不清什么感觉的湿润随着旋律在心底流淌,赶紧关了歌曲,静静的在沙发上呆呆的愣了几分钟。那些远去的东西,如同大学毕业时的欢送会一样,纯真,善良,不想用世俗的烟雨去诬蔑,而脆弱虚伪的心,再也体会不到明朗流畅的曲调了。让心的底版多一些清爽与平静吧。

 其实我和很多人一样喜欢在逃避和无法逃避之中循环着,也许是太年轻了,疏狂而轻率的想法总是不堪一击。满以为用成熟去伪装自己的眼神,激情就不再流淌;满以为只要关掉书签,文字就不再对谁开放。“渐行渐远更生”。自己掩盖不了自己的思想。“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唯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词好像已经感觉到快乐的样貌”。

 晚秋过后,很多花都要明年才开放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从中笑”。西风过后,便是冰雪,那孤傲的梅花和幽兰将在那个季节开放,赏花的情绪是否和今夜一样?明天,当黎明推开黑夜,是不是又将应对满地落花,那些躺了一地惨淡的花色,像极了那些的苍白的笑容,暴露出压抑过的黑夜的哭泣。

 或许我无需忧虑,虽然总有秋风会去收集落叶,总有冰雪会去封锁长路,但春天它从来没有错过向花容鸟语发出请柬。就让我们静静地聆听,默默地享受甜蜜的等待吧。期望有人过了冬天,会更加有朝气。

 写景抒情散文精选(三):

 槐在五月

 路经日的在脚下蹚着,竟不知有名?幸偶遇一老先生,告知此为槐花大道,两年前兴修的,向东延至大洞山顶。

 望过去,行列有序的槐树立于路的两旁,葱郁,挺拔,虽未成荫,但也齐列,其间夹着一条宽阔的大道直通山顶,因人迹稀落,异常的清冷。

 心想既为槐花大道,必少不得槐花了。于是估算着正是槐树开花的时节,恰又逢细雨霏霏,决意冒雨前行去摄槐花,心中早已绘好了《凄迷细雨槐花白》,雨如织,风多情,丝丝细线润无声,难得一意境。

 然往往现实却事违人愿,踏上了槐花大道,只见叶绿,未见花开,大大的失望了,最终只得落落而归。

 记忆中的槐树却也如此,庭前荒处随地可见,不稀罕,大多三株两株的散着,枝枯叶而落,树皮尚又干硬的张裂着,并不起眼。

 可一但进了春,情形就大径相庭,况那春风最是多点物,于是立风而摇的槐,几日未见,竟都变了模样,整株的树都绿了,绿的可爱,令人刮目。

 然又几日未见,那葱绿的圆叶里竟挂上了串串青绿的槐树米,虽隐隐可见,煞也喜人。

 然又不经易的,再次张眼看到的却是一树的白,如蝶粉儿汇聚,令人惊艳。

 许因夜间睡的沉,错过了花开。看那一夜之间乍开的白,却也想像出那是何等的闹热,噼哩啪啦,跟炸了锅似的,槐树米儿你争我挤。竟相的吐着蕊,张着瓣,如破茧的粉蝶儿一般的明艳。一朵朵,颤微微的,招着路人的眼,抛着媚儿去勾着路人腹内的馋虫儿。

 槐树开花了。于是满口的香溢于两腮,不由的想去品咂那槐花的香甜。

 啪,整条枝儿被折断,是那如黑泥般的小孩儿,正用比槐枝粗不了几分的细胳膊用力的折断的,只见他一手搂着槐,一手举枝高喊:接好喽。喊出声透着十足的骄傲。

 于是被摔下的枝如弹簧般的跌落,早有守在树下的同伴,一哄抢了去,紧忙的捋下槐花,装进竹篮里。

 树上的顽童如孙猴儿看景般的观赏着脚下的这一幕,露齿而笑,于是银白的牙齿多了几许的得意,于是更卖力的往高里爬,丝儿不顾刺槐的划拉,啪,啪,啪,一声紧一声的,枝断叶落,片刻地上落下了厚厚的一堆枝儿。

 够了,够了。

 那如黑泥的小孩这才带着不舍的留恋,蹭蹭的从树上滑下来,脸上手上满是划着的伤。同来的伙伴早已把他的竹篮装满了。

 挎着一篮的喜悦踩着如烟的土回家了。身后甩下的是满地的落叶,和那一树的断臂残桓,惨不忍睹。

 去了梗,捡了叶,就连那沾了槐花的手都满是的香,沁人心脾的香。

 撒上干面粉层层裹了粉蝶儿,更白,更胖,如那没抽丝的茧一般躺在屉布上,薄薄的摊着,盖上锅盖,十分八分钟,水气就沿着锅盖的四周氤氲的漫出了一股一股的香气,面粉拌着槐花的清香。

 吸入鼻翼,香,真香。

 拌上香油,调味,于是敞开了肚皮,就着一碗稀薄的面水,连吃带喝,滋润。

 嗝,嗝的打着饱嗝,用舌转着唇边舔了一圈去,还直叫着香。

 更有那馋槐花的人家,大把的捋着槐花用开水焯过,晒干了,以备随吃随用。

 宽宽的房道,没有一户人家拉起院落。

 有一户人家蒸槐花,就会锅香飘四家。况邻里又交好,槐花也不是甚稀罕物,每蒸了必多蒸了几锅,倒于口径三尺的大盆子里,盛了一碗碗去,送东家,送西家。一盆子的槐花散去了,入了口,香甜,果了腹,滋润。共享着五月的槐花,这就是五月的人家。

 咚咚,叩响了门:送碗槐花尝尝鲜。

 接了去,明又蒸了:尝尝。

 来年,枯枝还会发新芽。

 槐树上依然的是那一番的闹热。

 写景抒情散文精选(四):

 春思

 春天是万物萌生的季节,是清纯的季节,播种的季节。桃花映面,绿树抽芽。你说,春天是生命的摇篮。

 应对绿树红花,掬一捧溪水,总会想起厉雪酷冬,冰冻风寒;想起迎风霜挺立的树,破冰行驶的船,几经寒彻方有这灿烂的春天。

 你看,冰雪融化着,它推着水波歌唱,歌儿又卷起了浪花。露珠站立在绿色的肩头来到了平野山川;花儿更艳了,草儿更鲜了,它们明白自己的幸福是因为有了冬的洗礼,冬的战斗,冬的牺牲;它们在生长中吸收了冬的坚毅,冬的清纯,冬的血液。

 置身在这春光绚丽的队列里,哪能不热爱这播种的季节。站在梅花从中,必须会情不自禁的思索,想一些什么呢?

 也许想春的广柔,人们只有努力付出包括汗水与智慧,它回报的礼品方会更多。春天是严肃的,一阵阵春风把一切渴望新生的植物,一概吹醒吹绿。春天是勤劳的,人们如果不抓紧耕耘,一年中只有叹息。春天是明媚的,它同阳光一齐灿烂,让笑声悠远悠长。

 春天又是短暂的,人们务必抓紧这完美的时光,准备一年的基础,相反,秋天会变成对你的审判。因此,明媚的春天是多么珍贵。

 从春天的播种,想到未来的耕耘,只有拉紧时间的手,不停顿,用心改造荒芜的土地,种植优等的禾苗,再经过夏天的管理,不怕未来没有好的收获……这,正是万物萌生的春季的气质,是朋友们思索的源泉。

 写景抒情散文精选(五):

 最美的风景是什么

 长满绿树的村庄

 “有树的地方就有家,”这是流传在北方乡村的俗语。在我的家乡,所有的村庄都长满了树,从远处看,除了一片茂密的树林,你根本想象不到那里是村庄。在北方,走进村庄,其实也就是走进了树林。因为,没有树的地方,就没有村庄的存在。

 很难想象,没有树的村庄,是多么的荒凉。那怕是大漠,只要有村庄,就会有树。就连庄户人家,如果房前屋后没有种几棵树,村人就会说:这家人呀,太懒了,门前连棵树也长不起来。

 在乡村人的观念里,树与村庄是密不可分的。人们把树看的很重,他们认为,没有树的村庄,那里肯定人丁不旺,村庄就没有生机。而没有树的庄户人家,家道是会败落的。

 北方的乡村,不仅仅每个村子里都长满了树,而大多的村子里,都有一棵树王。树王务必是历经岁月沧桑洗礼,树龄在百年以上,否则就没有封王的资格。树王一般都是挂有果实的树种,像银杏树、核桃、梨树之类的品种,象征着一个村子人丁兴旺,子孙盈门。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村子里的树王,是一棵槐树,树很老,树干上长满了粗糙的裂痕,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张饱经风霜的老人的脸。至于为什么选取一棵槐树而不是银杏或梨树做树王,那里面还有一个插曲呢!据说,我们村是个移民村,祖籍山西洪洞县,当时移民来此时,在洪洞县的老槐树下集合后,来到了我们此刻的居住地。大概是为了纪念吧,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前种了一棵槐树。这棵被封为树王的槐树,就是当年种下的其中一棵。

 树是村庄的标志,当你去一个陌生的村庄,不明白村庄的位置,人们就会告诉你:向前走,过条小河,转过一个山嘴,看见一片树林就到了。如果你去某户人家,村人也会说:村西边,两层楼房,门前有棵歪脖子柿树的那家。看看,树在乡村人心中的位置。

 最能体现树与村庄亲密关系的是夏天。炎热的夏天,树绿的浓密,树冠遮天蔽日,为村人带给最佳的歇息乘凉的场所。人们带着劳作后的汗水,坐在树阴下乘凉,身上的汗水立马会被化解而去,顿时浑身凉爽。更多的时候,人们坐在树下,或打扑克、下棋娱乐;或是闲话麻桑、聊些奇闻轶事。在树下,乡邻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那么的亲切。

 在乡村,没有树的村庄是不可想象的,不要说人无法承受,鸟也不来筑巢。一个没有鸟的村庄,那将是多么的寂寞!因此,人们对鸟来不来村庄筑巢,往往与村庄里树的多少联系在一齐。其实,在乡村人的眼里,树是村庄的风景,而鸟是点缀风景的最美的亮色。说透了,一个村庄的组成,就是人、树、鸟的完美和谐。

 “只有绿树生长的地方,才能诞生美丽的家园。”在北方,在我的家乡,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而凡是长满绿树的地方,就是人们居住的村庄。因此,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我的心中,对树充满了尊敬。

 石头上的树

 见到这棵树时,我惊奇地瞪大了眼睛,这是一棵长在石头上的树。一个突兀光滑的石柱上长着一棵青翠欲滴的松,犹如一个人独自撑着一把伞,置身于美丽的风景中。石头上的树,像是一幅画,不同的是,树本身是真实的。

 树就站在我的面前,鲜活、生机勃勃,充满生命的张力。粗壮的松枝上,根根松针坚挺向上,饱含着对生命的渴望,显示着向生命的挑战。

 我不明白,这棵树是如何长在光秃秃的石头上的。也许,是从飞鸟的嘴里坠落的,也许是从昆虫的身上遗留下来的,或是随风飘落而来的。巧合的是,这粒种子留在了石头上;更为巧合的是,石柱的上面有一捧土,种子就落在这捧土上,在它萌芽的季节,下了一场雨。于是,种子就发芽了,它把细小的根扎在土壤里,由树苗变成了小树。成了小树的松,为了生存,表现出无法理解的力量,它把根扎进石头内,使石头一块快地裂开,在坚硬的岩石上杀出一条血路,将根须延伸到土壤里,吸取营养,最终在石头上安了家。

 我被我想象中的松树所感动,在感动中我走进了这棵树。树高约七八米,宽约三四米,遮荫半亩有余,可供数十人乘凉,而那个石柱子,直径三米,高但是丈,如此巨大的树冠,石柱何以承受如此之重呢?

 站在树下,听着呼啸的山风,看着随风摇摆的树冠,总有一种树要倒下来的感觉。然而,树却终不见倒。当我来到石柱前一看,不觉哑然失笑,难怪树迎风挺立。原先,石柱上缠满了盘根错节的根,有的扎进石缝中,有的沿石柱而下深深地扎进泥土中,环绕在石柱上的根,结成了一张疏密有致的网,将石柱紧紧地缠绕,凝聚着强大的力量,支撑着身体,使自己伸直了腰,昂起了头。

 我再次为这棵树感动,不是树的伟岸挺拔,而是从这棵树上,我感到了生命的伟大。

 空心檀树

 看见这棵树,我突然发现,生命是如此的狂放。

 有谁见过这样的树,树冠枝繁叶茂,透着一种生命的恣意,而树冠却是空的,空得只剩下树皮。一个人能够从树下的空洞里钻进去,再从树干顶端的枝桠间钻出来。就是这样一棵树,历经近千个春秋,栉风沐雨,傲雪凌霜,依然挺拔撑天,翠色盖地,顽强生长着,向世人展示着生命的绿意。

 这就是我见到的一棵伟大的树,用“伟大”来形容一棵树,是否确切,我没多想。但是,从我看到它的那一刻,我就认为,这棵树的确是伟大的。不敢想象,一棵没有树心的树,它是怎样生存的。就像一个人,没有了心脏,他还有生命吗?也许,这就是树的伟大之处吧!

 这棵树就生长在河南省四大佛教名寺之一的丹霞寺院内。同行的文友乔阔告诉我,树叫檀香树,也称作“佛树”,民间也称此树为“神木”。据说,此树与沙漠里的胡杨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有“栽后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之说。是否如此,不知。

 称它“佛树”也好,叫它“神木”也罢。大概是人们对这棵树的虔诚所至吧。其实,树就是树,对我而言,我看重的是树的本身。悠悠岁月,世事沧桑,千年的风霜雨雪,历代的战火离乱,空荡荡的一棵无心树,依然铁臂虬枝,绿叶闪亮,安然无恙,把生命张扬到极致,这本身就是奇迹!

 看着枝繁叶茂的檀树,我有点弄不明白,如此一棵大树,为何成了一棵空荡荡的无心树呢?寺院里的主持告诉我,空心树多是树枝枯死后,遭到风雨的侵蚀,雨水顺着干枯的树枝疤痕往下渗水,慢慢地树就空了,便成了无心树。主持还告诉我,空心树很罕见,就是在原始森林里,这种从上到下空到底的树,也是不多见的,但凡这种树,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应对一棵历经磨难依然生机勃勃的空心树,它是我脆弱的生命从未有过的地感受到生命的生长与飞翔。

 从这棵树上,我看到了生命存在的好处。一棵没有心的树,却用心抵御着风雨的侵蚀,顽强的活着,活得那么的鲜亮,那么的精神,活得让人感动,让人崇敬。

 这样说是对还是错,我不明白。但树明白,树不能说。无言的树就站在我的面前,是不是在告诉我,活着,就要这样活。

 千年古柏

 古柏有两棵,我看古柏,是偶然的。

 那天我与文友去在河南南召看楚长城,归来又去云阳楚王行宫,两千年前楚王下榻的地方,看上去有点别致,大概是房屋已经破旧的缘故,让人感到有点破落的味道。建筑也没有什么特色,看不到雕梁画栋的古典韵致,极是平凡。

 说实在的,楚王行宫,没有让我产生激动。正待离去,却看见两棵大树,颀长、挺拔,笔直笔直的,灰褐色的树干上,布满密密麻麻厚厚实实的鳞片。树很粗,两个人合抱,竟然手模不着手,如此巨大的柏树,我平生还是第一次看到,甚奇。谁知往上一看,顿时傻了眼,树干粗大,树冠却极小,像夏日的遮阳伞一般大小,不仅仅哑然失笑,古柏,多像一位苍老的秃顶老人。心想:如此巨大的树干,没有蓊郁苍翠的枝叶,何以托起生命之重。

 然而,我面前的古柏,从远古走来,走过一个又一个世纪,依然挺立,铁骨铮铮。看似苍老的躯体却蕴涵着蓬勃的青春气息,与它的同类默然以对,生声不息!

 文友孙乐是中国长城学会会员,是个楚长城迷。他告诉大家:古柏是与楚王行宫同生同在的,在行宫建成伊始,便栽下了这两棵柏树。这样算来,古柏已顽强地生存了2500年,难怪它像一位秃顶的老人。同行的黄景女士告诉大家:这两棵古柏是“夫妻树”。据传是楚王与他的妃子栽下的,民间也叫“感情树”。想想也是,两棵树相对而立,默默地凝视着对方,包含着深深的情意,说他们是“夫妻树”、“感情树”,一点也不夸张。

 离去时,文友乔阔说:古柏挺古老的,古柏的故事也很优美,让人感动,美中不足的是,古柏像一个身体硬朗,但相貌丑陋的老人。文友学现却说:世上无美丑,美到极致便是丑,而丑到极致也是美。这样一说,大家又对古柏进行了仔细的审视,忽然觉得,古柏丑中透出凝重,丑中透出秀雅,丑中透出一种灵气。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大美无言,大象无形”吧!

 走出行宫很远,我还在想,岁月的烟云已经散尽,但两千多年的古柏,却依然挺立着,任凭黄风从它的躯体上掠过,站成一幅班驳的画。古柏,难道不是两棵活着的化石吗?

 在我的心中,我甚至这样认为,它们是两棵佛树,或者说,它们是两尊佛。

 写景抒情散文精选(六):

 耕耘后的那片地

 那片地耕耘过了,还没有播种。种是肯定要播的,不播种就没有成长,也没有收获,如此简单的道理很多人都懂,用不着谁来提醒。

 不知这片地轮番耕种了多少年,更不知从何时起被叫做了庄稼地。庄稼地和村子很近。凡是种庄稼的都叫庄稼地,植上树的叫林地。也有撂荒地,大都是没有耕作价值的盐碱地或沙包,只生长一些草,鸢尾草,野荠菜或自由飞翔的蒲公英。它们是自由者,我有时会这样想。就像村里的傻五,不用耕种,更不用收获,吃饱吃不饱都躺在麦草垛上晒太阳。

 

 篇一:写景抒情散文:飘想雨中

 “好棒的雨啊!”刚刚发表自己的这个看法我就后悔了。只一个眨眼的功夫,世界陷入了一片漆黑。Oh,mygod!我的作文,我的命根子啊!刚写了一半在电脑里啊,有没有搞错?

 妈妈怕雨刮进屋里刚把窗子关上,我便偷偷的又去把它拉开了。坐在那里瞪者一双小眼睛看着窗外的天空电闪雷鸣,蔚为壮观。心情突然就好了许多。任凭丝丝钻进屋里的雨打在脸上,身上,享受着在这个燥热难耐的季节里难得的清凉微风,好不惬意。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自己一直是喜欢雨的,尤其是那种大雷雨。只因记住了7岁那年那场大雷雨过后绚丽夺目而又亦真亦幻的,生命中的那第一道彩虹。它就像一道七彩的标记,若有若无的刻在了年幼的心间,如此美好。后来也见过彩虹,却没有那么深的记忆了。到总是盼着夏天的到来,盼着雷雨的到来。当然,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往往期望的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可心底的期待却未曾厌倦过,只因移情别恋了雷雨。彩虹没有,夏天的强对流天气倒总是光顾,像今晚一样雷雨又吼着来了,(顺便还约走了这里的电力资源,)好不客气呢!因为雷雨的本身啊,就是那种别样的美,刚强而又柔和的融合在一起的美,那种美,只要我们闭上眼睛,用心,静静的聆听,便会感受的到。怒时,它雷声阵阵,电光闪闪,仿佛要把天空撕裂一般;柔时,却又细雨飘飘,微风拂面,带来那雨后泥土特有的芬芳,沁人心脾……

 没有彩虹的雷雨是寂寞的孤独的却并不孤单。就像小的时候画画,最讨厌灰色。因为灰色那么单调又那么阴暗,哪有黄的明亮粉的艳丽绿的可爱蓝的单纯?可是,一幅上好了颜色的画摆在面前时,用不着老师说什么自己都觉得很是别扭。这是为什么呢?显然,只有有了灰色这种暗色的搭配才能衬出其它色彩的明丽来,这也是我后来才明白的道理。

 高三了,学业越来越繁忙,身边不安的人,躁动的如同这个酷暑的人也越来越多。且不说父母老师无声的期盼,光是那种殷切的发着光的眼神就足以让我坐卧不宁茶饭不香了。期末考试政治复习时自己还因为多开了几句玩笑被那个寝室的主人兼自己的好友劈头盖脸的轰了出去。当时还很不服气的当着她的面摔书摔笔又摔门的冲了出去。转身一想,这又怎么好怪人家,都火烧眉毛了还不紧不慢的瞎扯淡,自己不学习还影响别人,这么没素质,她不生气才奇怪哩!自己可真是脑袋坏掉了。

 中考失利的事很多都历历在目。从心底里轻声问自己:“难道高考你还要再失败一次吗?你还有失败的机会吗……”心仿佛被人从高高的地方扔了下去,只是沉啊沉啊,没有底限了一样。

 总是埋怨老天爷的偏心却忘记了很多东西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比如自己的命运,它始终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雨,没有理由不让太阳跳出来照亮心中的阴霾,也只有这样,才能映射出彩虹的光辉吧

 篇二:瞬间的感动_写景抒情散文

 秋意略浓,当生命之光抽走树叶的最后一丝灵魂时。它无悔,无悔于这一载短暂的旅途——它虚弱地向下飘去——这是一场葬礼,亦是临行的感恩。

 ——题记

 已步入深秋,天气微凉,清晨,草叶上还残存着几点零星的露珠。那些渴望温暖与美丽的生命早已迁走,即使是长居于此的动物们也备足了粮食,为一个漫长的春暖花开的梦作准备——河畔静静的,只有河水泛着涟漪的呢喃。

 我凝视着河岸的那棵树,那棵书写着沧桑的树,一刹那,我竟觉得时间已将它遗忘。

 远征于此的风悄悄地掠过,几片泛黄的暮叶飘落,它们无声地舞蹈着——旋转跳跃。不知是否有人观察过,每一片叶子飘落的时候总会上下舞动,就好似它矛盾的心一般。它对这个大千世界持以深深的不舍。它决定了,缓缓向树根投去,毫无挂念。一片叶子从脱落至落地只需要7秒钟的时间。

 它亲切地吻着树根,吻着它的母亲——养育它的母亲。

 阳光射在它周边的沙土上,激起几抹尘埃,想为它进行一次简简单单的葬礼。叶落终归根这话想必是不错的。在它无悔落地的一瞬间,我感动了。

 那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使我感动。叶亦如此,那我们人呢?平日里有多少人曾有惠于我们,我们感觉到了吗?即使有所察觉,我们去加以行动了吗?

 在生命走到了尽头时,落叶选择了用自己的身躯为生它养它的根系提供营养,为来年暖阳中的新生命做出贡献。它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却是有价值的。

 那个落叶报根的场景久久在我的脑海里徘徊不去,那个令人感动的瞬间。

 叶长叶落只是沿着大自然规定的轨道行事罢了,也学有的人会这么想——但是,造物者不会没有理由地造一样东西。在某个方面,我们是否不如落叶了呢?

 篇三:写景抒情散文:简致生活

 轻轻地,我身旁又抹过一枚庸懒的午后太阳,一直以来,我不愿意在落日的余辉里等候黑夜,它来本是自然的,不必需要我的寂寞再去画蛇添足,搅乱夜的'成分。

 一年,两年。

 我如临江湖踏入芸芸生活的日子,还很浅,对生活还没有解析的资本和理由,一直在对自己说,做个简单的自己,简单的生活牵手简单的快乐,哪怕看起来傻气,有那么一点点可笑,却可以放纵心情天马行空,可以将思想挥洒自如,我行我素,就像完完全全拥有着一片自己的蔚蓝。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答案,交给生活,它会怎样评分。

 这就是矛盾之处!本来自己给出了那么一个近乎于完美的答案,每每一想到生活的反馈,我又重新掉入思绪茫茫,就像这刚刚染墨的夜。

 工作是白天的事,此刻决不愿去动员脑细胞做出拥挤的摩擦,为了那些数据和图纸。休息,就是一杯白开水,袅散的清雾,诗意的,沁润我的眼睛。为了水泥森林的一盏灯黄,我明天再和你赛跑!现在我需要在心灵的花园里修筑一道篱笆墙,建造你给你不了的天堂。

 西窗,缓缓关严了阳光,星儿渐渐闪烁,眨呀眨的眼波,相互间传情着遥远的依偎,月亮永远理解不到这种光年之间的思念。我的爱情也在遥望一朵星光,似明似暗,在闪。那份情愫还是迷离,我便继续给寂寞浇水,修剪,等待绽放。

 故乡的夜,将晚一刻才会降临,拨不动地球的自转,想念的时差。但我可想见山沟里的炊烟,将我的乡思一遍一遍缥缈地缠绕。

 父母的劳作还耕植着那片土地。我在远方很好,你们该歇息了!山坡上,还留着我童年的脚丫,欢乐着已经长大。几年前写的那首诗,神似此刻的思念:

 汗的滋味,又是一天。

 悄无声息的夜来得比劳累还快,

 光秃秃得大山凝成一幅版画。

 高昂得锄头下面,

 最美的动作,站在

 山顶。黝黑,清晰。

 周围泛暗红的云霞,

 是太阳最后的一瞥。

 闪烁在回村小道上

 一亮一暗,是嘴上的烟斗,

 勤劳的火星。

 夜就要深了,放任琐碎的翅膀,在星空尽情翱翔。不会失去的是前行的方向,不会熄灭的是遥远的星光,无法忘却的是执着的梦想。试着想忘却一些尘封的往事,却不忍,那总是自己走过的时光,忘却只是一种自我的欺骗,那就索性丢开那些自寻的烦恼,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香甜的入睡,想想天亮以后我在蓝蓝的天空底下和谁惬意地分享阳光,在背转身的刹那把盏一杯清茶。

 想别人所不能想,做自己所能做,就是我能简单快乐的答案了吗?

如何赏析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绘,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散文虽然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但是赋予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1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借景抒情的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

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

  3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当然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4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如: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巴金的《灯》;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杨朔的《荔枝蜜》。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散文 ?

语文高考的文学类文本中,写景抒情散文的比例是很大的,在高中教材中也有专门的单元来体现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写景抒情散文在高中阶段的散文鉴赏中是很重要的,想要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分数,就要在平时抓紧,要注意“授之以鱼”,并且要“授之以渔”

下面就如何鉴赏写景抒情散文谈谈我的心得。

一、掌握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特点可以从内容上与形式上来分析。

1、内容上“神不散”: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2、形式上“形散”:(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3、语言上“优美凝练,富于文采”:(1)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2)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鉴赏散文时,就是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掌握散文的分类 散文一般分为三类,即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这里重点分析写景抒情散文。

(1)、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三、抓住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掌握散文散文的语言特点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理解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重点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七、关于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问题一:高考中小说线索的作用是什么? 1线索,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即,究竟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线索是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的,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文章就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在一篇文章里,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作者所表述的思路,常常成为贯串始终的一条线索读课文,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2《快乐是生命开出的一朵花》以快乐为线索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一部叙事作品通常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起主导作用的只有一条。线索,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即,究竟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线索是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的,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文章就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在一篇文章里,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作者所表述的思路,常常成为贯串始终的一条线索读课文,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一般叙事的线索有以下几种: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如《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如《一定要争气》,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的事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不仅按参观顺序来写,而且以参观者每到一处的踪迹开头点明参观的地点,再抓住每一处所见所闻具体描述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如写《一个苹果》把传来传去的苹果作为线索,围绕苹果叙述了感人的事5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如《养花》围绕中心事件养花写了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怎样养花,怎样劳动获得丰收,怎样享受劳动成果养花有何乐趣等6以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为线索如《说茶》一文,介绍了我国是茶的故乡,介绍了茶叶的种类,喝茶的好处以及茶具的质地和造型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的,如《春天的雨点》一文就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达丽玛上课走神到专心听讲这一线索,另一条是乌汉娜老师发现她上课不专心的情况后,给她补课并护送回家这一条线索这两条线索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有几条线索组成的文章,往往有一条是主线如《春天的雨点》乌汉娜老师发现她上课不专心的情况后,给她补课并护送回家这一条线索是主线,另一条线索是为了衬托老师的精神的可贵有的文章虽然也有两条线索,但一条线索是明的,另一条是暗的,如《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明线是在写闰土的特点,暗线写出了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掌握了以上安排线索的方法,我们在叙事文章时,可以得心应手地安排好材料,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

问题二: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这篇文章的主线: 单亲-->家里穷-->孩子认为家长要求严格-->计划庆祝圣诞节 -->给钱给孩子-->带孩子购圣诞礼物 --> 回家-->孩子们很高兴除小女儿外-->只有少量糖果――>欲生气--> 问缘由 -->知真相:小女儿有爱心。 主线:就是指文章中事情发展的主要线路(条)。 本文是一篇高考题的完型填空题,现在是不是被改成了阅读理解了,还是?

问题三:高考散文从哪几个方面出题? 教学目标:学会准确审题、规范答题

自主学习

一、考纲解读

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 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二、散文阅读考点分析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策略

选作高考阅读材料的散文,语言是较规范的,构思是较新颖的,结构是较严谨的。那么怎样才能解读好高考散文呢?

1从整体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这个特点,决定了散文内容的广阔和丰富性,全文好象只是一些片断、一些场面或景物组合。因此鉴赏散文时首先要努力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行文线索、感情脉络,特别是文章的主旨,从而能尽快地剥去散文的看似凌乱的“形”。因此在阅读时,首先要读出文章大致的观点(文章情感、段落中心句子等),划出层次结构。这样才能使其后问题的解答有的放矢。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较为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最重要的是把握融于景物之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这样整体的基调把握准了,对局部的情感或倾向才能做出正确分析,对特定语境中语句的深层含义,才能做出深刻的品味。在散文阅读中注意文中的人、事、物、景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它们都应该紧紧围绕“神”来组织的。所以同学们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

2注重因果联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散文中的形与神,情与景,内容与形式,主旨与材料等等,是近年来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所在。好的散文中,及没有孤立的景和物,也不存在抽象的情。随着事件的发展和人物情感态度的变化,其中的因果关系逐步呈现出来。如《壶口的黄河》19题: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文中前面说到:“中国的水应是**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从这些原因中我们不难得出“有中国人的肤色;有中国人强大的生命力;有中国人的自信与决心”这一答案。另外,要使“因果分析”准确,不但要保证原因的真实性、充足性还要揭示出“因”与“果”之间的必然联系。

3掌握基本表达方式。现代文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散文在创作中,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某种情感往往会借助一写文学创作的手法,或“比喻”“拟人”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或“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或“对比”“衬托”突出强调、侧面烘托主题思想。有的还通过“细节描写”“情景交>>

问题四:高考经常考的阅读类型有哪些,这些文章有什么特点? 没有找到楼主需要的资料,不知道这个对楼主是否有所帮助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

常见类型题记答题技巧:

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题目的作用及好在哪里: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紧扣文章内容,简洁新颖。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找线索的方法:标题、文中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虚实结合:关于散文的线索,明线和暗线)

5、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散文中的描写一般作用为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中藏情),写景目的是抒情。

而在小说中的描写主要有衬托人物的心情,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比如课文《药》之结尾。注意结合具体的题目。此外有渲染(烘托)气氛、衬托情感或主旨、表现人物品质、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人物心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6、人称表达类――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解题思路:(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如: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可使作者的态度更鲜明,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7、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

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

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

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

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结构上的作用如:

A、开头段: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揭示主题。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总领下文,统摄全篇;上下文形成对照;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过渡句(段)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密,气势贯通,前后呼应,条理分明,增强表达效果。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分析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

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8、概括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艺术技巧分析鉴赏

1、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

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

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问题五: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表达技巧有哪些 就是手法,1修辞(比喻、拟人等)2结构(承上启下、铺垫、对照等)3语言特色(长短句'语言平淡自然等)4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就内容情感结构读者讲

以下复制来的

知识储备:散文中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一)表达方式:在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

(1)记叙的人称: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时交错使用。如《荷塘月色》就使用了第一人称“我”,散文中第一人称的表达效果基本同小说,但散文中的“我”指作者本人。散文中运用第二人称非常多见,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往往能造成拟人效果。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人称表达效果如下: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记叙的详略:记叙应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进行,详写不是漫不经心地多写,它往往突出细节,注意渲染烘托,多用铺陈手法;略写也不是可有可无地硬凑,而是根据中心的需要。

(3)记叙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2.描写:描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散文描写手法和小说描写手法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3.议论:散文中的议论,它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4.抒情: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散文中,抒情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抒情方式具体来分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托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等。

(1)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2)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

(3)托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托物言志既状写事物,也直接抒怀,因物生情,有感而发。

(4)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如必修教材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在文章的第四部分,作者在记叙刘和珍牺牲后就直抒胸怀:“惨象,已使我……”

(5)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送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二)章法结构

散文的章法结构,主要涉及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线索等>>

问题六:关于 高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答题格式与技巧 有什么好的资料 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解说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小说还应从人物塑造是否丰满、典型,情节的安排是否合理、严密、变化、曲折等方面来考虑。

议论文主要从论证方法来考虑,特别是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等手法及其作用。说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功用,顺序安排是否适当等。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分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记叙文的四种记叙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分叙)。记叙文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记叙文的间接抒情方式: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描写要抓住事物特点。“画眼睛”是形象的说法,指写人要写出人的心灵,写事要写出事件的本质,写景要写出人对景的感悟,景的个性。

描写要生动形象,这是描写的特点决定的,也是描写有别于叙述的地方。所谓生动形象,无非是使描写对象有形、有声、有色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此外,描写要根据对象特点决定描写方法,描写时往往要带有一定的情感,描写有白描与细描等等。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记叙文的议论是“画龙点睛”。记叙文的议论的“画龙点睛”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阐发事物的意义

(二)表达作者的看法

(三)揭示文章的主题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不同情形下的术语:

评价主旨用语: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 意境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

问题七:高考小说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考纲阐释

考点分布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把握行文思路。概括作品主题考查的是对具体内容的概括能力。

小说的三要素,散文的形散神聚,戏剧的矛盾冲突,诗歌的凝练、抒情性、形象性,文体特征是阅读解题必须思考的因素。

《考纲》所说的表现手法是指还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在内的艺术手法,主要考查其表达效果。

“重要语句”通常指:①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②即人们常说的“文眼”、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③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就是分析这一类语句的修辞作用。

欣赏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通过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作品的内涵,通常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想感情倾向。

文学经典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民族精神的体现,甚至通向全人类的普遍文化心理。文学形象具有包孕性,这就使得文学作品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读者视角在历史、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的转换,往往可以发现新意蕴。个性化阅读就是要求考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探究文学作品的丰富意蕴。

/

考点透析

根据《考纲》规定,文学类文本阅读从三个不同的能力层级考查学生,考点分三大类,共八个考点。小说的三个特点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一、情节结构

《考纲》要求考生分析小说的基本特征“三要素”之一的“情节”,并“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C。

作品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 、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如《想讨一本书》就是通过“讨书”“买书”这两个事件反映出方先生不读书又强装斯文儒雅的性格特征的,物质的富有与精神的贫乏这个矛盾也是在“讨书→买书→碰壁”这个情节中得以展现的。要分析情节,先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想讨一本书》这篇文章就是以“书”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的。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文章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

问题八:高考语文必须掌握的内容?推荐几本书啊,谢了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这本书很有用 高三复习我们就用的这本书

福背上面的字词 熟语 近义词辨析 成语 虚词和实词

还有上面的标点和病句 标点和病句有解题技巧 要背过

还要准备大的词典

问题九:求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术语 表现方式: 想象 联想 象征 反衬 对比 渲染 衬托 对比 悬念 类比

材料安排技巧:主次 详略 线索

布局谋篇:铺垫 伏笔 过渡 照应 详略 衔接

修辞手法:比喻 比拟 夸张 对比 排比 对偶 反复

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 议论 说明 抒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98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