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作者情感技巧

课外文言文作者情感技巧,第1张

1 做文言文阅读有什么技巧

文言文阅读,首先要掌握阅读方法。许多学生往往不认真读文章,而只是到文中去寻找答案。文章没有读懂,想正确回答问题是不可能的。做文言文阅读题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通读必须完成以下五个任务;了解记叙的是什么事;弄清所记之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简析所记之事涉及什么人,他们之间有没有主次之分,关系如何;查看记叙中作者有没有议论,议论什么;留心叙事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如果文言语段是议论性的文字,就要找出表明论点的句子,再找到证明支撑论点的论据,最后看看是用什么方法证明论点的。

第二步,品读细节,把握人物。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内容后,要想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自然离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则要关注人物描写,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品质和内心。要注意品读这些细节,如;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关注神态的变化,注意动作的指向等,从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因此,品读人物言行,人物的性格、为人也就了然于心,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也必然顺理成章了。

第三步,精读文章,对症下药。深入到文章内部,利用文章本身的语境、命题的题目、文章中的原话、注解及文章的主旨来解答相关试题,对症下药。

词语解释题。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直译,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然后意译,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

筛选信息题。要求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是;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是建立在理解文章基础上的,它可以促进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所有材料的目的。

归纳概括题。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这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具体内容有;某个论点的依据;某种现象的本质;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及结果;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

观点态度题。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可从文体特点人手;记叙性文体,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会融会在他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中,也有少数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简要的议论,概括时就应抓住这些特点。议论性文体,作者观点就是文章的论点。同时注意两点;一是概括完整性、全面性,作者的情感态度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顾及,不要以偏概全,丢三落四;二是概括的准确性、恰当性,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恰如其分地概括。

其次,对课内文言文应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复习,如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加以整理,把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列一个表格;这样更方便复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主旨,做更深入的思考,并且能有独特的个人情感体验,古为今用;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其哲理。

对课外文言文应该按照课内文言文的阅读要求进行模拟训练;对课外选文中的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要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或是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对课外文言文的内容,要能按要求进行分析,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认真积累,反复训练,持之以恒,能力就会不知不觉提高了。总之,课外文言能力从课内迁移中得来,课外文言能力从反复训练中得来,课外文言能力从积累延伸中得来。

古代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多是经典之作,闪烁着古代作家思想与智慧的光芒,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著追求。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丰富情感阅历,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2 能介绍一些中考语文课外阅读及课外文言文的技巧吗

考生在走进考场之前,除了做好充分的复习之外,还有一些准备工作也是不能忽略的,比如收集一些有关考试的信息,明了中考命题的趋势,掌握一些必要的答题技巧等等。

下面拟就中考语文试题的三大板块,即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分别谈一些看法,供考生们参考。文言文今年文言文部分的分值由去年的23分增加到了28分,考试篇目则扩展到了课外。

从往年的命题情况来看,默写部分注重名家名篇名句,词语与句子的解释主要涉及一些常见的实词及结构相对简单的句子,阅读理解题则侧重总体把握,这在今年的试卷中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试卷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即第4小题“《少年中国说》中以龙来比喻中国少年无限生机的句子是__、__”。

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不能只是机械地背诵,而应当把理解和背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考试中顺利地搜索出相关的语句。估计这种题型今年仍可能保留。

至于课外篇目,由于是第一次考,难度不会太大,所考的内容与课内篇目之间也会有一定的联系。对于文言文基础扎实,复习充分的考生来说,课外篇目应该不会造成很大困难。

现代文现代文部分的一个趋势是越来越注重整体阅读,许多试题的解答必须建立在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和宗旨的基础之上,这是考生们所应当引起注意的。现代文的另一个趋势是开放性试题和鉴赏题在逐年增加。

要回答这类试题,首先要明了试题给出的限制是什么,又留出了多少发挥的空间。如2002年试卷的第15题,“第5段中说:‘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

’请你从课外阅读中举出一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这里的“气”实际上指的是通过阅读吸收到的营养,你必须围绕这一点,再结合自己课外阅读中的体会来谈。

再如2002年试卷的第18题,“从语言特点看,在第⑤段中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陈述理由。”

看上去这道试题几乎没有什么限制,什么语句都行,只要是“富有表现力”;但实际上你找的语句还是应该和本文中心有关,即最能体现人物精神面貌的语句。作文最近两年的小作文都取材于现代文阅读。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考生在做完阅读理解的试题后,对材料已比较熟悉了,这就节省了审题的时间。从历届中考小作文的情况来看,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许多考生作文的中心(观点)不够明确,造成说理时游移不定,这对于一篇200字篇幅的小作文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为此,建议考生在作文开头即明确提出本文中心(观点),这样既可以促使自己在后文的中紧紧围绕中心,同时也便于阅卷老师了解你的观点与思路。中考大作文的命题有一个原则,即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

从考试情况来看,最大的问题在于选材。材料了无新意,苍白空洞,无病 的作文占了很大一部分。

许多考生苦于作文没内容可写,便拿看过的作文选里的材料填进去充数,这是造成以上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每个人的生活内容都是不同的,初中四年的学习生活里,不可能没有一篇有着真情实感与独特思考的比较好的作文吧。

与其照搬别人的作文材料,还不如考前把自己写过的比较好的作文认真地加以修改,多准备几篇,说不定到了考场还真能发挥作用呢。

3 课外古诗,要有作者介绍,意象,手法,情感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写翻译 写翻译写赏析 写赏析纠错 纠错收藏 收藏评分: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 参考翻译 写翻译 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 参考赏析 写赏析 写赏析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缉恭光枷叱磺癸委含莲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4 语文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方法

古诗词鉴赏不骤:

一题目入手(注意注释) 明确诗词类型

1山水田园诗(一般表明志向,描写景zhidao色)

2托物言志(表明志向)

3咏史怀古

a内容:咏古迹,怀古人,忆古事

b情感:缅怀先贤,表达敬仰,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昔盛版今衰的感慨,抒发爱国之情,接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逸。

c主要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对比。

4送别诗(抒发依依不舍之情)

5行旅诗(思乡情)

6边塞诗(战争之景,爱国思乡之情,对统治者的不满)

二知人论诗 诗言志

三翻译 注意意向(名词)

四权读懂诗的情感

(只要按照这个思路做就行了)

5 课外古诗,要有作者介绍,意象,手法,情感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写翻译 写翻译写赏析 写赏析纠错 纠错收藏 收藏评分: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参考翻译写翻译 写翻译译文及注释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参考赏析写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作者介绍白居易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6 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

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7 语文的诗词分析和课外文言文怎么做

诗词分析我们老师说:每天积累一首诗词,看赏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做起题来思路会清晰些。

我建议,你找些曾经做过的题,看看题型(貌似有画面描绘、赏析作者情感、分析词语表达作用、分析表达方式等),积累做题方法。诗词赏析方法一、从诗词的标题入手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标题中的“喜雨”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首联着一“好”字赞雨,说它“知时节”;第二、三两联以“适时”、“润物”进一步表现和风细雨的好;尾联是想象“好雨”之后,万物发荣滋长的情景。“喜”虽未露面却“喜”意迭出,表达了诗人满心欢喜的心情。

二、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入手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可以先找出写景的词句,体味辨别所写之景色调的“冷”“暖”,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此诗写景主要集中在二、三两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绘出开阔、幽美的草堂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闲适啊!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经历长期流离生活之后得以安身的闲适、喜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入手意象就是作者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它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是诗歌的灵魂。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设题方式与解答技巧 设题方式 1、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技巧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③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追古伤今、忧郁沉闷、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①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在无尽的原野上滚滚东流。

②雄浑壮阔。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情感。

设题方式与解答技巧设题方式1、语言上有何特色?2、分析语言风格或谈语言艺术特点? 解答技巧①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③指出诗句表达的感情。 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①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②“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设题方式1、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用了什么表现技巧/艺术手法/手法? 解答技巧①指出所用手法(如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描写:衬托、联想和想像、白描;修辞: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②阐明为什么;③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征蓬出汉塞”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 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诗人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归来的大雁一样来到北部边塞。

③通过比喻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激愤。 设题方式:为何说某词是全诗的关键? 解答技巧①对突出主旨的作用;②结构上的作用。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同意。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①而此诗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②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所引起的。

所以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设题方式:1、为何说某字最生动传神?2、某字好在哪里? 解答技巧①释义;②据字联想,再现景象;③烘托的意境,表达的情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

8 初二语文古诗歌鉴赏及课外文言 题方法

关于诗词鉴赏就很简单了,套公式10个字:修辞、内容、特点、效果、情感

慢慢来说:

总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的手法(修辞),将~~~~~的~~~~~(内容),生动形象的(特点),描绘了一副~~~~~~~的形象或画面(效果),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情感)。

具体说来:

1修辞:比如修辞就有8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你要找准,没找准后面也难得得分,实在找不到就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什么虚实动静也比较常考。

2内容:所谓内容就是把该句用信达雅的句子翻译一遍

3再说特点——一般就是生动形象的,含蓄委婉的等等几个概括的词

4效果:通常就是描绘了怎样怎样的画面,烘托了~~~~~氛围等等

5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是我们语文老师讲的答题模式,通常按照这个方法,一般可以在7分至满分,很容易,我诗词鉴赏通常就是满分。

另外,这里我只讲了模式,具体内容你可以参考《5年高考,3年模拟》,里面的具体专业用词很多,比如描述效果的有哪些,特点用词有那些

希望对你有帮助

比兴、意象、用典、借物抒情、怀古喻今、托物言志等等都可作为诗人委婉表达思想的创作手法。

古人常以比兴指代诗歌,这是因为它们最能代表诗歌婉丽、言畅、意美的特点。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平铺直叙的“赋”一直不是古人推崇的诗歌美学。正如儒家治诗首推小雅,我们的古诗讲究的便是蕴藉而向上。

如一定要说理由,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阐述:

1、技巧: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特定的典故和文学意象(比如杜宇化作子规、香草美人比喻品性高洁、登楼象征思乡等),活用典故意象正是诗人创作技巧的一个体现。更有一些诗人因为酷爱用事,诗文过于艰涩,而被称为“掉书袋”。

2、创作规则:古诗要受到声韵、字数、格律等的限制,这就要求诗人用最简洁贴切的文字表达情感,这些婉约的技巧能够帮助他们以有限的篇幅写出绵延不尽的诗意。如就算惯于浅近的柳永,也爱在众其词作中化用典故意象,如名篇《雨霖铃》上来第一句便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便道出了送别场景的凄凄切切来,为全诗奠定基调。

3、立意:正统的文学审美一直要求哀而不怨,故一些诗人常用托物言志、怀古讽今的手法书写自己的怨愤和不平,这样做一来含蓄不犯忌讳,二来也不易被政敌抓住把柄。

1、约翰·德莱顿

英国诗人、剧作家、文学批评家。一生为贵族写作,为君王和复辟王朝歌功颂德,被封为“桂冠诗人”。主要作品有《时髦的婚礼》(1673)、《一切为了爱情》(1667)、《阿龙沙与施弗托》(诗作)、《论戏剧诗》、《悲剧批评的基础》等。

他也是英国古典主义时期重要的批评家和戏剧家,他通过戏剧批评和创作实践为英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发生、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玄学诗人一词就是他最先提出来的。在欧洲批评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

2、蒲柏

全名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年5月22日 - 1744年5月30日)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蒲柏出生于一个罗马天主教家庭,由于当时英国法律规定学校要强制推行英国国教圣公会,因此他没有上过学,从小在家中自学,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和意大利文的大量作品。

3、约翰·弥尔顿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代表作品有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1] 

1625年,弥尔顿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大学毕业后又攻读了文学6年。1638年,弥尔顿到欧洲游历。1640年英国革命爆发,弥尔顿毅然投身于革命运动之中,并发表了5本有关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弥尔顿又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

扩展资料:

蒲柏写作风格

蒲柏的诗多用“英雄双韵体”。他的许多词句写得工整、精练、富有哲理性,有些诗行几乎成为格言。

1725年,他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重新编辑,用当时的标准衡量,作了不少改动,受到学者们的批评,他又写了《群愚史诗》,把批评他的人描写成“沉闷女神”的宠儿。

17世纪30年代他计划写一部关于人、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巨著,但只完成一部序论:《人论》(1734年)。 1735年,他写作了《致阿巴思诺医生书》,讽刺了身居高位,逍遥法外的道德败坏者。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音韵美。

 2能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能慎重选择人生之路,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教学难点:

 “路”的含义,“选择”与“未选”的不同感受。

 教学准备:

 课文图画PPT。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出示任务,并反馈指导:字词积累

 瞬息(shùn)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jì)幽静寂寞。

 延绵(yán)延续不断。

 萋萋(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忧郁(yōu)愁闷。

 伫立(zhù)长时间地站着。

 涉足(shè)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向往(xiàng)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尴尬(gāngà)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二、作者介绍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主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贵族地主家庭。

 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三、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朗读诗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shùn)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五、问题研讨

 出示任务: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

 反馈指导: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过去。

 出示任务:2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人

 反馈指导:“你”指生活中所有不顺利,碰到挫折、困难的事情。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出示任务: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反馈指导:这两句诗道出了普遍的人生体验。诗人是说受了欺骗,只要镇静,向往着未来,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人生的体验式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出示任务:4“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一句,语气上有什么特点

 反馈指导:委婉、含蓄的劝说。

 出示任务:5诗歌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反馈指导: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六、拓展练习

 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

 不要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二、朗读诗歌

 未选择的路

 **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三、整体把握

 出示任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反馈指导: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四、问题研讨

 出示任务:1诗人明明已经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静”的路,可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反馈指导:诗人的写作重点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的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出示任务:2诗人想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

 反馈指导: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五、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六、素养提升

 出示任务:比较两首诗的写作特点

 反馈指导:《未选择的路》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得含蓄。

 象征自然之路,人生之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全诗没有意象,只是在纯粹说理,但却没有说教意味,语气亲切自然,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给人以启示。

 七、青春寄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重选择现在的路,就是为明天的成就作了铺垫。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两首诗,体会“直抒胸臆”与“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二、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激学生学诗之趣,循诗歌鉴赏之路,使学生体情明理,兼得学诗之法。

 四、本课学法的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五、本课的教学设想

 学诗之法,诵读为第一。入情而读、读中想象、读中思维、读中品位、读中领悟,直至熟读成诵,诗中意象、意境、语言、哲理,在诵读中释然,学生认知(智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熏陶、知识得到积累,可谓一举多得。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

 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们常常把人生比作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道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3读诗,理清诗的思路

 学生自己概括,小组展示

 第1节:伫立林间岔道口

 第2节:我择幽寂路上走

 第3节:路径绵长难折返

 第4节:人生之路不回头

 4读诗,说说“路”的含义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的选择。

 5读诗,体会诗的内涵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从而深化了主题。

 6读诗,感受语言特点

 特点: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7读诗,了解诗的方法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8读诗,练习一下迁移

 1抄读汪国真的《生活》一诗。请回答,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你接受了幸福/也就接受了痛苦/你选择了清醒/也就选择了糊涂/你征服了别人/也就被别人征服/你赢得了一步/也就失去了一步/你拥抱了晨钟/怎么可能拒绝暮鼓

 提示:汪国真的《生活》一诗告诉我们:生活让我们学会了不计较得失,但更多的是教会我们一种在得失之间作出选择的能力。

 2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

篇三

 第1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析诗歌语言,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首歌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的。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把握内容

 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1.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具体朗读步骤如下:

 ①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②师范读,生听读,把握读音。

 ③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3.朗读后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劝告)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希望)

 目标导学二:再读诗歌,体会哲理

 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哲理和表现的手法。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明确: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明确: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逆境也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没有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哲理。而一般的诗歌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

 目标导学三: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1.请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背诵诗歌。

 2.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生活,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面对挫折勿悲伤:劝告

 永远向往美好未来:希望正确面对挫折

 坚信未来光明

 第2课时《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认识慎重地选择人生之路的意义。

 2.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体会哲理对生活的现实意义。

 3.比较两首诗歌,感受两首诗歌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鲁迅: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研讨诗义

 1.背景资料。

 1912年弗罗斯特做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要么是继续留在家乡(新英格兰),要么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况且当时诗人的待遇并不好,“穷就穷吧”(弗罗斯特语),他毅然选择了诗歌。这首诗就是有感于人生选择而作。

 2.全诗共四小节,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伫立、思索)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决定、选择)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选择之后的怅惘)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请同学们谈谈最令自己感动的诗句或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目标导学二:分析学习象征手法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很多,但却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选择,更要慎重对待。

 目标导学三:对比分析,获得启发

 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明确:两首诗都富有哲理,且都富有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教师小结: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三、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伫立——决定——怅惘——回顾、叹息

 (思索)(选择)(选择之后)(多年之后)

 可取之处1能紧扣诗歌的文体特点,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体会诗歌意义。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小组探究、分节朗读、对比分析等形式,理解诗歌的主旨及写法,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不足之处1诗歌语句的分析方面,对学生不同的理解没有及时肯定,挫伤了学生畅所欲言的积极性。

 2.新知识的介绍及了解方面,在课堂上能够给学生拓展空间,由于时间关系,象征这个手法没有拓展。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印度洋的霸主之证是最后一个拿的

女海盗打不死 我记得好象7个霸主之证都拿了游戏结束了 女海盗还没被消灭

你可以看看下面的攻略

伍丁的剧情攻略

伍丁的剧情相对比较简单,而且除了东亚霸者之证的组合与二层装甲之外,其他剧情只要初始伙伴加上米哈易尔与谢尔就可以解决问题。通常剧情触发的一个必要条件为:相关势力未被消灭或威压。

由于三个新人物的宝物入手方法基本相同,所以这次只列出伍丁与蒂雅不同的部分,其他相同的请参考:蒂雅剧情攻略

印度洋(一)

出海后第一次进港,伍丁会对属下们说明自己出海的原因。

进入印度的港口,会收到米哈易尔,对方提示去埃及找谢尔。

所持金在20万以上,且索哥德拉与亚丁为独占港时,在除卡利亥特之外的印度洋港口会收到纳哥普尔的信,要求到卡利亥特商议事情。

应邀前往卡利亥特,纳哥普哥会要求结盟并让伍丁把索哥德拉与亚丁送给他,且要伍丁付款10万。伍丁同意了,但提出一个条件:纳哥普尔从即日起,第一天要给他1块钱,第二天翻倍,之后依此类推,持续一个月,对方亦同意。

16天后,纳哥普尔因付不起钱而破产。

纳哥普尔灭亡后,进入印度的港口,有人会提醒伍丁葡萄牙准备侵入印度洋。印度洋出现普雷依拉势力。

在普雷依拉势力出现1个月后,进入酒馆,老板会告诉伍丁有关普雷依拉的野心。

在普雷依拉势力出现后,如果伍丁与西鲁韦拉、埃斯皮诺沙、普雷依拉三家势力中任意一家处于交战状态,则进港时会出现葡萄牙国王通过阿博科鲁克命令所有葡萄牙商会进攻印度洋的剧情。进入酒馆时老板也会提醒。

印度洋势力值1000时,进入卡利亥特会得到寻找诗人的任务,接着先后到达马德拉斯与马斯利巴丹,最终在加尔各答酒馆遇到了诗人。对方出了几个选项:1、即使如此,风的感受;2、母亲曾唱过歌,涌不上心头;3、无法释怀的悔恨,侵蚀着我的心。

选择1要去巴斯拉,选择2要去喀拉蚩,选择3要去马德拉斯,目的地都是当地的旅馆。这里以3为例,到达马德拉斯旅馆后老板娘会送出“穆嘎儿帝国地图”。

进入卡利亥特遗迹,得到“贵霜朝的大盘”。在码头,伍丁认为要找齐霸者之证必须走出印度洋。

如果游戏已经开始5年以上,且印度洋势力值1000时,进入巴斯拉船厂会接到改造船只的任务。当曼努埃尔、铁礼列、杰拿斯三人中任意一位与查理在主舰队时,可以完成该任务,之后便可以加装二层装甲了。

东南亚势力值在1500以上时,阿芝莎将随机出现。

航海士:

易安:进入巴斯拉码头

非洲

第一次进入非洲除索法拉外的港口码头,有人会告诉你埃斯皮诺沙请你去索法拉。

应邀前往索法拉,埃斯皮诺沙想和伍丁结盟,但他无视穆斯林的禁条,强迫伍丁饮酒,双方不欢而散。

非洲势力值1000时,进入除圣乔治外的非洲港口码头,有人会告诉你圣乔治同业公会有请。进入圣乔治同业公会,对方要求伍丁寻找遗失的面具,伍丁决定先在当地打听消息。

进入圣乔治广场,会有一个青年与伍丁比口才,并出现若干选项,输赢都无所谓,当地人会告诉伍丁面具可能被运到欧洲。去到地中海塞尔维亚交易所,伍丁问及面具问题时被赶了出来,在码头得知需要用暗语。再次进入交易所使用暗语,老板让伍丁在旅馆等。进入旅馆,老板将东西送来,以5000块买下。

将面具送回圣乔治同业公会,公会送出“撒哈拉沙漠地图”,出公会时那个与伍丁比口才的青年送出“巴班吉达的佩剑”。

进入圣乔治遗迹,得到“神秘的石版上半部”。遗迹中的祭司看到伍丁的“莫阿丁的天文观测仪”,指出他是王族的后代。

持有“神秘的石版上半部”,进入过索法拉遗迹,且非洲势力值2000时,进入除索法拉外的非洲港口码头有人会提示,霸者之证在非洲的某个遗迹里。之后进入索法拉遗迹解开谜题后即得到“神秘的石版下半部”。

在码头组合两者,即得到“贝利安德罗的石地图”,按着它找到“羊头狮身像”。

航海士:

曼努埃尔:进入圣乔治酒馆,乙凤在主舰队

阿尔:加入方法与蒂雅篇相同

东南亚

东南亚势力值1000时,进入除麻六甲外的港口码头,有人会提示麻六甲的遗迹可能有霸者之证的线索。进入麻六甲酒馆,老板提示说,只有今天在广场上举行祭祀的村民们知道遗迹怎么去。进入麻六甲广场,头领要求伍丁猜谜并出现选项:1、兔子;2、麻雀、3、青蛙。

正确答案是3,答对后头领送出“去古代寺院的地图”。如果选择1或者2,则会因猜错而要运回钻石、蓝宝石、祖母绿各一舱才能得到地图。

进入麻六甲遗迹,得到“装有乳液的壶”。

进入过吉阿丁遗迹,且东南亚势力值2000时,进入除吉阿丁外的东南亚港口酒馆,有人会让伍丁去吉阿丁遗迹看看。进入吉阿丁遗迹并破解谜题,即得到“古代王国钱币”。

在码头组合两者,即得到“毕阿斯的货币地图”,按着它找到“琼恰克的金冠”。

进入马尼拉、文莱、马纳多三个港口中任意一个的码头,有人会提醒这一带是海盗佐伯的地盘,佐伯舰队产生。之后只要遇到佐伯舰队就会开战,战胜后得到“金铜的布钱”。

航海士:

查理:进入吉阿丁交易所

弗利奥:进入麻六甲酒馆,克丽斯汀娜在主舰队

东亚

第一次进入东亚的中国港口时,会遇到两个和尚在争论,并出现选项:1、风在动;2、旗在动;3、都不是。无论选择哪个最后都会变成第3个答案,然后一个老和尚过来告诉你一句口诀,并送出“去王陵的地图”。

进入京城的遗迹,解开谜题后即得到“竹艺品的组合说明图”。

进入过杭州遗迹且持有“金铜的布钱”,则在东亚势力值2000时在除泉州外的东亚港口码头有人会通知你泉州有人找。进入泉州后,一位老人让伍丁去杭州的遗迹看看。

进入杭州的遗迹并解开谜题,即得到“唐代的竹艺品”。

组合以上两件证物有五种方法:

1、乙凤在主舰队时,在码头由她组合;

2、华梅与杨希恩在主舰队时,在码头由他们组合;

3、杰拿斯在主舰队时,在酒馆由他组合;

4、尤里安在主舰队时,在旅馆由他组合;

5、查理在主舰队时,在旅馆由他组合。

组合后即得到“科以伦的竹地图”,按着它找到“殷代方形鼎”。

消灭或威压来岛,且东亚势力第一时,进入京城后华梅与杨希恩加入。

尤里安加入流程:

1、进入杭州酒馆,看到尤里安与酒吧女的对话;

2、进入京城酒馆,从酒吧女处得知遗迹的情报(地图在大阪买);

3、进入京城遗迹,得到“新罗的金冠”,送给尤里安后回杭州酒馆收人。

航海士:

乙凤:进入京城广场

行久:进入北海道补给港,之前在大阪酒馆可以得到他的情报

新大陆

第一次进入新大陆港口时,伍丁会感叹一下,当地人告诉他小心不要卷入埃斯康特与玛尔德纳德的争斗。

第一次遇到埃斯康特第一舰队时,会触发战斗(只是一场战斗,但不会和埃斯康特成为敌对势力),战斗结束后进入波多韦罗见到蒂雅并与她结盟,昆廷韦拉斯产生。

消灭埃斯康特与玛尔德纳德,进入波多韦罗会触发祭祀剧情,蒂雅提示去马丘比丘看看。进入波多韦罗遗迹后解开谜题即得到“典礼用的小刀”。

如果在解救蒂雅前就消灭了埃斯康特,那么一样可以在消灭玛尔德纳德之后去波多韦罗触发祭祀剧情,只是没有了结盟的情节。

新大陆势力值1000时,入港时有人会提示委拉克路斯有人找。进入委拉克路斯酒馆,一位老人让伍丁去波多韦罗。进入波多韦罗酒馆,第二位老人出了几个选项让伍丁选择,然后让他去圣约翰。进入圣约翰酒馆,第三位老人也出了几个选项,然后叫伍丁回委拉克路斯。以上几个选项怎么选都没关系,回委拉克路斯酒馆复命后,再去波多韦罗酒馆就可以拿到“阿斯帝加王国彩绘地图”。

进入委拉克路斯的遗迹,得到“太阳图纹的刀鞘”。

在码头组合两者,即得到“比塔科史的刀刃地图”,按着它找到“契慕的斧头”。

航海士:

埃米利奥:进入委拉克路斯,费南德在主舰队

塞维:进入波多韦罗广场

北海

北海势力值1000时,进入汉堡广场有人会提示同业公会有任务。进入汉堡同业公会,对方让你送信(棋谱)去阿姆斯特丹同业公会,接着又先后到达了斯德哥尔摩和伦敦的同业公会,最终回到汉堡同业公会时,老板会送出“去环状石柱遗迹的地图”。

进入伦敦的遗迹,得到“老旧的羊皮纸”。

进入过斯德哥尔摩遗迹,且北海势力值2000时,有人提示斯德哥尔摩的神父找。去到那里的遗迹,发生剧情,提示要去汉堡的遗迹。

进入汉堡的遗迹并解开谜题,得到“红色的染料”。

在码头组合两者,即得到“泰勒斯的纸地图”,按着它找到“哈尔舒塔的供品车”。

宝物:

提督像(北54 东16):进入东南亚港口交易所

航海士:

詹姆:进入南特

克丽斯汀娜:进入伦敦酒馆,詹姆在主舰队

格尔哈特:加入方法与蒂雅篇相同

地中海

第一次进入里斯本码头时,会发生伍丁的三个老婆与爱斯法妮雅喝茶的剧情。

收到米哈易尔后,进入亚力山卓酒馆,有人说谢尔在当地的遗迹里。进入遗迹遇到谢尔,他会提出一个谜题,不管解决与否他都会加入,同时得到“画有图案的布”。

如果已经在圣乔治遗迹得到了有关身世的信息,则在进入亚力山卓遗迹时会得到另外一段信息。走出遗迹后海雷丁出现,他听说了伍丁的背景后决定结盟对抗巴夏。

与海雷丁结盟后,第一次遇到巴夏第一舰队时会自动开战,海雷丁会来帮忙。战胜后即得到“黄铜制的煤油灯”。如果失败或撤退,又或者没有触发与海雷丁的结盟剧情,也可以在消灭或威压巴夏后得到该物。

在码头组合两者,即得到“库雷欧布罗的布地图”,按着它找到“阿葛曼侬的面具”。

在亚力山卓遗迹得到身世信息后,可以在贝鲁特遗迹得到关于伍丁身世的完整版本。

航海士:

费南德:进入塞尔维亚酒馆,无论硬币游戏胜负都会加入

安杰洛:进入雅典码头

铁礼列:在亚历山卓进港时铁礼列会出现,进港后他会加入

杰拿斯:从里斯本出港后加入,这里会见到拉斐尔

科鲁罗:进入威尼斯交易所,有人请你找科鲁罗回来,在锡拉库萨交易所找到后返回威尼斯,他便会加入

印度洋(二)

谢尔在主舰队时进入巴斯拉遗迹(地图在索法拉买),发现一个庭院,得到情报应该去卡利亥特。到达卡利亥特遗迹获知秘密后返回巴斯拉遗迹,解开谜题后即得到“不枯萎的莲叶”。

在码头组合两者,即得到“梭伦的叶地图”,按着它找到“萨尔贡的头像”。

找齐七个霸者之证后,就可以回巴斯拉看结局了。

回答者:heromhd - 经理 五级 2-27 10:38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100% (2)

0% (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75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