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顾炎武:一代通儒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论顾炎武:一代通儒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第1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顾炎武,字宁人,初名继绅,后改名绛,明清鼎革之后改名炎武,或署名蒋山佣,学者称呼他为亭林先生,尊他为一代通儒:昆山顾宁人先生,生长世族,少负绝异之资。潜心古学,九经诸史略能背诵。尤留心当世之故,实录奏报,手自抄节,经世要务,一一讲求。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精力绝人,无他嗜好,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出必载书簏以随,旅店少休,披寻搜讨,常无倦色。有一疑义,反复参考,必归于至当。有一独见,援古证今,必畅其说而后止。当代文人才士甚多,然语学问,必敛衽推顾先生。凡制度、典礼有不能明者,必质诸先生;坠文、轶事有不知者,必征诸先生。先生手画口诵,探原竟委,人人各得其意而去。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也。

顾炎武生于万历四十一年,卒于康熙二十一年,享年七十岁,

他少年时候便正直不阿,廉洁自持,不与俗人交往,交往之人都是复社的鸿儒。他出生于江东望族,幼年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嗣母王氏十六岁开始未婚守节,抚养顾炎武成人,嗣母将他视若己出,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他联合黄宗羲、王夫之、孙奇逢等人,谋求恢复明室,他奔走四方,不仅求助于明朝旧臣,而且派人前往日本、越南等地,寻求帮助。

他曾经在吴江起兵,兵败后,逃回昆山。嗣母在常熟避难,听说国变,绝食殉国,遗言告诉他勿事二姓。

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召他出仕,彼时他的母亲尚未安葬,“不果往”。

顾炎武有世仆名陆恩,背叛主人,投靠当地豪强叶嵋初,两人且图谋以“通海”之罪名控告顾炎武。顾炎武回昆山,数落陆恩之罪,并将陆恩沉降而死。

陆恩女婿复投奔叶嵋初,并且用千金贿赂太守,私下将顾炎武绑架关押,情况十分危急。当时士林震动,最后顾炎武一案才得以移交松江府审理,顾炎武以“杀有罪奴”为由投入大牢。

顾炎武的朋友想将顾炎武从牢中救出,只好向南方文坛领袖钱谦益求援。朋友虽然明知顾炎武不会同意,还是代顾炎武“私自书一刺与之”。

顾炎武知道后,急忙要回书帖,而钱谦益不与,顾炎武只好“列谒通衢自白”。钱谦益知道顾炎武的这一举动之后,笑着说:“宁人之卞也(顾严武也太心急了)。”

顾炎武出狱之后,萌生隐退之意,这一年他四十四岁。

竖年,他游历鲁、豫、陕、赵诸地,并且曾想在章丘置地,因为此地太湿润而作罢。马援、田畴皆从塞上立业,于是他想在代北安居,并说:使我泽中有牛羊千,则江南不足怀也。

于是在雁门之北、五台之东开始开垦田地,又遇到天寒的问题,他就将田地留给门人,自己再次出游。顾炎武六十七岁那年,终于定居陕西华阴:谓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实他邦少有。而华阴绾毂关河之口,虽足不出户,而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过十里之遥。若志在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

由此可知,顾炎武虽然过着游学隐居的日子,依然心系旧国,只不过这种情感没有直抒胸臆,只是流淌于字里行间而已。

顾炎武有两个外甥,家贫之时,曾经受过他的救济,等到家中富贵之后,想把顾炎武从陕西接回昆山,顾炎武拒绝了,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昔岁孤生,飘摇风雨。今兹亲串,崛起云霄。思归尼父之辕,恐近伯鵉之竃。且天奈蒙蒙,世尚滔滔。犹吾大夫,未见君子。徘徊渭川,以毕余生足矣。

顾炎武妻子卒于昆山后,他对着妻子灵位痛哭流涕,写诗哀悼:

贞姑马鬣在江村,

送汝黄泉六岁孙。

地下相逢告父姥,

遗民犹有一人存。

这个时候,顾炎武已经六十八岁,他虽然不像王夫之一样,为了逃避晚清的剃发制度而辗转于少数民族居住的山洞之中,但是一直都以大明遗民自居,“地下相逢告父姥,遗民犹有一人存”,读到这两句诗,不禁惹人落泪。

壬戌正月,顾炎武卒于曲沃。

明末的众多学者,固守理学藩篱,而顾炎武虽然受到影响,但是对理学却大家抨击,《日知录·卷一》“艮其限”条目下写道:学者之患莫甚乎执一而不化,及其施之于事,有捍格而不通,则忿懥生而五情瞀乱,与众人之滑性而焚和者相去盖无几也。

《日知录·卷十八》“心学”条目下写道:愚按,心不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而无不同者,理也。理具于吾心,而验于事物。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白其是非。人之贤否,事之得失,天下之治乱,皆于此乎判。此圣人所以致察于危微精一之间,而相传以执中之道,使无一事之不合于理,而无有过不及之偏者也。禅学以理为障,而独指其心曰“不立文字,单传心印”。圣贤之学,自一心而达之天下国家之用,无非至理之流行,明白洞达,人人所同,历千载而无间者。

仅仅这两个例子,就可以说明顾炎武的认识在明末诸位儒生之上,卓然而为一大家矣。

顾炎武论学,一为“体己有耻”,一为“博学于文”。

“体己有耻”上述拒绝钱谦益以及拒绝南归已经有所展现,而最能展现他的这个学问态度的,是召见他修明史时的做法。

清廷定鼎之后,决定开馆修明史,任命湖北孝感人熊赐履为主管。熊赐履早就知道顾炎武的大名,于是修书一封恳请顾炎武前来修书。

作为明末遗民,顾炎武在回信中说:原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室外。

可是明史馆同乡仍不死心,顾炎武又写了一封回信,言辞更加激烈:先妣未嫁过门,养姑报嗣,为吴中第一奇节,蒙朝廷旌表。国亡绝粒,以女子而蹈首阳之烈。临终遗命,有“无仕异代”之言。故人人可出,而炎武固不可出矣。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死殉之矣。

顾炎武身处于乱世,所以学问自然和自己的经历产生联系,他在给他人的心中就提到了这一点: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

所以,顾炎武的谈论历史的时候,尤其注重风俗。

他“重节义而轻文章”,由此对东汉蔡邕大加贬斥,“东汉之末,节义衰而文章盛,自蔡邕始”;他“严别流品”,从而极力诋斥李贽,“自万历季年,缙绅之士不知以礼饬躬,而声气及于宵人”;他倡议耿介,“读屈子离骚之篇,乃知尧舜所以行出乎人者,以其耿介”。

他关于风俗的论断之中,最著名的论断就是“亡国”与“亡天下”之辨: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 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耳矣。

可惜这样的一位大学者,后人并不能完全的理解,后来有人说顾炎武为“清学”开山,极力推崇他的“博学于文”,但是对于他的“体己有耻”,却鲜有人推崇,后者却是他用生命践行的学术理论,如果顾炎武泉下有知,会不会一声长叹呢?

但是终究有人能够理解顾炎武,清代大儒全谢山曾感慨道: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后起少年。推以为多闻博学,其辱已甚······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

顾炎武一生著述颇丰,而平生最得意者为日知录。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读书心得,这也并非是顾炎武独创,南宋王应麟就有《困学纪闻》;顾炎武之后,钱钟书《管锥编》便继承了这种体裁。

日知录一共三十二卷,顾炎武自己非常看重这部作品,称“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关于日知录的写作时间已经不可考,在自序之中,顾炎武写道: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东吴顾炎武。

可惜我们今天看到的日知录并非是定稿,不是因为定稿丢失,而是因为顾炎武直到生前那最后一刻仍在修改。他的弟子在他殁后害怕老师一生心血付之东流,顾炎武刚去世就开始收集手稿,并且在顾炎武殁后的十几年,他的作品就陆续的付梓了。

和顾炎武齐名的王夫之在晚年写下一首词: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1 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2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3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4 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6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7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8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9 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10 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

11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12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13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14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5 目击世 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

16 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17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18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19 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20 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

21 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22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23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24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25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26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27 犯天下之不韪。

28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29 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30 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31 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

3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名言名句有哪些

1、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2、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5、犯天下之不韪。

6、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7、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8、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

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1、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12、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13、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14、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

15、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6、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17、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

18、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19、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20、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21、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22、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23、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24、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25、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26、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27、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28、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29、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30、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31、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顾炎武名言名句大全阅读

顾炎武名言名句

1、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2、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3、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4、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5、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6、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7、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8、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9、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10、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11、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12、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13、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14、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15、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1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1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8、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21、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22、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

23、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24、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2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总结的,总体思想是顾炎武的)

26、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27、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顾炎武的名言 清朝顾炎武的爱国名言

1、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2、 以兴趣始,以毅力终。 顾炎武

3、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顾炎武 《精卫万事有不平》

4、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顾炎武

5、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顾炎武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

8、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9、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10、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11、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12、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13、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

14、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15、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6、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17、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

18、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19、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顾炎武 《顾炎武诗选》

20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21 犯天下之不韪。

22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23 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24 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25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

2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7、 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

28、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29、 文须有益于天下。 顾炎武 《日知录》

30、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顾炎武

31、 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顾炎武

32、 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顾炎武

33、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

34、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空。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志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顾炎武 《精卫》

35、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36、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有关生存的名言名句摘抄

有关生存的名言名句摘抄

1、"I’m sad, hurt, angry, mad, disappointed But you know what I’ll put on a smile and move on It will hurt but I will survive 我伤心了,受伤了,生气了,愤怒了,失望了。但是你知道吗?我会面带微笑,继续生活。伤会痛,但我还要生存"

2、植物的军备竞赛也残酷的可怕。

3、“在这个时间唯一能做的就是活下去” ——金木 《东京食尸鬼》

4、太天真了,人类只有从他人那里夺取自己没有的东西,才能生存下去。若是没有未来,那就把未来抢到手。 ——风澄彻 《枪神斯托拉塔斯》

5、人生的三种境界:被假的东西欺骗依旧乐在其中,因为不懂真假;谴责假的东西并开始回避,因为刚开始理解真假;自己也做着以假乱真的事情,因为彻底参透了真假,并自愿臣服于真正的自己以外的社会。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这三种人生境界造化的结晶。(蒙)

6、当你用别人的脚步过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你就要做好承担一切后果的准备。

7、我为了什么而活着,为了知道为什么活着而活着。

8、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领导,能够像史今,高连长,袁郎那样的很少。就像说扔一个硬币,落地后如果是立着的你赢了,如果是字或者是花,你就败了的概率一样。 by:跑偏了的文艺小青年

9、生活会给某些事某些人一巴掌,但是你的决定,你的行动决定了这个巴掌有多响。(蒙)

10、生存是什么?生存就是为了自己活下去让别人无法活。

11、"感受一下自己身患病重,时日已不多的情景 是选择有存在还是无所谓, 人生就是这样前进矛盾的捉不住健康的概况!"

12、他还是为了活着,不过意义已经不同,活着和生存是两个意义,为了争夺粮食,抛弃心性,成为残忍的恶魔,这是为了“生存”。虽然身体是活的,但心已经死了。 而活着,便是有情感,做自己,有爱有恨,有悲有喜,有苦有忧,这就是活着。 普通人,有饭吃,便称自己“活着”。高层人,衣食饭足,却没有知心朋友,过的奢侈,却没有笑容,也称自己“活着”。 其实都是生活在苦海中的人。 ——古羲 《黑暗文明》

13、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希望我们今天的生存状态,包括我们的挣扎和无奈,欲望和选择,物质和精神,能有人真实纪录下来。5-10年之后,不论我是沦为贫民,还是成为富人,这段经历都将成为我人生当中永不磨灭的一份记忆。希望那个时候,我能做到无怨无悔。 ——方莹《焦虑的中产》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有关顾炎武的名言名句摘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名言名句 专题。

歌颂祖国硬笔书法获奖作品有《海上》《过零丁洋》《金错刀行》等。

一、《海上》。

《海上》是清朝思想家、政治家顾炎武所写的一篇著名的散文,它反映了顾炎武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思想倾向。该文最初是作为给其好友某位知识分子出海前的一封信,后来成为了清代文学的一颗明珠。

文章还展现了顾炎武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他呼吁自己的同胞们弘扬勤劳、创意、负责任的精神,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共同建设伟大的祖国。他认为海洋可以为民众提供物质的丰富和心灵的慰藉,人们应该好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和感动。

二、《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是南宋文学家文天祥所作的一篇著名序文。这篇文章在描写遭遇靖康之变后南宋王朝内外情形的同时,也展示了文天祥作为一个忠臣和节义之士的价值观和理想。该文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

《过零丁洋》获得了许多后人的赞誉和尊敬,被广泛传颂并影响了无数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由此可见,文天祥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

三、《金错刀行》。

《金错刀行》是宋代文学家陆游所著的一篇抒情性诗篇,是陆游一生最为著名、影响最深远的作品之一。诗中主角金刀并不是武器,而是一个人物的符号,象征着作者对于江南文化和个人生命命运的追求和坚守。

整篇诗透露出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江南文化的深刻热爱,表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执着和传统精神的追求。诗中洋溢着青春的热血和不屈的斗志,表现了陆游“吾心向南山,山高水长天际阔”的文化心境和个人意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673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