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生转护士的励志故事

一个医生转护士的励志故事,第1张

医生转护士这种事情在现如今应该是很难发生了,但是在我小时候,在我身边,却是实实在在发生过。

90年代我家还住在一个小县城,县城里只有两所医院,人民医院一院和二院,二院是中医和康复住院部,所以一医院就是我们这个小县城最好的医院了。

我妈妈当时就在一医院儿科当医生,她有个好朋友,我叫她王阿姨,也是儿科医生,经常带我一起玩。本来她和我妈妈作为当时医院为数不多的医学院本科毕业生都有着非常不错的未来,但是一次医疗纠纷直接改变了王阿姨的命运。

事件的过程是,王阿姨给一个小孩开了处方后,当晚小孩子就发生了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虽然最后送到上级医院抢救了过来,但还是造成了小孩一只耳朵失聪。事后调查得知,是小孩在服用王阿姨开的药的同时,依旧在服用前一个医生开的药品,两种药品混在一起产生的问题。此外,对于小孩子的病症确实也有误判,起码就不应该开那种药。

只从官方调查报告上看,门外人都会认定是王阿姨犯错了。但我妈妈说,其实王阿姨也有被冤枉的部分。科室里也有很多医生对这个结果抱不平。

要理解当时的医生为什么会偏向王阿姨,大家就要把时间放回90年代初。

那时候,一个不发达小城市的县级医院的医疗条件能有多好?充其量可能也就跟现在省会城市大社区医院差不多水平,而且还没有现在的这些先进设备,当年要做CT都只能去省三甲。在那个年代,给病人看病,特别是下级医院真的就是依赖医生的临床经验,所以那时候误诊的情况真的特别多。

小时候,妈妈为了要我多穿衣服,小心感冒,就经常吓我,那个谁谁谁,因为打了屁股针,吃错了药,所以耳朵聋了,小腿麻痹了等等。可见当时医疗手段的落后。

再一个,说王阿姨让小孩继续吃原来的药,这只是病人方的一面之词,王阿姨直到最后都坚持说,她跟病人强调过以前的药不要吃了。但是,那个年代没摄像头没录音更没电脑,没保留任何现场证据,谁能说得清。

最开始医院也没想处罚的过重,当年人才难得,医院方还是很保护医生的。也就是不让王阿姨看门诊了,然后给了些什么处分吧,具体记不清了。但是,病人那边却不依不饶,而且似乎有点背景,后来告到省城去了,这再一压下来,医院就不能含糊处理了。折腾了大半年,最终的处理结果就是调离医生岗位,转去做行政。

一个县级医院的普通行政岗位,身上还背着一个处分,还能有多大发展?至少是困在这个小医院出不去了。我觉得妈妈后来坚持要转科也是或多或少被这件事吓怕了。

但是人家王阿姨却真的让人刮目相看,就在人人以为她就此沉沦认命时。她却又找到了新的方向,每天都蹲在办公室里,在别人喝茶看报纸的功夫,她却在苦读专业书籍。

“他们不要我当医生,我当护士还不行吗?”王阿姨来我家做客的时候,这样跟我们说道。

依靠着自己优秀的知识储备和勤奋,王阿姨在一年内就拿到了护士上岗证,然后把自己的意愿跟医院一说,这下就不得了了。

当时县级医院的护士,都是卫校毕业的,有一个大专生那都是宝贝,何况王阿姨这样的,所以医院特别重视这个事情。其实也有很多人不理解,干嘛王阿姨一定要做第一线。做个行政管理不好吗?凭着王阿姨的文凭学历,苦过一段时间,迟早还是会在医院出头的。干嘛自降身份和待遇去做最辛苦的护理工作了。(当年还没护工这个词,护士几乎啥脏活累活都要干,待遇和地位还不高)

我妈妈说,王阿姨就是倔而已。

既然王阿姨愿意,医院欣然同意,先是安排在一医院,后来觉得太屈才,调去了住院部更大的二医院,负责干部病房。

再后来,王阿姨当上了护士长,比我妈还提前一步当上了管理层。据说当年,一些领导家属要进医院疗养还得托人拜托王阿姨给他们留床位。

又过几年,我妈上调市人民医院当了科室副主任,我们一家也跟着搬到了市里。结果没有2年,王阿姨居然放弃了在县级医院护理部几乎已经是“一手遮天”的权力,也选择上调来了市医院,又跟我妈成了同事。

她跟我妈开玩笑说,“就是不给你小瞧我的机会。”

王阿姨这一生都是非常努力,非常要强的一个女人,也是我的最崇拜,最佩服的一位长辈。要说她有什么遗憾的话,她说,只有一个,就是没把儿子培养好。

她儿子比我大7岁,王阿姨对他期望很高,从小就很严厉的教他读书,也不知道是不是产生了反作用,他反而特别不爱学习。毕业在外面流荡了一两年,最后还是王阿姨凭关系在医院给他安排了一个检验科的工作才算安定下来。

可见人生变化莫测,当你在一处失意时,莫要绝望,而当你得意时,也许老天正在给你挖另一个坑。

若,晴天和日,就淡赏闲云;若,风雨敲窗,就且听风吟吧。

医生护士被我们成为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一个高尚的品德,但是如今的医院不谈也罢,在二战时的护士不知道又是什么样子,在二战时有一位“提灯女神”是多么的高尚和慈爱,护士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什么呢?本期传统节日为你解析。

南丁格尔出身于富有之家,却不顾家庭和当时社会的非议,选择了为之献身的护理事业。1854年至1856年,英、法、土耳其联军与沙皇俄国在克里米亚交战,由于没有护士且医疗条件极差,英军伤病员死亡率高达50%。在这种情况下,南丁格尔率领护理人员奔赴战地医院,通过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在短短数月内把伤员死亡率降至22%。

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多马医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她撰写出《健康护理与疾病护理》《农村护理保健》《护士札记》等多部护理学专着,使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她的办学思想由英国传到欧美及亚洲各国,南丁格尔被誉为近代护理专业的鼻祖。

为纪念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发展的业绩,她的生日5月12日,作为世界各国的医院和护士学校纪念南丁格尔举行各种活动的日子。最初称“医院日”,也称“南丁格尔日”,在中国称为“国际护士节”。在这天,大力宣传护理工作,鼓励护士们学习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已经成为世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各国护理界的一件盛事。

1912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决定,每两年颁发一次南丁格尔奖章和奖状,作为对各国护士的国际最高荣誉奖。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是英国护理学先驱、妇女护士职业创始人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1820年,南丁格尔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富裕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1850年,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到德国凯撒斯韦尔基督教女执士学校学医。1853年出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监督。1854至1856年,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以其人道、慈善之心为交战双方的伤员服务,被战地士兵称为“提灯女神”。

战争结束后,她被视为民族英雄。1857年,在她的努力下,皇家陆军卫生委员会和军医学校成立。1860年,她用公众捐助的南丁格尔基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学校。随后,她又着手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她的《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主要着作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1901年,她因操劳过度,不幸双目失明。1907年,为表彰南丁格尔在医疗工作中的卓越贡献,英王授予她功绩勋章,使她成为英国首位获此殊荣的妇女。1910年南丁格尔逝世。

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将南丁格尔的诞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目的在于激励广大护士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搞好护理工作。

为纪念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发展的业绩,她的生日5月12日,作为世界各国的医院和护士学校纪念南丁格尔举行各种活动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日子。最初称“医院日”,也称“南丁格尔日”,在中国称为“国际护士节”。在这天,大力宣传护理工作,鼓励护士们学习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护理界的一件盛事。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以下是一些关于王芳医院陪护的小说:

1 《王芳:长恨歌》作者:张佳玮

该小说讲述了王芳作为医院陪护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与患者家属的亲情故事。主人公在陪护过程中体验到了医院工作的艰辛和责任,也目睹了生命的起伏和人性的美好。

2 《陪护分队》作者:天乐

该小说描述了一群年轻人组成的陪护分队,他们来自不同背景和领域,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帮助需要照顾的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逐渐成长、理解生命的存在价值,并收获了友情、爱情以及自我认知。

3 《在那山光灯影里》作者:唐家三少

该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失落了前途与爱情、独自来到异地挑战未知命运的年轻女孩江山。她被派往偏远山区担任卫生室医生,在那里她遇到了躺在病床上等待手术的老汉刘宏和小女孩小梅,钱包被偷之后,她收到了一封神秘信件,意外地进入了一个陪护的岗位。在这个过程中,江山与病人、家属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也收获着自己的生命价值。

以上是关于王芳医院陪护的一些小说,其中以《王芳:长恨歌》和《陪护分队》比较为知名。

首先,你还没摆正自己的心态。既然你男友家人愿意将你安排到一个更大的医院,就证明他们有意和你拉近关系,你也就不要太过在意这些了。而你因为自身原因,得不到更好的待遇,工作上的不顺利让你对自己产生怀疑。这是正常的,但是需要找个方式进行排解。既然都辞职了,就要重新面对生活。按你的描述,你目前应该没有不用上班就能赚钱的能力。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调整自己,找份工作让自己充实起来,就不会有这些想法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4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