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34回概括

红楼梦第34回概括,第1张

第34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宝玉丫环晴雯失手跌坏扇子,宝玉说她。她便顶撞,袭人劝,她又讽刺,气得宝玉要赶走她。到晚间晴雯乘凉。宝玉又让她撕扇子以博她一笑。有一次史湘云劝宝玉会官员,谈仕途,被宝玉抢白,并说黛玉从不说这种混账话。

恰巧黛玉路过听到,深喜知心。王夫人丫环金钏儿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赶出投井而死,被贾环告诉贾政。宝玉又结交忠顺王爷喜欢的伶人蒋玉菡,使得王爷派人来找。贾政大怒,将贾宝玉打得皮开肉绽。王夫人找袭人,要她随时报告情况。并决定将来袭人给宝玉做妾。

扩展资料

该回主要人物简介:

1、晴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贾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鬟之一,虽是丫鬟,但在宝玉房里过得千金**的生活。红学中普遍评价她有林黛玉之风。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曾为宝玉病补雀金裘。 

她本是赖妈妈家的丫鬟,因得贾母喜爱,固把她赐给宝玉。因娇生惯养,养成得理不饶人的性格。一次王夫人进园子看见她打骂小丫鬟,觉得她不合世家教养,再加上王善保家的等小人进谗,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放出去)。

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当夜,晴雯悲惨地死去。听小丫头说晴雯死后做了芙蓉花神,宝玉便作了篇长长的《芙蓉女儿诔》寄托哀思。

2、贾宝玉,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通灵宝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他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的男性居民。

贾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发展成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爱情;他重情不重礼,结交了秦钟、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

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可是到头来“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 。他所爱的清净女儿们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涂与薛宝钗结婚,致使林黛玉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越发唬得他疯疯傻傻。

-贾宝玉

-晴雯

试论贾宝玉性格与他的恋爱婚姻悲剧

 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通灵宝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下面是我整理的试论贾宝玉性格与他的恋爱婚姻悲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试论贾宝玉的性格与他的恋爱婚姻悲剧

 对于《红楼梦》,向来有人认为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写贾宝玉的恋爱婚姻悲剧,一个是写封建统治阶级家庭的崩溃。我是不同意这种看法的。这不象鸡蛋那样,可能有双黄蛋,它是一个黄,一个主题。《红楼梦》主要是通过主人翁的恋爱婚姻悲剧,说明产生这个悲剧的客观原因。作者的认识能力非常高,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是继《水浒传》后的又一个高峰。首先不是因为《红楼梦》的技巧好,不是因为作者有非凡的艺术才能,而是因为认识能力高,看问题跟人家不同。他看出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不简单,根子扎得很深,很广。为了交代客观的社会根源,有必要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家庭及其内部的斗争。作者就是通过社会环境来表现贾宝玉的恋爱婚姻悲剧的,因此不是两个主题。假如把以家庭为主的社会环境同恋爱婚姻悲剧割裂开来看,就会削弱《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削弱对作者伟大认识能力的估价。

 讲到恋爱婚姻悲剧,并不是一个悲剧,而是两个悲剧,一个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这是恋爱关系,这个恋爱是个悲剧,这个悲剧说明的是一种社会问题;另一个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关系,这是婚姻关系,这个婚姻也是个悲剧,这个悲剧同贾、林的恋爱悲剧有不同的意义,说明了当时社会另外方面的问题。这两个悲剧以贾宝玉为中心,作者从这两方面来挖掘悲剧的根源:一是从客观的社会环境方面,一是从当事人的思想性格方面。作者对人物性格论掘得很深,在这方面,无论中外的古典文学,都还没有能超过《红楼梦》的。国际上也承认这一点,推崇为经典杰作。唯其性格挖掘得深,对悲剧的根源也交代得深。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和社会环境。这个客观原因和社会环境联系得很广,也挖掘得很深。唯其对社会环境描写得广泛而深刻,对悲剧根源也就挖掘得深刻。话是这么说,但不要引起误会,以为悲剧的根源有两个——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在哲学上讲就是所谓二元论。因为当事人的性格也是客观环境养成的,作者一方面描写性格,同时就描写产生这些性格的社会原因。因此,归根结蒂是一个原因,即社会原因。人是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人的思想性格也是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培养起来的。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而贾宝玉更是中心的主要人物。这里,我们先来谈一谈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贾宝玉的思想性格,是在他的特定的环境中形成中一步步地发展的。贾宝玉性格的要点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平等待人。在封建社会里,男性有特权,统治阶级以男性为主。一方面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统治阶级压迫者,一方面是被统治阶级被压迫者。在《红楼梦》中,后一方面的人主要就是一些女孩子,大大小小的丫头们。在这两方面的矛盾斗争中,贾宝玉是坚决站在被压迫者一边的:同情她们,爱护她们,平等地对待她们。贾宝玉面对的是一个阶级斗争的环境。《红楼梦》写的是日常生活,但通过这个日常生活,反映了家庭骨肉之间尖锐的阶级斗争。所谓“杀人如草不闻声”,宁荣二府中是充满了血债的。没有枪,没有刀,可是不知逼死了多少人,这些人都是阶级斗争的牺牲品。贾宝玉从小就说这样的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是客观环境在一个聪慧敏锐的小孩子头脑中的反映。客观环境使他感觉到男人的肮脏,而处于被压迫地位的纯洁善良、天真活泼的女孩子,则对他有很自然的影响。因为贾宝玉从小在这些女孩子中长大。这些姑娘都是城市和乡村中劳动人民的女儿。同贾宝玉最亲近的几个丫头,比如袭人,就是城市贫民的女儿,家里穷,没有饭吃,几两银子卖给了贾家。又如晴雯,连她父母是谁都不知道,是赖大家买来作为礼物送给贾母的。这些是外面买来的。还有一种丫头属于“家生子儿”,是一世世代代的奴才。例如鸳鸯的父母亲都是贾家的奴才,鸳鸯的父亲在南边给贾家看房子,鸳鸯的母亲死了,想回家去看一看都不可能。另外,还有从苏州买来的唱戏的小演员,如芳官、药官、葵官等等。这些女孩子在大砚园中占了绝大多数。不管这些丫头们的性格怎样,思想上受封建阶级的影响也有深有浅,可是她们的客观条件是共同的:第一,她们都有一个悲惨的充满血泪的身世;第二,都处于被奴役的地位,生命毫无保障,要把你配小子就配小子,逼死了就抬出去埋掉;第三,未来的命运不可捉摸。贾宝玉从小受她们照料,在这些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女儿身边长大。过去有人认为贾宝玉的性格没有什么进步的地方,成天跟女孩儿厮混,是个“*棍”;现在这样的意见少了。但是还有人怀疑,说贾宝玉生在富贵之家,从不参加社会活动,又怎么能产生进步思想他们忽略了贾宝玉身边绝大多数都是被压迫的丫头,而且多是不顾一切敢于起来斗争的丫头。统治者不把这些丫头当人看,甚至看得连鸡犬都不如。而贾宝玉却尊重她们,同情她们,爱护她们,平等地待她们,在两相对立的矛盾斗争中,坚决地站在她们的一边。对于统治阶级认为最卑贱的人,贾宝玉却评价极高,看到她们品德的美。这是两百年前中国封建社会中不大可能有的进步思想,是曹雪芹塑造出来的理想的典型。对于士大夫,贾宝玉最瞧不起,斥之为“禄蠹”,他就乐意跟丫头们在一起。本来丫头是服侍他的,结果成了他服侍丫头,丫头们骂他,他也不生气。晴雯就骂过他:“你这个人一天不忖你几句就过不去。”贾宝玉否定自己出身的阶级,例如初会秦钟,他就痛恨自己“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他认为女孩儿最珍贵,男人都是“浊物”,这种偏激的感情在当时环境下是了不起的进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描写这样一个贾宝玉。在两个对立的阶级中,贾宝玉坚决拒绝站在统治阶级这边,而且把自己的恋爱婚姻问题,同这些女孩儿的生活幸福问题相联在一起。

 封建统治者从小就给贾宝玉安排好了一条封建主义的道路。贾宝玉拒绝往这条道路上走,越长大越坚决。他厌恶科举,厌恶所谓“经济学问”,愿意同被压迫者死在一块。他企图整个否定封建主义的道路,他的那套思想破坏了封建主义的社会秩序,所以他一点不讲究封建礼法。怡红院中要是没有外人,关起门来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天地,虽然袭人有时不免劝说几句。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写**们走后,丫头们脱了大衣服,胡乱地混坐一起,毫无顾忌地吃喝玩乐起来。半夜三更,大家喝醉了酒,笑的笑,唱的唱,简直无法无天。脂砚斋评道:吃酒没有这样吃的,祝寿也没有这样祝的,这是怡红院的特殊风俗。贾宝玉这样的进步思想已经形成了体系:他不是偶然的平等待人,也不是偶然的同情和爱护被压迫者,他否定礼教,否定科举,否定整个的封建制度,他的性格要点,是初步的民主主义者的性格和思想的具体表现。他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不仅是口头上说了,而且也表现在日常生活的行动中。这在两百多年前的封建时代,不能不说是一个崭新的人物。他不同于古代的具有民主性的人物性格,也不同于具有民主思想的人物性格,而是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崭新的人物。在《红楼梦》以前的文学中,无论是戏曲和小说,都没有这样成系统的进步人物。在历史上,明末清初有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但是也没有象贾宝玉那样的行动。作者以他敏锐的感觉,进步的思想,概括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寄托了自己的全部理想,创造出了这样一个光辉的“新人的典型”。两百多年来,《红楼梦》脍炙人口,一直为读者所喜爱,首先不是因为艺术技巧高,而是由于作者有高度的认识能力。他能够从日常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具有深刻意义的东西,经过观察、体验,创造出全新的典型。作家的伟大也在于此。

贾政:惧怕忠顺府,听信谗言,易于动怒,笞子时下手不知轻重,性格正统顽固。

贾宝玉:言谈机敏,不善应酬,矢志不移,性情温润,善体贴少女,思想叛逆。

薛宝钗:薜宝钗贾宝玉挨打后,宝钗悲痛是真,连贾宝玉看了宝姐姐的表现,疼痛都减轻了许多,可我们仔细看此段的描写:写宝钗探伤时“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一个“托”字,反映了宝钗光明正大之态以及意欲让大家注意到她对宝玉的关切的心思。

林黛玉:林黛玉的悲痛自不言表,从里到外都是一片真诚。可她的反应却不同于宝姐姐。她极不愿意别人看到她对宝玉的关心,这说明她有私心,真心也是难以掩蔽的,所以她的表现就在无声之泣及简单的言辞里。

扩展资料:

通过《宝玉挨打》可以看到:在封建社会里,生活中比较美好的、进步的一面,怎样在抗拒着还强大存在的反动腐朽的势力。这正是那一时代历史生活的本质反映。曹雪芹以生动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这一历史本质。

作家的艺术笔触,还富有思想意义地表现在被打以后的余波里。当贾宝玉躺在怡红院里养伤,薛宝钗和林黛玉都来探望;通过对这两个形象的不同的描绘,曹雪芹出色地体现出恩格斯说的一个美学原理。

-《宝玉挨打》

贾赦夫妇对贾宝玉好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贾母疼爱贾宝玉,贾家上下都听贾母的,所以贾赦夫妇对贾宝玉好是为了讨好贾母。第二个原因是贾赦夫妇是贾宝玉的伯父和伯母,他们之间有血缘亲情,伯父疼侄儿是应当的。第三个原因,贾宝玉是贾府的红人,是衔玉而生,是有福气的人,将来也是贾府的继承人,所以贾赦夫妇对他好也是为了巴结他。

红楼梦中我不喜欢贾赦夫妇,他们对贾宝玉好,其实更多的是为了讨好贾母。贾府上下都喜欢贾宝玉,就是因为贾宝玉后面有一个大靠山贾母。贾母对这个孙子特别疼爱,连贾政也不能轻易打贾宝玉,要是让贾母知道贾政打了贾宝玉,就会没完没了,贾赦是贾宝玉的伯父,他对贾宝玉特别好,就是为了讨贾母的欢心,贾母开心了,所有的事都不是事了。

贾赦夫妇对贾宝玉好,贾赦带着这个侄儿到处玩,贾宝玉还能和贾赦坐在一起,无拘无束,这就是因为贾赦特别疼爱他。贾宝玉长得非常帅气,为人也没有架子,和小厮,丫鬟都能玩到一起,和长辈们也能玩到一起。这个伯父也特别喜欢贾宝玉,邢夫人也非常疼爱贾宝玉,一方面是因为贾宝玉会说话,另一方面就是贾宝玉的靠山很硬。

贾宝玉是衔玉而生的人,贾府上下都认为他是有福气的人。贾母更是把贾宝玉当成心肝宝贝一样对待,贾母和贾政一家住在一起,贾母对贾宝玉的疼爱超过贾政。贾宝玉注定将来是贾府的事业继承人,贾赦夫妇当然要讨好贾宝玉。贾赦夫妇没有钱,还奢望着这个侄儿将来能多给他们一些钱。贾赦夫妇讨好贾宝玉是无利不起早。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富贵公子哥。他的老父亲贾政,是守法奉公的好官员。然而,这一老一少的组合,性格却相差得天壤之别。

贾政是传统的男人,脑子里都是传统儒家伦理道德那些“君君臣臣”的条条框框规则,他希望自己的宝贝儿子能够像他一样,能够好好读圣贤书,考取功名,继承自己的家业,将家族的荣华富贵传承下去。

然而,偏不巧,宝玉是个“公子哥”,这点从他1岁时“抓周”抓出来的东西便能看出。桌上摆了一大堆的东西,什么书籍、毛笔、算盘、官印、珠宝等等,在一桌子琳琅满目的物品面前,宝玉偏偏抓了他父亲最不希望看到的东西:女人的胭脂水粉钗环,结果,把贾政气个半死。

原文: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件,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那些脂粉钗环抓来。

自此,贾政都不太“稀罕”这个儿子,断言他将来“必定酒色之徒耳”。

长大十几岁时,贾宝玉确实也像“抓周”展现的一样,喜欢混在女人堆里,厌恶男人。用他的经典“语录”来说: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这句话放在今天看,可能都会被指偏激,甚至被指为性别歧视。这放在当时那个封建年代,尤其是对他那一本正经的老父亲来说,更是不得了。被听见了,定是又被谩骂、毒打了一顿。然而,即便骂了、打了,贾宝玉也是生性不改。

为了让这个独苗儿子能够长得像些模样,而不是长得三流子,贾政没少费心思。如对贾宝玉的上学念书问题格外重视。

宝玉去学堂,贾政十分关心,前脚刚把宝玉赶走,后脚就立马喊来了随从,吩咐跟班认真督促宝玉读书,并时刻将学堂学习的内容转告给他。结果,贾政喜欢什么,贾宝玉偏不干什么。你让我读圣贤书,我非要游山玩水,和姐妹们吟诗作对。

最终,贾政看着眼前这个“逆子”,从失望到彻底的绝望。

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玩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

贾政和贾宝玉,是两个世界的人,两人的代沟,可以说隔的不只是一座山的距离。

比如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上,就充分体现了两人的思想分歧。

贾政是一本正经的传统人,喜欢古朴雅致的稻香村(人工开凿)。他问儿子“你觉得稻花村怎么样?

贾政很是希望能够从儿子嘴上听到一些赞美的话,而宝玉不但没有迎合父亲,甚至还发表了和父亲相悖的看法,当着众人面反问老父亲,”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贾政听了,火冒三丈,说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

总的来说,贾政和贾宝玉,虽是父子关系,但是贾政根本不了解儿子,儿子也不了解父亲。为此,两人关系一度恶化。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者性格、思想不同使然。

贾政对贾宝玉是“爱之深责之切”,他望子成龙,但是偏偏生了一个生性“不听话”的儿子。

贾政喜欢用封建传统的思想,刻板的道德伦理,居高临下地审视和管束贾宝玉。贾宝玉刚好活在一个不受思想束缚的世界里,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

最终,因为思想不同,性格对立,造就了一对僵硬的父子关系。

如果林如海在世,贾政会考虑林黛玉。因为如果林海如在的话,林家可以帮助贾宝玉,而薛宝钗他是不会考虑的。贾政是最注重名誉的一个人,所以他会慎重考虑。 

贾政当时能和国子监祭酒家成为亲家,这其中,不知道贾政为此付出了多少,请了多少人,送了多少礼,筹划了多久。当时迎春和孙家定亲的时候,迎春作为贾政的侄女,他还十分不乐意劝了多次,但是无济于事。虽然作为他的侄女,他根本不轮不到他说话,但是他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认知。 所以当轮到贾宝玉定婚时,那么贾政必然是非常的上心。

 并且当时他和赵姨娘商量着,给儿子们添屋里的人的时候,他心里早已有想法,对贾宝玉和贾环可谓也是非常的心细。他早已为他们两个看好了丫头。轮到儿子的正事,那他岂能坐视不管? 

他在内在看得透透的,对什么人应该什么样的人服侍,他心里早已有想法。他结交的人还是文人圈子,比如梅翰林园外等等,他的目标也非常明确,还是文官。他希望自己儿子的亲家也可以为自己锦上添花。

贾政是一个非常注重名誉的人,所以薛宝钗所在的家庭他是不会考虑的。如果林如海在世,他会考虑林黛玉,因为林如海可以为他儿子贾宝玉在未来上有所帮助,但是如今林如海去世了,对他没有什么帮助,所以他也不想让林黛玉成为自己的儿媳。

贾政是贾宝玉的亲爸爸,这是无疑的。只要看看王夫人对贾宝玉那个亲切劲,看看贾政对贾宝玉那种外表故意冷漠其实内心关爱之极的心态,就确定无疑是亲子关系。 我倒是认为贾珠不一定是贾政的大儿子,这是我从一开始看《红楼梦》就感觉到的。王夫人对贾珠在感情上其实很冷漠,这从她对李纨那种不冷不热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贾政也是一样的。如果贾珠真是贾政的长子,按照中国的传统,嫡长子不在了,父母一定会把对长子的爱转移到嫡长孙身上,可我看不出贾政和王夫人对贾兰有多关爱。后来看了百家讲坛刘心武的讲座,很荣幸,虽然我不知道曹家的家族关系,但刘老师的研究结果正好解决了我心理的疙瘩。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的关于亲情关系方面的文字已经暴露了这种亲情的可靠性。王夫人和贾政对贾宝玉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而他们对贾珠或者说贾兰仅仅只是口头的的爱。 那么,贾珠究竟是谁的儿子呢?这一点,我觉得刘心武老师研究的很有道理,而且我觉得这也是最接近历史真实的一个研究。就是,贾珠是贾母--也就是现实中的曹家李氏老太太唯一的亲儿子,因为死的早,未能世袭爵位,在李氏的夫君死了后,没有留下儿子,因为皇帝的眷顾,爵位由大侄子就是书中的贾赦继承,另一个侄子就是书中的贾政过继给李氏做儿子,以继香火。书中把贾珠写小了一辈,说成是贾政的儿子。 按照中国民间传统,长辈对过继来的儿子可能不太亲热,但是对隔代的孙子,虽然不是亲生,也和亲生的一样看待。贾宝玉和贾兰在贾母心中是一样看待。甚至李纨虽然是寡妇,享受的待遇比王夫人还好。贾宝玉比贾兰大,也长得比贾兰好看,又比贾兰聪明,算来宝玉又是贾母的长孙,是未来可以袭爵的接班人,所以,贾母对宝玉多些喜爱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上说的一些个人看法,供朋友们开开心。红楼梦是一部很好玩的书,看的次数越多,觉得这部书越有意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527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