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斯勒的母亲的作者简介

惠斯勒的母亲的作者简介,第1张

康乃馨

解析: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邮票使康乃馨更加出名。邮票图案是一幅世界名画,采自美国画家“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的名画《惠斯勒的母亲》。画面上一位母亲凝视着花瓶中插的康乃馨。邮票的传播把石竹花与母亲节联系起来。于是西方人也就约定俗成地把康乃馨定为母亲节的节花

每当母亲节这一天,母亲健在的人佩戴红石竹花,并制成花束送给母亲。而已丧母的人,则佩戴白石竹花,以示哀思。世上没有无母之人,康乃馨也就成了无人不爱之花

康乃馨因母亲节而蒙上一层慈母之爱色彩,成为献给母亲不可缺少的礼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外文化的交流,母亲节也渐渐传入中国,康乃馨也就真正“香”起来,普通百姓也慢慢接受了——康乃馨。

扩展资料:

康乃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它曾用于艺术和装饰。基督徒相信,当圣母玛利亚为耶稣背着十字架哭泣时,第一朵康乃馨在地上开花。

在这些早期的康乃馨主要出现于淡粉色和桃红色的影印中,但是多年来,可用的颜色逐渐发展为包括红色、**、白色、紫色甚至绿色。在许多世纪的变化中,康乃馨的受欢迎程度一直未减。康乃馨持续存在的事实证明了它的巨大吸引力。

《灰与黑的协奏曲:画家母亲肖像》这是画家的一幅重要作品,也是一幅极能代表画家绘画风格的作品。画面被大面积的黑色和灰色所占据。母亲坐在房间的椅子上,神态安详、面容慈爱,脖子上围着的白色纱巾,手上拿着白色的手绢,身上黑色的衣裙把整个椅子都遮盖了。大面积的墙壁和地板都是纯粹的灰色,与母亲的黑

色衣裙和黑色的窗帘、椅子形成了和谐的对照。窗帘上的白色小花朵,星星点点是,仿佛是跳动的音符。灰色的墙上挂着一幅画框,画上白色的背景与画面上另外几处的白色形成了呼应,如同黑色和灰色的交响曲中突然升起的白色音符,对比鲜明、强烈,使画面增添的生机和情趣,也淡化了画面上黑灰两种颜色的过分单调。

整个画面中,窗帘和上面的小花、地板、衣裙、墙壁、画框……等事物本身的意义已经退居到次要的位置,好像都被画家安排成了不同的音节,随着颜色的增强和层次的变化,发出从低音到中音再到高音缓缓升起的优美 音乐。在黑灰两种主要颜色的对撞中,又泛起层层和谐的白色音符,而到了最明亮画框,仿佛达到的最高音。这幅画从造型、构图、形式统统服从于对色彩和谐的追求以及音乐旋律美的衬托。从而营造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神秘色彩的氛围,流畅的色彩和音乐的旋律 美在这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康乃馨。

解析: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邮票使康乃馨更加出名。邮票图案是一幅世界名画,采自美国画家“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的名画《惠斯勒的母亲》。画面上一位母亲凝视着花瓶中插的康乃馨。邮票的传播把石竹花与母亲节联系起来。于是西方人也就约定俗成地把康乃馨定为母亲节的节花。

每当母亲节这一天,母亲健在的人佩戴红石竹花,并制成花束送给母亲。而已丧母的人,则佩戴白石竹花,以示哀思。世上没有无母之人,康乃馨也就成了无人不爱之花。

康乃馨因母亲节而蒙上一层慈母之爱色彩,成为献给母亲不可缺少的礼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外文化的交流,母亲节也渐渐传入中国,康乃馨也就真正“香”起来,普通百姓也慢慢接受了——康乃馨。

扩展资料:

康乃馨的轶闻:

在希腊神话中,则有许多关于康乃馨的传说,相传希腊有一位以编织康乃馨花冠为生的少女,手艺精巧,深受画家、诗人的欣赏,却因为生意兴隆,招来同业的妒忌,终致被暗杀。太阳神阿波罗为了纪念这位少女,将她变成秀丽的康乃馨,因此在希腊,有人称康乃馨为花冠,王冠,推崇其神圣的地位。

在法国,则传说康乃馨是女神戴安娜害怕被一位英俊潇洒的牧羊童诱惑,而将他的眼睛挖出来丢到地上变成的,所以法国人将康乃馨称为“Qeillet”,亦即“小眼睛”之意。

在美国费拉德尔菲城有一位名叫安娜·查维斯**。她的母亲在1906年5月9日去世,她十分悲痛,怀念不已。

在第二年其母的逝世周年纪念日时,她用白色的康乃馨鲜花佩带在襟上,借以纪念,同时她还向公众呼吁定立一个颂扬母亲的节日,到时让女儿们都给健在的母亲献上红色的康乃馨,以感激她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这个倡议日益得到广大群众的同情和支持。由于大家不辞劳苦的活动,终于在1914年获得美国国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母亲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315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