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的春节,武汉一改平日的繁华热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以这个城市为中心爆发肆虐,为阻止疫情扩散,武汉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被封城的城市。
体温计在下午的室外待了2分钟就爆表水银喷出,傍晚人们把竹床搬到街边吃晚饭、看电视、打麻将、睡觉,老通城的退休厨师一遍遍讲述毛主席吃豆皮的场景,早班公交在竹床的走廊里静静穿行,不惊扰武汉人一天中唯一可以安睡的时光。
这是武汉女作家池莉短篇小说《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中1990年盛夏武汉的市井生活。
30年后的春节,武汉一改平日的繁华热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以这个城市为中心爆发肆虐,为阻止疫情扩散,武汉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被封城的城市。“活着就好”在武汉有了另一番别样滋味。
除夕前一天,武汉全城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次日12点起,网约车也全面停止运营。
封城期间,武汉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处号召东风出行、T3出行、曹操出行、滴滴出行几家骨干网约车公司和出租车公司志愿成立应急保障车队,平均每个社区保证有3-4辆车。
在绝大多数居民都足不出户的非常时期,一大批网约车司机主动请缨,每日穿行在封城的武汉,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义务为市民提供必需的出行服务。
在汽车商业评论采访到的十几位网约车公司员工中,有过为肺炎确诊患者送换洗衣服到金银潭医院,有过送隐瞒病情的肺炎患者到医院就诊,有过接送一线医护人员上下班。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群是东风出行员工先锋队,他们不是网约车司机,也在封城期间志愿为社区居民做应急服务。
这些平凡的人,他们的行动因为这个特殊时期而变得不再平凡,而他们讲述的其实不是他们的故事。
先听听管文刚的口述。他是武汉东风出行员工,应急保障车队成员,服务汉阳琴台社区。为医护人员和社区百姓出行服务。
“医务人员说的一些话对我触动比较大”
我是大年三十志愿加入车队的。我老婆她们单位放假早,1月17号,她就带着孩子到恩施去了。我当月的出行时间、任务还没有完成,就跟老婆说让她们先回去,等我把当月的出行时间、任务都完成以后,我再回恩施和她们相聚。
我就住在离华南海鲜市场两三站路的小区,当时已经知道有这个疫情,但是没有想到这么严重。差不多20号的时候,疫情就越来越严重了,后期基本上就是该停工的停工,该放假的放假。最开始公司在工作群里发保障车队这个信息的时候,是没有多少人敢去参加的,因为大家毕竟都是有家有口。
后来我也看了一下新闻报道,医务人员说的一些话对我触动比较大。我记得当时有个女医生,他们夫妻两个都在医院里面,孩子送给她爸妈照顾。她说:“我多救一个人,多控制一个疫情就会让我的家人危险少一点。”我感觉她这个话说得非常对,他们医务人员是工作在最前线的,他们这样去付出,我觉得我应该去做一点事情。没有和家里人商量我直接报了名,报名以后才和家里人商量。
家里人肯定是非常反对。我是姊妹三个,父母七十多岁了,还有一个哥哥。我当时把父母送到哥哥嫂嫂家去了,把过年的年货也送去了,我想这肯定不是一天两天能结束的,然后我把我的想法和他们说了一下。
他们也不好反驳,就千叮万嘱让我一定要小心做好防护。所以这两天我对车辆消毒,包括我自己做饭以及个人的防护都会发一些给他们看,让他们放心。当时老婆也想回来,我就叫她不要回来,现在确实是一个很严峻的时期。
我25号上岗到今天差不多一个星期,每天接送的这些医务人员,他们在车上说得不多,因为大家都知道,车里面空间比较小要少说话,但是偶尔会聊些天,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辛苦和压力,还有医院里面的那种氛围。
特别是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可以感觉到他们心中的那种恐慌,但是他们还在继续上班,而且上班的时长基本都是二十四小时。我被这些医护人员感动着,我觉得能为他们服务,送他们去上下班,让他们觉得不是只有医护人员在付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还有我们在陪他们一起战斗,我自己觉得非常值得。
我们这个社会保障车队最主要针对的就是医护人员,要保证他们的通勤,次要任务是帮社区里行动不方便的居民采购药品,食品 、蔬菜。
我目前负责汉阳的琴台社区,前期有三个司机,现在又加派了一个,现在是四个司机负责,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老社区,这个社区医护人员也比较多。
我们规定的服务时间是早上八点半到下午六点,但很多时候他们上班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就是七点半要到医院,如果距离远一点,我差不多六点多出门从家里赶到那边去接他们到单位,不能影响他们上班。社区书记联系好了医护人员以后派发任务下来,我们谁有空谁就去接这个任务。
我接送最多的是同济医院、协和医院、中南医院,还有一个中法新城那边的同济医院,这个医院也是才建立的一个定点医院,就是收治发热病人的。我去接医护人员他们都是穿着防护服,严阵以待,气氛我都可以感受到,非常严峻。
说实话我也怕,每次我接送完医护人员,马上就要把我的车辆用84消毒液擦拭、通风一段时间。我一般都是做完这些要在车外面等一下,通一下风再进去的。我自己的手就是用社区里的水龙头、消毒液洗个十次吧。现在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洗手,任何时候都不忘去洗一下手,真的就是形成一个条件反射的感觉。
“她老公在那边也很无助”
我还去了一趟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多的金银潭医院。
起因是一个社区的居民,她老公确诊为新冠肺炎的轻微患者,在金银潭医院治疗。她当时求社区书记,她老公在那边没衣服换洗,让社区书记想办法跟我们说一下,帮忙送两件衣物过去。当时我们是有三个司机在场,另外两个都不敢去,其实我也不敢去。
社区书记跟我说:“你能不能去一下?”病人家属也跟我说好话,差不多要下跪了。就感觉到她非常的无助。她亲属肯定都是人人自保,谁能管得了她。她自己走也能走得过去,但就是可能还不知道地方。她老公给她打了电话,她老公在那边也很无助。
我决定给她送,她当时说,让我只送到门口的保安那里,她老公说:“可以送给保安,保安再送上来。我当时一听就是送到门口的保安,也没有什么。然后我就把防护服穿好,把口罩戴好,就去给她送。
结果送到门口的保安亭,一个保安在小岗亭把门反锁着,窗户也紧闭着。我说我是社会志愿服务车队的,帮我们社区的病人家属来给病人送几件衣服。但是他不收。病人家属写了纸条指示在北楼那边。保安说北楼那边有别的保安接,让我进去送。
保安让我进去,我当时就想走了,就把衣服放在保安亭旁边。但是一想,这个保安这个样子的话,肯定不会送到里面的,我来都来了,还是硬着头皮送到住院部北楼楼下。结果那里一个人都没有,当时就想怎么办呢,看见旁边治安岗亭里边有两个警察,就想交给警察让他们帮忙送一下。
他们警务室旁边有个长长的隔离带,两个警察远远地就把我喊停了。我说我是社会保障车队的,帮社区的病人家属给病人送衣物。他们说别过来,直接把衣物放在住院部楼下的桌子上面,待会儿有工作人员会送上去的。他们毕竟是人民警察,都表现得这么谨慎,肯定是疫情非常严重,那个气氛非常不好。
我当时又一次想还是回去算了,但是想到那个病人家属哀求的神情,我还是硬着头皮进到住院部楼里,把衣物放在住院部里面一楼的桌子上。
然后我就出来了,出来以后我跟那个病人家属打了一个电话,把情况给她说了一下。她当时在电话里面就哭起来了,说是回社区要好好感谢我。我说不用不用,做这一切并不是为了感谢,只想让你老公感到一点温暖,祝他早日康复。
这是大年初二或者初三的事。我们当时自己的防护措施有限,没有护目镜,只有口罩再加一个简单的防护服。想想还是有点后怕。
“他妈一直眼泪在眼眶打转”
大年初四还送过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到中法新城的同济医院。当时我还不知道那也是重点收治发热病人的医院。只是收到了社区书记的任务,第二天早上去接他,应该是八点半左右吧,他和他妈妈一起出来的,拿着一个行李箱,提了一袋子食品出来了。
他妈肯定是不愿他去的,因为他妈肯定知道严重性,意思是想让儿子不去了。这个男孩子就和他妈说肯定会保护自己,但一定要去。整个过程,他妈一直眼泪在眼眶打转,就像送儿子上战场那种感觉。
小伙子叫肖毅,我还记得这个年轻医生的名字。小伙子真是好样的,24岁。我问他结婚了没有,他说女朋友都没谈。我说你这回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过了这个疫情以后,你这么优秀的一个人肯定会有女孩喜欢你的。
我说这个时候才是真正显示一个人是否有社会责任感,是否有爱心。我说像你们这么优秀的医生一定会有媒体报道一下的,我在车上还跟他开玩笑,以后他找女朋友肯定是不愁的,让他心情也放松一下。我能看出来他的心情也是非常紧张的。
我是开导航过去的,高德地图上有一排红字“重点防疫院区,请绕行”,我才知道他们医院是重点院区。医院进出口的道路原本是双向车道,现在隔成一条车道,车道两边都是穿着防护服的警察,头套、口罩都戴着,拿着温度探测器,过往的车辆全部探测。这种气氛让人一下子紧张起来。
送到以后我说如果下班回家的话,还可以联系社区,我过来接他。他说“谢谢,感谢师傅”,非常有礼貌。
既然你们是媒体,我也借这个机会呼吁一下。我刚才拍了个小视频发到了社区微信群里,还有一些人没有意识到这次的严重性,还有乱扔口罩的,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千万不能再这样了。
这个道理就像是一句老话,“东西没有日子长”,你生产的再多,如果不引起这些人警示的话,那真的就是非常危险。
我这些日子在外面跑经常能看到那些无知无畏的。新闻里面一直报道社会各个方面的爱心人士、企业都在不停地为武汉市捐赠物资,政府也在出力援救,但是还是有人无知无畏,甚至有恃无恐。
太多的人丢口罩、不戴口罩出门到处走。他们因为长期关在家里不敢出门,关于疫情的消息也只能通过电视获知。电视里面也多数报道的是正面的新闻,他们不知道有多严峻。毕竟现在患病的人数很多,医院的资源、医生也只有那么多,他们根本不知道现在还有一些根本救治不了的情况。他们不知道如果自己不爱护自己,爱护这个环境,我真的觉得悲剧就会发生在身边的。
接下来是武汉曹操出行员工周俊的口述。
他是应急保障车队曹操分队队长,管理300多名曹操出行的志愿者司机。除了跟每位司机师傅一样的日常接送服务,他还要负责300多司机的管理协调工作。电话里周俊每一句话都铿锵有力,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蕴含在每一句话的语气中。
“学习医护人员的精神,逆行而上”
我是2018年8月加入曹操出行的,1月23号接到市政府客管处的通知和公司下发的通知,要组建保障车队,我就报了名,1月25日正式上岗。这个车队主要用于封城以后保障社区居民生活,并用来处理一些紧急事务。
春节期间很多司管的管理人员在外地,回不了武汉,我是本地人,所以曹操出行参与保障车队的300多辆车由我负责。我们300多位曹操出行的司机师傅负责青山区的117个社区,平均一个社区3-4辆车,根据社区大小和用车需求略有不同。
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全套的防护工具,包括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我每天的工作流程是早上5点起床,6点到青山区指定位置,给一线师傅发放装备,对车辆进行消毒,再到分配到的社区去保障用车需求。我还要负责社区之间的对接,及临时性任务的指派,人员的调配,晚上协助司管对新加入的队员进行社区表格的安排。
除了管理协调,我日常接送工作和其他司机师傅一样,接送的都是社区中行动不便的居民,满足他们买菜、买药及其他采购的需求。还有一些非发热病人的日常就医需求,比如有些病人隔一两天要去医院做透析,还有一些突发的需求,这些需求由居民向社区居委会提出,经社区居委会领导同意,再将任务指派给我们的司机师傅。我们提供的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
如果是送医护人员去医院,或送非发热病人去医院,我们都是送完一次就要换一次防护服,防护服是不能重复使用的。防护服现在非常紧缺,但我们作为出行车辆,也要让居民放心。
我们加入车队都是自愿的,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虽然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冲锋在前,但我们可以让他们做到出行无忧。学习医护人员的精神,逆行而上。
我报名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父母,但后来想家里毕竟就我一个儿子,还是告诉了父母,父母默默地给了我坚定的眼神,平静地对我说“在外面要多注意自己的防护”。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既然做出了选择,我就要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且公司也给予我们一线的司机最大的安全保障,提供了所有的防护装备。虽然现在疫情依然相当严峻,但我们曹操出行所有一线师傅,心里没有任何恐惧,因为有公司、有社会给我们做强大后盾。
我曾送过一位中南医院ICU重症病房的护士,工作在防疫最前线的。她对我讲,我们的车让她感到非常放心,上了车终于可以安心休息一下了。她的话是对我们所有一线师傅最大的肯定。
有一个骨折病人出院,到了家没办法自己上楼,我们的司机主动把他背上了七楼的家中。这在网约车的服务当中非常少见的,而且还是在免费的情况下,我们的司机师傅做到了。
有一天到了晚上7点,社区领导给我打电话,说居民家中有人去世,要出去办理相关事务,我说没有问题,我来安排司机,如果没有安排到司机,我自己到社区送他出行。我们的师傅那时已经到家,接到我的电话说没有问题,马上赶了过去。
我们作为司机,即使心里有恐惧,有了公司和社会做后盾,也会安心地冲上去。
方锐不是在奋战在一线的司机师傅,作为2019年10月8号才成立的T3出行武汉分公司的负责人,他短时间内组织建立了400多人的志愿应急保障车队,履行社会责任。T3出行保障车队中曾有司机送瞒报的肺炎病人去医院,被隔离依然无怨无悔,还要回到队伍中来。以下是方锐的口述。
“去了医院才知道她是新冠肺炎病人”
我是武汉人。大概是22号晚上,客管处召集我们紧急开会,说疫情的事,要求我们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布置了保障任务。我们本来就是国企嘛,应该承担这个社会责任,第二天一早我跟总部汇报了这个事,然后开始组建这个车队,真正全部组建完是25号。
组建过程中我们跟总部汇报,建议武汉T3不运营了,因为司机也有风险、交叉感染乘客也有风险,就停掉了。我们停掉12个小时以后,武汉市就宣布整个网约车都停运,要上就只能保障车队上。那时候25号,我们T3出行400多人的保障车队已经组建完成了。
大家是自愿报名,第一批25号200多人、第二批26号200多人。分工方式是按区来保障,我们负责高新区,高新区比较偏远,整个区的范围比较大,一共有101个小区,一个小区按4个人陪配的话就是404台车。
T3出行在武汉计划运营有5000台,目前实际运营有3000台左右。我们的特点是所有车都是公司集采的,所有驾驶员是我们招募、签署劳务合同,都是我们正式员工,管理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25号开始保障,车派到社区,街道作为指挥站点他们来指挥调度,我们给驾驶员一些防护措施,口罩、消毒液、护目镜、防护服。
我们调用整个公司的所有资源,包括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买了一些防护物资,光口罩就一批买了10万个,25号就到了2000多个,后续的1、2天10万个口罩全到了。
效率非常高。第一国企有自身的优势,有些资源,第二我们是重资产管理,比轻资产管理的效率要好一点,执行下去很快,有各种体系建设嘛。
这些口罩我们做了划分,一部分给保障车队用,还有一部分做了预留给恢复运营后其他驾驶员用。
保障车队市里给的任务是保障社区居民正常的生活所需,比如一些老人不便买菜、买药,实际上还有一些医务人员的上下班,还有一些非发热病人去医院的接送。如果有紧急情况的发热病人没办法我们也得送,我们有防护服,极个别的紧急情况的发热病人我们也会送。
事情的危险性肯定也有,而且我们在运营过程中很多驾驶员可能碰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受了风寒,因为那几天武汉天气也不怎么好,大风大雨,也有感冒发烧的情况,大家那段时间也很紧张,但是这个事情还是得做。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这一批志愿者队伍我们后续会给奖励,但事情比较急我们还没定出具体方案。市政府也会给奖励。后期这些驾驶员在提拔车队长、提拔干部、管理层肯定是从这些驾驶员里选。我们现在停运了,所有驾驶员的薪资、底薪、社保、考勤都按正常算。
我每天至少参加两个会,晚上8点一个,9点一个。8点的汇报当天总结,9点的跟总部最大领导CEO、CMO讲我们城市的工作,后期什么时候复工、复工怎么安排,都要做研讨。有时候下午还有随机的会,市里面、区里面都可能会召开电话会。
这一个礼拜有很多事情发生,我随便举个例子,我们一位司机送一位老婆婆去医院,可能家属比较紧张,现在发热病人的机动车都已经停掉了,出行不方便,她没有说自己生病了,告诉我们她要去医院,去了医院才知道她是新冠肺炎病人,我们驾驶员只能隔离,他家里也有老婆小孩,也不敢回家,就在车里或家附近找个地方住下。
碰到这样的事他不但没有抱怨,而且鼓舞其他驾驶员,说有这样的事第一很正常,第二要乐观,说他隔离完14天还愿意回到队伍里来。
还有一些送透析病人,早上很早就得到医院,我们驾驶员要过来得70公里,得5点多钟起床往这边赶,陪病人把透析做完再送回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过来,光一个高新区要做透析的病人一天100多例肯定是有的,还有紧急生小孩、做产检的也有很多。
在武汉运营的网约车有二三十家,这次客管处这次只召集了我们、东风、曹操、滴滴几家,我们又是重资产运作最大的一家,所以我们身上的压力是很大的,说实话。
T3出行在武汉是10月8号才成立,到现在也就3个多月,但这次能这么快,驾驶员对我们叫热爱也好,有奉献精神也好,挺不容易,很感动的。因为成立时间太短,企业归属感的东西没有时间的沉淀很难,在这种情况下能这样我觉得很自豪。
(未完待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武汉日夜》预告片里最令我感动的是那个婴儿出生的画面吧,整部影片都非常让人感动,但是新生命的出生尤为触动我的内心。
《武汉日夜》内容来源于从疫情开始,武汉当地三十多名摄影师在抗疫一线持续拍摄数月,多达数千小时的素材之中。影片以医院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及病患为主线,以深夜运送孕妇的志愿者为辅线,展现与疫情抗争、与死神决斗的动人故事,这些“平凡人”在疫情面前不舍昼夜、不惜生死、守望相助、共克难关。
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封城、隔离,我们历经磨难,但是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从疫情爆发到各地支援,这里面有太多太多令人动容的故事。而这部影片不像《在一起》这些剧情片,每一幕每一帧画面都源自当时最真实的记录,没有用艺术修饰的台词,没有精心布置的舞台背景,没有刻意讲究构图的镜头画面,更没有演员,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但就是这份真实,才让它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无数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以生命完成使命;无数自愿集结的志愿者,用爱守护这片土地。镜头下的医生、患者、家属、志愿者,他们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
预告片里最让我动容的画面之一,是在医院接生刚出生的新生儿的那一幕。这个世间,每天都有生命在逝去,每天也都有新生命的降临,医院本就是大多数人生命开始与结束的地方,但在疫情期间,这些新生命的降临更是给人带来了无穷的希望。疫情纵使带走了很多人的生命,让大家保持距离,但它没能拦住这些幼小的小天使来到人间。在那种特殊情况下,医护人员对这些小生命出于本能的呵护与关爱让人动然,抱着婴儿在怀里,听婴儿啼哭的画面真的让人很感动。同一个地方相差不多的时间里,一次生死的交替就这样展现出来。
再比如,医护人员摘下隔离口罩时的那一幕,脸上的那些痕迹,都特别让人心疼。之前新闻里报道的各种看了都特别让人揪心,更别说在镜头里看见这么真实的他们。还有他们倚在墙上休息的样子,给患者加油打气的样子,在隔离服上画画的样子,这一幕幕都很让人难受的。再也看不到新消息的旧手机,隔着病房的眺望等等,感人的故事似乎在这个片子里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发生。就看戳中自己的泪点的是哪一幕吧。特别让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熬过了这道坎,虽然现在这里面的有些画面仍在个别地区重复上演,但是我们已经可以戴好口罩,坐在影院里看这部纪录片了。我们要感谢每位挺身而出的平凡人,让我们拥有了现在宁静的时光。最后提醒大家,**22日已经上映,去**院观影或者外出就餐,一定要记得戴好口罩,不能放松警惕!
回过头直面过往,彼时的勇气值得被铭记。几百位明星共同发起《武汉日夜》公益观影活动,这无疑是对中国抗疫工作的一大鼓励。回过头看2020难忘的一年,每个人都值得被名字,白衣天使温暖了整个中国,那些不分白昼奔跑的身影,踏出的是最坚定的步伐。抗击疫情,这不仅是国家的事,也不仅仅是医院的事,是每个中国人的事情。
由明星发起的公益观影活动,这更体现了疫情对社会的影响。走进影院,观看《武汉日夜》,重温感动,温暖人心,每当人们想起这一年时,都会记得这是一个难忘而又有意义的一年。这个活动不仅体现了对国家疫情工作的肯定,也提醒了群众要时刻记住这个不平凡的一年,更鼓励了各位疫情工作者在前线积极努力的工作。
武汉的日夜,是中国人共同的记忆,平凡的你我,皆是这场故事的主角。这场**,让我们看到了勇敢的白衣天使,那些离开自己温暖的家去到危险的前线工作的抗疫英雄们。对于国家,抗疫**是对国家工作的认可,对国家决策的响应,只有这样,国家的抗疫安排才能稳步推进,才更有可能早日恢复正常;对于人民,抗疫**温暖了人心,也提醒了人们危险还未消失,每个人都不能放松警惕;对于抗疫英雄,抗疫**鼓舞了他们在前线的工作,是对他们的认可,只有他们知道民众被保护的很好,他们才有动力继续和疫情抗争到底。
《武汉日夜》的意义远不止一部**,它更是中国人的真实写照,武汉的日夜,中国的日夜。每一个看完**的人,我想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次经历,它见证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度过难的历史一刻。
武汉的疫情成为了全国的焦点,涔汐足不出户,每天关注疫情的情况,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现在全中国的“敌人”是瘟疫,这是一场跟所有中国人有关的“战斗”,而不是一次单独事件。疫情的背后,有很多感人的 故事 。那你知道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 事迹 都有那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1
在重症监护病区,老年患者占比较高,为了让他们尽早康复,医务人员全力施救,用心陪护;而在病房外,消防员们也在竭尽所能守护医院安全。
张倩: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这是张倩抵达武汉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周前,她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病区,老年医学科的张倩和队友们负责其中61个老年患者。老人们夜间病情变化快,张倩总会提前出发去医院。
这几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况不太稳定,住在同一层楼轻症病区的老伴一直惦记。张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机录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视频,晚上一接班就带给周阿姨播放,让老两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儿住进了方舱医院,想起还在酒店隔离的小外孙,傅阿姨就吃不下饭。张倩查房的时候,就嘱托护士给老人换上了甜味营养剂,在询问病情后总是留下来,多陪着老人聊聊天。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当年张倩备战高考时遭遇非典,医务人员舍身救人的场景感染了她,她报考了医学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张倩的初心。
你守护病人我守护医院
医务人员奋战在病房内,消防员们则全力守护着医院的安全。这是火神山医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练,这支由7名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组成的队伍里,41岁的李长春年龄最大,曾参加过8000多次的灭火救援战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队员们进驻火神山医院,48小时内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调试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医院和普通医院在布局、建筑结构、内部设施上差别很大,李长春和队友们8次深入医院,并利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制作电子沙盘,但要想完全覆盖医院的每个角落,还需要加强培训、群防群控。
消防队还与医院建立了24小时消防直联直报秒级响应机制,每个病区有一位负责人,以便第一时间处置火情。从进驻以来,大家24小时备勤,收集数据5700个,制定应急预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医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的一线。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2
“您好,请停车登记、测量体温。”2月7日,室外温度在0℃以下,在外面站一会儿就冻得手脚发麻。衡水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直属一大队辅警周刚和同事一起,在桃城高速口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登记。白班6个小时,赶上值夜班,要连续上12个小时。
忙了一天,下班后他还要照顾患病的妻子。2018年年底,妻子孙巧英确诊患上肺癌,如今癌细胞已经严重侵蚀骨质,生活不能自理,常年需要家人照顾。平时,周刚工作繁忙,妻子只能托付给岳母。这个 春节 ,原本能休息5天,他打算用这难得的假期好好照顾妻子、陪陪儿子。
但因为疫情的到来,这个长假他反而比平时更加忙碌。农历腊月廿九,疫情形势愈加严峻,一大队号召全体民警、辅警放弃休假,做好准备抗击疫情。周刚毫不犹豫地在请战书上签下名字,他坚定地说:“疫情当前,就是要‘舍小家为大家’,我是***员,更要克服困难冲在前头!”
从农历大年三十接到命令开始,他就和同事们在高速路口坚守,为城市守好大门。1月28日深夜,正在执勤的周刚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妻子虚弱的声音:“我感觉浑身疼,快撑不住了,你回来吧……”得知此事,单位马上安排周刚休班。原本已经请好了假,周刚思考再三又拨通了妻子的电话:“我走不开啊!先让儿子给你做个伴,等我下了班再陪你。”妻子知道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只是嘱咐他做好防护就挂断了电话。直到第二天早晨交班后,周刚才赶紧带妻子去了医院。
事后得知,那天晚上妻子因为身体剧烈疼痛,几乎彻夜未眠,周刚满心愧疚。“最近一直在忙,感觉最亏欠的人就是妻子。不过,疫情当前,大家都非常疲惫,我要是休假了,其他同事的工作量就会增加。家里的困难我能克服,不能再给大家添麻烦!”质朴的周刚说。
2月3日上午,是妻子进行肝介入手术的日子。当天,周刚正好值上午班,他悄悄和同事换了班,手术完成后,又出现在执勤岗位上。每天在医院和执勤点两点一线奔波,周刚脸上难掩疲倦,但是他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从 除夕 到现在,周刚和同事们累计监测车辆近8000辆。
“家事、国事自古难两全,我是党员,只要国家有需要,我就会义无反顾。”周刚的脸上坚毅而平静。“我现在就盼着,等到春暖花开,疫情过去了,媳妇的病也能有所好转,我在家好好陪陪她……”说到这里,周刚的眼圈湿润了。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3
“师傅,您从哪里来的请您测一下体温。”2月6日,在武邑范村交通检疫留验站,43岁的武邑县交通局干部杨国军一边为进出的人测量体温、排查过往车辆,一边无数次重复着这句话。
1月30日,随着疫情形势日益严峻,武邑县决定成立106国道武邑范村交通检疫留验站,把好全县的北大门。作为交通部门联络人,杨国军负责范村和汽车站留验站的筹建。建设留验站可不是简单事,留验站由交通、卫生、公安交警等部门人员组成,人员结构复杂,大家彼此又不熟悉,管理起来难度很大。现场几个党员提议,由交通局向县直工委申请,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杨国军成了临时党支部书记。
面对既无值班室又无照明的实际情况,杨国军和大家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大家马不停蹄安装减速带、爆闪灯、防撞桶等交通设施,同时协调电力部门接电安灯,搭建值班帐篷,解决值班人员吃住用餐问题,保证了留验站当天筹建,当天启用。
工作人员有了“家”,作为“家长”的杨国军就更忙了:他是负责人,吃喝拉撒都得他操心;他还是资料员,所有过往车辆的台账他都一一登记。2月3日晚,一场雪后,路面又湿又滑,值班人员顶着凛冽的寒风,登记过往车辆,心疼值班人员的杨国军冲到检测第一线替换身体虚弱的同志……
从1月24日到2月4日,他一直没有闲着。除了范村留验站建设,他还负责建设汽车站隔离通道、县城6个留验点的建设。连续多日的紧张劳累,杨国军的身体吃不消了,出现尿血状况,队友们把他送到衡水市人民医院就诊,主治医师建议入院治疗。“任务还没完成,我不能休息!”未遵医嘱,杨国军坚持返回到工作岗位。2月5日晚,身体出现严重不适的他,被同事强行带到县医院住院治疗。
“他就是冲锋在前、坚守岗位的铁把门。”留验站成员、马台卫生院院长明智民说,“我们一起工作的这些天,他的榜样一直感动着我们、鼓舞着我们,现在已经有4名同志先后向留验站临时党支部提出了入党申请。我们要向他学习,直到打赢这场战役。”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4
在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救治一线奋战不足一个月,张忠德瘦了9斤。
张忠德是广东省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同时还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队长、广东省中医医疗队队长。
17年前,他冲锋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在救治重症非典患者时不幸感染,在生死线上走过一回。这一次,已56岁的他又来到火线,“我只不过是换了个工作地点”。
除夕夜逆行奔赴武汉
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3点多,张忠德坐上开往武汉的高铁,当晚8点多钟到达。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到了武汉最早、最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金银潭医院。来不及多说,张忠德就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采集相关资料。“采集直到下午1点才结束,干了5个多小时,共采集了28名患者,通过中医四诊合参,了解他们的发病症状、流行病学史等。”张忠德说。草草吃过午饭,他们就开会研究。
正月初二,专家组兵分四路,分头出击。张忠德带队前往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病区,花了近3个小时采集数据,“把重症患者都看了一遍”。当天还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来自全国的专家顾问一起,讨论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二版。
“我的工作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来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成员,要采集好临床患者的第一手资料,制定和修订国家推出的中医治疗方案;二来我们还援助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组建病区,共3个病区105张床,其中广东省中医医疗队管理两个病区70张床。”张忠德告诉记者,在组建过程中,大家对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我们对广东省中医医疗队60名队员进行严格培训,坚决做好防护、杜绝感染。”张忠德说,以前的培训全部归零,现在培训合格才能上岗。60名队员中,有37人是***员。“我们开了党支部会议,决定第一批进隔离病房的,必须是党员。”一个星期之内,医疗队有20人写下入党 申请书 。
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救治过程中,张忠德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采用中药“组合拳”对症下药。“药物有汤药、冲剂、颗粒剂,也有中成药和注射剂。”他说,他们针对每个病人的特殊情况,又在后续治疗方案中进行了个性化调整。
除此之外,还对病人采取了外治法治疗。外治法主要采取针灸、按摩,打八段锦、太极等方式,“在一些病人的身上,效果立竿见影。之前有焦虑得睡不着觉、腹胀得吃不下饭的病人,用了外治法之后,既睡得着觉,又有了胃口。”
“目前的手段,就是中西医结合、协同作战。”张忠德说,对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中西医治疗,目前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总共收治了124个病人,出院跟转出的病人到18日下午刚好是50个,我们也感到很欣慰。”张忠德说:“我们这个团队,虽然是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病救人,但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中医人的支持,是集全国中医人的智慧来制定诊疗方案的。”
据了解,从临床数据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协同治疗手段介入后,重症转轻症率有所提升、重症转危重症率有所下降。“在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危重症死亡率方面,数据显示也较有效,后续还需要更进一步观察,目前中医、西医团队都正在做这方面研究。”张忠德说。
任何医生都会全力以赴
“今天早晨称了一下,发现体重降了9斤。”张忠德笑着说,前线医生工作都很累,“现在,很多危重症患者收进来以后,你得想办法不让患者的病情继续恶化下去,要想办法治好病。任何一个医生看到这种情况,都会全力以赴的。掉几斤肉没问题,回到广州一个月又长起来了。而且,我年纪大了,还难得老来瘦。”
在武汉,早晨6点多起床后,张忠德就一直忙碌,每天都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白天没时间休息,就在坐车时见缝插针眯一会儿,吃饭也很快。”2月17日,张忠德从早晨7点开始工作,晚上回到宾馆已经10点多。“又接着修改治疗方案,等弄完已经深夜1点多。”
在医院,遇到焦虑、紧张的患者,张忠德常常拿自己举例子:“我得过非典,现在还不是好好的,你们更要有信心挺过去!”
张忠德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提醒我们,务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要勤洗手,又要规律作息,增强抵抗力。“现在的人,有的太不爱惜身体了,经常熬夜,吃饭也不规律。”他说:“中医有句话,叫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说,增强体质才是最好的预防。”
“我所在两家医院的发热门诊病人数量在大幅度下降,收治病人的数量也有所下降。看媒体公布的数据,和我们了解的情况大致符合。战胜疫情,我的信心很足,胜利曙光就在前方。”张忠德说。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5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这每一个人的心。疫情来临时,鸠江区汤沟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辞辛劳,离开家人,积极响应动员,迅速进入战斗角色;他们坚韧不拔,始终坚守岗位,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他们勇敢坚定,在村民群众都闭门不敢外出时,他们始终在村落间“逆行”,宣传引导,摸底排查;他们既是一名中共党员,又是一名村居干部,他们在大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展现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
疫情就是命令,再危险我们都得上
大年初一,春节假期的第二天,大家都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氛围中,但网络上关于疫情的消息也一直被村居干部关注着,他们_经亲身经历过类似的疫情,面对春节期间大量的返乡人员,加上村里办喜事的、聚会的多,都心里捏着一把汗,随着疫情严峻的消息不断传出,不少村居干部便开始在镇政府的工作微信群中主动询问,是否有防疫工作安排,形势不容乐观。
当日下午,镇党委政府开会传达部署防疫工作,要求各村居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教育 刚结束,现在正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时候,面对疫情,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算什么***员,怎么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会议结束后,个别村居书记给自己打气,得到在场人员的一致“点赞”。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 14 村居于大年初二上午,全部组织召开了“两委”会议,把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布置到位,明确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具体 措施 。全镇各村居干部,立即从春节假期的氛围中抽出身来,迅速调整思想状态,全部到岗到位,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____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来了,我们不上谁上。”在三元村“两委”干部会议上,村党总支书记姚清海面对个别人员的担忧,严正表态。
防控就是责任,当最接地气的“逆行者”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自把各自的网格管好、管严、管紧,各自把各自网格内的人员排查清楚,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最后到我这汇总签字上报。”__村党总支书记汪贻平明确“两委”干部网格责任,把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压实。__村充分利用“向心聚力、三网共治”载体,全村划分为 6 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两名“两委”干部包保,同时发挥党群议事点作用,发挥党员、村民代表作用,把疫情防控的各项任务都交给网格,像一颗颗旗子下在网格点上,时时掌握网格动态信息。全镇 14 村居依托“三网共治”113 个网格,明确村居网格员属地责任,汤沟镇武汉返乡人员信息排查人员准确、上报及时、信息全面,与村居干部落实好网格责任是分不开的。
“到村入户务必做好自我防护,你们不是只为自己负责,也是为了大家负责,这个时候,不能逞强。”每次下网格,到村入户排查摸底,陪同医务人员跟踪检查在家自我隔离的武汉返乡人员前,早映村党总支书记汪贻武都会多唠叨几句,生怕大家放松了自我防护。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太多“逆行者”,村居干部算是其中最接地气的,他们面对的是春节前广大在外务工返乡人员,这个春节农村很宁静,但情况也很复杂,形势似乎比村干部们认识到的更为严峻,他们丝毫不能懈怠。
发动村民群众,我们就是“门神”
村干部就是村子的守护者。“在网上看到有个比喻很形象,我们就像村民家里门上过年贴的“门神”,我们替村民群众把好这个门,把疫情关在门外。”黄__党总支书记宣义剑开玩笑说。比喻固然形象,玩笑也很轻松,但责任很是沉重。村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村干部说一百遍,似乎在他们眼里,都是多余的废话。我们当“门神”,村民就要自觉关门,我们不仅要防控疫情,还要看住村民,让疫情不在这里传播。村民群众自我防控意识至关重要,一定要发动群众,***人的法宝就是依靠群众,疫情防控,贵在群防群治,群众不参与,疫情难根除。村居干部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扎扎实实做好舆情引导、防疫宣传,村上大喇叭喊起来,小喇叭动起来,横幅拉起来,宣传海报贴起来,一封信发到人手一份,把手机都用起来,抖音短视频、微信发起来,能用的宣传手段一样不落。持续的宣传之下,村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纷纷响应,主动参与,采取各种方式,严防人员流动,取消各种宴会、聚会、集会,宾馆、餐馆、网吧、菜市场等全部关停,现在村干部要到所辖的自然村开展排查检测,都要提前跟村里人申请。村民群众都说,村干部是我们的“门神”。
相关 文章 :
1 抗击疫情先进人物事迹材料最新(5篇)
2 关于抗击疫情先进人物事迹精选5篇
3 2020疫情感人事迹作文
4 2020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精选5篇
5 关于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优秀征文5篇
我第一次因为疫情落泪,是武汉居民在夜晚唱起国歌的瞬间。
刚开始零星的几声,后来老年的,小孩的,男人的,女人的声音陆续传来,歌声由小变大,有的人甚至跑调,可是依然在唱着。
刚开始,我从他们从歌声里听出了恐惧,惊慌和无助,可是后来丛那坚强渐强的歌声里,我听出了他们的顽强,坚定,和信任,他们相信祖国没有抛弃他们,祖国一直与他们同在,祖国一定会拯救武汉!加油,武汉!我为你祈福!
由网友 那份不舍
提供的答案:
在这场疫情之下,最让我感动的瞬间有好多好多,举国抗疫,众志成城。有好多的瞬间,让我泪目。比如: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在抗疫前线;比如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者们,攻坚克难,不畏劳苦,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艰巨的任务;比如那些可亲可爱可敬的白医们,拼搏在一线,和病毒生死抗争着;
比如全国各地奋力支援的人们……事例太多,不能一一表列。这里我只是想说,感动的瞬间太多太多了,每一个瞬间都让我流泪,让我感动,也让我自豪,因为让我看到了***的英明领导,人民的凝聚力,民族的希望,祖国的强大。
由网友 话说猪猪杂谈 提供的答案:
17年前钟南山院士带领我们打赢了闻风丧胆的非典战役,如今84岁高龄您再次挂帅出征!此次请战,无畏生死!国有难!召必回!
向您致敬!
还有远在美国的科学家李开复,含泪毅然决定回国,祖国有难我必回国!还有哈佛八剑客科学家集体回国,美国惊慌失措!还有德国最不愿放走的顶尖科学家庄晓莹博士回国直奔武汉!
还有无数的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奋战前线冲锋陷阵!白衣天使们抢救病患废寝忘食日夜战斗在救治一线,一个个病倒在病床前,牺牲在岗位上,还喊着“疫情不退,我们就不退”的口号,
你们让我们感动到泪目,你们是我们的英雄!还记得一个感动瞬间,一个年过七旬的拾荒老人,把3万元放在银行橱窗口,要捐给武汉更需要的人!这钱对有些人可能算不了什么,可对老人而言是多少日夜艰辛换来的呀?还有一个年轻小伙把两箱口罩放到警察接待处,说了句你们更需要就跑掉了,拒绝留名,感恩无名好心人。还有还记得说“武汉加油,你们的老兵回来了”的王国辉吗?他听说疫情后,驾驶满载蔬菜的货车连夜不顾驾车疲劳逆行送往武汉。
日本人在线上过大年,以前他们庆祝过年的时候,和我们国家庆祝过年的方式是非常相同的。这是因为我国与日本是隔海相望,同时在古代的时候已经有密切的交流,因此日本的许多节日和我国的节日是相同的,庆祝方式也是一样的。早在唐代的时候,日本就曾经多次派出交流人员与我国进行友好的交流,并且学习了我国先进的文化,也将我国的文化传统及节日方式带回了日本。所以我们平常在日本能够看到的文字以及各种文化与我国的文化都有着相关的联系。当人们到日本旅游的时候,通常能够凭借自己的中文水平就可以看清日本的路标以及相关的内容。
在过大年的时候,很多日本人都会选择拜访朋友的方式进行,这和我们国家是相似的,因为在这种时候,作为新的一年开始,大家都会选择走访亲朋好友的方式,以表达自己内心中的喜悦。同时,在这一天,许多的日本人也是不会吃肉的,通常选择吃素的方式,以表达对于节日的尊敬。也有许多的日本人仍然遵守着中国的农历传统。这种传统是在初一和15的时候都是不能吃肉,只能吃素的方式以表达对节日的敬重。
但是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使得日本的情况不容乐观,日本人也选择用线上的方式进行过年,目的是降低因为出行所导致的疾病感染。利用线上过年就是通过视频软件的方式,将各家各户的视频软件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使得他们能够一起倒数新年的到来。虽然这种方式没有线下的这么浓重,但是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式。
总地来说,在以前他们庆祝过大年的时候和我们国家庆祝过大年的方式,大致情况都是相同的,有少部分情况可能会有所区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