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疫情中的铁建逆行者
2020年伊始,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封锁交通,拒绝往来,很多人被迫封闭在家中,度过了一个揪心的春节。就在人们选择在家避开疫情之时,有这样几位铁建人逆向而行,出现在抗击疫情第一战场……
毕生难忘的春节值班
大年初六,中铁十一局集团城轨公司盾构再制造基地项目的现场副经理陈江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他所在的单位收到政府的紧急求援指令,火速支援火神山应急医院。湖北武汉首个“小汤山模式”医院建设十万火急,急需电焊工、板房安装工、钢结构工。这个春节对于44岁的陈江注定不平凡。春节前,他所在的项目调入了三台盾构机和大量电缆设备,需要人员留守。陈江第一个报了名。没想到这次值班,让这位西北汉子莫生难忘。
接到驰援电话后,陈江胸中涌着一团火,他立马通知了待命的9名电焊工,火速赶往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自从火神山医院开始建设,中铁十一局集团就立即启动了应急机制,大量专业作业人员主动请缨,随时待命。杨星也是其中的一员。今年29岁的杨星是中铁十一局集团城轨公司武汉八号线二期六标项目春节留守人员。“我没有成家,项目还有三个出入口的作业面,我来值班!”没想到,这次值班,让这位退伍军人又重上了战场。“前几天,我们就在物色和挑选精干的专业人员,为这一刻做好准备!”这位退伍军人难言激动之情。就这样,中铁十一局集团近百名电焊工、板房安装工、钢结构工突出重围从四面八方在两个小时内集结在火神山建设现场。那一刻,陈江深深的震撼了。几千建设者同时全力奋战,机械轰鸣,集装箱板房覆盖荒地。“说真的,我在工地干了十多年,但是这一刻,我真真有种使命感和责任感!”陈江、杨星带领班组的任务是完成医院icu病房的钢结构立柱,立柱围栏钢管、屋面钢桁梁的施工任务。现场最大的挑战就是,工期、人员、资源都异常紧张;
几千人交叉作业,施工安全隐患非常大,最头疼的是还可能有感染的危险。陈江和杨星带领着班组及时统筹谋划,上下有效联动,连续作战。吃饭只能泡面解决,夜宵就是矿泉水加小面包。“虽然条件艰苦,但我感觉大家!”杨星说:“虽然是临时组的突击队,但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配合非常默契。经过两天一夜的持续抢拼,终于圆满完成施工任务。“集团调度和指挥很及时,也给我们发了充足的口罩和抗病毒药品。能参加这次建设,我觉得很自豪!”陈江说。
铁道兵的字典里没有退缩
“赵书记,看群信息了吗?”“什么?”“十一局有可能抽调人员支援防疫医院建设,公司唐书记正在动员和统计参战人员?”“我去!当然去!”作为一名老铁道兵,赵开清骨子里迎难而上的军人血性再次涌现上来。时值腊月二十八,项目上人员大都已陆续离岗,中铁十一局集团建安公司梧桐苑项目书记赵开清和经理黄喜胜还在项目部,忙着为年底支付劳务工人费用。在得知这个信息后,二人毫不犹豫决定一齐参与大会战,紧接着赵开清拨通了妻子的电话,电话那头在家等着老赵回家过年的妻子本能反应想要劝阻,但结婚几十年她深知老赵的脾气,只要是他拿定主意的事,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只好含着眼泪在电话中再三嘱咐“老赵,你年龄大了,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和安全,平安回来啊!”消息在项目群里发布之后,“收到,随时待命参战!”项目员工火速反馈,纷纷请求“参战”,看到这一幕,二人被深深触动:“铁军没有一个退缩的,铁道兵精神已经融到所有人的血液里,大家都是好样的!”在公司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下,大年初六,在赵开清、黄喜胜的带领下,队伍紧急集结,火速驰援火神山。在此之前,筹备物资车辆、发放通行证明、配备安全防护物资,二人马不停蹄地做好了一系列战前准备工作,可时逢春节假期和武汉封城的特殊时期,街道上的商铺大多都已关门,要买到充足的物资难上加难。不能轻易放弃是赵开清此时心中的念头,他一边继续在街上寻找,一边通过网络发布寻助信息和项目部收货地址,最终在众人努力下,各项物资按时送到了项目部。抵达施工现场,赵开清、黄喜胜和工友们的主要任务是电焊,钢构架立,钻孔。大家争分夺秒地全力投入施工建设,工作群里赵开清简短地汇报了情况之后就再也寻不到二人身影。不限于现场指挥,赵开清亲自上场带着工人们干,这位不再年轻的铁建人拼着力气和大家一起装卸材料,保障着人员的后勤,午饭夜宵都是给工人吃完他才吃,而此时饭都已经凉了。鏖战两天一夜,赵开清一刻也没有离开现场,一整没有合过眼,实在坚持不住了,寻根钢筋坐下稍作喘息又继续奋战。圆满完成任务,在安顿好工友后,战友黄喜胜拍着赵开清的肩膀:“赵书记,我请您喝一杯!”说是喝酒,其实就是简单的泡面。作为“铁二代”的黄喜胜在这次会战中同样敢打硬拼,将为企业尽职尽责的精神发挥到极致。“走!喝酒!”赵开清心想着,今晚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既然选择了做志愿者
疫情发生后,襄阳蓝天救援队第一时间给中铁十一局集团六公司发出协调函,请求调派邹莉到一线参与救援任务。在得到公司批准后,她穿上了防护服,义无反顾地奔向武汉。邹莉,是中铁十一局集团六公司总部一名员工,工作之余,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襄阳蓝天救援队救援装备管理组组长。襄阳蓝天救援队筹建于2015年6月东方之星沉船救援现场,拥有一百余名志愿者,仅仅在2019年,该志愿队参与救援任务就达71次。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全国民众纷纷向武汉捐赠医疗用品,为保障捐赠物资收发有序,蓝天救援队在武汉黄陂区天河机场旁设置救援物资枢纽中心,对捐赠物资进行分发。邹莉身为救援装备管理组组长,应急物资调配经验丰富,发挥了巨大作用。在黄陂区机场附近的大型仓库中转现场,每天有着数以吨计的医疗物资、营养物资、生活物资从机场运送到这里,邹莉则是要带队负责将杂乱无章的物资进行整理、分类、统计,最终分发给武汉及周边的医院。在这里,每个人都需要全天候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全副武装开展作业,除了晚上睡觉,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邹莉将进行为期10天的救援物资分配作业,食宿都在现场,吃饭是后勤保障组采购的盒饭,晚上住宿则是在自带的帐篷里过夜。加入蓝天救援属公益性质,没有酒店、没有热水、不提供食宿、一切开销均需自费。她和她的队友始终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奔赴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邹莉介绍,每次在外救援,都是应急条件,确实很辛苦,刚开始不适应,但每次的救援任务结束后,觉得内心很平静。“这次更特殊些,大疫面前,内心也会胆怯,但既然选择了做志愿者,就会像宣誓时讲的那样‘在各种危机面前,竭尽所能挽救生命’,所以愿意做好这件事。”此时此刻邹莉仍在现场开展救援物资分配作业,10天后,她将接受14天的主动隔离才能回到工作岗位上。
新华社在火神山医院落成的通讯里这样写道:所谓“基建狂魔”,其实不过是一群善良勇敢的人穿上盔甲,在所有人的祝福中默默地负重前行。就在疫情当前,中国铁建各单位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基础上,积极投入全国抗击疫情阻击战中,有的单位发挥行业优势,协助地方政府新建、改造防治场所,有的单位想方设法在海外筹措紧缺物资运往国内,还有的单位捐款捐物出人出力,尽一切力量投入抗击疫情中……向疫情中的所有行业逆行者致敬!
一张无心拍摄的《落日余晖下的背影》,感动了无数人。而除了这个画面,抗击疫情的战役中还有许多能让我们铭记和感动的瞬间被定格了下来。
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有一群人,他们冲在最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舍小家为大家,不眠不休,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最前沿。他们是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也是最美的逆行者!在上海,有一群人,他们在各行各业、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悔付出,共同守护我们的城市。
4月8日即将开展的《召唤——上海市抗击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上,主办方把发生在这群人身上的点滴难忘瞬间,用影像和文字图说方式汇集成故事集。
故事集位于“难忘的瞬间”展厅中央,采用长卷的方式,向观众缓缓道来,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使观众在观看照片的同时,有更深度的了解内容,更加有带入感,引起心灵共鸣。东方网精选了其中一些作品,一起来抢先欣赏——
落日余晖下的身影
素材提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3月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刘凯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了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落日余晖下,这一温暖瞬间被一旁的医院护工用手机拍摄下来。
一个病人,一个医生,抬头面向太阳的方向,金色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前方坦坦荡荡,身后影子斜斜长长。在新冠肺炎疫情袭击下的武汉,这张照片不啻是个温暖的预言,拨开病毒的阴霾,阳光就在前方!
在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照片中的老人现已康复出院,他再三感谢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和辛勤照护,并表达心愿:“等疫情结束后,想用小提琴为医护人员拉一首歌,也希望他们能早日平安回家!”
男儿膝下有黄金
素材提供:王瑞兰
3月4日,一张来自武汉三院重症病区的照片打动了无数人。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而上海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7岁的医生余跃天,在地上“跪”了整整10分钟,从患者胸腔中缓缓抽出500毫升气体,成功地让一位呼吸困难的患者转危为安。
看到这动人一幕,当时在场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王瑞华医生拿出工作手机,记录了这一感人的瞬间。
干皱却美丽的手
素材提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这是武汉前线护士的手,是戴了8小时防护手套后的手。它们虽然干皱,却很美丽。手的主人是90后的诸玫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北三楼重症病房。
1月26日中午,刚刚结束防护操作的她就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与同事上岗了。由于病房里都是重症病人,多数无法生活自理,没有护工及家属,因此除了医护工作,病人的生活护理都得由护士来做。诸玫琳说:“理解病人的惶恐、不安和无助,我们才能成为他们患病期间最温暖的依靠。”
首日工作凌晨1点才结束,里层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下班时脱下面罩,脸上尽是压疮;脱下口罩,己经全部湿透;脱下手套,手被汗水浸皱……
“对不起,他很难过,尽力了!”
素材提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关于疫情感人的作文500字精选5篇
这段时间的疫情,牵动着所有中国人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一同行动,定能制服冠状病毒这个“恶魔”,以下是我整理了关于疫情写人的作文500字精选5篇,希望你喜欢。
关于疫情写人的作文500字篇一
原本以为这次的春节和往年一样热闹,可是,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把我们热闹的春节变成一个冷冷清清的春节,城市里、公园、马路上,没有一个人出来,我们只好来到乡下居住,不去外面,是给前线的帮助。
在疫情的前线有着一群“白衣天使”,他们饱受寒冷,当病人有危急的时候,是他们在抢救,他们在社会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就是我们伟大的医生。
现在,在武汉发生新型病毒,正是他们在抢救治疗,我在新闻看到,有一名医生,在抢救中不幸被感染,但是那名医生并没有放弃,而是在给没有被传染的医生加油打气,这种精神值得传承下来。
我的一个亲戚,他是一名医生,因为被医院调到机场,给外来人测体温,所以没有来吃年夜饭,我觉得他没有和家人一起过年一定很难过。
我非常的感谢他们在我们危险中,不顾个人安危,来救我们,医生这个职业很辛苦,我非常的感谢他们的付出。
希望我们能打赢这场病毒战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四年级王茜
关于疫情写人的作文500字篇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020年的春节,对我来说十分难忘,因为我们在过节的同时,有一些人却在过关。最近,武汉新型肺炎疫情越来越严重,爸爸妈妈也告诫我和妹妹不能出门,呆在家里隔离才是最安全的。我带着满心的好奇,通过电视和电脑了解外面到底在发生什么。在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面前,有很多勇敢的大人在与“疫情”赛跑,他们组织捐款、捐物,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还有很多医生主动请愿,不顾个人安危果断告别家人去驰援武汉。还有84岁的钟南山爷爷,他一边告诫大家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乘坐高铁的餐车座位到达武汉再次出战,钟爷爷用行动稳住了大家的心。还有那些投入建设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工人叔叔,他们不分白昼,不辞辛劳地抢建医院,给武汉的肺炎病人们带来了更多希望。
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团结起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一定能够迎来鸟语花香,阳光明媚的春天。我期待着和老师同学们再次相见,继续一起学习一起运动一起成长。我们一定更加爱护动物爱护环境,决不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四年级邹宇航
关于疫情写人的作文500字篇三
疫情早结束妈妈早回家
正在春节之际,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
我的妈妈是一位医务人员。一天,我们一家吃完饭刚放下碗筷,妈妈的医院通知要开紧急会议,于是,妈妈就一直在发信息、打电话告诉他们的职工参加会议。
第二天,妈妈很早就出门了,而晚上妈妈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但是,当妈妈刚抬起碗时,妈妈的医院又马上要数据报表,看完通知后妈妈连忙吃完饭,外面的天气下着雨,妈妈又开车返回了医院,返回了她的工作岗位。
就是这次一去就去了好多天。我一直等啊!等啊!等,可是妈妈还是没回来。我想妈妈一定是太忙了所以才没有回来。而且妈妈还让我们留在家里不要出去,因为新型肺炎疫情传播得很快,还有一天比一天多。妈妈还说这个病是经呼吸道传播,人员密集的地方空气不流通容易被感染,叫我们留在家里。我知道妈妈是为我们好。可是妈妈呢她连外公的生日到了她都没有对外公说半句祝福语。
我心想:在这世界上有一个和祖国一样伟大的一群人,那就是所有的医务人员。我相信新型肺炎疫情一定能早早结束,好好也一定能早点回家。
四年级宋曼瑜
关于疫情写人的作文500字篇四
不一样的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又是一年春节到,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十分热闹。和以往不一样的是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的到来,少了更多家庭的团圆。
爸爸也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天晚上,爸爸给妈妈打电话,说他不回来了,我刚好在一旁听到,我硬咽了,眼泪止不住的流,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爸爸天天在外面太危险了。后来爸爸给我打电话,他说:“儿子,你现在是大孩子了,有些事情你必须要明白。爸爸作为镇长有责任为全镇人民的安全负责,每天都必须要进行排查上报,有时甚至可能会接触与感染者接触过的对象,所以我不想回家,我也要保证你们的安全。我知道你和妈妈都非常担心我,我会保护好自己的,你们放心。”听了爸爸的话,我说:“爸爸,我明白了,我们也会保护好自己的,你在外面安心工作。”
有多少家庭和我们一样,爸爸妈妈有家不能回,我们虽然不能像他们一样在前线战斗,但我们能做到的是尽量不出门,不给国家添乱。
希望这场战争早日结束,大家都平平安安的,就天天都是春节。
四年级胡楷瑞
关于疫情写人的作文500字篇五
今年的冬天,有点冷。
本应喜气洋洋的春节,却冷冷清清;本应热热闹闹的大街小巷,却人影寥寥;本应满怀期待,兴奋激动的内心,却充斥着紧张,与不安。
2020年一月底,正值春节,但一场新型疫情,也在此时爆发了。一开始,感染的人只以百计。但,短短几天,便以千计了。这不禁令人想起2003年的那场令人不愿回首的灾难。疫情的发源地,湖北武汉,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不久,相关部门便迅速做出反应:支援湖北。于是,一场撼动全国的疫情攻坚战,打响了!
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随着一声令下,奔赴武汉,抢救患者;为了供应资源的保障,医疗设备生产线提前开工,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由于患者的拥挤,病房的不足,雷神山、火神山两座医院即刻开挖,24小时出图纸,6天即可交付使用……这些忙活了整整一个2019年的人啊,回到家,屁股连板凳还没坐热,便又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当中去了……
为了控制疫情的发展,武汉自身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封城。这“壮士断腕”般的壮举,震惊了每一个人——封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的,是无私,是奉献,是不愿拖累他人!城虽然封了,但是爱,永远不会消逝。无数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向疫情防控部门捐款,献上自己的爱心。向身处武汉的人们,致敬!
终于,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好消息也接连不断地传了出来:疫苗的研发已启动,且已经毒株分离成功了!已有上百患者治愈出院了!资源的供应不再短缺了!……中国,挺住了!
今年的冬末,有点暖。
寒冬将逝,暖春将至。待他日,万物复苏,我们共庆胜利,春暖花开!
六年级龚新睿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篇一:
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绍兴籍著名传染病学专家。
日前,记者采访了李兰娟的一些同事和乡人,还原她在这些天里马不停蹄地逆行武汉,大无畏战“疫”的故事。
1月25日,大年初一,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夏履东江犹如一条玉带穿村而过,江水清澈轻缓,错落有致的民房倒映在江面上,构成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晚上6点,一辆浙A牌照的汽车驶入夏履桥村。车上下来的正是李兰娟院士和她的爱人郑树森院士、儿子郑杰。
每年春节,她一定会抽空回家乡和亲属团聚,吃上一顿团圆饭。但今年这顿团圆饭,才吃了1个小时,全家人就匆匆赶回杭州。
夏履桥村党总支书记邱建忠闻讯前去看望李兰娟院士。干练的短发,亲切的笑容,还是熟悉的那个李兰娟,不过,她的面容里却透露着一丝疲惫。
这些天,在战“疫”打响后,李兰娟一直奔波于前线: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她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查看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其是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
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上,李兰娟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次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就实施了这一措施。
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夜从北京赶回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的门诊病房为患者看病。
1月24日,她再次赶赴北京,参加科技部召开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会议。当晚也就是除夕夜9点多,她从北京返杭,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份水饺。
夏履镇党委书记、镇长趁着李兰娟回乡的机会,前去拜访这位夏履乡贤,一番寒暄,交谈了半个小时,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不离疫情。
“从李院士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她与病毒在赛跑。”邱建忠说,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几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团圆饭后,就又去为疫情奔波了。“她还再三叮嘱我们,叫家乡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工作。”
李兰娟曾说,她是夏履的儿女,她的根在这里。
夏履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成炳告诉记者,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院士都会带着一帮乡贤名医聚集在夏履镇卫生院,为父老乡亲开展义诊。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四五年。在李兰娟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夏履镇卫生院与浙大一院也在开展业务往来。
柯桥传媒集团记者叶红曾经通过电话采访过李兰娟。“李院士很忙,通过相关部门帮忙联系后,她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第一句话是:‘你好,我是李兰娟。’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李兰娟的微信名就叫‘夏履桥’。”叶红说。
篇二: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张继先奶奶,1966年出生,今年54岁了,医学硕士,参加工作三十余年。张继先医生是一名优秀的***员,此刻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内科党支部书记。
抗击“非典”的故事。2003年“非典”时,37岁的张继先就是江汉区专家组的成员,每一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从那时起她就养成了看病要问病人的住址、职业的习惯,也正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模式,使她养成了对病毒敏锐的洞察力,对疫情高度的警觉性。荣获抗击非典战役“三等功”。
“疫情上报第一人”的故事。去年12月26日上午,张继先奶奶接诊了家住医院附近小区的老两口儿,他们因发烧、咳嗽就医,拍出来的胸部CT片,虽然症状看起来像是流感或普通肺炎,但CT片的结果与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他们儿子的CT片,肺上也有特殊表现。同一天,还有一位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存在同样的发烧、咳嗽和肺部表现。28日、29日,门诊又陆续收治3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前后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张继先敏锐地意识到情景不对,向医院进行了报告。医院高度重视,立即决定上报。张继先的坚持上报,为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卫健部门拉响了警报。12月底,国家卫健委派出高级别专家组,赴武汉调查病情,迅速应对处置。张继先成为“疫情上报第一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继先奶奶“像救火队员一样”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在离新冠肺炎疫情最近的地方战斗。她从网上又团购了30件帆布衣服用作防护。至于为什么团购而不是让单位配发,她说:“如果医院配发的话需要订做,而网上买能够很快到货。”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张继先的情绪不止一次崩溃。有的病人病情发展太快,手段用尽,还是走了,她大哭;有时防护服快没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她大哭……“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这一个月来,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她说自我已竭尽了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