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谁的青春不迷茫》里,我们能看到哪些现实

从《谁的青春不迷茫》里,我们能看到哪些现实,第1张

4月22号是《谁的青春不迷茫》上映的日子,首映当天和室友去看了这部由刘同同名小说改编的**。说实话,对**本身倒是没有多大的期待,不过是因为喜欢刘同,喜欢他的文字,所以才决定去看看这部**。

看完**回来后,闺蜜问我**怎么样,我不知道如何评价,我只说了一句,看着**的很多片段,想起了以前读高中的时候。那种对大学的憧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来自父母和老师的对自己的期望,甚至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的迷茫。在**里都一一呈现了岀来。

这**有两个地方让我看完特别难受。一个是班主任郝老师问及大家的梦想。不得不承认,很多老师在安排座位时,无一例外是以成绩为参照物的,那些学霸则稳坐前几排,而那些学渣,则在倒数最后几排。

在影片里,也一样。班主任甚至毫不客气的说到,“你们这些坐在最后两排的,将来进入社会了,都是社会的底层渣子”!一阵唏嘘。当班主任点名问一个也是坐在后两排的男同学的梦想时,被点名的男孩子小心翼翼的站起来。

“我只要考到三本就够了”。男同学口音很重,普通话不标准。

“三本?你先把你的普通话练好再说吧。”

班主任回过头问班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名,“林天骄,告诉他们什么才叫做理想”。

林天骄慢慢的站起来,郑重的说了句“我想考清华大学的金融专业。”班主任对此回答很是满意,大家也一阵热烈鼓掌。继而又问另一名女孩子,女孩子站起来弱弱的说了一句,“我想当演员”。

班主任又禁不住一阵讽刺,“你长成那样还想当演员,你的自信心是从哪来的?人家林天骄那叫理想,你不好好学习,整天臭美,你那叫痴心妄想!”被批评的女孩子一下子就哭了岀来。

不得不承认,在学校,老师们总喜欢把成绩好的跟成绩差的学生放在一起作比较,那些优等生,老师视为掌中宝,关怀备至。而那些差等生,刚看作为眼中钉,肉中刺,眼不见心不烦。不可否认,很难有老师能做到一视同仁。

看吧,当我们的能力还不足以匹配我们的梦想时,那些嘲笑和讽刺,都显的那么理所当然。

在影片中,还有一个地方让我看完特别难受。

教育局的领导来检查工作,问到学校的作业安排情况。其实我们也都经历过,读小学的时候市里的领导来检查,老师都会提交代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记得那时候班上有个男同学在领导来检查的时候因为说错了话,结果被老师罚站一节课,整整一节课,那位同学都没有抬起头,聋拉着脑袋,下课后大家都跑到他座位去安慰他,他一声不吭,一句话都没说。

在影片中,领导看着墙上的排名表,随手点了一名同学,和善的问到,“同学,你觉得现在作业多不多?”被点名的同学看了眼班主任,班主任冲他使了个眼色,他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连忙说“不多不多。”并且还说到,“我们学校是注重全面发展,很注意素质教育。”

班主任微笑的点了点头,对回答很满意。领导转而又点名,意料之外的点到了高翔。

班主任赶忙说到,“高翔他请假了。今天没来,没来。”可这时候,高翔却‘腾’地一下站起来,嘻皮笑脸的说到“老师,我来了。”

当领导问到高翔时,他却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回答“现在学校有没有补课或是延长晚自习的情况?”

“有啊!”

“那你们现在还有体育跟音乐课吗?”

“没有,都改成了数学和语文。”

高翔全然不顾班主任在一旁的提醒和示意。领导走后,高翔自然而然的被班主任叫到外面,“你知道你这样回答对学校有多么大的影响吗?,我每天费心拨力的是为了什么,我工资难道能多拿一百块钱吗?!”

说实话,当听到这话的时候,心里并不是没有难过,好像从前的某些时刻又得到了重演。

以前读书的时候,同学们总是喜欢给稍微凶点和相较严格的老师起外号,那时候不理解老师所说的,“我是把你们当做我的孩子,你们这样不学习浪费时间我看着就心痛,为你们心痛,等你们以后就明白会有多后悔,你们以为老师不管你们就是对你们好吗?要是老师哪天真的不管你们了,那才是真正的放弃你们了!”以前小时候父母对自己说“要好好读书,不然以后长大了后悔”。

后来上了大学才明白,那些对你恨你不成钢的老师们也只停留在大学以前,没人会管你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没人在意你考试有没有进步,功课有没有复习。也是后来才明白,其实父母和老师所说的那些话,都是对的。现在想想,心里一阵心酸。

考试作弊,一直以来都被老师和家长认为是一件特别不光彩的事,也被那些好学生所不耻。大家都认为作弊这种事只有坏学生才会做,好学生才不会做这些“旁门左道”之事。

可在影片中,那个拿奖状拿到手发软,被老师当做重点培育对象,座位和名次都稳坐第一,绝不可能犯错的好学生林天骄,竟也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作了弊。并且很不幸的,在作弊的过程中,不小心把练习试卷给掉了下来,被发现了。

为了考试能拿第一名,为了能不影响自己得到省里的三好学生名额,为了能高考加分二十,为了不辜负老师和父母对自己的期望。竟也做了件不光彩的事。

在此之前,她的人生从没岀过差错。更不凑巧的,当时还被班上不学无术,吊儿郎当的高翔给看见了。“完了,完了,我的人生,完了。”这是当时林天骄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可她没想到的是,当老师走到面前,捡起了作弊的试卷,第一反应竟然理所当然的怀疑高翔。

那个老师眼里不学无术,吊儿郎当的高翔。这让林天骄和高翔都很意外。

林天骄以为高翔一定会当众戳穿她好学生下的“真面目”,可让林天骄意外的是,高翔看了她一眼,转而对老师说“对,是我。”林天骄难以置信的看着他。

毫无意外,这场考试,高翔判零分,在老师眼里也印象更差,而林天骄依然还是曾经的那个林天骄。省三好学生,也非她莫属,学校为此举办了表彰大会。

也是在那次,她突然就明白了,比拿省三好学生更重要的是什么。她主动承认的自己的错误,开始认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

“我忽视了我最好朋友的感受,我看不起她喜欢的男生,我甚至不曾真正的了解我弟弟”。“为了拿到省三好学生,我竟然在一次考试中作弊”。“所以,我放弃这个省三好学生的名额”。很意外的,她的一番话没有让大家鄙视,反而得到一阵喝彩。

犯错误并不要紧,也不能光凭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抹杀他的全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不知悔改,错上加错。

“如果你喜欢某样东西,那你就不停的朝它靠近,总有一天,你会成功。”之前看过刘同的一个视频,讲的都是“光线人”的故事,有从农村岀来,被目不识丁毫无一技之长的父亲供上大学辛苦拼搏后来终成光线影业视频组总监的刘洪宾。也有高考失利三四次没考到重点大学失望挫败看不到未来后决定去其他学校旁听最后成了光线工作室总经理的吴洋。这些人,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身边人的支持和鼓励固然不可少,但更多的是自身的努力坚持和不放弃。

就像**里,林天骄一直都对天文学感兴趣,一直都喜欢天文,但为了父母,选择了金融专业为目标,但她并没有放弃对天文的热爱,每期有关天文学的杂志都会看,有关天文方面的新闻也会关注。后来,她认清了自己的心,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最后,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真正的梦想,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也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

如果你真的喜欢一样东西,那你就一定能实现,如果不能,是因为信念不够,在你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身边的人都会被你感动。 还记得北大的那个《星空日记》吗?“再见,星空,你好,现实”。当何晓冬说岀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着实痛了一下,但最后,那个男孩子,也是放弃了大多数人认为体面的工作,而选择了自己一直以来追求和向往的东西。慢慢地我们才会明白,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也并不是不可以。

**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陆田甜和欧小洋。早恋这个话题,怕是在老师和父母眼中都是个禁忌。大多数的早恋都是没有结果的,都会被老师和家长集体并且及时的扼杀掉。

“整天不好好读书,就知道搂搂抱抱!”“你要是再敢跟他来往,看我不打断你的腿!”诸如此类的话语,数不胜数。**中有个片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也很震撼。

陆田甜和欧小洋早恋被发现后,父母和老师禁止他们俩再来往,可谁也想不到,在有天去上学的时候,同学们竟发现欧小洋剪了个光头,正当大家都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调侃他“新发型的时候”发现身为女生陆田甜也顶着个光头来上课。大家一顿震惊,深深的佩服起来。两个人相视一笑,所有的话尽在不言中。欧小洋的眼中有泪光在闪烁,眼里,尽是感动。

或许我们都曾为了爱而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曾为了爱而奋不顾身,那是爱最纯真的岁月,那段岁月,被叫做青春,当我们逐渐成熟,日渐苍老,再也不会有当初那样的义无反顾和奋不顾身。

《大鱼海棠》里说,“每个人都是一条鱼,每条鱼都会相遇”。在《谁的青春不迷茫》里,林天骄最后抬头望着天空说“宇宙那么大,地球那么小,我们总会相遇”。人生就像一个摩天轮,兜兜转转,最后还会回到原点。

所以啊,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更好的遇见。

《谁的青春不迷茫》这部**与之前的那些青春**相比而言,这个没有《匆匆那年》里面的“堕胎”情节,也没有《夏洛特烦恼》里面的装怪、搞笑。清新脱俗,值得一看。

《谁的青春不迷茫》里面有的只是一帮快要毕业的单纯的孩子们,整个**里面只有一片心里的纯洁,和对未来的无知与迷茫。影片中的女主角完美的演绎了自己对未来的迷茫,是男主角让她去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对于青春类的**,内地有很多很多,版本也有很多种。但大多青春的**都和爱情扯上了关系,可能在这个时期,懵懂的学生们正在这个阶段发生自己青涩的爱情。

在这个青春片泛滥的年代,这部**却显得有一些小清新,并没有用那些车祸、失忆、堕胎那些俗套的剧情,并没有让人大铁眼镜,让大众对这部**增加了一丝好感,增加了一些观看下去的兴趣。这部**的剧情也非常简单,没有很多的大起大落,而是趋于平缓。

在我看来,也许这部片子是对中国应试教育的一种讽刺,也是对中国家庭教育的一种自我警醒吧。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依旧唯分数论。什么相差一分干掉万人,没有考上大学就没有出路等等,不胜枚举。

中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有20多年了吧。但真正去实施的学校又有几个呢。也有人会说,这部影片不适合初高中生观看,会滋长一些学校的不良风气,让孩子们产生诸如早恋,叛逆、违背常理的举动。在我看来,其实不然。

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观看,既可以让孩子们有机会陪父母,更可以从影片中学会去辩证的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正确的引导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青春有梦不迷茫

文/梦里诗书

相对于当下诸多国产滥竽充数的青春**来说,《谁的青春不迷茫》至少对青春做出了一副对仗工整的答卷,将梦想与朦胧的爱情在那最为美好的青春成才中以缔结,但套路化的剧情,刻意生硬的同时,亦使**自身显得了无新意。

关乎校园生活的真挚成为了《谁的青春不迷茫》弥足珍贵的亮点,**没有那生硬刻意的怀旧情怀,也未曾以俗不可耐的桥段去堆砌青春,如同诸多关乎青春的同类佳作,去认真讲好一个属于青葱年华里的故事,形成了其为人能真正走进**的桥梁,而于此中**在选角上采用新人以贴近真实,以聚焦性格家庭成绩可谓千里之差的男女主他们在青春中的爱情故事,更将青春的梦想和那朦胧的爱情,构筑出在成长中淳朴动人的内在纵深。

《谁的青春不迷茫》最为值得肯定的,是对成长的聚焦,**透过一个成绩优秀却没有自我的女生林天娇与“学渣”男生高翔两人之间的点点滴滴,在迷茫中去找寻自我的同时,也令人所见梦想的实态,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尊重,无论是林天娇仰望苍穹的天文梦,还是高翔一句简单的“我想飞”,如若时光倒退百年,我们今天生活中的一切,何尝不会被如**中老师所鄙视的看为痴人说梦,青春多少梦想的堕落源于面对学校与家长被迫的改变,又有多少的迷茫是源于梦想的缺位,被压抑的成才与梦想成为了**为人共鸣的情感沉淀。

如果没有《那些年》,没有《我的少女时代》,没有《哪一天我们会飞》的前车之鉴,那么这或许是一部当值得被称道的**,但《谁的青春不迷茫》对诸多青春**套路化的沿袭借鉴,无论从爱情,家庭,友情甚至于梦想的点题,都能在他作中找到那么些许似曾相识的影子,这最终使**在自我风格的锻造上显得极为匮乏,而在后段一些表象化体现热血的夸张桥段实则并没有能达到预想的燃情,反而最终只是虚化了青春的真实。

“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意思,难道我以后就不能成为我自己了吗”这段《阿甘正传》中的对白实则正是对《谁的青春不迷茫》关乎成长中梦想最好的诠释,青春有梦不迷茫,愿每个人都能成为最真实的自已。

  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每每青春片上映都那么流行的原因吧,因为大家都经历过,所以特别能产生共鸣,看了这么多部青春片后我发现了一个特点,每部青春片几乎都有一个很老套的情节,那就是女主成绩很好很优秀,但总是会喜欢上那种坏坏的男生——成绩一般,喜欢热闹,闯祸,长的痞帅痞帅,反而对那种跟女主同样成绩优秀的男生无感,这是为什么呢

  看了《谁的青春不迷茫》之后我好像明白了,在这部剧中,林天骄对高翔是什么感情呢我敢肯定的是,林天骄一开始绝对是不喜欢高翔的,甚至还有点讨厌,因为她很看不起高翔的行为,每上课睡觉,作业也不写,就跟个混混一样,对于这样的男生林天骄表示是不会跟他有啥交集的。可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高翔帮她了一个大忙——没有揭穿林天骄作弊,从这件事之后她们两个的互动渐渐多了起来,林天骄还去帮高翔爷爷修了水管,就在这日常的相处中林天骄发现高翔也并不是那么一无是处,至少他活的很真实,喜欢什么就去做,喜欢飞就去做飞机模型,这让林天骄很是羡慕。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林天骄喜欢上了高翔吧,因为林天骄从小就是个乖乖女,她的一切早就被她妈妈安排好了,她喜欢天文学可是妈妈要她学经济,她的生活是被束缚着的,她的梦想是天文,可说出口的却是清华大学的经济学,相比于林天骄的隐藏,高翔就是一个敢说敢做的人,他不惧别人的眼光,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他身上这种自由洒脱正是林天骄所向往的吧,所以后面才会不由自主的喜欢上高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68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