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阁夜》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感慨

杜甫的《阁夜》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感慨,第1张

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一是写:冬夜景色,诗人有伤乱思乡的情感。二是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却是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无所谓的情感。可诗人最为忧伤的却是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想到国家的战乱,还有到自己的境遇,及至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的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而力图超越内心与人生的感慨。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千家一作:几家)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音书一作:依依)

  译文

 岁末时节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声更显得悲壮凄凉,银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注释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霁(jì):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赏析

 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戈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景象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居此地,渔夫樵子不时在深夜传来“夷歌”之声。“数处”指不只一处。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末尾一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清代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有死亡,作者眼前这点寂寥孤独,根本算不了什么。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前人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明代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下了这首诗。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公元765年,严武暴病去世,杜甫在蜀中失去了依靠,携家眷一路东下,于第二年到达夔州。在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下,杜甫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暂时安定下来。两年后杜甫决定北上返乡,由于时局动荡、生活窘迫以及洪水的缘故,一直在岳阳、长沙、衡阳之间往返,最终客死小舟之上。

杜甫在夔州住了一年九个月,其间所创作诗篇数量450余首,是流传下来杜诗的三分之一。经历了成都草堂时期的诗歌理论完备,这时他在格律诗的创作上已经完全成熟。

相对于年轻时期的壮志雄心、草堂时期的相对轻松,渐入老境的诗圣虽然依旧关注时局,心忧天下,但是作品的意象不可避免地滑向了悲苦、悲愁。即便有《登高》这样的极品出现,尾联两句气势也有些难以为继,这是杜甫个人年龄增长、心境改变的必然趋势,我们再难看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盛气,更多的是对自身境遇与身体状况的悲叹。

推己及人,念人及己。这种巨大的无力感经常会因为一些故人的消息,旧事的新闻而触发,气象未必为高,但杜甫以自己强大的文才和格律诗技巧,保证了作品格律诗巅峰的地位。

年轻以意气胜,中年以理论胜,晚年以技巧胜,一生以才气胜。

在盛唐诗歌这个领域,杜甫不论在哪个阶段,都是值得敬仰的存在。

《阁夜》就是这样一首七言律诗作品。

这首诗是寓居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也常年入侵,时局一片混乱。杜甫在夔州暂时安定下来,进入创作高峰,也正是这段离乱时期,他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离世。这些朋友的离开,让苟活于乱世的杜甫心中凄凉,感时忆旧,写下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押平水韵“二萧”部的七律。平仄合格,格律严谨,无任何出律问题。平仄格式的推导在前面写了篇文章专门分析过了,这里就不再复述。我们只看内容意境。

标题《阁夜》是什么意思呢?

当时杜甫寓居于夔州西阁,是个背山临水的好地方。杜甫同时期有诗《宿江边阁 / 后西阁》:“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可见这西阁居高临下,临近长江边瞿塘关,即“夔门”。

在一个寒冷的雪夜,诗圣忧时伤神,写下了这首作品。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首联从天时、景色起笔,交代时间,并借助“霜雪”、“寒宵”稍微点出诗人当时的心境,寓情于景。“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用“天涯”来代称自己所在地,徒增身世飘零的感觉。“霁”,停。

临近岁末,白天越来越短。夔州寒冷的夜晚,雪停了。

是不是通身起了一层寒意?对于客居西阁的流浪者来说,更是思绪万千,无法入眠。

  首句年底,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阐明夜长昼短,使人以为时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堕落天涯意。当此霜雪方歇的隆冬黑夜,雪光亮朗如昼,墨客对此悲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喟万千。

  诗的头联吩咐时间,稍稍显露出凄惨的心境。'年底',犹言'日月忽其不淹兮',转眼一年将尽,偶然光易逝之感;又称地址地夔州为'天涯',有自伤流浪之意。

  该诗前六句句句有时空意象,如“岁暮”、“天涯”、“五更”、“三峡”、“千家”、“数处”等。其中“岁暮”、“五更”是时间意象,其他为空间意象。这些意象或实或虚,有的开阔了境界,有的深化了体验,都深深打上了诗人情感的烙印。“岁暮”是个很具体的意象,意谓一年之将尽,然一个“暮”字,又不单纯指时间而言,还含有一种凄凉的暮年心境。杜甫辗转流离,如今流落到夔州,寓居江边小阁,心境之凄凉可想而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正是当时处境的写照。所以由“暮”可以想见其沉重。“岁暮”与“阴阳”(二者均为时间意象)相搭配,则“短景”给人的岁月倥偬之感又递进了一层。冬季日短,阴阳迢递,又何况当其暮年?正所谓“时序百年心”,不复有任何希望。表面上,这句诗是说岁暮的时候,阴阳催迫着短景,实际催迫的却是诗人的年华,“短景”也是作者来日无多的代称。“天涯霜雪霁寒宵”也是这样。

战乱不绝,家乡的音讯都断绝了。已经孤单地忍了十年困苦的生活,勉强谋到份差事暂且求得平安。

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诗人从几个侧面抒写了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上天下地,俯古仰今,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激越悲凉,感情真挚。

通过阁夜看到的战乱的凄凉景象和动荡不安时局的描写,极力渲染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同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优虑(或表达作者伤时感世的情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315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