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的意义

大洲和大洋的意义,第1张

大洲和大洋的意义是:

大洋:面积广大且包围大陆的水系。

大洲:大陆主体部分及及其周围岛屿的合成,根据地理条件人为划分的区域。

其他地理知识

大陆:指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大陆块;

半岛:指陆地延伸进海洋的部分;

岛屿:指与大陆分离,面积较小的陆地;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地球表面的主要构成: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

薛道衡,隋代诗人。玄青这个词。汉族,河东汾阴人。李实生活在北齐和北周时期。隋朝建立后,任文史侍郎,在这三个司中加了开复仪。杨悌,州刺史,新大夫。他与陆思道齐名,是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这套书有30卷已经丢失了。现在纪有一卷薛。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20余首,秦汉三国六朝诗歌8首。参见隋书和北方的历史传记。

薛道衡孤独而勤奋。13岁就写出了《海外华人颂》,相当有思想,令人惊讶。南朝陈的使者傅,在北武平时被作为贵宾接待。赠诗五十韵,道和谐,南北称美。当时著名学者魏说:“傅叫我往鱼的耳朵上扔虫子。”他与陆思道齐名,是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虽然他的诗歌没有失去六朝文学的魅力,但他的一些作品有一种蓬勃清新的气息。比如和杨栗一起唱的《在军队中行走》就是比较好的边塞诗。代表作《昨日之盐》描述了一个有思想的女人孤独的心情,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黑暗中的蜘蛛网,空梁罗燕的泥》。甚至传说杨迪皇帝是因为嫉妒而被杀的。人们认为《家》这首诗含有委婉语,也是名篇,一直在传诵。

30卷已经丢失。现在纪有一卷薛。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20余首,秦汉三国六朝诗歌8首。参见隋书和北方的历史传记。

 世界四大洋,七大洲你了解多少,下面让学习吧我为您介绍。

  亚洲: 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22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 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66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 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43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 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0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极洲: 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欧洲: 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72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州: 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27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据较多资料介绍,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发现并命名的,“太平”一词即“和平”之意。16世纪,西班牙的航海学家麦哲伦从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并到达菲律宾,航行其间,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于是也把这一海域不约而同地取名为“太平洋”。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端的白令海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至南极洲,并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109900千米。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渔业水产和矿产资源。其渔获量,以及多金属结核的储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大西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南北长大约15万千米,东西窄,其最大宽度为2800千米。总面积约为9166万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积的一半稍多一点。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达9219米,位于波多黎各海沟处。海洋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捕获量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大西洋的海运特别发达,东、西分别经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货运量约占世界货运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印度洋: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面积约为761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沟达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岭。大部处于热带,水面平均温度20℃一27℃。其边缘海红海是世界上含盐量最高的海域。 海洋资源以石油最丰富,波斯湾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产区。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最早被发现和开发的,是连接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海洋货运量约占世界的10%以上,其中石油运输居于首位。

  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面积约为1479万平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面积36%;体积1698万立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体积的12%;平均深度1300米,仅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北冰洋又是四大洋中温度最低的寒带洋,终年积雪,千里冰封,覆盖于洋面的坚实冰层足有3~4米厚。每当这里的海水向南流进大西洋时,随时随处可见一簇簇巨大的冰山随波飘浮,逐流而去,就像是一些可怕的庞然怪物,给人类的航运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威胁。而且,北冰洋还有两大奇观。第一大奇观:就是那里一年中几乎一半的时间,连续暗无天日,恰如漫漫长夜难见阳光;而另一半日子,则多为阳光普照,只有白昼而无黑夜。由于这样,北冰洋上的一昼一夜,仿佛是一天而不是一年。此外,置身大洋中,常常可见北极天空的极光现象,飘忽不定、变幻无穷、五彩缤纷,甚是艳丽。这是北冰洋上第二大奇观。

 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下面是由我为您整理的“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一)

  一、指导思想: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部分,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强烈兴趣,体现出“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知识处处有用”的特点。

 而第二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始,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工具—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趣、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认识地球”一节,教材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蕴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直观与抽象的结合展示,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世界的地形”一节,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概念,然后从运用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概念入手,对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而等高线知识的学习,则为地形图的学习以及后续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知识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等高线的判读则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是极好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素材,从假设到推理,再到实践验证,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这一过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学方法。而魏格纳的事迹,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难得案例。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本章内容将在后续学习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总领效果。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许多事情关系密切,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时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习方法,挖掘这些地理知识的历史和现实体现,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多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宗教观、人口观、环境与发展观。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他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既自成整体,又是学习后续分区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

 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第五章世界的民展差异

 在前面各章了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状况的基础,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初步引入国家的概念,主要讲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并简略分析了导致发展差异的原因;第二节“国际合作”,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讲述国际合作的基础和重要性;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主要介绍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主要国际组织的宗旨和职能。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采用清徐二中四环节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我将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二)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一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以世界地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四部分内容。

 共计五章,16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地球的面貌》这章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世界的居民》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的气候》这章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习区域地理及中国地里的基础之一。

 在前面各章了解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的基础上,《世界的发展差异》这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三、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一班共有学生48人。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加到7各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四、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

 应对策略: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7、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五、帮困扶优措施

 考虑到我们年级的实际情况,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弱,地理课堂将会很少涉及拔高性太强的内容,以基础学习为主要目标。努力将课程讲解的浅显易懂,照顾多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此外,在作业布置上,挑选地理填充图册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要求必须完成,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全部完成。

  六、本学期预期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七、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八、教学进度

 周次 授课内容 课时

 1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3

 2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3

 3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3

 4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四节海陆变迁 3

 5 国庆节放假

 6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3

 7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3

 8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3

 9-10 期中考试复习

 11 期中考试

 12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3

 13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3

 14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

 15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3

 16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3

 17 第二节国际合作;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 3

 18 复习

 19-22 期末复习

 23 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三)

  一、 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   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   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   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   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   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   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 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六、 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    第一章

 第2-4周    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    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  (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   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14 周  第四章

 第15-16周   第五章

 第17-18周   复习

 第19-20周   复习及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四)

  一、 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2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计划二个课时。新课标,新教材,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少数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十分的浓厚,认为比枯燥;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地理科比较难,难以理解;有些学生认为读图比较难;有些学生认为地理科学习的作用不大。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兴趣比较浓厚,也热爱地理这个学科,且基础还行。

  二、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1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及补充、增删、改进意见。

 教材设计较合理,尤其是图比较多,能直观形象的表达出来。我个人认为,文字描述太少,有些知识过于粗浅,不能为优生开拓视野。在第一章活动中,例如在地球的运动中,对于太阳光对地面的直射介绍太少,要教师去做大量的补充,若不是老教师或是非常专业的教师,都是很难教好的。在大洲和大洋中,对于各大洲大洋的分布,除了图之外,没有一点文字介绍。这样不利于学生自学。

 2教学资源开发。

 充分利用教材、教学资料、地理方面图书,使之为教学服务。指导学生究研我县、我乡地理,使之学以致用。

 3教学任务或目标。

 优质地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尽量多的辅导学生。要求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和谐。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问题,能客观的看待事物,学会做人。

 4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精心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案,认真备课,认真教学,适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

 5 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

 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6 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7 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8 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七大洲:亚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面积:

亚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欧洲1000,大洋洲900,北冰洋1300,大西洋9300,太平洋18000,印度洋7500。(单位:万平方公里)

亚洲主要有: 中日韩印都在亚洲,其他小国就掠过

欧洲主要有:英德法俄,其他小国掠过

北美主要是:美国加拿大

南美主要有:巴西阿根廷,其他小国掠过

大洋洲: 主要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其他小国掠过

非洲主要有: 南非,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其他小国掠过

南极洲不属于那个国家也没有国家

除了印度洋全部在东半球外,其他几个洋都有跨东西半球

跨赤道的有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洲有非洲亚洲南美洲

1、七大洲(seven continents)指地球陆地分成的七大陆地部分,即亚洲(全称亚细亚洲)(Asia)、欧洲(全称欧罗巴洲 )(Europe)、北美洲(全称北亚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南美洲(全称南亚美利加洲) (South America)、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Africa)、大洋洲(Oceania)与南极洲(Antarctica)。

2、四大洋,是地球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总称。在通俗的说法中,也用四大洋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四大洋的海洋面积为36100万平方公里,其中,太平洋占498%,大西洋占26%,印度洋占20%,北冰洋占42%。

七大洲的地形特征

亚洲地形基本特征

第一,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的3/4;第二,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集中在中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边缘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第三,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又有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海拔—400米)和辽阔的平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83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