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爱心医院教案三篇

幼儿园爱心医院教案三篇,第1张

 小班孩子抵抗力差,经常会生病,尤其是换季的时候感冒咳嗽的幼儿明显增多。每当我问起生病怎么办时,孩子们总会不约而同地说:“到医院请医生帮忙看病。”可见在孩子的生活中“医院”是他们熟悉的内容,有些孩子还有生病到医院看病的经历,他们对医生、护士充满了尊敬与好奇,也特别喜欢扮演医生,模仿医生看病和打针。为了让幼儿尝试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以及了解简单的看病程序,同时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游戏主题

 《爱心医院》

 游戏目标

 1能积极参与爱心医院的游戏活动,初步尝试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以及了解简单的看病流程。

 2认识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并在游戏时做到轻拿轻放。

 3使孩子在游戏角色扮演中体会不同的角色,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4教育幼儿要讲卫生,预防疾病。

 材料投放

 1白大褂、听诊器、体温表、针管、药盒、药瓶、盐水瓶、棉花球、挂号牌。

 2废旧玩具材料:空药盒、空塑料药瓶、服药用的塑料小碗等。

 3场地布置:医院标牌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在游戏时是否能自由地选择角色,能否按提供的材料进行游戏。价值:乐意按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有初步的角色意识。

 2观察小病人看病前是否排队取号。价值:建立小医院游戏的规则。

 3观察小医生能否根据不同的小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病方法。价值:不断丰富爱心医院游戏情节。

 游戏过程

 一、发起游戏

 1教师针对班上缺勤幼儿谈话,唤醒幼儿对医院的生活经验。

 (1)教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雯雯生病了没上幼儿园,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她早日康复,回到幼儿园呢?(幼儿讨论)

 (2)教师:是呀,生病了,我们可以到医院去看病治病。到医院要请谁帮我们看病?

 (3)教师:我们上医院看病是不是直接找医生帮我们看病呢?要先做什么事情呢?(要先挂号、然后拿着挂号的单子找医生)

 2教师:今天,我们就到爱心医院去,学习新本领,帮助生病的小朋友看病,好吗?

 3请3—6名幼儿进区,按自己的意愿协商分配角色(医生、护士、病人)。

 二、过程指导

 1教师介绍、演示材料。

 认识医院标志,了解大夫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并简单演示使用方法。

 2提出本次游戏要求:(1)看病前要排队挂号。(2)看病要保持安静,不大声讲话。(3)要爱护玩具,轻拿轻放“医疗器械”。

 3游戏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医生按一定的流程给病人"看病"。

 (1)先给病人挂号、排队。

 (2)病人拿着挂号单找医生看病,医生要热情地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仔细地用听诊器、体温计等为病人诊治。

 (3)护士教育幼儿不把打针看成可怕的事,做一个勇敢的好孩子。

 4交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其他幼儿进行观摩,并轮流进医院游戏。

 三、结束游戏,整理评议

 1整理材料,并摆放整齐。

 2分享与评价

 (1)教师:今天,你在医院里扮演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情境再现法,提升幼儿经验)

 (2)在今天的游戏中你遇到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3)对今天在游戏中能够监守自己岗位的幼儿予以表扬。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缺勤幼儿为突破口,不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唤醒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后面医生、护士角色的扮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幼儿进区自由分配角色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角色意识。但由于幼儿年龄小,又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游戏时幼儿不会大胆的进行语言交流,他们只会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之中,缺乏交往能力。如在游戏时,“医生”在看病前,不会询问“病人”的病因,大部分都是拿起听诊器开始听诊,而“病人”还没等“医生”说什么,就把药拿走。所以在游戏中,我们一定要随时观察,发现问题用角色的身份参与语言指导:如医生可以问病人:“你哪里不舒服?”,病人要问医生:“医生,我要吃药吗?或我需要打针吗?等语言交流。”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中学会用语言交往,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角色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爱心医院里体验到不同的角色,了解到了医生、护士的职责,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同时在游戏时体验了看病的简单流程,只是还需教师介入提醒。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应通过视频、亲身体验等方式丰富幼儿经验,让角色游戏开展的更有效!幼儿玩的更精彩!

篇二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并认识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

 2教育小朋友要讲卫生,预防疾病。

 活动准备:

 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医院标志,白大褂。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前谈话,引起幼儿对医院的兴趣,并提出游戏的要求。

 (1)人生病了怎么办?到哪儿去看病治病?

 (2)谁看病?谁护理病人?

 (3)认识医院标志,认清大夫听诊器、体温表,并看清使用方法。

 二、基本部分

 1请3—5名幼儿游戏,按自己的意愿协商分配角色(医生、护士、病人)。

 2医生、护士戴上帽子,等待病人进来,请几名幼儿去看病,鼓励小朋友勇敢地与医生密切配合。

 3游戏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医生按一定的程序给病人"看病"。

 (1)先给病人挂号、排队。

 (2)医生热情地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仔细地用听诊器等为病人诊治。

 (3)护士护理病人,教育幼儿不把打针看成可怕的事,了解护士的辛苦。

 4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其他幼儿进行观摩,并轮流进医院游戏。

 三、结束部分

 游戏结束时,教师对服务好的医生、护士给予表扬。

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了解看病的程序。

 2、能积极的参于到活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并能有礼貌的交往。

 活动准备:准备医院的相关材料和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

 活动过程:

 一、以观看实拍照片方式让孩子了解医生和病人的角色,讲解游戏规则

 1、你们去医院看过病吗?

 2、病人到医院第一件事要做什么?(挂号)

 我们来看看病人是怎么挂号的?他又是怎么说的?

 ①、出示(挂号)ppt1:病人:医生阿姨,你好,我感冒了,想挂号。

 医生:给你一个绿签,请到门诊医生那儿去看看。

 (教师点评:病人和医生讲话都真有礼貌)

 ②、出示(门诊)ppt2:医生:你好,你哪儿不舒服?

 病人:我感冒了,头痛。

 第一种情况:医生:我帮你检查一下,你的病有点严重,要挂针。

 第二种情况:医生:你没有发烧,吃点药就好。

 病人:谢谢医生!

 教师点评:医生很关心病人。我们也来做做医生,关心地询问一下病人吧。

 病人把自己的病情讲得很清楚,我们也来学做病人,告诉医生哪里不舒服吧

 (幼儿模仿PPT对话)

 ③、出示(药房)ppt3:病人:医生,我要拿药。

 医生:给你一盒药,回家注意休息!

 ④、出示(挂针)ppt4:病人:医生阿姨,轻轻打!

 医生:小朋友要勇敢,打了针你的病马上就会好的。

 小结:原来生病看医生要经过这些程序,要挂号、门诊、取药、可能还要挂针,还要讲清楚病情。你们会了吗?

 2、喜羊羊开了一家医院,想聘请一些医生和护士,你们想去吗?

 3、分配角色,帮幼儿换上医生服装,进入医院的角色游戏。

 其他孩子扮演“病人”,我们到医院看病去。

 二、教师以“病人”的角色加入到活动中,及时的给予幼儿帮助和指导。

 指导要点:

 1、当幼儿都想当医生,不愿当病人时,教师需及时调整。

 2、医生看完了,教师又在指导另外的孩子,一些孩子无事可做,可请他们到娃娃家玩一下。

 三、活动延伸

 1、下次到医院活动时,尝试和同伴协商自主交换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2、活动成熟后,可适当添加收费、结账等手续,逐渐丰富幼儿词汇量,能更好的开展医院区域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弹性物体的兴趣,了解弹性物体的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寻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体,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以及经验迁移应用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观察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园准备的材料:松紧带、橡皮筋、橡皮泥、海绵、弹簧秤、砝码、兵乓球、塑料球、木球、毛线、纱线、编织绳、积木等。

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插图,想想图意。

  2、听清录音中的玲玲做了一件什么事。

  3、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自己曾经做过的献爱心的事,说清楚自己怎么想,怎么做的。

  4、通过听说活动学习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1、听清录音中所叙述的事。

  2、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自己做过的献爱心的事。

  三、教学准备:

  录音机、范例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1、小朋友,我们每天都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到学校来,学习很多文化知识,可是你知道吗,在一些贫困地区,有很多小朋友根本上不起学,需要大家关心帮助他们。

  2、出示课题:听说活动 献出一份爱心

  3、齐读课题。

  说明:通过师生谈话,让学生了解在一些贫困地区,有很多同龄朋友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人人都应该有爱心,由此引出本课的听说活动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听说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听一听,学一学,说一说。

  1、出示图: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图中的女孩在做什么?

  2、看图听录音:听清玲玲做了一件什么事?交流并板书:捐书 捐款

  3、看图再听录音:听清玲玲是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的。

  交流反馈,师生评价。

  4、三听录音:听清录音的内容怎样将玲玲做的事说清楚的,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接着说什么。集体交流。

  说明:这个环节的教学从看图和听录音入手,而且每次听录音都有明确的要求,有层次的推进,为学生接下来的说话奠定了基础。

  (三)、联系实际,练习说话。

  1、 回忆我们学校里曾经组织的献爱心活动的事或者自己曾经做过的献爱心的事。说给同桌听。

  2、 集体交流,指导说话:围绕献爱心的事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到要献爱心的,是向谁献爱心,具体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1)个别准备。

  (2)指名说,指导学生评议。

  说明:要组织好学生的评议,针对说话时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地纠正,如:学生无法说完整或说不连贯,教师在旁边要及时适当修正。

  (3)同桌互相交流

  说明:这是大面积操练、让全员参与的一个环节,要组织好教学,落实质量。同时各种形式练习说话,不但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听说机会,而且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相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所提高。

  (四)、课堂总结

  评出最有爱心的小朋友,奖励小红花

  说明:课堂结束,通过评选奖励,让学生明白我们人人都应该做个有爱心的孩子,从中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活动目标:

 1、 解读画面,感受、理解各种“爱”的表现, 并能大胆连贯地讲述。

 2、 在说说、拼拼、议议中,体会心中有爱的美好。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公益广告《family》《和谐生活》剪辑影片

 2、《爱》课件

 3、立体拼图

 (二)经验准备:

 有一定的环保知识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目的:解读画面,感受爱家人的情感,体会心中有爱的温暖。)

 1、欣赏“family”―― 这录像里有些谁?

 2、认识“family”―― 哪个字母是爸爸,哪个是妈妈,哪个是孩子?

 3、猜猜“family”――“family”可能是什么意思?

 4、家是我们心里最重要的地方,说说家里谁让你最温暖?你让家人温暖吗?

 小结:家人的爱让我们时刻温暖

 (设计思考――通过直观的欣赏公益广告,尝试从自己对家人的爱出发,激发幼儿的回忆,说说熟悉的爱。)

  二、猜猜讲讲(目的:猜测画面,感受爱他人的情感,体会心中有爱的快乐。)

 1、出示,猜猜我们身边发生的温暖故事。

 出示六幅线索,猜测故事

 出示两幅线索,猜测故事

 (设计思考――让幼儿尝试寻找间的内在联系,在挑战幼儿思维的同时,也渗透了爱他人的情感)

 2、 欣赏视频《和谐生活》(设计思考――采用和第一环节不同的策略,以视频进行验证)

 3、 两个故事中有个共同的地方你们能发现吗?

 4、 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你有过这样的快乐吗?

 小结:身边的爱让我们彼此快乐。

 三、拼拼议议(目的:拼图组合,感受爱地球的重要,体会心中有爱的美好。)

 1、如果没有爱我们会怎样的呢?

 2、小组拼图,尝试推测寓意。

 3、四组合一,感受大爱。

 (设计思考――在推进中,发现大爱是从每一个小爱开始的,地球的每个角落都需要爱)

 总结:小爱让生活美丽,大爱让生命美好!关键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相信你们能让明天更美丽。

  活动反思

 一、 内容选择源于幼儿兴趣所在

 活动来自我们大班的主题《我们的城市》。在其中《广告》这个活动后,我们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广告,常常在自由活动时听见孩子在模仿广告里的语言或动作, “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在孩子单纯的模仿广告语时,我静静的思考,广告除了能给孩子欢乐外,让他们消费意外,还给孩子带来了什么?于是我开始留意起广告来。有许多 “公益广告” 深深感动了我。如何将这一类能触动我们心灵的公益广告带给孩子,成了我设计这次活动的初衷。今天为什么选择央视的“family” 和东方卫视的《和谐社会》呢?第一个是他用了生动形象的字母动画讲述了一个家庭成长的故事,故事很短,但爱却很深。而另一个广告中讲述了人与人之间助人为乐,相亲相爱,社会是一家的故事。这两个广告所表达的离我们生活很近,孩子们很容易理解。其实教育资源往往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用心,每个资源都能变成教育的契机。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教学活动设计。

 二、 价值体现源于孩子发展目标

 《3-6岁幼儿学习发展指南》中指出:给孩子们一个积极的自我。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家人、老师、同伴以及社会大家庭许多人的爱,他们习惯了获取爱,而吝啬于说出爱、付出爱。本活动以“爱”为支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爱心行为,让孩子感受爱是双向的,体会从爱家人――爱他人――爱地球的小爱到大爱的递进。引导感受爱、理解爱、表达爱。让孩子从小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爱的人。整个活动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奠定健全的幼儿人格更是举足轻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76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