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疫情中,关于护士的一点一滴的感人事迹被我们看在眼里,也深受感动,我整理了这场疫情中感人的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2020抗击疫情的故事
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灾害面前,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这是战胜疫情的强大保障。疫情是命令,病房如战场。面对疫情,多少医护人员“最美逆行”,多少白衣战士“请战出征”。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援,组织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优先保障武汉和湖北需要的医用物资,中央统筹安排19个省份与湖北除武汉以外的16个地市,确定了对口支援关系。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纷纷捐款捐物,展现了同舟共济的深厚情怀。这样的援助方式,只有中国才能做到!
2“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由于病痛的折磨,他走起路来高低不平。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妻子不幸被感染,而他拖着病体坚守在,抗疫一线30多天,甚至忙的顾不上去看一眼妻子。
3“时光改变容颜,却带不走人间大爱”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征驰援湖北,66岁的王卫国把医生女儿王婷送上前往武汉的飞机,17年前,奶奶把同样是医生的王卫国送上抗击非典的战场。
4“17年前,全世界守护90后,17年后,换90后守护这个世界”,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也为了节约穿脱防护衣帽的时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的90后护士单霞,毅然剪掉了自己的长发,她说:“头发没有了还可以再长,现在的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去救更多人”。
5湖北仙桃,赵波和妻子、弟弟一家四口,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厂赶工生产口罩,就在春节前,他的工厂刚刚赶制了100000个口罩,捐给了公交公司。“先捐再卖,现在不图挣钱,只图安全大家安全了,我和我的家人才安全”。
2020抗击疫情的作文素材1在火神山、雷神山工地以及其他防疫医院建设工地上的人们,同样远离家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夜以继日地劳作,他们同样是“最美逆行者”,同样值得人们敬重。灾难来临,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冲锋陷阵,为抗击疫情、稳定局面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正是他们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树立起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激发人们不妥协、不放弃、不后退的坚强意志。
2听着那一声声远离武汉的忠告,却有一批批写好请愿书的医生和护士逆流而上。他们不是伟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是他们用平凡的双手救死扶伤用自己的生命寻找更多人的生命线,他们用自己作为赌注,只为照亮患者的人生!
3众众志成城,我们祝愿武汉转危为安,中国平安,抗击一起的英雄平安归来,一切都好!希望4月武汉樱花烂漫时,它不再封城,像往年那样,千千万万人在树下看樱花,樱花在树上看遍千千万万人。
4此刻,离我们这么近,白衣天使的工作是如此危险,当人民群众的生命遭遇危险,他们用生命诠释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作为当代少先队员的我,要向最美逆行者学习、致敬!
5在2020年的春节来临之际,一场不见硝烟,不闻炮响的战争打响了,不宣而战。“新型冠状病毒”这个令人谈虎色变的字眼,跳跃到了我们眼前,这是生命与病毒的对抗。成千上万名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纷纷请战,勇敢“逆行”于第一线,他们没有被吓倒,凭着大无畏的气概,守护着每一位病人。
2020抗击疫情的正能量句子1、2003年,全中国守护着90后,2020年,90后守护着全中国。
2、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3、我想等灾难结束,穿越人海去拥抱我爱的人。
4、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国家。
5、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
6、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7、我们之所以赞颂勇气,是因为人类总是在明知风险的时候,仍然选择做我们该做的事。
8、做“守护者”,就是担使命、保安康。做“修行者”,就是宅其身、抱道行。做“识途者”,就是要做到游必有方。
9、原来国泰民安就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10、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火炬。
德才中学战疫情主题活动心中的感动抗疫主题手抄报绘画
关于疫情感动事的手抄报关于感动的手抄报
疫情期间感人画面手抄报手抄报大全集
德才中学战疫情主题活动心中的感动抗疫主题手抄报绘画
德才中学战疫情主题活动心中的感动抗疫主题手抄报绘画
关于疫情期间感动人和事迹手抄报 关于感动的手抄报关于疫情的所见所
感恩篇保定二分教育集团南校区21中学学生德育系列活动之手抄报
抗击疫情 从我做起五十一中实验学校七年一班手抄报展
行动篇之抗疫英雄的感人故事手抄报篇同学们通过搜集资料制作
万众一心战疫情手抄报
抗击疫情手抄报欣赏平时大人们说医生是白衣天使我内心没有
这场疫情让我成熟了很多八年级27班手抄报
德才中学战疫情主题活动心中的感动抗疫主题手抄报绘画
致敬抗疫英雄的手抄报
抗击武汉疫情小学生手抄报怎么画抗疫情手抄报
感动瞬间手抄报通过绘画等形式记录防控疫情期间的感人画面和暖心故事
疫情之间的感动手抄报 关于感动的手抄报
求,可爱插画素材
我以前好像有很多那种图==,也可以来找我==,不过我个人比较喜欢插画的那种美型有难度的==_幕袄凑椅==
浙江插画师手绘漫画为医护人员加油,你如何评价这位插画师的作品?因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我国各地都发生了很多暖人的事迹。不管是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为我们保驾护航的人民军官,志愿者,政府基层人员,还是我们普通的人民群众都在做着很多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事情。浙江插画师手绘漫画为医护人员加油,你如何评价这位插画师的作品这位插画师的作品看了让人感同身受,让我们想起了抗疫的时候那种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疫的决心和力量,为我们伟大的医护人员和我们伟大的中国而骄傲。
这幅插画作品主要描绘出了在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共同抗疫的画面。漫画中有很多地区的医护人员都有体现,而且每个地区的医护人员也都会结合当地的一些特色元素,让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医护人员。我想看到这幅漫画的人都会深受感动,因为这幅漫画让我们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盛景。这次抗疫的胜利不是一个地区的胜利,而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胜利。
其实除了插画师,还有其他很多的漫画,还有绘画等等都为我们的抗疫描绘了一幅幅让人感动的美好画面。让我们留住了那个瞬间,记录了那个瞬间,用幽默诙谐,浅显易懂的一幅幅图画表现出来,充满童真和童趣。让我们一起为医护人员致敬,同时也对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说一声辛苦了。希望每当我们每经历一个事情,发生一个事情的时候,都能够有人把这种让人感动的画面记录下来,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传播正能量。因为历史时刻应该被记住,那些感人的事迹应该被铭记,除了用照片,用视频记录下来,还可以用一幅幅美丽的各种不同形式的画记录下来。
求一系列手绘插画名称Dodolog的插花Coco系列
你也可以去Dodolog的吧去看看,那里有好多图,还有水彩教程。。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澳洲的山火延续了几个月,美国的流感肆虐,如今新型冠状病毒也席卷全球。虽然中国的病情向好发展,但是韩国,日本的病情仍在蔓延,不容小觑。中国在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带头,大家一起支援武汉,共同抗击疫情。其中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接下来小编来回忆一下那些感人至深的画面。
第一个小故事来自于支援武汉的护士。自从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后,许多人员主动请缨支援武汉。其中就有这样的一个护士,默默无闻付出着,具体名字采访并没有透露。记者采访这位小姑娘问她家里人知不知道她来支援,她说不知道。随后记者让她给家里人报个平安。她说:“我不想哭,一哭我的护目镜就不能用了,我就得浪费这套防护服了”。顿时,小编真的心酸,这才是比我大一岁24岁的小姑娘啊!我都觉得自己是个孩子,她已经肩负起一个大人的责任了。疫情面前,她顾得不是个人的小家,而是我们的大家。当然不止这一个医务人员感动我们,所有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都是最棒的!
第二个故事来自于那些支援湖北的企业。其中就有这样的一个河北企业特别让小编感动。这家口罩生产企业的口罩本来是提供给国外的,并且已经签订合同了。但是在疫情来临后,这家企业选择了违约,把生产的口罩用于支援湖北。要知道,企业如果违约的话,可是要承担违约金的啊!这背后就是中国企业的责任和担当。从疫情发生时的口罩告急,再到可以基本维持武汉的使用,再到完全可以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使用,这些努力的背后就是中国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疫情尚未结束,但是相信只要大家万众一心,一定能够战胜病毒!
请问这几个里的卡通人物叫什么名字?
元英漫画男一号
作者介绍
张元英,男,生日:3月25日(农历),星座:白羊座,血型:A,居住地:北京—朝阳。最新得知小名“元元”。出生1980年,因一次偶然的事件迷恋上绘画。从此,小学的课本和作业本上画满了涂鸦,父母为此将更多的“爱心”奉献给了他父母对他的期望是将来做一个公务员,但是在元英的坚持下还是选择了漫画。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北京开始了正式的职业漫画生涯
漫画简介
元英的漫画作品主角都是黑背,元英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黑背,黑背就是漫画里的元英。胖胖的可爱的黑背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滴CJ,他奸诈,小气,还有点点色情。黑背演绎的《我们YY吧》(也叫《我们自杀吧》)《与性同行》,《黑背启示录》以及《黑背看奥运》,让大家欲罢不能
绝对爆笑的故事情节,绝对可爱的黑背和他的朋友们,构筑了一个充满惊喜的世界。
主要作品集包含了:《黑背日记》,《大刑伺候》,《与性同行》,《黑背启示录》,《黑背读奥运》,《我们YY吧》(《我们自杀吧》),《差点忘记了》,《宅男宅女的私生活》,《黑背糗事录》,《有你在身边》,《我是你爸爸》,《真的差点忘记了》,《这个张飞有点雷》,《2012完全手册》,《哥,你好猛》,《梁山之聚义厅》,《老师,表酱紫》等等。
其中《差点忘记了》反响尤为强烈!什么不强烈你们太不CJ了,罚你TJJTDS(tanjjtandaosi弹JJ弹到死)。
而《真的差点忘记了》是《差点忘记了》的续集,多数人认为《真的差点忘记了》没有《差点忘记了》好看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黑背的FANS群“黑米”也逐渐壮大起来,有30多个“黑米群”的诞生。超过一千万的网络转载、过亿的浏览量和黑背空间近2000万的点击量都见证了黑背的迅速成长。
黑背漫画以轻松优雅中带一点点恶搞,又有一点点颜色。经典的配角也让你忍俊不禁,比如:总是去医院救急的老李;智商自由落体的小胡;将自己全身都奉献给观众的XX之友(打死我也不说“XX之友”就是“妇女之友”的!);永不露面的小髅;有劣迹童年的小阎;还有受数万黑米敬仰的黑背的天敌——黑嫂大人等等众多角色。
鉴于黑背漫画流传之广,效应之大,网友们评论:
有些书是不可以与人共享的,比如这本。
上班时别看,上课时别看,人多时也别看,
要的就是独自偷着乐,想怎么乐就怎么乐!
这本书的网络点击率不算高,只有4000万;
这本书的粉丝——黑米不算多,只有800万;
不看黑背的人,回火星去吧,地球不欢迎你!
莆田为确诊孩子打造卡通主题病房,你如何看待医院这一做法?疫情从2020年初到如今一直都是处于反复的当中,虽然说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疫情,但是很多的地方都还是一直有疫情的存在。如今又到了福建的莆田,而且在确诊患者中年龄小的孩子有很多,最小的也才4岁。当有确诊的患者出现的话是需要被隔离治疗的,看到那些小孩子自己一个人拉着行李箱,不哭不闹的样子,真的是太心疼了。
一:非常的温馨有爱。
看着那么小的孩子自己一个人去隔离的时候,任哪个父母能够看的了这样心碎的一幕,而莆田为确诊的孩子打造卡通版的主题病房,着实是非常的温馨有爱了,为了让这些孩子即便是不在家里面也能够感受到爱的存在。不然的话那么小的孩子一个人孤零零的,真的是接受不了。
二:缓和严肃的气氛。
我们都去过医院,一般在隔离病房里面的气氛都是非常的严肃的,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墙壁都是白色的,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紧张。而卡通人物都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为了帮助他们缓解一下病房里面的气氛,所以画上了他们喜欢的卡通人物,这也是想让孩子们能够住得更加开心一点,是非常的人性化的。
三:让孩子减少内心的恐惧。
即便是我们大人确诊需要隔离治疗的话都会非常的害怕,尤其是看见医院里面那些冰冷的机器设备,那是非常绝望的。更别说还是小孩子了,为他们打造卡通版的病房也是为了能够帮助孩子减少一点恐惧,安心的接受治疗。
他们都是非常懂事的好孩子,可能心里面也明白自己生病了,需要接受治疗,所以也不哭不闹非常的配合医生,相信大家都会好起来的,我们也为他们加油。
陕西一医院儿科把卡通形象搬进病房,孩子喜欢卡通的原因是什么?小孩子都很喜欢卡通,也喜欢卡通动画片。陕西一家儿科医院为了让孩子在住院的时候有更好的感受,所以把卡通形象搬进了儿童病房。
我觉得孩子之所以会喜欢卡通是因为卡通形象很可爱,还有卡通动画片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幻想,也更加理解小孩子的想法。
一、卡通很可爱,所以小孩子都喜欢。
不同年龄阶段的呢会喜欢不同的东西。例如小孩子就喜欢卡通,大人就喜欢各种有质感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本性决定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喜好,小孩子他们喜欢卡通,或许就是觉得卡通很可爱,看起来很有美感,因此就喜欢卡通。这就和大人喜欢美的东西一样,大人喜欢美女,大人喜欢帅哥,这种原因就不需要解释了,人性就是如此。
二、卡通能够给小孩子带来一些美好的东西,所以小孩子都喜欢。
卡通,尤其是一些卡通动画片,能够给小孩子带来一些美好的东西,能过给小孩子提供幻想的空间。
例如很多小孩子就喜欢白雪公主,因为他们觉得白雪公主能够受到他人的喜欢,而且白雪公主也很尊贵,也能够得到白马王子的青睐。白雪公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美好的形象。
小孩子都喜欢美好的东西,在卡通动画片里面,他们看不到一些比较黑暗的东西。而且在卡通动画片里面他们也能够学习到一些知识,这些知识是大人没办法教给他们的,是大了没办法用小孩子的思想教会他们的。
小孩子在看这些东西的时候会觉得很有意思,会觉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因此就对这类卡通非常感兴趣。
你觉得小孩子喜欢卡通的原因还有哪些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谈谈。
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作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单霞说:“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
2、一个95后的护士名叫李慧,响应医院应征参与一线工作,从除夕坚守工作到现在,这是她给医护部发来的一段话:
到现在我的家里人不知道我在干嘛,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破病毒,请大家也不要告诉我父母,唯一的要求请妥善安排我的家人。我虽然工作能力不强,但是关键时刻不会做逃兵。
3、在抗击疫情一线连续工作48小时的医生父亲,趁午餐时间给隔离区的儿子写字加油,两人同是医生,只能隔着防护玻璃,父亲给儿子加油打气。
中国有这么一句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现实版的上阵抗“敌”父子兵,让很多人落泪了。
龙珠插画故事《我是特兰克斯》是什么
番外有动画也有漫画。就是讲未来的特兰克斯的绝境战斗。漫画不太好找,动画的话土豆上有《仅存的战士悟饭和特兰克斯》
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怎么画插图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怎么画插图
答:
画一棵树,树下画一个农夫在树下休闲的休息并等待兔子来,在旁边画一个树桩,再画农夫脑海中的兔子来撞树桩(这部分用类似云朵的波浪框圈起来,表示是农夫的脑海中的想法)
漫画师陈春娜用漫画的形式记录暖心抗疫故事,你都知道哪些抗疫故事?自去年疫情暴发,杭州自由插画师陈春娜就用漫画的形式,记录下了数十个抗疫过程中的暖心故事。这一年,新闻里那些牵动人心的瞬间,都在陈春娜的笔下,化作了一幅幅生动的卡通漫画。
湖北95后女医生骑行4天3夜返岗战疫、青岛5岁小男孩做完核酸检测后向医护人员鞠躬、武汉挺住、吉林加油、河北必胜她笔下的每个人物,身上都标注着各个省市的名字,她甚至还花了一周的时间,详细整理记录了各省驰援一线的具体日期。
在疫情期间还有那些暖心故事,下面具体介绍:
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全国各地上万名医生护士驰援武汉一线。
我还记得疫情刚刚开始爆发的阶段,我们还不知道疫情的源头、不知道治疗的方案、更不知道会出现感染以及快速蔓延的症状时,一张签有十几个医生姓名的请战书在网上流传开来。一张普通的A4纸张,几句朴实的请战话语,十几位医生的亲笔签名。很普通,但却很不普通。这句话并不矛盾,疫情爆发初期,民众有多恐慌,大家应该还记得吧。酒精、口罩、消毒液、方便面、大米、白面等等,是不是大家都一窝蜂的去抢呢。我们只知道,疫情很严重,会死人,不可以被感染。然而,就是有这样一群人,逆流而上,奋不顾身。请战术一封、两封、三封,源源不断地涌来,越来越多的白衣天使自愿请求驰援一线。他们怕吗肯定会怕。但他们却将国家、责任看得比其他一切都重要。我们无法一一的记住他们的名字,我们把他们统称为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者。
二、84岁老将,十七年前参加03年的抗击非典,如今毅然挑起重担的钟南山院士。
疫情爆发之初,毅然前往武汉,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结果未知的战役中。八十四岁呀,这是一个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就是这份责任,以国家为首的信念,让他挂帅出征,挑起中国脊梁。
三、除了我们的白衣天使,还有无数的一线抗疫工作人员在努力着。
我们普通人,只是在家不出门,来为防疫做贡献。而那些一线的民警,每天坚守岗位,风雨无阻,奋斗在防疫站点。就说一件发生在自己家附近的事吧,我们小区之前有一位疑似病例,小区单元门很快被封锁,辖区民警24小时换班看守,整栋楼三十几户的生活采购由社区人员负责,其实他们每个人真的很辛苦。我们看不到的、我们所不知晓的这些默默奉献的人们很多很多。他们都正在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抗疫工作添砖加瓦,中国也是因为这每一位奉献者的“1”而强大。这些伟大的抗疫故事,将永远留在我们心间。
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感人小故事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 心得体会 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